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发病.而这一过程是缓慢进行的,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在长达5一10年的时间内不发病,这时感染者外表健康,但病毒会在体内悄悄地复制井逐渐侵袭免疫系统,同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艾滋病病毒传给他人.当病毒在人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时将导致免疫机能的逐步丧失,这时先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不威胁生命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体重减轻和慢性腹泻等,这些现象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在人体的免疫技能被艾滋痛摧毁后出现的一组病症,则被称为艾滋病.可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不是就叫做艾滋病人,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才会发展为病人;艾滋病也不是单一病征,而是一组症状,病人一般在发病后2—3年内死亡.

1.性行为传播.异性或同性在进行性交、肛交和口交等性行为时,生殖器官的皮肤、粘膜会轻微擦伤,尽管这种擦伤的程度轻微到肉眼看不到,自己也感觉不到,但若一方带有艾滋病病毒,微小的艾滋病病毒就会乘隙而入.这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2.血液传播.共用受艾滋病病毒污染而未消毒的注射器吸毒,使用了受污染又来消毒或消毒不合格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理发刀具,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破损、溃疡的皮肤粘膜接触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时,都会感染艾琏病病毒.

3.母婴传播.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分娩前通过胎盘,分娩时通过产道,分娩后通过哺乳可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婴儿.

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接着,感染者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其长短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经血感染者(主要为非法采血与共用注射器)为4~5年,性交感染一般为11~13年,如果一个感染者的无症状期能达到13年,就可以被称为长期生存者了.当感染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已无法与HIV抗衡时,就标志着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称有症状期.这时,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

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二)艾滋病发病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1.发病机理

首先,HIV会主动吸附在免疫细胞表面,启动生化反应,产生一个从细胞膜直接到细胞核的通道,然后以极快的速度滑入细胞核,这样就可以躲过细胞质中的蛋白酶.在艾滋病的晚期,血液中充满了病毒,而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HIV 进入细胞核后即接管免疫细胞的DNA转录和蛋白质生产系统,制作自己的副本.被接管的细胞变成病毒加工厂,不停地复制副本,直至细胞内充满病毒,最后死亡解体,少则数千、多至数万的病毒就释放出来,进行下一轮的感染.免疫系统也要不停生产“战士”对付入侵者,但最终的结果是免疫系统被这场消耗战拖垮.

2.为什么没有有效的疫苗?

因为HIV一旦离开人类的体液,就会变得极其娇气,它的繁殖必须在适合的细胞中完成,在实验室很难培养出足够的病毒来制备疫苗;同时,HIV的变异非常快,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即使成功地制备了针对一种病毒的疫苗,在这个时间里,已经有多个变种发生了.

3.艾滋病研究最新进展

(1)科学家们在追踪艾滋病起源方面,确认1959年生:活在非洲的一名成年男子为世界上最早的艾滋病患者,这比目前医学界普遍接受的时间要早10年到20年.

(2)HIV携带者能再次被感染.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一男性HIV携带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体内病毒得到了控制后,又与另一名男性HIV携带者发生不良性关系,染上了新的HIV.研究人员认为,携带HIV的人不仅可以传染给正常人,还能感染其他HIV携带者携带的HIV.

(3)艾滋病毒男女有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约500名HIV感染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患艾滋病的女性往往带有数种艾滋病病毒,而男性月怀然.

(4)艾滋病感染新机理.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艾滋病病《用来打开和进入正常细胞的“钥匙”,即刺状物的三维蛋白结构(gpl20),这一发现有可能加速艾滋病新药和疫苗的研制.

(5)与艾滋病有关的新基因.美国国家过敏性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1AID)的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特殊基因(HL/\B5701)在一小部分病情不往AIDS发展的个体中(LTNPs)似乎直接与限制HIV复制有关.美国研究人员目前正试图通过将其插入D14A靶区域内的方法,来实现阻断某个基因的功能,或在DNA链的特殊位点上引进新的功能性基因的目的.研究人员利用技术对编码CCR5受体的基因进行了修饰,修饰过的受体将使HIV很难感染细胞.

