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改善的思路作者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改善的思路作者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改善的思路作者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摘要: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但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并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距,对策

一,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一般介于50%―57%之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则介于65%―72%之间。与发展中大国相比,尽管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高于印度、阿根廷,但也只与巴西(41%)相当,且略低于南非(44%)和俄罗斯(45%),而况这些国家没有出现我国当前面临的持续下降问题。

(二)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1.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以人均GDP衡量,上海最高,贵州最低。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有些省份发展比较快,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金融危机以后,东部受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影响较小,但这并不能阻止收入差距的拉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显著,居民收入正向少数高收入群体集中。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3.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其次,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及寻租行为牟取个人私利,也会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初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

1.市场体制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价格扭曲和主体扭曲

第一,基本要素价格扭曲。虽然我国劳动力价格整体便宜,但由于资源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例如工业用地价格“零地价”,水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0%―15%,矿产资源税费很低,排污等环境收费很低,信贷利率和汇率也偏低,使得劳动力要素也必须长期保持低水平,否则就会发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

第二,市场主体扭曲,机会不均等,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使社会就业不充分。

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后,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不断提高。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从城乡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的。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人后农民的政策,采取了汲取较多农业剩余和限制农民进城的措施,使农村与城市存在明显的界限,限制了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当然这个问题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一措施。当前农民工状况令人担忧,而其收入也与城市居民工资收入有着巨大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都在向城市流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城市偏向政策致使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存在着严重的“先天”差异,受着不同的政策支持,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四.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具体表现在:(1)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2)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3)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

第五.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新旧制度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以及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法制真空。相当一部分人钻法规的空子或进行非法操作牟取利益,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督与控制,导致了少部分党政官员、国有领导利用权力寻租,国有企业改制、资本运作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现象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二)二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2008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37.7%,比人均GDP3000至6000美元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我国政府消费中公共服务消费的占比明显偏低,问题的症结正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2.二次分配调节不力,逆向调节现象普遍

我国现行福利体系主要与正规就业或城市户口挂钩,转移性支付实际上是“重城市、轻农村”、“重中间、轻两端”,并未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由于不同社会群体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收入再分配规则,低收入者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反而比更高收入者获得的转移性收入还少,形成收入再分配中的“逆向转移”,使初始收入分配差距没有得到有效修正。

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体制,即便是直接用于再分配的社会保障支出,也主要面向城镇居民,并未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3.税制结构不合理,增收功能强,收入调节作用弱

一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我国现行税制的格局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间接税比重过大,直接税比重较小。例如,2009年我国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6%,其中个人所得税只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6%。除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和车船税外,目前我国在税收制度方面还缺少其他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

二是个人所得税存在制度缺陷。比如税制不科学、抵扣范围过窄、个人所得税分级层偏多、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偏高等。由于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加上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居民自行申报和自觉纳税行为尚不到位,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真实收入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征管水平低下,无法对居民个人的应税所得全额征税,造成高收入者的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负,难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三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种设置不科学,调节手段单一。

4.尚未建立起有利于社会捐赠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

目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三、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为达此目的,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例如,应由市场形成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而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则应改变目前“企业办社会”的状况,由财政集中分配,实行社会化。

2.在不损害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既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劳动力市场。继续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但不能通过僵化劳动合同实现。政府要加强劳动市场服务职能、加大劳动技能培训等公共投入,通过增强劳动市场的活力来保障劳动者利益。

3.通过改革税收制度等措施加大加大再分配力度。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改革税收制度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可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有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开征不动产税,将目前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税合一,税率与单户面积、价值和容积率等挂钩,采取累进税率。条件具备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适当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支付,并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4.改善政府支出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切实提高“两个比重”:一是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消费来拉动和激活居民消费;二是适当提高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增长部分也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

5.规范工资制度。主要是指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此外,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国情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薄弱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养老基金补充机制,给人们以稳定的预期。从长远看,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以缩小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代术强: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探讨。新学术[J].2007,(6)

[2]任静: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求解。法制与经济[J].2009,(6)

[3]冯虹: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2008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 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 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 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 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 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 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 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 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 六届“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 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 为突出。2008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 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 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 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 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 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国“医改”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目 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 施等,不容盲目乐观。“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 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 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医疗卫生体 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 F 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新医疗改革 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 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 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 余少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中 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008年“新 能够“病有所医”。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 改革 开放以来,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 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改”制度现状 (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中国“医 1从医 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 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

率低下。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 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 2 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 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 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除 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 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 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 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 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 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 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 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 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 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 营化。 遇到了很大困难 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 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 (1) 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 (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研究分析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分析

————————————————————————————————作者:————————————————————————————————日期: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公 摘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关键词: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资料显示,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正经历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不同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发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1988-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有专家断言,目前占全国20%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80%虽无从考究,但众多迹象表明,这种断言实不为过。 (二)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整个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1996-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对称增长 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政府和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结果,在高速经济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差距、地区间差距等等现状使得关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收入差距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整体运行在0.4的水平线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随后逐步回落。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职位其收入也不尽相同,老总是豪宅靓车都有了,有的人却只能精打细算着全家花,甚至有的人都拿不出给家里的钱。“被高平均”现象突出,七成以上人收入在平均线下。问卷调查中,个人年收入平均达到了5.31万元,标准差为9.02万元,超过了均值,这是因为有部分人的收入偏离均值较大。调查发现,居民收入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并且越往收入高的一端越小,这是因为中高收入比例偏低。其中53.8%的人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73.9%的人收入在5万

