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一、观察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其发生频率

二、观察对象:

13学本的5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

三、下操作定义:

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包括(1)主动提问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记课堂笔记(3)课堂上和同学讨论问题。

四、时间取样:

观察时间:1周3次;9:00—9:25;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观察50秒,记录10秒)

五、绘制表格: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

9:00—9:01

9:01—9:02

9:02—9:03

9:03—9:04

9:04—9:05

六、填写检核单

项目完成情况

观察目的

观察对象

操作定义

时间取样

绘制表格

七、进入现场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陈君9:00—9:01

9:01—9:02

9:02—9:03

9:03—9:04

9:04—9:05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顾振一9:05—9:06

9:06—9:07

9:07—9:08

9:08—9:09

9:09—9:10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虞浩9:10—9:11

9:11—9:12

9:12—9:13

9:13—9:14

9:14—9:15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周东宇9:15—9:16

9:16—9:17

9:17—9:18

9:18—9:19

9:19—9:20

姓名时间学习行为

(1)(2)(3)

胡建兵9:20—9:21

9:21—9:22

9:22—9:23

9:23—9:24

9:24—9:5

八、分析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主要是投在现成知识的记录与记忆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频率较低,整体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时间取样观察法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时间取样观察法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时间取样观察法”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时间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的一种。 与“事件取样观察法”相对。 在预定的时间对情境中被试的各种现象反应进行全面的观察。 常用于研究被试言语或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的规律。20世纪20年代提出。 该方法要求观察者对自然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事先确定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观察被试的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 可以研究:(1)被试某一特定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2)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频率;(3)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 使用时应注意:(1)给有关概念下操作定义,如要观察的行为等;(2)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被试量、观察的次数与时间间隔;(3)事先拟好记录表,便于观察时使用。 其有别于一般观察法的优点:(1)观察目的明确,使观

察者能对观察内容及过程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2)能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观察众多的被试,观察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观察数据,同时也易于获得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3)省时省力,又能有效地保证观察记录的精确性与客观性;(4)能提供量化数据,有助于统计分析。 其局限性在于:(1)只适用于研究那些出现或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2)不能用于研究内隐行为,只能研究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3)不能像一般叙述观察法那样提供有关被试的全面详尽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案倒一: 某幼儿园刘老师想要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允许的。为此刘老师很苦恼。 案倒二: 某幼儿园王老师同样想要了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她计划准备从上午9:50到11:00之间,从自己班级中抽取1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频率。 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王老师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观察6分钟,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察结束后,每个幼儿有三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以上案例是两位教师在班级中进行科研活动的反映,两位教师都希望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情况,案例一中的刘老师遇到的情况在很多幼儿园中也都可能遇到。一个人对全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是不现实的。案例二中的王老师,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择了班级内l5个孩子进行观察,并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并进行多次反复和验证,是很有效的一个教育科研方法。 、 案例二中王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在幼儿教育科研方法中是很有效的一个,即时间取样观察法。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的一种观察方法。 本文以王老师的时间取样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科研工作中如何科学使用时间取样,有效的记录观察幼儿的行为。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性定义 (一)观察的目标行为 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复杂多样,幼儿数量多,且每个时间段该行为都可能发生,观察全部幼儿在所有时间段发生的亲社会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中,观察者只能对他所关心的行为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观察之前,必须确定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在确定时观察者可以将一些较大的行为单元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 ; 例如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大的行为单元,如果教师对这方面行为感兴趣,就需要区别各种活动的组成行为,在确定的时间段上午9:30到ll:00(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内,根据预观察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合作、分享、谦让、帮助和同情五大类别,这些类别就是王老师观察的目标行为。 (二)操作性定义的确定 确定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记录和重复验证。操作性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给予详尽的说明和规定,确定这一行为或现象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这种操作性定义在由许多观察者同时从事同一观察计划时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性定义的确定要与定义明确区分。定义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在任何情境中都是适用的,而操作性定义只适合在所观察的范围内。