(6)抗艾滋病新药物.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能遏制蛋白酶、逆转录酶整合酶活动的物质.这两种物质为二酮酸抑制剂,它们能阻止HIV遗传物质与人体白细

胞遗传物质相结合,能更有效遏制HIV繁殖.中国广州的艾滋病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声称:已配制出一种叫koav的药物,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艾滋病病毒,且对人体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四)我国艾滋病流行概况

我国首例艾滋病发现于1985年,患者是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人,而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8 000例,而实际感染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男女比例为5.3:1,经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约占70%,18~39岁的感染者占60%.在艾滋病几种感染途径中,经性途径感染成了除静脉注射、吸毒以外的主要感染渠道.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性病病例逐年增加,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再加上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大量的出国旅游人员,艾滋病经性这一途径蔓延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中国艾滋病现状

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是被媒体广泛关注的“艾滋病村”。据官方统计,全村3000多人口中,20%~30%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中国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随后12年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国外病例输入期,这一时期艾滋病感染报告主要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散在分布在沿海一带城市。仅在浙江省发现4例因使用进口凝血第八因子而感染HIV的感染者。

第二阶段(1989-1993):播散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地区吸毒人群中发现了146例HIV感染者标志此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大多数HIV感染报道来源于云南的注射毒品者(瑞丽注射毒品者HIV感染率估计为70-80%,龙川的感染率为40%,潞西的感染率为0-5%,(HIV感染率随着离中缅边境距离的增长而降低)。同时,在归国劳工、性病病人和暗娼中亦有少量HIV阳性者报告。

第三阶段(1994-现在):增长期,HIV传播超出云南省的范围,在其他地区的注射毒品和职业献血者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HIV感染者,全国HIV感染报告数量急剧上升,在四川(1995年)、新疆(1996年)、广西(1997年)的吸毒人群中发现了大量的HIV感染者。同时,经性传播的HIV感染者报告增多,但所占比例相对不大,但还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

目前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30个省有HIV感染者的报告,感染者大多数分布在各省的局部地区,多为农民。但其他地区感染数量在增多,特别是在长途卡车司机和流动人口中间存在HIV感染的公路沿线,提示传播在不久将会更为广泛。

HIV感染者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但大多数是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及个体从业者。青壮年占感染者的大多数,约有79%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男女比例为5:1。目前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约2/3通过注射毒品感染,8%通过性接触传播,有3例通过母婴传播。

在云南和新疆感染率最高的地区,HIV感染几乎都是注射毒品者,约占报告总数的60%。在中原地区部分省的职业供浆者中发现的HIV感染者约占全国报告数量的11%,这些供浆者的感染多是由于非法商业采浆点的针具和设备污染所致。

HIV 感染者的实际数量是通过分层分析法估计的(即某一特定人群HIV感染率乘以这一人群的估计数量)。1993年HIV感染者的估计数量为10,000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有关省的专家们估计,到1996年底全国有15-20万HIV 感染者。对未来的HIV流行作准确的预测是困难的,因为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政府干预措施的力度和效果、高危人群行为方式的改变(包括变好或变坏)等。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目前HIV感染者数量急剧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和熟悉中国艾滋病疫情的国内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到下世纪初(尽管是哪一年还无法确定)中国艾滋病的感染者数量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感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若现在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把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在2010年时感染者数量可能不会超过150万。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如果现在不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泰国和印度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泰国报告的艾滋病病例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坦桑尼亚,而印度由于前几年放松警惕而导致艾滋病大规模流行,其感染数字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中提出,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目标及近期和远期防治工作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年增长率到2002年控制在15%以内,2010年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性”在中国传统中属于禁忌话题,预防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生课堂也曾引发争议。反对者称,未成年人认知能力不强,如果过早让其接触性知识,则可能诱使其犯错。但是更深入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正规途径少,大量青少年经常浏览各大色情网站。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诊所的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地区负责人徐进指出:“由于缺乏应有的性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感染艾滋病。”

据了解,近20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并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艾滋病的高发年龄段为20岁至49岁期间,广大在校学生即将进入危险年龄段,我国青少年性传播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且主要集中在15至24岁的年轻人中,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很有必要。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危险期”。他们渴望寻求与异性的交往。对异性的好感,并产生对异性的关注和倾慕。甚至出现了模仿性恋爱现象。这个时期,一旦遇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刺激,随时有失足的危险。又恰逢英语课文新录入了一篇有关艾滋病的内容,艾滋病病毒又与生物教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及到中学校园势在必行。我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展示图片、互动游戏及影片等进行有关艾滋病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

