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

①、在各项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为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的进展及其最后结果,经常需要

对各种基本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以之作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②、检测技术是人们为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

列技术措施。

③、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检测技术

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技术学科,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如下:

1 )、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①、借助于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是检测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

②、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将产品区分为合格品和废品,起到产品验收和废品剔除的作用。

这种被动检测方法,对废品的出现并没有预先防止的能力。

③、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动检测技术或称之为在线检测技术,使检测和生产

加工同时进行,及时、主动地用检测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或自动地调整到最佳状态。

④、在线检测技术的作用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检查产品的最终结果,而且要过问和干预造成这

些结果的原因,从而进入质量控制的领域。

2)、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①、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一些大型设备通常在高温、高压、高速和大功率状态

下运行,保证这些关键设备安全运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

②、为此,通常设置故障监测系统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和噪声等多种参数进行

长期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加强故障预防,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这样做可以避免严重的突发事故,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③、即使设备发生故障,也可以从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中找出故障原因,缩短检修周期,提

高检修质量。另外,在日常运行中,这种连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前兆,采取预防性检修。

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类监测系统已经发展到故障自诊断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来

处理检测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诊断出设备故障并自动报警或采取相应的对策。

3)、检测技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①、任何生产过程都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和“信息流”组合而成的,反映物流的数量、状

态和趋向的信息流则是人们管理和控制物流的依据。

②、人们为了有目的地进行控制,首先必须通过检测获取有关信息,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判断

以便实现自动控制。

③、所谓自动化,就是用各种技术工具与方法代替人来完成检测、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

④、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

传送及信息执行等功能。

⑤、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信息的获取与转换是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只有精确及时地将

被控对象的各项参数检测出来并转换成易于传送和处理的信号,整个系统才能正常地工作。因此,自动检测与转换是自动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人们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内从事的研究工作,一般是利用已知的规律对观测、试验的结

果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取得定量的概念并发现它的规律性,然后上升到理论。

②、现代化检测手段所达到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③、检测技术达到的水平愈高,提供的信息愈丰富、愈可靠,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

能性就愈大。此外,理论研究的一些成果,也必须通过实验或观测来加以验证,这同样离不开必要的检测手段。

④、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地对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和课题,成为促进检测

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不断应用于检测技术中,也有力地促进了检测技术自身的现代化。

⑤、检测技术与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它成为一门十分活跃的技术学科,几

乎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二、检测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部分。图1-1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1-1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1、传感器

⑴、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如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变换为另一种与之有被测量确定对应

关系,并且便于测量的量(通常是电学量)的装置。

⑵、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它处于被测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

位置,构成了信息输入的主要窗口,为检测系统提供必需的原始信息。

⑶、传感器是整个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

一次性确定的,检测系统的其他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人的误差。

⑷、检测技术中使用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⑸、从传感器应用的目的出发,可以按被测量的性质将传感器分为:

①、机械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②、热工量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③、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

⑹、从传感器研究的目的出发,着眼于变换过程的特征可以将传感器按输出量的性质分为:①、参量型传感器:它的输出是电阻、电感、电容等元源电参量;相应的有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

②、发电型传感器:它的输出是电压或电流;相应的有热电偶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电

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等。

2、测量电路

⑴、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⑵、通常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微弱的,这就需要经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

置的要求。

⑶、根据需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⑷、测量电路的种类和构成是由传感器的类型决定的,不同的传感器所要求配用测量电路经

常具有自己的特色。

3、显示记录装置

⑴、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

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⑵、目前常用的有模拟式显示、数字式显示、图像式显示三种。

①、模拟式显示:

是利用指针与标尺的相对位置表示被测量数值的大小。

如各种指针式电气测仪表,其特点是读数方便、直观,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检测系统中一直被大量应用。

模拟式显示方式的精度受标尺最小分度限制,而且读数时易引人主观误差。

②、数字式显示:

则直接以十进制数字形式来显示读数,实际上是专用的数字电压表,它可以加打印机,打印记录测量数值,并且易于和计算机联机,使数据处理更加方便。

数字式显示方式利于消除读数的主观误差。

③、图像式显示:

将输出信号送至记录仪,从而描绘出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检测结果。

常用的自动记录仪器有笔式记录仪、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等。

三、非电学量电测法的特点

⑴、非电学量电测法:即对各种被测量的测量,是通过传感器将其转换电学量。

⑵、非电学量电测法能够使用丰富、成熟的电子测量手段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各种处

理和显示记录。

⑶、非电学量电测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1)、能够连续、自动地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2)、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于静态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量

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

3)、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

4)、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

5)、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用气压的大小作为信号的大小。

四、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检测技术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人们研究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所取得的成果将产生更多品质优良的新型传感器;①、例如:光纤传感器、液晶传感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压敏传感器、微生

物传感器。

②、代替视觉、嗅觉、味觉和昕觉的各种仿生传感器和检测超高温、超高压、超低温直高

真空等极端参数的新型传感器,也是今后传感器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③、新型传感器技术除了采用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艺之外,还向着高精度、小型化和集

成化方向发展。

④、传感器集成化的一个方向是具有同样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从而使对一个点的测量变

成一个平面和空间的测量。

例如:利用由电荷耦合器件形成的固体图像传感器来进行的文字同图形识别。

⑤、传感器集成化的另一个方向是不同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从而使一个传感器可以同时

测不同种类的多个参数。

例如,测量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多功能传感器。

⑥、除了传感器自身的集成化之外,还可以把传感器和后续电路集成化。

⑦、传感器和测量电路集成化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灵敏度,方便使用。

如果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电路集成在一起,则可以方便地实现实时数据处理。

⑵、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①、带有微处理机的各种智能化仪表已经出现,这类仪表选用微处理机做控制单元,利用

计算机可编程的特点,使仪表内的各个环节自动地协调工作,并且具有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成为一代崭新仪表,把检测技术自动化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②、智能化仪表比一般检测装置功能强得多,它可以进行:

1)、自动调零和自动校准。

2)、自动量程转换:

在程序控制下,可以使测量工作从高量程到低量程自动进行,并通比较判断,使

被测量处于最适当的量程之内。

3)、自动选择功能:

通过多路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配合,在程序控制下,既可以顺序地测量,也可

以任意地选择对应不同参数的测量通道,从而自动改变仪表测量功能。

4)、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

利用微机强大的运算能力,编制适当的数据处理程序,即可完成线性化、求取平

均值、求标准偏差、做相关计算等数据处理工作,并且可以根据工作条件的变化,

按照一定公式自动计算出修正值,同时修正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精度。

5)、自动定时测量:

利用计算机硬件定时或软件定时的功能可以完成各种时间间隔的定时自动测量。

6)、的自动故障诊断:

在微机控制下,可对仪表电路进行故障检查和诊断,遇到故障点后能够自动显示

故障部位,使得排查故障方便,缩短检修时间。

第二节、测量方法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⑴、测量或检测是指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设备,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单

位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从而获得关于被测量的定量信息。

⑵、测量:

①、测量的结果包括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两部分。

②、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标准量应该是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性能稳定的量,称为测量单位。

③、数值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是曲线或者图形。

④、一切测量过程都包括比较、示差、平衡和读数等四个步骤。

例如:用钢卷尺测量棒料长度过程可分成下面几步;

1、将卷尺拉出与棒料平行紧靠在一起,进行“比较”;

2、找出卷尺与棒料的长度差别,即“示差”;

3、调整卷尺长度使两者长度相等,达到“平衡”;

4、从卷尺刻度上读出棒料的长度,即“读数”。

⑤、测量过程的核心是比较,但被测量能直接与标准量比较的场合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

是将被测量和标准量变换成双方易于比较的某个中间变量来进行的。

例如:用弹簧秤称重;被测重量通过弹簧按比例伸长,转换为指针位移,而标准重量转换成标尺刻度。这样,测量和标准量都转换成位移这一中间变量,可以进行直接比较。

⑥、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并且能够对变化快、持续时间短的动态量进行测量,通常将测量

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电子装置完成比较、示差、平衡和读数的测量过程。因此转换是实现测量的必要手段,也是非电量电测的核心。

⑶、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的含义是:按照被测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检测装置与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准确得到被测量的数值;

二、测量方法

⑴、测量方法是实现测量过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应当根据被测量的性质、特点和测量任务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⑵、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⑶、按获得测量值的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差式测量。

