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一轮讲义第三章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优化方案】2016一轮讲义第三章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优化方案】2016一轮讲义第三章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学生用书P47]

一、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1.(多选)(2015·广州调研)如图所示,电梯内重为10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某时刻,乘客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为8 N,则电梯可能()

A.匀加速向上运动

B.匀减速向上运动

C.匀加速向下运动

D.匀减速向下运动

答案:BC

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

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2.隔离法

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3.外力和内力

(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多选)(2015·大同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

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 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A.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 AB=F

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F AB=F 2

C.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 AB=F

D.若地面是有摩擦的,F AB=F 2

答案:BD

考点一超重和失重现象[学生用书P48]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单选)(2015·莆田模拟)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D.“神舟十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解析]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失重,A错;列车水平加速,即不超重也不失重,B错;秋千摆到最低点,加速度向上,超重,C错;飞船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完全失重,D对.

[答案] D

[总结提升]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1.(单选)(2014·高考北京卷)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解析:选D.受托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一定先做加速运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而后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上升,选项A 、B 错误.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二者分离,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重力加速度;要使手和物体分离,手向下的加速度一定大于物体向下的加速度,即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D 正确.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学生用书P 48]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013·高考福建卷)质量为M 、长为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

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审题点睛] (1)图甲中杆和环均静止,把环隔离出来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列方程可求出绳中拉力.

(2)图乙中,杆与环一起加速,隔离环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可求出环的加速度,再对杆和环作为一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施加的外力.

[解析] (1)环受力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2F T cos θ-mg =0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cos θ=63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F T =64

mg . (2)①小铁环受力如图丁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T ′sin θ′=ma

F T ′+F T ′cos θ′-mg =0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θ′=60°,代入以上两式解得:

a =33

g .

②杆和环整体受力如图戊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cos α=(M +m )a

F sin α-(M +m )g =0

解得:F =233

(M +m )g , α=60°.

[答案] (1)64mg (2)①33g ②外力大小为233

(M +m )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

[总结提升]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2.(多选)(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A 、B 静

止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A 与B 不粘连.现对物体A 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 使A 、B 一起上升,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图乙中PQ 段表示拉力F 逐渐增大

B .在图乙中QS 段表示B 物体减速上升

C .位移为x 1时,A 、B 之间弹力为mg -kx 1-Ma 0

D .位移为x 3时,A 、B 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2

a 0(x 2+x 3) 解析:选AC.在PQ 阶段,两物体匀加速向上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F +k Δx -(m +M )g =(M +m )a 0,随Δx 不断减小,F 不断增大,A 项正确;在QS 段,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仍相同,整体继续加速运动,B 项错;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由平衡条件有kx 0=(M +m )g ,位移为x 1时,设A 、B 间弹力为F ′,对B 则有k (x 0-x 1)-F ′-Mg =Ma 0,解两式得F ′=mg -kx 1-Ma 0,C 项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加速度图象中梯形面

积乘以m 即为合外力所做的功,由动能定理有:m ×12a 0(x 2+x 3)=12

m v 2,解得v =a 0(x 2+x 3),D 项错.

考点三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学生用书P49]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通常不分解加速度而分解力,但有一些题目要分解加速度.最常见的情况是与斜面模型结合,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是相互垂直的,而加速度的方向与任一方向的力不同向.此时,首先分析物体受力,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分解为a x和a 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x=ma x,F y=ma y,使求解更加便捷、简单.

如图所示,某商场内扶梯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质量为60 kg

的人站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当扶梯以2 m/s2的加速度斜向上运动时,求人

对扶梯的压力和人所受到的摩擦力各是多少.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作用,

如图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向,将加速度如图

分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ma cos θ①

F N-mg=ma sin θ②

由①②代入数值得:F N=660 N,F f=60 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扶梯的压力大小是660 N.

[答案]660 N60 3 N

3.(单选)(2013·高考安徽卷)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A.T=m(g sin θ+a cos θ)F N=m(g cos θ-a sin θ)

B.T=m(g sin θ+a cos θ)F N=m(g sin θ-a cos θ)

C.T=m(a cos θ-g sin θ)F N=m(g cos θ+a sin θ)

D.T=m(a sin θ-g cos θ)F N=m(g sin θ+a cos θ)

解析:选A.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将加速度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

a x=a cos θ①

a y=a sin θ②

分别在两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mg cos θ=-ma y③

T-mg sin θ=ma x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

T=m(g sin θ+a cos θ),F N=m(g cos θ-a sin θ).

[学生用书P 49]

物理模型——“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模型分析

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18分)(2015·云南昆明统测)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的铁块B (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

板长L =1 m ,用F =5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10 m/s 2.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审题点睛] (1)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发生滑动,要比较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若f <f m ,则不滑动,反之则发生滑动.

