《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第二章 统计图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Excel 数据透视表

列联表(交叉表):两个类别变量或等级变量的交叉次数分布,Excel 数据透视表

直方图(histogram ):直观描述连续变量分组次数分布情况,可用Excel 图表向导的柱形图来绘制 散点图(Scatter plot ):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两个连续性变量的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向。 条形图(Bar chart ):用于直观描述称名数据、类别数据、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情况。 简单条形图:用于描述一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变量次数分布。 复式条形图:用于描述和比较两个或多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

圆形图(circle graph )、饼图(pie graph ):用于直观描述类别数据或等级数据的分布情况。 线形图(line graph ):用于直观描述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 集中量数

● 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数据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

● 集中趋势:就是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个数据点集中的趋势。 ● 集中量数: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 ● 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分散的程度。

● 差异量数:描述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 ●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众数(M O )、中位数(M d ) 1.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M 、X 、Y ):n

x X i ∑= Excel 统计函数AVERAGE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1)一组数据的离均差(离差)总和为0,即0)(=-∑x x i

(2)如果变量X 的平均数为X ,将变量X 按照公式bx a y +=转换为Y 变量后,

那么,变量Y 2.中位数(median ,M d ):在一组有序排列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中位数上下的数据

出现次数各占50%。

3.众数(mode ,M O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之间的关系。

5.加权平均数:i

i

i n n n w w w x w w w w x w x w x M ∑∑=++++++=

212211

6.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M H ):一组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

+???++=

i

n

H x

n

n x x x M )1

11(

1

21 Excel 统计函数HARMEAN (1)用于描述同一个体(或一组个体)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学习速度、平均工作效率。 (2)用于描述不同能力水平个体的平均学习速度、平均工作效率。 7.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Mg )是指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

(1)一组数据中少部分偏大(或偏小),数据分布呈偏态时,几何平均数比算术平均数更能反映

数据的集中趋势。

n n g x x x M ??= 21 Excel 统计函数GEOMEAN

(2)用于计算平均学习进步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倍数),即环比的几何平均数。

11

1

134

2312---=???=n n n n n g x x x x x x x x x x M (n x x x 、、

、 21为各个时间段的成果数据) 平均增长率:1-g M

第四章 差异量数

● 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数。差异量数较大,说明数据分布得比较分散,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差异量数较小,说明数据分布的比较集中,数据间的差异较小。 ● 差异量数还能反映平均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性。差异量数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差异量数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 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方差、差异系数

标准差s :n X X s i 2

)(∑-=

Excel 统计函数STDEVP (给定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

标准差s n-1:1)(2

1--=∑-n X X s i n Excel 统计函数STDEV (给定样本的标准偏差)

方差2

s :n

X X s i 22

)(∑-=

Excel 统计函数VARP (给定样本总体的方差)

方差2

1

-n s

:1

)(22

1

--=∑-n X X s i n Excel 统计函数VAR (给定样本的方差)

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离散系数、相对标准差):X

S

CV =

(1)用于比较不同观测工具测量结果(数据单位不同)的离散程度,例如,身高离散程度大,还

是体重离散程度大?

(2)用于比较用同一观测工具测得的、均数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例如:7岁组

儿童和13组岁儿童的体重离散程度,哪个较大?

● 标准差的重要特性:如果变量X 的标准差为X S ,将变量X 按照公式bx a y +=转换为Y 变量后,

那么,变量Y 的标准差X Y bS S =

● 相对位置量数:反映个体(数据)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统计量数。

主要有标准分数及其线性转换分数(Z 分数、T 分数)、百分等级(PR)、正态化标准分数等。 1.标准分数的计算与应用:S X X Z i -=

或:σ

μ

-=i X Z , 5010+=Z T ,500100+=Z CEEB

Z 分数的特点:Z 分数的平均数为0,即0=Z μ,标准差为1,即1Z =σ T 分数的平均数50T =μ,标准差为10T =σ

CEEB 分数的平均数=___________?,标准差=__________?