⑷、根据传感器是与被测对象是否直接接触可区分为: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

⑸、根据被测对象的变化特点可分为: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等。

(一)、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⑴、直接测量

用事先分度或标定好的测量仪表,直接读取被测量测量结果的方法称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等。

直接测量是工程技术中大量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简便、迅速,但不易达到很高测量精度。

⑵、间接测量

先对和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将测量值代人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

例如:测量直流电功率时,根据P =IU的关系分别对I和U进行直接测量,再计算出功率P。

在间接测量中,测量结果y 直接测量值x,(i=1,2,3,…)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y =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二)、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1、偏差式测量

偏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是利用测量仪表指针相对于刻度初始点的位移(即偏差)来决定被测量测量方法。

注意:

⑴、偏差式测量方法的仪表内并没有标准量具,只有经过标准量具校准过的标尺或刻度盘。

⑵、用偏差式测量方法测量时,利用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读取被测量的数。

⑶、偏差式测量方法是以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

⑷、偏差式测量仪表在进行测量时,一般利用被测量产生的力或力矩,使仪表的弹性元件变,

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作用,并一直增大到与被测量所产生的力或力矩相平衡时,弹性元的变形就停止了,此变形即可通过一定的机构转变成仪表指针相对标尺起点的位移,指针指示的标尺刻度值就表示了被测量的数值。

⑸、偏差式测量简单、迅速,但精度不高;这种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2、零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是用已知的标准量去平衡或抵消被测量的作用,并用指零式仪表来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判定被测量值等于已知标准量的方法称做零位式测量。

注意:

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就是零位式测量的一个简单例子。

⑵、用电位差计测量未知电压也属于零位式测量;图1-2所示的电路是电位差计的原理性示

意图。

⑶、图中E为工作电池的电动势,在测量前先调节RP1,校准工作电流使其达到标准值,接

入被测电压U x后,调整电位器RP的活动触点,改变标准电压的数值,使检流计P回零,达到A、D两点等电位,此时标准电压U k等于U x,从电位差计读取的U k的数值就表示了被测未知电压U x。

⑷、在零位式测量中,标准量具处于测量系统中,它提供一个可调节的标准量,被测量能够

直接与标准量相比较,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标准量具的误差。因此,可获得比较高的测量精度。

⑸、零位式测量中,指零机构愈灵敏,平衡的判断愈准确,愈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⑹、零位式测量方法需要平衡操作,测量过程较复杂,花费时间长,即使采用自动平衡操作,

反应速度也受到限制,因此只能适用于变化缓慢的被测量,而不适于变化较快的被测量。

3、微差式测量

⑴、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

⑵、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x的大部分作用先与已知标准量N的作用相抵消(零位式测量),

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Δ=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

⑶、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Δ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

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⑷、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可表示为U0 = U

+ΔU,其中Δ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Δ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

⑸、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

⑹、图1-3微差式测量原理:

图1-3微差式测量原理图 ①、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

Rr 和E 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

R L 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 1、R 1、R RP 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

②、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

③、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 L 为额定值。调整Rp 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 0。

④、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 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

出电压U 的微小波动值ΔU 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

⑤、根据U 0 = U + ΔU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 ⑺、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第三节、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

⑴、根据检测系统的特性,一般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种。

⑵、

当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慢时,可以认为检测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

关。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的检测装置性能参数通常称为静态特性。

⑶、当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很快时,就必须考虑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时,表示

它们之间关系的是一个含有时间变量的微分方程。由此引出的检测系统针对快速变化的被测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

⑷、本节介绍的检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参数同样适用于组成检测系统的各个环节。

一、静态特性

(一)、灵敏度与分辨率

⑴、灵敏度:

①、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和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比

值。可表示为: x y s ??= ;0

101x x y y dx dy s --== 其中:△y :表示系统输出变化量;△x :表示系统输入变化量

图1-4检测系统灵敏度

②、灵敏度是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

③、如果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有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 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

量的大小而变化,如图1-4所示。

④、一般希望灵敏度s 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保持为常数。这样,可得均匀刻度的标尺,使读

数方便,也便于分析和处理测量结果。

⑤、由于输人和输出的变化量一般都有不同的量纲,所以灵敏度s 也是有量纲的。

例如:输入量为温度 (℃) ,输出量为标尺上的位移(格) ,则s 的单位为格/℃。

⑥、如果输入量和输出量是同类量,则此时s 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灵敏度比放大倍数有更广泛的含义。

⑦、如果检测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s 2、s 3,而且各环节以如

图1-5所示的串联的方式相连接,则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可用下式表示:

s = s 1 s 2 s 3

图1-5串联系统示意图

⑧、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测量精度;

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往往愈窄,稳定性往往愈差。

⑵、分辨率:

①、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分辨率说明了检测仪表响应与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

②、输入量从某个任意值 (非零值)缓慢增加,直到可以测量到输出的变化为止,此时的

输入量就是分辨率。分辨率用绝对值,也可以用量程的百分数来表示。

③、灵敏度愈高,分辨率愈好。

④、一般模拟式仪表的分辨率规定为最小刻度分格值的一半。

数字式仪表的分辨率是最后一位的一个字。

(二)、线性度

⑴、线性度是用实测的检测系统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

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即有:

%100??=FS

f Y m E 式中:Δm

Y FS 为满量程。

⑵、由于线性度(非线性误差)是以所参考的拟合直线为基准线算得的,所以基准线不同, 所

得线性度就不同。

⑶、理论线性度:

①、采用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而确定的检测系统线性度,称做理论线性度。

②、理论直线通常取连接理论曲线坐标零点和满量程输出点的直线。

③、理论线性度如图1-6所示。

⑷、端基线性度:

如使拟合直线通过实际特性曲线的起点和满量程点,可以得到端基线性度。

⑸、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使拟合直线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可得到最小二乘法线性度等。

(三)、迟滞

⑴、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入输出特

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⑵、对同样大小的输入量,检测系统在正、反行程中, 往往对应两个大小不同的输出量。

通过实验,找出输出量的这种最大差值,并以满量程输出Y FS 的百分数表示,就得到了迟滞的大小即:

%100??=FS

t Y m E 式中:Δm 为输出值在正、反行程期间的最大差值。Y FS 为满量程。

⑶、图1-7迟滞特性示意图

O x 图1-7迟滞特性示意图

⑷、迟滞可能是由仪表元件存在能量吸收或传动机构的摩擦、间隙等原因造成的。

(四)、测量范围与量程

⑴、测量范围是指正常工作条件下,检测系统或仪表能够测量的被测量值的总范围。 ⑵、测量范围通常以测量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来表示。

例如:某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200°C 。

⑶、量程是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如上述温度计的量程是220°C 。

⑷、给出测量范围即给出了被测量的上、下限,也就给出了量程。

但仅知量程,却无法判断检测系统的测量范围。

(五)、精度等级

⑴、检测系统或仪表精度等级的表示和其引用误差有关。

⑵、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还包括重复性、稳定性、死区等参数。

二、动态特性

⑴、随着自动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动态量,进行检测的机会越

来越多。这时检测系统除了满足静态特性要求之外,还应当对变化中的被测量保持足够响应,即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测出被测量的大小或再现被测量的波形。

⑵、实际工作中,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通常是用实验方法求得的。可以根据系统对一些标准

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评定它的动态特性。

系统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和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知道了前者,就可以推算后者。

⑶、在时域内,研究动态特性时常用阶跃信号来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

包括:超调量、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

⑷、在频域内,研究动态特性时,则采用正弦输入信号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包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⑸、对检测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论研究,通常是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找

出传递函数表达式,再根据输入条件得到相应的频率特性,并以此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大部分检测系统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一阶或二阶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方便地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分析方法和结论。

第四节、误差的概念

⑴、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都会受到各种变

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有时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这就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⑵、误差公理:任何实验结果都是有误差的,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之中,

被测量的真值是永远难以得到的。

⑶、尽管被测量的真值是永远难以得到的,仍然可以设法改进检测工具和实验手段,并通过

对检测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使测量误差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说,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就被认为是合理的,可信的。

⑷、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⑸、在分析测量误差时,采用的被测量真值是指在确定的时间、地点和状态下,被测量所表