(2)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两者运动的位移都是对地的,注意找位移与板长的关系.

[规范解答]—————————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m >μ1m

g =0.3×1×10 N =3 N(2分)

假设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A 、B 整体:F =(M +m )a (2分)

对A :f AB =Ma (2分)

解得:f AB =2.5 N(1分)

因f AB <f m ,故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1分)

(2)对B :F -μ1mg =ma B (2分)

对A :μ1mg -μ2(M +m )g =Ma A (2分)

据题意:x B -x A =L (2分)

x A =12a A t 2;x B =12

a B t 2(2分) 解得:t = 2 s .(2分)

[答案] (1)不会 (2) 2 s

[规律总结] (1)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2)滑块是否会从滑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滑板一端时两者共速.

(3)滑块不能从滑板上滑下的情况下,当两者共速时,两者受力、加速度发生突变.

4.(多选)(2014·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 ,则( )

A .当 F < 2μmg 时,A 、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 F =52μmg 时, A 的加速度为13

μg C .当 F > 3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μg 解析:选BCD.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 ,B 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

μmg ,对A 、B 整体,只要F >32

μmg ,整体就会运动,选项A 错误;当A 对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 、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A 、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2μmg -32

μmg =ma max ,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 max =12μg ,选项D 正确;对A 、B 整体,有F -32

μmg =3ma max ,则F >3μmg 时两者会发生相对运动,选项C 正确;当F =52

μmg 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F -32μmg =3ma ,解得a =13

μg ,选项B 正确.

1.(单选)(2015·南京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接触面粗糙,现将它们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 ( )

A .只受重力

B .受重力和A 对它的压力

C .受重力和A 对它的摩擦力

D .受重力、A 对它的压力和摩擦力

解析:选A.两个物体A 、B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 、B 都只受到重力,B 、C 、D 错误,A 正确.

2.(单选)(2015·西安质检)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 )

A .3μmg

B .4μmg

C .5μmg

D .6μmg

解析:选D.纸板相对砝码恰好运动时,对纸板和砝码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2m +m )g =(2m +m )a ,对砝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μmg =2ma ,联立可得:F =6μmg ,选项D 正确.

3.(单选)(2015·河南安阳模拟)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猫的质量是木板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3g sin α

B .g sin α

C .3g sin α/2

D .2g sin α

解析:选A.猫与木板加速度不同,分别对其受力分析是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法.猫受力平衡,设猫的质量为2m ,其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f =2mg sin α,木板所受摩擦力沿斜

面向下,木板的加速度为a =2mg sin α+mg sin αm

=3g sin α,正确选项为A.

4.(单选)某同学将一台载有重物的电子台秤置于直升式电梯内,从1楼直升到达10楼下电梯,在进入电梯到下电梯的全过程中他用相机拍摄了如图所示的四幅照片,若电梯静止时,电子台秤指针恰好指到盘面示数为“9”的位置,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应为电梯减速时所拍摄的

B .乙表明了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C .丙应为电梯匀速时所拍摄的

D .丁应为电梯减速时所拍摄的

解析:选D.电梯静止时,电子台秤指针恰好指到盘面示数为“9”的位置,若示数大于9,则电梯加速上升,处于超重状态;若示数小于9,则电梯减速上升,处于失重状态;若示数等于9,则电梯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所以D 正确.

5.(单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 1在光滑地面上,m 2在空中).已知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 1的加速度大小为( )

A.F cos θm 1+m 2

B.F sin θm 1+m 2

C.F cos θm 1

D.F sin θm 2 解析:选A.把m 1、m 2看做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cos θ=(m 1+m 2)a ,所以a =F cos θm 1+m 2

,选项A 正确. 6.(多选)(2015·江西六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t =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 .分别用a 1、a 2和v 1、

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解析:选AC.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两者可能一起加速运动,选项A 正确;可能木块的加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

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a1997118.html,)

超重和失重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上

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解析:选A.把容器B竖直上抛,容器B和物体A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为零,选项A正确.

2.(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m1>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测力计.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如果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a1=a2,F1<F2B.a1=a2,F1>F2

C.a1<a2,F1=F2D.a1>a2,F1>F2

解析:选B.把A、B两个物体和弹簧测力计看做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1=a2,隔离后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1>F2,故选项B正确.

3.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DC和AC构成矩形ABCD的两邻边和对角线,AC∶BC∶DC=5∶4∶3,AC杆竖直,各杆上分别套有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球

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A.1∶1∶1 B.5∶4∶3

C.5∶8∶9 D.1∶2∶3

解析:选A.由题可知A、B、C、D恰好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且C为最低点,由等时圆知识可知三小球在杆上滑行时间相等,A对.

