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济南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首页走进济南政务公开在线服务互动参与政府网站群

元/人,增长15.4%(劳动生产率按就业人口计算)。各项税收总额231.3亿元,增长11.9%,占生产总值比重12.3%。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380.8亿元,增长20.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0亿元,可比增长20.7%(注3)。

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末的7.5:45.1:47.4变化为7.1:46.0:46.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68.5亿元,增长22.8%,占GDP的比重41.0%,提高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45.7%,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1%,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16.2%,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30.1%,提高2.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特色明显。(注4)中心区产业外移步伐加快。按在地统计,中心区完成生产总值834.1亿元,增长12.1%,占全市总量44.5%,受城市工业向外转移的影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4亿元,下降1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亿元,增长23.1%。近郊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近郊区完成生产总值807.7亿元,增长1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4.4%,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近郊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43.0%,提高0.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7.4亿元,增长3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6亿元,增长29.6%。远郊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远郊区生产总值234.7亿,

增长17.0%,占全市总量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亿元,增长4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元,增长29.2%。

市场物价形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其中:食品类、居住(注5)、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衣着类,分别上涨2.7%、3.6%、1.2%、1.1%、0.5%和0.3%;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0%、0.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1.3%。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4.2万人,增长0.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注6)146.7万人,增长0.5%。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就业再就业12.77万人,其中安置“4050”困难群体0.8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6%。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平安济南”建设成效显着,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1155起,提高21.5%,刑事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获经济案件790起,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有效地维护了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呈下降态势。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024起,死亡472人,重伤780人,经济损失622.7万元,同比起数减少231起,下降10.2%;死亡人数减少24人,下降4.8%;重伤人数减少113人,下降12.7%;经济损失减少231万元,下降27.1%。

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7%,提高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7.8%,提高8.2个百分点;利润、利税总额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以上。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303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627亿元,增长2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4.8%上升至78.4%。济钢、重汽、中石化济南分公司(济南炼油)、浪潮四大过百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722.3亿元,增长3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8.7%。

(二)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53家,共完成增加值93.3亿元,增长10.4%;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8.6%;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全社会增加值计算)为13.03万元/人,房屋施工面积344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31.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724.4亿元,增长32.3 %;农村投资132.6亿元,增长44.0%。

工业、教育和社会事业投入大量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增长35.2%;用于教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分别为78.9亿元和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8%和9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1.7亿元,增长70.4%。

非国有投资比重上升。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358.8亿元,增长4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9%,上升4.3个百分点。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883.9亿元,增长34.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3.0亿元,增长75.0%。企业自筹资金612.0亿元,增长40.9%,占到位资金的69.2%。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4.1%,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50.4%。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城市道路扩建长度70.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58万平方米,新建公路947.8公里,改建公路191.5公里,程控交换机15万线/年,水泥175万吨/年,簿钢板250万吨/年,冷轧簿板80万吨/年,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66万千伏安,新增发电机组容量5万千瓦,中高等院校学生席位4.4万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7.6

亿元,增长15.5%;餐饮业零售额115.1亿元,增长15.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539.5亿元,增长17.1%。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1个,成交额212.3亿元。限额以上(注9)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672.4亿元,增长30.9%。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农村消费增速提高。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81.9亿元,增长16.3%;

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26.0亿元,增长12.5%,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文体娱乐、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热点。体育、娱乐用品类的零售额增长66.6%,报刊杂志零售额增长13.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5.0%,电子商务零售额增长

28.1%。汽车销售再度活跃,汽车零售额44.3亿元,增长4.1%。

六、现代服务业

2005年,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注10)增加值358.0亿元,增长13.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较快增长。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9.4%。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3.9线/百人,增长2.0%;移动电话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长10.9%。

房地产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96.2亿元,增长10.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4%。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463.3万人次,增长20.1%,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0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总收入122.1亿元,增长29.8%。在旅游总收入中国际旅游创汇4157.2万美元,增长12.4%。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年共举办会展96场,直接营业收入1.76

亿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办的糖酒会直接营业收入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9.1亿元。

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综合性物流企业发展到269家,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增长17.5%。一批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全年共有7家物流企业入选全国物流企业百强。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额17.78亿美元,增长29.5%。

利用外资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8个,合同利用外资11.21亿美元,增长63.6%;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5.10亿美元,增长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1亿美元,增长91.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3亿美元,增长10.7%;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23.5%。

