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征文李樱樱

“教育随想”征文李樱樱
“教育随想”征文李樱樱

今天,您鼓励身边的孩子了吗?

平度市崔家集镇塔西坡小学李樱樱我是幸运的,2010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考上了这让我梦想已久的工作岗位,所以心存感恩。

小学学段的英语是从三年级起点的,所以我的工作安排从三年级开始。工作第二年认识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当别的孩子甜甜的和我打招呼“Hello,Miss Li”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总是悄悄地低头走自己的路,一开始并没有十分注意到他,到后来几次面对面的机会让我发现这个孩子不怎么看对方的眼睛,并且嘴里几乎不停地说着听不明白的话。就是这么一个不接触别人,闷闷一人呆在角落里的孩子,在每次见面的课间,我总是去摸摸他的小手、小脸,而他总是被我“吓”跑。两年的时间飞快过去,我很高兴他升入三年级,而且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教着他,我是他们班的任课老师之一。可事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可能有着不曾知道的原因,他在课堂上时而小声,时而大声地说着依旧听不清楚的话。脾气偶尔会很大,把书本都撕破了,扔在地上,被整理好的桌子洞里不知不觉的就乱糟糟的了。他的举动很反常,无论在哪个老师的课堂上,脾气上来了,谁也哄不住他,他不能自控似的大喊大叫,整堂课几乎无法正常上几分钟,班主任和其家长沟通过几次,可我感觉,家长不但对此没有办法,而且更多的是心疼、难受。是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肯定也是如此。

可是,我该如何做才能改变现状呢?而且这种现状比以往更糟糕。我不忍心看这个孩子这样,心里着急想办法去改善他。因为自身的经验不足,信手拈来的有效办法几乎没有。于是,我和这个孩子之间的“交往”慢慢密切起来。经常看他自己在校园里一人玩耍,我总是任性地用自觉得很童真的语气

和他交流:“Wow,你这是在玩什么呢?这么有趣,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起初,他没理我,后来,抬头看过我两眼,把我高兴了大半天。虽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但我将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在一次大课间里,不知什么原因,他和班里的同学闹的不开心了,有的同学在笑他,我见状,在教室外面和这部分学生商量好:和Miss Li一起善待这个特殊的孩子,原谅他,鼓励他,表扬他。“你原来这么招人喜欢啊,看你的周围有那么多好朋友在陪你玩,你好棒啊!”我尝试着在人多的时候这样和他沟通。这几年,我的衣服口袋里时不时会装有糖,有的是孩子送我的,也有自己喜欢的,买的。每次看着这个孩子拿着我给的糖开心地笑时,我仿佛买彩票获大奖了!他特别喜欢草莓味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和我一样!也不知是否真的摸索到了方法,我发现,他经常跟在我身后,喜欢和我在一起。有一次,在我们班门前扫地,我试探着:“我们的XX同学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要不要帮老师一起干呢?”虽然我的“邀请”没有成功,可之后的好多次,我惊奇的发现,他竟然和班上的同学一起捡垃圾,打扫卫生。

就在那天阳光明媚的早晨,抱着一摞作业本,提着录音机,拿着英语课本的我快步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身后出现了一只小手“Miss Li,我来帮你”。对,我没看错,就是这个孩子,我俩“交往”了好多年的孩子。我好高兴,感恩孩子的成长。学会鼓励孩子,你定会和孩子一样越来越优秀。所以,亲爱的同行们:今天,您鼓励身边的孩子了吗?去做吧,相信聪明的您定会做得更加出色!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与感悟 --------教学十年的心路历程 湖北省襄樊市四中义务教育部龙文涛 写在前面的话 心有至真,故不矫饰;心有至善,故不隐恶;心有大美,故不避丑。 引言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走进新课程》第129面 教书十三年,新课程从实验到实施,也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这期间经历了多少次观念的碰撞、角色的转换、信心的扶正与信念的坚持?回顾起来,大多如东逝之水,雁去无痕。但是有些事,却总也挥之不去,值得我不断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扬弃。 首先,我认为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必然建立在对旧事物的否定之否定,亦即扬弃的基础上;新事物对旧事物有否定,也有继承。新课程的实施也一样,相对于应试教育,它虽是彻底的大转变,但不带丝毫的旧的痕迹,也只是脱离实际的幻想。 其次,一个教书十余年的教师,在对新理念、新角色的适应过程中,又不得不面对“应试”的现实,我认为我的行为中继承多于批判,扬弃不足,因循过多。 反思一?从“留学生”到“留学生” 【片段一】他们是我的“留学生” 时间:1993年4月某日中午,第四节课后一直延续到下午两点左右,