4.(2015·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AB与BC长度相等,则()

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动摩擦因数μ1+μ2=2tan θ

C.小孩从滑梯上A点滑到C点先超重后失重

D.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解析:选B.整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在这两段支持力与总重力都不相等,先失重后超重,水平方向上加速度先向右后向左,地面与滑梯之间存在摩擦力,由于AB和BC长度相等,A、C两点速度均为零,则有g sin θ-μ1g cos θ=μ2g cos θ-g sin θ,可得μ1+μ2=2tan θ,只有B正确.

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解析:选A.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mg、橡皮筋拉力kx

作用,静止时:kx1=mg,小车加速运动时,竖直方向,有:kx2cos θ=mg,

由以上两式得x1=x2cos θ.设橡皮筋原长为L,小球离悬点的竖直高度由原

来的L+x1变为(L+x2)cos θ,由于L>L cos θ,则小球离悬点的竖直高度

减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6.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置着静止的

小物块A .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 =kt ,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且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m B =2m A .则下列图象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 运动的v -t 图象的是( )

甲 乙

解析:选C.根据题意,开始时,A 、B 相对静止,相对滑动前以相同加速度a =kt m A +2m A

向右做变加速运动,木板B 的最大加速度a B =f 2m A ,当kt -f m A =f 2m A

时,A 、B 开始相对滑动,解得时间t =3f 2k ,之后A 的加速度a A =kt -f m A 随时间增大,木板B 以不变的加速度a B =f 2m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以上分析可知,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 =8 kg 的平板小车,在小车左端加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推力F ,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放在小车右端上面,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F 增加到4 N 时,m 相对M 开始运动

B .当F 增加到20 N 时,m 相对M 开始运动

C .当F =10 N 时,m 对M 有向左的2 N 的摩擦力

D .当F =10 N 时,m 对M 有向右的4 N 的摩擦力

解析:选BC.m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 =μg =2 m/s 2,所以当整体的加速度达到2 m/s 2时,即F =(m +M )a =20 N 时,m 相对M 开始运动,A 错,B 对;当F =10 N 时,整体的加速

度a ′=F M +m

=1 m/s 2<2 m/s 2,所以m 对M 的摩擦力表现为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f =ma ′=2 N ,C 对,D 错.

8.(2015·南昌调研)如图甲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AO 、BO 、CO 连接吊着质量为m 的物体,轻绳AO 、BO 、CO 对轻质结点O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F 3.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甲 乙

A .在0~t 1时间内,F 1与F 2的合力等于F 3

B .在0~t 1时间内,F 1与F 2的合力大于mg

C .在t 1~t 2时间内,F 1与F 2的合力小于F 3

D .在t 1~t 2时间内,F 1与F 2的合力大于mg

解析:选AD.对轻质结点O ,因没质量,故其无论在何状态下,F 1、F 2、F 3三个力的合力都为零,即F 1与F 2的合力与F 3等大反向,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绳子的拉力F 3,在0~t 1时间内,电梯加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失重状态,F 3<mg ,即F 1与F 2的合力小于mg ,选项B 错误;在t 1~t 2时间内,电梯减速向下运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F 3>mg ,即F 1与F 2的合力大于mg ,选项D 正确.

9.(2015·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 推物体,使其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逐渐增大F ,物体开始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能计算出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水平外力F 的大小

D .加速度为6 m/s 2时物体的速度

解析:选ABC.由题图知,当F =0时,a =-6 m/s 2,即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6 m/s 2,

由a =g sin θ=6 m/s 2得θ=37°,当a =0时,F =15 N ,由平衡条件得:mg =F ·cot 37°=15×43

N =20 N ,m =2 kg.由于未知物体加速度达到6 m/s 2的时间,此时的速度无法求得.

☆10.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 ,其上叠放木块A ,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 作用于B ,A 、B 的加速度与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的质量为0.5 kg

B .B 的质量为1.5 kg

C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D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解析:选AC.F ≤3 N 时,A 、B 均静止,表明B 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 N ;3 N <F ≤9

N 时,A 、B 一起以相同加速度运动,a =F -μ2(m A +m B )g m A +m B =1m A +m B

F -μ2g ,由图象斜率知

m A +m B =1.5 kg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f (m A +m B )g

=0.2;当F >9 N 时,A 的加速度为a A =μ1g ,根据图象可知μ1=0.4,B 的加速度为a B =F -μ1m A g -μ2(m A +m B )g m B

,由图象斜率知m B =1 kg ,m A =0.5 kg ,A 、C 对.

三、非选择题

11.(2015·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M =4 kg ,长度为L =2 m ,小物块质量为m =1 kg ,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现在用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 超过2.5 N 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

加速度g =10 m/s 2,试求:

(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一开始力F 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 =12 N ,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

解析:(1)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当F =2.5 N 作用于小物块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m )a ①

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a ②

由①②可得f =2 N

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受支持力N =mg ,则所受摩擦力f =μmg

得μ=0.2.

