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戊丁梦说红楼第一回(一)

周戊丁梦说红楼第一回(一)
周戊丁梦说红楼第一回(一)

周戊丁梦说红楼第一回(一)

《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红楼梦》是曹雪芹没有写完的一部奇书。最早的《红楼梦》又叫做《脂砚斋再阅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好朋友(也有学者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人)。曹雪芹创作《石头记》的时候他就开始写批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有一条朱笔眉批:“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完,芹为泪尽而逝。”这条评注让我们知道《红楼梦》没有写完作者就去世了。不仅曹雪芹是含着泪写《红楼梦》的,就是评注的脂砚斋在解读时也是热泪纵横的。据红学家蔡义江考证,曹雪芹于1764年因爱子痘殇而感伤成疾,于除夕之际贫病交加哀伤过度而与世长辞。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写过一首《赠曹雪芹》诗: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鹪鹩庵杂记》抄本)就是说曹雪芹晚年生活的艰辛不幸的,与《红楼梦》第一回第一段的作者自云“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相一致,可以知道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生活是十分的窘迫不堪。

曹雪芹去世后他的好友写诗悼念他:“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敦诚《挽曹雪芹》)“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敦诚《挽曹雪芹》二)“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敦敏《懋斋诗钞》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敦诚和敦敏兄弟两人是皇家落魄后裔,是曹雪芹的生前好友。后世的红学家就是首先从这些吊怀诗中得知曹雪芹的晚年生活状况和不朽才华的,我们后世的读者也是从这些诗作中了解到曹雪芹的魏晋风度、豪迈性情和绝世才华的。

20世纪中国有三大显学:甲骨文学、敦煌学、红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像曹雪芹那样一个人以一本没有写完的书在后世成为一门显学的。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由我们祖先经过多少代的集体努力创造的,二十世纪初首先由王懿荣发

现,后经“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研究而成为一门世纪显学。敦煌文献则是南北朝到北宋时期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集锦,对敦煌文献的研究而形成的敦煌学,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至今仍在继续研究之中。而《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一部没有写完的小说,一部由一个人独立创作的小说。竟然在二十世纪成为与甲骨文、敦煌文献并驾齐驱的学术研究对象,毫不逊色的跻身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显学,足见《红楼梦》的伟大和不凡。

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实在清代就已经有人对《红楼梦》做过如是评价,此人便是护花主人王希廉。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红楼梦》在早期就被王希廉如此全面的概括总结,使我们窥见《红楼梦》的包罗万象确是真实不虚、叹为观止的。

而《红楼梦》究竟告诉我们什么,亦即《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则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单是红学就有旧红学和新红学之分,学派有旧红学的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新红学的考证派、阶级派。不说读者有多少,单是研究红楼梦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文化领袖、学界翘楚、国学大师、文化学者、小说作家,到普通学人、知识分子就已经如过江之鲫了。而《红楼梦》的主题从早期的纳兰性德说、张侯家事说,到明珠家事说、顺治鄂妃说、和珅家事说再到后来的反清排满说,不一而足。到了二十世纪《红楼梦》主题的归纳直如满天彩霞一般的绚烂多姿,自传说、悲剧说、言情说、盛衰说、爱情说、反封建说、阶级说、人性说、灵肉说等。各种《红楼梦》的主题如万花摇曳般的弥漫在红学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想想古今中外有哪一部小说能够像《红楼梦》这样让人着迷又让人琢磨不透困惑不已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是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人物的时候“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因为这一点,在红学研究中对《红楼梦》人物的分析成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研究《红楼梦》人物的专著可谓书盈四壁汗牛充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妙玉、秦可卿等不朽形象已经永远矗立在中国文学史的长廊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成了后世戏剧影视永远的首选剧目。《红楼梦》悲天悯人的情怀、拷问人性的严峻、哲学意蕴的玄奥、生命无常的探索和煌煌历史的臧否已经开始影响到每一个读者,最终将深印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民族文化一脉传承和革新鼎故的盖世绝响。

略说四大名著

《红楼梦》是一本写少男少女生活的书,是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这是一般的读者都可以明眼看到的。我们首先比较一下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写的是一群帝王将相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博弈,所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风云同我们距离太大,而且讲的都是宫廷权术军事机谋政治较量。对普通读者来说,《三国演义》遥不可及。读了以后我们自以为人生谋略添了不少,可是没有阅读的美感,无法得到性情的陶冶,有几位成功人士从中获得一些商场的尔虞我诈、官场的游刃有余或者处世的老谋深算便高歌《三国演义》的如何怎样,笔者是实在不敢恭维的。

《水浒传》讲的是一群男子的人生传奇,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讲了一伙上山落草的贼寇的故事。梁山的好汉们说他们打家劫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美其名曰“替天行道”。其实看看上梁山的规矩:先杀一个过路人,然后提着脑袋上山做入伙的条件,你就会惊呆了的。你要上山入伙“替天行道”就得先杀一个无辜的人,这是我们钟情的好汉义举?这是令人血脉喷张的英雄所为?武松乱杀无辜、张青专卖人肉包子,一个个杀人如麻的所谓英雄的铁血行为,其实都是为了一己之利益或者是后院起火的龌龊之事的个人私愤和一己仇恨,一桩桩一件件的血腥屠戮让人惨不忍睹,唯独几个女子还是毫无人群味的山寨土匪或者如潘金莲一样的淫妇荡妇。不是笔者剑走偏锋,而是《水浒传》热闹背后的索然寡味、灵魂扭

曲的粗野变态让人实在不敢过于亲近而已。

《西游记》讲的是神魔怪异的故事,虽然孙悟空皈依佛门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但是围绕取经的故事,《西游记》却写了神佛道各路神仙齐聚天庭、相揖攘攘、共商佛法东传的故事。取经是佛家的事情,却劳的大家都来帮忙,其实表现的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一统。是三教思想千百年来打打杀杀、纷纷扰扰、时而排斥、时而苟同最后求同存异的握手言和。孙悟空应是石猴的神性、师父的道行、皈依的佛心的集大成者。一路降妖除魔、打拼搏杀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即神与魔的较量、佛法与魔障的比拼、正义与邪恶的搏杀。孙悟空的胜利不是个人的胜利也不是取经的成功,更不是功德圆满的成佛正果,而是道德的胜利、伦常的捍卫、宗法的铁定和三教文化与专制文化的联盟成功。成了佛的孙悟空泯灭了石猴的天性失去了珍贵的自由却因之而其乐陶陶,应是个人的悲剧却被渲染为成佛的喜剧,不亦悲乎!

