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用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山东 徐鹏

三线共点、三点共线是几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证明往往很困难,用向量法解决则简捷得多.

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只要证明AB 与AC 共线即可,即证明AC AB λ=.证明三线共点一般须证两线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例1. 证明:若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则存在实数λ、μ,

且1=+μλ,使得OB OA OC μλ+=;反之,也成立.

证明:如图1,若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则AB //BC ,故存在实数m,使得AB m BC =,又OB OC BC -=,OA OB AB -=,故)(OA OB m OB OC -=-,

OB m OA m OC )1(++-=.令,1,m m +=-=μλ则存在,1,,=+μλμλ且使得

OB OA OC μλ+=.

若OB OA OC μλ+=,其中,1=+μλ则λμ-=1,OB OA OC )1(λλ-+=.从而有OC

-OB =λ(OA -OB ),即BA BC λ=.又因为BA BC 和有公共点B,所以A 、B 、C 三点共线,即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

例2. 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2,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上的中

A

O

B

C

图1

点.

设BE BG AD AG G BE AD b CB a CA μ===?==,,,.设.则

=-+-=++-=+-=+=)2

1(

)2

1()()(b a a b CA BC a b BE a b BG AB AG μμμ b a )1(1(2

1μμ-+-),又b a b a CD AC AD AG λλλλλ2

1)2

1()(+-=+-=+==

??????

?

==???????

-=-=-323

2121121μλμλμλ解得

所以 则b a b a a AD a AG CA CG 3131)21(323

2+

=

+

-+=+

=+=

b a CF 2

121+

=

,所以CF CG 3

2=,所以G 在中线CF 上,所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A

B

C

E

D

F

图2 G

向量证三点共线 (1)

利用共线向量巧解三点共线 例题:如图,A,B,C是平面内三个点,P是平面内任意一 点,若点C在直线AB上,则存在实数λ,使得PC=λPA+ (1-λ)PB. 证法探究: 分析:初看欲证目标,始感实难下手。我们不妨从结论出发探寻线路,欲证PC=λPA+(1-λ)PB,只需证=λ+-λ?-=λ(-)? =λ?∥.这样证明思路有了。 证法:∵向量BC与向量BA共线,∴BC=λBA,即PC-PB=λ(PA -PB),PC=λPA+PB-λPB,∴PC=λPA+(1-λ)PB. 证毕,再思考一下实数λ的几何意义究竟如何。考察向量等式BC=λBA,结合图形,易知,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BC 与BA同向,有0≤λ≤1;当点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则BC 与BA反向,有λ<0;当点C在线段BA延长线上时,则BC与BA 同向,有λ>1. 此例题逆命题亦成立,即 已知A,B,C是平面内三个点,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存在实数λ,μ,有PC=λPA+μPB,且λ+μ=1,则A,B,C三点共线. 故此逆命题可作三点共线判定方法。

为方便起见,我们将两命题作为性质叙述如下: 性质1: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 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得PC =λPA +(1-λ)PB . 或叙述为: 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 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μ,使得PC =λPA +μPB ,则有λ+μ=1. 性质2: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存在实数λ,μ,有PC =λPA +μ PB ,且λ+μ=1,则A , B , C 三点共线. 三点共线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 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 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AM m ,AC =AN n ,则n m +的值为 . 解析:连结AO ,因为点O 是BC 的中点,所以有AO =2121+=AN n AM m 2121+,又因为M 、O 、N 三点共线,所以12121=+n m ,故2=+n m . 点评:因为点O 是BC 的中点,所以λ=21=,由性质1,