六、七名学生第N次被我留下补习功课,因为他们的政治没考及格。结果:(1)政治期末考试中消灭了不及格; (2)经常有家长来给“留学生”们送饭;默认了老师的补习方式; (3)我的胃病加重 (4)被留的学生中大部分和我的关系变得密切了; (5)他们不仅不太反感被留,反而心中存有感激;甚至自号“留学生”。【反思】应试教育中,学生和分数是一个共同体,分数不仅代表了学生的优劣,也预示着教师的水平和教师的优劣。我们在用分数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逐渐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凝固成一个个冷漠的数字符号(分数)。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一漠视人性的做法不仅备受教育者推崇,也得到了家长的默认或首肯。学生们因为反抗的无力,也逐步屈服;在屈服中,又欣然接受对自己人性压迫的现实。身为理性的教育者,我们率先关闭了自己反思及批判的意识,低下了自己本应不屈的人文主义的头颅,以“集体无意识”葬送了自己的自由意志,然后又用麻木的精神去戕杀孩子们的尊严与个性,使他们变成一群面目模糊的、毫无生命与性格特征的分数符号。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进取和努力的意志,还有我忘我的激情投入。 【感悟】面对习惯势力,批判、尤其是理性的批判应当作为教育者永远高擎的精神火炬,以此烛照自己的灵魂,以及目所能及的每一个角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迷失在习惯的黑暗势力里。 【片段二】我是他们的“留学生”

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品读教育家李希贵江西专场报告会 周明学 2006、10、31 一、会议 ◆主办: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省教育厅发文 ◆地点:江西艺术剧院 ◆特点:会场“五热”——人气热、掌声热、售书热、签名热、拍摄热 ◆感言:思想的盛宴、精神的大餐 二、人物 借用冯恩洪校长的观点,人以群分,三大板块,第一层面叫人手,肢体健康缺乏智慧;第二个叫人才,人才可以培训,人才可以招聘,第三个做人物,人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物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 ◆李希贵: 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国家督学。从做班主任做起,当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做到高密四中、高密一中校长,再成为高密市教育局长,直到成为现在的潍坊市教育局长。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教育专著有《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试验研究》、《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等。