《红楼梦》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尽力展现令人惊悚的权谋机诈和大场面大视野的诸侯纷争,也没有像《水浒传》那样刻画一群落草为寇的冷酷英雄和非盗即淫的反面女性,更没有像《西游记》那样写了失去自由而不知的石猴悲剧。而是写了大观园里青春生命的悲喜愁乐,美丽少女的殒灭夭折,写了一群贵族子弟的日常生活。其中没有大奸大恶、大贤大忠;没有理治之功,没有卫国之勋;没有强盗土匪、没有血腥屠戮。因之《红楼梦》给普通人的第一印象,远不如其它古典小说那样吸入眼目,那样令人热血澎湃、那样让人心向往之。

当我们读完《红楼梦》,读懂《红楼梦》后就会发现:《红楼梦》不是写给贩夫走卒看的,不是写给市井俚俗之人看的。它是写给那些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看的,写给有思想的人看的,写给那些热爱生活思考人生意义的人看的,写给那些有眼力有识见的人看的,写给那些喜欢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存的困惑、人性的善恶的人看的。《红楼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避难所。”(胡邦炜语)

早期《红楼梦》的传播

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不久,初稿就在他的亲朋之间传阅了。有些亲朋对之爱不释手就干脆抄录《红楼梦》,那时是用狼毫细笔抄写的,别说写书了,

就是抄书都是十分辛苦的,把《红楼梦》的已成稿抄一遍要费很多的时日功夫。所以《石头记》的手抄本在乾嘉时期是非常难得的,以至于有些人以抄书为业而谋生。每本手抄《石头记》售价数十两纹银在当时是一个士子不菲的收入的。

程伟元是一个书商,是一个有眼力懂商机的儒商。当他看到《石头记》如此的受到人们的青睐的时候,就与进士高鹗一起搜罗了几乎能够看到的《石头记》手抄本,并让高鹗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谶语、暗示和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判词续写了后四十回,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石头记》一起以木活字排印出《绣像红楼梦》。此前的《石头记》是手抄本,而程伟元、高鹗的《红楼梦》是木活字印本,史称程甲本,全称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刻本;程甲本的《红楼梦》出版后,因社会需要量大,不能满足,且“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谬”(该书高鹗引言),又于第二年春季(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花朝)再次校订排印,计改动了五六千字,回目标题也稍有改动,是为程乙本。此后,《红楼梦》在京都的普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乾嘉之后的北京城里,官宦之家几乎家家都有《红楼梦》,以至于清代得舆的《京都竹枝词》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吴云《从心录题词》:“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缪艮《红楼梦歌》:“《红楼梦》一书,近世稗官家翘楚也。家弦户诵,妇竖皆知。”可知《红楼梦》在流传之后即十分走红,不仅是许多人家案头必备之书,而且还是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红楼梦》的传抄使得和珅买也得到了一本,他一看到大观园就对人说“这不是我家园子吗?”这里和珅所说的园子就是今天北京的恭王府。赵烈文听宋于庭讲:“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坤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赵烈文《能静居随笔》)这些未必真实的传说说明《红楼梦》早期流传的影响已经很大了。

邹弢在《三借庐笔谈》卷十一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己卯春,余与许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两个读书人因为一个拥护林黛玉,一个拥护薛宝钗而差点挥起老拳打架,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可见《红楼梦》一书在民间是如何的深

入人心,在知识分子之间的巨大影响是多么的不可想象。

红楼梦与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

前边我们说了《红楼梦》曾经被和珅看到,和珅后将《红楼梦》推荐给乾隆黄帝阅读。还有京都竹枝词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都是红楼梦问世后的广泛社会影响。到了民国时期,最早研究红楼梦的是前清翰林、北京大学校长、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蔡元培曾于1917年发表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新文化的先锋、旧道德的楷模、哲学博士、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于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使自己成为新红学考证派的鼻祖。一年后,俞平伯先生发表了《红楼梦辩》,1953年周汝昌发表的《红楼梦新证》三位红学大师的合力打造,让考证派一时成为红学研究的主流。

鲁迅先生在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的评价是:“《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能站在如此高度评价《红楼梦》,不仅是鲁迅作为国学大师的非凡见识,更是曹雪芹《红楼梦》的伟大和不凡。

国学大师王国维,他于1904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从美学和哲学的角度发掘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认为“《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是震撼人心的大悲剧。

清华研究院院长吴宓一九二零年发表的《红楼梦新谈》以深厚文学功底,妙语连珠评解《红楼梦》,古今中外之典故信手拈来,字里行间闪耀着哲学的光辉,成为民国时期红学研究的又一经典之作。

安徽大学校长、国学大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讲授《红楼梦》时说:“元妃省亲”在《红楼梦》里,有着什么样的地位?书中的“蓼汀花溆”在《红楼梦》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中来。“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

金塘水乱流”中来。“花溆”反切为薛指薛宝钗,“蓼汀”反切为林指林黛玉。刘文典的考证不管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但是如此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考证就已经让人佩服之至了。

钟情于《红楼梦》研究并有著作传世的还有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大文学家矛盾,还有吴昌硕、吴世昌、冯其庸等难以计数的大学者。

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提的世纪伟人毛泽东。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从青少年时代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讲,论述怎样做一个艺术家时特别强调:“我们的许多作家有远大的理想,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对贺龙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1961年12月2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4年8月18日,他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道:《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可称“红学一家言”,他曾说: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就是封建社会的“天”。而在客观上达到的艺术效果却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不仅仅为清王朝还是为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唱了一曲的“天鹅之歌”。

一部文学著作能够引起如此众多的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的注目和钟情,能够影响到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影响到学人的学术生涯,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文化、政治、艺术、思想,不仅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就是放诸世界文学史也是奇伟罕见的。

《红楼梦》的引子---甲戌本的《凡例》

庚辰本《石头记》第一回的第一段“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一段很多读者都以为的红楼梦的正文,其实是一种误区。从语气和内容来看绝然不是。根据甲戌本

我们得以知道“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一段文字原是甲戌本凡例的第五条内容。为了说明问题先把这段“凡例”引用于下:

《凡例》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胡适补为“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晴(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晴(睛)。又如贾瑞病,跛足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晴(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晴(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薄(簿)藉(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可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凡例》指书前关于本书体例的说明,说明书的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通常谓之发凡起例。著作的体例,亦称例言、发凡。源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实际上是指孔子据史书的旧体例来修订《春秋》的通例、章法。另据唐刘知己《史通·序例》称:干宝“重立凡例,勒成《晋纪》。后世把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叫“凡例”,多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红学界对于甲戌本的《凡例》究竟是曹雪芹写的还是脂砚斋写的,亦或是棠村、吴玉峰、曹頫等谁写的曾吵得不亦乐乎难解难分。其实谁写的《凡例》并不重要,关键是《凡例》究竟说了什么,对于我们研究《红楼梦》有哪些意义才是最有意义的。

从“作者自云”一句可以清楚看出《凡例》是编书者或者是抄书者亦或是批书者所写。而且此人和作者关系比较密切,对作者相当了解,对《石头记》的内容也非常熟悉。现在把这一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来探索《石头记》的创造缘由:

一.作者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跌宕,见识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二.人生如同一场梦幻,作者想把这一梦幻的人生经历付诸文字以传世;

三.难言的苦衷,不吐不快,倾情而发又担心惹出祸患,只好隐去真事;

四.我们看到的《石头记》文字都是作者的掩饰性假语,真事全在文字背后;

五.“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具有无穷的奥秘和难言的苦楚,饱含着作者的万般辛酸之泪,是作者保全自我的无奈之举;

六.“一事无成”是碌碌风尘的人生总结,是人生暮年的苦涩反思;

七.当年和自己相识的所有女子行止见识都远远超出自己,内心充满了须眉不若裙钗的万般愧疚;

八.作者曾经有过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晚年生活却相当困窘;

九.家族仰赖过朝廷厚恩,祖先有过无比的荣耀和辉煌;

十.出身书香门第,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父兄教育之恩德历历在目;

十一.“半生潦倒”是作者晚年对自己人生的凄凉概括,是一种清醒的总结和悲怆的哀叹;

