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三)——黄赤交角及其直接影响

二、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

的存在,直射点并不总是位于赤道上,而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移动,这种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之为 ,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回归年。

赤道平面指过 并与 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指地球 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 ,目前为 。

请在上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23°26′ N

23°26′ S

________日 (___月___日前后)

________日 (___月___日前后)

(___月___日前后)

________日 (___月___日前后)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球面)时,只有一条恰好垂直于地面,叫直射光线,地面上这个被垂直照射的点叫直射点。

图2中直射光线是 ; 是直射点。

a

b c d e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C

太图2

图3

图4

次年春分日

图3左图中,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为________的纬线上。

图3右图中,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为________的纬线上。

23°26′ N

23°26′ S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 .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 ) (双选)

A .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

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4、2014年中国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二、综合题

图中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 、E ′F ′为回归线,ST 、S ′T ′为极圈,读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变 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

这时,在地球上将 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双选)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 .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 .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3)若黄赤交角变为35°,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

范围将变大的是 带和 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教具使用说明 邻水县九龙中学沈俊 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回归运动)问题是理解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文字表达往往不能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如果说能够巧妙地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仅以利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示,进行分段分析的教学进行阐述,供参考。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图中日期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图1 一、直射点与昼夜长短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以北为极夜。 二、图示分段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相应的时间段,如: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①段;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②段;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③段;12月22

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④段。 三、分段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1、昼夜长短的变化(图2以北半球为例) 图2 (1)纬度变化规律 ①段和②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③段和④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2)周年变化规律 ①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②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③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④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3以北半球为例)

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中国某些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间”字可解读为“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北方,图示房屋门的朝向是( ) A.东B.南 C.西D.北 2.在我国北方,一年中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到最大时的日期出现在(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1.B 2.D [第1题,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材料表明该地为我国北方,则正午太阳在正南,门应该朝向正南。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日期是不同的,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也不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最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大。12月份,是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月份,因此,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在一年中最大。] 李某乘车在莆田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李某车辆行驶的方向为( ) A.正南B.正北 C.正东D.正西 4.如果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该太阳

能板一年中调整角度范围是( ) A.90°B.66°44′ C.23°26′D.46°52′ 3.B 4.D [第3题,太阳能红绿灯上的太阳能光板要面向太阳,即朝向南方,图中为李某在乘车时等红绿灯拍的照片,可知此时李某车辆正在向北行驶。第4题,莆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大,因此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即46°52′。] 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易错题)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6.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D 6.C [第5题,根据图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且太阳光全是从南方照射进入室内,可以推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本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所表示的内容。第6题,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光线是该地夏至日正午的光线,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光线是该地冬至日正午的光线,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因而该房室内冬暖夏凉,有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且序号相同的居民楼长宽一致,黑色阴影为居民楼影长,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7~8题。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自转和公转分别 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 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 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奠定了基础。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承 前启后的“桥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也是四季和五带形成 的原因,还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中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运动具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点所在,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对于地球运动内容的理解,要涉及到数学及物理上的相 关知识,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 定难度,而这部分小知识点又比较多,如晨昏线、方向 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无论是对于 学生还是老师来说,地球的运动部分无疑都是高一乃至 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只要一提到地球运动

就头疼,总是觉得难,有些内容总是搞不清楚,就像永 远过不去的坎,甚至一直要持续到高考结束。作为复习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 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掌握并能达到熟练运用,则是我们 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课标对该内容的教学要求: 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学生分析 高一8班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 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 握应该问题不大。但因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对于地方时 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内容,虽有一定 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而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还涉及数学立体几何、物 理圆周运动等知识,而学生这部分知识尚未学过,再加 上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不强,所以仍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这部分知识偏重理科,逻辑性较强,而8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善于动脑思考,积极性较高。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设计者: 姓名:班级:组长:学科长: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似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制地球运动图示,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学习任务】 导入: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我们的地球也不例外。地球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阅读“地球自转的周期”图,填出恒星日和太阳日,并分别 写出恒星日和太阳日时地球自转了多少度?花了多少时间?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专题1 微专题三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4)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三: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4) 如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在我国北方使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平均使用时间没有热带地区长 B.甲集热器与丙热水箱组成一套设备 C.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D.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2.若太阳能集热器可随时移动,则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做 法是 A.夏至日,广州安装在北面 B.夏至日,北京安装在北面 C.春分日,新加坡安装在北面 D.春分日,堪培拉安装在南面 3.( 2016·江苏地理,9~10)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 (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 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我国某小区阳台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读图,回答4~5题。 4.与武汉相比较,北京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 5.北京与武汉相比较,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 A.北京大于武汉B.北京小于武汉 C.北京等于武汉D.无法比较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B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2课《地球的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 探究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蕴含着哪些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讨论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 (3)分别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4)结合下表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联系。 教师小结: 地球在自转的同 时,还围绕太阳 不停地公转,每 一种运动有自己 的特点并产生了 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探究二:为何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在不停的自转, 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探究三:在巴西奥运会期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半夜观看比赛, 难道比赛是在当地半夜举行的吗? 学生活动:(1)讨论 教师小结: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两个重要现象。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探究四:(1)马鞍山一年中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 (2)我们现在正处在春季,再过十几天我们就将进入到夏季,每个季节给大家的感受是不 同的,这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的太阳光热有了差异,从而有了季节的变化。 过渡: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一年内,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学生活动:完成部分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 二、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