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运用时间取样自然观察法观察儿童的行为特点 1.2实验要求 找到被试所在的班级,确定被试,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观察被试。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2.1实验内容 主试了解和记录被试基本情况,确定观察的时间段根据固定时间间隔观察儿童的行为并记录,最后整理分析。 2.2实验原理 观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持久知觉过程。自然观察法是指对儿童不加任何控制,研究者直接到自然的情境或现场中去观察感兴趣的儿童行为。 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观察要取得成效要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即事前要确定观察的项目。 (2)要制定观察计划。要认识一种现象,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行为,就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如确定一周去幼儿园观 察几次,每次去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事 件或目标人物,以及每次观察的时间长短等或者涉及观察的时间、事件 的取样问题。 (3)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这包括是否要现场录音、录像,制定所观察项目的编码手册,以利于现场记录或事后分析之用。通过观察,统计 每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4)要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观察时最好有两人同时进行,事后可计算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以保证其信度。 时间取样法即为观察者仅在设定的时间内以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并且观察时间的长度、观察的空间以及间隔观察的次数都是事先设定的,为的是确定目标行为具有代表性。某些特定行为经常被事先选定为观察的目标。并且要求测量行为的发生频率。通常有符号系统和类别系统两种方法。其特色为选择性程度较采样记录法高,观察一开始就做推论或解释,运用统一而标准的时间间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对象:幼儿园小班苗苗2班的儿童,其中男孩12个,女孩3个。 3.1.2实验材料:笔、记录纸 3.2实验步骤 3.2.1主试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维度(利他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并对这一 行为进行具体化,选取可以观察的、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件进行编码,并设

观察法

观察法 定义:研究人员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或是人工控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研究人群活动及互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已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科研资料方法。 是观察者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科学仪器,客观、条理地观察处于自然下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调查方法。 特点 客观性、直观性、规划性、条理性、敏锐性、目的性 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可运用于各个领域课题的研究中。能够获得更深入、真实资料缺点:受到一定限制,有些现象和行为是不能通过观察法得到资料的,如患者的经济和隐私等问题,存在霍桑效应,受到观察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观察法需要长时间进行,因此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较高。伦理问题比较突出。 观察分类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观察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我们也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1非参与和完全参与观察和准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也叫,所谓局外观察,是指观察者处在观察对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观察对象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观察他们。比如,我们想了解护士在病房沟通的方式,于是带着这种研究目的病房护士长呢,认真记录护士到病房沟通的情况,就是一种局外观察。 还有一个准参与观察,是观察者参与群体或组织的活动中,观察者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完全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观察对象的活动情境之中,在实际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而被观察着不知真面目的观察法比如,护士一边在上健康教育的讲座,一边带着研究目的去观察病人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课后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2.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所谓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结构观察通常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是固定的。结构观察目前还不是很多,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 所谓无结构观察,研究者加入所要研究的团体中实地观察,但不做有计划地控制,也不用运用任何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观察。此方法简单易行,只要确定了观察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行,无结构观察一般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准结构观察:依照观察研究目的、要求以及比较详细的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调查的方法,但是观察提纲不是完全结构性内容包括: 确定被观察的对象,确定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有关具体措施,确定观察世间、地点、条件 完全结构性的观察方法:依照事先周详计划及统一的观察内容、要求,采用统一

什么是时间取样

什么是时间取样?什么是事件取样?根据帕顿的观点,游戏有几种类型?如何据此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 时间取样也叫时间频次,是指观察者从全部时间中抽取相对较短的一个时间段,观察儿童在这一时间段中某一事先确定好的特定行为是否发生。 事件抽样首先要确定想观察那些具体事件,并在观察情境中等待这些事件的出现。 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6种类型: 独自游戏,幼儿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平行游戏,幼儿单独做游戏。由于玩的玩具材料与其他人相类似,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在一起玩,其实幼儿是在同伴旁边玩。 联合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他们谈论共同的话题,活动中偶尔有借东西的,出现相互追随模仿的行为,但没能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幼儿仍是依个人的愿望游戏,是凑在一起玩。 协作游戏,幼儿形成小组做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小组通常由一两个领头的孩子组织指挥。一般地,这几种行为类型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除此以外,幼儿游戏中,还有两类与社会参与性有关的行为。 无所事事,幼儿不是在玩、在游戏,而是在东游西逛,玩弄自己的身体,或是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突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是发呆。 旁观,幼儿(几乎在整个游戏时间)关注着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偶尔也搭几句话或是提些问题,但始终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根据帕顿的研究,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我们把联合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交往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学习成功,事业成功,工作出色都离不开交往和合作。因此在幼儿园应大力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因此我们设计开展了大班的联合游戏活动,通过联合游戏进行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所谓联合,一是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间联合。我们把整个大班组看成是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活动。每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到相应的教室活动。二是教师指导的一种联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具体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那么怎样开展大班联合游戏?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安排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联合游戏是为了给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一个类似兄弟姐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与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就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瞧,尽可能客观地捕捉她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就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就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就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与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与行为的连续性。但就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就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与信息,一般就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与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就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就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与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实际是一种被控制的观察,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问卷法也需要凭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 三、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观察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二)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 (三)等级评定法:包括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累记评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景法。 四、经典范例 皮亚杰在对儿童进行液体守恒实验的同时,加上观察、谈话,他在儿童面前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放上相同量的水,把一瓶水倒在高一点、窄一点的瓶子里,把另一瓶水倒在矮一点、粗一点的瓶子里,问这两瓶水一不一样多。三岁的小朋友说不一样多。问为什么,小朋

