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总结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蒜;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杞县

杞县是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加工、贮藏和出口基地,常年面积达2.67万hm2以上,产量60万t左右,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现有12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大蒜保鲜和恒温冷库650多座,年贮藏能力达25万t;拥有开封联富食品公司、一品农贸公司等80多家大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逾7万t。杞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中国大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等。2011年,“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

1发展现状

1.1技术服务扎实开展

近年来,普遍采用了地膜覆盖、提纯复壮、脱毒快繁、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聘请了中国农大、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与中国农大、郑州利华实业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凯啟大蒜产业园,生产黑蒜等世界领先的高端产品,有望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较大规模的交易和加工中心。

1.2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杞县采取多项措施,切实为客商搞好服务。一是为客商发放绿卡,保证运输大蒜的车辆在杞县内免受干扰,维护客商利益;二是规范大蒜冷藏行业市场秩序,对市场税费实行统一征收管理,维护大蒜经销户与冷库业主的权益;三是对来杞县兴办加工企业的客商,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1]。

1.3市场建设明显加快

近年来,连续举办了3届大蒜经贸洽谈会,承办了中国第六、七届大蒜节;建成和完善了5个大蒜交易市场,1个大蒜电子交易市场;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36家,年出口额逾1 000万美元;分别在广州、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点,每年直接或间接出口大蒜及制品25万t;开通了“金杞大蒜网”,加强了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1.4品牌建设逐渐增强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中国大蒜扣关与主要产蒜国之对策与调适

-------------------------------------------------------------------- 中国大蒜扣关与主要产蒜国之对策与调适 前言 中国大蒜自1966年首度出口6,395公吨至2003年成长为1,142,237公吨,37年来成长幅度179倍,出口价平均为0.2-0.4美元,大蒜在中国为创汇蔬菜之首位。大蒜为劳力密集之初级产业,产品之附加价值低,仅要简单的分级与处理动作即可出口世界各国,中国蒜由于物美价廉,在国际相当具有比较优势,已对世界主要产蒜国种植者,产生竞争压力,过去各国多利用高关税、进口许可及配额制来防止中国大蒜大量进入本国市场,但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方法已慢慢失效,取而代之的新限制措施为反倾销调查与技术壁垒及检疫证书。面对中国大蒜之竞争,世界大蒜主产国,无不想尽方法防堵中国大蒜,各国所采取之方法与产业调整经验或许可做为我国之参考。 韩国 韩国为世界第三大产蒜国,由于属小农制国家,全国种蒜农户约54万户,过去韩国多以进口招标制度,间接限制中国大蒜之进口,其方法主要透过韩国农林水产物流通公社垄断经营,并代表政府以『低价者得标』的进口招标方式,压低中国大蒜的价格,使中国商家无利可图,从而打击中国大蒜出口之积极性,此外在国内蒜价低迷时,该流通公社则协助政府,办理收购并将收购之大蒜外销印度尼西亚等国或援助北韩。大蒜进口韩国时,在植物检疫上除要求检疫证书及熏蒸证书外,且附加声明不得带有土壤和活虫及马铃薯黄金线虫等病害。市场贩卖之进口蒜,要标示产地。2000年5月韩国政府更应农民中央协会要求对中国大蒜提高关税,从原先的30%提升到315%,此举造成中国蒜农之损害,1999年韩国仅从中国进口9百万美元之大蒜。2000年6月7日中国开始报复,宣布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机和聚乙烯,总计约5亿1千万美元。7月31日双方经三次磋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关于大蒜进口协议』,该协议规定2000年韩国以30%到50%的关税进口中国大蒜3.2万吨,每年平均递增5.25%,该协议有效期为三年。2001年韩国政府在大蒜爆跌时曾斥资233亿韩元,收购1.6万公吨大蒜。2002年6月28日韩国农协再度提出要求延长中国大蒜之保护措施的申请,但被韩国贸易委员会否决,2003年起中国大蒜对韩国出口自由化。面对这样之决定,韩国政府提出『大蒜产业综合对策』,决定投资18,000亿韩元对大蒜产业进行补助,保护蒜农利益,扶持其大蒜主产区及专业蒜农,建立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支持体系,以降低蒜农生产成本及提高质量。韩国政府计划以种植面积为单位,将蒜农分为低于300坪、300-600坪、900-1,500坪和1,500坪以上等4个等级。其中低于300坪的蒜农约45.8万户,占整体的84.8%,年大蒜平均收入仅24万韩元,主要以自产自销方式,对这部份蒜农将建立最低价格保障制,当大蒜市价每公斤低于1,250韩元,政府按保障价格收购。300-900坪等级的蒜农年大蒜所得收入,约158万韩元,对这部份蒜农将给予重点技术扶助,引导其从目前的蒜苔分离栽培转为珠芽直接栽培,建立更先进之栽培体系。900-1,500坪等级的蒜农,计划提供体质更好之大蒜良种及部份中小型之农业机械进行重点扶持,韩国政府分析这部份将是中国大蒜自由进口后最大受害者。对超过1,500坪的蒜农重点在农业机械方面提供支持。并于全罗南道及庆尚南道建立大蒜主产区物流中心,以帮助蒜农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并于2003年起五年,每年减少l,400公顷大蒜栽培面积,种植农户如改种人参、蘑菇及饲料玉米等作物,都可向当地政府申请,每公顷将获550万韩元之特别资金。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录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取得的成效 (1) (二)存在的问题 (5)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6) (一)市场前景分析 (6) (二)竞争力分析 (7)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发展思路 (8) (二)发展目标 (9) 四、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10) (一)优势区域布局 (10) (二)发展重点 (11) 五、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 (20) (一)主推品种 (20) (二)主推技术 (22) 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23) (一)投资概算 (23) (二)效益分析 (28) 七、支撑和保障措施 (30) (一)加强组织领导 (30)