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一知半解。在被调查的160名高中学生中,艾滋病的知晓率达98%,但能够全面又正确地知道艾滋病有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的青少年占调查人数的31.6%,尚有18.7%的同学认为握手、一起吃饭也能传播艾滋病。 2、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1999年调查表明,美国90.6%的中学生已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

一开始我心存顾忌,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是出于保护学生,但怕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弄不好适得其反。因此我从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仔细筛选入手。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结果证明,学生都能接受,且认真听讲。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受难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

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露着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及照顾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红丝带”是当初纽约的一群视觉艺术家为提醒世人关注艾滋病所设计的

丝带识别标志。它象征符号的构想,源于1991年4月在纽约的一个很小的叫做“看见艾滋”的慈善机构,这个慈善团体是由一群热爱艺术的人所组成,他们希望能用他们的才能和资源,为这一全球流行的疾病贡献一份心力。

①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主题各有不同,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妇女,抗击艾滋;12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的时候,让我们彼此询问一声:“I care. do you?”

②什么是艾滋病(AIDS);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是怎样破坏人体抵抗力的

③HIV分几型:HIV分两型:HIV—I和HIV—II。HIV—I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根源;在我国,两型病毒都存在。通常实验室进行的HIV抗体检测包括了抗HIV—I抗体和抗HIV—II抗体。

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一种主要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70%~80%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了的血液制品,移植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器官、与感染者或病人共用针头吸毒、使用不洁医疗器械、理发和美容工具等,均可能引起HIV感染。

3)母婴传播:艾滋病感染的妇女怀孕后,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传播的几率大约30%。

三、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

利用“卡片”游戏,首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人发一张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的背后标记(代表感染艾滋病),以不同的方式分别签名,最后发现每个同学都与被标记的人直接或间接的有联系。用以说明艾滋病的传播。

1、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的监测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和年龄大于12岁的青少年,)如果有下列2个主要症状和不少于1个次要症状就可以诊断为艾滋病。

主要症状:

1)消瘦,体重减轻大于或等于10%;

2)慢性腹泻超过一个月;

3)长时间发烧超过一个月(持续或间歇热)。

次要症状:

1)持续咳嗽超过一个月;

2)全身性瘙痒性皮炎;带状疱疹病史;

3)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4)慢性进行性和散在性疱疹病毒感染;

5)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以及,广泛的卡波齐氏肉瘤或脑膜炎隐球菌感染,从监测意义上足以诊断为艾滋病。

2、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目前,尚无科学根据认为蚊子等昆虫可传播艾滋病。因为病毒只是在蚊子胃里,而并未出现在蚊子的周围血液或唾液中,蚊子在叮咬时,其胃中的病毒不会排入被叮咬者的体内。有人担心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含有HIV会传染给人。但研究发现,蚊子嘴上残血量仅有0.00004ml,按此计算,要叮咬2800次,残血量中才能携足够量的HIV引起传染,而蚊子在吸一次血后至少4天不再叮咬吸血。

3、强调如何避免HIV感染

1)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2)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纱布、药棉等用具

3)避免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4)忠实一个性伴侣,不性乱

5)HIV阳性妇女尽量避免怀孕

6)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牙钻、穿耳针、剃

须刀等

7)提倡配偶双方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咨询。

4、强调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上HIV

研究发现,HIV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强,它们会很快死亡。因此,与艾滋病患者同在一个班读书,同在一个车间或办公室工作,都不会受到感染的威胁。它不能经由饮水、食品,包括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等传染,即不能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因此,出入市场、餐馆等公共场所,也没有受感染的危险。它不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而传染,包括皮肤的接触如握手和触摸,甚至同感染者一起游泳、共用厕所和浴盆,接触病人使用的器具如衣服、被褥、货币等,即使在艾滋病人的家庭中,除配偶与婴儿外,其他成员也不受感染。