(1)可用于比较个体各方面水平高低(横向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

(2)对被试多方面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如对高考各科成绩的综合,各分测验分数的综合。 (3)可用于对个体或样组某方面水平进行前后比较(纵向比较),判断其水平是提高了,退

步了,还是没有变化。

2.原始分数X 的百分等级的含义与计算

根据简单次数分布表计算:1005.0?+=

N

F f PR b

X 根据分组次数分布表计算:100?+?-=N

F f i L X PR b b

X

第五章 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的描述方法

(1)相关散点图:适用于直观描述两个连续性数值变量(等距数据、比率数据)之间的关系。

可用Excel 图表向导中的“XY 散点图”绘制。

(2)双向次数分布表(交叉表、列联表):适用于描述两个等级变量(或称名变量、类别变量)

之间的关系。可用Excel 数据透视表编制列联表)。 (3)相关系数(相关关系的特征值)。

● 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统计量数,在-1.00~1.00之间取值,绝对值越大,越接近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越密切;绝对值越小,越接近0,说明两个变量的关系程度越低。 ● 常用的相关系数: 1.积差相关:y

x i i s ns y y x x r ∑--=

))(( Excel 统计函数CORREL

适用条件:(1)X 、Y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变量(等距数据或比率数据);

(2)X 、Y 两个变量总体上为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是一对(两列)名次变量的积差相关。对数据变量的分布形态没有要求。

(1)等级积差相关法(名次积差相关法)。

Y

X R R Y Y X X R S NS R R R R r )

)((--∑=

Excel 统计函数CORREL

公式中的R X 和R Y 是分别代表两变量中每个数据在变量中的名次。

(2)等级差数法(名次差数法)。

如果每个等级(即名次)变量中没有相同的等级名次,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等级差数法简化公式:)

1(612

2

-∑-=N N D r R 如果等级(即名次)变量中有相同的等级名次,需用下面校正公式计算: 等级差数法校正公式:)

)((222222y x D y x r RC ∑∑?∑-∑+∑=

,2x ∑、2y ∑计算方法参见教材125页

3.肯德尔W 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描述多个名次变量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数。

适用于描述和分析不同评价者(如主考、阅卷者)对同一组个体(考生或答卷)评价结果(名次)的一致性程度,在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中称为评分信度。例如,5位阅卷老师对10篇论文评分排名的一致性。如果评价者给出的不是个体的水平名次,而是分数(或等第、符号),可先将其转换成名次,然后再计算W 系数。

)(121)(3222

N N K N R R W i i --=

∑∑ 校正公式:∑∑∑---=T N N K N R R W i i )(12

1)(3222

∑∑-=12)

1(2n n T 公式中:n 为每个名次变量中相同名次的数目。 4.点二列相关(point-biserial correlation ):

用于描述一列续性变量和一列真正二分变量(或非正态二分变量)之间的相关。

真正二变量:指按某种性质或标准将个体划分为两种结果的变量,如对、错,男、女等。

pq s X X r t

q

p pb ?-=

Excel 统计函数CORREL

5.二列相关(biserial correlation):用于描述由一个正态连续变量人为划分成的二分变量与另外一个

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或者说,用于描述一正态二分变量与一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 人为二分变量?是指由连续变量转换而来的二分变量,例如,将测验或考试分数区分为及格和不

及格,80分以上和80分以下;按中考(或高考)成绩,将考生区分为录取、未录取。

正态二分变量?如果二分变量是根据正态连续变量转换而来,那么,可称之为正态二分变量。

y

pq

s X X r t

q

p b ?

-=

y 为将正态分布面积画分为p 、q 两部分的纵线的高度。 y 的计算方法:利用Excel 统计函数计算

标准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NORMSINV(p 值) →区间点Z 值 正态分布函数NORMDIST(区间点Z 值,0,1,0) →Z 值的概率密度y 6.Φ相关(Φ系数):)

)()()((|

|d b c a d c b a bc ad r ++++-=

Φ

用于描述两个真正二分变量的相关程度,也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二分变量和真正二分变量的相关。 注意:Φ相关计算公式是由皮尔逊积差相关计算公式转换来的。因此,如果两列二分变量转换

为0、1(或1、2)的数值变量时,可以用Excel 统计函数CORREL 计算Φ系数。

第六章 概率分布

1.正态分布的特征(见教材)

2.Excel 软件中正态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的应用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NORMSDIST 的应用:

(1)P(Z <1.96)=? =NORMSDIST(1.96)=0.9750 (2)P(Z >1.96)=? =1-NORMSDIST(1.96)=0.0250

(3)P(-1.5<X <2.5)=? =NORMSDIST(2.5)-NORMSDIST(-1.5)=0.9270 ◆正态分布函数NORMDIST 的应用

例如:已知某次测验的分数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试计算: (1)低于80分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X <80分)=? (2)80分以上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X ≥80分)=?