现出来的实际大小。一般来说,真值是未知的,所以误差也是未知的。

⑹、实际工作中有些值可以作为真值来使用,有:

①、理论真值,它是理论设计和理论公式的表达值。

②、计量学约定真值,由国际计量学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③、高一级标准器的量值也可以作为相对真值。

⑺、为了便于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人们通常把测量误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①、按照误差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②、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③、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动态误差等。

一、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一)、绝对误差

⑴、绝对误差是仪表的指示值x 与被测量的真值x 0之间的差值,记做δ

0x x -=δ

⑵、绝对误差有符号和单位,它的单位与被测量相同。

⑶、修正值或校正量:

①、引人绝对误差后,被测量真值可以表示为:c x x x +=-=δ0

②、式中,c = -δ,称为修正值或校正量,它与绝对误差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③、含有误差的指示值加上修正值之后,可以消除误差的影响。

在计量工作中,通常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可靠。

仪表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一个准确的修正值。如得到一个指

示值修正表或修正曲线。

⑷、绝对误差愈小,说明指示值愈接近真值,测量精度愈高。这一结论只适用于被测量值相

同的情况。

例如:某测量长度的仪器,测量10mm 的长度,绝对误差为0.001mm 。另一仪器测量200mm 长度,绝对误差为0.01mm 。这就很难按绝对误差的大小来判断测量精度高低了。

为此,引人了相对误差的概念。

(二)、相对误差

⑴、相对误差是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X 0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100%100000x x x x r -=?=δ

⑵、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测量的精确程度。在上面的例子中:

测量10mm 的长度的相对误差:%01.0%10010

001.01==r 测量200mm 的长度的相对误差:%005.0%100200

01.02==r 2%

005.0%01.021==r r 显然,后一种长度测量仪表更精确。 ⑶、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被测量真值是未知的,而指示值又很接近真值。因此,可以用指示

值x 代替真值x 0来计算相对误差。

⑷、使用相对误差来评定测量精度的局限性:

①、它只能说明不同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②、但不适用于衡量测量仪表本身的质量。

③、因为同一台仪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相对误差不是定值。随着被测量的减小,相对误

差变大。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仪表质量,采用了引用误差的概念。

⑸、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δ与仪表量程L 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引用误差: %100L r o δ

= ⑹、最大引用误差:

①、如果以测量仪表整个量程中,可能出现的绝对误差最大值δm 代替δ,则可得到最大

引用误差r om :

②、最大引用误差:%100L

r m

om δ= ③、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误差就是一个定值。

④、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⑤、工业仪表常见的精度等级有: 0.1级,0.2级, 0.5级,1.0级,1.5级,2.0级,2.5级,5.0级。

⑥、精度等级为1.0的仪表,在使用时它的最大引用误差为±1.0%;

在整个量程内它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⑦、在具体测量某个量值时,相对误差可以根据精度等级所确定的最大绝对误差和仪表指

示值进行计算。

⑧、精度等级已知的测量仪表只有在被测量值接近满量程时,才能发挥它的测量精度。

因此,在使用测量仪表时,应当根据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精度要求,合理地选择仪表

量程和精度等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测量精度。

二、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

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⑴、系统误差的数值和符号不变的称为恒值系统误差。反之,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⑵、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累进性的、周期性的和按复杂规律变化的几种类型。

⑶、检测装置本身性能不完善、测量方法不完善、测量者对仪器使用不当、环境条件的变化

等原因都可能产生系统误差。

例如:某仪表刻度盘分度不准确,就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从而产生恒值系统误差。温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仪表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则可能产生变值系统误差。

⑷、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实验或分析的方法,查明其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通过对测

量值的修正,或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⑸、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

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它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

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⑴、随机误差是测量过程中许多独立的、微小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综合结果。

⑵、在任何一次测量中,只要灵敏度足够高,随机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⑶、在同一条件下,重复进行的多次测量中,它或大或小,或正或负,既不能用实验方法消

除,也不能修正。但是,利用概率论的一些理论和统计学的一些方法,可以掌握看似毫元规律的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确定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⑷、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⑸、通常,用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

随机误差大,测量结果分散,精密度低。反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 ⑹、精确度是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反映。

⑺、精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精确度有时简称为精度。

⑻、图1-8形象地说明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说明了正确度、精密度

和精确度的含义。

a) b) c)

图1-8正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示意图

①、图1-8a的系统误差较小,正确度较高。但随机误差较大,精密度低。

②、图1-8b的系统误差大,正确度较差。但随机误差小,精密度较高。

③、图1-8e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较小,即正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因此精确度高。

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关系

⑴、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性质不同,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彼此孤立的。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并

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⑵、实际上,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人们一方面可以把难于完全掌握或过于复杂的系统

误差当做随机误差来处理。另一方面,对某些随机误差的来源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把它看成系统误差而加以修正或预防。

⑶、由于在任何一次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同时存在,所以按其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1、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时,基本上按纯系统误差处理;

2、系统误差很小或已经修正时,可按纯随机误差处理;

3、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影响差不多时,二者均不可忽略,应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四、粗大误差

⑴、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称做粗大误差,又称过失误差。

⑵、粗大误差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例如:测量人员工作时疏忽大意,出现了读数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或操作不当等。

测量方法不恰当,测量条件意外的突然变化,也可能造成粗大误差。

⑶、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或异常值。坏值应从测量结果中剔除。

⑷、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由于粗大误差的误差数值特别大,容易从测量结果中发现,一经发

现有粗大误差,该次测量无效,测量数据应剔除,从而消除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⑸、正确的测量结果中不包含粗大误差。

第五节、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

一、概率、概率密度与正态分布

⑴、自然界中,某一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客观可能性大小,通常用概率来表示。

⑵、客观的必然现象称为必然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⑶、违反客观实际的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称为不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

⑷、客观上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且不能预测的现象称为随机事件或随机现象。其概

率在0和l之间。

⑸、概率是随机事件统计规律性的表现,是随机事件的固有特性。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概率

是个统计概念,只有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对整体而言才有意义。

⑹、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个量重复进行多次测量,在排除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之后,测量

结果的随机误差在某个范围内取值的可能性,就是一个随机事件的统计概率问题。 例如:一组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独立的等精度长度测量结果。用长300mm 的钢板尺, 测量已知长度为836mm 的导线,共测量了150次,即n = 150。

解:现将测量结果、对应的误差δi 、各误差出现的次数n i 等列于表1-1中.

为了便于统计,在这里我们将测量结果分成了11个区间,区间长度Δx i =1mm 。因此,测量误差也相应地被分成11个区间,误差区间长度Δδi=lmm 。

表1-1中还列出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得到的频率(ni/n)的数值。它表示测量值或随机误差落在某个区间的相对次数。

①、在直角坐标图上,以频率(n i / n)为纵坐标,以随机误差δi 为横坐标,画出它们的关系

曲线,得到频率直方图,或称统计直方图,如图1-9所示。

②、如果改变区间长度Δδi 的取值,相应的频率值(ni/n)也会发生变化,对同一组测量数

据,频率直方图将不相同。

③、如果以ni/(n Δδ)这个量作为纵坐标,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直方图宽度恒定) ⑻、①、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这条曲线称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 ②、此时,δ

?n ni 的极限f (δ)称为概率密度。 即:δ

δδd dn n n ni f n 1lim )(=?=∞→

③、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f (δ)-δ的图形如图1-10所示。 曲线下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n

dn d f =δδ)(,它表示随机误差值落在图中所示峭的微小区间内的概率。

二、随机误差的特点

根据表1-1给出的测量结果和图1-10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可以得到随机误差正态分布的特性:

⑴、对称性:随机误差可正可负,但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也就是说f (δ)-δ曲线对称于纵轴。

⑵、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即绝对值很大的

随机误差几乎不出现。

⑶、抵偿性:在相同条件下,当测量次数n→∞时,全体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0lim 12=∑=→∞n

i i n δ ⑷、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即前者比后者的概

率密度大,在δ =0处随机误差概率密度有最大值。

三、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⑴、用解析的方法推导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正态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2e x p (21)(22

σδπ

σδ-=f (1-1 ) ⑵、式(1-1)称为高斯误差方程。式中,ζ是方均根误差,或称标准误差。

标准误差ζ可由下式求得 :