友回答说,这瓶水高,那瓶水矮。六岁的小朋友说一样多,“这瓶水高,可是窄一点,那瓶水矮,可是粗一点”。从上看出六岁小朋友可以从二维角度看问题,具有补偿性。观察可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思维的,由此可以分析六岁儿童思维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事物外表发生变化,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 五、方法应用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有许多需要用观察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如小学英语进行课堂分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中需要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进行有目的的长期观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那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强,那些孩子语言能力差;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强,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差。或观察某一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就可以知道他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何;通过观察他的英语课文朗读和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的英语口语进步情况。 六、实施步骤 观察研究要注意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并要求不施加任何压力,使观察始终保持客观、公正。观察的步骤有: (一)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范围,使观察能围绕计划进行。 (二)过程。由于观察是在复杂的教学现象中进行,要注意选择好自己的观察对象,将所观察到的有关事实数据及时记录,必要时采

第七章 时间取样法

第七章時間取樣法 壹、概論 ˙時間取樣法(time sampling)的原則上,在觀察幼兒的情境中,觀察者在全部過程中只選擇其中一小段的時間,進行幼兒行為的觀察與紀錄。當你這樣取樣時,你不只是選取時間,也同時選擇某些特定行為。 ˙十五位幼兒的攻擊行為,你決定每一位幼兒觀察1分鐘並做紀錄。在觀察小莉的1分鐘內,你在檢核表上針對他所表現的所有攻擊行為你都做註記。 ˙它是運用觀察去取樣,而非利用觀察去描述行為。 ˙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使觀察者在所選定的時間內可以觀察到該行為的發生。 ˙如果該行為在15分鐘內發生的頻率少於一次,那麼時間取樣法就不適用應用於此情況中。 ˙代表性在時間取樣法中非常重要。「長度、時間間隔、間隔的次數等設計是為了能篤定地捕捉到觀察目標行為的樣本」。代表性只有在比較常發生的行為中才有可能存在。 ˙對於你沒有觀察到的行為會是什麼樣子,你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預測,而不經由實際的觀察去得知,這就是所謂的代表性。 ˙當幼兒表現出目標行為時,觀察者需要在事先設計好的編碼表格上做檢核。˙編碼系統分為:類別系統(category system)和符號系統(sign system)。 ˙符號系統要求行為的類別必須是互不相容的,指幼兒所表現的行為沒有一項是可以放在一個以上的類別中。 ˙類別系統中的行為也是互不相容,並還必須是廣泛性(exhaustive),必須包括行為的所有範圍。 ˙符號系統的方法容易使用,但是你必須先註明要選擇的觀察時間區隔為何,你必須再觀察目的和觀察時間區隔的實際性之間做協調。 ˙如果你想觀察第一個幼兒20秒,紀錄20秒,然後休息20秒後在觀察下一位幼兒,在這樣的時間區隔下,你將需要整整1分鐘的時間去完成一位幼兒的觀察與紀錄。 ˙時間取樣法的特色: 1.兒童在明確的短時距被觀察。 2.所觀察的行為被視為平常行為的一個樣本。 ˙時間取樣法的指引: 1.時間取樣法適用於研究出現頻率較高的行為。 2.時間取樣法只適用於明顯可觀察的行為。 3.觀察者必須說明其操作性定義,使其他人能清楚的瞭解所有的用詞。 4.說明觀察的目的,如此才能正確地決定如何建構時間取樣的研究。觀察目的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看,尽可能客观地捕捉他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但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和信息,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和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和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2、时间取样法是指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选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辨别与记录预先选定并详细定义的具体行为的发生,或归入已准备好的某种类别。在一定时间间隔但同等的时间段中进行。选定的行为或变量。常需备有长列行为清单或某种分类系统表。现场判定并记录某些行为是否发生,