(完整版)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妙用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妙用 对平面内任意的两个向量b a b b a //),0(,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b a 由该定理可以得到平面内三点共线定理: 三点共线定理:在平面中A 、B 、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 的O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y 使得:OP xOA yOB u u u v u v u u u v 且1x y 。 特别地有: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0,0x y 当点P 在线段AB 之外时,0xy 笔者在经过多年高三复习教学中发现,运用平面向量中三点 共线定理与它的两个推广形式解决高考题,模拟题往往会使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单!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高考真题、模拟题和变式题去探究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与它的两个推广形式的妙用,供同行交流。 例1(06年江西高考题理科第7题)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 1200OB a OA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且A 、B 、C 三点共线, (设直线不过点O ),则S 200=( ) A .100 B .101 C .200 D .201 解:由平面三点共线的向量式定理可知:a 1+a 200=1,∴1200200200() 1002 a a S ,故选A 。 点评:本题把平面三点共线问题与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道经典的高考题。 例2 已知P 是ABC 的边BC 上的任一点,且满足R y x AC y AB x AP .,,则y x 4 1 的最小值是 解:Q 点P 落在ABC V 的边BC 上 B ,P,C 三点共线 AP xAB y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Q 1x y 且x>0,y>0 14141444()1()()145y x y x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Q x>0,y>040,0y x x y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4424y x y x x y x y ,取等号时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

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 1、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例1、如图1,圆内接ΔABC 为不等边三角形,过点A 、B 、C 分别作圆的切线依次交直线BC 、CA 、AB 于1A 、1B 、1C ,求证:1A 、1B 、1C 三点共线。 解:记,,BC a CA b AB c ===,易知1111AC C CC B S AC C B S ??= 又易证1 1 AC C CC B ?? .则112 2 2AC C CC B S AC b S CB a ????== ???. 同理12121212,BA c CB a A C b B A c ==.故111222 1112221AC BA CB b c a C B A C B A a b c ??=??=. 由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知1A 、1B 、1C 三点共线。 2、利用四点共圆(在圆内,主要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到共线) 例2 、如图,以锐角ΔABC 的一边BC 为直径作⊙O ,过点A 作⊙O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M 、N ,点H 是ΔABC 的垂心.求证:M 、H 、N 三点共线。(96中国奥数 证明:射线AH 交BC 于D ,显然AD 为高。 记AB 与⊙O 的交点为E ,易知C 、H 、E 三点共线。 联结OM 、ON 、DM 、DN 、MH 、NH , 易知090AMO ANO ADO ∠=∠=∠=, ∴A 、M 、O 、D 、N 五点共圆,更有A 、M 、D 、N 四点共圆, 此时,0+180AND ∠∠=AMD 因为2AM AE AB AH AD =?=?(B 、D 、H 、E 四点共圆), 即 AM AD AH AM = ;又MAH DAM ∠=∠,所以AMH ADM ?? ,故AHM AMD ∠=∠ 同理,AHN AND ∠=∠。 因为0180AHM AHN AMD AND ∠+∠=∠+∠=,所以,M 、H 、N 三点共线。 3、利用面积法 如果S S EMN FMN =??,点E 、F 位于直线MN 的异侧,则直线MN 平分线段EF ,即M 、N 与 EF 的中点三点共线。 A B C C 1 B 1A 1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及其延伸应用汇总

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及其扩展应用详解 一、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的扩展及其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及证明. 1、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在平面中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O A xOB yOC =+(O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其中1x y +=. 那么1x y +<、1x y +>时分别有什么结证?并给予证明. 结论扩展如下:1、如果O 为平面内直线BC 外任意一点,则 当1x y +<时 A 与O 点在直线BC 同侧,1x y +>时, A 与O 点在直线BC 的异侧,证明如下: 设 O A xOB yOC =+ 且 A 与B 、C 不共线,延长OA 与直线BC 交于A 1点 设 1O A O A λ=(λ≠0、λ≠1)A 1与B 、C 共线 则 存在两个不全为零的实数m 、n 1 O A m O B n O C =+ 且1m n += 则 OA mOB nOC λ=+ m n OA OB OC λ λ ?=+ m x λ ∴= 、n y λ = 1 m n x y λ λ ++= = (1)1λ> 则 1x y +< 则 11 1 OA OA OA λ = < ∴A 与O 点在直线BC 的同侧(如图[1]) (2)0λ<,则1 01x y λ +=<<,此时OA 与1OA 反向 A 与O 在直线BC 的同侧(如图[2]) 图[2] B C A 1 O A O A 1 B C A 图[1]

