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P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FAP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FAP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丹参治疗OSF的病理学形态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丹参治疗OSF的病理学形态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OSF中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此病的 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从上皮、间质、腺体和肌组织四方面观察早、中、晚期OSF治疗前后病理学形态和微血管的数量及密度的变化。结果:病理形态和微血管 密度显示丹参治疗后各期OSF有明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治疗OSF有明显疗效,对血管 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口腔粘膜纤维病变;微血管;丹参 【中图分类号】R78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28-03 1材料与方法 1材料根据患者的知情同意,按Pindborg的OSF病理学分期标准及临床表现[1],选用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30 例(早、中、晚各10例)OSF,患者全为男性,平均年零35.5岁,病程5月至8年。另取10例无不良嗜好的健康自愿者的口腔粘膜作为正常对照组。接受治疗 的30名患者进行治疗前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后活检,活检组织按病理常规处理后,分别HE和CD34染色。 2方法 2.1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OSF患者进行双颊部、双翼部下颌韧带、上腭两侧 点状注射丹参注射液,总剂量4 ml/次,1次/周,平均注射10次,每次治疗后记 录患者主诉症状和张口度、病损改变情况,停药3月后活检。 2.2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及微血管计数:标本经4%甲醛固定后按常规处理,3um 连续石蜡切片于60℃烤箱中烘烤3h,脱蜡至水化,按迈新公司ElivisonTM操作 步骤[2、3]进行鼠单抗CD34染色后镜检。实验用人肺组织作阳性对照,用非免疫动物血清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免疫组化评定标准采用双盲法,在光镜下随机取 5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血管数量。凡由内皮细胞或幼稚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 窄隙状、囊状和空泡状染色为棕黄色结构判定为可计数MVD,但管腔直径大于8 个红血球直径的总和,以及坏死区的微血管和厚壁血管不计入总数内,按此方法 由2名病理医师分别在光镜低倍下选取MVD密度最大的3个区,再在200倍视 野下对微血管进行计数,取2人计数的均值作为MVD值,经SPSS122.0 for windows统计程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组微血管密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丹参治疗后OSF病理学形态[4,5] 2.1.1早期治疗前:粘膜上皮萎缩、钉突变短、肥大或部分消失,棘层轻度增 生肥厚,粘膜间质水肿、胶质纤维玻璃变性,血管扩张或狭窄,血管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后接近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图1)。 2.1.2中期治疗前:粘膜表面角化,钉突消失,棘层少数细胞空泡变,粘膜下 胶原纤维玻璃变性、染色加深、细胞成分减少;扩张的血管周大量淋巴细胞、浆 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治疗后上皮棘层仍可见少量空泡细胞,肥大的钉突形成,肌纤维及肌组织变性较治疗前减轻,纤维束较稀,新生血管形成,腺体有少量的 炎细胞浸润(图2)。 2.1.3晚期治疗前:上皮各层出现细胞空泡变,以棘层较密集,钉突消失,胶 原全部璃变,折光性强,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周炎细胞浸润;肌组织变性断裂,

大气压力与海拔的关系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

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 呵呵,我没看清楚你的真正题意,给你一个相关的链接,可能比较准确。