一个集思想者和开拓者于一体的领导者。 李希贵的三个三: 三个角色——教师、校长、局长 三个关键词——读书、思考、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李希贵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玛丽?凯《掌握人性的管理》,让李希贵懂得了管理的真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三个教育追求——学生潜能的唤醒与主体性的彰显,让学生“自由呼吸”; 教师主体性的尊崇与张扬,让教师“自由呼吸”; 实现学校的个性化发展,让学校“自由呼吸”。 ◆冯恩洪: 冯恩洪,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教育界有“北魏南冯”之说。 三、李希贵教育思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引言:金字塔的故事 ◆为什么说金字塔不是奴隶建造的? 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在游历了埃及的金字塔后就作出了一个预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自由的人。我们来看看布克的理由。布克原是一位天主教信徒,后因反对罗马教廷刻板的教规而被捕入狱。因他是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无论狱方采取什么的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之一秒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1800字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1800字 外出学习,少不了去名校参观,听“美女”做课,大凡做课的教师,也都是学校的“王牌”,不仅教学基本功扎实,也鲜有“丑女”。 事有凑巧,一次外出学习,上午下午各安排参观一所学 校,上午为参观团做课的是一位漂亮时尚、影视明星般的女教师,举手投足也如舞蹈一般,很是吸引我们的眼球,课上得也算可以。下午到另一所名校,先听课,为我们做课的教师已站在讲台前,如果没有上午的美女教师做对比,我们可能不会在意这位老师的相貌,可是她长得实在太一般了,黑皮肤,小眼睛,短头发,脸稍显得长了些,长脸偏穿了“ V ” 形领的黑西装,既不时尚,也不精神。略显拘谨地站在讲台边,招呼着进场的学生。与上午的“美女”教师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在下面悄悄议论,怎么没有同事提醒她穿件漂亮些的衣服。 学生坐定,课也开始了。谁知,一进入上课的状态,这位“黑妹”教师很快就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这种光彩,不是为了当“课堂秀”而拿腔拿调的感情丰富,也不是手舞足蹈般的肢体语言配合,而是由内向外散发出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舒服。我想来想去,这种舒服感应该叫教师味儿的美丽,她声音轻轻的,语调柔

柔的,由于是刚入学不足三个月的一年 级学生,她的语言还很儿童化,课堂上处处洋溢着赞扬和民主。 我留心了几个细节:其一,在指导学生字的笔画时,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提点,往往会安排书空的环节,此时,教师一般都转过身子,背对学生书写,这样可以使自己写的和学生写的笔画一致,而这位老师运用的是镜面书空,对于老师自己来说,也就是从右往左写,这有一定的难度,不信,诸位老师可以一试。而这位“黑妹”老师非常娴熟地给面对学生做着镜面书空范写,似乎这和教师会说普通话一样寻常。其二,有一位小胖子说话结结巴巴的,一点儿也不流畅,可是在这节课上有一处发言使她大加赞赏,她先是竖起大拇指,笑眯眯的看着这个孩子,高兴地夸他:“***,你今天 真是令老师刮目相看啊!”然后,又走过来,摸摸小男孩的头,小男孩甜滋滋地坐下了。在我看来小男孩的发言无论是从思维角度还是表达质量都是非常普通的,可是,教师那种丝毫不做作的真诚表扬会使孩子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回答,她注意的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的横向比较。其三,有一位小孩认读一组音节,反复了多次终于把一组全读对了,老师释然地说:“哎呀,你终于都读对了,你看,老师都要急出汗来了。她的释然是那么自然和真诚,说完,甜蜜地笑着,为孩子的成功显得很激动。 相比之下,“美女”老师的课逊色了许多,两位老师课的设计差别不大,美女教师的语言还更显生动,然而,我问了身边的几位听课教师,大家都说这位“黑妹”老师讲得好而且大家居然和我

教育随想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一位优秀的老师更累。回首这十几年的教 师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教师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教师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诗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 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 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 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 遗忘的学生。因此,不管是学习过程中,还是学生的生活中,都应该注重以人 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 每一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 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 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 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非法 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她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 赞美之中。 感悟二:搭起师生心灵交流的彩虹桥——写好操行评语。 操行评语不仅仅是评价学生,也是一面镜子,无声地折射出对教师的评价,反映了教师的学识素养,一则好的操行评语,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让 学生受益终身。我把写评语当做与学生心灵交流的一座彩虹桥,通过充满情感、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真诚赞扬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委婉的提示存 在的不足,告知努力的方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多内心里有一 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操行评语,不仅成为我与学生进行心灵交 流的彩虹桥,也让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2020年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在追求泡沫的同时有谁能够静的下心?做一件事,甚至读一本书。在梦中穿梭,在梦中行走,新教育之梦是许多“做梦人”实践与探索的产物,浏览全书,粗略了解新颖的教育理念,品读全书,心灵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于是,很喜欢摘抄其中算的上教育经典的句子,并加上自己只言片语的感悟,共享如下: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回想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似乎缺少的什么?对!教师日记、教育随笔。成绩属于过去,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点什么,在这一点上青埠屯小学的韩旭艳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师日记,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 只要你用心,就会有。生活需要用心去懂,工作需要用心去做,只要用心,随处可见,努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用心人。 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生活也似乎归于平淡,但不能缺少梦和希望,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字字句句,如同夜晚的波浪,轻轻的扣响迟钝的灵魂,心随之波动。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也曾这样教育学生,内心要充满阳光,然而我们呢?是否做到了内心充满阳光,走进校园,走在阳光路上,脸的微笑就是阳光,照亮着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