(2)F =12 N 作用于长木板上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设长木板、小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

F -f =Ma 1

得a 1=2.5 m/s 2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a 2

得a 2=2 m/s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

s 1=12

a 1t 2 s 2=12

a 2t 2 小物块刚滑下长木板时,有

s 1-s 2=12

L 解得t =2 s.

答案:(1)0.2 (2)2 s

☆12.如图甲所示,水平平台的右端安装有轻质定滑轮,质量为M =2.5 kg 的物块A 放在与滑轮相距l 的平台上,现有一轻绳跨过定滑轮,左端与物块连接,右端挂质量为m =0.5 kg 的小球B ,绳拉直时用手托住小球使其在距地面高h 处静止,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g 取10 m/s 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某探究小组欲用上述装置测量物块A 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放开小球,系统运动,该小组对小球匀加速下落过程拍得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乙所示,拍摄时每隔1 s 曝光一次,若小球直径为20 cm ,求物块A 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设小球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已知l =3.0 m ,要使物块A 不撞到定滑轮,求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h .(假设小球距地面足够高,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解析:(1)对题中照片分析知,s 1=60 cm ,s 2=100 cm

由Δs =s 2-s 1=aT 2①

得a =Δs T 2=0.4 m/s 2② 以小球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 -F T =ma ③

丙 丁

作出物块A 的受力图如图丁所示,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T -F f =Ma ④

F f =μMg ⑤

F T =F ′T 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

μ=mg -(M +m )a Mg

代入M 、m 、g 、a 的数值,解得μ=0.152.⑦

(2)对小球B :小球B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落地时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有:

v 2-0=2ah ⑧

对物块A :小球B 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物块A 也运动了h ,随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⑨

要使物块A 不撞到定滑轮,则应满足

v 2<2a ′(l -h )○

10 比较⑧⑩两式,可得h <a ′l a +a ′

代入数值,解得h <2.375 m

故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为2.375 m.

答案:(1)0.152 (2)2.375 m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传送带上有一长L=1.0m ,质量M=0.5kg 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质量为m=0.3kg 的小木块.对木板施加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 ,同时让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运行速度v=1.0m/s 。已知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1=3 ,木板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 4 ,取g=10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在恒力F 作用下,薄木板保持静止不动,通过计算判定小木块所处的状态; (2)若小木块和薄木板相对静止,一起沿传送带向上滑动,求所施恒力的最大值F m ; (3)若F=10N ,木板与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分离?分离前的这段时间内,木板、木块、传送带组成系统产生的热量Q 。 【答案】(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2)9.0N (3)1s 12J 【解析】 【详解】 (1)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 木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1 sin 2 mg mg α= 斜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13 cos 4 m f mg mg μα== 由于:sin m f mg α> 所以,小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2)设小木块恰好不相对木板滑动的加速度为a ,小木块受力如图乙所示,则 1cos sin mg mg ma μαα-=

木板受力如图丙所示,则:()21sin cos cos m F Mg M m g mg Ma αμαμα--+-= 解得:()9 9.0N 8 m F M m g = += (3)因为F=10N>9N ,所以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对小木块有:2 1cos sin 2.5m/s a g g μαα=-= 对长木棒受力如图丙所示 ()21sin cos cos F Mg M m g mg Ma αμαμα--+-'= 解得24.5m/s a =' 由几何关系有:221122 L a t at =-' 解得1t s =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两处,则 ()2121231cos cos 2Q Q Q mgL M m g vt a t μαμα?? =+=+++ ??? 解得:12J Q =。 2.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 =1kg 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 =5.75m , 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O .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 =4m/s 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取g =10m/s2)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矢量性 1. 如图所示,装有架子的小车,用细线拖着小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已 知运动中,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30°,则小车在做什么运动?求出小球 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在外力F=20N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夹 角θ=37°,(sin37°=0.6,cos37°=0.8,g=10m/s2)。求物 体运动的加速度。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求:(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2)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二、独立性 4.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加速度a 1 大小为5m/s 2 。力F 2 单独作用在物 体A上时产生加速度a 2大小为2m/s2。那么F 1 和F 2 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时产生 的加速度为 A.5m/s2B.2m/s2 C.8m/s2D.6m/s2 三、瞬时性 5.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A.a′=aB.a′<2a C.a′>2a D.a′=2a 6.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 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 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7. 一重球从高h 处下落,如图所示,到A 点时接触弹簧,压缩弹簧至最低点位置B 。那么重球从A至B 的运动过程中: A 、速度一直减小 B 、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在B处加速度可能为零 D 、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再竖直向上 8. (1)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 分别为1L ,2L 的两根细线上,1L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2L 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2L 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9. 如图所示,木块A 、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 上,C 静置于地 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块C 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分别是A a ,B a 各多大? 四、同体性 10.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来.图中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吊台的质量m=15kg,人的质量为M=55kg,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 /s 2,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g=9.8m/s 2) 五、两类问题 11.如图,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F =20N 推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kg 的物体,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6.037sin =?)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2)3s 末物体的位移多大。 (3)5S 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1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及问题类型 2.解题策略——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图象问题 (1)在图象问题中,无论是读图还是作图,都应尽量先建立函数关系,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规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读取图象信息或描点作图。 (2)读图时,要注意图线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以及图线与横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尽可能多地提取有效信息。 考向动力学中的v-t图象 【例1】(多选)(2015·全国Ⅰ卷,20)如图1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由v-t图象可求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v0 t1 ,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 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 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 度为s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 =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 答案 ACD 考向 动力学中的F -t 图象 【例2】 (多选)(2019·全国Ⅲ卷,20)如图2(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图2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 s ~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 C.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4.5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物理概念和规律: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方法:(1)把握“两个情况”。即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合力,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一个桥梁:物体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先由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2)寻找多过程运动问题中各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前一个过程的未速度就是后一个过程的 初速度,画图找出各过程间的位移联系。 二、瞬时加速度问题 1.一般思路:分析物体的受力变化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瞬时加速度 2.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 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 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 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 弹力不突变。 三、常见的两类动力学图像问题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 力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连接体问题: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求某一未知力。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2.物体系中某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另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物体在相互作用,这类问题应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条件联立来解决。应用隔离法,通过对某一物体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求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过渡到另一物体,应用平衡条件(或第二定律)求出最后的未知量。 五、临界问题 1.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又可理解为“恰好出现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热点问题