(3)1o λ<<,则1x y +> 此时 111 OA OA OA λ => ∴ A 与O 在直线BC 的异侧(如图[3]) 图[3] 2、如图[4]过O 作直线平行AB , 延长BO 、AO 、将AB 的O 侧区 域划分为6个部分,并设OP xOA yOB =+, 则点P 落在各区域时,x 、y 满足的条件是: (Ⅰ)区:0001x y x y ??<+??>??<+?? ????-<+

平面向量三点共线性质定理的推论及空间推广

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定理的推论及空间推广 南昌外国语学校 梁懿涛 邮编:330025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桃苑西路126号南昌外国语学校 电话: 电子信箱: 一.问题的来源 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对于共面向量,,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C xOA y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x y +=. 二.问题的提出 问题1.在上述定理中,如果1x y +<、1x y +>时,分别有什么结论 问题2.x 、y 有什么特定的意义吗 问题3.上述问题可以推广到空间吗 三.问题的解决 推论1. 对于不共线向量,OA OB u u u r u u u r ,若OC xOA y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 (1)点C 在直线AB 外侧(不含点O 一侧)的充要条件是1x y +>. (2)点C 在直线AB 内侧(含点O 一侧)的充要条件是1x y +<. 证明:(1)必要性:如图1-1,连OC 交AB 于点C ',则存在实数λ,使得(1)OC OC λλ'=>u u u r u u u u r ,(1)OC x OA y OB x y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C x OA y OB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x x y y λλ''==, ()1x y x y λ''∴+=+>. 充分性:1x y +>Q ,∴存在1λ>,使得,x x y y λλ''==且1x y ''+=. ()OC x OA y OB OC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C 'Q 在直线AB 上,C ∴在直线AB 外侧. 同理可证(2). 进一步分析,得: 推论1'. 对于不共线向量,OA OB u u u r u u u r ,若OC xOA y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 (1)连接AB 得直线1l ,过点O 作平行于1l 的直线2l ,则1l 、2l 将平面OAB 分成三个区域,如图1-2点C 落在各区域时,x 、y 满足的条件是: (Ⅰ)区:1x y +>;(Ⅱ)区:01x y <+<;(Ⅲ)区:0x y +<.特别地,当点C 落在1l 上时,1x y +=;当点C 落在2l 上时,0x y +=. (2)直线OA 、OB 将平面OAB 分成四个区域,如图1-3,则点C 落在各区域时,x 、y 满足的条件是: (Ⅰ)区:00x y >??>?;(Ⅱ)区:00x y ?;(Ⅲ)区:00x y ??>,则点C 在线段AB 上;当0,0x y ><,则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当0,0x y <>,则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 上. 证明:OC xOA y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Q 且1x y +=,OC xOC yOC xOA y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xCA yBC =u u u r u u u r , ||||||||AC y BC x ∴=。当0,0x y >>时,CA u u u r 与BC uuu r 同向,如图2-1所示,则点C 在线段AB 上;当0,0x y ><时,CA u u u r 与BC uuu r 反向,且||||AC BC <,如图2-2所示,则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当0,0x y <>时,CA u u u r 与BC uuu r 反向,且||||AC BC >,如图2-3所示,则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点共线与三线共点的证明方法

三点共线与三线共点的证明方法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作截图PQR, PQ、CB的延长线交于M,RQ、DB的延长线交于N,RP、DC的延长线交于K.求证M、N、 K三点共线. 由题意可知,M、N、K分别在直线PQ、

RQ 、RP 上,根据公理1可知M 、N 、K 在平面PQR 上,同理,M 、N 、K 分别在直线CB 、DB 、DC 上,可知M 、N 、K 在平面BCD 上,根据公理3可知M 、N 、K 在平面PQR 与平面BCD 的公共直线上,所以M 、N 、K 三点共线. 例2.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AA 与AB 的中点,求证:1 D M 、DA 、CN 三线共点. 由M 、N 分别为1AA 与AB 的中点知1//MN A B 且112MN A B =,又1A B 与1D C 平行且相等,所以1//MN D C 且112MN D C =,根据推论3可知M 、N 、C 、1D 四点共面,且1D M 与CN 相交,若1D M 与CN 的交点为K ,则点K 既在平面11ADD A 上又在平面ABCD 上,所以点K 在平面11ADD A 与平面ABCD 的交线DA 上,故1 D M 、DA 、CN 三线交于点K ,即三线共点.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证明三线共点