(3)80分以上,低于90分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80≤X <90)=? P(X <80分):“=NORMDIST (79.5,75,10,1)”=0.6736 P(X ≥80分):“=1-NORMDIST (79.5,75,10,1)”=0.3264

P(80≤X <90):“=NORMDIST (89.5,75,10,1)-NORMDIST (79.5,75,10,1)”=0.2528 ◆标准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NORMSINV 的应用

根据给定的向上累积概率P(Z

根据正态变量X 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向上累积概率P(X

例:已知某次大规模招聘考试分数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55分,标准差为12分。现准备录取

10%的考生进行面试,录取分数线大致是多少?

P(X >?)=0.10,即P(X <?)=1-0.10=0.9,=NORMINV(0.9,55,12)=70.38,

最低分数线应为70分。

3.测验分数、测评等级的正态化:

根据被试样本原始分或等级的简单次数分布表,计算各个不同分数或等级的正态标准分数 (1)计算每个不同分数X (或等级)以下累计次数F b ;

(2)计算每个不同分数X (或等级)中点以下累积比率CP :N

F f CP b

X +=

5.0 (3)利用Excel 统计函数NORMSINV ,计算CP 对应的正态Z 分数。 (4)根据需要,将正态Z 分数转为其他标准分数形式:

T 分数、CEEB 分数、托福考试分数、离差智商IQ 等,

5010+=Z T ,500100+=Z CEEB ,50070+=Z TOEFL ,10015+=Z IQ

4.偏态系数(SK )和峰态系数(Kurt )的计算与应用

偏态系数:Excel 统计函数SKEW ; 峰态系数:Excel 统计函数KURT 。 偏态系数SK =0,对称分布;SK >0,正偏态分布;SK <0,负偏态分布。

峰态系数Kurt =0,正态分布的峰态;Kurt >0,次数分布的峰度比正态分布峰度低阔;

Kurt <0,次数分布峰度比正态分布峰度高狭。

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都等于0或接近0时,变量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5.二项分布的定义

二项分布是二项试验验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n 次二项试验,各次试验彼此独立,每次试验时某事件出现的概率都是p ,该事件不出现的概率为q (=1-p ),则该事件出现x 次的概率分布为:

x

n x x n q p C p n x b x X P -===),,,()(。

二项分布的Excel 统计函数:BINOMDIST 6.二项分布函数BINOMDIST 的应用

对20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如果完全凭猜测答题,那么 (1)猜对5道题的概率是多少? (2)猜对5题以下概率是多少? (3)猜对6题以上的概率是多少? n =20,每题猜对的概率为p =0.25

(1)猜对5道题的概率P (X =5) =BINOMDIST (5,20,0.25,0)=0.20233 (2)猜对5题以下的概率P (X ≤5) =BINOMDIST (5,20,0.25,1)=0.61717

(3)猜对6题以上的概率P (X ≥6)=1-P (X ≤5) =1-BINOMDIST (5,20,0.25,1)=0.38283 7.二项分布的形态:随n 、p 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

(1)当p =q 时,二项分布是对称分布。 (2)当p =q ,np ≥5时,接近正态分布。

(3)当p ≠q ,np <5或nq <5时,二项分布为偏态分布。 (4)当p ≠q ,np ≥5且nq ≥5时,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8.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进行n 次二项试验,每次试验时某事件出现的概率都是p ,则该事件出现次数的理论平均数(μ)、 方差(2σ)和标准差σ分别为:npq npq np ===σσμ,,2。

如果np ≥5且nq ≥5,成功事件出现结果的概率分布接近np =μ、npq =σ的正态分布。 进行投掷100枚硬币试验,如果进行无数次试验,正面向上的硬币数目会在0~100个之间变化。那么,正面向上次数的理论平均数:μ=np =100×0.5=50,标准差为55.05.0100=??==npq σ。

20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如果完全凭猜测答题,那么, 猜对题数的平均数为μ=np =20×1/4=5

猜对题数的理论标准差为94.14/34/120=??==npq σ。

第七章 总体参数估计

1.常用的点估计:

总体均数μ的点估计:用样本平均数X ,Excel 统计函数为AVERAGE 总体方差σ2的点估计:用样本标准差21-n S ,或12-?n n

S 。 总体标准差σ的点估计:用样本标准差1-n S ,或1

-?

n n

S 。

2.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1.若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为正态分布,

总体均数的0.95置信区间为:1

96.1205.0-?±=±n S X SE Z X 总体均数的0.99置信区间为:158.2201.0-?±=±n S X SE Z X

2.若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为df =n -1的t 分布,那么,

总体均数的0.95置信区间为:12/05.02/05.0-?±=±n S t X SE t X 总体均数的0.99置信区间为:1

2/01.02/01.0-?

±=±n S t X SE t X

自由度df =n -1,205.0t =?,205.0t =?,可用Excel 统计函数TINV 计算。 也可查教材453页t 值表

3. 总体方差与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总体方差2σ的0.95置信区间为:

2975

.02

2

2025

.02

χσχnS nS <

<,或

2975

.021

2

2025

.021

)1()1(χσχ---<

<-n n S n S n ,

总体方差2σ的0.99置信区间为:

2995

.02

2

2005

.02

χσχnS nS <

<,或

2995

.021

2

2005

.021

)1()1(χσχ---<

<-n n S n S n

自由度df =n -1的2χ分布右侧概率区间点的计算,也可用Excel 统计函数CHIINV 。 也可查教材475页2χ分布数值表

总体标准差σ的置信区间:取总体方差2σ置信区间上、下限的正平方根。 4.总体积差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

(1)将样本相关系数r 转换为费舍Zr 值,转换方法:Excel 统计函数FISHER (2)计算Zr 的标准误SE Zr :3

1-=

n SE Zr

(3)计算总体Z ρ值的1-α置信区间:Zr r SE Z Z 2α±

0.95置信区间为:396.1205.0-±=±n Z SE Z Z r Zr r 0.99置信区间为:3

58.201.0-±

=±n Z SE Z Z r Zr r

(4)计算总体相关系数ρ值的置信区间:将总体Z ρ值区间上、下限进行费舍逆转换,

转换方法:Excel 统计函数FISHERINV

5.总体比率(比例)的区间估计

5?5?≥≥q n p

n ,时,样本比率p ?的抽样分布渐近正态分布。 总体比率的0.95置信区间为:n q p

p SE p

p ??96.1?96.1??±=± 总体比率的0.99置信区间为:n

q p p SE p

p ??58.2?58.2??±=±

第八章 假设检验

在Z 检验中:双侧检验临界值:2/05.0Z =1.96 2/01.0Z =2.58

单侧检验临界值:05.0Z =1.645 01.0Z =2.326 单侧显著性概率P :=1-NORMSDIST (ABS (Z 值)) 双侧显著性概率P :=(1-NORMSDIST(ABS(Z 值)))*2

在t 检验中:单侧显著性概率P :=TDIST (ABS (t 值),df ,1)

双侧显著性概率P :=TDIST (ABS (t 值),df ,2)

1.单个样本Z 检验

主要用途:分析单个样本均数x 与已知的总体均值μ0的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1)总体呈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σ已知;

(2)总体是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σ虽然未知,但样本容量30≥n ; (3)即使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σ也未知,样本容量30≥n 。

1

'00

--=

-=

n S

X Z n

X Z μσμ或:

2.单个样本t 检验

主要用途:用于分析单个样本均数x 与已知的总体均数μ0的差异,

适用条件:(1)总体呈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σ未知,样本容量30

(2)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σ未知,样本容量30≥n 的情况下.

1

0--=

n S

X t μ 1-=n df

3.单个样本比率Z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一个样本的比率p ?,分析样本所代表的总体比率p 与已知比率0p 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5500≥≥nq np ,

n

p p p p Z )1(?000--=

4.两独立样本比率差异Z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两个独立样本的比率21??p p

-,推断两总体比率p 1、p 2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两个样本相互独立,22112211????q n q n p n p

n ,,,都≥5 )

()??)(??(??21212211221121n n n n q n q n p n p

n p p

Z +++-=

5.两独立样本方差齐性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相互独立的两个样本的方差,推断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或是否有显著差异。

)

1()