专题强化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热点问题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动力学图象问题、连接体问题、临界和极值问题以及多运动过程问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且每年都有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本专题用到的规律和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临界条件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1.常见图象 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题型分类 (1)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3.解题策略 (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例1(多选)(2019·全国卷Ⅲ·20)如图1(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试题整理

考点11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点名片 考点细研究:本考点是物理教材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的考点有:(1)超重、失重;(2)连接体问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滑块滑板模型、传送带模型等。其中考查到的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25题、2015年全国卷Ⅱ第25题、2015年海南高考第9题、2014年北京高考第8题、2014年四川高考第7题、2014年大纲卷第19题、2014年江苏高考第5题、2014年福建高考第15题、2013年浙江高考第17题和第19题、2013年广东高考第19题、2013年山东高考第15题等。 备考正能量: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的主干知识;它不仅是独立的知识点,更是解决力、电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核心规律。可单独命题(选择题、实验题),也可综合命题(解答题)。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以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为主,试题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 一、基础与经典 1.小明家住十层,他乘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他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他先后处于超重、平衡、失重状态 D.他先后处于失重、平衡、超重状态 答案 C 解析小明乘坐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过程中,一定是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匀速,最后向上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最初向上,中间为零,最后加速度方向向下,因此先后对应的状态应该是超重、平衡、失重三个状态,C正确。

2.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 A 解析放上小木块后,长木板受到小木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在两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小木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后,可能以共同的加速度一起减速,直至速度为零,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小于木板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故A正确,也可能物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较小,达到共同速度后物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给木板向右的摩擦力,但木板的加速度也小于刚开始运动的加速度,B、C错误;由于水平面有摩擦,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匀速运动,D错误。 3.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2018版浙江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讲义:必修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及考点要求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历史上对于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认识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笛卡尔: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物体将保持原有速度(大小、方向)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2.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变(大小变或方向变或大小、方向都变)则运动状态变.3.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________这种状态. (2)意义:力不是__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______. 4.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一直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图1 2.如图1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考情直播 1.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 1.牛顿定律的应用 2.超重与失重 3.力学单位制1.能利用牛顿第二定 律求解已知受力求运 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 的两类动力学问题 2.了解超重、失重现 象,掌握超重、失重、 完全失重的本质 3.了解基本单位和导 出单位,了解国际单 位制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属于 Ⅱ级要求,主要涉及 到两种典型的动力学 问题,特别是传送带、 相对滑动的系统、弹 簧等问题更是命题的 重点.这些问题都能 很好的考查考试的思 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 力. 考点一已知受力求运动 [特别提醒]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情况: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图,建立坐标系,进行力的正交分解,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 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一条不可伸长的轻