元以及以下,即七成以上人并没达到这个平均线,平均收入的 5.31万元确实是“被高平均”了。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8年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东 2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编整知识点之一,值得学习!下载后此处可编辑删除!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一、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工程大国而非工程强国 从总体上,可以充分肯定地说,我国已经是工程大国。目前我国 几乎同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工程和最多的工程量,如有最大量的建 设工地,有最大量的年在建和年竣工的建筑面积,每年消耗最大 量的建筑材料,拿钢铁和水泥这两种最主要的建材来说,2004年我们就消耗了世界钢铁的27%,消耗世界水泥总量的4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水泥产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产量更是达到了近1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预计今后的需求,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此外,在一些具体的工程 领域中,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工程量上的世界第一位置,例如,在 当今世界拥有的40多万座水坝中,我国有86000多座,居世界第一;又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 工程,近20多年来快速发展,截至2003年,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领域已建成隧道近万座,总延长达到6000多公里,目前每年仍新增300公里,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因此目前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国。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在建工程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许多工程规 模大、周期长,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像西气东输、南 水北调、三峡工程等,更是举世瞩目。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 像我国这样同时在建这么多的大型工程。甚至我们的工程技术人 员的总数(1000万) 和工程师总数(210万)也位居世界首位。从这些方面足见我们是世界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另外,从工程在国内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如下文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xx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 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 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xx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 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任何社会公平的实现都是必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应地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也调整适应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取得的成效是卓越的,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这样繁荣的环境中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中国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等,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缺失公平机制,极其容易聚焦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无疑对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有阻碍作用的。根据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是现今影响最大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的解决,或许很大程度上首先依赖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但总体而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是多层面的,且极具有结构性特征。 对在收入分配差距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会涉及地区和行业差距的相关解析,最后会对现状和出路问题做一个概述。引起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及造成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本身产生收入差距;国家长期以来失衡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高度的市场分割状态等等。经济结构调整、群体结构划分及出于整个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政策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农村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说城乡分割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要:中国“医改”3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2008年“新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施等,不容盲目乐观。“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够“病有所医”。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下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新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一中国“医改”制度现状(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1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近几年,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率低下。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都发生

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2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营化。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3)对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额确立“封顶线”,“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各地在实践中试行了一些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医疗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看法。 答: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例如在个人收入问题、行业收入问题、城乡收入问题、地区收入问题等。首先在个人收入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使得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学成后具有先进的知识,因而收入自然会较处经济落后地区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所以这就导致社会中个人收入方面的不均衡;其次在行业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利用其先天优越的生产条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相比较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自然会导致行业间的收入不均。还有一些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及与政府间的“合作”。例如虽然国企进行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使得政府不能很好的实行其监管职能;再者由于城乡发展不同步,并且城市中大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也就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又存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如我国东部凭借其沿海的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进行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反的西部地区地处偏远,水资源缺乏,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相对落后,此外还有政府常给予东部地区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使得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收入自然而然会出现极大差距的现象。 2、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收入分配的积极因素是,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这些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二是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且还有偏差。我国城镇居民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格局还远远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其它要素参与分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比重。 3、收入分配不规范。 ——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包括工资支付不规范、工资提取不规范,分配行为不规范等等。一是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三是腐败愈演愈烈,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权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意愿,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利益,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紊乱,低效的状态。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团体。这些共同作用使得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 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交通情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那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又有怎样的改进措施呢?文章各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 关键词:交通工程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成为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1.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从古代我国就发明了马车,而且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80年上海市才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虽然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对交通工

程的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还存在许多的不走之处,主要表现在: 1.1由于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对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上没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在交通工程的设计初始就未对现场地势进行认真勘测,易出现设计脱离现场实际的现象。在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才发现其弊端,而必须对其重新变更施工,就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发现,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完全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1.2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1.3交通工程设施没有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交通设施是保证交通畅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保证交通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交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医改现状与展望