B A 安边中学 高一 年级 一 学期 地理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 马瑞刚 总第 6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学生: 上课时间: 2013.9.22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一、课题:第3节 地球的运动2 学习目标 1、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2、绘图说明太阳的回归运动。 三、教学过程 【知识复习】 1、 在右图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图中表示近日点的是 点,时间 为 ;表示近日点的是 点, 时间为 ; 3、A 和B 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 【导学释疑】 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在右图中标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南北极、 北极星、地轴、黄赤交角的度数、 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请在下图相应位置标出二分二至日及时间;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 (2)结合教材P16内容在下图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巩固提升】 1、黄赤交角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1)“一轴”即地轴,它是地球的自转轴,始终与赤道面垂直。 (2)“二面”一是黄道平面,即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二是赤道平面,即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它始终与地轴垂直。 (3)“三角度”一是黄赤交角,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为23°26′;二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它与黄赤交角互余,目前其大小为66°34′;三是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其大小始终为90°。 (4)“三个基本不变”:一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二是黄赤交角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三是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5)“两个变”一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断变化;二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达标检测 1、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出现南北移动?移动的最北和最南纬度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2、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即为零,太阳直射点是否会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否变化呢?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是 (度数)。 (2)地球公转至A 点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时间是 前后。 (3)在地球公转轨道①②③④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有 。 (4)在图中A 、B 、C 、D 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 (5) 在图中A 、B 、C 、D 四点,太阳直射赤道的是 。 反思栏 ③ ④①② B D C A

初中地理导学案:地球的运动

§1.2.1地球的运动 【自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11—13页) 【自学目标】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自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球的自转 读图1.14和课本P11—P12文字(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________地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4、读地图册,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各是什么时针方向旋转? 5、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6、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7、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学习任务二:地球的公转 读P13地球公转的第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宁城宾馆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 了一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某英国旅客在宁城县从事活动应以_____________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应该参照_____________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差______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_小时。为什么上述各城市的时刻不同? 建构知网 学效检测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学案3新人教版

地球运动 课题:地球运动课型:复习编号 主备人:审核:小主人:学生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2.增强对地球运动变化规律及产生现象的认识。 3.学会对五带划分图的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 知识点链接:由知识难点经纬网谈到复习的意义。 自学导读:1.自觉把11—14页课文内容认真复习理解,体会其中的知识难点解决不了的提出。 2.检查自己所做《学检》,提出难点问题。 目标一: 1.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了五带,其划分界线是和极圈。 1)北极圈即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2)南回归线即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3)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2. 地球运动定义绕什么转运动周期产生现象 目标二:3.北半球季节与南半球季节,但它们日期相同。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探究提示: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并体会其中道理。 本节课的重难点:知道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能够知道五带划分的范围。 疑难点记录: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二、合作互助质疑解惑 学习组成员间相互提问基本知识点。 三、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 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2. 五带划分的范围及产生现象的运用。 四、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成功:五带各自产生的现象。 五、达标测试巩固落实 1.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2..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北极圈内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纬50度 3..3月21日至9月23日,正午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可能在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4.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 日 D.12月22日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A、 C两处画出夜半球。 (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公转的速度较 ,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季。 (3)当地球由B点向C点运行时,公转速度逐渐 变,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变。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教学设计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教学设计 大田县第五中学林国忠 有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问题是理解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文字表达往往不能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如果说能够巧妙地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仅以利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示,进行分段分析的教学进行阐述,供参考。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图中日期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图1 一、直射点与昼夜长短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以北为极夜。 二、图示分段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相应的时间段,如: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①段;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②段;9月23日~

