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管理-强化就业指导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管理-强化就业指导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管理-强化就业指导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育管理,强化就业指导

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之路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是2000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铁道部工业职工大学和株洲铁路电机学校合并成立的高职学院。学院隶属于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行业,办学历史始于1951年并有30多年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历史。办学53年来,为全国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所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高等学校。

一、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技能“银领”人才

1. 加强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合作,促进教学中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进行校企合作,成立了有企业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先后从株洲电力机车厂、时代集团等企业聘请了80多位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开发、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全面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下,我们先后改、

并、新设专业18个,形成了两大系列拳头专业:一是电机电器、应用电子技术等传统名牌专业;二是数控技术应用、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专业。这些专业针对行业,面向市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和数控技术应用这两个专业2001年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技术含量的提高。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与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时代集团及长沙、株洲、怀化机务段等几十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作为学院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株洲电力机车厂作为我院最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学院第二实习工厂之称,近年来已无偿地接待我院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实训、毕业实习近万人次,为提高我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力争行业扶持并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确定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轨道电力牵引专家刘友梅担任实训基地建设的顾问。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争取行业投入,采用租赁企业设备等方式共同搞好实训基地的建设。2001年,学院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南五省唯一的国家高职高专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校企合作,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做法是“校企合作,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一是直接引进。我们先后从株洲电力机车厂和周边企业直接引进了40多位具有现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一线,我院现有7位院领导中就有5位曾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工作过。二是创造条件培养。对于从学校毕业直接进校的教师,我们要求他们至少有半年的生产企业现场实习或至少一年在校内实训基地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通过与企业合作搞项目开发、带领学生共同参加上岗训练、到实训基地参加新技术培训以及选送他们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等途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8 %以上。

4. 加强职业培训中的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赢。

中国南车集团在其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战略中,明确将我院定位于“三高人才”(高级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的培训基地,将高级技术人员BFT英语培训班、高级车工、高级电工、汽车维修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放在我院举办。我们每年还承担了株洲电力机车厂大量的职工培训任务,二年来培训规模达2264人次,年培训收入近200万元。

5. 加强校办企业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不仅仅是一个办学实体,还应该成为一个技术载体和经济实体,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从实践训练真正过渡到实际生产,学院在建校伊始就开办了校办工厂。学院利用校办企业,在生产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组织生产;以科研促生产,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中出科研。近年来,我们组织教师与校办企业联合攻关,开发出

新产品16项,其中8项已获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部优,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为校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公司为美国GE公司提供齿轮箱近900套,并已形成年产1000套GE齿轮箱的生产能力。在学院科研技术、人才的参与下,校企合作使校办产业飞速发展,目前,学院校办产业已形成了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的规模,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监控,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开展ISO9001:2000认证,规范质量保证体系。

2003年,学院制定了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学生主体、就业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创新、持续改进、争创国家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48字质量方针和9大质量目标。我们通过开展部门访谈,举办认证培训班,使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院中深入人心,全院教职员工已经树立了“学生是顾客、教育教学服务是产品”

的理念,为学院参与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2004年5月,学院正式接到北京泰瑞特质量认证中心发来的认证证书,成为湖南省第一所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高等学校。

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院学术委员会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宏观管理,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教学督导、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专题教学调查研究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五大监控制度体系。

三、突出就业导向,加强就业指导,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新的就业观念。

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它直接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为此,我们在新生一入校就对他们进行系列专题教育,从思想上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利用学生到现代化企业实习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一线的优良工作秩序和劳动场景,并邀请企业一线的工人和管理者与学生进行座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实践

教学中,让学生切实体会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应用和需求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不断明确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体会自己的社会价值。

2. 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具体做法是除了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外,我们还认真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1994年开始,学校率先在毕业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学院能对14个工种进行中级和高级技能鉴定。近两年以来面向社会和学生进行了近2800人次的技能鉴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在94%以上,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我们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小组,设立专项创业基金,举办在校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加强在校生创新意识和就业意识的培养。

