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创新与创造力思考

【DOC】创新与创造力思考
【DOC】创新与创造力思考

創新與創造力思考

主講人:潘裕豐教授

整理者:林壬繽

前言

身為好老師必需具備四個要素,分別是「能

教」、「會教」、「願意教」及「樂於教」。

首先「能教」,例如說你是數學老師,具備

數學系,或是數學相關科系的專業知識。再者「會

敎」,「能教」的人不一定「會教」,有些人可能具

有很多學問,但是講起話來不知所云,所以你必

須先認識教育的對象,例如教中學生、就要先了解中學生的心理、人格特質、群體特質,以及要如何設計教材、進行教學、評量或是在教材上需要做什麼樣的創新設計,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學分。具備以上兩點「能教」、「會教」就可以拿到一張合格教師證書。但是這樣只是個合格的教師,不一定是個好老師。

所以第三點也很重要、「願意教」,表示具備教學的熱忱。我曾經出過一個考題,教師是一個職業還是一個專業?如果,你可以回答我那是個「志業」,那會是個更恰當的答案,在社會上,教師的聲望還不錯,但是一個教師的薪水是沒辦法多富有的。最後一點是「樂於教」

,對教育的奉獻,不只有口頭上的表示,還96.12.7邀請潘裕豐教授演講「創新與創造力思考」。

要有行為上的付出。先跟各位談一談基本的觀點。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創造力重不重要?創意是神聖的靈光嗎?

早期日本培育的方形西瓜,現在台灣也引進了這

樣的技術,誰規定西瓜一定要是圓的,也可以是方

的,這是方形聯想。是「形」的轉換。

1950年代以前,認為創意是不能學習的。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做謬思的女神,當她進入到你的腦中才會出現靈感,這是當時的

認知;直到一個心理學大師開始研究人類的創造力,

才開始去探討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認為創意是神聖的靈光,它反而像微弱的炭灰,因為它會越燒越旺,所以需不斷地使用才會愈見靈光,而它也像泡泡一樣,越是用力地搖動、泡泡才會出現越多。前幾年鴻海選才考試,有一個考題是這麼問的:陰間和陽間的中間是哪裡?答案是太平間。這不是考你的知識,而是考你的創意,考你的轉換。

為何需要創意?

「方」形西瓜

創造力不屬於任何行業,但是每個行業都需要它。在長期國家培訓中,我擔任講座,我曾經問過有沒有哪一個行業不需要創造力?有一個學員舉手,他說公務人員不需要創造力;其實公務人員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因為公務人員掌握國家最豐富的資源,必須要好好運用創造力才行。

再者,創造力不屬於任何人,但沒有人不需要它。知識是現在式,而創意是未來式,知識是創意的必要條件,沒有不需要知識的專家,沒有專業的知識將會失去非常多的東西;但是光有知識還不夠,創意才是面對未來。在第870期的商業週刊,主題是兩種狀元,一種是學業狀元,另一種則是社會狀元;關於學業狀元,書上調查了民國51年到82年歷屆大學聯考的榜首,目的在於了解這些榜首如今是否安在?是否仍赫赫有名?在當年是最優秀的,而三十年之後還會是最優秀的嗎?關於社會狀元,封面的標題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人三十年前拿了第一,有人拿了三十年的第一,你會選擇哪一個?」後者便是形容這些社會狀元拿了三十年的第一,當今這些企業的執行長〈CEO〉是如何領先群雄的,當年也許他不是學業狀元,為什麼他能夠成為社會狀元?是如何開創他的事業的?

創意是21世紀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

數位時代唯一的不變就是變,而且以非線性的方式在變,用邏輯思考是抓不住的。接下來,給同學看的影片名稱叫做「你知道嗎?」,介紹未來在美國會出現一種新的職業,叫做「網路最佳化網路工程師」;就像是網路拍賣,之前聽都

沒聽過,但現在到處都是。影片中說這是2010年最熱門的十大行業,在2004年之前根本沒有誕生。現代人處於多變的社會,面對許多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問題,這是非線式變化時代的現象,亦可見知識爆炸的速度有多麼快速。影片中提到從耶穌的時代1800年到1900年知識轉換的速度是原來的一倍,但是在資訊的網路時代,知識轉換的速度,以現在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到大學三年級時,高中學的知識可能就已經過時了。當知識爆炸的這麼快,創意就更顯得重要;現在知識的取得已不是困難的事情,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其實就在家裡,甚至用人工智慧從網路上就可以取得標準論文,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企業大多都重視創意能力的原因。

運用想像力

其實,它不會有標準答案出現。創意就是運用想像

力,即使你沒有勇氣說出來,大腦也開始在運作了,知

識是我們已經知道的,而創意就是運用這些知識基礎

上。所以我才說:「知識是創意是必要條件,沒有不需要

知識的專家。」但是過度的知識也不見得是好事。因此

你要發揮創意就必須去運用想像力,就算你沒有說出來,其實你的大腦也開始想像了;教育就是「讓孩子去運用想像力」

;有次我在中壢高中演講,有個老師問這張圖片,你認為它最適當的標題是什麼呢?