十二.作者内心充溢着忏悔之情,慈悲与良知迫使自己为天下女子作传;

十三.赎罪心理折磨着作者,忏悔之情蹂躏着作者,为女子立传使这些闺阁裙钗昭传于世,以不负作者对女性尊严的肯定和高扬;

十四.襟怀抱负是高歌清纯女子的远见卓识,文字笔墨是作者假语村言的梦

幻泡影;

十五.反复强调自己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不肖无能,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忏悔之情;

十六.“茅椽蓬牗瓦灶绳床”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艰辛困窘的生活样态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文字背后的血泪痕迹;

十七.假语村言敷演的风月故事只是为了讨悦世人的耳目,而风月背后的人生梦幻才是作者的真实用意;

十八.风尘怀闺秀乃第一回的题纲正义,此言乃《凡例》之障眼法也;

十九.风尘怀闺秀只为叙闺友情谊,并非怨世骂时,此说纯属欲盖弥彰;

二十.一时有涉朝廷也非其本旨,还是反复强调,小心再三,实在是为了保全自我,也是编者为了保全作者而有意为之;

《红楼梦》第一段把作者创作的目的原因全都告诉给读者,想必是担心读者读不出作品的深刻内蕴和作者的真实意图。是担心读者一直陷入作者所设的虚幻泡影之中,直到读完120回依然在这人生的执迷和情爱的朦胧中解脱不出来。其实有一些读者因阅读红楼梦而获得了一定的精神解脱,但还是想把很多细节再看一遍,再琢磨一番的。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不知蕴含着多少中华文化的因素,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后故将真事隐去。这里的梦幻第一个是指人做的梦,第二个是说人生的坎坷经历也是一场大梦。作者是在经历过了荣辱兴衰的坎坷人生才写成这部旷世奇书的。人在年迈之后总会不断的说什么“人生如梦’的,想必作者也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看作一场梦幻的。我们年长后反思自己人生时常常会感慨:人生如梦,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来世上走一遭究竟做了一些什么?我们最后会走向哪里?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历经沧桑之后才会有的,作者非常聪明,脂砚斋称之为狡猾之至,他隐去了许多真事,这些真事一般人是无法察觉和了解的。但是作者总是在书中不断的暗示,恐怕读者不解其中味。就是批注的脂砚斋等人也不时地提醒读者“注意”“小心”。正因为其中有说不尽的意趣和难明就里的真事隐藏在文字背后,所以就引来了读者对《红楼梦》的极大的阅读兴趣。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表面上是情场的忏悔之作,实际上是作者自己一生碌碌无为的忏悔之作。作者人生的愧疚经后脂砚斋的代言在《凡例》中全都倾诉而

出。其中“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一句是石破天惊的。在旧中国男人主宰社会的时代把处于附属地位的女子高高张扬起来,这是亘古未有的。女子在社会上的职能只能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相夫教子的,只能女子无才便是德、夫在以夫为纲、夫死以子为纲的。封建社会为女子设置了数不清的道德门槛伦理纲常,所以《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污浊不堪。曹雪芹在《红楼梦》世界里对男子是极力排斥的,对女子却万般张扬的。曹雪芹将整个中国社会横行了两千多年的伦理秩序彻底的推翻,把所有的关于女子的道德贞操三纲五常全部颠覆,把一切的对女性的不公平予以完全的铲除。在作者笔下所有的女子都是清纯的无暇的,所有的生命都是高贵的、自由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这是在曹雪芹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次思想革命,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对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是一次毫不妥协的席卷野蛮世俗的文化风暴,是向男权社会的英敢挑战,是末世先哲的法眼慧识。可以说有了曹雪芹,有了《红楼梦》,有了大观园,就有了新思想,有了新道德,有了新追求,有了新天地,有了新生活,有了新世界。尽管曹雪芹的新世界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只能是大观园式的乌托邦,但就是这乌托邦给我们死气沉沉的旧中国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浩荡东风,曹雪芹成了晚清到民国时期文化启蒙的先驱,红楼梦也吹响向旧文化宣战的号角。

《凡例》中的一首七律

甲戌本的凡例后有一首七律诗:

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有人以为是回前诗,也有人(胡适之)以为是曹雪芹做的,还有人以为是评批《石头记》的脂砚斋写的。其实不管是谁写的,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关于《石头记》的东西有很多,这才应该是我们所研究的关键所在。

首联“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充满了浓厚的悲观情绪,这是所

有读者都能够看得出来的。诗人在这里劝诫人们不要在名利场中去熙来攘去,一切辛苦奔忙尘世劳碌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的一生如同浮萍一般,来去匆匆朝不保夕,如同佛家的梦幻泡影。人生不管有多么的辉煌,不管有多么的荣耀,什么光宗耀祖功名事业,什么娇妻爱子金银绸缎,什么荣华富贵锦衣玉食,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想人生如果没有丰富阅历,没有沧桑苦难,没有尝尽人间的甘苦酸辛,没有亲历大起大落悲欢离合,是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悲观叹息和苦心劝诫的。

悲喜千般就是诗人各种各样不同的悲喜,幻觉和朦胧,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也是一种模糊与朦胧,任何人说不出是非,爱恨情仇也是没有是非的,《红楼梦》就是叫读者领略痛苦的。唯有领略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才能真正理解人生之苦的,即佛家所说的苦谛。诗人在这里说的悲喜不是个人的悲喜,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喜,全人类的悲喜。没有慈悲心肠是没有这样的怜悯情怀的。

颔联“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被蔡义江先生认为是非常平常的联语,其中的千般和一梦对的非常勉强,属于择词宽泛,“一梦”和“荒唐”也是同义复语。蔡先生如此说是要证明此诗不是曹雪芹所做,笔者抛开词作的用韵遣词只说诗意所指,这一联应当是诗人紧承首联而来说人生的无限悲苦欣喜是在所难免的。整部书都是大梦一场,人世间全都是梦,都是梦幻泡影。梦是什么呢?梦是空、虚、无,它是一种意识流的东西,超自然的东西。

幻缈是佛教用语,指世间的空色都是虚无幻影,缈远无着的。告诉世人人生都是悲苦的,来到人世是受苦受罪的,佛教说的四谛中的苦谛即是。世间难以计数的芸芸众生的万千苦悲莫不如此。“荒唐”一词最早出于《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荒唐是无端而没有根由,后世荒唐犹荒诞,是说人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离奇。唐韩愈《桃源图》诗:“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诗人的荒唐理应是指没有根由的无端荒诞之事。将千古恩怨情仇视为一场大梦,指出幻渺如同泡影梦幻,人生的无意义在诗人眼中得到放大和夸张,虚无的生命旅程在此被完全否定。万紫千红的绚丽世界成了曝光的底片只留下模糊和朦胧,鲜活明丽的生机在这里黯然失色。悲观厌世的浓烈情绪笼罩了一切的一切,末世的咏叹吟出了一曲哀婉凄凉的悲怆挽歌。

颈联“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是诗人对《石头记》情节的高度概括和提前告知。红袖当是指书中的林黛玉,因为三生石畔的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到世间是来还泪的。《红楼梦》一书写了林黛玉的无穷眼泪,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即把血泪流尽而回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处销号为止,还泪故事才结束。“啼痕重”极写林黛玉眼泪之多,是全书风尘闺秀的共同遭遇和不幸命运的写照,是大观园众女儿的悲情合奏,是曹雪芹心中最为推崇的女子走向毁灭的必然途径。