八、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长4.5%,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781.4公里,增长5.0%。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92.9万辆,增长13.9%,其中民用汽车34.8万辆,增长50.4%。全年客运量7288.5万人,增长5.8 %;货运量15695.2万吨,增长4.4%。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周转量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现金支出4630.4亿元,增长10.8%。货币净回笼98.3亿元,同比少回笼9.1%。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1800.6亿元,降低23.3%,其中股票交易额258.5亿元,降低58.4%。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5089.2亿元,比上年下降1.1%。保险业务收入41.1亿元,增长4.8%;保险业务支出

14.1亿元,增长38.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9.2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高等教育学校59所,招生17.24万人,增长7.5%;在校生48.71万人,增长10.5%。其中:普通高校29所,在校生38.04万人,增长19.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88万人,增长8.6%,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9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0.91万人,减少4.1%,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21万人。小学在校生37.88万人,提高8.8%,其中:社会力量办学0.67万人,减少6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4800万元,新上各类科研计划264项。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累计达到625家;全年专利申请6504件,比上年增长58.8%;授权专利2130件,增长24.3%。

高新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按科技部口径,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3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利税56亿元,出口创汇3.2亿美元,分别增长33.7%、34.6%、48.7%、30.9%。按在地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3亿元,增长20.2%;工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20.1%;利税19.1亿元,增长37.4%;出口创汇1.05亿美元,增长39.1%;新引进项目817项,项目总投资146.2亿元,增长27.1%;实际利用外资8120万美元,增长50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增长78.0%;新开工项目70项,新开工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2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52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物保护单位共335处,其中国家级8处。全年出版报纸16.82亿份,各类杂志9.4亿册,图书3.3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84%,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375:40,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741:35,分别增加24:00和41:25。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17个,其中医院153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44万张,比上年增长1.48%;各

类卫生技术人员3.48万人,增长2.36%,其中:执业医生1.29万人,增长2.16%。每千人拥有病床4.08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16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86 %。

体育事业又创佳绩。2005年,济南运动员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11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69.5枚,银牌124枚,铜牌107枚。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城市建设投资达到260亿元。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279公里,河道整治91公里。城市道路养护保洁工作成效明显,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6%,城市道路保洁率达到99%。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平方米,提高0.4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24.2%。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全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5910万立方米、5万吨和80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49万人;用气普及率达97.2%,提高0.2 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325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46%,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自来水供水量3.2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营运车辆1096辆;全年客运量5.6亿人次,增长12.0%。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7700辆。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52.9亿千瓦时,增长15.6 %,其中居民生活用电25.2亿千瓦时,增长22.3%。

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控区面积为269.1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27.56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127毫克/立方米、0.059毫克/立方米和0.024毫克/立方米。良好以上天数262天。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4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5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99.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81.6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7.81万人。纳入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28.49万人,增加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12万人,增加12.9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95万人;农村卫生保健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174.4万人,参保率达86%,报销金额1970元。2005年底,全市有6.8万城镇低收入人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3.3万农村人口享受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1264.9万元。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230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新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老年之家”145处,改扩建农村敬老院51个。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集中供养4263人。全市老年公寓35处,床位2989个。

残疾人事业有新的进展。全年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

种康复服务2.3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10200人,11408人实现就业;投入经费170余万元,2554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得到救助。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扶持资金100万元,创建28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5000户贫困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建立“我的兄弟姐妹捐助便利店”,发放价值107万元的生活用品;投资500余万元,对40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整座危房进行新建、翻建。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均衡增长。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597.4万人,比上年增长12.5‰。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1:100。全市人口出生率10.1‰,持平;人口死亡率6.4‰,下降0.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8‰,下降0.05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8.5‰,下降2.44个千分点。市区净迁入人口4.9万人;2005年末暂住人口55.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16472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中央属单位人员平均29780元,增长18.6%;省属单位人员平均27455元,增长19.9%;市及市以下和其他单位人员13051元,增长14.5%。2005年,城市市区居民(非农业)可支配收入13578元,增长1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10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增长14.6%,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0.6个

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月报数,非最终决算数据。

4. 三大区域是按照各县市区的经济特性划分的经济区域,中心区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其他,“其他”是指不可分割的经济内容;近郊区包括历城区、长清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章丘市;远郊区包括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5. 居住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房租、水、电和燃料等。

6. 包括自由职业者、家庭雇工等。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8.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

9. 指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10. 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