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1

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教案 注:为了简单起见,平面几何简称为平几;师指教师,生指学生。

《用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解决平几中的一类求值问题》教案说明 向量是数与形的高度统一,它集几何图形的直观与代数运算的简捷于一身,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能起到奇特的作用。在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就是要将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表示(即选择适当的基底),然后再借助向量运算来解决。因此,本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学会:在三点共线条件下,知道将几何关系转化为向量问题来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三维目标来确定的。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有4点,它们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目标1是基础,目标2是内容,目标3是获得技能,目标4才是这节课的根本意图。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应更多的考虑学生,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参与适应的探索并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向量的一些基本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三点共线的向量结论后进行的一节探究式的习题课。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一节的例5学生知道了这样一个结论: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唯一的实数对λ、μ,使OC OA OB λμ=+u u r u u r u u r ,其中λ+μ=1。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还知道了在三点共线条件下写向量表达式的一种方法:如右图, 图1 图2 分母m+n 代表线段AB 的份数,即右边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m 代表线段CB 的份数,即左边向量OC u u r 和右边向量OB u u r 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n 代表线段CA 的份数,即左边向量OC u u r 和右边向量OA u u r 两向量终点表示的线段。系数m 、n 与它对应的线段恰好是交叉关系;当分点在线段的外部时,添加一个负号,其位置由系数和为1确定。在三点共线的条件下学生能较为熟练的写出向量表达式作为基础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 A O m n OC OA OB m n m n = + ++u u r u u r u u r m+n n m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方法及应用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方法及应用 蒋李萍 2011年10月24日 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 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原题 已知OB λOA μOC =+,其中1λμ+=. 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思路:通过向量共线(如AB k AC =)得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由1λμ+=得1λμ=-,则 (1)OB λOA μOC μOA μOC =+=-+ ∴()OB OA μOC OA -=- ∴AB μAC = ∴A 、B 、C 三点共线. 思考:1. 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 具有灵活性; 2. 反之也成立(证明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 足OB λOA μOC =+,且1λμ+=.揭示了三点共线的又一个性质; 3. 特别地,12λμ== 时,1 ()2 OB OA OC =+,点B 为AC 的中点,揭示了OAC 中线OB 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且1 3 BN BD =. 利用向量法证明:M 、N 、C 三点共线. 思路分析:选择点B ,只须证明BN λBM μBC =+,且1λμ+=. 证明:由已知BD BA BC =+,又点N 在BD 上,且1 3 BN BD = ,得 1111()3333BN BD BA BC BA BC ==+=+ 又点M 是AB 的中点, 1 2BM BA ∴=,即2BA BM = 21 33BN BM BC ∴=+ 而21133 += ∴M 、N 、C 三点共线. D A B C M N

三点共线与三线共点的证明办法

三点共线与三线共点的证明方法 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作截图PQR ,PQ 、CB 的延长线交于M ,RQ 、DB 的延长线交于N ,RP 、DC 的延长线交于K .求证M 、N 、K 三点共线. 由题意可知,M 、N 、K 分别在直线PQ 、RQ 、RP 上,根据公理1可知M 、N 、K 在平面PQR 上,同理,M 、N 、K 分别在直线CB 、 DB 、DC 上,可知M 、N 、K 在平面BCD 上, 根据公理3可知M 、N 、K 在平面PQR 与平面BCD 的公共直线上,所以M 、N 、K 三点共线. 例2.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AA 与AB 的中点,求证:1D M 、DA 、CN 三线共点. 由M 、N 分别为1AA 与AB 的中点知1//MN A B 且112MN A B =,又1A B 与1D C 平行且相等,所以1//MN D C 且112MN D C =,根据推论3可知M 、N 、C 、1D 四点共面,且1D M 与CN 相交,若1D M 与CN 的交点为K ,则点K 既在平面11ADD A 上又在平面ABCD 上,所以点K 在平面11 ADD A

