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难点:大化改新是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讲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讲学案新人教 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原始社会的解体 2.过程与方法 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不同,国家与氏族的不同,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一、走进教材,我要自学 知识提纲: (一)人类的出现 1.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通常所说的、白种和人。 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距今万年前形成。 3、填表 (二)氏族社会 1.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随着和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为目的的出现了。 2、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的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氏族逐渐取代氏族。 自学之后,我要思考: 1、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的依据的什么? 2、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3、“完全形成的人”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 古人类有那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4、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5、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小组合作: 1、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要求助: 我看教材还不明白的问题: 二、探究教材,思维对话 思维对话——交流预习成果 盘点收获(师生小结) 过关检测: 1.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B.劳动 C.生产力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 2.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①早期猿人②晚期猿人③早期智人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3.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4.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 D.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5.我自己设计一道题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 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2017年2月,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倾泻而出,火山灰遮天蔽日。读图1“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地核 2. 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A. ①增加 B. ②减少 C. ③增加 D. ④减少 北京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3. 开设屋顶农庄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 减少土壤污染 B. 缓和热岛效应 C. 削弱紫外辐射 D. 增强雨岛效应 读图2“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4-6题。 4.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 冷空气过境 B. 水循环 C. 热力环流 D. 大气受热过程 6. 自然界中为该类地理现象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壳运动 D. 地球引力 图3为“冬季、夏季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 冬季、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谷地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8.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底 D.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4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9-10题。 9.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0. 图乙中可能吹海风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11. “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山谷地区夜雨多的形象写照。其主要原因是山谷地区 A. 夜晚气温高于白天气温,气流上升 B.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D.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2月开学线上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2届高三2月开学线上测试语文试题 202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世隔绝 李娟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与世隔绝的角落了,连月亮之上都不再神秘。我们沙漠腹心的这个沙窝子与外界也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联系。这一点从大家的日常交谈中就可看出……总有哪么多话题可聊!早也聊,晚也聊,一聊就没个完。说者声情并茂,闻者惊叹连连。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才能维持这样的谈话嘛。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牧羊时马上相逢的问候,其次是新什别克家那部无线座机电话。但是那个破电话几乎没啥信号,深更半夜才闪出一两格,打个电话得跟吵架一样大喊大叫:“……你能听见吗?我能听见!你说!你说!我能听见!你真的听不见吗?……”尽管如此,对这片荒野来说,已经足够了。 来到这里,一切安定下来,最重要的几项劳动也结束了。亲爱的加玛就该北上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了。可怎么回去呢?到哪儿找车呢? 牧场上的车统统都是三证全无的运营车,那样的车在荒野里若隐若现的沙子路上慢吞吞地,东倒西歪地爬啊爬啊,时速没法超过二十公里。只有偷偷上了乌河南岸的柏油路,才能陡然神气一下,开得飞快。可就连这样的车也是罕见的。终于有一天,居麻去北面的亲戚家帮忙挖地窝子,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有一辆车第二天将经过附近的牧场。于是加玛赶紧开始做准备。 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洗头。这令我很难理解。当时旱情严重,水非常珍贵,如果是为了洗给司机和其他乘客看的,这也太虚荣、太奢侈了吧?再一想,怎么能用“虚荣”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件事呢。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须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哪怕就只在一名司机和两三名乘客面前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啊。 于是加玛不但洗了头,还从头到脚整顿了一番。还打开上了锁的箱子,拆开一双新袜子换上。还坐下来打扮了整整一上午,抹了桂花头油(是的,都这年代了,牧场上的女人们仍习惯使用这种古老的化妆品),擦了粉底。光梳头发就梳了半个小时! 照我看来,有车的这个消息也未免太渺茫了些。不过是口耳相传的一则听闻,既没办法直接和司机联系、证实,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啥意外和变动。但大家还是把它作为确凿的事实接受了。 这一天很冷。一大早,只有一行脚印在结满白霜的地面上踩出黑色的粪土,一线绵延,穿过整个沙窝子消失在沙丘顶端。头一天晚上就已经打包好了行李,隔壁萨依娜也过来给奶奶捎了一小包糖果。嫂子给奶奶捎了两条塞着马肋骨的马肠,一包煮熟的肉,两张冬宰时剥的羊皮。所有东西统统用一块白布包着。除此之外,嫂子还额外给了加玛几块比较贵的糖果,使她高兴得喊叫起来。 然后这姑娘又翻出一只小小的空钱包,敞开了伸向居麻——要钱。居麻立马给了一百块,更是令她大乐。她原计划是要五十块。另外居麻还给奶奶捎了五百块,是生活费和治病的钱。 戴帽子时,女儿手持两顶帽子郑重地向爸爸征求意见。居麻说雪青色那顶好看,于是她立刻端正地戴在头上,遮住额头。看着这么整齐、快乐的女儿,居麻微笑无语,卷着莫合烟耐心地等她收拾利落。比起体面的女儿,父亲非常灰暗,他还是穿着那双补丁迭补丁的大头鞋,破旧的外套皱皱巴巴。在兴奋的女儿面前,他显得失落而精神不振,却解释说昨夜没有睡好。