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

病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 (总分:4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35,分数:35.00) 1.早期胃癌确切的含义是 A.肿瘤直径小于1cm,侵及黏膜下层以上 B.肿瘤直径小于1cm,无淋巴结转移 C.癌组织未侵及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D.癌组织未侵及肌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E.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固有层内,无淋巴结转移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慢性胃溃疡的肉眼形态通常是 A.溃疡长轴与胃小弯长轴平行 B.圆形溃疡,贲门侧边缘耸直 C.烧瓶状溃疡 D.溃疡表浅 E.溃疡长轴与胃小弯长轴垂直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以下肿瘤不能原发于胃组织的是 A.移行细胞癌 B.类癌 C.鳞癌 D.腺癌 E.血管瘤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与胃癌的组织学发生无关的是 A.胃腺颈部的干细胞过度增生 B.胃黏膜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C.胃黏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D.胃黏膜腺体重度非典型增生 E.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过度增生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中不包括 A.表浅隆起型 B.表浅凹陷型 C.凹陷型 D.隆起型 E.浸润型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早期胃癌肉眼上分为隆起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凹陷型和混合型,其中表浅平坦型最少见,而表浅凹陷型最多见。浸润型是进展期胃癌的肉眼形态。进展期胃癌还有巨块型(息肉状、结节状、蕈伞状),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和浸润型。 6.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是 A.纤维瘤 B.脂肪瘤 C.淋巴管瘤 D.胃肠道间质瘤 E.血管瘤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7.慢性肥厚性胃炎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淋巴滤泡形成 B.固有层结缔组织增生 C.肌层肥厚 D.黏膜增厚,腺体肥大增生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1923年,Zimmermann提出了"周细胞"(Pericyte)这一名词[1].周细胞又称Rouget 细胞,它位于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从层次上与动、静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相连接,和内皮细胞(EC)一起构成了微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SMC 等;它有收缩能力,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周细胞和EC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合成和释放构成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等等.而且,在许多微血管病变中可以看到周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因此,周细胞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相关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控 1.1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又叫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i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出新的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或血管前期(pre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8].无血管期肿瘤主要依靠周

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限制了其生长,故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直径一般只能达到1 -2mm,因为实体组织中的氧,只能从毛细血管向外放射状弥散150-200μm,超出此范围的细胞便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9].动物试验证实,植于大鼠皮下的星形细胞瘤在直径达1-2mm 之前,瘤内无血管存在[10].实体瘤生长至约2mm时才开始诱发微血管增生,并进入血管期.促使肿瘤由无血管期向血管期转变的因素有缺氧、缺营养、pH值呈酸性、NO 升高等[11]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由休眠到增生状态过度的标志之一.在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并促使肿瘤细胞分裂、生长和转移,其中肿瘤血管来源于血管生成、血管套叠式生长和内皮祖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处于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团在缺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而诱导血管生成;二是肿瘤细胞依赖宿主组织已存在的血管生长,继而出现瘤内血管消退,然后再以第一种方式发生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的具体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下列过程:(1)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激活而产生血管生成表型. (2) 源血管(包括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伸展,纤维蛋白外渗至源血管周围导致其环境改变,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主的蛋白酶使源血管基底膜降解. (3) 内皮细胞作定向增生、迁移并形成毛细血管芽,周细胞环绕内皮细胞增生、迁移. (4) 新生血管形成并逐渐连通,即肿瘤微血管的分化和

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研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567123.html, 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研究分析 作者:刘圆月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分析肝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对预后、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2年内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与48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进行对比性分析,2组均采用超声诊断、HE染色、VEGF及CD34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微血管密度,并对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转移复发组和未转移复发组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肝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2(c)-0039-02 临床资料显示,肝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是反映病变的重要参数,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1]。在肿瘤细胞中,会产生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为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有文献指出,肝肿瘤VEGF的表达与MVD密切相关,而且有预后价值[2]。本文主要通过利用肝肿瘤标本,结合超声 诊断资料进行肿瘤血管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VD与病理及VEGF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2年内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A组)与48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的肝肿瘤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被证实为肝肿瘤。A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2~71岁,;B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4~70岁。2组年龄、性别、肝癌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免疫组化染色肿瘤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将每例病例标本切2片厚度为5μm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染色,用ABC法染色,具体操作按说明书。 1.2.2染色观察方法先用100倍光镜对整个切片进行扫视,寻找高血管密度区,被称之为“热区”,多年的经验表明,此区一般位于肿瘤包膜区域的纤维组织中。找到“热区”后,再通过400倍光镜计数被抗CD34抗体染成棕黄色的血管数目。计数方法:单个或多个紧密排列的内皮细胞,无