钟灵毓秀的女人已经让人怆然落泪掩卷啼血了,且慢,还有一个为了这些女人伤悲的情痴呢。为女子而歌,为女子而咏叹,为女子作传,为女子而争取平等和自由的矫枉过正的极端呐喊,为女子能独立于世让世界清纯靓丽而特立独行的孤独大侠、疯癫狂人、痴情呆子,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贾府的命根子贾宝玉比这些以血泪写就人生不幸的清纯女子更加的可怜之至。一生钟爱女子,愿意为女子做一切的这位情痴贾宝玉目睹了一个又一个青春女子的销陨,心中蕴积了无以复加的悲愤和难以诉说的怨恨。这种恨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有许多的昭示,如宫门匾额“孽海情天”、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倘”、“春恨秋悲皆自惹”、在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在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后,到处都是痴情公子的无限愁恨。不管这一联在合辙合律中有怎么的不足,我们还是从中读出了红楼梦一书的“真事隐”和“假语存”了。

作者在刻画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红楼梦》就是一本痴人之书,作者是痴,书里的人物几乎全痴。既有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知己痴迷,也有怀抱着拥有着无限的愁苦去痴,这里边说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这个文学作品的悲剧色彩在这展露无疑。就像王国维说得,《红楼梦》是悲剧中的大悲剧。赤霞宫、神瑛侍者、悼红轩、绛珠仙草、千红一窟、万艳同悲都是红色,都是鲜血,都是血泪。林黛玉来到世间就是还泪的,曹雪芹泪尽而逝也是血泪,林黛玉走向生命的尽头也是泪尽而逝。全书就是作者沾着血泪哭写而成的,脂砚斋也说自己是哭着读完的。十年难以想象的辛苦铸成的血泪之作,处处流淌着鲜艳的血红,处处都是血泪凝成的人类最为悲情的椎骨之痛、切肤之恨。

诗的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比较的直白,《红楼梦》的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的辛酸血泪,这辛酸血泪既有大观园少女们青春生命被毁灭的悲恸之泪,也有大家族不可避免的必然破败的惋惜之泪,还有希望破灭的绝望之泪,无力回天的失望之泪,爱情消弭的孤独之泪等等。无疑这是批注者对红楼梦的充分理解和深切感受,是对曹雪芹著书真情的全然揭示,是深知《红楼梦》个中就里的无遮表露。脂评中有大量的批注者“要大哭一场”的朱批就是铁证。下联是告诉读者作者创作红楼梦用了十年的时间,关键是“不寻常”三个字,实在是太不寻常了。上个世纪民国早期的《红楼梦》研究还没有人确切知道作者是曹雪芹的时候,人们并不重视这不寻常三个字,自从胡适之和周汝昌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之后,这不寻常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才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四松堂集寄怀曹雪芹霑》敦诚)“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鹪鹩庵杂记赠曹雪芹》敦诚)“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瓮涩何可当?”(《四松堂集佩刀质酒歌》敦诚)看了这些曹雪芹的朋友们写的诗便可以知道十年辛苦的难以想象,知道曹雪芹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完成这部旷世杰作的。在《凡例》中曹雪芹也曾说过自己过的“茅椽蓬牗,瓦灶绳床”的生活,结合敦诚的诗句我们大略可以知道这十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十年,那种贫穷那种落魄那种困窘那种丧妻夭子的悲痛,让人不仅想起孟子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做”的话来,也难怪1921年胡适之先生得到甲戌本后在扉页上把这一联诗写在扉页上的原因了。

曹雪芹的家世

历史文献中没有关于曹雪芹的任何记载,我们得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的功劳。自1921至1961年的40年间,胡适共对曹雪芹的生卒年进行了六次考证。得出的曹雪芹生卒年的结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这是红学史上对作者生卒年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继胡适之后的顾颉刚、俞平伯、周汝昌、吴昌硕、吴世昌等红学家纷纷加入到曹雪芹的家世考证队伍中。所以我们今天说的曹雪芹的生平其实不是史书记录或者野史存留,而是红学家们查阅大量文献古籍历尽万般辛苦考证得来的: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芹溪、雪芹。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远祖曹锡远为汉人,后做了内务府包衣,随龙入关,曾任沈阳中卫地方官。其子曹振远被编入旗籍,崇祯七年(1634年)曹振远转入多尔衮的正白旗,任军中佐领。曹振远屡立战功,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随多尔衮出征大同,先后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及浙江盐法参议使、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的夫人孙氏曾在宫中做过幼年康熙的奶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幼年康熙的伴读和侍卫。康熙登基后对曹玺委以江南织造的重任。曹玺连任江宁织造二十二年,后病死在任所。曹玺自幼深沉好学,富有政治才干。曹寅继任后比他父亲更有才干,曹寅精通吏治,体察民情,极富文化艺术修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就是在曹寅才主持下纂辑刊刻的。

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驻跸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中。这对于曹寅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和无上的荣光。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三笔》中记载了康熙的第四次南巡:“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署。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谖花盛开,遂御书“瑞萱堂”三字以赐。”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炙手可热,富贵之极。在当时可称为南京第一豪门,江南无出其右的望族。

曹寅死后由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二年后曹颙病死,康熙又命于曹寅之弟的诸子中选曹頫过继于曹寅为继子,继任江宁织造。曹頫于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五年任江宁织造十三年。雍正五年(1727)十一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曹家因转移财产等罪被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住在恩赐的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尚有十七间半的老宅中。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在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之地、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乡享受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闲适生活,日子过得非常惬意。曹家家学渊深,藏书极多。曹家被抄家之时曹雪芹大约是十三岁左右,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尤其爱读诗赋、戏文、小说及戏曲,对于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这些都为年长后创作《红楼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家族的衰落、命运的不幸、人

世的冷暖、少年的记忆、晚年的凄凉给了曹雪芹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洞彻生命的真谛、了悟传统的腐朽、解读文化的玄奥、甄别人情的善恶、思辨万物的灵异,加上绝高的天分、卓异的智慧、慈悲的情怀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创作出了空前绝后的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第一回回目浅释

第一回的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个是姑苏望族名宦甄士隐,一个是穷苦潦倒的贾雨村。甄士隐作为仕宦之人,有一定的基业田产,加上不以功名为念,所以闲暇时间很多,每天只以赏花玩月作诗饮酒为乐。贾雨村是个读书人,是一个正在求取功名的落魄书生,他俩把《红楼梦》第一页给揭开,又是他们俩人把《红楼梦》里所有人物串联起来,所有的故事铺展开来。《红楼梦》的开篇是他俩人先出场的,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也是他俩把《红楼梦》的故事收束的。这俩人是《红楼梦》故事的发源者,也是《红楼梦》一部大书的结构者。《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唯独甄士隐和贾雨村没有生活原型,是曹雪芹为了小说的结构别具匠心的虚构人物。这两个人物具有极大的隐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曹雪芹意在告诉读者,《红楼梦》是一个文化人写的让有文化修养的人看的写了文化人的文化书。这里边甄士隐贾雨村都是文化人。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把要说的话全隐藏在文字的后面,文字的背后有许多耐人琢磨的深层意味,贾雨村是假语存,是说留下来的全是假话,一百二十回说的全是假话。每个人清清楚楚走进来,糊里糊涂走出去。甄士隐和贾雨村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相合,作者在真假之中的一种徘徊和犹豫。读《红楼梦》是能够练就我们的慧眼的。脂砚斋经常说作者“狡猾之至”就是在暗示我们读者要时刻注意作者的深意别情。我们总说《红楼梦》是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第一回开篇却是神话故事。先是女娲补天,顽石锻炼通灵,神仙幻化顽石为通灵宝玉。接着是仙界的还泪故事和空空道人的因空见色自色悟空,最后是神仙携带石头下凡历劫。这一部分神话故事充满了神秘的浪漫色彩,使得《红楼梦》从一开始就以不同寻常的浪漫基调排演着天上人间的纷纭交错,仙界凡尘的悲喜传奇。