∑∑=∞→=∞→=-=n i i n n i i n n x x n 1

22011lim )(1lim δσ (1-2 ) ⑶、计算标准误差ζ时,必须已知真值x 0,并且需要进行无限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这显

然是很难做到的。

⑷、根据实践经验,一组等精度的重复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接近被测量的真值,而算术平

均值很容易根据测量结果求得,即:

n

x x x x n x n n i i +++==∑=......1211 (1-3 ) 因此,可以利用算术平均值x 代替真值x 0,来计算式(1-2 )中的δi 。

⑸、式(1-2 )中的绝对误差δi=x i –x 0,就可以改换成(剩余误差)x x v i i -=

①、当测量次数n→∞时,令Δδ→d δ, ni →dn ,无限多个直方图中,顶点的连线就形成

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这条曲线称为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

②、此时,δ

?n ni 的极限f (δ)称为概率密度。即:δδδd dn n n ni f n 1lim )(=?=∞→ ③、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f (δ)-δ的图形如图1-10所示。 曲线下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n

dn d f =δδ)(,它表示随机误差值落在图中所示的

微小区间内的概率。

⑹、剩余误差(x x v i i -=)的特点是,不论n 为何值,总有:(式1-3)

0)(1

111=-=-=-=∑∑∑∑====x n x n x x x x v

n i n i i n i i n i i (1-4 ) ⑺、采用由n 个测量值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和这n 个测量值,计算出 (n-l)个剩余误差后,

余下的第n 个剩余误差就不再是独立的了,它可由式(1-4 )确定。

⑻、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求得n 个剩余误差,但实际上它们之中只有(n - l )个是独立的。 考虑到这一点,测量次数n 为有限值时,标准误差的估计值σ 可由下式计算:

∑∑==-=--=n i i n i i v n x x n 1

22111)(11?σ (1-5 ) 式(1-5)称为贝塞尔公式。

⑼、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标准误差ζ和标准误差的估计值σ

?并不加以严格区分,统称为标准误差。

⑽、标准误差ζ在评价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时具有特殊的意义。理论计算表明:

1 )、介于( -ζ, +ζ)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

6827.0)(=?+-δδσ

σd f

2)、介于(-2ζ, + 2ζ)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

9545.0)(22=?+-δδσ

σd f

随机误差出现在此区间之外的概率为1-0.9545 = 0.0455 = 4.55%。

3)、介于( - 3ζ, + 3ζ)之间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为:

9973.0)(33=?+-δδσ

σd f

随机误差出现在此区间之外的概率仅为1-0.9973=0.0027 <0.3%。

在1000次等精度测量中,只可能有3次随机误差超过(-3ζ,+3ζ)区间,实际上可以认为这种情况很难发生。

⑾、上述结论说明:

①、标准误差ζ的大小可以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图1-11给出不同ζ值的三条正

态分布曲线。

②、标准误差ζ值愈小,则分布曲线愈尖锐。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较小。

③、标准误差ζ小说明测量的精密度高。对ζ值大的分布曲线可以得到相反的结论。 ④、标准误差ζ并不是某次测量的具体误差。

各次测量的具体误差可大可小,可正可负,完全是随机的,具体误差恰好等于ζ的

可能性极小。

⑤、可以通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确定出标准误差ζ的值,以

此说明随机误差概率密度的分布情况,并作为评价测量结果的精密度的指标。

⑿、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是用算术平均值x 作为测量结果的,即取x 作为被测量的真值。 ⒀、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n 组测量,每组测量n 次,对各组测量值都可以求出相

应的算术平均值,由于存在随机误差,这些算术平均值也不会完全相同,它们围绕被测量真值也有一定的分散性。为此,引人了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x σ作为评价x 分散性的指标,理论计算证明: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n n n s n i i

x σ

δσ=-==∑=)1(12 (1-6)

此式说明:n 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是测量值的标准误差的n

1倍, 一般测量时取n =5~10次即可。

四、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

⑴、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用测得的数据求得标准误差的估计

值σ后,即可根据式(1-1 )给出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通过积分运算,求出随机误差落在指定区间( -a ,+a 〕内的概率值,从而预计测量值出现在),(00a x a x +-区间内的概率。 ⑵、当随机误差出现在某一指定区间内概率足够大时,该测量误差的估计值就具有较大的可

信度。此时,测量值落在),(00a x a x +-区间内的可信度也较大。

⑶、上述( - a ,a 〕区间就叫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值叫做置信概率。

⑷、置信区间和置信概率结合起来表明测量的置信度。

⑸、为正确表示测量结果,通常使置信区间取标准误差的整数倍,此倍数称为置信系数。适

当确定置信系数,测量结果就可以有较高的置信概率。

⑹、对n 次等精度测量,在无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情况下,它的测量结果,即被测量的真值,可以用算术平均值x 表示如下:

n K x Ks x x σ

±=±=0 (1-7)

⑺、如果取置信系数K=2,则测量结果可表示为

n x Ks x x σ

20±=±=

⑻、上式表明,算术平均值与真值的误差落在置信区间±2s 内的置信概率为95%。

当取K=3时,置信区间为± 3s ,置信概率为99.7%。

⑼、在上述n 次等精度测量中,测量结果的极限范围m x 可用下式表示

σK x x m ±= (1-8)

当K=2时,测量结果出现在式(1-8 )所确定的极限范围内的概率为95.4%。

当K =3 时,其概率为99.7%。

⑽、如果以单次测量值来表示测量结果,则有

σK x x i ±=0 (1-9)

取置信系数K 为2或3时,置信区间分别为±2ζ和±3ζ;

置信概率则分别为95.4%和 99.7%。

⑾、对一台已知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在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条件下,用此仪器进行

单次测量时,式( 1-9)就是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

此时由仪表精度等级和仪表量程可确定出绝对误差最大值;

它相当于随机误差极限值2ζ或3ζ。

⑴、在重复测量得到的一系列测量值中,如果混有包含粗大误差的坏值,必然会歪曲测量结

果。因此,必须剔除坏值后,才可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符合客观情况的测量结果。

⑵、对怀疑为坏值的数据。应当加以分析,尽可能找出产生坏值的原因,然后再决定取舍。

实在找不到产生坏值的原因,或不能确定哪个测量值是坏值时,可以按照统计学的异常数据处理法则,判别坏值并加以舍弃。

⑶、其基本思路是给定一个置信概率,然后确定相应的置信区间,凡超出此区间的误差被认

为是粗大误差。相应的测量值就是坏值,应予以剔除。

⑷、统计判别法的准则很多,在这里我们介绍拉依达准则(3ζ准则):

①、设对被测量进行等精度测量,独立得到x 1,x 2,x 3,…….x n ;

算出其算术平均值x 及剩余误差x x v i i -= (i=1,2,3,4……,n ),

②、按贝塞尔公式算出标准误差ζ,若某个测量值b x 的剩余误差v b (1≤b ≤n)满足下式:

σ3>-=x x v b b (1-10)

则认为b x 是含有粗大误差的坏值,应予剔除。

③、使用此准则时应当注意:

在计算x 、i v 、和ζ时,应当使用包含坏值在内的所有测量值。

④、按照式(1-10)剔除坏值后,应重新计算x 和ζ,再用拉依达准则检验现有的测量值,

看有无新的坏值出现。

重复进行,直到检查不出新的坏值时为止。

此时,所有测量值的剩余误差均在±3ζ范围之内。

⑤、拉依达准则简便,易于使用,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⑥、拉依达准是在重复测量次数n→∞的前提下建立的;

当n 有限,特别是n 较小时,此准则并不可靠。此时可采用其他统计判别准则。

第六节、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⑴、在测量结果中,一般都含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⑵、可以采用3ζ准则,剔除含有粗大误差的坏值,消除粗大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⑶、虽然随机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估

算出随机误差的取值范围。

⑷、对于系统误差,尽管其取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但往往不易从测量结果中发现它的

存在和认识它的规律,也不可能像对待随机误差那样,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它的存在

和影响,而只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此没有普遍适用的处理方法。 ⑸、系统误差虽然是有规律的,但实际处理起来往往比无规则的随机误差困难得多。 ⑹、对系统误差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者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和实验技巧。 ⑺、为了尽力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

1、在测量之前,必须尽可能预见一切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设法消除它们或尽量

减弱其影响。

①、测量前对仪器本身性能进行检查,必要时送计量部门检定,取得修正曲线或表格; ②、使仪器的环境条件和安装位置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

