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译者的自我意识在翻译活动中占主

导地位, 在没有前例可循的情况下, 译文能否顺利进入

译人语系统是译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特定历史条件可

能大力促使对译者主体性的张扬, 译者顺理成章地成为

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主体亢进, 喧宾夺主, 乃至到

了哗众取宠的地步, 在翻译实践中并不鲜见。

倘若我们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从理解、阐释、接受的角度看待作为译者的自我主体和作为译入语读者的对象主体的交往, 就可以正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方

面的落差。主体性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反过来又

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意识形态。

英语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Warming-up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s 1 You are what you think 2 Your abilities count, but the belief that yo u can succeed affects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3 It’s a pattern of thinking learned at your mother’s knee. I翻译的定义 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II翻译原则或标准:严复理论 1 信(truthfulness/faithfulness):忠实原文(对原文的思想不歪曲也不要任意增减;对原文的风格不随意改动,即粗糙的不译成高雅,口语体不译成书面体) 2 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译文应该按照译语的语法和习惯来遣词造句;译文避免生搬硬套,应该通顺流畅) Eg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值得信赖。他忠诚而正直(守规矩)。 3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切(closeness) 总之,做英译汉时,按中国人的说话思维方式,把内容用通俗的汉语顺畅地表达出来;反之亦然。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 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 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more advice.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

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行文对等形式对应 尤金·奈达美国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 意义不变 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 彼得·纽马克英国 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 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德国功能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 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 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 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 第三章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语言方面: 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 文学方面: 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 哲学方面: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 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 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 译者的素质: 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 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第六章 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 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 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 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 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 第七章 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 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1. 基本概念(互译) 补偿compensation 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 达/ 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 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 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对应(部分对应/ 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 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 风格style 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改变说法rewording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乱译/ 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 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套译/ 仿译/仿拟imitation 通顺smoothness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透明(度)transparency 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 伪译pseudotranslation 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 非对应)cultural gap 误译mis-translation 信/ 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雅/ 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 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译语/ 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 s 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 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 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 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 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 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 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 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 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 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 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 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 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 ?翻译的特性: 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 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 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 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在理论层面上,对翻译过程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别于一般的 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多角度的考察,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 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处理这些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探索可行的翻译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种倾向: 1 选取某一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某种特征进行研究。 2 对翻译过程的全面考察,并借助某种理论,对其进行模式化探索。 3 对翻译过程的理论概括与理性剖析。 通过梳理和总结众多翻译家及翻译研究者对翻译过程的经验性或理论性的认 识,我们对狭义的翻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 所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致的。也就是:狭义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 与文本的过程,而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在这两个 步骤中,理解总是先于表达,它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前提。对原文本理解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三.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文本的生成,传播的生命历程来看,首先遇到的便是“时间”与“空间”。 一个文本的生命,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延续,也有空间意义上的拓展。而无论是 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的拓展,“语言”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语内 翻译所涉及的原语与译入语之间主要是时间上的差距,而语际翻译,除了时间 上的差距之外,还要面对不同空间或文化语境中所使用的不同语言。从理解层 面上说,从前不可译的因素在新环境下可能变得可译,从表达层面上说,旧译 本的语言可能变得不可理解甚至不可接受,这一切都召唤着复译的产生,以推 动文本的生命继续发展。正是这种不断延续的翻译,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复译” 现象。 四.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 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 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 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五. 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 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1. 传统语言意义观 传统语言意义观即“语言为分类命名集”的观点。这一观点是相当普遍的,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种语言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将语言视作是“分类命 名集”的观点首先强调了指称和概念的一一对应,有一个事物,就有一个与之 对应的名称。其次,这种语言观也暗示着指称和概念。由传统语言观,我们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 的差异。正是在这种语言观和语言意义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做最可信、最可靠且最可行 的翻译方法,当做对原文忠实的根本保证。 2.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 (1)公元前46 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 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 (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 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 “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 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而中国传统译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重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西方翻译理论以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用来指导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倡导者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给予人们较大的联想和领悟空间,但无法给翻译实践作出精确的规定,具有含蓄性。 同: 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文本层面,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如何译?译得如何?这些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的各国翻译家苦苦思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P41-3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章 P103-1 试简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答: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翻译中的语言学(全书,中文版)

《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 0.前言 1.翻译中的语义学 1.1概述 1.2意义 1.2.1.概念意义 1.2.2.内涵意义 1.2.3.社会意义 1.2.4.情感意义 1.2.5.反映意义 1.2.6.搭配意义 1.2.7.主题意义 1.3语义场 1.4语义成分分析 1.5上下义关系 1.6同义关系 1.7语义变化 1.7.1.语义变化的原因 1.7.2.语义变化的类型 1.8歧义 1翻译中的语用学 1.1概述 1.2语境 2.2.1.话语语境 2.2.2.情景语境 2.2.3.文化语境 1.3指示 2.3.1.指示概述 2.3.2.指示语的翻译 2.3.2.1.人称指示 2.3.2.2.时间指示 2.3.2.3.地点指示 1.4言语行为 2.4.1.言语行为概述 2.4.2.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 1.5会话含义 2.5.1.会话含义概述 2.5.2.会话含义的翻译 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 1