2019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且,则可以是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得到且,根据选项可以确定a的值. 【详解】 解:因为,且集合, 所以且, 根据选项情况,由此可以判定只能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集合间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这一隐含的条件. 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相同的函数是 A.B. C.D. 【答案】D 【解析】可以判断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单调增函数,从定义域角度可以分析出选项A、B、C均不能成立,由此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 所以得到为奇函数, 又因为恒成立, 故在R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选项A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B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C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D的定义域为R, 由于,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又因为, 所以为单调增函数, 所以,选项D满足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函数性质要遵循“定义域优先”的原则,特别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函数的单调性则可以通过图像、导数等等方法进行判断。 3.已知分别为三角形ABC三个内角的对边,且,则三角形ABC中为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 所以,即 选C. 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4.设满足约束条件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B.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临沂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C解析:将图中a、b、c 分别用线连起来,即为区域等高线。由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①③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③处等高线更密集,河流流速较快。 2.A解析:利用等高线作出P点径流方向,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流向。 3.C解析: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说明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副高势力偏弱,雨带推进速度慢。长江中下游流域6月至7月中旬主要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4.D解析:A、B、C选项均不是生态措施,不符合题意。 5.B解析:北京时间16时即当地地方时15:20,太阳位于偏西方,影子应该朝东,只有②③符合,同一时刻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于夏至日,影子长于夏至日,故选B。 6.C解析:由图可知,①影子最长,依据上题方法分析①为冬至日8:00的影子,冬至日12:00即当地地方时11:20,此时影子较②短,这段时间影子长度变化值大于①②影子长度之差,在题中所给四个时段影子长度变化最大。 7.A 解析: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增加水渠流量。 8.B 解析:7—8月鄱阳湖平原正处于伏旱,且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 9.A 解析: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且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形由陡变缓,加上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淤积作用最强 10.D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且1月份大多数时间为晴天,主要受冷高压控制。 11.A解析:雾的形成需要两大条件,一是近地面水汽充足,二是降温。谚语中的第一次雾出现在晴天之后,晴天夜晚气温低,如果出现大雾天气,说明有湿润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天气将转阴;第二次雾出现在阴天之后,阴天大气水汽含量高,如果夜间天气转晴,大气逆辐射减弱,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则会出现大雾天气。 12.B解析:大型水库、海滨地区和原始林区蒸发蒸腾作用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偏高,预测准确率较低。 13.D解析:L河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量大;受偏西风的影响,源头处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河流短小流急,蒸发下渗量小,沿途损耗少;L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中国科学院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其与天然酵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但仅含有一条“超级染色体”。下列关于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C.葡萄糖是其直接能源物质 D.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2. 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 C.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D.Ub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态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B. 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C. 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D. 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

4.图甲为黑藻在适宜温度下O2释放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乙是将黑藻放在适宜温度的密闭环境中,(不同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同)测得的密闭环境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2时,黑藻的氧气产生速率相对值为0 B.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若要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可适当增加CO2浓度 C.图乙中黑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4~6h、8~10h D.由图乙分析,黑藻在该密闭环境中经过12h后有机物的含量上升 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6.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 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 7.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章丘市第四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英语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章丘市第四中学自主招生考试 英语模拟精品试卷 (第一套)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 —When did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in YaNan happen? —It happened ________ the morning of April 20, 2013. A. on B. at C. in D. / 2. Our teacher told us ________ too much noise in class. A. to make B. make C. not to make D. not make 3. Here is your hat. Don’t forget______ when you __________. A. to put it on, leave B. to wear it, leave C. to wear it, will leave D. putting it on, will leave 4. The baby is sleeping. You _____ make so much noise. A. won’t B. mustn’t C. may not D. needn’t 5. Since you are _____ trouble, why not ask _________ help? A. in, for B. in, to C. with, for D. with, to 6. It’s about___________kilometers from Nanchong to Chengdu. A. two hundreds B. two hundreds of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 质量检测(8月)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

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北京市重点中学排名表

北京市重点中学排名表 北京市重点初中前十名列表(初中排名) 一、北京四中(西城区) 二、人大附中(海淀区) 三、北师大实验中学(西城区) 四、北京二中(东城区) 五、北大附中(海淀区) 六、北京80中(朝阳区) 七、北京八中(西城区) 八、北京五中(东城区) 九、师大附中(宣武区) 十、师大二附中(西城区) 以下是十名以外的学校 北京101中(海淀) 汇文中学(崇文) 首师大附中(海淀) 景山学校(东城) 北京15中(宣武) 育英中学(海淀) 北京12中(丰台) 北京161中(西城)