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們教學生要守規矩、要乖,這樣不會與想像力相違背?又該如何教呢?」我便回答他,教導學生必須先學會「服從」,那並不會違背創意,因為前提在於「質」。我們要教導的是如何超越規矩,而不是破壞規矩。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創意更重要。」每一年主辦的創意發展研究所著重的項目是口試,不是筆試,口試不是只有所謂的問答。我們以活潑的方式擺了幾樣東西,讓他們利用三樣東西串起來做表達,然後再問一些很特別的問題;例如:「梅花為什麼冬天開花?」,再讓他們去運用想像力。

「你可以計算蘋果裡的種子,你無法計算種子

裡的蘋果。」「蘋果裡的種子」代表的就是知識,而

搞創意的人,如果沒有知識,那創意是無用武之地

的,假如你很有創意,但是沒有對符號創作的技能,

還是做不出好的曲子來,更比方說你對藝術充滿創意,但是沒有好的技能也無法畫出好看的藝術作品,由此可知創意的基礎在於知識。

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仰賴好的創意

你可以計算蘋果裡的種子,但無法算出種子會長出多少蘋果

去年大前研一博士到台灣來演講「我們如何去面對未來」的題目。首先,從其中我們可以知道,你要幫自己定位,知道自己現在的價值有多少,過幾年之後的價值有多少。學校就像個獵人頭公司,當你去一個學校系統裡面,你憑什麼可以讓學校選擇你;這道理就像你是個老闆,要一個具備何種特質的員工,在徵選老師的場合中,學校要的是一個看起來很活潑、很有自信的老師。

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仰賴好的創意。「創意使危機成為轉機」,當我們看到一個問題時,會覺得問題重重還是希望無窮,那是由自己來決定的。

創意並不是這麼困難,它是無所不在的。比如說,

只要會「加減乘除」就會有創意,以「加」法而言,椅

子加輪子,變成「輪椅」;「創意」是什麼?創意就是

舊元素的新組合,新元素的再進化;剛剛我們談到物

與物的組合,產生了發明品,而觀念跟觀念的組合,

就變成了創意。如何把熟悉轉化成陌生,例如「知識」、「經濟」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詞彙,當兩者加在一起就變成了「知識經濟」,而它會成為一個新的概念。「減法」也可以如此運用,像「無線麥克風」從有線到無線,就是減法了,因為把線減掉了,之後再想辦法克服沒線的問題。這四招就十分足夠。我曾經教過資優班的小朋友「什麼是創意?」,以卡通影片「神奇寶貝」來講,把「青蛙」和「種子」放在一起就變成了「妙蛙種子」

,我也跟兒子講過,怎樣累積創意,他卻跟卡通「神奇寶貝」中妙蛙種子也是一種創意的呈現。 圖片來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f2467130.html,/wiki/Image:B ulbasaur.png

我說經驗值要累積到多少,戰鬥力要多少,才可以進化,原來他是看「數碼寶貝」學來的,所以卡通人物其實都是組合的概念,因此也不過是舊元素新組合。紐約雜誌曾報導影響五十位人物,其中有一位就是「皮卡丘」,因為把它變創意,串聯成故事。也有人在牙籤下抹上薄荷當除臭劑申請專利,這也是創意。

認識創意,先認識自己

我們來分析一下創意特質。

創意思考包含四個部份,首先是思考的流暢性,在短時間內能否想出很多點子,雖然不一定是好點子,但至少是多點子。因此,要有好點子必須先要有很多的點子。再來是思考的變通性,思考流暢不一定能思考變通,磚頭可以拿來蓋東西,但也有其他變通的方案。許多東西也有變通的可能,像是香腸項鍊、蘋果帳篷、酪梨煙灰缸、冰淇淋安全帽等,別被傳統的觀念束縛住,雖然這是另類組合,但也是創意的表現,前提是傳統不能丟掉。第三個是思考的獨創力,假如剛剛的測驗各位回答的是甜甜圈的話,獨創性就是0分,因為百分之九十幾的人都會想到甜甜圈,創造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你可以想到別人想不到的,這就是有獨創性。最後一個是思考的機密性,這是難度比較高的,先不提出。

什麼是創意之母?

我是特殊教育的老師,曾經有個同事在啟明學校教書。因為學生看不到老師

動作,所以上課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反應,因此他們排值日生,工作就是負責笑,上課幾分鐘就笑一下,讓老師覺得有所回饋。什麼是「創意之母」?答案是「懶惰為創意之母」,把危機變成轉機,解決別人的問題:不想煮飯,有人發明電子鍋;不想洗衣,有人發明洗衣機。所以究竟是困難重重還是希望無窮,決定的人是你自己。有創意的老師遇到問題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創意的「意」是「態度」,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問題,而「創造力」則是把腦中的東西展現出來。 創意從何開始?