绳绕过定滑轮分别与物块A 、B 相连,细绳处于伸直状态,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8kg 和m B =2kg ,物块A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块B 距地面的高度h =0.15m.桌面上部分的绳足够长.现将物块B 从h 高处由静止释放,直到A 停止运动.求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时间.(g=10m/s 2) [解析]对B 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T=m B a 1 同理,对A :T-f =m A a 1 A N f μ= 0=-g m N A A 代入数值解得21/2.1s m a = B 做匀加速直线运2112 1t a h =;11t a v = 解得s t 5.01= s m v /6.0= B 落地后,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2a m f A = ;2 1a v t = 解得:s t 6.02= s t t t 1.121=+= [方法技巧] 本题特别应注意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的选取,在B 着地之前,B 处于失重状态,千万不可认为A 所受绳子的拉力和B 的重力相等.当然B 着地之前,我们也可以把A 、B 视为一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同学们不妨一试. 考点二 已知运动求受力 [例2]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作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高度下降1700m造成众多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 )所示.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 )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m/s 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10.1μ=20.4μ=(2)6m (3)6.5m 【解析】 (1)根据图像可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 4m/s =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 4m/s =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4/0/1m s m s g s μ-= 解得20.4μ= 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1t s =,位移 4.5x m =,末速度v 4m/s =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212 x vt at =+ 带入可得21/a m s = 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1g a μ= 可得10.1μ= (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1()M m g mg Ma μμ++= 可得214 /3 a m s = 对滑块,则有加速度2 24/a m s = 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11t s = 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2111111023x vt a t m =- =末速度18 /3 v m s =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3-4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2012·江西南昌)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 ,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 ,g 取10m/s 2,那么( ) A .该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 ∶2 B .该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 ∶1 C .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 ∶7 D .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2 ∶7 [答案] AC [解析] 由v =a 1t 1,v =a 2t 2,联立解得t 1 ∶t 2=1 ∶2,A 正确,B 错误;由t 1+t 2=3s 可得t 1=1s ,t 2=2s ,由L =v (t 1+t 2)2可知v =8m/s ,a 1=8m/s 2,a 2=4m/s 2。由mg -f 1=ma 1, mg -f 2=-ma 2,得f 1 ∶f 2=1 ∶7,C 正确,D 错误。 2.(2012·辽宁大连)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 点,与竖直墙壁相切于A 点,竖直墙壁上另一点B 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 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 、b 两球分别由A 、B 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 点;c 球由C 点自由下落到M 点;则( )

A .a 球最先到达M 点 B .b 球最先到达M 点 C .c 球最先到达M 点 D .a 球最后到达M 点 [答案] C [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得,A 、C 两点等高且OM 的长度等于圆环的半径R ,所以BM 的长度为2R ,AM 的长度为2R ,a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45°,b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60°,c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由x =1 2at 2得t = 2x a ,结合三个小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可得,c 球最先到达M 点,故选项C 正确。 3.(2012·泉州五校质检)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A .F fa 大小不变 B .F fa 方向改变 C .F fb 仍然为零 D .F fb 方向向右 [答案] AD [解析] 系统初始处于平衡状态,当剪断右侧细线后,细绳弹力可发生突变,而弹簧上弹力不可突变。故b 此时只受弹簧向左弹力,相对地面有向左运动趋势和地面间存在向右摩擦力,D 正确;而a 物体由于所受弹力不变,故其受力情况不改变,F fa 大小方向均不变,A 对。 4.(2012·长沙模拟)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