通过介绍被感染后到发病三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艾滋病的常识,以此让学生了解到,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通过有效的预防,完全能够避免被感染。

5、强调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

艾滋病离我们很近,也许就在你身边;正确认识它,帮助你远离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他们,适时伸出援助之手;,尊重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最近,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要求预防艾滋病课程必须走进所有中学课堂。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校园势在必行。

解艾滋病,更好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校园势在必行

“性”在中国传统中属于禁忌话题,预防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生课堂也曾引发争议。反对者称,未成年人认知能力不强,如果过早让其接触性知识,则可能诱使其犯错。但是更深入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正规途径少,大量青少年经常浏览各大色情网站。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诊所的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地区负责人徐进指出:“由于缺乏应有的性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感染艾滋病。”

据了解,近20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并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艾滋病的高发年龄段为20岁至49岁期间,广大在校学生即将进入危险年龄段,我国青少年性传播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且主要集中在15至24岁的年轻人中,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很有必要。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危险期”。他们渴望寻求与异性的交往。对异性的好感,并产生对异性的关注和倾慕。甚至出现了模仿性恋爱现象。这个时期,一旦遇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刺激,随时有失足的危险。又恰逢英语课文新录入了一篇有关艾滋病的内容,艾滋病病毒又与生物教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及到中学校园势在必行。我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展示图片、互动游戏及影片等进行有关艾滋病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

一、分析情况

1、进行小问卷调

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一知半解。在被调查的160名高中学生中,艾滋病的知晓率达98%,但能够全面又正确地知道艾滋病有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的青少年占调查人数的31.6%,尚有18.7%的同学认为握手、一起吃饭也能传播艾滋病。 2、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1999年调查表明,美国90.6%的中学生已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

二、查找资料,认真实施

1、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仔细筛选;

一开始我心存顾忌,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是出于保护学生,但怕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弄不好适得其反。因此我从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仔细筛选入手。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结果证明,学生都能接受,且认真听讲。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1)介绍什么是“红丝带”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受难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

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露着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及照顾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红丝带”是当初纽约的一群视觉艺术家为提醒世人关注艾滋病所设计的丝带识别标志。它象征符号的构想,源于1991年4月在纽约的一个很小的叫做“看见艾滋”的慈善机构,这个慈善团体是由一群热爱艺术的人所组成,他们希望能用他们的才能和资源,为这一全球流行的疾病贡献一份心力。

(2)介绍什么是艾滋病日,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①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主题各有不同,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妇女,抗击艾滋;12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的时候,让我们彼此询问一声:“I care. do you?”

②什么是艾滋病(AIDS);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是怎样破坏人体抵抗力的

③HIV分几型:HIV分两型:HIV—I和HIV—II。HIV—I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根源;在我国,两型病毒都存在。通常实验室进行的HIV抗体检测包括了抗HIV—I抗体和抗HIV—II抗体。

(3)介绍HIV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一种主要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70%~80%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了的血液制品,移植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器官、与感染者或病人共用针头吸毒、使用不洁医疗器械、理发和美容工具等,均可能引起HIV感染。

3)母婴传播:艾滋病感染的妇女怀孕后,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传播的几率大约30%。

三、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

利用“卡片”游戏,首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人发一张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的背后标记(代表感染艾滋病),以不同的方式分别签名,最后发现每个同学都与被标记的人直接或间接的有联系。用以说明艾滋病的传播。

四、深入浅出地介绍艾滋病的感染征兆及预防

1、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的监测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和年龄大于12岁的青少年,)如果有下列2个主要症状和不少于1个次要症状就可以诊断为艾滋病。

主要症状:

1)消瘦,体重减轻大于或等于10%;

2)慢性腹泻超过一个月;

3)长时间发烧超过一个月(持续或间歇热)。

次要症状:

1)持续咳嗽超过一个月;

2)全身性瘙痒性皮炎;带状疱疹病史;

3)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4)慢性进行性和散在性疱疹病毒感染;

5)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以及,广泛的卡波齐氏肉瘤或脑膜炎隐球菌感染,从监测意义上足以诊断为艾滋病。