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 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 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 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 1.6礼貌原则 2.6.1.礼貌原则概述 2.6.2.礼貌原则的翻译 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 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 1.7前提 2.7.1.前提概述 2.7.2.前提的翻译 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 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 1.8顺应论 2.8.1.顺应论概述 2.8.2.顺应论与翻译 2.8.2.1.语境关系顺应 2.8.2.2.语言结构顺应 2.8.2.3.顺应的动态性 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2.9.关联理论 2.9.1.关联理论概述 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 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 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 3.翻译中的句法学 3.1概述 3.2英汉语基本句型 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3.3.1.形合与意合 3.3.2.主动与被动 3.3.3.静态与动态 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 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4。翻译中的文体学 4.1概述 4.2文体的可译性 4.3.风格 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 4.4.1语音 2

翻译概论总结

多项选择: 1. Roman Jakobson’s tripartite classific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reword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oper), and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transmutation) 2. text types: technical, institutional, literary translation 3. outline of major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1) Chronologically (by the time of their birth or occurrence): the philological, hermeneutic, linguistic, communicative, sociosemiotic, skopos, manipulative, norm, post-structuralist, postcolonial (2) topologically (by the particular approach adopted or focus directed by their proponents): thei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ay be grouped into the philological, linguistic, functionalist, semiotic, cultural, philosophical. 重要概念: 1. translation studies: (1). The paper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written by James Holmes in 1988, marks the birth of the discipline of TS.

长大09语言学与翻译B卷答案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Answers to Paper B) Part A Linguistics (total 100’) I.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2’×10) 1.creativity Human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This ability i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sets human language apart from the kind of communication that goes on between animals.. 2. Garden path sentences are sentences that are initially interpreted with a different structure than they actually have. It typically takes quite a long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the other structure is if the first choice turns out to be incorrect. 3. surface structure the final stage in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of a construction, which closely corresponds to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a construction people actually produce and receive. 4.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a sentence in terms of its immediate constituents –word groups (or phrases),which are in turn analyzed into the immediate constituents of their own,and the process goes on until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are reached. 5. allomorph is the alternate shapes or phonetic forms of a morpheme. For example, the plural form of nouns have the following allomorphs: /s/, /z/, and /iz/. 6. phonology studies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ing of speech sounds and the shape of syllables. 7. backformation this is an abnormal type of word-formation where a shorter word is derived by deleting an imagined affix from a longer form already in the language. For example, the word “edit” is formed by deleting –or in the word “editor”. 8. Constatives is a type of sentence distinguished by Austin. The uttering of these sentences does not make up an action or make any change to the world. 9. Government is a type of control over the form of some words by other words in certain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10.parole this is the immediately accessible data, that is what is spoken by different speakers of a language.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翻译概论 学号: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12月30日

目录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 (一)、佛经翻译 (1) (二)、西学翻译 (2) (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 (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 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 (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 (二)、翻译三原则 (4) (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 (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 (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 (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 (七)、功能翻译理论 (6) (八)、多元系统理论 (6) (九)、翻译规范理论 (7) (十)、改写理论 (7) 三、重要翻译理论对比 (8) (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较 (8) (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较 (8) (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较 (8)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 (8) 四、总结 (9)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及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较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some original works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major translation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volved in the contend of the cours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 ranslation”,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ies, summarization, comparisons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及建国以来的翻译。 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一)、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 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张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翻译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1.3.1规定性和描述性 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一切符合规定规则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被冠为“错误的”。 1.3.2共时性和历时性 对语言的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是对语言的静态特征的研究。它主要对某个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的描述。历时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共时性研究。 1.3.3口头语和书面语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认为口头语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是因为从人类社会交际的发展来看,口头语先于笔头语,笔头语是对口头语的记录。从交际的功能来看,人们交际主要采取口头形式。此外,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笔头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语料应从口头语中采集。传统语法学家过分重视笔头语料,轻视口头语料。. 1.3.4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语言是语言社区所有成员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系统,是一个语言社区所有的人应该遵守的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它相对稳定,因此索绪尔指出语言学只能研究语言系统本身,既语言。言语是语言体系的实际使用,是具体的。它因人而异,千变万化,所以索绪尔认为无法对言语进行系统的研究。 1.3.5能力和运用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翻译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1.3.1规定性和描述性 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一切符合规定规则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被冠为“错误的”。 1.3.2共时性和历时性 对语言的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是对语言的静态特征的研究。它主要对某个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的描述。历时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共时性研究。 1.3.3口头语和书面语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认为口头语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是因为从人类社会交际的发展来看,口头语先于笔头语,笔头语是对口头语的记录。从交际的功能来看,人们交际主要采取口头形式。此外,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笔头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语料应从口头语中采集。传统语法学家过分重视笔头语料,轻视口头语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