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③段;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④段。 三、分段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1、昼夜长短的变化(图2以北半球为例) 图2 (1)纬度变化规律 ①段和②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③段和④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2)周年变化规律 ①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②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③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④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3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 【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 地球的自转 1.阅读课文。在图1中甲乙丙三幅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标出乙图中经线的度数。 2.读教材P17图1—3—3,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含义 3.读右图2,比较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差异。 ● 地球的公转 读教材P17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思考回答: 1.在下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2.太阳什么时候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 3.太阳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4.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会比冬半年长? S 甲 乙 丙 0° 30°E 60°E 图2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规律 ●黄赤交角 1.在上图中填注:南极、北极、地轴、黄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度数。 2.为什么看上去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 4.思考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地球上五带界限有何联系?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在左下图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在图中的四个标记点附近写出北半球的节气。

2.在右上图中画出地轴(注意倾斜方向),标出各点对应的季节。 【反思与小结】 【每课一练】 1.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地点是( ) A .拜科努尔(46°N) B .肯尼迪(28°N) C .酒泉(40°N) D .库鲁(5°N) 3.为了将卫星送入太空,向什么方向发射火箭最节省燃料(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4.下列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比深圳小 B.地球自转角速度伦敦与纽约相等 C .南北极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 D.地球自转速度广州比上海大 5.下列时段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的是( ) A .3月1日至6月1日 B .10月1日至12月1日 C .12月10日至次年2月1日 D .2月4日至3月15日 6.读图1-3-8,若θ角增大1°,则( ) A .L 1、L 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 .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图1-3-8 α

地球的运动学案.doc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①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5 2.地球的自转加律 中心:② .占仆,赤道上空看:呈⑤______ 针方向旋转 方向----------- 北极上空看:呈⑥_______ 针方向旋转 [ 照 ------ 1南极上空看:差⑦针方向旋转 周期:⑧______ 〔速度:每小时转⑨度 ,3.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朝向太阳的半球是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夜 交界处是?缓’ (2)时间的差异: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 地方先看到⑥ ,即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O P二、地球的公转运 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规律 E [中心:?_______ K 方向:自? _______ 向_________(50 __ 针方向旋转) I J周期:?(即?天) ,公转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 E 特征:地轴?_________ ,且空间指向?_______ 〔倾斜角度: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极夜现象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冬至日,昼最短,夜最 氐。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极夜现象变化规律是从北极点扩大 到北极圈。 2.极昼现象变化规律: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 短,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极昼现象变化规律是从北极点扩大 到北极圈。 3.昼夜K短变化规律: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北半球昼 短夜南半球昼长夜短。 4.昼夜K短的变化规律图解(以北半球为例): 3月21日 9N23 日 5.二分二至日、昼夜K短变化表解 H期太砒 射点 耗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南半球救地内则 北丰球MSB 在北回 度H贱夜■长 北槌HI以北极 转南■■以 北V球在南阳 flit ItttM MXttft 。分,收分在M AM等长“位等K ?分景收分H (北申球Jt 半 年)在北 夜tt? 郎度 建商北Wttft 3.地理意义:(D?变化,(2)?变化. (3)3 变化,(4)?的季节移动。 r三、二分二至日(北半球)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i .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1)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 ,其节,为③ ______ 0 3,4,5月为?季. (2)6月22 H前后.太阳直射勘,其节,为渺一, 日,6、7、8月为①季。, (3)9月23 H前后,太阳直射⑦.其节气为? H.9J0J1月为您季。 (4)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务,其节气为 ?日,12、1、2月为勘季。 2.挡夜长短的变化 (1)3月21日一9月23日,北半球昼船夜。, 南半球昼曲夜?O (2)9月23日一3月21日,北半球牡?夜?, 南半球钢夜前O ■四、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划分依据:人们根据胡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五带的划分界线分别是敖和翎o 3.五带的名称:(】)?带;(2)?带; (3)国带;(4)@带;(5)?带“ 二、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昼夜长短变化现象的形成原 因 1 .昼夜现象的产生:昼夜的形 成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 关,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 光的球体,在地球静止不动时, 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白天,未被 太阳照射的半球为黑夜,昼和夜 便形成了O 2?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地球 静止不动时,昼和夜便形成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 自转,昼和夜就不停地交替,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其交 替周期约为24小时。 3?昼夜氐短变化现象的产生:地球公转使昼夜女短作周期 牲变化,其变化周期约为365天。 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1.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移至23.5oN时,为夏至日;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继续 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之后向北移至赤道时,为次 年的春分日。 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 太阳符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符年直 射两次。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整个过程是由“南回归线一赤道 一北回归线气 4.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整个过程是由“北回归线一赤 道一南回归线” 大M JL 庄电球4L面的停靖统徒 北幸球JC麦日光JR示竟图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导引 节课 标 要 求教材主要 内容 学习要点自我评 价 地球的运动分 析 地 球 运 动 的 地 理 意 义 地球运动 的一般特 点 1、理解和比较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 规律和特征 地球自转 与时差 2、分析地球自转 的地理意义,重点 是掌握地方时与 区时的计算方法, 理解国际日界线 两侧时间和日期 的关