02物理竞赛讲义——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惯性的量度 2、观念意义,突破“初态困惑”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 2、理解要点 a、矢量性 b、独立作用性:ΣF →a ,ΣF x→a x… c、瞬时性。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 3、适用条件 a、宏观、低速 b、惯性系 对于非惯性系的定律修正——引入惯性力、参与受力分析 三、牛顿第三定律 1、定律 2、理解要点 a、同性质(但不同物体) b、等时效(同增同减) c、无条件(与运动状态、空间选择无关)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一、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 单独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问题比较少,一般是需要用其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某一个环节。 应用要点:合力为零时,物体靠惯性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只有物体有加速度时才需要合力。有质量的物体才有惯性。a可以突变而v、s不可突变。 1、如图1所示,在马达的驱动下,皮带运输机上方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工件(大小不计)在皮带左端A点轻轻放下,则在此后的过程中() A、一段时间内,工件将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 对地做加速运动 B、当工件的速度等于v时,它与皮带之间的摩 擦力变为静摩擦力 C、当工件相对皮带静止时,它位于皮带上A点 右侧的某一点 D、工件在皮带上有可能不存在与皮带相对静止 的状态 解说:B选项需要用到牛顿第一定律,A、C、D选项用到牛顿第二定律。 较难突破的是A选项,在为什么不会“立即跟上皮带”的问题上,建议使用反证法(t →0 ,a →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 轴,在过原点O 垂直于x 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 N/C ,方向与x 轴正方向相同,在原点O 处放一个质量m=0.01 kg 带负电荷的绝缘物块,其带电荷量q = -5×10- 8 C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给 物块一个沿x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 0=2 m/s.如图所示.试求: (1)物块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加速度; (2)物块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远距离; (3)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多长? 【答案】(1)5 m/s 2 (2)0.4 m (3)1.74 s 【解析】 【分析】 带负电的物块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进入电场中,受到向左的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为零时运动到最远处,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分三段进行研究:在电场中物块向右匀减速运动,向左匀加速运动,离开电场后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列式,求出各段时间,即可得到总时间. 【详解】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Eq ma μ+= ,得25m/s a = (2)物块进入电场向右运动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2101 02 mg Eq s mv μ-+=-. 代入数据,得:s 1=0.4m (3)物块先向右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00111??22 t v v v s t t +==,得:t 1=0.4s 接着物块向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221m/s qE mg a m =μ-=. 根据:21221 2 s a t = 得220.2t s = 物块离开电场后,向左作匀减速运动:232m/s mg a g m μμ=-=-=- 根据:3322a t a t = 解得30.2t s = 物块运动的总时间为:123 1.74t t t t s =++= 【点睛】 本题首先要理清物块的运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进行求解.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整体法与隔离法 1.物体A 、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之比m A ∶m B =2∶1。现用水平3 N 的拉力作用在物体A 上,如图所示,则A 对B 的拉力大小等于( ) A.1 N B.1.5 N C.2 N D.3 N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与竖直车厢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若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拉力F 增大,则(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物块受到的合力不变 C.物块可能相对于车厢壁滑动 D.物块与车厢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3.倾角为θ=45°、外表面光滑的楔形滑块M 放在水平面AB 上,在滑块M 的顶端O 处固定一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拴一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55 kg ,当滑块M 以a =2g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细线拉力的大小为(g 取10 m/s 2)( ) A.10 N B.5 N C. 5 N D.10 N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 的左侧面有一个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面。当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在滑块A 上时,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可视为质点)在圆弧面上与A 保持相对静止,且B 距圆弧面末端Q 的竖直高度 H =R 3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力F 的大小为( )

A. 5 3Mg B. 5 2Mg C. 5 3(M+m)g D. 5 2(M+m)g 图象应用 5.一次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飞机悬停在高空某处后,空降特战兵从机舱中跳下,设空降特战兵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当速度减为零时特战兵恰好落到地面。已知空降特战兵的质量为60 kg。设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空降特战兵,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乙所示。不计空降特战兵所受的阻力。则空降特战兵(sin 37°=0.6,cos 37°=0.8)() A.前2 s处于超重状态 B.从200 m高处开始跳下 C.落地前瞬间降落伞的每根绳对特战兵的拉力大 小为125 N D.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 6.(多选)如图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7.(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 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 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牛顿运动定律(竞赛学生版)

