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会考考试时间_540

2017年初中会考考试时间_540
2017年初中会考考试时间_540

2017年初中会考考试时间

篇一:初中会考中考合一

初中会考中考合一

2020年,初中会考与中考合二为一,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在考试科目方面,除语、数、外、体育4学科必须计入总分外,学生可在史、地、政、理、化、生等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考试科目中选择计入总分,未被选的科目则只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成绩合格即可。

关键词

两考合一

昨天,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2020年全国将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将原来的初中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将在3年后首次“尝鲜”。升学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解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他强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关键词

全科开考

在考试科目方面,语、数、外、史、地、政等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即实现“全面开考”。但除语、数、外、体育4门学科必须计入总分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中选择计入总分,未被选的学科只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成绩合格即可。

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成绩呈现方式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学生可选优势学科计入总分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在“全科开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关键词

减少加分

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评价内容上,《意见》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

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特长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解读: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最终使农村孩子吃亏,那我们的改革是失败的。事实上,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参加生产劳动、亲近大自然。场合、地点、方式和内容不重要,做与不做最重要。我们要让孩子走出课堂,不要死读书,达到育人的目的就可以了。

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7年8月底前备案

加强省级统筹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以地市为主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17年初一新生试点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

2020年初步形成

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热点

注重文理兼顾计分不能只选文科

如何避免学生偏科?《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改革试点主要基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尝试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这项改革试点有三个重要前提: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由于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可以选择的只是除语、数、外、体育科目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因此,没有选择的科目也不能“不学”“不考”。二是建立在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不仅所有科目“要学”“要考”,而且都要达到“合格”。三是注重文理兼顾。为了防止出现偏科,学生在选择录取计分科目时,要做到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

防止恶性竞争严禁擅自提前招生

此次中考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近年来,各地积极规范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此不够重视,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招

生秩序,应当加强管理。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地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加大监管力度,为学校的公平竞争、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闻回顾

北京此前中考改革方案

语数外必考其余五选三

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从2018年起,中考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课程。除语、数、外3门为必考科目外,考生可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5门科目中任选3门,其中物理、生物(化学)必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的3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这将使中考成绩出现54种分数折算的方式。

篇二:2017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㈠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参照《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的精神, 按照《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说明(历史)》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㈡命题原则

1.认真学习和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和《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说明(历史)》的精神,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体现课改理念,促进

课程改革。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㈠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

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

㈡目标和内容要求

1.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阶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前面低层次的要求。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识记: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理解:(1)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2)识读简单的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联系。(3)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等。(4)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

运用:(1)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客观评价。(3)初步具有历史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1

2.知识内容及能力层次要求(“A”代表识记层次、“B”代表理解层次、“C”代表运用层次)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3

4

乡土历史

5

篇三:2017年度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天然

实验室。目前,我国在两极地区已经建成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62°S,59°W),中山站(69°S,76°E),昆仑站(80°S,77°E),黄河站(79°N,12°E)。据此完成1、2、3、4小题。

1、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黄河站

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黄河站

3、四个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黄河站

4、两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B煤炭C铁矿D淡水资源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右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

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能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5、6、7小题。

5、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

则实际距离是:

A 12千米

B 1.2千米

C 12米

D 1.2米

8、以下有关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有:

A美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实现地区专门化和生产机械化

B我国南北自然条件差异明显,造成了“南方面食、北方米饭”的不同饮食习惯

C非洲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农牧业发达,粮食大量出口

D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咖啡、香蕉、水稻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9、“桑巴舞、狂欢节、咖啡王国、热带雨林危机??”这些词语让我们联想到:

A埃及B俄罗斯C巴西D澳大利亚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

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

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

护航任务。读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航

行路线示意图,回答10、11小题。

10、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正确的是:

A东海、南海、印度洋B南海、印度洋、地中海

C东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D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11、有关索马里及其以南国家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工农业都比较发达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D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12、有“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富饶大陆”美称的大洲是:A亚洲B南美洲C北美洲D非洲

13、下列有关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东南亚的房屋多平顶,墙体厚、窗子小B菏泽冬天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C雨衣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销量很好D巴西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看今年的

足球世界杯

14、小丽学了一个成语“得陇望蜀”,发现成语中蕴含着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

的简称,其中“蜀”指的是:

A、甘肃省

B、广东省

C、四川省

D、江苏省

15、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北京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16、下列关于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B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我国尤以地震灾害发生的最为频繁

C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D台风灾害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最大

17、能够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的措施是:

A修建大小不等的水库B节?加盟⒎乐估朔? C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D科学用水、防止污染

下面是新疆人们赞美自己家乡的一段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

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据这段歌词回答18、19

小题。

18、当人们为“戈壁沙滩变良田”而喜悦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出现的生

态环境问题是:①荒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当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

工程是:

A西气东输工程B坎儿井C南水北调工程D西电东送工程

20、北京的小亮准备乘火车去广州观看亚运会比赛,他最可能经过:

A京沪线B京广线C京九线D京包线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1、22小题。

21、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22正确的是:

A区域①主要是煤炭和石油B区域②主要是石油和水能C区域③主要是地热能和核能D区域④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23、24小题。