福师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18

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观察方法 一、简述时间取样法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 重点:寻找特定的行为+限于特定的时间间隔 范围:只能适用于发生频率较高而且外显的行为,时间取样法可以同时用于观察个别儿童 二、简述实施时间取样法的步骤。 确定观察的行为是否适合用时间取样法、 给观察的行为下操作性定义 确定观察时间的分配 设计记录的表格 三、简述事件取样法的含义。 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者事件的发生作为选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四、简述实施事件取样法的步骤。 选择所要观察的行为或者事件的类型 对该行为下操作性定义或者决定观察的主要内容 设计记录表格:可以采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 观察时需要等候所选择的行为或者事件发生,再做记录 五、简述实施事件取样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观察的结果比较全面,可以分析行为的因果关系 优点2:观察对象广 缺点:无法保证行为的完整性,并不适合于研究频率发生很低的行为

六、简述实施事件取样观察法和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不像描述法那样能保存行为发生的原始顺序,他们只根据预定的标准选取部分的行为层面做记录,观察者必须在观察前做好事前准备,通常包括选取要观察的行为,同时要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并决定观察时所使用的形式。 区别点: 从取样的角度来看,时间取样是以时间为单位,事件取样是以事件为单位 从记录方式来看,时间取样是以设计好的观察项目来做符号作记录,事件取样既可以用文字来叙述,也可以用设计好的观察项目来做符号记录

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而是缩小范围的聚焦观察。取样观察法首先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等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其次,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方式对每种类别进行界定;最后,根据类别设计出记录表,从而便于记录。取样观察法大致有四种。 (1)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1。它是常用的观察法之一,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等2。时间取样法又分为连续时间取样法和非连续时间取样法。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依次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观察并记录行为。非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在前一个时间间隔内等待目标行为的出现,然后在接下来的那个时间间隔里记录在先前间隔内出现过的行为3。 时间取样法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确定观察的总时间。第二,确定若干观察时段。第三,作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制定观察表格。第四,实施观察,并作好记录。第五,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设计观察的主要指标有:①规定时间内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种类;②规定时间内行为发生的频率;③规定时间内行为的持续时间。 例如,国内某著名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记录表4,笔者觉得也可以划归为时间取样法,现联系时间取样的具体做法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确定观察时间是某一堂课。 其次,对被观察对象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的分类,据此设计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三大类,十种具体表现:(l)教师讲话,学生听讲。讲话的内容包括:①接受或澄清学生的意见;②表扬或鼓励;③补充或扩展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教材;⑥提示或提要求;⑦批评或制止学生的不当言行。(2)学生讲话。内容包括:⑧回答老师的问题;⑨自发谈话,包括向教师发问及同学间的交谈。(3)无相互作用,或无法判断。表现为:⑩安静或混乱。 第三,实施观察。观察时,按时间顺序,把师生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填在预先设计好的表上(表2中的数字即为相互作用的类型)。每次间隔的时间为若干秒(如5秒或10秒)。 表2 师生间对话记录表 含义,则必须通过定性的分析加以确定。为此可将记录结果汇总到另一表(表3)上。 1L.K.Goodenough.儿童心理观察的策略与方法[J].董奇,方晓义.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2):95. 2车文博.心理学新词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Janet Mann, Thomas Ten Have, James W. Plunkett, and Samuel J. Meisels:Time Sampling:AMethodological Critique[J].Child Develop-ment,1991(62):227-241. 4高凌飚.观察——和中小学教师谈怎样做研究(七)[J].教育科学论坛,2000(9).