为师者,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当你板起脸上课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台湾的学生很幸运,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坐在树下喝茶,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仔细搜索记忆中的信息,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我记忆中很模糊,一时想不起什么。如果这也可以用成功和失败痕量的话,那我是失败的。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听不懂,还要老老实实的听课,学不好还要硬着头皮学,换位思考,他们真是很不容易。记得我在上

关于幼儿园教育反思与感悟范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反思与感悟范文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教育反思与感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反思与感悟范文1 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班的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

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名校长经费预算

贵州省省级名校长 谢大海工作室经费预算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标准(试行)》,结合经费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将启动并全面开展贵州省省级名校长谢大海工作室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现将本工作室第一阶段建设专项经费预算汇报如下: 一、专项经费概况 本工作室专项经费只用于谢大海名校长工作室专项经费开支,用于办公及资料费、差旅费、主持人、成员及专家课时费、专家助理费(工作室助理)辅导课时费、在线答疑课时费等,将严格按相关标准执行。(学员交通、食宿、生活补助按规定标准内实际费用结算,不在预算中列出。) 二、专项经费预算使用范围和原则 1.工作室办公设备添置与维护。 2.工作室图书资料购置与报刊杂志的订阅。 3.工作室成员集中研讨与交流。 4.聘请专家费用。 5.工作室主持人外出指导和考察参观。 6.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7.工作室各种培训资料及期满考核成果展资料的印制、包装等。 工作室专项经费的使用坚持“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 三、经费预算:共计50000元 1.办公设备:办公桌两张,约3000元。电脑两台,约8000元。笔记本电脑一台5000元。摄像机一台,约3000元,移动硬盘一个,约500元。合计19500元。 2.购置书籍: 《20位美国优秀校长如何创建好学校》/(美)乔·布拉泽、约瑟夫·布拉泽、丹娜·菲利普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修炼校长力》/汤勇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当代校长读本》/ 陈永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魏志春、高耀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艺术随想录——学校管理工作手记》/李希贵著,知识出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华东师大出版社 《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校管理的艺术》/祁团、丁莉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 以上书籍预购四十本,约1600元。 3.聘请专家:工作室建设期间,计划聘请专家来指导1-2次,共计约3000元。 4.集中培训:工作室建设初期,成员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每月1-2次,共约12次,(接待、餐饮费)每次约400元,共计约4800元。 5.资料:部分培训资料、证明、奖状、等资料需要到文印店彩印、包装,共计约4000元。 6.网络工作坊建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网络工作坊,约1000元,维护约1000元,合计2000元。 7. 主持人、成员及专家课时费、专家助理费(工作室助理)辅导课时费、在线答疑课时费,约合计18700元。 8.其他费用:邮件资料、设备维护维修等费用,约1200元。

读《慢教育》有感

读《慢教育》有感 近期不经意地邂逅了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便带着悠闲的心读了起来。喜欢张文质先生的这些文字:即使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作为教师,对教育我们应该有了更多的平和,有了新的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善待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孩子们也许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教师要用慢的思想去等待孩子每一点的进步,要用极其的耐心去接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需要,让每一个生命感到幸福。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而现实中的我们是如此的急噪、麻木、又这样的容易忽而夸张放肆,忽而陷入丧失信心的沮丧。教育就像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更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充分的从容和宽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与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与成长。老师要拥有足够的童心与细心,慢慢地听孩子讲故事谈理想。同时要学会真诚的欣赏与体验,慢慢地表扬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纯真的快乐童年。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