(二)加大资金投入 (30) (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31) (四)强化科技支撑 (31) (五)完善市场体系 (32) (六)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 (32) 附表1: (33) 附表2 (34) 附表3 (36) 附表4 (38) 附表5: (39) 附表5续: (40)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由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数量供应充裕,花色品种丰富,鲜细菜比重增加,品质显著改善。但同时还存在着设施面积小、单位面积产量低、采后处理少、加工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2008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571万亩,总产量6394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比2005年增长7.4%和8.7%。设施蔬菜生产也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折合设施面积39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0万亩、塑料大中棚145万亩、小拱棚187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2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冬春蔬菜供应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周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提高。

大蒜市场分析

中国大蒜出口态势与发展研究* 张吉国 内容提要本文从出口规模、价格、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大蒜出口贸易发展态势与主要特征,剖析了大蒜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大蒜出口贸易发展的若干对策。 中国大蒜生产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价格竞争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出口态势良好。但也存在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价格波动剧烈以及出口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在国内大蒜供大于求的状态中,为促进中国大蒜出口,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出口产品种类,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改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关键词大蒜出口态势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大蒜种植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2007年中国大蒜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9.2万公顷和1208.8万吨,占世界大蒜收获面积和产量的57.5%和77.1%。同年,中国大蒜出口金额达到10.8亿美元,占世界大蒜出口总额的67.0%。大蒜产业在增加产品供给、提高产值贡献、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外汇收入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大蒜市场已基本饱和,依靠提高人均消费来扩大国内大蒜需求量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发展外向型大蒜产业,推动大蒜产品对外贸易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中国大蒜出口形势,剖析大蒜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大蒜生产企业更好地面向世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对于政府采取更加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中国大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大蒜出口态势与主要特征 近年来,中国利用自己具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大蒜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口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一)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出口量持续增长 中国加入WTO后,大蒜出口面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随着国际货运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蒜产后加工和保鲜技术的提升,大蒜贸易具备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大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大蒜生产上具有明显的资源和价格优势。近年来,中国大蒜出口规模稳中有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34.6万吨和10.2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和46.24%,大蒜出口首次超过玉米,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单项农产品。2007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57.3万吨和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和5.51%。 *基金项目:山东省三农问题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剖析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杞县旅游-个人线路设计