观察法

观察法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实际是一种被控制的观察,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问卷法也需要凭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 三、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观察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二)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 (三)等级评定法:包括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累记评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景法。 四、经典范例 皮亚杰在对儿童进行液体守恒实验的同时,加上观察、谈话,他在儿童面前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放上相同量的水,把一瓶水倒在高一点、窄一点的瓶子里,把另一瓶水倒在矮一点、粗一点的瓶子里,问这两瓶水一不一样多。三岁的小朋友说不一样多。问为什么,小朋友回答说,这瓶水高,那瓶水矮。六岁的小朋友说一样多,“这瓶水高,可是窄一点,那瓶水矮,可是粗一点”。从上看出六岁小朋友可以从二维角度看问题,具有补偿性。观察可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思维的,由此可以分析六岁儿童思维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事物外表发生变化,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 五、方法应用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有许多需要用观察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如小学英语进行课堂分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中需要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进行有目的的长期观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那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强,那些孩子语言能力差;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强,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差。或观察某一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就可以知道他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何;通过观察他的英语课文朗读和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的英语口语进步情况。 六、实施步骤 观察研究要注意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并要求不施加任何压力,使观察始终保持客观、公正。观察的步骤有: (一)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范围,使观察能围绕计划进行。 (二)过程。由于观察是在复杂的教学现象中进行,要注意选择好自己的观察对象,将所观察到的有关事实数据及时记录,必要时采用现代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照相机等。 (三)评价。获得第一手资料后,要及时加以整理、归纳和统计,并得出观察结果,进行研究,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第七章 观察调查法

第七章观察调查法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观察结果是研究者形成判断和推理的依据。观察调查法是研究者考察、记录、分析研究对象行为与环境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料,探索和发现教育问题,验证和驳斥教育理论。理解和掌握观察调查法的特点、分类,观察工具的编制与选择,有助于研究者进行科学观察,获得科学的认识。 第一节什么是观察调查法 一、观察调查法的涵义 观察调查法是研究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观察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记录、分析,获取教育原始资料和信息的方法。“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是分析研究。观察不只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还是思维器官积极思考的过程。例如,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看到学生不愿意投入到主题讨论中,他可能就会意识到主题的适切性、趣味性、挑战性或者讨论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问题。不同教师对同一个教育行为,可能得出不同判断。所以说,观察是一个既在看又在想的过程。 观察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就要深入课堂进行观察;为了了解优秀学生怎样形成,就要对优秀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观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就要对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一、观察调查法的分类 表7-1 观察方法分类 (一)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观察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现场直接进行观测。如研究人员不带任何仪器设备随堂听课,边听、边看、边记录。 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但是,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 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或技术手段,对行为和环境进行观测。例

关于时间取样观察法

关于时间取样观察法,比较经典的运用是美国研究者。。进行的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研究,她首先把儿童的参与社会性群体活动的行为分为六类,并给每一类确定了详细了操作定义。 一、无所事事:幼儿未参加任何游戏活动或社会交往,只是随意观 望引起其兴趣的活动。如,没有可观望的,就玩弄自己的身体 走来走去,跟随老师,或站在一边四处张望。 二、旁观:幼儿基本上是观看别的孩子游戏,可能和那些孩子说几 句话,问几个问题,或提供某种建议,但不参与游戏。始终站 在离那些孩子比较近的地方,所以可听见他们说的话,了解他 们玩的情况。于无所事事的幼儿区别是:旁观的幼儿对某一组 (或几组)同伴的活动有固定的兴趣,不像前者对所有组均无 特别兴趣,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三、单独游戏:幼儿单独游戏,在近处有其他幼儿在用不同玩具游 戏,但幼儿不做任何努力设法接近他人或与别人说话,只专注 于自己的活动,不受别人影响。 四、平行游戏:尽管有别的幼儿在旁边用同样的玩具游戏,幼儿仍 单独玩,不想影响别人,也不受别人影响。因而,他们只是在 旁边各自玩而不是一起玩。 五、联合游戏: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分享玩具和设备,相互追 随,有控制别人的企图,但并不强烈。幼儿们从事相似的活动,但无组织和分工,没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把兴趣首先放在 小组活动上。

六、合作游戏:幼儿在为某种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小组里游戏,如, 用某种材料编织东西,竞赛、玩正式的游戏等。具有“我们” 的概念,知道谁属于哪一组。有1到2个领头者左右着小组活动的方向,所以要求角色分工,并相互帮助,支持这种分工角色的执行。 确定好各个操作定义后,观察者开始在幼儿的自由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对每个幼儿观察一分钟,根据操作定义检验或判断其所从事的是哪一类社会参与性香味,然后记入下面的记录表格。 学前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