2、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目前,尚无科学根据认为蚊子等昆虫可传播艾滋病。因为病毒只是在蚊子胃里,而并未出现在蚊子的周围血液或唾液中,蚊子在叮咬时,其胃中的病毒不会排入被叮咬者的体内。有人担心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含有HIV会传染给人。但研究发现,蚊子嘴上残血量仅有0.00004ml,按此计算,要叮咬2800次,残血量中才能携足够量的HIV引起传染,而蚊子在吸一次血后至少4天不再叮咬吸血。

3、强调如何避免HIV感染

1)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2)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纱布、药棉等用具

3)避免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4)忠实一个性伴侣,不性乱

5)HIV阳性妇女尽量避免怀孕

6)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牙钻、穿耳针、剃

须刀等

7)提倡配偶双方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咨询。

4、强调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上HIV

研究发现,HIV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强,它们会很快死亡。因此,与艾滋病患者同在一个班读书,同在一个车间或办公室工作,都不会受到感染的威胁。它不能经由饮水、食品,包括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等传染,即不能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因此,出入市场、餐馆等公共场所,也没有受感染的危险。它不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而传染,包括皮肤的接触如握手和触摸,甚至同感染者一起游泳、共用厕所和浴盆,接触病人使用的器具如衣服、被褥、货币等,即使在艾滋病人的家庭中,除配偶与婴儿外,其他成员也不受感染。

通过介绍被感染后到发病三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艾滋病的常识,以此让学生了解到,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通过有效的预防,完全能够避免被感染。

5、强调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

艾滋病离我们很近,也许就在你身边;正确认识它,帮助你远离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他们,适时伸出援助之手;,尊重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最近,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要求预防艾滋病课程必须走进所有中学课堂。艾滋病教育进入中学校园势在必行。

如何正确认识及克服艾滋病恐惧心理

如何正确认识及克服艾滋病恐惧心理 恐惧是人类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有助于人类遇到危险时,动员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适度的恐惧对人类的生存是有利的,但不必要的、过分的恐惧却是有害的,是一种心理异常。而恐惧症,则是在没有存在实际危险,却产生对其较长时间的恐惧情绪。恐艾症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异常,它包括以下情形:不必要地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时伴有一些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恐艾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在日常来诊的人员中,绝大多数并未感染艾滋病,纯粹因恐惧而来。根据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我们认为这些病人可以大概分为四大类型: 忧郁型:患者长时间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少言不语,独行独往、疏远亲朋,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茶饭不思,夜深不眠,常常悔恨责备自己,对前途悲观绝望,丧失信心,产生自杀观念,甚至付诸行动。 焦虑型:经常担心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六神无主,长时间的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惊慌多梦,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入座。有些人由于经常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会出现长时间的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会突然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并感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哆嗦、烦躁不安,感到大难临头,自己马上就要完了。 绝望型:不相信科学,不相信检查结果,自己认定已患上艾滋病无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意识强烈,易走极端,不是离家出走,就是准备自杀了却余生,更有人声言报复社会,把病传给他人。 惊惧型:生活节奏乱了套,无心向学,舍弃工作,举止失常,疑神疑鬼,乱求医,乱问药,不讲道理,艾滋病抗体、抗原确认检查了一次又一次,既怕阳性,却又怀疑阴性,疑换错了名、换错了血样。 不要刻意将症状对号入座: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的确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仅凭症状万不能妄下结论。