二、预习提示 1、地球上看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2、欧洲足球锦标赛直播我们为什么要深夜或凌晨才能看到? 3、为什么夏天北京白天长过广州,而冬天北京白天又比广州短? 三、知识结构线索 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地球自转赤道平面昼夜长短变化时间变化形成四季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划分五带

四、重难点突破 1、通过活动,类比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到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自己比作地球,在离自己5米的地方插一根杆当作太阳,在远处找一个标志点作为恒星,自己站立,一只手平举指向杆和远处的标志点成一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自己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杆(太阳)和远处标志点(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自己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同伴观察自己旋转一周后手指向了远处的标志点(恒星),但还没有指向杆(太阳),要继续转多一个角度才能指向杆(太阳),然后请每个同伴自己做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2、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照图设问,画图计算来理解、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关系。

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说课稿

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得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学情、教学模式、方法、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得失,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学情分析 高一在初中已学过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模式 秉持我校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设置有逻辑,有层次,小坡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学案 第1课时 【重点】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3、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差的形成; 4、把握晨昏线的判定、地点时及区时的运算方法。 【难点】 1、晨昏线的判定; 2、区时和地点时的运算; 3、日期换算。 【主干知识】 一、地球运动的一样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差不多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邻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 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练习> 1.试用三种方法表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1)标在两极邻近的地轴上(2)标在以北极为中心的极视图上(3)标在纬线上2.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注:公转方向、太阳(用?表示)以及近日点、远日点、春分日和秋分日时的地球位置(用 地球公转轨道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缘故:地球是、的球体。 昼夜 分界线(圈):线(圈)。 缘故:地球不停地。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小时(1太阳日)。 昼夜更替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进展。 时刻的确定:依照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而异的时刻。 经度相差15°,地点时相差小时。

《地球的运动》学案1

《地球的运动》学案1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地球仪或动画演示,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运用教材图示及动画演示,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 课前准备区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本身绕其① __________ 的旋转运动。 2.特征 1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②方向旋转 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呈③方向旋转 (2)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 概念:地球围绕 __________ 的运动。 2. 特征 (1) 方向: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方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轨道:近似正圆的 形轨道,太阳位于其 中一个焦点上。 (4)速度 公转位 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 点 近日点 1月初 最 ? B 点 远日点 7月初 最 ? 一 3. _________________ 黄赤交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 周期性往返运动。 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3)周期 ?恒星年:? .回归年:

A 太阳也射点的何 」运动示总 ■思维激活丁 1. 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而自转方向变成自东向西,其他不变,则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短将如何变化? 2. 为什么地球在近日点时“走”得快?远日点时“走”得慢?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木规律 【探究活动】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一节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知识体系构建 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点拨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①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的倾角;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轴的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以上两个特点引起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这种位置的变化,引起了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 2.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求算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求算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例题解析 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阿布辛拜尔神庙。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有两次——法老生日(2月21日)和法老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如图)。读图回答1~2题。 1.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法老登基的日期可能为() A.4月21日 B.6月22日 C.8月23日 D.10月21日 【解析】第1题,埃及位于北半球,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出现昼短夜长,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第2题,两个日期应关于12月22日对称,故若他的生日为2月21日,则登基日可能在10月21日左右。 【答案】1.A 2.D 对点训练 我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