气体流量和流速及与压力的关系

气体流量和流速及与压力的关系 流量以流量公式或者计量单位划分有三种形式: 体积流量:以体积/时间或者容积/时间表示的流量。如:m3/h ,l/h 体积流量(Q)=平均流速(v)×管道截面积(A) 质量流量:以质量/时间表示的流量。如:kg/h 质量流量(M)=介质密度(ρ)×体积流量(Q) =介质密度(ρ)×平均流速(v)×管道截面积(A) 重量流量:以力/时间表示的流量。如kgf/h 重量流量(G)=介质重度(γ)×体积流量(Q) =介质密度(ρ)×重力加速度(g)×体积流量(Q) =重力加速度(g)×质量流量(M) 气体流量与压力的关系 气体流量和压力是没有关系的。 所谓压力实际应该是节流装置或者流量测量元件得出的差压,而不是流体介质对于管道的静压。这点一定要弄清楚。举个最简单的反例:一根管道,彻底堵塞了,流量是0 ,那么压力能是0吗?好的,那么我们将这个堵塞部位开1个小孔,产生很小的流量,(孔很小啊),流量不是0了。然后我们加大入口压力使得管道压力保持原有量,此刻就矛盾了,压力还是那么多,但是流量已经不是0了。因此,气体流量和压力是没有关系的。 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可以用流体力学里的-伯努利方程-来表达: p+ρgz+(1/2)*ρv^2=C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z 为垂直方向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是不变的常数。 对于气体,可忽略重力,方程简化为: p+(1/2)*ρv ^2=C 那么对于你的问题,同一个管道水和水银,要求重量相同,那么水的重量是G1=Q1 *v1,Q1是水流量,v1是水速. 所以G1=G2 ->Q1*v1=Q2*v2->v1/v2=Q2/Q1 p1+(1 /2)*ρ1*v1 ^2=C p2+(1/2)*ρ2*v2 ^2=C ->(C-p1)/(C-p2)=ρ1*v1/ρ2*v2 -> (C-p1)/(C-p2)=ρ1*v1/ρ2*v2=Q2/Q1 ->(C-p1)/(C-p2)=Q2/Q1 因此对于你的问题要求最后流出的重量相同,根据推导可以发现这种情况下,流量是由压力决定的,因为p1如果很大的话,那么Q1可以很小,p1如果很小的话Q1就必须大.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五、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我们知道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很大,所以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很容易改变。作为动力使用的压缩空气就是把一定质量的空气的体积压缩得很小,使它具有很大的压强,通常可达6×105~8×105帕(相当于大气压强的6~8倍),本章导图1中,建筑工人清理地基使用的风镐,就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钢笔吸墨水是利用钢笔里的橡皮管恢复原状时,它里面存留的空气体积变大,压强随着变小,墨水就被吸入橡皮管内。 日常生活中还会见到如图2-17所示的一些现象,好像空气是具有“弹性”的。其实这都表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有关。 玻意耳定律 注意到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而变化的事实,并首先进行定量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玻意耳(1627-1691)。 图2-17 (a )将打气筒出口的橡皮管夹住,用 力推下活塞,放手后活塞会向上弹起 (b )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用力向外拉活塞,放手后活塞会自行缩回 导图1 工人使用风镐清理地基

