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

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
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3079376.html,

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

作者:张秀萍林佳王宁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1期

【摘要】全球化的影响下,来自不同语系的人,最常用英语做为彼此沟通的共同语言,

因此,英语沟通能力成为迈向全球化社会之重要指标。虽然英语教学已在高校普及,但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却是呈现低落的状态,然而相关研究指出,跨文化沟通经验有助于语言学习动机,因此,本研究想了解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对高校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融入;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沟通之重要性

跨文化沟通之重要性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是跨文化沟通造就了英语的国际地位,其次是跨文化沟通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

近代史显示,人民的生活会受到数千里外的事件所影响,在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趋势促进了跨文化沟通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促使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之间产生连结,各个国家发展出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与跨文化相关的教育政策,进而凸显出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跨文化沟通最大的影响是造就了英语的国际地位。九十年代,全球化成为兴起讨论的话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全球化趋势也提供了特定地区在语言和文化的句法结构上较宽广的互动实例,英语成为最广泛的沟通媒介,依据母语使用人数、第二语言使用人数、使用国家数量和人口、在国际使用该语言的主要领域、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经济力量以及社会与文学声望等项目评估,英语位居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语言之冠,不但是全世界最多国家使用之共通语言,同时也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

跨文化沟通更影响了世界各国在教育政策方陎的制定。学校教育应将国际教育融入课程与教学当中,提供在地和国际之间包括知识、技能和理解的连结,让学生有充分信息决定如何在全球化的小区扮演主动角色,有能力抗衡不正义、偏见和歧视,有机会学习如何批判、探究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并且能欣赏世界各地人们的异同、了解人们在地生活的全球脉络。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陎,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均纷纷发展与跨文化议题相关的国际教育课程。

二、跨文化沟通的优点

跨文化沟通的优点在于有助于提升语言学习动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构成文化的元素,文化则影响了语言的使用,人类文化的存在,很大的成分是要依赖语言,当语

言和使用该语言的环境紧密相依时,文化元素可能会成为一种关键性的约束,并影响着其推论的系统以及真实体现的范围。研究指出,跨文化沟通能刺激目标学习语的学习,任何有关目标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参考答案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Is it still often the case that “everyone?s quick to blame the alie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s still powerful in today‘s soci al and political rhetoric. For instance, it is not uncommon in today‘s society to hear people sa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minorities and immigrants.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day?s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that of any time in the past? Today‘s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are far more numerous and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in any time in history. 3. What have made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life toda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ccelerated intercultural contact;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cultural interaction;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tercultural encounter. 4.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Culture supplies us with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ow we live and communicate within that world. Culture teaches us how to behave in our life from the instant of birth. It is omnipresent. 5. What are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our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three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 (relig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amily and state). 6. What does one?s family teach him or her while he or she grows up in it? The family teaches the child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is or her place in that world. 7. Why is it impossible to separate our use of language from our culture? Because language is not only a form of preserving culture but also a means of sharing culture. Language is an organized, generally agreed-upon, learned symbol system that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s within a cultural community. 8. What are the nonverbal behaviors that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nonverbal behaviors such as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 etc. 9. How can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exist?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can exist only if diversity is permitted to flourish without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both of which harm al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Many things, such as politic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very rapidly. In the p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n existence, however, no longer prevails in the world. Thus, all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this changed and still fast changing world in which we live.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东方市第三小学符将娇 “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课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和机械的句型练习,往往忽视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小学生只能记忆单词,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但不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势在必行。因为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把“跨文化交际”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下学到地道的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也是新英语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二、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教学实践及理论告诉我们,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实现方式与途径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外活动则可作为其重要的实现途径。 1.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比差异,激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打招呼用语,中西方的差别相当大。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啊?”“忙吗?”“吃了吗?” 等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甚至文化冲突。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 / Hi /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景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实场景下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2)巧设悬念,激起探究。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巧妙设疑,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培养跨文化的意识,就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的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而中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词汇和句子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表情达意上会有些差别,有些词汇从字面上并不能推出其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的教师对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视而不见,偏重于表面意思,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方面训练不够,使得很多学生对常用词语始终处在模糊领会状态,学习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行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问候语时,教师:“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学生:“Good morning, Miss **.”这时教师应该对中文和英