3. 以课堂为载体,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向外推荐毕业生。

2003年,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成为湖南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中心分中心,并专门安排300平方米的就业大厅,实行柜台式、网络化的招聘就业。一是组织学院有关教师编审了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将职业指导教育纳入学生正常的课堂教学范畴。二是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整个教学计划。这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还是首次。三是主动联系,积极开拓,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目前,学

院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160多个就业联系点,直接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并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的有关劳动部门和人事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1999~2002年湖南省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更达到95.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院在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将未来定位于:以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为主,向行业培训、社区培训延伸;最终建成集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国家高职高专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以及社区学院“四位一体”的全国示范性高职学院。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贵州公路、建筑行业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工程机械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机械维修和施工企业,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刘焰 成员:安军、田兴强、周勇、杨涛、袁跃兰、王茵、李世红、冯雨、李宾、何志静、薛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内涵建设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有技能,能创新”的现代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教产结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1月,学校被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举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我校钻探工程专业为例。 一、依托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钻探工程专业依托中核集团、陕西核工业地质开发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创新钻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学校成立了钻探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核集团刘晓阳博士(目前国内钻探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博士)任委员会主任、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开发总公司等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委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钻探工程专业建设。 (二)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西北有色地质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服务行业,共建培训中心 学校立足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一)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发挥学校优势,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近几年,每年都利用地勘企业收队后,在春节前后举办培训班。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庄金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不稳定。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访问量:307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吴满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上午听取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教授的《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报告后,我感触很深,结合我院的实际,就校企合作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积极践行校企合作,除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等工作外,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将河北华恒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世纪建筑材料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润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五个,累计吸引企业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可广泛吸收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材料与检测等十余个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校企合作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部、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等。学院从上到下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性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困惑,这些困难和困惑也正是制约我们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共同难题。譬如: 1、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学校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受人才培养周期和学校办学基础的限制,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二,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等实力弱,不具备服务企业的能力,如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懂得市场规律、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各类培训及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而高职院校的实力却不能达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合作热情。在实践中,企业往往找不到与学校的契合点,缺乏利益驱动,同时合作中,限于政策、法规,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支出多而回报少,责任重而风险大。使得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 2、校企合作育人的问题。在合作育人过程中校企之间“协作多、融入少”。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校企共育人才还处在初期阶段。 3、深度融合的机制问题。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难以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4、政府主导角色问题。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

2019年校企合作发言稿

2019年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吴中技术学校与苏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及挂牌仪式今天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苏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及老师、同学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真诚的感谢!同时,更要感谢我们经管学院曲院长、王书记、毛院长及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和其他亲爱的老师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谢谢您们! 康乐福商贸有限公司康福健康管理机构康福中老年用品超市隶属于“蜂行天下·健康和谐千万家活动组”,以“给中老年人健康关爱、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己任,经营的商品涵盖了中老年人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各领域,包括服装服饰、康复护理、便利生活、保健理疗、睡眠用品、休闲锻炼、文化用品、养生书籍、工艺饰品、老年玩具、吉祥物、无糖食品、天然蜂产品、自然蜂日化等十多个系列上千个产品。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创造“人和”的人文环境,构建了一支管理、营销及服务的精英团队,为其“健康管理、健康用品、健康礼品、孝心家政、爸妈康福网”五位一体营销模式的开拓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善待人才”的人力资源策略,为公司吸纳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营销精英;“乐观、积极、学习、合作”的良好氛围,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理想的事业舞台;优厚

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技能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大庆技师学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合格高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正是坚持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使我们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备受企业欢迎,学院的办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大庆技师学院概况 大庆技师学院是一所集职业预测、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同时是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承揽各层次、多工种职工培训任务。2008年,学院被确立为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拥有国家高新技术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职业鉴定类资质,国家二级安全培训等职业培训类资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井控培训中心等生产经营市场准入许可资质。 学院按照教育培训规律办事,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严把教育培训质量关。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30年来,共为油田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培训各类人才近1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