23、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A肥沃的冲积平原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24、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A二氧化碳浓度高B气温高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降水量适中25、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地区B内蒙古牧区的代表畜种是骆驼

和细毛羊

C西藏牧区的代表畜种是藏羚羊、野驴、牦牛等D我国的牧区多分布在季

风区

二、综合题(40分)

26.读经纬网图和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山东省2019年夏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补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 ....,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 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满目 ....。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 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夸夸其谈 ....,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 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 ....,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没有恒心,,。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内容大多积极向善,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苍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学业水平】2018年山东省冬季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考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8年冬季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试题 一、(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3分) ①姓氏绝不仅仅是ー种名号,它所(反映/反应)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xī( ),更深入。 ②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潮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奴、均、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③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ロ(增值/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④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幽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由于氏所代表的家庭组织历史较短,世系清楚,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次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甲】 ⑤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変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乙】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热知的秦王“赢攻”,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丙】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丁】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yán( )用至今。 ⑥魏晋南北朝时期,姓氏曾经是认定一个人的社会等级的最重要因素,但自宋代以后,姓氏却只作为种血缘标志符号而存在。于今日,姓氏作为血缘标志符号的意义也在演化,正变为纯个人的符号。 (摘编自张淑ー一《古代姓氏浅谈》,有删改 )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丝绸之路(第一册p54) 时间:汉朝·汉武帝时期 人物:张骞(2次) 目的:寻求共同抗击匈奴的盟友 出发点:长安 影响: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还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实物史料:汉代的铜饰牌、东罗马帝国的金币、波斯的银币,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交流活动。 ★四大发明(第一册p63、p124) 造纸术:汉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的王祯发明木活字 指南针:北宋 火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宋元火药武器迅速发展 ★少数民族政权(第一册p107) ★大运河(第一册p82、第一册p122) 隋朝大运河:中心:洛阳 起止: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四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沟通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元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新河道:会通河、通惠河 ★中国近代各派的救国之路(第二册) ★近代的条约(第二册p5、p27、p36)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割香港岛给英国;支付2100万银元给英国;开放广州(最南)、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最北)五个通商口岸(又称商埠);海关税则须与英方协商制定。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5:中国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日军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等通商口岸(又称商埠);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900:赔偿总额4.5亿两白银;北京东交民巷辟为外国使馆区,由外国军队驻防;拆除从大沽到北京沿线的所有炮台;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国共合作(第二册p45、p87)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促成国共合作,创立黄埔军校,后发动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第二册:p85、p87、p92) 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第一阶段: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读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读 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将迎来首次新高考。11月30日-12月3日,山东省举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考试) 命题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所变化。 现代文阅读Ⅰ共5个小题,19分。 先说命题材料。现代文阅读Ⅰ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设置了三则材料,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再说题型。现代文阅读Ⅰ一共创制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 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现代文阅读Ⅱ共4个小题,16分。 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让绝大多数数的语文老师大跌眼镜,相信考场上山东的考生看到后也会一脸懵逼:竟然拿了一首现代诗歌当作的命题材料,原来我们大量备考的散文和小说都白备考了!命题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首先,这个题的命题难度非常大,能在一首短短的现代诗歌中命制出两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且能保证各题之间不重复,不交叉,的确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二、古代诗文阅读基本上延续了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只是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名篇名句默写落实了教育部下发的《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节选,共5小小题,20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第13小题为翻译题,也是两个句子,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但分值调整成了8分,而2019年全国卷为10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古代诗歌的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明显是一首宋诗,字里行间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三册

((1))【2008年闭卷】 古代区域文明的发源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共12分)某校网站上登载了关于“古代区域文明”的知识竞赛题。 1.根据提示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文明名称古希腊文明最早产生时间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公元前2000年左右 文明象征或突出贡献 金字塔 2.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古代文明的成果。 对照《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图一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二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图三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 的。(用字母表示) ;图 3、认识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 ( ) A.史学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B.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材料 C.影视艺术反映的视频材料 C.实地探访所得的口述材料 ((2))【2008年开卷】 某些著名画作,既能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又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更能揭 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共8分)

某班学生在探究西方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时,找到了下列两幅油画。 1.图一为拉斐尔的名作《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表现出人类母亲的温柔与慈 爱,这反映了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对绘画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图二油画反映了哥伦布请求西班牙女王资助自己航行的场景,图中的哥伦布手托地球 仪,表示他相信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必定能到达印度。 2.请再举出一幅反映世界历史的绘画作品,并说出其所能反映的历史事件(风貌)。 作品:《》,可反映的历史事件(风貌)。 ((3))【2009年开卷】 历史,就是生活。小人物创造、经历、见证了大历史。( 共 20分) 某学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107岁的美国妇女安·尼克松·库伯的一段生平。 1902年,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27岁时,她看到了无数企业倒闭,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 1941年,她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 证了民主得到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 1.1902年库伯出生时,尚未面市的作品是,,,,,,,,,,,,,,(A.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B.雨果 的《悲惨世界》 ) C.贝多芬的“命运”等九部交响曲D.毕加索的《和平鸽》 2.材料中提到美国“无数企业倒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日子 在 4年之后有了转机”? 3.材料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指A.南北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 ,,,,,,,,,,,,,,,,, ( ) C.美苏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至今,库伯还可能见证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 北约成立、信用卡发行、全美高速公路网建设、“电星”发射、古巴导弹危机、黑人民 权运 动、反越战运动、妇女运动、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海湾战争、亚特兰大奥运会,, 这些事件中,你认为哪三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请说出你选择的标准及理由。 在