现行律动素质教育教学随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92298.html, 现行律动素质教育教学随想 作者:陈璐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8期 我在听障部担任1—3年级的律动课及艺术团学生的舞蹈课、节目排练课。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里听障部没有音乐课,然而律动课就相当于他们的音乐课。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根据聋生的特点,把舞蹈考级教材作为学校的律动教材、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几个学期下来,我觉得只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律动课,对于趴青蛙、压腿等那些软开度动作没有学生愿意练习。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觉得以往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了。通过多次的教学反思和调查研究后,我发现了传统律动(舞蹈)教育与律动(舞蹈)素质教育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传统律动(舞蹈)教育与律动(舞蹈)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我带着疑问翻阅和观看很多舞蹈资料、视频,了解到律动(舞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的是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它是一种非舞蹈职业化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由各种知识、技能而酿造的修养和精神品质的总和。是一种用于表现人的情感于生活的情感艺术,舞蹈素质可以说就是人的身体运用技能,是人尽于表达个体与群体思想情感的艺术修养,人通过舞蹈提高智力水平学会提高与人的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可以加强纪律观念规范举止行为,培育创造性思维而舞蹈教育”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教育而言的;舞蹈专业课与素质课的区别:1、对象和目标的区别。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专业是具有舞蹈天份、外形条件。以思维和智力全面开发为目的而后者是以舞者为职业,前者是在学习和理解人类舞蹈文化而后者是掌握舞蹈职业的技能。2、学习占有时间有区别。专业课占整个课程2/3的比例,素质课是每周1—2节。3、教学内容的区别:专业课按照从事具体舞种的要求进行长期的专业训练(古典舞、民间舞)以技术技能为主,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虽然会涉及舞蹈技能主要是以了解为主,让学生获得各种思维与各种思维与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发创造性思维学会合作获得人际沟通的能力。4、教学方法有区别:我们在素质教育时候有导入、启发、延伸、迁移引导学生对舞蹈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将舞蹈的规律运用到各种事情上“情境教学法”营造一种气氛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素质教育是互动、引导、上课前有导入看重过程而不看重结果。 了解后我对工作有了新的定位,律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是以舞蹈为载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导入、启发、延伸、迁移、引导学生对舞蹈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将舞蹈的规律运用到各种事情上,“情境教学法”营造一种气氛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不是一味的压腿、下腰(这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在与中山特校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我在公开课题目为《超级变变变》做了新的尝试,运用了新理念获得领导的好评。经过常规的整队集合、节奏练习后,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图片请出三个学生分别说说图片的内容,导入“上下、左右、大小”知识点,然后启发学生用变变手变出6个不同空间方位的舞蹈动作,最后通过跟老师做相反的空间方位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个过程以引导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今天的重点,并进一步巩固语文课中“上下、左右、大小”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特教律动教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 有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着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以对话遇见心灵 《致教师》以书信体方式呈现。每一封信,就是一次问题的探讨,思想的聚焦,心灵的呼应。藉新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重大影响,朱永新一再被媒体推为改变中国教育之“风云人物”,成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教师心中的“意见领袖”。尽管,轰动不是新教育追寻的初衷,但关注与追随又实实在在化作了担当与责任。《致教师》的撰写,源于一个互动的过程。自2014年始,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教师月刊》之约,通过“答教师问”的专栏连载,以公开的书信回答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境遇的教师提问。这种写作起点与方式,意味着《致教师》不可能是从“我”走向“你”的学问预设与思想独白,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心灵对话与精神往来。这样的往来与对话里,注定会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贵希;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文章来源: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新闻中心 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特邀主讲嘉宾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李希贵,男,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曾经出版《学生第二》、《学生第一》。 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