2020最新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1000字整合

【导语】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 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 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由无忧考网为您提供的活 动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x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在青龙街道办事处 的组织下,社区工作人员在昭觉寺汽车站2楼候车大厅进行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 除歧视"。当天上午,青龙街办联合各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在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册1000本,宣传折页800张,张贴宣传画30幅,安全套200盒,宣传兜400个,除发放宣传资料。咨询的群众达百余人。此次艾滋病日宣传活动通过知识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提 供艾滋病防治咨询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主动防范意识 和防范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过往群众纷纷表示,要切记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加强自我保护,珍爱生命。针对这种情况,在"世 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通过张拉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和传单等方式, 并通过真实的事例,向社区广大居民群众介绍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带来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居民群众广泛 宣传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重视细节,尽一切可能抵制艾滋病的侵袭。通过此次 宣传活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了艾滋病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并清楚的认识 到艾滋病并不会通过日常接触进行传播,有效消除了群众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并引 导大家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做到不歧视艾滋病人,相反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 和谐、关爱的氛围在社区延伸。 【二】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20XX年x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 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 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遏制艾滋,控制蔓延”为主题的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 育活动,现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成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 项活动。二、认真部署,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理念,帮助青年学生建立一 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直接参加预防艾滋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 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 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x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预防艾 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宣传,使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文明健康 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x月以来我院卫生所 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 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帮助他们树 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x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 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 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 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4、x月1日晚6点30分,由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周知祥科 长主讲的艾滋病宣传讲座——“遏制艾滋,控制蔓延”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300余名 学生到场聆听。专家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全国各地艾滋病现状及预防措施进 行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艾滋病现状的严峻性。现场 学生都纷纷表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在防治艾滋病宣 传活动期间,我院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xx年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认识艾滋病》教案

《认识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世界艾滋病日。 2、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3、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 保护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艾滋病知识内容的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艾滋病,请大家说说你了解与艾滋病相 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3、你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学生自由回答)。 4、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危 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它将威胁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艾滋病。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艾滋病(HIV )? 艾滋病(简称AIDS )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是小的连普通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教弱,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3、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 艾滋病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治愈此病的药物和方法,它已经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4、艾滋病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5、艾滋病的症状: 1)、一般症状:消瘦、持续低热、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疼、呼吸困难。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慢性腹泻。 4)、皮肤粘膜症状:丘疹、口腔和咽部粘膜发炎和溃烂。 6、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所了解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 7、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

艾滋病正确认识

艾滋病的传播与正确认识 近年来,艾滋病已经成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是艾滋病就是一种脏病,艾滋病患者肯定是有过不道德的性行为或者吸毒史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对艾滋病的误读,艾滋病的感染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对于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目前已经证实传播途径有三条,即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因为首例艾滋病患者就是男同性恋,早期的艾滋病也是在同志范围内传播的,再加上国人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以偏概全,认为艾滋病患者肯定是有过不道德的性行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就性行为传播来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通过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就会传播病毒。一般来说,接受肛交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里面的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这就是为什么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被传染艾滋病病毒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早期,被有些人误认为是同性恋特有的疾病从而产生误解和歧视。 没有保护的性行为或者男男性行为确实是一部分艾滋病患者感染的原因,但其实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的人也不少。血液传播包含以下: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以经破损处感染;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完全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时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风险更大;⑤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相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⑥救助流血的伤员时,救助者自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⑦其他如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医治用针消毒不紧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澡堂的修脚刀不消毒;和别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等。血液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一大途径,我们日常生活也应该加强防范。 母婴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一大途径。对于母婴传播的预防,首先,应采取措施,保护育龄期妇女,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在法律许可的地区采取终止妊娠的措施,以确保妇女避免非意愿的生育。而对于希望生育的艾滋病疑似育龄妇女来说,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感染?目前有两种选择:一是自愿咨询和产前HIV检测;二是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提供追踪和检测服务,也就是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这都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于医疗事业的投入和相关法律的完善。任何一种疾病的感染,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合的环境、含菌或含病毒的浓度以及特定的传播途径和适合的人群。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其病毒的传播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所以,在正确认识清楚艾滋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感染的方法后,艾滋病并不可怕。真正可

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八年级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毒? 2、了解艾滋病的病程、表现及其危害。 3、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从而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 4、通过资料研读,提高学生撷取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 5、通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探究,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在认识了艾滋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二、过程与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并以此为基础研读资料,使学生初步认识艾滋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接着由教师进一步讲述艾滋病的病程、表现及其危害,使学生明确预防的必要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针对这一环节,从一个艾滋家庭的悲剧入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阅读、分析,强化艾滋病的危害意识。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总结归纳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且进一步思考、识别危险行为,从而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认识了艾滋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2、探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 3、提高学生撷取信息、比较分析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1、认识艾滋病病毒。 2、探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资料研读、比较分析、引导探究、讨论归纳 七、课时安排:四十五分钟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本课: 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疾病可以称之为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2、资料研读引入本课课题 (二)新授课: 合作探究一:初步认识艾滋病 1、整体感知:什么是艾滋病?认识艾滋病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举办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 【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 * 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 同学讲解 (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正确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艾滋病的发展 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