1(222

212112

1

2

121--=

=

--n S n n S n S S F n

n

小的大的 分子方差的自由度df=n 1-1,分母方差的自由度df=n 2-1

双侧显著性概率P 值:=FDIST (F 值,分子自由度,分母自由度)*2

6.相关样本t 检验

主要用途:

(1)根据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测评结果,推断两次测验结果的总体均数有无显著差异。 (2)根据实验组和配对对照组测评结果,推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均数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两个样本的数据有一一对应关系,且有可比性;两总体数据呈正态分布。

1

22122

2

121--+

-=

n S rS S S X X t 1-=n df

7.独立样本Z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21X X -,推断两总体均数21μμ、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1)两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1σ、2

2σ已知,不管样本大小

(2)两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1σ、2

2σ已知,303021≥≥n n ,时 (3)两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方差21σ、22σ未知,303021≥≥n n ,时

总体21σ、2

2σ已知时:2

22

1

2

1

2

1n n X X Z σ

σ

+

-=

; 总体21σ、2

2σ未知时:2

221

2121n s n s X X Z +-=

8.独立样本等方差假设t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21X X -,推断两总体均数21μμ、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1)两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21σ、22σ未知,且21σ=2

2σ,不管样本大小

(2)两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21σ、22σ未知,且21σ=2

2σ,303021≥≥n n ,时

两总体方差21σ、2

2σ是否相等,需要先做方差齐性检验。

注意:大多数情况下,两总体方差基本相等。

)

1

1(22

1212

2

22

112

1n n n n s n s n X X t +?-++-=

221-+=n n df

9.独立样本异方差假设t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21X X -,推断两总体均数21μμ、有无显著差异?

适用条件:(1)两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21σ、22σ未知,且21σ≠2

2σ,不管样本大小

(2)两总体非正态分布,总体21σ、22σ未知,且21σ≠2

2σ,303021≥≥n n ,时

2

221212

1n s n s X X t +-=

当n n n ==21时,1-=n df ;当21n n ≠时,()1)(1)(22

121121212

22

212

1

-+-+=n n s n n s n s n s

df 10.积差相关显著性t 检验

主要用途:根据一对变量的样本数据及其积差相关系数r ,推断两变量有无显著关系。 适用条件:两变量为连续性数值变量,且总上正态分布。

2

12r n r t --?

= 2-=n df

第十四章 抽样原理及方法(参见教材)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最全金融学知识点、概念理解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制度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美元化制度是指放弃本币而用美元代替本币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的制度。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 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 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 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最新应用心理347管理心理学知识要点

管理心理学347考点总结 (刘永芳版)

人性假说: 经济人假设: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1.多数人天生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领导3.多数人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4.多数人强制、控制或惩罚为主要管理方式。5.大多数员工认为安全感在工作相关因素中最为重要,员工缺乏进取心。、 管理思想:(1)任务管理(2)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3)集权化管理:阶梯原则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人是社会人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3.重视“非正式群体”4.建立新型领导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思想:(1)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的完成(2)关注职工间的人际关系(3)注重集体奖励(4)变为上下级见的联络人(5)参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Y理论 Y假设的主要观点:1.员工是勤奋的。会把工作看作与休息或娱乐一样自然的事情。2.如果员工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能自我引导,自我控制。3.普通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4.人们普遍具有创造性决策能力,而不只是高层管理者。管理思想:(1)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2)激励方式(3)管理方式:参与管理(4)融合原则:兼顾组织要求和个人需要 【对X理论与Y理论的选择:X理论——消极;Y理论——积极。X理论假设低级需要主导个体行为;Y理论假设高级需要决定个体行为,比X更符合实际。X 理论强调各项控制的技术、步骤和方法;Y理论强调要通过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绩效考核、薪资与升迁管理来创造一种环境,激励员工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参与决策过程,提供有责任和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群体关系等。使职工有机会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 复杂人:超Y理论 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2.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3.可以习得新的需要和动机4.无唯一的正确的管理方法 管理思想:1.权变的观点2.不能过于简单和一般化3.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4.注重个体差异性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解释与举例;二,简答;三,论述;四,案例分析;五,知识拓展:中国人的沟通、情商EQ与管理心理学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霍桑试验P22-25 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199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新的理论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他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需了解人们不合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P84-86 个性的定义: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个性的特点:独特性(差异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浅析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 1.什么是霍桑实验? 答: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2.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答: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3.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的模型? 答:以个体为分析单元;社会系统为分析单元。 1、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梅奥) 2、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的是(莉莲·吉尔布里斯) 第二章 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 答: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白遮百丑”。 3、什么是归因理论? 答: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