③、对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正确的调整;严格检查和分析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等。

2、在实际测量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交换法

在测量中,将引起系统误差的某些条件(如被测量的位置等)相互交换,而保持其他条件 不变,使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例如:以等臂天平称量时,由于天平左右两臂长的微小差别,会引起称量的恒值系统误差。如果被称物与硅码在天平左右称盘上交换,称量两次,取两次测量平均值作为被称物的质量,这时测量结果中就不含有因天平不等臂引起的系统误差。

二、抵消法

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如测量方向),使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以消除系统误差。

例如:千分卡有空行程,即螺旋旋转时,刻度变化,量杆不动,在检定部位产生系统 误差。为此,可从正反两个旋转方向对线,顺时针对准标志线读数为d ,不含系统误差时值为a ,空行程引起系统误差ε,则有d=a+ε;第二次逆时针旋转对准标志线,读数d',则有d'=a-ε。于是正确值2

'd d a +=,正确值a 中不再含有系统误差。 图1-12代替法消除系统误差示意图

三、代替法

以天平为例:如l-12所示。

1、先使平衡物T 与被测物X 相平衡,则T L L X 1

2=; 2、然后取下被测物X ,用硅码P 与T 达到平衡,得到T L L P 12=

; 3、取砝码数值作为测量结果。

由此得到的测量结果中,同样不存在因L 1、L 2不等而带来的系统误差。

四、对称测量法

对称测量法用于消除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

下面我们通过采用电位差计和标准电阻R N ,精确测量未知电阻Rx 的例子来说明对称

如图1-13所示,如果回路电流I 恒定不变,只要测出R N 和Rx 上的电压U N 和Ux ,

即可得到Rx 值: N N

x x R U U R = (1-12) 但U N 和Ux 的值不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由于电流I 在测量过程中的缓慢下降而引入了线性系统误差。在这里把电流的变化看做均匀地减小,与时间t 成线性关系。

在t 1、t 2、t 3三个等间隔的时刻,按照Ux 、U N 、Ux 的顺序测量。

时间间隔为t 2 – t 1= t 3 – t 2=Δt ,相应的电流变化量为ε。

在t 1时刻:Rx 上的电压 U 1=IRx

在t 2时刻:R N 上的电压 U 2=(I-ε)R N

在t 3时刻:Rx 上的电压 U 3=(I-2ε)Rx

解此方程组可得 :N x R U U U R 2

312+= (1-13) 这样按照等距测量法得到的Rx 值,已不受测量过程中电流变化的影响,消除了因此而产生的线性系统误差。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三次测量时间间隔相等,t 2时刻的电流值恰好等于t 1、t 3时刻电

流值的算术平均值。虽然在t 2时刻只测了R N 上的电压U2,但2

31U U + 正好相当于t 2时刻 Rx 上的电压。这样就很自然地消除了电流i 线性变化的影响。

-

五、补偿法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某个条件的变化或仪器某个环节的非线性特性都可能引人变值系统误差。此时,可在测量系统中采取补偿措施,自动消除系统误差。

例如:热电偶测温时,冷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变值系统误差。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电桥,就可以起到自动补偿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习题答案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

自动化仪表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自动化仪表基础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知识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冶金生产过程大多具有规模大、流程长、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为了有效地进行工艺操作和生产控制,需要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去测量生产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具体量值。虽然进行测量时所用的仪表和测量方法不同,但测量过程的机理是相同的,即都是将被测变量与其同种类单位的量值进行比较的过程。各种测量仪表就是实现这种比较的技术工具。对于在生产装置上使用的各种测量仪表,总是希望它们测量的结果准确无误。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往往由于测量仪表本身性能、安装使用环境、测量方法及操作人员疏忽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些偏差,这个偏差就称为测量误差。 二、测量仪表的误差。 误差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如按误差出现的规律来分,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误差;按仪表使用的条件来分,有基本误差、辅加误差;按被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分,有静态误差、动态误差;按与被测变量的关系来分,有定值误差、累计误差。测量仪表常凋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是按照误差的数值表示来分类的。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仪表的测量值与被测变量真实值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C=Cm-Cr 式(1-1) 试中Cm代表测量值,Cr代表真实值(简称真值),△C代表绝对误差。事实上,被测变量的真实值并不能确切知道,往往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标准仪器来测量同一被测变量,其测量结果当作被测变量的真实值。 绝对误差有单位和符号,但不能完整地反映仪表的准确度,只能反应某点的准确程度。我们将各点绝对误差中最大的称为仪表的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符号相反的值称为修正值。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变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1-2) 式中AC为测量的绝对误差,Cr为被测变量的真实值。 由上式可见,相对误差C0是一个比值,它能够客观地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如某化学反应釜中物料实际温度为300℃,仪表的示值为298.5℃。 求得测量的绝对误差 测量的相对误差 3、引用误差(相对折合误差或相对百分误差) 测量仪表的准确性不仅与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关,而且还与仪表的测量范围有关。工业仪表通常用引用误差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即绝对值与测量范围上限或测量表量程的比值,以非分比表示: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因为U≥2/3Umax)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 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 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 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A.0~1000℃B.300~500℃C.0~300℃D.0~500℃ 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 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 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 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A.3倍B.10倍C.1.5倍D.0.75倍 7.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该误差属 于 B 。用该表主流电压档测量5号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D。 A.提高精度B.加速其衰老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提高可靠性能 9.电工实验中,采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 B 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C 测量。 A.偏位式B.零位式C.微差式 三、计算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求: 1)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2)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2.已知待测拉力约为70N左右。现有两只仪表,一只为0.5级,测量范围为0~500N;另一只为1.0级,测量范围 为0~100N。问选用哪一只测力仪表较好?为什么? 3.有一台测量压力的仪表,测量范围为(0~10)Mpa,压力与仪表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0=a0+a1p+a2p2,式中a0=1V, a1=0.6V/ Mpa,a2=-0.02V/Mpa2 求: 1)该仪表的输出特性方程; 2)该仪表的灵敏度表达式;

化工仪表基础知识

五)、液位测量仪表 1、什么叫液位?什么叫料位? 在容器中液体介质的高低叫液位;容器中固体或颗粒状物质的堆积高度叫料位。2、物位仪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几类?可分为:直读式、差压式、浮力式、电磁式、核辐射式、声波式、光学式七大类。 3、玻璃液位计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对液位进行测量的;浮力式液位计是利用(浮力) 原理对液位进行测量的;静压式液位计根据(流体静压平衡)原理工作的;电容式物位计是通过电容传感器把(物位)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对物位进行测量的。 4、差压式液位计测量的原理是什么?浮力式液位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差压式是利用液位或物料堆积对某定点产生压力的原理来工作的;浮力式是利用浮子高度随液位变化而改变或对沉筒的浮力随液位高度而变化的原理工作的。 5、电磁式液位计测量的原理是什么?电磁式液位测量的原理是将液位的变化转换为电量 的变化,通过测出的这些电量的变化来测知液位;核辐射式液位测量原理是利用核辐射透过 物料时,其强度随物质层厚度而变化的原理来工作的 6、电磁翻板式液位计由哪几部分构成? 电磁翻板液位计主要由液位计本体,内置定向磁性源程序的浮子和翻板箱等部件组成。

7、电磁翻板液位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原理是:液位计内的浮子,浮于介质的液面 上,当液位计的本体内的液位随容器液位同步变化时,浮于其上的浮子也相应发生变化,在定向磁性源磁能作用下,翻板箱上的翻板转向,翻板颜色显示不同的颜 色。翻板颜色界面的变化仅取决于浮子的位置,而不受介质压力的影响,适用于现场液位的测量。 8、常用的液位开关有外浮筒式、浮球式、电容式、电阻式、核辐射式、超声波式等。 一般液体可采用外浮筒式、浮球式、电容式、电阻式。外浮筒式液位开关的设定值在1-300mm 内连续可调,有高温型、高压型、耐腐蚀型等,在石化、化肥装置中使用较多。液/ 液界面使用电容式较好。泡沫液体可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浆状液体和腐蚀性液体可采用电容式核辐射式、超声波式。 (六)、自动调节仪表及阀门 1、什么叫自动调节系统?其组成是什么? 对生产中某些关键性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它 们在受到外界干扰而偏离正 常状态时,能自动地调回到规定的数值范围内,为此目的而设置的系统称为自动调节系统。其组成为:调节对象、测量元件、变送器、自动调节器、执行器。 2、什么是调节对象?给定值和偏差? 自动调节系统中需调节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叫做调节对象,生产中要求保持的工艺指标称为给定值,在自动调节系统中,习惯上采用给定值减去测量值作为偏差,给定值大于测量值时为正偏差,而给定值小于测量值时称为负偏差。 3、什么叫控制回路?