寻找一抹消逝的历史~邂逅古城[杞县两日游] 一、杞县简介: 如果杞县被你所提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杞县大蒜”,殊不知,“杞”字背后蕴藏了几千年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一共走进杞县,走近杞国的历史。 杞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隶属七朝古都开封市,是开封市第一人口大县。杞县历史悠久,商朝时建立杞国,距今已有3700年的历史。杞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西汉刘邦著名谋士郦食其,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女诗人蔡文姬等历史名流。近代有新中国河南省第一任省主席吴芝圃、原新华社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当代有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者肖红,著名导演高占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者张武等知名人士;现代著名作家王长简。 杞县城,古称“雍丘城”,是杞国的都城。杞在这里立国1000余年,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古多杞柳,故西周称杞国,秦置雍丘县,五代改杞县。县因古国名,国因柳名。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于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亡。杞国虽小,但它对华夏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却有很大的贡献。在杞县境内有众多的夏、商、周文化沉积。《商代杞国文物考》说:“杞县属各代黄河泛滥区,但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仍在杞县段岗、牛角岗、西伯牛岗、竹林、白畅岗、鹿台岗等地发现有不少的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遗址。特别是朱岗遗址西距雍丘城约2公里,是一处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说明这里是夏人和商人活

动的地区,应当就是或至少部分应是杞人在这里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 二、杞县特产:莫府酱菜生态大蒜 三、杞县旅游 本次旅游主题为“寻找一抹消逝的历史”,维期两天。 路线安排: 由“河南财大”出发上郑开大道,路过开封转杞县。 第一天6:00出发,8:30到达,到达后入住“一品温泉大酒店”,安放行李。 晚上在文化广场活动。

大蒜价格波动背后的供需关系

大蒜价格波动背后的供需关系 张兴外国语学院 2012105128 NJ1089 摘要:自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大蒜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猪肉的价格。为什么前几年的大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如今却一涨再涨?为揭示农产品暴涨暴跌的原因,本文将以大蒜为例,运用基础的供求关系和其他经济学知识,客观地探讨大蒜价格变动的原因,避免大蒜的价格波动过大,影响大蒜产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大蒜价格波动供求关系 作为一种贴近百姓生活的产品,大蒜的价格本不会像黄金、石油等大宗产品一样,会有太大的价格波动,但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被人为推高价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产品炒作现象导致生姜、大蒜等价格上涨。大蒜等蔬菜价格大幅上升,对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造成了冲击。这种农产品的价格暴涨,很有可能发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引发农民再次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为此,必须客观分析大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认真探讨避免大蒜价格暴涨暴跌、促进大蒜产业平稳发展的相关措施。 下图是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

根据发布的2012年和2013前10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大蒜的价格有一个较大的波动,今年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有上扬的劲头。 1一·大蒜价格上涨的原因 1.1一·供给方面 1.1.1.11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大蒜受2006年大蒜高价格刺激,2007年和2008年面积盲目扩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蒜农损失严重,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7年全国各地大蒜种植面积为1010万亩,按照平均亩产2000斤计算,2008年总产量计1010万吨,2008年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减少30%~40%,非主产区面积将减少40%~60%,山东省作为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影响尤其大。按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减少45%计算,2008年全国共计种植555.5万亩,按照平均亩产量2000斤计算,2009年产量为555.5万吨。即便不考虑需求状况变动,这种供给的大量减少也足以导致大蒜价格的上涨。2009年全国大蒜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减少3成以上再加上2010年初的低温和“倒春寒”,终于导致了大蒜价格飙涨行情的出现,甚至创造了飙升几十倍的纪录! 2011年总面积430万亩杂交蒜,平均产量亩产1.1吨(除去蒜种),总产量473万吨,冷库蒜总储存245万吨,库外蒜内销,外销,切蒜片,共消耗掉228万吨,截至目前全国剩余冷库蒜大约7万吨左右。 2012年种植面积(减去麦子,包地的)400万亩(杂交蒜),比上年面积减少6%。全国的加权亩产量0.7吨(除去蒜种),总产量280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3万吨,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