《红楼梦》里的女子在太虚幻境里都有簿册登记,都是太虚幻境里风情月债女怨男痴的风流冤孽。《红楼梦》里的女子个个都是悲剧人物,整个小说都充满了梦幻色彩。从它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沉浮际遇来看,无疑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从顽石---灵石---贾宝玉---甄宝玉---灵石---顽石的循环归元的历程中、从仙界凡界的跳跃转换中,我们又感觉到《红楼梦》充满了更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两位神仙带着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准备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去的,结果在路上与甄士隐不期而遇。这就是《红楼梦》的第一梦,由甄士隐做的梦游太虚幻境的故事。在这里甄士隐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甄士隐的姓名是“真事隐”,象征着作者给我们讲的故事是一个饱含家族血泪和个人悲惨不幸人生的故事。但是作者要讲的真实故事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没有甄士隐的慧根没有尘世高人的慧眼是看不到《红楼梦》表象背后的真实的。梦幻是甄士隐做的《红楼梦》第一梦,甄士隐不仅是《红楼梦》故事框架的架构者,是仙界凡界的联络人,是太虚幻境度化风流冤孽的使者,而且还是宝玉下凡历劫的见证者,是红楼梦一部大书的提纲。这就是对联回目中上联的丰富内含和巨大象征意义。它掀开了讲述贾宝玉传奇一生的第一页,引领着读者一步步地走进作者给我们苦心营造的梦幻人生大世界、青春烂漫大观园,去细心体会慢慢品味其中的无穷意境、深刻蕴含和酸楚血泪。

下联“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的姓名的寓意是谐音“假语存”。如果说隐去的是梦幻一样的人世沧桑坎坷岁月不堪往事,那么《红楼梦》留存下来的就是厚地高天古今情、痴男怨女风月债了。作者在第一回讲了甄士隐的红楼第一梦后,接着就开始讲贾雨村的故事。困厄淹蹇的贾雨村寄居葫芦庙内,以卖字作文谋求果腹之粮。与隔壁的甄士隐常相交往并因之在甄府遇见了甄士隐家的丫头,由于丫头的两次回头就演绎了一番浪漫的男女风月故事。风尘怀闺秀的故事表面上是讲贾雨村于困顿窘迫的落魄之际偶遇红颜并叹为知己,其实是《红楼梦》整部书实写痴男怨女爱恨情仇的人间风月的提示和预演。尽管贾雨村的风尘怀闺秀的故事并没有跳出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千部共出一套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藩篱,与《红楼梦》所讲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风尘怀闺秀的闺阁故事毕竟是开讲了关于男女情爱传奇的第一课。

曹雪芹在《凡例》中说“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

负师兄规训之德。”这是曹雪芹晚年的切身感慨和负罪之情。“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是晚年贫苦生活真实写照,困窘生活是无法改变作者要为女子作传的本意,这是一份执着,一份坚守。作者自言写这本书就是告诉世人,不能因为自己半生潦倒一事无成,而让自己眼中的卓识女子也一天湮灭。自己要为这些相识的见识高迈卓尔不群的女子立传。这是曹雪芹的心愿,也是《红楼梦》的旨意。

《凡例》中说“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困窘的生活不能影响我的抱负,要借贾雨村言来说心中块垒。这里面有讨好读者的意思,我讲大道理没人听,那我就写故事。作者有一句诗说“谁解其中味”。其实就是对于读者的提示,是一种对知音同好的探寻和渴求。“贾雨村言”已经是作者迷惑我们的“假语存焉”了,风尘就是碌碌人世。作者的假语村言就是写男女的情爱,以此来悦人耳目取悦读者的,但真正的用意全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闺阁当中的友情并非怨时骂世,这是曹雪芹的欲盖弥彰,真正隐去的是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拷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臧否。这才是《红楼梦》真正要说的,但表面上必须给我们讲风尘怀闺秀的男女爱情,而且这爱情故事凄恻迷人,感人至深,千古少有。

概言之,《红楼梦》为人生一场大梦,空灵是宝玉的代称又何尝不是万事万物皆是空无?闺阁之情全然是假语村言,何尝不是作者的有意遮盖?千古真情只此一叶,宝黛故事堪叹观止。为女子作传已经是开天辟地叛经离道了,作者尚且说是假语村言,足见作者写《红楼梦》之深不可测妙不可言了。

因此读《红楼梦》应该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去探寻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实和深蕴,有时读到会心得意处不免像脂砚斋和绮笏叟一样“放声大哭”“叹息再三”的。

洪荒时代的补天故事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这是《红楼梦》第一回真正开始的第一句话。接着“说其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应是作者在提醒读者别看我讲的故事根由荒唐不堪难以相信,但是如果能够细细的品味则其中会有无穷的奥秘和不尽的趣味。然后讲了洪荒时代女娲补天的故事。

最早记载女娲补天的史籍是《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这则古籍记载中,说到上古时期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倒了,九州地裂,天有漏洞而不能遮蔽大地,地裂而不能承载万物。女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讲了共工与颛顼争帝的故事:“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则故事说的是远古时期共工和颛顼为争帝位而发动战争,共工战败后无处发泄失败的愤怒而去撞倒不周山,结果天塌地陷,即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了。

到了《列子·汤问》将女娲补天演化为:“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到这里女娲补天终于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连到一起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女娲补天发生在先,共工怒撞不周山发生在后。

汉代王充的《论衡·谈天篇》载:在王“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以上列举的女娲补天故事都是先秦两汉史籍文献的记载。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就把这个补天故事给借用过来,而且暗示读者其中别有用意。则我们不得不寻察一番女娲补天故事暗含的隐喻意义。

女娲补天炼石时多炼了一块,成为补天弃石。这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奇异之处,补天已经相当的有趣了,再多出一块那是非可就真多了。谁知这块多出来的石头“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由于无材补天哀怨不已,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为通灵宝玉,带到红尘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历尽了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待劫终之日后复还了本质。这就是石头的故事,石头到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安身立业。见证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经历了心心相印海枯石烂的刻骨柔情,体味到月盈则亏水满自溢的兴衰成败,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人性的根本。最后回归大荒,复原石头本质。想来《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用意肯定在此。

曹雪芹为什么要用石头来讲故事,正如同他自己说的要细按才有趣味。红楼梦开篇说此书就是从石头上抄来的,但写书的是人。所以翻开书说“书从何处来”就是“人从何处来”的意思,这是一个哲学话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来世上何为?我们到哪里去?这是对生命的拷问。林黛玉《葬花词》有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说的就是走遍天涯海角,哪里才是我的归宿?这是一句向天的发问,这个发问太令人感叹了,这是曹雪芹借林黛玉的口向天发出的追问,关于人的生命的追问。当我们如是去想的时候,《红楼梦》就不仅仅是写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也不仅仅是哀悼年轻女性的挽歌,更不仅仅是旷古未有的爱情悲剧故事了。所以说读每一个字都要绕到其背后,细细察看慢慢品味才有可能读出作者创作此书的真实用意,进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万般趣味。