电工仪表及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和电工测量是从事电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本章介绍电工测量和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工测量基本知识 一、电工测量的意义 电工测量就是借助于测量设备,把未知的电量或磁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同类标准电量或标准磁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这个未知电量或磁量(包括数值和单位)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通常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测量对象 电工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V)、电功率(P)、电能(W)以及磁感应强度(B)等;反映电路特征的物理量,如电阻(R)、电容(C)、电感(L)等;反映电和磁变化规律的非电量,如频率(f)、相位(φ)、功率因数(cosφ)等。 2、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 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被测量的性质,可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详见本节二)。 3、测量设备 对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和作为测量单位参与测量的度量器。进行电量或磁量测量所需的仪器仪表,统称电工仪表。电工仪表是根据被测电量或磁量的性质,按照一定原理构成的。电工测量中使用的标准电量或磁量是电量或磁量测量单位的复制体,称为电学度量器。电学度量器是电气测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标准量参与测量过程,而且是维持电磁学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传递的器具。电工测量中常用的电学度量器有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电容和标准电感等。 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测量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测量设备所必须的工作条件;慎重地进行操作,认真记录测量数据;并考虑测量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 二、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1、测量方式的分类 测量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1)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能够直接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或能够直接用事先刻度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从而直接获得被测量的数值的测量方式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度表测量电能以及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等都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2)间接测量当被测量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按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这种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称为间接测量。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R=U/I计算出被测电阻R的大小。间接测量方式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及工程测

理化检验技术(基础知识100题)

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基础知识100题 1食品卫生检验时,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1个月) 2农药六六六中以(γ-HCH)异构体的药效最高 3斐林试液由(硫酸铜、酒石酸钾钠与氢氧化钠两组溶液组成) 4与苯甲酸比较,关于苯甲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最正确的是(增大) 5标况下10.0L空气,在室温20℃和大气压1.013×105Pa时的体积是(10.7L) 6室温20℃,大气压1.000×105Pa时,二氧化碳测定仪读数是0.09%,标况下的浓度是(0.090%) 7下列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的是(可吸入颗粒物) 8下列污染物中,在空气中是蒸汽态的是(汞) 9在标况下,影响气体体积的因数是(气体分子数量) 10以下微量元素人体每日需要量最大的是(铁——碘铜锌钒) 11关于常量元素镁的生理功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镁离子主要参与ATP的能量传递反应过程) 12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是利用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13淀粉属于(多糖) 14维生素C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C 6H 8 O 6 15在常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中,两个空白试验值的相对偏差应(≤50%) 1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原子半径S>F) 17下列化合物,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晶体是(O 2 ) 18关于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说法正确的是(ⅦA族单质自上而下,随原子量的增大熔沸点增高) 19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其中水是(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0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氯水、四氯化碳)

21下列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0.5mol氨气——标况下11.2L的氧气,0.2mol 磷酸钠,36g氯气,40g氯化钠) 22说法正确的是(氨为弱碱则铵盐一定水解。铵盐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水解能力有差别,其水溶液可以是酸性碱性或中性) 23测得某浓度的NaH 2PO 4 溶液的Ph=5,据此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H 2 PO 4 ---电离的 趋势大于水解的趋势,溶液中离子浓度为Na +>H 2PO 4▔ ,此溶液的pH小于相同 浓度的Na 2HPO 4 溶液的pH,溶液中有存在HPO 4▔ ,多元弱酸的酸式根既能电离又 能水解,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24下列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是(HCO3)其 他不可CH 3COO,HSO 4 ,HPO 3 ,CO 3 . 25下列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后在干燥的空气中又会风化的是(氢氧化钠) 26关于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有7个周期16个族) 27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与稀溶液的浓度有关)根据渗透压=CRT可得 29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的大小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组分的浓度比)有关 30要配置pH=6.00的缓冲溶液, NaAc与HAc(Ka=1.8×10—5)的摩尔数比为(18:1) 31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硼砂) 32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是(20mol/L)(溶液的比重是1.56百分浓度是52%) 33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0.1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时,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 34在酸碱滴定中,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指示剂变色的pH必须在(化学反应等电点)范围内 35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范围在pH为(7.70~9.70) 36某一弱碱的浓度为Cb,其电离常数为Kb,在(Cb·Kb≥10—8)时该弱碱才可以用强酸直接滴定。

电线电缆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电线电缆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电线电缆产品检验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产品质量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颁布的电线电缆技术产品标准及有关保证产品质量的制度。实践证明,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用电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但是高产优质的电线电缆产品绝不是单凭检验判断出来的,而是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后年再经检验判断出优质产品。产品质量是企业综合反映,所以,提高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依靠群众,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检验不仅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不断地加强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质量检验工作。 第一章检验 一、电线电缆检验在电线电缆制造中的作用和任务 二、电线电缆检验的内容及方式 三、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的名词术语 四、产品检验结果处理 第二章电线电缆结构及外观要求 一、控制外观结构尺寸对保证产品性能的意义 二、测量电线电缆常用计量工具 1 游标卡尺 2 外径千分尺 3 投影仪和读数显微镜 三电缆的结构 1 电缆结构 2 电缆型号组成 四电线电缆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1 电缆导体的测量 2 绞合导体的测量 3 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第三章电气性能试验 一直流电阻的测量 二电线电缆成品耐压试验 三绝缘电阻的测量 第四章过程检验 一原材料检验 二工序检验

第五章有关带电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工频火花试验机操作规程 二ZC—90型绝缘电阻试测仪操作规程 三ZNY—TA绝缘耐压试验机操作规程 四QJ直流双臂电桥操作规程 五25kVA电线电缆工频耐压试验机操作规程 文档来源:东莞中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邓斌 商务: 电话:-801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复习题》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试题 一、阐述仪器线性度的概念,说明有哪些直线拟合方法。阐述回程差、灵敏度和分辨力的概念。 二、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是怎样规定的?写出计算公式。某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600℃,准确度等级为2.5级;另一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1200℃,准确度等级为1.5级。现欲测量温度为500℃的设备温度,问选哪种测温仪表会更好?计算说明为什么? 三、(1)假设你开发一台称重仪,在实验室完成了传感器、放大电路和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制作,但是没有条件施加标准砝码或标准力对传感器和你的系统进行实际标定,你只有一块可用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表(或万用表), 在这种条件下你应该首先对仪器的那些指标进行测定?从误差的角度出发,你对你使用的表有何要求? (2)设传感器误差为0.1%;测量放大电路误差为0.03%;系统采用的A/D转换器为10位,试分析仪器最后能达到的最好精度等级是多少? (3)用干电池分压的办法模拟传感器输出信号对电路进行测试,试在整个量程范围内确定其测试点。若每一个测试点测试了十次,说明你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写出数据处理公式。 三、画图并说明光电池的下列特性: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照度的关系; (2)输出电流与负载电阻及光照度的关系。 四、画图并说明光电二极管与放大器的电流放大连接法、电压放大连接法和阻抗变换连接法。说明各连接法适用于哪些测量情况。 五、(1)怎样测试光敏电阻的好坏?(2)比较光敏电阻、光电池、光电二极管的异同点。(3)说明选择光电检测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写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七、用于测量输送皮带上粉粒物料的近红外水分仪为何要采用三个波长进行测