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该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实践证明,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地有效办法。艾滋病的现状 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生已经发生

谈谈你对艾滋病预防的认识

谈谈你对艾滋病预防的认识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就是通过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损伤其功能,使得人体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2、艾滋病在全球的主要感染途径 从全球来看,通过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数超过70%。非洲主要为性途径及非安全注射。北美、欧洲主要为同性恋和注射吸毒。亚洲主要为注射吸毒、性途径、血液途径。 3、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卫生主管部门进行的统计表明,我国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比重分别为:静脉注射吸毒感染占69.8%,性接触感染占6.9%,采供血感染占6%;余下的百分之十几,为母婴传播和其他特殊途径传播。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不同之处: 1) 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2)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相同之处: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5、如何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不能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确认实验室的实验室诊断。当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二、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 1、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 性接触传播: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的方式在同性或异性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2、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的预防方式 性途径传播的预防:安全性行为=节欲+忠诚(只有一个性伴)+安全套 血液传播的预防: 1)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提倡自体输血。 2) 使用有正规来源的血液和血制品。 3) 正确处理伤口:发现伤口立即消毒包扎!处理任何伤口时,都戴上一次性手套!不要徒手接触別人的血液或伤口! 母婴传播的预防: 1)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2) 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3) 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认识和-预防艾滋病教案

认识和预防预防艾滋病 知识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能力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情感目标: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学习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准备:PPT课件 学习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学习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预防艾滋病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依法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日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今年活动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意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二、学习新课: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们整理的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1 对于我们年轻人,电影中的故事警示着我们,要自律,要懂得保护自己。在当前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势下,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可是哭都来不及了,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 艾滋病就如一个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它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灵魂。尽管现在不断地提出、呼吁要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多一份关爱,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可他们摆脱不了弱视群体的待遇。当被查出携带有这种病毒,他们便再也不可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我们知道,其实艾滋病与黑死病、SARS等疾病没有本质区别,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灾难性的传染病。可以说,绝大多数感染者是无辜的,既然无辜,为什么要“忏悔”?!艾滋病区别于其他几种要命的传染病的备受关注的一点正在于其可以通过性传播。截止目前,在社会公众的潜意识中,艾滋病仍然没有脱离其

伦理道德的贬义定位。我们应该科学地面对艾滋病,首先要懂将疾病与伦理脱钩,没有道学桎梏,才能依靠科学战胜病魔。 目前,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艾滋病的危害之中。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14秒钟就会有一个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宣传教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意义极为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长,仍然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十分遥远,《青春的忏悔》正是要提醒更多的年轻人、家长、学校和社会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云南是艾滋病的重灾区,特别耿马县是灾区的中心之一,真实的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提醒年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懂得去保护自己。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2 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目前,我国的毒品和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学校是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阵地。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