与平面ABCD的交线DA上,故 D M、DA、CN三线交于点K,即三线 1 共点.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证明三线共点的步骤就是,先说明两线交于一点,再证明此交点在另一线上,把三线共点的证明转化为三点共线的证明,而证明三点共线只需要证明三点均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也就是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doc

用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山东徐鹏 三线共点、三点共线是几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证明往往很困难,用向量法解决则 简捷得多. 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只要证明AB 与AC 共线即可,即证明AB AC .证明三线共点一般须证两线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例 1.证明:若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B、C 共线,则存在实数、,且1, A B C O 图1 使得OC OA OB ;反之,也成立. 的终点 A 、 B 、 C 共线,则证明:如图 1 ,若OA 、OB 、 OC AB BC BC m AB BC OC OB AB OB OA OC OB m(OB OA) OC mOA (1 m)OB m, 1 m, , ,且1, OC OA OB OC OA OB 1, 1 OC OA (1 )OB OC OB OA OB BC BA BC和 BA OA OB OC 例 2.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 2,D、E、F 分别是ABC三边上的中

C D E G A F B 图2 点. 设 CA a, CB b, AD BE G.设 AG AD, BG BE .则 AG AB BG (b a) BE (b a) ( BC 1 CA) b a ( 1 a b) 1 ( 2 1 b) 2 1 b 1)a (1 )b ,又 AG AD (AC CD) ( a a 2 2 2 1 1 2 2 3 所以解得 1 2 1 2 3 则 CG CA AG a 2 AD a 2 ( a 1 b) 1 a 1 b 1 1 3 2 3 2 3 3 CF a b,所以 CG CF ,所以G在中线CF上,所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2 2 3

(完整版)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并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及定点坐标公式;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形成见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思维习惯,以加深理解知识要点,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及直线上点的坐标的求解; (2)难点:定比分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一)、复习回顾 1、向量共线充要条件: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已知 a =(x 1,y 1),b =(x 2,y 2)则 a + b =(x 1+x 2,y 1+y 2). a - b =(x 1-x 2,y 1-y 2). λa =(λx 1,λy 1). (2).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二)、问题引入 已知下列几组向量: (1)a =(0,2),b =(0,4); (2)a =(2,3),b =(4,6); (3)a =(-1,4),b =(2,-8); (4)a =????12,1,b =??? ?-12,-1. 问题1:上面几组向量中,a 与b 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以上几组向量中a ,b 共线吗? ),,(),,(2211y x B y x A 若),(1212y y x x --=则. ,)(//λλ=?≠使存在唯一实数

二、新知探究 思考: 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 设a =(x 1, y 1) ,b =(x 2, y 2) 其中b ≠a 。 由a =λb 得, (x 1, y 1) =λ(x 2, y 2) ???==?21 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 探究:(1)消去λ时能不能两式相除? (不能 ∵y 1, y 2有可能为0, ∵b ≠0 ∴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2)能不能写成2 211x y x y = ? (不能。 ∵x 1, x 2有可能为0) (3)向量共线有哪两种形式? a ∥b (b ≠0)???===?. 01221y x y x b a λ 三、新知巩固(实例分析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 1.向量共线问题: 例1. 已知(4,2)a =,(6,)b y =,且//a b ,求y . 变式练习1: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例2: 例2.已知 A(-1,-1),B(1,3),C(2,5),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2:设向量=(k,12),=(4,5),=(10,k),求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 已知a //b,且a =(x,2),b =(2,1),求x 的值.