1662年,玻意耳用水银把空气封闭在很长的J 形玻璃管的短臂内进行实验。设法调节封在短臂内的空气,使管子竖直放置时,J 形管两臂内的水银面在同一高度上[图2-18(a )]。这时,封闭在管内的空气压强等于当时的大气压强。由于玻璃管内径均匀,管内空气体积便可由空气柱的长度来表示。 玻意耳采用在J 形管长臂内注入更多水银的方法来增大短臂内空气的压强,他发现当J 形管长臂内的水银面高于短臂内的水银面时,短臂内的空气柱长度变短了,这表明空气被压缩时,空气体积减小的同时,压强在增大。他又注意到用湿布揩拭短臂或晚间照明的烛焰靠近短臂时,短臂内空气柱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提醒了玻意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空气柱的温度必须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只由于压强变化所引起的空气体积变化的规律。 因此,玻意耳设法使实验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他发现当短臂内的室气柱体积被压缩一半时,长臂内的水银面比短臂内的水银面高出760毫米(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大气压强)。这就是说,当短臂内的空气的压强增大到等于大气压强的2倍时,空气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1/2[图2-18 (b )]。 图2-19是根据玻意耳实验的原始数据描绘的压强-体积图象(p -V 图象)。图中以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J 形管短臂内空气压强p (其大小等于外加于这部分空气的压强),单位用水银柱高度cmHg 1来表示;横轴表示空气体积V ,用空气柱长度的厘米数表示(因管内空气柱粗细均匀,所以可用空气柱的长度来表示空气柱的体积),单位用cm 。由图象可以看出这是一段等轴双曲线,它表明 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这一实验结论叫做玻意耳定律。 1 按国务院1984年关于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通知,压强的单位mmHg 、cmHg 已经废除,应一律用帕做单位,1cmHg =1333帕。 图2-18