第一章检测仪表基本知识.作业

第一章检测仪表基本知识 一、填空 1.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求出某个量的大小。测量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二种方法。 2.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种,即系统误差、疏忽误差、偶然误差。 3.从传递信号的连续性分,检测系统中传递信号形式分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开关信号三种。 4.探索误差的目的是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5.仪表准确度是根据工艺生产上所允许的最大测量误差来确定的。 6.过程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执行器、测量变送和被控对象等环节组成。 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于种种干扰作用,使被控变量偏离了设定值,即产生误差。 8.仪表的精确度不仅与绝对误差大小有关,还与该仪表的标尺范围有关。 9.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六个准确度、恒定度、灵敏度、反应时间、线性度、重复性。 10.测量误差通常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三种表示方法。 11.工业现场用的测量仪表其准确确度大多是0.5级以下的。 二、选择题 1.小明同学因睡眠不好,在化学物品称量时,质量发生较大偏差,这种误差为()。 A.系统误差 B.疏忽误差 C.偶然误差 D.余差 2.( B )反应了检测仪表测量精度。 A.余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过渡时间 3.由于传动机构的间隙、运动件间的摩擦、弹性元件弹性滞后影响检测仪表的()指标。 A.变差 B.余差 C.重复性 D.衰减比 4.仪表中常见的信号类型有( )。 A.位移信号 B.压力信号 C.频率信号 D.电气信号 5.仪表中常用的标准信号有( )。 A.4-20mA B.1-5VDC C.0-20mA D.50LX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为( B )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系统误差 7.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 变差 8.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600℃,工艺上要求测温误差不能大于±4℃,试确定应选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A.0.4级 B.0.5级 C.0.6级 D.1.0级

测量仪表基础知识

主要仪表选型 温度测量选用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或分体式温度变送器,就地温度指示选用双金属温度计。 压力测量主要选用压力变送器,压差测量选用压差变送器,就地压力指示选用不锈钢压力表。 流量测量选用节流装置和压差流量变送器或涡街流量计。进出界区的液体进料或产品计量选用高精度流量计并满足部门计量要求。 液位测量选用双法兰安装压差变送器或浮筒液位变送器。就地液位指示选用磁翻板液位计或玻璃板液位计。远传界面测量仪表选用浮筒液位变送器,就地液位指示选用玻璃板液位计。 控制阀的执行机构应为薄膜式或汽缸式,阀门定位器选用智能型。 1.温度仪表 (1)就地指示仪 就地温度指示仪表刻度采用直读式刻度,正常使用温度应为仪表量程的50—70%,最高测量值不应超过量程的90%。 就地温度指示选用直径100mm万向型双金属温度计。若安装地点不宜通行或观察时,或测量低温介质时,可选用毛细管充填式温度计,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6m。 (2)远传温度仪表 远传温度检测根据测温范围选用铠装热电阻和不同的铠装热电偶,并配套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关键场合(如参加连锁保护),测温元件采用双支型,一支与温度变送器连接供实际测量使用;另一支与温度变送器连接作为测量备用。一般采用单支型。 2.压力仪表 (1)就地压力指示 就地压力指示仪表一般采用全不锈钢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元件的材质不低于

316SS。 压力在40kPa以上时,宜采用弹簧管压力表。 压力在40kPa以下时,宜采用膜盒压力表。 压力在-0.1—0Pa时,宜采用哪个弹簧管真空压力表。 压力在-50—+500Pa时,应采用矩型膜盒微压计或微压差计。 有腐蚀或易堵介质压力测量选用膜片压力表或隔膜压力表;在振动场合的压力表选用抗震压力表。 超过10MPa的压力表应有泄压安全措施,10MPa以下如果工艺介质压力有可能超过压力表的爆破压力,压力表应带限压装置。 (2)压力/差压变送器 压力远传选用压力变送器,测量压差或微压力选用差压变送器;测量腐蚀性或易凝、易堵介质的压力或压差时,分别选用智能型膜片密封式法兰压力变送器或智能型双法兰差压变送器,并采取反冲洗或反吹氢措施。 3.流量仪表 在小流量、微小流量的场合(管径小于等于50mm),不粘附且透明的流体流量测量场合,当量程比不大于10:1,可采用金属转子流量计。 大管径且要求压力损失较小的清洁介质的流量测量可选用均速管流量计(DN300—1200)、超声波流量计(DN1200以上),对于管径小于DN350的循环水、新鲜水的流量测量可选用管段式电磁流量计。 高粘度的介质、喊固体颗粒、易结晶的介质采用楔式流量计或靶式流量计。 对于前后直管段不能满足且精度要求较高的流量测量场合,选用多孔平衡式流量计。 4.液位仪表 一般情况下,就地液位仪表原则上采用磁翻板液位计,也可以使用双色石英管液位计。最大测量长度不宜大于4.5m。当测量低温介质时应考虑隔热等措施。 对于界面测量、高压低密度、高温等介质,应选用玻璃板液位计。对于无色、水、清洁或浅色介质采用反射式玻璃板液位计;其他介质采用透射式玻璃板液位计。

最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 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t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f 为独 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离散性 , 谐波性 , 收敛 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准周期 信号和 瞬态非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 、 均方值 、 方 差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Y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Y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Y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T t T t t t x ||0||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 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傅立叶变换法 、 和 滤波器法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被测量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线性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航空仪表基本知识

概述——航空仪表的分类:发动机仪表、大气数据仪表、陀螺仪表。 第一章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表……测量飞机上气体或液体压力的仪表,叫做压力表。按动作原理分:机械式、电动机械式和电动式;按仪表供电的电源形式分为直流压力表和交流压力表。 2BYY-1A 功能:用来测量歼八飞机助力液压系统和收放液压(又叫主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压力。组成:两个GYY-1传感器、两个完全相同装在一个表壳的2ZYY-1A指示器,测量范围0-250公斤/厘米2。原理:测量压力时,弹簧管在压力作用下自由端产生位移、压力越大、位移量越大、当自由端向外移动时,经过曲臂连杆和活动摇臂改变电位器电刷在电阻上的位置从而改变指示器中两线框的电流比值,使指针在刻度盘上指出相应的压力数值。当仪表不通电时,指针轴上的小磁铁受拉回磁铁的作用,使指针停在刻度以下的限制柱处。 弹簧管……由于弹簧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以弹簧管受流体压力作用后,压力沿短轴b方向的作用面积大于沿a方向作用的总面积,因而沿短轴方向的作用力也就大于沿长轴方向的作用力。流体压力对弹簧管横截面积作用的结果,使长轴变短,短轴变短,即横截面由椭圆形向圆形转化。在弹簧管的横截面由椭圆向圆形转化的过程中,弹簧管外管壁受到

拉伸,内管壁受到压缩,因而外管壁产生反抗拉伸的拉应力,内管壁产生反抗压缩的压应力,这两个应力在自由端形成一对力偶,使弹簧管伸直变形,在自由端产生位移。 第二章温度测量仪表. 热电极:一般把组成热电偶的两种金属导体又叫做热电极,所产生的电势叫热电势。热端:热电偶温度高的一端叫热端或测量端。冷端:温度低的一端叫冷端或参考端。 几种常用的热电偶①铂铑-铂热电偶……属于贵重金属热电偶,分度号为LB-3热电性能稳定,测量温度范围大,精度高,可以在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长期使用。由于这种热电偶电势率较低,金属材料价格昂贵,故一般只用这种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使用。②镍镉-镍铜热电偶……这种热电偶属于廉价金属热电偶,其分度号为EA。这种热电偶的热电特性近似线性,热点率较高,价格便宜。缺点:有寄生热电势和冷端温度误差。③镍钴-镍铝锰热点偶——属于高温廉价金属热电偶,其分度号为GL。这种热电偶在300℃以下,其热电势很小,可以不进行冷端温度误差补偿,在300℃以上,其热电特性近似线性。缺点:热电特性不稳定重复性较差,故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成型热电偶电势大小对热电偶进行分组,并与显示仪表配套使用。 2BWP-2喷气温度表……功用:测量歼八飞机、左右机涡轮后燃气均温度。组成:2ZWP-2指示器,八个GR-10热电偶和两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4-2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4-2 (总分:39.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 1.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A.热原质 ?B.维生素 ?C.抗生素 ?D.甲酸 ?E.细菌素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和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 2.O139群霍乱弧菌的暴发最早出现于 ?A.北非 ?B.南非 ?C.北美洲 ?D.南亚 ?E.亚洲西部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霍乱弧菌血清群(即O139群)。 3.兔肠段结扎试验检测LT,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每立方厘米肠段的液体量大于 ?A.1ml ?B.1.5ml ?C.2ml ?D.2.5ml

?E.5ml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LT是不耐热肠毒素,可用兔肠段结扎试验检测,可使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液分泌大量增加,试验每立方厘米肠段的液体量>1ml为阳性。 4.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能在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最可能是 ?A.脑膜炎奈瑟菌 ?B.军团菌 ?C.变形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脑膜炎奈瑟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而且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5.我国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有 ?A.6种 ?B.3种 ?C.5种 ?D.2种 ?E.1种 (分数:1.00) A. B. √ C. D. E.