首先是「模仿」,它是創意的入門,但

是不怎麼高明的創造。假如台灣沒有建築的

技術,到美國習得到一個建築的知識,回來

蓋了一棟歐式建築,看起來是創新,實際上

是移植而已,並沒有創新,但是這樣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因此,一開始要先找範例,如同小時候寫書法,一開始是描紅,那是一種模仿,久了就要走出自己的風格,因此模仿到最後,要進行第二步「改善」,在原來的事情上面做些調整。我們見習一個美術老師所教的「藝術欣賞」,要教同學十幅名畫,首先製作道具,道具是以學生模仿名畫的內容為主,學生幫忙製作道具,完成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笑」果,這樣學生們還會忘記這幅畫嗎?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納斯的誕生」

,就是幾個同學所扮演,真的使人印象深請問你們會如何扮演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中的人物? 圖片來源:

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6f2467130.html,.tw/upfiles3/Botticelli004/file1.jp

g

刻,而藉由同學親自去參與,他們就會把這幅畫看得很仔細,雖然有些不合邏輯,但是同學都把它表現出來了。接下來第三步就是「轉換」,加入新元素,把舊傳統加入新元素,到最後一步的「創新」,則是完全的替代。

創意三思維

簡述創意三思維,包括產品創新、過程創新、技術創新。

創造力又是什麼?共有四個定義,第一個是創造力是對傳統或文化的再詮釋與再建構,創造不能失去傳統,它

必須建構在傳統與文化的基礎之上,把傳統與文化當作是

創造的材料。前幾天我看到一隻手錶,上面寫著「old is

new 」,因為上面有傳統的面具,因此,成為一種復古風格。第二個創造力是舊元素結合新元素的再進化,如同我講的那些例子,日本卡通棋靈王,是用舊傳統圍棋跟現代結合產生的。第三個創造力是標準與框架的超越,當老師除了要具備基礎能力外,也要有創意,懂得轉換,不能只追求典範,而是要超越典範。最後一個創造力是一種積極的價值意向,外在的物理性是用由內在的內心情境詮釋的,假如我有半杯水,我可以說「不錯,我有半杯水」或說「我只剩半杯水」,「半杯水」是無法改變的物理現象,而如何詮釋它?可由自己的內心狀態來詮釋。因此決定事物的樂觀與否是由自己決定的,

我們要培養正向「棋靈王」是一種新舊元素的結合。

的思考。

創意人的信念

時間關係我簡述一下。首先創意人要有自信,當

老師也要有自信,自信是成功最大的因素。創意人要有好奇心、懂得探索,要勇於冒險與嘗試,有一個人

跳網子跌倒了,其他人在笑他,可是他說了一句:「至

少我有嘗試跳過,有些人連嘗試都不敢。」因此創造的勇氣比道德勇氣更重要。再者,創造人隨時要保持幽默感,轉換情緒。 「不要只要求別人必須富有創意,而忘了提醒自己要富有創意」。當老師也必須如此,自己有創意,學生才會有創意,且創意要隨時使用。另外,要有開放與接納的心胸,因為視野

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要求別人遵從你唯一的意見常會抹殺創意;「實踐主義者創意如同運動,除非你自己動一動,否則他對你的功用不大。」,創意也需時常練習。

組合思考系列

提供同學一個創造的發明策略,「動詞檢核技法」,十項中有,「加一加」、

「減你是否勇於冒險與嘗試?

一減」、「除一除」、「變一變」、「換一換」、「玩一玩」、「摺和疊」、「分與合」、「反方向」、「速簡化」,其實創意是有很多方法的。

創意的培養

首要的便是重建自己創意的信心,要瞭解正面思考的重要性。將創意與產出視為重要的人生目標,練習自己的創意表達技巧。第二個接近創意、接觸創意、欣賞創意,經常接觸創意的資訊、發明及生活上的趣事。第三個熟悉創意的表現技巧,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第四個表達與分享創意,當你願意發表意見的時候,也從中得到更多的知識,

結語

因為關心,所以創新。人類的愚蠢正是上帝的智慧;創意需要被鼓舞,而非擔憂所有的不幸是創意的起源,其實創意是把不幸轉成幸福快樂的無上轉換器。最後要與各位分享一段影片。影片中有一個小孩子在美勞課畫畫,但他畫的所有圖都是一塊塊的黑色,他一直塗一直塗,塗了一張又一張,老師、家長、心理醫生都無法了解;到後來才發現他真的在作畫,因為他畫得是一隻非常大的鯨魚拼圖。身為老師,不要太快就抹殺掉學生的成就;因為關心,所以才能更創新。因

此,當一個好老師要隨時的關注學生,把學生的潛質發揮出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