红楼梦不是神话,尽管以神话开头讲故事。女娲补天是地地道道的神话,一个老祖先想象的故事,何以引起曹雪芹的注意并以此为发端上演了一部让后人说不尽道不完的小说?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太过于深厚,它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对于人类起源的丰富想象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虽然后来人类学和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类起源不是中国老祖先说的那么回事,但是我们中国人宁愿相信女娲补天。这不是自恋情结,也不是我们尚未开化,而是女娲补天有着无穷的象征意义。其中有几个需要注意:女娲补天的原因,女娲补天的过程,女娲补天的意义,女娲补完天去做什么了?这里的问题太多了,远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那样。首先女娲补天源于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是一种慈悲心怀,是利泽天下的善行;其次补天不是说一句话的事情,炼石是非常艰苦难为之事,它不仅需要难以想象的体力付出,还要有炼石的高超技术,有无尽的耐性和坚韧的毅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这种精神和意志应是我们民族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的;第三女娲补是做有益于天下黎民百姓的大事,是战争遗患的弥补者和救助者,“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既是补天的不足,更是中华大地今日地貌的形象诠释。至于女娲补完天干什么去了,这更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想

红楼梦120回概括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 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 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 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寻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第九回

寒假作业《红楼梦》第一回第五回作业单(题目)

寒假作业《红楼梦》第一回第五回作业单(题目) 【說明】:1.請註明題號後作答。空白作業單附錄於題目下方,請依個人需要列印使用。 2.題目有明確答案者,請閱讀後找出答案;部分題目則沒有固定答案,請在思考 後嘗試申論與分析。 一、在《紅樓夢》第一回的神話中,賈寶玉的前身原是一塊青埂峰下女媧補天用剩的頑石, 林黛玉是一株靈河岸上的仙草。試想這則楔子對主角的性格和命運有何暗示作用? 二、《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作者把筆鋒轉向描寫賈 府這個家族。透過古董商人冷子興的說明,概括地評介賈府的世系、成員,及史、王、林、甄各親戚,並重點介紹了賈寶玉的性格,與其父賈政的衝突。冷子興之言為讀者描述一幅賈府鳥瞰圖,更為以後故事發展作了鋪墊。同時,作者從賈府的盛況中,已透露未來衰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子孫一代不如一代」;預示了賈府走向崩潰的必然性。 請分析冷子興言論中賈寶玉之形象? 三、《紅樓夢》第三回中,在幾位重要人物出場時,作者用了不同的手法。如「鳳辣子」王 熙鳳是「人未到聲先到」,讓黛玉不由得好奇:「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係誰,這樣放誕無禮?」但透過這樣的安排,卻也讓讀者從中先能一窺王熙鳳的個性和形象。但在全書男主角賈寶玉出場前,作者卻有另一番安排。 1. 為什麼寶玉出場前,先寫王夫人對他的介紹,及黛玉對他的猜度? 2. 黛玉和寶玉見面後,黛玉大吃一驚,心裡想著:「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的一般, 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寶玉則是笑著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初次見面的兩人,卻同時有似曾相識之感,作者的用意為何?(提示:請回想第一回中的楔子,兩人的 前身有何關聯?) 四、《紅樓夢》第四回的回目為「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請問: 1.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指的是哪個薄命女碰上哪個薄命郎?兩個人「薄命」的原因分 別是什麼?破壞兩人聚合的又是哪些人? 2.「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葫蘆」的語意雙關,除了指葫蘆僧、葫蘆廟之外,還有什 麼意涵? 3.應天府的差役提醒上司賈雨村,到任後得準備一張「護官符」,請問「護官符」究竟 指什麼? 4.差役給賈雨村看的護官符上寫著:「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 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 鐵。」這張護官符中透露了什麼玄機? 5.第四回中的「獃霸王」是誰?這個人怎麼「獃」法?怎麼「霸王」樣? 五、《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一夢而遊太虛幻境。夢中警幻仙子曾云:乃受榮國府與寧 國府二公之靈所託,欲以情欲聲色等事警戒寶玉之乖張癡頑,期盼使寶玉入於正路。請問警幻仙子安排了哪四件事情,希望對寶玉有警惕作用?請分點作答,並具體寫出其中

《红楼梦》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回)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5回)一.填空题 1.甄士隐在梦幻中从僧人那儿接了美玉来看,那美玉上镌着四个 字:。这美玉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而未用的石头,被那僧道幻化成美玉带入红尘中历劫。后来发现石头上面有一首偈诗,其中前两句是:, 。 2.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是、 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3. 曾灌溉过一棵,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 4.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时时,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反映了黛 玉,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5.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 、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 6.贾雨村一到任上,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金陵一霸,为争买被拐的,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 “”,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着林家支庶不盛,子

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敬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E、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林黛玉来贾府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高兴。宝玉因见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人摔玉。这场面惊坏了黛玉。 B、冷子兴同贾雨村谈起贾家荣宁二府的许多人和事时,特别说到了荣府贾政生的儿子宝玉。这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来也奇怪,比如他在评论女儿、男子时就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C.《红楼梦》第一回的开头交代了本书的缘起,其中很多人名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谐音艺术。比“甑士隐”即“真事隐”之谐音,“贾雨村”即“假语村”之谐音,“甑英莲”即“真应怜”之谐音,“娇杏”即“侥幸”之谐音,“霍启”即“祸起”之谐音等。 D.穷儒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中,与甑士隐常有来往。中秋佳节之际,甑士隐设宴款待贾雨村,席间听贾雨村说上京赴考“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甑士隐赞赏他的才华,便慷慨解囊,赠银送衣助他上京赶考。贾雨村收了银、衣,千恩万谢方才作罢。 E.“因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幅对联是甑士隐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况。却不料世事难料,女儿英莲被拐,家宅被烧,投奔岳父又遭白眼。最终他参透世事,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

红楼梦每回每章章节分回梗概概括

红楼梦前十回分回概括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他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的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在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上京赴考,果然高中,官封如州知府,他寻访甄士隐报恩不得,纳娇杏为妾。贾雨村后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开革。把家小安顿后,贾雨村游历四海,至淮扬病倒,盘缠不继,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年幼独女林黛玉念书。一年后,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病逝。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在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贾府世袭勋爵,现分两房,长房为宁国府,由贾赦执掌,次房为荣国府,由贾政执掌,贾政的独子贾宝玉衔玉而诞,不喜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贾政的母亲史太君健在,人称贾母(也是贾敏的母亲)。席后,两人正欲离开,一人从后追来并向贾雨村报喜。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报喜之人是贾雨村昔日同僚,告知起复旧员之信。贾雨村遂请林如海转托其妻兄贾政推荐自己复职。林如海为贾雨村写荐信以报教女之因,并托贾雨村护送其女林黛玉远赴金陵。林黛玉听从外袓贾母的安排,投居于荣国府。初入荣府,林黛玉相继与贾母、贾政正室王夫人、贾赦庶女迎春、贾政庶女探春、贾赦之幼妹惜春、贾赦之儿媳妇王熙凤、贾政独子贾宝玉等见面,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赠黛玉二字“颦颦”。第二天,林黛玉早起请长辈安时,见王夫人正查看其兄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转告王夫人的妹妹薛夫人的儿子薛蟠倚财仗势杀人一案。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练习