毛细血管特意性抗体

我想做猪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用VIII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请各位高手指点找不到猪的VIII因子抗体情况下,用哪种动物的抗体代替比较好 APP(氨基肽酶P),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cd31、cd34 、还有因子八,但文献中cd34较多,比较起来,特异性较高,背景低。你可以看看文献 1 使用CD31、CD34以及八因子来代表毛细血管密度,在前些年的国外实验和目前部分国内实验中,经常看到。在找不到八因子时,不推荐CD31、CD34;因为,国外实验已经证实,在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现了它们的表达;所以,再用来代表毛细血管的特异性标志物,难免会受到专家以及同行们的质疑。 2 我推荐JG12,这是个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少的指标,经常可以在国外权威杂志上看到用它来代表血管内皮细胞。因为它仅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可以作为毛细血管的特异性标志物。很多公司有的卖,很容易买到。 3. 我用的JG12,反应组织间质的毛细血管密度。效果还不错。热修复,后面的用的即用型试剂盒。DAB显色。 抗猪的VIII因子抗体有卖的,abcam公司有,号:ab6349 CD31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完成微血管计数,方法简单,实用性 强,作为判估肿瘤转移预后的一项新指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FRAg是最常用的内皮细 胞标志物。CD31又称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种新的内皮细胞标志物,对新生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标记率比FRAg高,更适合研究肿瘤血管生成。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是血管就必然有内皮,尤其有利于新生小血管的检测.推荐一用. 课题需要检查大鼠心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查了查文献,发现免疫组化VIII因子对毛细血管的检查方法有两种:1 把染色阳性的内皮细胞作为毛细血管计数;2 把管腔<20微米(25微米)的血管认为是毛细血管,有的还附加管腔至少>一个红细胞直径的条件。 问题:这两种计数方法到底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谢谢 请问你的八因子在哪个公司定得。可以标记大鼠的微血管吗? 我也准备做微血管密度方面的研究,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抗体,烦心呀! 以前用的是CD34,但效果不好,做人的还可以,但做大鼠的就不行。 楼上的如果做出来了,请告知我一声,用的什么方法,在下感激不尽! 我用的博士德的,兔抗人VIII,抗大鼠的不好找,抗人的也可以做 微血管计数在肿瘤研究中非常常见,一般用组化的方法对于组织切片的毛细血管进行特异性染色。之后,选择你要观察的区域进行血管计数。流行的抗体有RECA,CD34,CD31,8因子,LN等。祝你顺利。 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有许多相对特异的抗原,如CD34,CD31等。我是做肝癌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用CD34作为肿瘤血管的标志(免疫组化),在正常肝血窦内皮细胞是不表达的。然后再显微镜下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 microvessels density).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恶性肿瘤微血管形成与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微血管形成与肿瘤转移 瘤组织的增殖失控、瘤细胞的分化异常、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细胞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原发部位的肿瘤穿过组织基底膜,避开机体免疫反应,穿过血管和淋巴管进入新组织实质,肿瘤血管形成,而后形成转移灶等一系列表型的改变。当大部分肿瘤患者确诊时,可能早已发生了少数肿瘤细胞或微型灶的远处转移,只是由于病灶太小而不能检测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针对远处病灶中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克隆化形成较大转移灶的治疗方法才是有效的。Steeg等[1]认为研究肿瘤转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肿瘤转移过程的最后阶段。而肿瘤微血管形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肿瘤血管新生的提出 早在1863年Virchow就注意到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数目增多、发生卷曲和扩张并集中于肿瘤边缘的现象。1945年Algire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或“血管新生化”概念。但一般认为,对血管生成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观点,始于1971年Folkma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报道。 2 肿瘤微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新生血管分布于肿瘤生长活跃的间质中,恶性肿瘤中血管床的重大结构特点就是从口径较细小,较均一的毛细血管床变为扩张、窦状不成熟的血管,而且数目众多,分支紊乱,管腔不规则,具有丰富的动静脉结合枝。内皮细胞为多层,血管有大量的桥和间隙,还存在细胞内和跨细胞的孔,缺乏完整的基底膜,使得血管的通透性相对失控。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网总长度随肿瘤体积的增大呈现幂级扩大,供应肿瘤的初始血压也呈幂级升高,肿瘤的血供由弥散状态变为灌注状态,导致肿瘤血供丰富。 由于肿瘤血管的结构特点,使肿瘤的新生血管较成熟血管更具有渗透性,肿瘤细胞更易进入血流。故此肿瘤新生血管的增多增加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此外,新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降解酶,可使肿瘤细胞逃逸入血,增大肿瘤转移的机会。 研究发现,在某些肿瘤(黑色素细胞瘤、肺泡癌等)中新生血管壁往往由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组成,甚至由肿瘤细胞围成一个中空的腔而模拟成血管,这也可能是某些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2]。 3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转移的临床研究 肿瘤转移过程开始时,若没有肿瘤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极少能够进入血液。新生毛细血管由于基底膜不完整且存在渗漏现象,使其比成熟血管更易让肿瘤细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 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A.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知道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由压强、体积、温度三参量描述;并能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知道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情景 2.掌握气体压强计算的一般方法,掌握压强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3.学会用DIS实验系统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探究(图像拟合、简单误差分析) 4.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求解质量不变气体,与压强、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会读、画一定质量气体的P—V图。 【规律方法】 1.能将初中有关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原理、托里拆利实验等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实验迁移到本节学习过程中。 2.会求固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液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 3.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 4.通过描绘P-V、P---1/V图像,进一步增强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能力 作业4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表示气体的状态参量() A.气体体积B.气体密度C.气体温度D.气体压强 答案:B 2.关于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成正比

B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 C .气体的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D .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 答案:D 3.气体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 ) A .单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B .几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C .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4.如图所示,大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厘米水银柱),管内被封闭的气 体的压强应是( ) A .30厘米水银柱 C .50厘米水银柱 C .26厘米水银柱 D .46厘米水银柱 答案:C 5.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入一个充气较多的气球,下列关于玻璃罩内 气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减小 B .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C .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D .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不变 答案:B 6.如图所示,一气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无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现保持温度不变把气缸稍微倾斜一点,在气缸达到平衡后,与原来 相 50cm 30cm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 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