文的问好向学生说明,在英语文化中,学生称呼老师不是Teacher,而是**小姐(未婚女士)或**夫人(已婚女士),这种文化的差异,只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又如:在学习关于食品的话题,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中常见的饮料和食品,比如:ice-cream, hotdog, coffee,等单词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快餐的区别及餐具的区别和使用方法,中西方用餐方面的礼仪等知识。在学习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时用多媒体打出各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辨认,还可以让他们画一画中国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会会旗。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的交际中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但是,学生很容易用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形式来说英语。在中国,相互认识的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这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所以在教授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句式的应用情景并加以模式练习,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士见面时打招呼与中方的不同。 2.结合课文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任何语言都是要说出来才能表达的,语言的运用和一定的情景密不可分,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工具,语言能够反映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除了在日常对话中渗透文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用多种手段使文化教学渗透其中。比如,在课堂上,将全班分成一个或几个小组,围绕教材中

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3079376.html, 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 作者:庞素梅 来源:《成才之路》2019年第03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国家非常重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各地兴起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高潮。文章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英语课堂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探索和教学建议几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61-01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代表着中華民族独特的精神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根基,是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英语课堂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英语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桥梁,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日益走向国际化,被很多国家所接受。我国通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展览、文学作品、电影、旅游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世界观,对国外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我国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一度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教师可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的美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增强文化自豪感。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 15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 15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 15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一)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一)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国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种全球化的背景必然导致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互动及融合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具体而言,跨文化教育的产生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这使得跨文化教育成为可能和必需。但是目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有如下发现: 无论在校园里或是在外事活动场合,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年轻的翻译,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但说话往往不得体。例如: 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多年的英国教师正在办公室里办公,这时,一个学生敲门进来,然后问到:“isMissLiuin?”这位外籍教师觉得很奇怪,心想你明明看见刘老师不在,为什么还问这样的问题?事后的评论是:Whatastupidquestion! 这类对话大致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形式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英语教学对于文化、心理上的差距很少加以注意,学生又往往机械模仿,学了什么用什么,对语言学习中的浅滩暗礁心中全然无数。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外语教学专家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现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可见,深入地了解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大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即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否则,语言教学是不完整的。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侧重于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分析,教师多半只是向学生传授单词、语句和抽象的语法知识,教学的对象被认为只是语言本身,只是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学习目的只是能够掌握英语的正确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客观上,英语考试成为英语教学和学习主动性的终结者。同时,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还容易被教师们忽视,特别是语言文化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自觉区分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又不利于建构起既吸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长,又以开放的心态选择西方合理的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我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是同时获得的,而学习英语很难有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思想忽视和客观缺失是造成现在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总体上说,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英语跨文化教育应当尽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一、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期末考试范围 ? 1. 阅读理解2篇(20%) ? 2. 选词填空:15个句子(15个备选项,课后的key concepts,概念的词为主。(15%) ?eg: ———the belief that 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lth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 ? 3. 简答题:课后comprehension questions和case study( 课内或者稍微改动的)。(25%) 4. 实用写作:一封信什么的(格式)(10%) 5. 写作:给出某个文化现象观点,运用所学文化差异进行评论 (comment)。(30%) 如: 说给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文化现象),我们要用所学的中 美教育差异进行评论,议论文形式。 价值观,家庭观,社会关系朋友观,饮食观,教育观,时间观等 篇目:Unit1: A B C Unit2 A Unit3 A B Unit5A Unit6A Unit7 A Unit10 B Unit1 A Key concepts reservation: 谦逊的coldness: 冷静的 modesty:谦虚的 humor:幽默的 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 Q1、what is a reserved person like? Answer: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Q2、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men? Answer: reserved 、humor、modesty、cold、sportsmanship. Q3、what is sportsmanship? Answer: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 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Case study Q、What made the British feel quite unhappy in this situation?