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 1、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2、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晕轮效应) 3、提出归因理论的第一们学者是(海德) 4、如果把失败归结于努力不够,那么会使人产生(内疚感) 第三章 1、什么是个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个性倾向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什么是气质?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指什么? 答: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3、何谓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答:正是因为人性在预测工作效率、缺勤、离职等个体和组织行为方面的有效性,有关个性、个性与工作、职业、组织、环境之间的匹配问题和理论得到了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 4、平时从报刊杂志上做心理自测题时,你应当注意些什么? 答: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的作用和局限性2、使用标准的心理测验3、由专业人士施测4、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 判断题: 1、性格类型不能够做好坏评价(是) 2、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学习金融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金融总结 篇一: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

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 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

黄达版-金融学-最全最简洁必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以美元为中心,以浮动利率为特征) 2、信用的概念: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结论: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国家信用主要工具:国家债券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借款国际信用分类两类: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 4、对金融范畴的界定:(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 5、利率的含义: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也会发生变动。 7、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r=i+p 我们所能看到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我门所观察不到的.只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观察和计算,才能得到. 8、单利C=Pxrxn S=px(1+rxn) 复利S=Px(1+n)n C=s-p 终值同复利现值P=s/(1+r)n 9、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10、所谓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我国对外汇的界定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3、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影响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理论: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14、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2、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流通市场:已上市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3、按交割时间的不同现货市场:现金交易市场,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迟三日内交割完毕。期货市场:以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4、按交易存在的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5、按交易标的物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6、按活动范围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

行人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

公司金融重要知识点

1.Capital budgeting: capital budgeting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making and managing expenditures on long-lived assets. 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形容对长期资产决策和管理支出的过程 2.Capital structure: capital structure represents the proportions of the firm?s financing from current a nd long-term debt and equity.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表示公司当前债务和长期债务及股权之间的融资比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9266206.html, working capital: net working capital is defined as current assets minus current liabilities. 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4.Debt service: debt service is interest payments plus repayments of principal (that is, retirement of debt). 还本付息:还本付息是支付利息加本金还款(即债务清偿) 5.Operating cash flow: operating cash flow, defined as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plus depreciation minus taxes, measures the cash generated from operations not counting capital spending or working capital requirements. 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定义为未计算利息的收益加上折旧减去税款,是用来衡量用于不计入资本支出的活动或营运资金需求所产生的现金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9266206.html,pound value: compound value is the value of a sum after investing over one or more periods 复合值:复合值是指一个投资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后的价值总和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9266206.html, present value: NPV is the present value of future cash flows minus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cost of the investment. 净现值:净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去投资成本的现值 8.Discounting: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 present value of a future cash flow is called discounting. 贴现: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9.Stated annual interest rate: the stated annual interest rate is the annual interest rat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compounding. 名义年利率:名义年利率是指不考虑复利的年利率。 10.Perpetuity: is a constant stream of cash without end. 永久年金:指无限期支付的年金,即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现金流 11.Sensitivity analysis: sensitivity analysis examines how sensitive a particular NPV calculation is to changes in underlying assumptions.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also know as what-if analysis and bop(best, optimistic and pessimistic) analysis. 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是指一个特定的净现值计算转变为某一基本假设的灵敏程度。灵敏度分析也与假设分析和BOP分析并称。 12.Homogeneous expectations: the useful simplifying assumption in a word where investors have access to simila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同质预期:就是一个让投资者有机会获得类似的信息来源的简化投资组合。 13.Beta coefficient: the beta coefficient tells us the response of the stock?s return to a systema tic risk. 贝塔系数:贝塔系数是一个用于反映股票的回报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反应程度的工具 14.Tender offer: a tender offer is a public offer to buy shares of a target firm 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一个向目标公司发出收购股份的公告 简答题 1.Why do you think most long-term financial planning begins with sales forecasts? Put differently. Why are future sales the key input? (第3章P77.8) 为什么你觉得最长远的财务规划是从销售预测开始?换句话说,为什么未来销售是关键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