献。 二、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就培发[2008]1号文件中汇集的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结合企业办学的特点,力图实现校企合作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寻求合作对象,确立发展目标,扩大订单合作比例 为了搞好校企合作,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年初,根据全年工作目标,组成考察小组,一年两次深入企业考察。一是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建立新的校企合作伙伴,二是深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倾听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就业学生进行回访,使现有教学模式不断修正,使之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巩固合作关系。 经过多次考察,校企双方反复见面磋商,我们把其中经济效益好、管理规范、能为学生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的企业作为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目前,我们与江浙、北京等地大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

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思路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想法 “招工难”和“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对伪命题。出现这样的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结构不对称;二是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不吻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剂良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趋势,但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和实施,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才能被各方所认可。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企业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无可厚非,但必须在遵守法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的最终目的。这样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理解,一是企业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合作;二是企业为了名誉而进行“赞助性合作”。本人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获得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的产品质量 第二、降低人才培养费用 第三、赢得潜在合作伙伴 第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第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学校方面 “学历+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长项,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第一、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完成从学历教育到“学历+技能”教育的飞跃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第三、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 第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 第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学生方面 职业院校的学生目前在就业上存在一定误区,总愿意去和211及985院校的毕业生做比较,愿望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但现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定位问题。刚刚恢复高考初期的前五年,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不足30万,现在要在600万以上,作为当年参加高考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寄予同样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是不现实的,需要摆正心态、客观定位。 第二、理论水平不能与211和985竞争,吃苦耐劳不能与农民工相比。那么,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使其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老师方面 面对“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老师是否从思想上真正扭转过来了?如果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标签:校企合作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关于建议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互惠共赢为基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结合学院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有着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引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创新办学体制,把学校办成开放的管理平台,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岗位、职业和行业的要求,进行准确的办学定位,因地制宜地为社会培养所需

要的紧缺人才;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校企合作的思路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积极合作、主动服务;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理论研究、实践创新。 (二)校企合作的近期目标:到2013年,创新“四方四层多边”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搭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构建多形式、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机制,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基地共建共管等问题,切实增强办学活力,把学院建成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 三、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创新“四方四层多边”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牵头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制定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建设职教集团网站,形成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平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完善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研究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成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

校企合作 创新 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感发 论文摘要:通过现代校企合作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市场需求满足”和“创新技术投资”共赢的动因,并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宜采用“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在企业和高校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的合作中,科研人员“带土移植”式的流动机制,加强高校同企业的人员交流,制定科研人员奖励政策、入股机制也将会给企业和高校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转化,并确立高校和企业、政府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主体”,为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指明道路。 鉴于我国企业和高校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进程中,提高科技竞争力的主体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和企业。1950年代以前,科学、技术和经济分别处在相互独立的活动领域内,各自依循着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社会的进步首先冲破了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自闭性,将两者纳入到统一的活动范畴之内,科学开始成为技术的成长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必要的支撑手段,最终实现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的不断融合与重组。从宏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战略的协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同。从微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科技型组织,如高校、研究机构等,与经济型组织,主要是企业,的相互内涵和相互合作。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将校企合作视为启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并施以重点政策加以扶持,以期最终实现多组织、跨学科的大规模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不足 我国高校与工业企业发生联系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但这里着重表述文革停滞之后的全新局面。1977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产学合作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局面。1986年就提出产学研合作的主张,随后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4年后,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全国理工农医类759所高校,科研经费70.5亿元,其中75%是校企合作的课题经费。1983年底,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先后与天津、常州和有关企业组成了38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经过逐步地发展壮大,至1997年,我国有高校1020所,与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开发实体2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产学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全国几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并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此外,还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的一些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数百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在合作中建立了校企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从简单的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共同建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体、组建股份制企业等方面转变。而这种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政府为此所起的第三重作用。政府统筹全局,具有权威性,可发布法规、制定计划、进行组织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仙湖出台了12个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推广计划,“十五”期间还安排校企合作项目8000多项。同时,政府为了落实“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还加大了奖励科技成果的力度,在推动了校企合作、发展高科技、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 我国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良好,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调查表明合作程度还较低。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来看,政府组织协调工作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转换力度不够,有关合作分配机制的政策不完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信息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工作报告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神,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我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现将校企合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为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数次召开校长会议、行政会议、校企合作单位座谈会,出台了《关于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校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校领导将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二是各科组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工学结合计划,指导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等。三是由招就办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规划和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 三、探索“校企双制”,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双制”,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先后校企共建合作实体,形成多元合作模式,如校中厂、厂中校、生产实训中心、冠名班级、短期培训和订单式培养等等,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李春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狠抓实践技能教学,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实行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开展校企合作,为我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温家宝同志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