金乡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294763.html, 金乡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程艳元崔建民刘为礼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32期 [摘要] 山东省金乡县是全国有名的“中国大蒜之乡”,“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已经形成共识。基于此,本文分析金乡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以期促进金乡县大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大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金乡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32-16-2 山东省金乡县是“中国大蒜之乡”,常年种植大蒜4.67万hm2左右。金乡县土壤肥沃、富含钾钙,地域特征鲜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生产标准化程度高。金乡大蒜以汁鲜味浓、辣味纯正、内在品质独特而享誉世界。 由于金乡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金乡县大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迅速。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金乡县有机大蒜在全国唯一连续6年蝉联金奖,2016年品牌价值达到202.58亿元,全国位列第8,全省第3。但是也存在制约金乡县大蒜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和竞争力加剧问题。 1 金乡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1.1 大蒜种植现状 金乡县耕地面积6.27万hm2,年种植大蒜4.00万hm2左右。全县“三品”有效认证基地21处,面积1.29万hm2。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处,面积0.99万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处,面积0.29万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处,面积56.67 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面积2.00万hm2;大蒜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面积4.00万hm2。由于金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致力发展大蒜产业,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稳定,生产实施《大蒜标准化操作规程》。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民合作社,按照大蒜标准化操作规程从事大蒜生产。而且农业、工商和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尤其是对进入县内的农药产品实行农药经营告知,未到农业局告知的农药禁止销售。另外,建立了13处镇街检测站,18个企业质检实验室,形成了县、镇(街)、企三级检验检测网络,年检测样品5 000多个。凡是经营、使用违禁农药的,按照治安管理条例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严肃处理。由于金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注重宣传和培训,做到了标本兼治,农民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意识大幅提升,全县农民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视安全生产农产品为生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生产大蒜农产品,确保了初级农产品的绝对安全。 1.2 大蒜市场现状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相关概念 (1) 1.家族企业的概念 (1) 2.家族企业的特点 (2)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 1.家族企业的优势 (3) 2.家族企业的劣势 (4)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分析 (4) 1.家族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4) 2.家族制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4) 3.家族制管理模式当前管理问题突出。 (4) (三)国外家族企业发展与我国的对比分析 (5) 1.中美家族式企业对比 (5) 2.中外家族式企业差距的根源 (5) 三、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5)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 1.资金筹集机制过于封闭和狭窄 (6) 2.企业产权封闭不易于社会化 (6) 3.管理方式排外面临瓶颈制约 (6) 4.组织结构名不符实不利于企业规运行 (7) 5.代际传承机制建立不可疏忽 (7) 6.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7)

7.企业家素质低下不利于企业壮大 (7) 8.企业文化缺失使企业发展没有文化支撑 (7) 9.法律意识淡薄 (8) 10.外部社会环境问题 (8)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9) 1.文化传统---影响家族企业的深层次原因 (9) 2.遗产税开征将带来家族企业传承的新问题 (9) 3.法规不完善导致职业经理人选择的高成本 (9) 四、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9) (一)建立现代企业的规管理体系 (9) (二)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 (9) (三)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模型系统 (9) (四)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9) (五)维持模式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杞县概况

杞县概况 杞县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2个行政村,1063个自然村,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95万,耕地面积133万亩。 杞县地处北纬34′13″—34′46″,东经114′36″—114′56″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度,年均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年均日照2529小时。 杞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6国道纵贯南北,325、327省道横跨东西,北依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东临京九铁路,西靠日南高速、阿深高速,至京广铁路和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杞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商朝时被命名为杞国,秦朝时,改制为雍丘县,现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 杞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蔡文姬等。当代有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吴芝圃,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者肖红,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者张武等。 杞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鹿台岗商代文化遗址一处,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级保护单位35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孔庙大成殿、抚辰楼、文昌祠、关帝庙等。