记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令人十分震撼,据我所知,全国很少有中小学这样定位自己的目标追求。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提出“伟大”的概念?这样的目标定位与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否冲突? 李希贵:有人说,确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有很大的风险,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达到品德崇高、才识卓越这样一个伟大的境界,的确并非易事。但是,经过反复慎重的思考,经过学校骨干会议、教代会反复认真的讨论,最后我们仍然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学校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历史。关于伟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段话,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有些人却是被迫伟大。十一学校似乎兼而有之。生而伟大是因为这所学校建校之初所担负的使命。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为学校命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我的前任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 说到被迫伟大,局外人似乎以为是调侃,其实,身处十一学校的氛围中,任何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们今天别无选择,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让十一学校继续走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 当然,我们还希望把学校办得令人尊敬,我们甚至认为这是教育的基础。教书育人既靠言传也靠身教,如果我们教育者自身没有道德底线,就会大大削弱教育的力量。我们将“受人尊敬”写入学校愿景,既是我们的崇高追求,也是对我们的道德约束。十一学校原系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许多老校友经常说,我们出身名门,应该有大家风范。既然要“受人尊敬”,那么学校的任何教育举措都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为人师表。既然要“有大家风范”,那就要摆脱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零碎琐事,有大思路,有大视野,有大战略,有大举措,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在教育的道路上享受慢的艺术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宋娜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切都快了起来。出门不再步行,自行车几近在城市绝迹,车水马龙,过马路都要分外精心。动物、植物,只要是人们需要的都可以缩短成长期,尤其是关于肯德基养鸡技术的披露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于是人们抱怨,菜没味了,肉没味了,可人们依然不愿意停下的是飞速发展的脚步,在一面怀念过去的哀怨中追寻更快。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潜意识地希望慢,可同时却也在让脚步加速。就说我们的孩子吧,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附加繁忙的课外辅导,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不再拥有上学的路上,更不会享受周末的悠闲。每当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也几乎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候,每一个在校学生的爸爸妈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母之重”。老师们、家长们很少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案分析,都渴望整齐划一的优秀。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积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快速行进的课堂学生实际上是很被动的跟随者,只能一路吃力地跟着,跟不上的注定要掉队。”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语句的时候心里涌动的竟然是感动。如果用花儿解释先生的理论,那就是是花儿终究都

会开放,但却有花期早迟素淡的问题,你难道会说寒冬的梅花逊于早春的桃花?或者丰满的牡丹一定强于清瘦的兰花?既然花儿都是如此,为什么我们非要培养同时开放同样灿烂的孩子呢?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一定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可以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可以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因为渴望快,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点点滴滴都能立马见效。于是,我们忘记了积淀,忘记了对人的长远的培养。在题为“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和“如何建设一所优质学校”的演

素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一: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今时代更加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学校多次开展关于素质教育的学习活动,本人也从学习中受益匪浅,慢慢将理论知识融合与工作实践当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的教育备受重视,教育方式也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慢慢转向素质教育。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比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上,我会用最接近朋友的语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及时的更正与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

改革的新成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行为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托马斯.马尔斯贝丁说过:“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本无文字语言的书籍。我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们在小事中学会礼貌待人,尊重别人。有时候我向学生借了支红笔改作业,还给学生时,我一定会说一声谢谢,学生们也会笑着回一句:不客气。当我不小心踩到学生的鞋子时,我会立即说一句:I am sorry!孩子们竟然笑着说:老师说了I am sorry。也许我的道歉会让孩子觉得一个老师不小心踩到了学生的脚,应该不用道歉,没想到老师还会向学生道歉。正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孩子们从行为上学习,身传胜于言教吧。时间一长,我发现他们在文明礼仪上真的进步了很多。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反思心得体会4篇

反思心得体会4篇 百度《反思心得体会篇》,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范文一:五项教育指的是党性观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组织观念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 五项反思指的是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党纪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正义良知缺失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这些教育和反思,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党章的规定,也是入党誓词的内容。 目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 参加活动或者而会议迟到、早退、在下面小话不断,这其中就有党员同志。 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是就是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枝末节反映了我们的党性。 首先就要比照党员八项义务,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找一找差距和不足。