第一回 一、填空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姓名的含义:甄士隐取之意;贾雨村取之意。 3.青埂峰下的顽石想要到凡尘俗世走一遭,二仙便把它幻化缩小成一块_____________,送到______________的警幻仙姑那里。其时,赤暇宫的_________________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_____________。后来便有了“木石前盟”之说。 4.甄士隐住在________庙旁。元宵之夜,他的女儿___________被拐走,不久又遭遇失火,甄士隐便去投奔岳父。一日,甄士隐听到了《_______》,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5.甄士隐书房闲坐,偶做一梦,最后来到“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6.《红楼梦》原名,后空空道人改为,曹雪芹在 ____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它题为。 % 7.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炼成顽石36501块,剩下一块未用,便弃 在 ____ 下这块顽石由一僧念咒,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僧人在正面刻了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反面刻八个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8.宝黛二人情缘前世已定, 宝玉前世是 ___ ,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这棵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 9.甄士隐女儿 ______ 在元宵节被偷,正应了疯癫的僧人的谶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后来这个女儿被人称为“呆霸王”的 ___ 强夺去,改名叫 ___________ 。 10.填出《红楼梦》开卷诗前二句“_____ ______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判断题 1.第1回,元宵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2.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 三、简答题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介传说的内容。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第一回) 2.试分析《红楼梦》以“女蜗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资料】红楼梦90到100回概括

红楼梦90到100回概括 【篇一:红楼梦90到100回概括】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王子腾进京的途中死了。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 放了江西粮道。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耽忧没了宝玉,年老无 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该好来。凤姐献“掉包儿计”。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消息,去问宝玉,两人傻笑,独自回屋。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吐血,贾母、王夫人去看,黛玉说老太太白疼了她了,老太 太说黛玉若有心病,她也没心肠了,白疼了黛玉了。薛蝌向薛蟠征 求宝钗出嫁的意见,薛蟠很知礼地同意按母亲的意见办。黛玉焚诗 稿。紫鹃找贾母未见。李纨说黛玉只有青女、素娥可比。宝玉成亲, 贾政远行。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宝玉欲死,宝钗说明黛玉已死,宝玉昏死。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宝玉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黛玉 临死前叫紫鹃求他们送她回去,她身子是净的;口怨宝玉。贾母把 黛玉死告宝钗。宝钗落了泪,贾母哭黛玉,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 钗也痛哭;宝玉还恐宝钗多心。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黛玉刚逝,贾母和王夫人伤心,凤姐把宝玉和宝钗新婚生活告诉 了她们,惹得全场一阵欢乐。贾政外出做官,有不少随从。他们想 捞点银子,可没料到贾政清正廉洁,概不受贿,于是大量随从离去。 只留得几个家里的下人,其中李十儿出主意让贾政有所感悟。之后, 薛蟠的案子有了转变。 《红楼梦》第一百回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薛姨妈为了薛蟠的官司花了几万两银子,又逢官商名号被退,几家 当铺亏空,卖的卖,收的收。薛家已无力支撑大厦。不想薛蟠又娶 了一个刁蛮女,成天闹事,惹得全家惶惶不安。一天,正在她勾引 薛蝌时,被香菱看见,由此她怀恨在心。探春也将远嫁,惹得宝玉 一阵伤心。 【篇二:红楼梦90到100回概括】 红楼梦 8 1 ~ 1 0 0 回概括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概述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概述 【情节脉络】 第五十五回,是这部分的开端,也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后的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路。在第二回书中,冷子兴说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但从五十五回开始,贾府不仅“内囊”已经尽上来了,而且“外面的架子”也有些支撑不住了。 这部分,是通过以下七个层次顺序展开的。 1.第五十五回一开始,就写道:“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谁知风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凤姐病倒,在贾府可不是小事。接着又写王夫人有许多“吊贺迎送”之事,“应酬不暇”。于是府中群龙无首,引出了“探春理家”。探春是一位有男子气概的小姐,接替风姐“理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她的庶出的地位,府中上下的重重矛盾,造成了探春的困境,如其生母赵姨娘就首先出来与她为难,所以,探春理家虽有些小改良,但也不能改变贾府衰败的趋势。 2.第五十八回至六十一回,写了一连串的“嗔莺叱燕”、“召将飞符”、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的故事。也许读者对此不感兴趣,但就《红楼梦》全书而言,绝非可有可无。 这些情节,充分表现了此时的贾府,上上下下矛盾重重,一片混乱。尽管“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指凤姐)”,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指探春、李纨、宝钗)”,但是,由贾府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这种混乱,已经是无法制止或清除的。这时,不仅探春、宝玉已深有家势败落的预感,就连“下人”们,如柳家的也感到了“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总之,一片混乱,败势已成。 3.紧接着,第六十二至六十三两回写了“寿怡红”的前前后后。这时的贾府,似乎只有在贾宝玉的怡红院里还有一些欢乐,女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贾宝玉的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构成了这“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而酒令签语,也隐约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在这短暂、局部的欢乐之后,接着写的就是尤氏姐妹的悲惨命运。 4.在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情节中,王熙凤先是被蒙在鼓里的失败者,但她知道实情以后,则后发制人,施展权术,把尤二姐骗进了荣国府,迫害致死,转败为胜。同时还敲诈宁府,大捞银子;并置张华于死地。凤姐的手段不可谓不毒辣,但读者也应该看到,此时的王熙风,与当年协理宁国府时相比,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有病在身的王熙风不仅先被暗算,而且是费尽心机(请看她说服尤二姐人府时的语言、动作),采用“借剑杀人”的手段才达到目的,当年的“杀伐决断”似已大减。而由此所反映出来的贾琏、凤姐之间毫无信任可言的尔虞我诈的夫妻关系,更透露出风姐命运可悲的一面:她也是“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之一(见原著第五回)。 5.第七十一回写贾母八旬大寿。以贾母的地位而言,这应该是极隆重极显赫的一次“大典”,然而实际上,却是死气沉沉、草草收场。而且就在祝寿的当天,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的尖刻的嘲讽。对王熙凤来说,简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突然袭击。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邢夫人与风姐的矛盾的背后,隐藏着邢夫人与王夫人、贾母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正如探春所说,整个贾府中人,“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6.种种矛盾冲突,酿成了第七十四回所写的“抄检大观园”。这一场风波的直接导火线是傻大姐拾到一个绣春囊。贾府上下的淫乱之事,本来不少;一个绣春囊,实在用不着大动干戈。在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挑拨下,王夫人与风姐决定抄检大观园。但是抄检的结果,却是王善保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 抄检大观园,就是贾府的“自杀自灭”。正如探春所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7.第七十五至七十八回,主要写抄检大观园之后王夫人到怡红院“阅人”。所谓“阅人”,就是藉抄检的气氛来查看是谁“勾引”了她的宝玉。实际上她早已心中有数。在她内心深处,整治晴雯等人,比与邢夫人斗法更为重要,正如她自己所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见原著第七十七回) 于是,晴雯首当其冲,被逐屈死;四儿等也被赶出大观园。这就是抄检大观园的结果。主人们勾心斗

红楼梦每回概括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 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范文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范文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э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