育才中学(宣武) 北京161中(西城) 北京35中(西城) 北京22中(东城) 八一中学(海淀) 北京13中(西城) 苹果园中学(石景山) 牛栏山一中(顺义) 潞河中学(通州) 北京10中(丰台) 北京14中(宣武) 北京十一学校(海淀) 大峪中学(门头沟) 北京171中(东城) 东直门中学(东城) 密云二中(密云) 八大处中学(石景山)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朝阳)陈经伦中学(朝阳) 北京66中(宣武) 北京109中(崇文)

北方交大附中(海淀) 北京55中(崇文) 北京25中(东城) 崇文门中学(崇文) 北京159中(西城) 北京63中(宣武) 北京156中(西城) 北京31中(西城) 鲁迅中学(西城) 北京19中(海淀) 西城区外语学校(西城)北京市重点高中前十名列表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三,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五,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六,北京市第四中学 七,北京市第二中学 八,北京市回民学校 九,北京市第五中学

前十名以外的学校(高中) 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北京市第十中学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北京市八大处中学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北京市第九中学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检测数学试题

临沂四中高三第三次调研检测数学试题 2020、1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 =(2+i)(3-2i),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A.(4,1) B.(8,1) C.(4,-1) D.(8,-1) 2.已知集合{}4321,,,=A ,{} A x y y B x ∈==-,21,则A B =( ) {}2,1.A {}4,2.B {}4,2,1. C φ.D 3.甲、乙、丙三人中,一人是律师,一人是医生,一人是记者.已知丙的年龄比医生大;甲的年龄和记者不同;记者的年龄比乙小.根据以上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记者 B.甲是医生,乙是记者,丙是律师 C.甲是医生,乙是律师,丙是记者 D.甲是记者,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4.已知O,A,B,C 为平面α内的四点,其中A,B,C 三点共线,点O 在直线AB 外,且满 足12 .OA OB OC x y =+其中x>0.y>0,则+8x y 的最小值为( ) A.21 B.25 C.27 D.34 5.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解析式来分析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其中 2.71828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所给图象最契合的是( ) A. ()sin x x y e e -=+ B. ()sin x x y e e -=- C. ()tan x x y e e -=- D. ()cos x x y e e -=+ 6.《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其记载的“日月历法”曰:“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部,部七十六岁,二十部为一遂,遂千百五二士岁,…,生数皆终,万物复苏,天以更元作纪历”.某老年公寓住有20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为正整数)之和恰好为一遂,其中年长者已是奔百之龄(年龄介于90-100),其余19人的年龄依次相差一岁,则年长者的年龄为( ) A.94 B.95 C.96 D.98 7.设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当0x ≥时,()cos x f x e x =-,则不等式 ()()2120f x f x -+->的解集为( ) A. (),1-∞ B. 1,3? ?-∞ ?? ? C. 1,3?? +∞ ??? D. () 1,+∞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2月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2月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1~3题。 1.西藏自治区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大小 B.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C.年降水量的大小 D.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 2.下列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 C.四大区域相互联系 D.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3.图中从④至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差异 B.纬度的差异 C.植被的差异 D.夏季风影响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民居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性建筑特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将我国的传统民居特征及分布绘制成下表。读表,完成4~6题。 住宅结构类型建筑特点分布地区 砖木结构以木构承重、砖墙围护;或以砖墙承重,墙上直接放 置檩条 全国普遍分布 全木结构木构架,木板墙,瓦、茅草或树皮盖顶西南和华南 土结构在陡峭的山岩壁上直接挖洞进去;在平地上向下挖 一个大坑,再在四周坑壁上向内挖洞进去 甲 毡包式外观呈圆形,用细木枝条编成网状壁块,上做伞状 骨架,覆以皮毡或粗布 乙 石、土、木混合 式多层结构,外观呈梯形,点缀着小小的窗,形似一座 坚不可摧的堡垒 丙 4.甲、乙、丙三个地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5.南方地区的砖木结构住宅一般比较高大,屋顶薄而轻巧。但在东南沿海某些地区的房屋建得却比较低矮,屋顶也盖得比较厚重,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 A.多台风 B.多地震 C.多暴雨 D.气温低 6.西南地区的全木结构住宅建筑特点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屋顶斜度大—充分利用水资源 B.房屋窗口较小—增大阳光照射面积 C.多采用落叶松—取材较方便 D.居住层离地面高—防虫、蛇,防潮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完成7~9题。 7.该城市最初形成主要区位因素是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植被 8.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①水源丰富②自然资源丰富③气候条件优越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9.图中第Ⅲ阶段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的特点是 ①高速化②水陆空联合运输③网络化④多样化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地区中,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成都平原 C.辽东丘陵 D.山东丘陵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