2019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 ....,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 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 .. 满目 ..。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 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夸夸其谈 ....,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 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 ....,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没有恒心,,。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内容大多积极向善,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苍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注]尺腰:书信。 1.文中画线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

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pdf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3分)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cuàn( )改,(意图/企图)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大众,而人们又常常把这些作为审美依据。但“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②“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③“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 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 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 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 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④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 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 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 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bāo( )贬。 ⑤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 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⑥“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⑦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 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⑧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甲】 ⑨历史文献(常常/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 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 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 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 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⑩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按考纲要求整理(2007年6月以前用)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识记: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3-4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5 开始时间: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1842年,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P7-8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4、左宗棠收复新疆P12-13 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5、甲午中日战争:P16-17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20-22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识记: 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P28-30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

2018年山东省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年山东省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 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3分) ①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反应)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xī( ),更深入。 ②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③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值/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④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幽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由于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短,世系清楚,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义,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次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甲】 ⑥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

2019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14分)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 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 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满.目.。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 ;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 圣外王之业” ,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 ,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夸夸其.谈...,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 ,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没有恒心,,。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 ,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 ;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内容大多积极向善,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苍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 注] 尺腰:书信。 1.文中画线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爱说,社区居家养老的本质在于养老体制的转变,和以往的“家庭养老”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养老模式区分的关键不在于在什么样的地点养老,而在于一系列养老协同力的来源,包括经济来源、生活方面的照顾以及精神支持等。家庭养老主要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生活上的照料和尽到情感照顾责任。而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家”是一种载体,与以家庭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有根本性的区别。社区居家养老这个概念是由养老保障体系发达的欧美国家率先提出的,欧美国家由于物质资源较为丰富,他们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大多选用了集体统一生活的养老方式,建立数量较多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将很多老年人集中在一起生活。养老院、托老所虽然设施齐全,工作人员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出现了较多的弊端,比如由于监管不到位,有些养老院克扣老人缴纳的费用,提供劣质服务;老人们集中居住在养老院中,每一位老人单独特殊的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养老院仅仅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慰藉等是做不到的,集体养老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又出现了“回到家庭中去”的呼声。当然,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并不是完全脱离社会,不接受社会的服务,而是既居住在家中又接受社区及社会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家庭生活+社会服务”的模式。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相对更为随意放松地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居住,政府和社会没有必要修建很多的集中养老机构,只需要在老人生活的社区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包括上门照料生活、简单家庭医疗护理等服务。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家”与家庭养老模式的“家”的概念已经发生本质性变化。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再是子女的资助,而是老年人自己的退休金、社保等,由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可见,社区居家养老已经从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养老变成了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养老。这无疑是养老机制的一种重大转变。 (摘编自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 材料二: 创立于2007年的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金太阳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公益组织。金太阳中心打造的对接居家养老购买服务模式,在福州市开了先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模式,成为养老市场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2013年9

初中历史会考必备知识点

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下 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 重要作用。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 内容:-审议 尚书省-执行特点: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 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②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③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 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 (民族)②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三民主义③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 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 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 ②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③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④在世界, 国际地位,有利于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 ①1972年2 月、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②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 “废除共同防御条约”“撤军”。③1979年、 1972 年日本首相田明。 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 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②对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APEC ); (2)加强与东盟的合作:1997年,对东南 亚金融危机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加强与欧盟的合作;(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立。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上海峰会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为自由民②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意义:废除氏族残余,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①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②设立500人会议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黄金时期内容:①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②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③500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④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⑤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⑥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 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③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 1956 尔计划(经济):1948.4扶持和控制欧洲③北约组织:1949.4《北大西洋公约》集体防御④“华约”组织成立(军事):1955.5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在欧洲 合与美苏抗衡②《巴黎条约》1951年 “煤钢共同体“(6国)③《罗马条约》1957年。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 子能共同体” ④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然具有独立性)⑤1973-1986: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英国、 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西方和平演变②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③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1991.8《苏维埃 主权共和国联盟》国名改变 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彻底解体 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 1)小农经济以家庭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 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③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④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⑤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⑥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⑦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 )“重农抑商”政策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表现:农本商末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 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 1956 年,中共八大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 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③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进程:①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影响:①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③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 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②内燃机的创制 和使用:汽车和飞机;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影响: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②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②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③世界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原因:①贫富差距扩大②股票投机活动 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斯上台②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胡佛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背景: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起止时间:1933—1939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蓝鹰行动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意义: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政治方面: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 :(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结果: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 主的社会主义”(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结果: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 标志:阿拉木图协议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②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目的: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作用: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中国加入的影响: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