杞县又是全省14个革命老区之一,1925年8月建立党支部,是豫东乃至河南省建立党组织比较早的县份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3800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杞县是农业大县,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近几年,杞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现已建成40万亩大蒜、33万亩棉花、20万亩辣椒、15万亩花生、6万亩菜花和100万袋规模的香菇生产基地,建成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杞县大蒜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年产量达60万吨,所产大蒜具有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藏等特点,注册了“金杞牌”商标,并获得原产地标志认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建成保鲜冷库650座,储存能力达到25万吨。 杞县地方特产素有盛名,有杞县酱红萝卜、红薯泥、豆腐干等。其中酱红萝卜以四优(鲜、香、脆、嫩)、三佳(色、香、味)饮誉中外。 杞县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全县拥有规模养殖场4450多家,发展养殖专业村120个,年出栏优质肉牛18万头,生猪106万头,家禽720万羽,全县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3%,并荣获“河南省畜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秸杆养羊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杞县基础设施完善,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年供电量达到6亿度。邮电通信事业发达,5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直拨国内外。建立了覆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精选资料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村**自然村地处县城南郊,距县城0.5公里,全村152户,人口602人,耕地326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36元,农民收入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为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大做强一个新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本村实际,经村民大会讨论,依托我村区位、资源及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我村蔬菜产业,制定本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一、蔬菜生产现状 1、我村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气候优势明显,是生产蔬菜的理想之地;第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蔬菜能当天采摘,当天上市,保持蔬菜固有品味和新鲜度;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好,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为此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分保证;第四,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此产业经几年发展,农民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有很大提高。 2、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2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8亩,创产值106.5万元,以大蒜、西红柿、冬瓜、藕、辣椒、白菜种植为主,户均在蔬菜生产中的纯收入达1.2万元。但我村蔬菜销售仅仅面对县城,市场不广,品种不多,蔬菜产业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显。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为保障,抓投入、扩基地、拓市场、树品牌、促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2、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2010年计划发展80亩露天地菜、3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亩;2011年计划发展100亩露天地菜、40亩大棚蔬菜,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16亩。 效益分析:2009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84亩,大棚68亩,创产值208万元,户均从中创收1.78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4600元;2010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164亩,大棚88亩,创产值306万元,户均从中创收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6000多元。 技术体系建设:以县农业局蔬菜站为主要技术依托,以镇农技站为技术指导体系,严格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稳定和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完善的推广体系。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2、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及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等。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每年至少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4-6个,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镇、村两级组织经常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上田间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5、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扶植大户,实施“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方式,健全和完善龙头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扶持重点种植大户,引导他们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中华老字号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论文 中华老字号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中华老字号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华老字号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挑战。本文首先对中华老字号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提出老字号在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振兴中华老字号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华老字号、品牌、营销 一、引言: 中国商品有品牌的历史并不短暂,据学术界认可的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白兔”针品牌。明清以后,中国随着市场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批批商品品牌诞生,几乎遍及各个商品门类和商品领域。经过历史的积淀,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同仁堂”、“雷允上”药号,“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等等,都仍是当代人耳熟能详的知名老字号品牌。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和国产新品牌的诞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产品、新观念、更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中华老字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经营的困境。据统计,在1993 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1600 多家中华老字号中,现在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 左右。 二、中华老字号发展现状 2006年, 我国商务部在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 试行) 中, 给中华老字号下了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定义: 中华老字号是“历史悠久, 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取得社会广泛认同, 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2006年,龙抄手、赖汤圆、东来顺、荣宝斋等434字号,被商务部初步确认为“中华老字号”。此次获牌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涉及食品及加工、餐饮、住宿、医药、服务业、工艺美术、纺织、印刷等行业, 覆盖了全国27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这434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 北京67 家, 上海52 家, 天津30家, 哈尔滨8 家,武汉4 家等。2010年,商务部又对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的名录进行公示。覆盖了全国28省,共345家,其中北京12家,天津15家,上海47家,辽宁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