跨文化交际(英文版)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sis state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countries. Outline: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Chapter2: Culture shock Chapter3: What’s in a name? Chapter4: Social interaction Chapter 5: Roles and relations Chapter6: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7: In other words. Chapter 8: From a primitive Tribe to a Global Village Conclusion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out daily lives depend largely on communication, without it we can’t know each other. So, we should come to realize that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at is communication? In tot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y are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ommunication. In general, if there is communication, there must have 4 cases: there are at least two or more people, some contact between communicators, a language shared by communicators, 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 I just take the fist one for example. Suppose there is one person, there can’t be communication. Otherwise, he may talk to himself. Communication not just exist in human-beings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communications they are 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 communication. So, Animals and machines can als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human being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xperts say that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communication. Nowaday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tools for us to communicate .For people we can use telephone and computer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hem, finally we can receive message. What is social situation?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people gather to do a job or an activity, then it creates a social situation. That is to say, an individual working alone can not constitute a social s A social situation may have two definitions. One is given by the community, and the other by the participants. Finally, we should notice that being polit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驱,而现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西方文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而通过教材来传递和渗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这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剪纸书法歇后语,谚语以及传统节日等等。。现有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是课堂文化渗透和课中文化渗透,我一般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中华传统食物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进行教学。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蛋炒饭),rice-meat dumplings(肉丸),egg and vegetable soup(蛋花汤),)。这些菜单名称可以结合问句“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进行操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活跃。学生们也沉浸于一种充满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气息的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谚语格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的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并且与一些西方本土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将谚语集中教授一部分或者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哪里像家”。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英语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小学英语教学只有完成这一任务,才能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宗旨,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互相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 一、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能够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了解程度。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英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最终使学生具有跨文化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实践与互动原则 实践与互动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以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文化表现者的互动展开教学,在亲身参与的跨文化实践中感知外来文化,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的态度与能力的

原则。通过开放的、平等的、交流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态度。因此,在实践互动讨论中,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以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态度组织讨论,只有将这些跨文化态度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跨文化态度。 2. 比较与融合原则 比较与融合原则就是全面地呈现异民族的文化,通过与本族文化作全面对比,用融合方式把跨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之中进行教学,将跨文化能力与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呢?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 1. 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课文翻译

U1 reading1 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 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发明; D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E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含义:人们应用符号并借助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活动;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人类传播的发展: 信息符号传播:手势、有限的声音、体语符号、其它符号、实物 口语传播 媒介传播 传播类型:非人类传播与人类传播 伴随人类产生发生出现;不同民族相互接触与融洽的结果;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含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文化的复杂性影响跨文化研究;文化涵盖历史与现实、实物与制度及观念、稳定性与能动性、群体特点与地区及个体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case1 主角被埃及人邀请去家里吃丰盛的大餐,他用餐后说食物很好。在这种情况下,理查德错误可能是他选择赞美食物本身,而不是整个晚上,的食物。他的主人和女主人就好像他参加了一个艺术展,称赞这位艺术家说:多么美丽的你的照片。在日本工作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开会的时候解释试图让大家明白每个人也许都会跟他一样以减轻罪过,结果又错了。相比之下,美国人强调个性价值和容易维护个体差异时,他们似乎理由与组织的目标或价值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理查德…年代错误是在努力保护自己。 case2 对于学生来说,向老师提问很多问题是不尊重的,另一方面,提问一些跟老师说的无关的也如此,代表你没有听课。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说什么是对他们的思想和他们所说的意思。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预计提问当他们需要澄清。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共享这种偏好的风格在某些情况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们从墨西哥容易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技巧。但是,韩国人通常喜欢间接的沟通方式,因此他们往往不会说什么是对他们的思想和更多的依赖影响和推理,以保持礼貌通过任何不恰当的言语行为, 避免丢脸。提到的情况下,许多韩国人,很多问题会显示不尊重老师,而且还反映,学生不够努力学习。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