向量三点共线结论的推广及应用

向量中“三点共线”结论的推广及应用 一、引例:(1)在△ABC 中,若点D 满足BD →=2DC →,则AD →=______AB →+______AC → (2)已知AP →=43AB →,则OP →=______OA →+______OB → 结论:已知O ,A ,B 是不共线的三点,且OP →=mOA →+nOB → (1)若m +n =1,求证:A ,P ,B 三点共线; (2)若A ,P ,B 三点共线,求证:m +n =1. 变式.已知A ,P ,B 是共线的三点,O 为面内任意一点,且OP →=mOA →+nOB →(m ,n ∈R), 若OP tOP '=u u u u v u u u v ,则tm tn +的值为_________ 二、三点共线例题分析 例1.设a ,b 不共线,AB →=2a +pb ,BC →=a +b ,CD →=a -2b ,若A ,B ,D 三点共线, 求实数p 的值. 例2.如图,在△ABC 中,AN →=13 NC →,P 是BN 上的一点,若AP →=mAB →+211 AC →,求实数m 的值. 变式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 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mAM →,AC →=nAN →,求m +n 的值. 变式2.如图,经过△OAB 的重心G 的直线与OA ,OB 分别交于点P ,Q ,

设OP →=mOA →,OQ →=nOB →,m ,n ∈R ,求1n +1m 的值. 变式3.如图所示,在△ABO 中,OC →=14OA →,OD →=12 OB →,AD 与BC 相交于点M ,设OA →=a ,OB →=b .试用a 和b 表示向量OM →. 例3.已知O 是△ABC 内部一点,)(2PC PB AB +=,求△PBC 与△ABC 的面积之比. 变式1.已知O 为三角形ABC 内一点,且满足()1OA OB OC O λλ++-=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v ,若OAB ?的 面积与OAC ?的面积比值为13 ,则λ的值为 变式2.已知P 是△ABC 内部一点,且OA →+OC →=-2OB →,求△AOB 与△AOC 的面积之 比.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方法及应用 -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方法及应用 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 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原题 已知OB λOA μ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其中1λμ+=. 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思路:通过向量共线(如AB k AC =u u u r u u u r )得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由1λμ+=得1λμ=-,则 (1)OB λOA μOC μOA μ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B OA μOC O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μAC =u u u r u u u r ∴A 、B 、C 三点共线. 思考:1. 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 具有灵活性; 2. 反之也成立(证明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 足OB λOA μ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且1λμ+=.揭示了三点贡献的又一个性质; 3. 特别地,12λμ==时,1()2 OB O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点B 为AC u u u r 的中点,揭示了OAC V 中线OB 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 例 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且13 BN BD =. 利用向量法证明:M 、N 、C 三点共线. 思路分析:选择点B ,只须证明 BN λBM μBC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且1λμ+=. D A B C M N

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用向量证明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问题 山东 徐鹏 三线共点、三点共线是几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证明往往很困难,用向量法解决则简捷得多. 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只要证明AB 与AC 共线即可,即证明AC AB λ=.证明三线共点一般须证两线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例1. 证明:若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则存在实数λ、μ, 且1=+μλ,使得OB OA OC μλ+=;反之,也成立. 证明:如图1,若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则AB //BC ,故存在实数m,使得AB m BC =,又OB OC BC -=,OA OB AB -=,故)(OA OB m OB OC -=-, OB m OA m OC )1(++-=.令,1,m m +=-=μλ则存在,1,,=+μλμλ且使得 OB OA OC μλ+=. 若OB OA OC μλ+=,其中,1=+μλ则λμ-=1,OB OA OC )1(λλ-+=.从而有OC -OB =λ(OA -OB ),即BA BC λ=.又因为BA BC 和有公共点B,所以A 、B 、C 三点共线,即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 例2. 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2,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上的中 A O B C 图1