技能人才》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在办学体制上,要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将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组织,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通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和科学发展。各地职业学校大胆探索,不断创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突破校企合作瓶颈(1)

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游”班,学校每年为乌镇旅游公司专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乌镇旅游”班学生由乌镇旅游公司承担学费,公司和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毕业后直接到公司相应岗位上岗就业。 3.发挥职校优势,尝试产教结合。 由于有良好的服装产业环境为背景,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拥有600万元的实训设备和二十多人的专业课教师,良好的软硬条件是该专业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为使服装专业技能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于2004年8月投入近70多万元建立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桐乡市嘉艺服装研究所”。服装研究所这一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当地行业企业的联系,研究所成立以来,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服装设计、打样及制作等服务,完成新款设计与制作约5000余套件,完成服装配件制作65000多个。更多的在于通过这一平台为服装专业师生提供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了锻炼和提高。 4.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任务。 为解决实习实训耗材成本大这样一个实际困难,学校积极向合作企业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作为专业技能实训的阶段性训练项目。由于企业生产任务不仅有质量上的高要求,还有工时上的高要求。为让学生在校教学实习期间能更好地感受到这两个高要求,在服装专业的教学实习中,我们积极承担部分合作企业的小规模生产加工任务。2009年中完成三个项目数千件产品的生产加工任务。使承接生产加工任务

关于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意见 开展校企合作,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有力保障,是学院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系(院)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专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术服务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院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和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现就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信息产业,服务信息社会,培养信息人才”的办学理念,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原则,找准学院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服务的合作途径,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加快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和综合性发展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组织保障 学院在设置校企合作处的基础上,建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由学院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校企合作处、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质控部、各系(院)负责人及行业、企事业相关人员组成。各系(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处主要负责拟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政策、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计划,管理、协调院系校企合作工作,收集、发布合作信息,评估、总结合作情况;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校企合作工作的机制和方向,从不同角度对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审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政策、有关制度、实施方案和计划;各系(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开拓、实施和总结。 三、主要内容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三至五家紧密联系、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学院与校外合作基地合作的主要内容为: 1、企业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企业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校企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及推广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学院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 8、其它方面的合作。 四、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

校企合作政策

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而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日本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这些国家的经验证明: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培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校企合作的成功在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扶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笔者所在的常州近期也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确立财政专项经费奖励和扶持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并提出要实现校企合作的“五共”模式,即: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将形成校企之间“合作双赢”的局面。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扶持政策学习宣传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领导对有关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不了解,学习、宣传工

作做得还很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应当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只有职业院校先动起来,校企合作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或实习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没有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三)职业院校自身的瓶颈 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管理水平落后、办学模式普教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学校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失去了吸引企业的魅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上的变革。没有学校的变革,为校企合作做好准备,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不可能形成的。 (四)企业顾虑较多 目前,我国企业对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性不高,认为劳动力现在是供大于求,不愿意承担义务,没有看到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和长期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一些企业对合作不热心,有的对优惠政策不了解,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合作培养的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只有让企业尝到合作的甜头,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整体联动动、深度运作”。 二、对我国现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 美国政策学之父拉斯韦尔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校企合作扶持政策对校企合作、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