医改现状与展望 经济观察报 嘉宾主持: 余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策智库总裁 嘉宾 顾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长策智库首席社会政策专家 刘国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长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朱恒鹏: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医疗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话题之一,诸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广受诟病,而有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药价虚高等问题的消解之道,也不断进入我们的公共话题。 新医改方案公布一年有余,但我们都知道,顽疾的治愈不会随着一纸方案的发布而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这需要社会各方的智慧,勇于探索、积极探讨仍然是当下我们的应对之策。本期论坛,就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余晖、顾昕、刘国恩、朱恒鹏四位在这个领域勤奋思考与探索并卓有成就的专家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智慧与心得 加强统筹性和权威性 余晖 新一轮医改从年月开始进入政策落定阶段,到现在已过去近一年半的时间,确实到了回顾一下进展情况的时候。事实上,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以及研究机构都非常关注本轮医疗改革的开局是否顺利。 今年我参加了几次有关医改的会议,涉医政府部门都正在启动医改中期评估的项目。国家医改办正在设计一整套医改评估指标,并计划以此为基础对医改中期状况进行评估;卫生部也在跟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设计一套指标,对医改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估;财政部则一直准备和亚洲银行合作,对政府这几年的医改投入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长策智库的医改团队这两年一直在跟踪和调研医改政策的细化和执行情况,也发表了一些相关报告,比如之前我们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对地方医改政策的综合评述(见年月日第期,版),以及公立医院药价虚高(见年月日第期,版)等文章。前两个月我们还到陕西神木、广东高州和湛江进行了案例研究,相关报告将陆续通过《经济观察报》或别的媒体公开,当然我们的报告还送到了相关部门和高级决策者那里,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工作影响这项改革,使改革走得更好一些。 关于什么是中期评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至今为止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些医改配套方案还没有完全出台,政府投入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时候要看新医改是否产生一些成果,确实有些过早。所以有很多专家提出,这个中期评估应该放到年实施方案结束以后再来进行,眼下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过程进行监测,跟踪相关部门和地方是不是按照既定的政策去做了,投入是不是落实了。 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基本药物招标和零差价政策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后,价格反而更高了;药品零差价之后基层医院亏损如何补贴等。另外,虽然选了个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但至今为止所有的试点方案都没有公开;药事服务费政策更是待字闺中。这样,政策的调整成为必然。医保用药的招标采购办法现在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而基本药物政策的调整,也已经由卫生部转移到国家医改办。 所以,如果按照标准的效果评估的结果链来看,我们现在对医改的评估还处在对“投入”、“活动”和“产出”三个环节的“过程评估”阶段,而对于“结果”和“长期目标”的“效果评估”则可能是年和年的事。但医改搞了一年多,在座的各位专家认为医改有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不妨回顾和小结一下;同时如果能够提出些对下一步医改的期望和建议,我们今天这个圆桌论坛的也就达到目的了。 从过程的评估来看,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几方面,各级政府确实增加了不少投入,其产出指标应该是可以获得监测数据的。但如果供方市场只聚焦在各类医疗机构,而忽视了医生、医护人员的话是不行的。医护人员完全可以和服务机构分开,是独立的群体,不需要“被事业化”到医疗机构里去任职。尤其是基层社区医院这块,如果可以放开现行政策,使医护人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自由选择与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则不但可以放活现有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人力资源存量,还可以吸引广大的体制外人力资源,从而节省政府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投入,使提供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 大家的讨论最后必然聚焦于公立医院改革。顾昕教授一开始就提到了其实质是去行政化,这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医改方案中说的“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原则。管办分开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转给地方政府,并按照医改方案的政策促进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而卫生行政部门主要从事对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如果既办又管,就是集裁判、教练和运动员于一身,必定扭曲医疗市场的行为,永远无法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摘要]我国进行市场体制改革以来,在经济发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隐藏在社会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收入差距扩大以及经济中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原先所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公平效率基尼系数和谐社会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一)公平的含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平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以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标准,认为收入差距大小适宜就是公平;有人以劳动能力的贡献大小作为标准,认为按劳分配就是公平;有人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为标准,认为机会均等就是公平。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其意义虽十分广泛,但核心却是经济公平,即利益分配公正合理。经济公平强调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所有的参与者不因其出身、家庭背景、自然环境等而丧失或额外获得某种参与竞争的机会;规则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面对的是无歧视的制度和市场秩序,不存在对某些群体有利或不利的特殊规则。经济公平的重心在结果公平上,(收入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即分配应在与人们的能力、贡献相适应的基础上表现出适当的差距,报酬或收入与投入或代价成比例。如果不得不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利益分配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 (二)效率的含义: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生产劳动总要有所投入和成本,投入愈少,成本越低,产出愈多,收益愈高,则效率就越高。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不得不在竞争中追求高效率,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它的内容很广,包括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资源的动态效率等等。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着重理解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效率。微观的效率反映的是各个市场主体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的状况;而宏观的效率,反映的则是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的状况。 (三)公平与效率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允许的非劳动收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如何切好蛋糕?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意见思考在中国一路发展的道路上,长期存在着难以克服并改革任务艰巨的众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近些年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无疑被摆在了最为迫在眉睫的核心地位。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明显地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首先是两个比重偏低: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其次是分配关系不合理,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规范,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另外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 日益严峻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而导致种种危害性,如: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社会矛盾;不公的收入分配制度长期以往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物价不断被推高;消费外流,抑制内需。 寻因才能究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导致此类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问题的解决。二是利益团体的制约。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存在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关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约。 综合以上分析的原因,可以总结出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重新梳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即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整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一个高层次、广视角的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建设社会诚信制度等为依托,做好四方面衔接,即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中促进增加社会财富;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市场交换行为中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通过标本兼治来逐步解决分配领域的三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