现在,我们有些党员把入党誓词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把共产主义变成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把见了困难就上变成了看见好处就上,见了困难就躲。 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私心杂念重,考虑个人利益多,凡事利当头,无利不起早,严重损害了党在师生中的形象,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时刻以一个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增强党性观念,百度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其次,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再者要强化自己的组织观念,牢固纪律意识,大力弘扬实干肯干精神,增进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做一名讲原则守纪律的好党员。 最后要增强法纪,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做一名受人敬重的好公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大到国家、小到单位,甚至一个家庭,都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纪律规章制度来维持维系。 一个共产党员,遵纪守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加强群众观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随想录》艺术初探

《随想录》艺术初探 巴金1978年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自此,历时八年,完成这部散文巨著。对于巴金而言,《随想录》是一部真诚自审的忏悔录,是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反省。巴金在《随想录》第一集的《后记》中写道:“古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过去不懂这句话,今天倒颇欣赏它。我觉得我开始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讲真话。《随想录》其实是我自愿写的真实的‘思想汇报’。巴金的《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在对文革作出反思,同时号召其他人一起说出真话,这种完全的自我剖析,表现出一位老作家坦率真诚的崇高人格。 (一)真实性艺术特色的表现 巴金说:“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所以我拿起笔,在一个练习本上写下了一些东西来发泄我的感情、倾吐我的爱憎。” 在《怀念老舍同志》中,巴金反复强调着老舍《茶馆》中常四爷的那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由此可以看出,巴金对老舍不明不白地死去怀着多么强烈的痛惜、痛恨之情。他在文中回顾了老舍在世的时候,他每次到北京开会,同老舍夫妇到东安市场的小馆子里吃饭闲谈的愉快时光。他与老舍不仅是文学上的朋友,也是生活中心心相印的知己。老舍死了,它强烈地冲击着巴金那颗带血的心。 《随想录》的核心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所做的回顾和批判,在历史的反思中,道出了真话。《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批判了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的文化专制主义。“他们还搞过焚书的把戏,学习秦始皇,学习西特勒。他们煽动年轻学生上街‘大破四旧’,一切西方名著的译本都被认为是‘封、资、修’的旧东西,都在‘大破’之列。”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林彪和“四人帮”禁、毁了成千上万的书,害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作者默默地记载着这段历史,毫不留情地把林彪和“四人帮”牢牢地钉在了中国历史的十字架上。 巴金直面“文革”,正视个人在历史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无情地解剖自己。他那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那满腔的真诚,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心。 他忏悔自己在林彪和“四人帮”的强压下做出了种种荒谬可笑的事情。在《“豪言壮语”》中,作者说:“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作者紧接着又谈到在《爝火集》中编选的三十年散文,发现前半部分大都是“歌德”的文章。 他忏悔自己明哲保身地跟在别人后面向同志丢石块的做法。《“遵命文学”》写自己不敢向“长官意志”挑战,违心地遵宣传部长张春桥之命写文章批判柯灵的《不夜城》,后来《不夜城》被定为“大毒草”。《纪念雪峰》写了自己上台和靳以联合发言跟在别人后面丢石块的不可饶诉的罪行。“ 散文应力求做到生活与思想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散文的生命。在《随想录》中,真实性的艺术特色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巴金有感而发,所写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都是他朴实、真挚的思想与情感的流露。 (二)真实性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 在《文学的作用》中,作者说他的爱憎和感情都是从自己的生活里来。“生活的确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都是从这唯一的源泉里吸取养料,找寻材料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映。”④对生活的认真与严肃,而作者又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有了丰富的情感积淀和思想积淀,这是形成《随想录》的真实性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在《把心交给读者》中,作者是这样写他的社会责任心的:“如果不是想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如果不是想对和我同时代的人表示一点友好的感情,如果不是想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为什么要写作?”“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我的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