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

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

力学五、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抽真空法测量环境空气的密度,并换算成干燥空气在标准状态下(0℃、1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与标准状态下的理论值比较。 2.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出发,推导出变压强下气体普适常数的表达式,利用逐次降压的方法测出气体压强p与总质量m的关系并作图,由直线拟合求得气体普适常数R,与理论值比较。 二、仪器设备 FD-UGC-A 型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测量仪(主要由XZ-1 型旋片式真空泵、真空表、真空阀门、真空管、比重瓶等组成)、米尺、电子天平、水银温度计。 图 1 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 1. 真空 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约105Pa)的空间,统称为真空。其中,按气压的高低,通常又可分为粗真空(105~ 103 Pa) 、低真空(103~ 10-1Pa) 、高真空(10-1~ 10-6Pa) 、超高真空(10-6 ~ 10-12 Pa) 和极高真空(低于10-12 Pa)五部分。其中在物理实验和研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是低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三部分。

用以获得真空的装置总称真空系统。获得低真空的常用设备是机械泵;用以测量低真空的常用器件是热偶规、真空表等。 2. 真空表 大气压: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柱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力。它和所处的海拔高度、纬度及气象状况有关。 差压(压差):两个压力之间的相对差值。 绝对压力:介质(液体、气体或蒸汽)所处空间的所有压力。 负压(真空表压力):如果绝对压力和大气压的差值是一个负值,那么这个负值就是负压力,即负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 3. 旋片式机械泵工作原理 旋片式真空泵主要部件为圆筒形定子、偏心转子和旋片。 图 2 旋片式真空泵结构图 图中:1.滤网 2.挡油板 3.真空泵泵油 4.旋片 5.旋片弹簧 6.空腔 7.转子 8.油箱 9.排气阀门10.弹簧板 (a) (b) (c) (d) 图3 旋片式真空泵工作原理 偏心转子绕自己中心轴逆时针转动,转动中定子、转子在B处保持接触、旋片靠弹簧作

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的测量

空气密度与气体普适常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⒈ 学习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用抽真空法测量环境空气的密度,并换算成干燥空气在标准状态下(0℃、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与标准状态下的理论值比较。 ⒉ 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出发,推导出变压强下气体普适常数的表达式,利用逐次降压的方法测出气体压强i p 与总质量i m 的关系并作图,由直线拟合求得气体普适常数R ,与理论值比较。 [实验原理] ⒈真空 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10(5Pa 约的空间,统称为真空。其中,按气压的高低,通常又可分为粗真空)10~10(35Pa 、低真空)10~10(-13Pa 、高真空)10~10 (-61Pa -、超高真空)10~10(-126Pa -和极高真空)10(-12Pa 低于五部分。其中在物理实验和研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是低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三部分。 用以获得真空的装置总称真空系统。获得低真空的常用设备是机械泵;用以测量低真空的常用器件是热偶规、真空表等。 ⒉ 真空表 大气压: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柱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力。它和所处的海拔高度、纬度及气象状况有关。 差压(压差):两个压力之间的相对差值。 绝对压力:介质(液体、气体或蒸汽)所处空间的所有压力。 负压(真空表压力):如果绝对压力和大气压的差值是一个负值,那么这个负值就是负压力,即负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 ⒊ 旋片式机械泵工作原理 旋片式真空泵主要部件为圆筒形定子、偏心转子和旋片

图2 旋片式真空泵结构图 图中:1.滤网 2.挡油板 3.真空泵泵油 4.旋片 5.旋片弹簧 6.空腔 7.转子 8.油箱 9.排气阀门 10.弹簧板 图3 旋片式真空泵工作原理 偏心转子绕自己中心轴逆时针转动,转动中定子、转子在B 处保持接触、旋片靠弹簧作用始终与定子接触。两旋片将转子与定子间的空间分隔成两部分。进气口C 与被抽容器相连通。出气口装有单向阀。当转子由图(a)状态转向图(b)状态时,空间S 不断扩大,气体通过进气口被吸入;转子转到图(c)位置,空间S 和进气口隔开;转到图(d)位 B C (a) (b) (c) (d)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 的关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气压P=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气压P=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 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 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 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学习资料