红楼梦章节概述(全120回)

红楼梦章节概述(全120回)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札记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札记 红楼梦第一回题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那第一回的笔记该怎么写?来看看精心为你整理红楼梦第一回读书札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 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札记篇二与多数中国小说一样,《红楼梦》中

也有第三方,又与多数小说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三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却觉得不仅存在着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个视角,而是好几个。 首先,女娲补天剩余石,即宝玉颈中所挂的通灵宝玉,是整个故事的记述者,通篇《红楼梦》都是顽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过看到,并抄录下来的。这块通灵宝玉是宝玉落草时带来并在以后被挂在颈中的,那么以它的视角所描写的,应该为宝玉所看到所经历到的故事。想来脂砚斋的批语在后文常向石兄发问,开始时觉得荒唐有趣,仔细想想,却极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为积功德,在警幻案前挂了号,要去超度几个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说自己只能去度脱几个,故,没有在每个角色的故事中出现。但是后文中,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却与他们分不开关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为司掌人间风月情事的“神仙姐姐”,连绛珠还泪都是由于她一问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几个司中写着古今女子无法摆脱的结局,可见这个冷静的第三方虽极少参与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第一回云“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可见,不论本书的原作者是否为曹公,曹公作为增删者,是不同于前面的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传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与他进行过增删。增了什

红楼梦各章回内容简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上京赴考,果然高中,官封如州知府,其寻访甄士隐报恩不得,纳娇杏为妾。贾雨村后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开革。把家小安顿后,贾雨村游历四海,至淮扬病倒,盘缠不继,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年幼独女林黛玉念书。一年后,林黛玉之母贾敏病逝。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于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贾府世袭勋爵,现分两房,长房为宁国府,由贾赦执掌,次房为荣国府,由贾政执掌,贾政之独子贾宝玉衔玉而诞,不喜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贾政之母史太君健在,人称贾母(亦贾敏之母)。席后,两人正欲离开,一人从后追来并向贾雨村报喜。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报喜之人是贾雨村昔日同僚,告知起复旧员之信。贾雨村遂请林如海转托其妻兄贾政推荐自己复职。林如海为贾雨村写荐信以报教女之因,并托贾雨村护送其女林黛玉远赴金陵。林黛玉听从外袓贾母的安排,投居于荣国府。初入荣府,林黛玉相继与贾母、贾政正室王夫人、贾赦庶女迎春、贾政庶女探春、贾赦之幼妹惜春、贾赦之儿媳妇王熙凤、贾政独子贾宝玉等见面,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赠黛玉一字“颦颦”。第二天,林黛玉早起请长辈安时,见王夫人正查看其兄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转告王夫人之妹薛夫人之子薛蟠倚财仗势杀人一案。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之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遂于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黛玉入贾府后,与贾宝玉一起于贾母处抚养。一日,宝玉与黛玉斗气而出,入侄妇贾蓉之妻秦氏内室中歇息,于梦中游太虚幻境并获阅《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等判词,听《红楼梦》曲。梦中,警幻仙子授贾宝玉云雨之事,并许其妹可卿于贾宝玉,于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Kevin, Kitty, Jessica 于 2005-09-24 发表在红楼艺苑 - 品读红楼 摘要: 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者们本着尊重和保存民族文化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本文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某些诗词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中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问题。《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翻译中分别采用了异化为主和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杨采用了更多的语意翻译和文本翻译,而霍克斯采用了更多的交际翻译和工具翻译。本文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三个元功能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翻译大家的译文作了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红楼梦》《好了歌解》翻译文化比较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思想性最高、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古典主义小说。《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分析《红楼梦》诗词及其在《红楼梦》全书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深入地探讨这部古典杰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诗词的不同英文翻译版本是很有意义的。 《红楼梦》第一回中除《好了歌》之外,还有两首诗是很有指点意义的,它们分别是《青埂峰顽石偈》和《好了歌解》。本文重点对《好了歌解》的杨、霍两种译文版本做出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青埂峰顽石偈》是曹雪芹为《红楼梦》写的一首序诗。 这首诗带有浓厚的愤世嫉俗的色彩,表面上是写顽石的怨恨慨叹,而实际上寄寓着作者的自我剖白,它点出了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基本立场和用意。曹雪芹透过“康乾盛世”表面繁荣安定的现象,敏锐地看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残破,这就是他对封建末世的基本特征的深刻概括。但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不仅仅看到封建阶级的“天”已经残破,他还深切体会到了封建阶级的“天”已经无法修补。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的认识,不但使他对封建社会做出了最后的判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且他在《红楼梦》里描绘了一副中国封建社会衰亡史的生动画面。然而,曹雪芹对封建宗法制度的背叛,对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怨恨,以及对渺茫未来的向往,还不可能改变或是脱离封建地主阶级这个基本政治立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种既惭愧,又惶恐,外加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依稀可闻,这正式曹雪芹只想“补天”,而

红楼梦章节概括

红楼梦章节概括 红楼梦章节概括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薛家百万之富,薛母

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红楼梦》的第一回作用

第一回对《红楼梦》的深意在很多人的眼中,小说的第一章或者是第一回都会直接开始叙述故事,从故事中介绍主人公、背景等等。但是《红楼梦》这篇名著却另为神奇,作者在第一回没有介绍书中会出现的人物之类的,而是讲述了看似不相关书本的故事,但其实这些故事中就蕴含了对主要人物的解剖、全书主题的揭示。 首先就是第一回中“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为何作者要用“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呢?第一,这本书的女性角色居多,所以在神话故事的选用上也选了一个有关于女性的。第二,“补天”一词也值得引起注意,有可能是当时的局势非常严峻像天塌一般,也有可能是想引出“石头”。因此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个不需要的石头就喻指是贾宝玉。而这块被遗弃的石头,也隐含了对贾宝玉人物性格的解剖,包含了他的“顽劣”与叛逆。 接着就是“木石前盟”这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揭开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前世,引出了他们之间爱恨情仇的今生。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得贾宝玉前世的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才能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这一段话也道出了为何林黛玉生性感伤。这段前世故事里面有情有义,也勾出今生爱情的爱恨交织、错综复杂。 还有的是一个神奇人物的故事,他就是甄士隐。第一回详细写出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谓由盛及衰、一波三折。他的故事也揭开了小说的一条主线:贾家的由盛及衰,也引出了小说的主题:“有色到空,由好到了”。甄士隐的故事里出现了许多名字都有谐音和另一层蕴意。例如,“甄士隐”指“真事隐”,“贾雨村”指“假语存”,“甄英莲”指“真应怜”……这些有趣的谐音读来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特别的写出这些带有谐音的名字,为的是揭示一些东西。可能揭示的是这本小说的真实性,可能是揭示小说里面人物的人生走向,也有可能是隐喻了作者创作的那个朝代,那个封建社会。 我认为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是那首《好了歌》。简简单单的一百一十二字,轻轻松松的语调与韵律,就把这本书的主题写了出来,把这个人世中千百轮回的哲理揭示。万物好似总有一个轮回,而许多人都在这个轮回中被困住,无论是多少前世今生都是如此。世间也如“由好到了”一直不停地轮回着,也从未脱离这个规律。 或许,如此深层的人生哲理的参悟,正是《红楼梦》的经典与著名之处。

红楼梦故事情节简介(1-120回全)

《红楼梦》故事情节简介(分章回)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