点. 设BE BG AD AG G BE AD b CB a CA μ===?==,,,.设.则 =-+-=++-=+-=+=)2 1( )2 1()()(b a a b CA BC a b BE a b BG AB AG μμμ b a )1(1(2 1μμ-+-),又b a b a CD AC AD AG λλλλλ2 1)2 1()(+-=+-=+== ?????? ? ==??????? -=-=-323 2121121μλμλμλ解得 所以 则b a b a a AD a AG CA CG 3131)21(323 2+ = + -+=+ =+= b a CF 2 121+ = ,所以CF CG 3 2=,所以G 在中线CF 上,所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A B C E D F 图2 G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例题: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高中数学例题: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例3.设OA u u u r 、OB uuu r 、OP uuu r 是三个有共同起点的不共线向量,求证: 它们的终点A 、B 、P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实数m 、n 使m+n=1且OP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思路点拨】本题包含两个问题:(1)A 、B 、P 共线?m+n=1,且OP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成立;(2)上述条件成立?A 、B 、P 三点共线. 【证明】(1)由三点共线?m 、n 满足的条件. 若A 、B 、P 三点共线,则AP u u u r 与AB u u u r 共线,由向量共线的条件知存 在实数λ使AP AB λ=u u u r u u u r ,即()OP OA OB OA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OP OA OB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令1m λ=-,n=λ,则OP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且m+n=1. (2)由m 、n 满足m+n=1?A 、B 、P 三点共线. 若OP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且m+n=1,则(1)OP mOA m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则()OP OB m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BP mBA =u u u r u u u r . ∴BP u u u r 与BA u u u r 共线,∴A 、B 、P 三点共线. 由(1)(2)可知,原命题是成立的. 【总结升华】 本例题的结论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可作为定理使用,这也是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之一. 举一反三: 【变式1】设e 1,e 2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如果124AB e e =-u u u r , 12BC e e =+u u u r ,1269CD e e =-u u u r ,求证:A ,C ,D 三点共线. 【解析】 因为1212121(4)()233AC AB BC e e e e e e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AC u u u r 与CD uuu r 共线.

三点共线向量表示及其性质应用

三点共线向量表示及其性质应用 新课标新教材《数学4》一道例题给出了三点共线的向量法表示,还提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例题解决三点共线问题,所以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发掘.本文就此给出了三点共线向量表示的两种证法探究,以启迪思维和拓展思路之目的,另外又给出了三点共线向量表示在解题中的应用。下面且看笔者一一道来,供大家参考。 例题:如图1,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点C 在直线AB 上,则存在实数λ,使得=λ+(1-λ). 证法探究: 思路1分析: 初看欲证目标,始感实难下手。我们不妨从结论出发探寻线路,欲证PC =λ+(1-λ),只需证PC =λPA +PB -λPB ?-PB =λ(PA -PB )? =λ?∥.这样证明思路有了。 证法1:∵向量与向量共线,∴= λBA ,即-PB =λ(PA -PB ), =λ+-λ,∴=λ+(1-λ). 证毕,再思考一下实数λ的几何意义究竟如何。考察向量等式BC =λBA ,结合图形,易知,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则与同向,有0≤λ≤1;当点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则与反向,有λ<0;当点C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则BC 与同向,有λ>1. 思路2分析:回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存在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λλ+=。所以我们可以不共线PA 、PB 作为一组基底, 则由它们线性表示,即存在λ,μ∈R ,使=λ +μ.接下来,证明思路有了。请看证法2。 证法2:当A 、B 、P 共线时,结论显然成立;当A 、B 、P 不共线,即有向量、不共线,以、为基底,由它们线性表示,即存在λ,μ∈R ,使=λ +μPB .过点C 作BP A C //',AP B C //',如图2.PC =A P +B P ,所以A P '=λPA ,B P '=μPB . 由 λ== '= , '| |PB ' = | |PB '=1-μ,得1-μ=λ,即μ=1-λ, 故 =λPA +(1-λ)PB . 此例题逆命题亦成立,即 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存在实数λ,μ,有PC =λ+μ,且λ+μ=1,则A ,B ,C 三点共线. 故此逆命题可作三点共线判定方法。 为方便起见,我们将两命题作为性质叙述如下: 性质1: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 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得=λPA +(1-λ)PB . 或叙述为: 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 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 μ,使得=λ+μ,则有λ+μ=1. 性质2:已知A ,B ,C 是平面内三个点,P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存在实数λ,μ ,有