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

变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 bwdqy 有些网上朋友提问关于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公式及推导。回答各有所长,为了互相交流、互补,特写本文。 提到大气压与高度关系,自然想到相关的等温气压方程,网上朋友也多次提到它,下面就从它的推导过程说起。 一、等温气压方程推导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nRT pV = 将M m n =代入上式得 RT M m pV = 式中:m —气体质量;M —气体分子量(或摩尔质量)。将上式引入气体密度ρ的定义式中得 RT pM V m ==ρ 在流体中,压强随高度的变化率是 g dh dp ρ-= 将ρ式代入上式得 RT g M p dh dp ??-= 或 dh RT g M p dp ??-= 上式(T 为衡量)积分后得 )h (h RT g M p p ln 1212-?-=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气压方程”。 二、等温气压方程分析 现在从解决我们的问题角度考虑,对这个气压方程进行分析,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压方程没考虑气温的影响,因为它是用于高空同温层的公式。而我们关心的是同温层以下温度有变化的区间,所以该式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以温度校正。

(2)气压方程采取定积分形式,出现四个变量,用起来不方便。平常只需要含有气压和高度两个变量的公式,因此应该预先定位,而且对于我们的问题也有条件预先定位。 (3)推导该式使用气压和高度的微小变化量列出方程,以求得非直线函数,方法合理可以采纳。 (4)推导该式基于液体压强计算公式h g p ??ρ=,用于气体时因密度随气压而变,需要代入经过气压校正的密度。该推导为了用气压校正密度,从nRT pV =、M m n =和V m =ρ三式开始,导出了用分子量和气压共同计算密度的式子(前面的ρ式),终于把密度和气压联系到一起了,但是同时也把计算压强的起点从密度转移到了分子量。而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没有现成的分子量,反倒是密度容易被测 定,数据较为原始,并能用它计算出(平均)分子量,现在又要从分子量算回密度,显得有些反复。但正好提示了这个气压校正密度的方法可能不是唯一的,应该还有从密度起算的另一种方法。 (5) 气压校正密度的另一种方法 前面的ρ式 RT pM = ρ -------------------------------------------------1 变换成 p T R M ??ρ= 将已知的一组数值——密度1.293 kg / m 3、温度0℃和气压101325 Pa 代入上式得 10132515.273314.8293.1M ??= (= 0.02898 kg / mol ) 将式1代入数值得 101325 15.273314.8293.115.273314.8p ????=ρ 约简后得 101325p 293.1? =ρ ----------------------------------------------2 这就是从1大气压下的密度(1.293)起算,配以校正系数进行气压校正密度的式子(式2)。它是从气压方程使用的校正式(式1)演变过来的,所以校正密度的两种方法是等同的,但式2简捷得多,且物理意义明显。

天气也压强的关系

天气与气压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 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 62%左右. 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海拔与大气密度和温度间的换算关系

海拔高度与大气密度和温度间的换算关系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1,相对空气密度为1,绝对湿度为11 g/m3。 从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绝对湿度是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用mg/L或g/m3表示;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与该温度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 2、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在无热源、无遮护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研究所采集的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 m,最高温度会降低5℃,平均温度也会降低5 ℃。 大气密度(atmospheric density) 单位容积的大气质量。 空气密度在标准状况(0℃(273k),101KPa)下为1.293g·L-1。 空气的密度大小与气温等因素有关,我们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指在0摄氏度、绝对标准指标下,密度为1.297千克每立方米(1.297kg/m3).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由经验公式P=P0(1-0.02257h)5.256(kPa)式中h一海拔高度(km). 用上面公式,算出压力,然后根据密度= P *29/(8314*T),其中P的单位是帕,T的单位是K,通常也就是273.15+t 不同温度下干空气密度计算公式: 空气密度=1.293(实际压力/标准物理大气压) *(273/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度+ 273通常情况下, 即30摄氏度时,取1.165KG/M3 -60摄氏度时,取1.65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