2014航班讲义牛顿运动定律(一) 1、如图所示,C为一放在固定的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斜面,其质量m C=6.5kg,顶端有一定滑轮,滑轮的质量及轴处的摩擦皆可不计。A和B是两个滑块,质量分别为m A=3.0kg,m B= 0,5kg,由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开始时设法抓住A,B和C,使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且滑轮两边的轻绳恰好伸直,今用一大小等于26.5N的水平推力F作用于C,并同时释放A,B和C.若C沿桌面向左滑行,其加速度 a=3.0m/s2,B相对桌面无水平方向位移(绳子是一直绷紧的).试求与桌面的摩擦系数μ (图中α = 37°,β = 53°,重力加速度 g = 10m/s2) 2.如图所示,一个长为2l的竖硬滑槽AB,沿竖直面滑下,在滑槽的中点安放 一个相对滑槽固定不动的小球C,其质量为m,B端向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 试求当α = 45°角时,小球对滑动槽的作用力. 3.如图所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楔子,互相触及地沿着两个与地面成 相等夹角α的固定斜面作无摩擦的移动.圆柱体质量为m1,楔子的质 量为m2 .试求楔子对圆柱体的压力.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劈和质量为m的杆,在施加于劈上的水平力 F作用下,分别以加速度a1和a2做无摩擦运动,劈的倾角为α.求加 速度a1和a2以及劈与杆的作用力N. 5.如图, 一三角形楔ABC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两斜边与平面夹角分别为 300,600,在斜边上有两物体m1,m2,用不可伸长的细绳联接并跨在楔顶点A上的一定滑轮上,m1,m2可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令楔的质量为M,已知三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m1:m2:M= 4:1: 1 6.滑轮光滑且质量可忽略.求(1)楔的加速度a及m1对于M的加速度a'. (2)若m1从静止开始沿斜面移动20cm,楔沿水平面移动的距离. 6. 在火车车厢内有一长l,倾角为θ的斜面,当车厢以恒定加速度 a0从静止幵始运动时,物体自倾角为θ的斜面顶部A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已知斜面的静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滑至斜面底部B点时,物体 相对于车厢的速度,并讨论当a0与μ一定时,倾角θ为多少时,物体 可静止于A点?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钉子A 、B 相距5l ,处于同一高度.细线的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物块,另一端绕过A 固定于B .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在细线上C 点,B 、C 间的线长为3l .用手竖直向下拉住小球,使小球和物块都静止,此时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松手后,小球运动到与A 、B 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向下运动.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取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受到手的拉力大小F ; (2)物块和小球的质量之比M :m ; (3)小球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物块M 所受的拉力大小T 【答案】(1)53F Mg mg =- (2) 65M m = (3)()85mMg T m M =+(4855 T mg =或8 11T Mg = )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小球受AC 、BC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 F 1sin53°=F 2cos53° F +mg =F 1cos53°+ F 2sin53°且F 1=Mg 解得5 3 F Mg mg = - (2)小球运动到与A 、B 相同高度过程中 小球上升高度h 1=3l sin53°,物块下降高度h 2=2l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Mgh 2 解得 65 M m = (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回到起始点.设此时AC 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 ,重物受到的拉力为T 牛顿运动定律Mg –T =Ma 小球受AC 的拉力T ′=T 牛顿运动定律T ′–mg cos53°=ma 解得85mMg T m M = +()(488 5511 T mg T Mg = =或) 【点睛】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课时作业10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如图1,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g 2sin α B .g sin α C.3 2 g sin α D .2g sin α 图1 图2 解析:当绳子突然断开,猫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即相对地面位置不变,猫可视为静止状态,木板沿斜面下滑,取猫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 sin α=2ma ,a =3 2 g sin α,所以C 选项正确. 答案:C 图3 2.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6 kg 、m B =2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 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 ,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 取10 m/s 2,则( ) A .当拉力F <12 N 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F >12 N 时,A 相对B 滑动 C .当拉力F =16 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 N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解析:设A 、B 共同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为a max ,最大拉力为F max 对B :μm A g =m B a max ,a max = μm A g m B =6 m/s 2 对A 、B :F max =(m A +m B )a max =48 N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试题经典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试题经典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4kg 的A 、B 小球由轻绳贯穿并挂于定滑轮两侧等高H =25m 处,两球同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已知两球与轻绳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其重力的0.5倍,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侧轻绳下端恰好触地,取g =10m/s 2,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A 、B 两球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A 、B 两球落地时的动能. (3)A 、B 两球损失的机械能总量. 【答案】(1)2 5m/s A a =27.5m/s B a = (2)850J kB E = (3)250J 【解析】 【详解】 (1)由于是轻绳,所以A 、B 两球对细绳的摩擦力必须等大,又A 得质量小于B 的质量,所以两球由静止释放后A 与细绳间为滑动摩擦力,B 与细绳间为静摩擦力,经过受力分析可得: 对A :A A A A m g f m a -= 对B :B B B B m g f m a -= A B f f = 0.5A A f m g = 联立以上方程得:2 5m/s A a = 27.5m/s B a = (2)设A 球经t s 与细绳分离,此时,A 、B 下降的高度分别为h A 、h B ,速度分别为V A 、V B ,因为它们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则有:212A A h a t = 21 2 B B h a t = A B H h h =+ A A V a t = B B V a t = 联立得:2s t =,10m A h =, 15m B h =,10m/s A V =,15m/s B V = A 、 B 落地时的动能分别为kA E 、kB E ,由机械能守恒,则有: 21()2 kA A A A A E m v m g H h = +- 400J kA E =

第3讲 海风教育自主招生物理讲义牛顿运动定律剖析

第3 讲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出发点。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可用质量来量度。 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都是不变的。速度不变的运动也就是没有加速度的运动,所以物体如果不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就作没有加速度的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只在一类特殊的参照系中成立,此参照系称为惯性参照系。简称惯性系。相对某一惯性系作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必定也是惯性系,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的参照系称为非惯性参照系,简称非惯性系,非惯性系相对惯性系必作变速运动,地球是较好的惯性系,太阳是精度更高的惯性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 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 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x x y y z z F ma F ma F ma ===,,;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是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 ,即1N=1kg ·m/s 2。 (5)对一个质点系而言,同样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如果这个质量系在任意的x 方向上受的合外力为F x ,质点系中的n 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在x 方向上的加速度分别为1234,,,......x x x x a a a a ,那么有 这就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nx n x x x a m a m a m F +++= 2211 F

(完整版)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超重与失重 1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 B ?竖直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D .站在月球表面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一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A .体重约为650 N B .做了两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 C.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 2 s起立 D .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沿平行斜面的方向推出,物体m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4?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 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 示数为50 kg ,电梯运动过程中, 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3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 .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 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 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 A .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大于(M + m)g B .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小于(M + m)g C.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等于(M + m)g D .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 5?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