点共线问题的证明方法

一、点共线问题 证明点共线,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然后根据公理3证得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②证明多点共线问题时,通常是过其中两点作一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 1.如图1,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AC 与截面1DBC 交O 点,AC BD ,交M 点,求证:1C O M ,,三点共线. 证明:连结11AC ,1C ∈ 平面11A ACC ,且1C ∈平面1DBC , 1C ∴是平面11A ACC 与平面1DBC 的公共点. 又M AC M ∈∴∈ , 平面11A ACC . M BD M ∈∴∈ ,平面1DBC . M ∴也是平面11A ACC 与平面1DBC 的公共点. 1C M ∴是平面11A ACC 与平面1DBC 的交线.O 为1AC 与截面1DBC 的交点, O ∴∈平面11A ACC O ∈,平面1DBC ,即O 也是两平面的公共点. 1O C M ∈∴,即1C M O ,,三点共线.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相关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最后证明四点共线. 证明 ∵ AB//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 又∵AB ∩α=E ,AB β,∴ E ∈α,E ∈β, 即 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 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点 评: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两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妙用

平面向量中“三点共线定理”妙用 对平面内任意的两个向量a,b(b O),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a b uuv IV UJV 的0,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 x,y 使得:OP xOA yOB 且x y 特别地有: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x 0,y 当点P 在线段AB 之外时,xy 0 笔者在经过多年高三复习教学中发现,运用平面向量中三点 共线定理与它的两个推广形式解决高考题,模拟题往往会使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 十分简单!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高考真题、模拟题和变式题去探究平面向量中三点 共线定理与它的两个推广形式的妙用,供同行交流。 例1 (06年江西高考题理科第 7题)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 和为 S ,若 UUJ uur iuu OB a 1OA a 200OC ,且A 、B 、C 三点共线,(设直线不过点0),则Soo =( ) A. 100 B. 101 C. 200 D. 201 解:由平面三点共线的向量式定理可知:a 1+a 200=1,二S 200 200(a ~a20 °) 100,故选Ao 2 点评:本题把平面三点共线问题与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道经 典的咼考题。 例2已知P 是 ABC 的边BC 上的任一点,且满足AP xAB yAC,x.y 点共线定在平面中A 、B 、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 由该定理可以得到平面内三点共线定理: 1 。

的最小值是 ___ 解:Q点P落在VABC的边BC上B, JUJ uur xAB yAC P,C三点共线 JJJ Q AP 且 x>0,y>0 1 4 (—-) x y 1 ( x 4 )(x y Q x>0,y>0 由基本不等式可 知: 4x 5 丫 x 4x y y 4 y4x2:y4x x y:x y 4,取等号时y y) 1 - x

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基本关系运用

三点共线向量基本关系运用 平面上任意一点O ,求证:平面上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μλ,使 OC OA OB λμ=+,且 1=+μλ . 若DF AB ,11OE OD OF λμ=+,则 11λμ+= 若DF AB ,22OE OA OB λμ=+,则 22λμ+= 例1 . 已知O 是ABC ?内一点,0OA OB OC ++=,则O 是ABC ?的 A. 重心 ; B. 垂心 C. 外心 D. 内心 例2 已知O 是ABC ?内一点,230OA OB OC ++=, 则问ABC ?的面积与AOC ?的面积的比是多少? () 20OA OC OB OC +++=,OF ON =

例3 设点O 是ABC ?内一点,满足230OA OB OC ++=,则A B C ?的面积与OBC ?的面积之比为 5:1 . 解:(一)平行四边形法:设E D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则2=+,()OE OC OB 42=+,故可得: OC OB OA 32++()022=+=OE OD ,即

2-=, 故2:3:=??AO C AEC S S ,则1:3:=??AO C ABC S S (二)化归法:延长OB 使OB OB 2'=,延长OC 使OC OC 2'=,则O 是''C AB ?的重心, '''9 131C AB AOC AOC S S S ???==, 例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342OA OC OB +=,则ABC ?的面积与OBC ?的面积之比为 法一:342'777 OA OC OB OB +==,则,,'A C B 三点共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