2019年度环检检测技术及相关标准知识考试试题

2019年度环检新标准及资质认定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存期不少于()。 A、1年 B、3年 C、6年 D、9年 2.检验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有效性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包括()。 A)能力验证 B)存留样品再检测C)人员比对D)检验检测机构比对 3.原始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和记载检测数据、结果的证实性文件,若填写错误()。 A)可以更改 B)不可以更改 C)由领导决定是否需要更改 4.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年,应当在其有效期届满()个月前提出申请。 A)3 3 B) 4 3 C) 5 3 D) 6 3 5.检验检测机构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 A)控制 B) 检查 C) 监督 D) 全部 6.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是指() A)HC、CO B) HC、CO、NO C) HC、CO、NO、CO2 D) HC、CO、NO、CO2、O2 7.在资质认定中对检验结构的()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评价。 A) 固定场所 B) 基本条件 C) 法律法规 D) 资金投入 8..国标GB18285-2018要求在双怠速排放检测中,高怠速和低怠速不超过限值aCO( )%为合格。 A) 0.3和0.6 B) 0.3和0.4 C) 0.6和0.3 D) 0.4和0.3 9.国标GB18285-2018要求在双怠速排放检测中,车辆油温不得低于( ),否则需要进行车辆预热。 A) 80℃ B) 85℃ C) 90℃ D) 65℃ 10.GB18285-2018规定稳态工况中ASM5025对碳氢化物过限值a规定( )为合格。 A)90x10-6 B) 80x10-6 C)47x10-6 D) 44x10-6 11.在GB18285-2018中规定在用汽车指()的汽车。 A) 已注册 B) 正在使用 C) 已销售 D) 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 12.在双怠速法中要求某些车辆的λ应在()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 A) 10.0±0.03 B) 1.00±0.003 C) 1.00±0.3 D) 1.00±0.05 13.国家标准规定在稳态工况法中安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前进档进行试验。安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应 使用二档,如果二档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低于()可使用三档。 A) 70km/h B) 45km/h C) 40km/h D) 25km/h 14.在GB18285-2018中定义ASM稳态工况法具有两个工况,其分别是() A)怠速、双怠速 B) ASM5025、ASM2540 C) ASM5024、ASM2540 D) 稳态工况、瞬态工况 15.在加载减速试验中对车辆的要求为() A) 需更换油箱中的油料。 B)车况太差需进行自由加速法检测。 C) 对于全时四驱的车辆采用自由加速法检测。 D) 在检测过程中发动机出现故障不需排除故障可以继续检测。 16.在加载减速测试中要求选择合适的档位,使油门踏板在最大位置时,受检车辆的最高车速最接近() A)25km/h B) 40km/h C) 90km/h D) 70km/h 17.不透光度烟度计每年标定一次,不透光度烟度计每次检测前应进行()不透光度检查。 A) 0%和100% B) NO和CO C) 80%和100% D) 校气 18.在自由加速中发动机应充分预热,如果温度低于(),发动机也应处于正常运转温度。因车辆结构, 无法进行温度测量时可以通过其它方法使用发动机处于正常运转温度,例如,通过控制发动机冷却风扇。 A) 80℃ B) 85℃ C) 22℃ D) 17℃ 19.现场评审的类型包括() A) 变更评审 B) 首次评审 C) 复查评审和其他评审 D) 以上说法都对 20.在3847-2018中对重型车的定义是最大总质量() A) 大于3500kg B) 大于4500kg C) 大于10000kg D) 大于12000kg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不得分) )。 A.具有法人资格; B.通过省级质监部门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并在认证合格有效期内; C.检测设备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具备与城市环保部门联网的条件; D.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 A.最大轮边功率和对应的发动机转速; B.转鼓表面线速度(VelMaxHP) C.检测VelMaxHP点和80%VelMaxHP点的光吸收系数k及80%VelMaxHP点的氮氧化物 D.光吸收系数检测采用分流式不透光烟度计。 ) A车辆类别和制造厂 B.车辆基准质量和总质量 C.变速箱类型和进气方式; D.发动机额定功率和发动机额定转速。 CO与CO2的浓度之和应()。 A.小于6.0%; B.大于6.0%; C.小于0.6%; D.大于0.6%; )等功能。 A.自动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B.自动存储测试结果; C.在每次测试之前进行系统自检; D、出现不符合检测条件系统报警并自锁。 )。 A.取样探头、软管、过滤器; B.泵、水分离器; C.零气端口和检查端口、探测元件、数据系统和显示器、控制调整装置 D.以上都不对。 GB18285-2018 规定对在用车OBD的检查项目包括()。 A.故障指示器状态 B.诊断仪实际读取故障指示器状态; C.故障代码; D.故障指示器点亮后里程和诊断就绪状态 GB3847-2018 排放检测方法和限值范围()。 A.自由加速和稳态工况; B.限值a光吸收系数40%; C.林格曼黑度不超过1级; D.氮氧化物不超过900x10-6。 20min或在试验前熄火超过5min,应选( )任一种方法预热车辆。 A.在无负荷状态使发动机以2500r/min转速运转4分钟; B.在测功机上按ASM5025工况运行60秒。 C.怠速运行2分钟; D.车辆在测功机上按ASM2540工况运行30秒。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1 以阻值R=120?,灵敏度S=2的电阻应变片与R=120?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3V ,并假设负载为无穷大,当应变片的应变值为2με和2000με时,分别求出单臂、双臂电桥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电桥灵敏度。(με:微应变,即10-6) 例3-2 有一钢板,原长l=1m ,钢板弹性模量使用BP 3灵敏度E=2*1011Pa ,使用BP-3箔式应变片R=120?,灵敏度系数S=2,测出的拉伸应变值为300με。求:钢板伸长量Δl ,应力σ,ΔR/R 以及ΔR 。如果要测出1με应变值则相应的ΔR/R 是多少?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3 一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圆形极板的半径r=4mm ,工作初始间隙d =0.3mm ,空气介质,0试求解: 1)通过测量得到电容变化量为ΔC=±3*10-3pF ,则传感器与工件之间由初始间隙变化的距离Δd=? 2)如果测量电路的放大倍数K =100V/pF ,读数仪表的灵1p 敏度S 2=5格/mV ,则此时仪表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4 为防止电容传感器击穿,在两极之间加入厚 度为a的云母片(见图3-82),其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空气介电常数ε0,求传感器的总电容量C=?(圆形极板直径D,两云母片间距离δ0)。 a A D 电缆则此时的电压灵敏度S =?电荷灵敏度有无变化?(g u 为重力加速度) 图2 例3-5题图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6 压电加速度计与电荷放大器联接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C为传感器固有电容、电缆电容和放大器输入电容之和。已知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 S q=100pC/g,反馈电容C f=0.01μF。试求:当被测加速度为a=0.5g时,电荷放大器输出电压是多少? C f C q E 图3 例3-6题图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7 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采用比例运放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C0为输入阻抗电容;u i为激励电压; u o为输出电压;C x为反馈电容;也即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电容,且C x=ε0εr A/δ;δ为传感器变化极距 。试求: 1)输出电压u o与变化极距δ之间的关系。 2)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S=du i/dδ=? 图4 例3-7题图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8 磁电式绝对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弹簧刚度 K=3200N/m,测得其固有频率f=20Hz,欲将f减为 00 10Hz,则弹簧刚度应为多少?能否将此类结构传感器的固有频率降至1Hz或更低? 例3-9 参量式传感器与发电式传感器有何主要不同。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 例3-10 有一霍尔元件,其灵敏度S H=1.2mV/mA x kGs ,把它放在一个梯度为5kGs/mm的磁场中,如果额定控制电流时20mA,设霍尔元件在平衡点附近做±0.01mm摆动,问输出电压可达到多少毫伏? 例3-11 设计利用霍尔元件测量转速的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例3-12 用电涡流传感器实时监测轧制铝板厚度δ的装置,试画出装置框图,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