预防艾滋病优秀作文

预防艾滋病优秀作文 近年来,我们对艾滋病这个词可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听到这个词的名字太多了,陌生是因为我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极少。 艾滋病是什么,说实话我并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艾滋病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可怕,这几天和同学们在一起研读了一些关于艾滋病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 艾滋病是英文Acquirdmmumo---Deficioney Synderome的缩写,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在很多国家艾滋病被称为“世界瘟疫”或现代的“黑死病”,尽管从发现到现在只有20余年的时间,但其已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实已经证实一点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艾滋病传播有三条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只要我们牢记就好,同时也要知道:共用游泳池、拥抱、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共用办公办学用具等途径是不传播艾滋病的,因此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歧视。 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被我们呵护关心,我相信他们的心里也同样害怕,假使我们不给他们关怀还歧视他们,那么他们还怎么有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呢?我们应给予他们的是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给予同情和帮助。这种宽容可以赢得社会各种人群的协作,使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减少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传染家,关于艾滋病的问题不仅仅是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认真关注,关注艾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把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的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只有认识艾滋病,才能更好地防治,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学习有关知识,使大家能尽快认识HIV这个人类的大敌,远离艾滋,同艾滋抗战到底。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 通俗的讲,艾滋病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了解现全球约有39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每年都会增加430万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隔8秒钟就会有11万人被感染艾滋病,而全球每天都有8000名感染者丧命。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精选4篇)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精选4篇) 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精选4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 1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在人类社会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毒品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却在全世界迅速地传播和流行,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病后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艾滋病是当前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到今年初,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100万,且每年递增30%,到2010年就达到1000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也已突破了100万艾滋病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非洲就有惨痛的教训,爱滋病可能毁了一个国家,毁了一个民族。有些国家原来的平均寿命为75岁,现在降为45岁,国民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要大声呼吁,积极采取措施,遏止住爱滋病的发展势头。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爱滋病的发展已缓,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宣传力度不够,易感人群多和资金不足等因素,爱滋病有蔓延之势。爱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血液及宫颈分泌物中,尿液、尿液、泪液和乳汁等分泌物中也可查到。病人和带病毒者是主要传染源。(HIV)感染后可成为携带者,也可进一步转为病人。吸食毒品的爱滋病患者,主要为血液传播,(HIV)病原的各种血液制品,如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输入体内感染发病;另外(HIV)携带者或病人微量血液污染的注射液、针头、针灸等也可传播爱滋病病毒。(HIV)经破坏的皮肤、粘膜或注射途径以及母婴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发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造成多脏器受损。而在上述中的爱滋病传播方式中,吸毒与爱滋病病毒的关系最值得重视。吸毒是传播爱滋病病毒的温床,这是因为吸毒者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HIV病毒在血液中传播。吸毒者瘾一上来,别说消毒,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感染,爱滋病病毒就会在其他吸食毒品的患者中传播,吸

对艾滋病的认识

对艾滋病的认识 计算机2011 黄奕安 20113134

在上健康课之前,在个人对于艾滋病的了解是通过电视的收看和中学老师课上知识的传授得到的,以致于了解的途径还是非常的狭隘,对艾滋病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只是大概知道艾滋病的简称和传播能力非常强,在医学上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治疗患病者,对于AIDS的传播途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知识大概知道一些主要途径,如母婴传播,性行为传播和血液传播,而对于平时别人提问过的蚊子叮咬是否能传播没有能够确定。而通过上完老师健康教育课后,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就更加深刻了,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艾滋病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我在课上积极的听老师讲的课程和内容,对于一些有疑问和不确定的问题通过了课下查阅资料已经胸有成竹了。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老师上课提到过,要从最基本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去了解。所以我学到: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为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

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

《认识艾滋病》教案1

认识艾滋病》教案1 《认识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世界艾滋病日。 2、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3、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艾滋病知识内容的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艾滋病,请大家说说你了解与艾滋病相 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3、你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学生自由回答)。 4、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控制的重 大传染病,危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它将威胁到每个人的生 活 和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艾滋病。

二.讲授新课 《认识艾滋病》教案1 1、什么是艾滋病(HIV )? 艾滋病(简称AIDS )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是小的连普通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教弱,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3、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 艾滋病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治愈此病的药物和方法,它已经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4、艾滋病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5、艾滋病的症状: 1)、一般症状:消瘦、持续低热、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疼、呼吸困难。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慢性腹泻。

认识和预防艾滋病教案

认识和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截至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7040例。但专家透露,该省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不少于八万人。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

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 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A 使用安全套 B 接吻 C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 D无防护的性行为 E献血 F 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 H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 I 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 J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K与吸毒者共用针头 L 给予或接受按摩 M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N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4、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5、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6、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

谈谈你对艾滋病预防的认识

艾滋病预防的认识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而艾滋病由于潜伏时间长,治疗药物难寻,是一种死缓疾病。但最近研究表明,艾滋病的治疗前沿出现长期存活并健康非传染性携带者,这为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曙光。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兔疫缺陷综合症,是种由逆转 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而到1988年,美国艾滋病患者就达到了5万人,与此同时,艾滋病也以超乎人们的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1992年科学界曾预言,2000年人类将有25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当人类真正迈进2000时,全世界爱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系带者竟达到了3400万,因艾液病而死亡的人数至少为1880万,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儿就有1320万正是由于支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上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一、艾滋病传播的三种 性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插。全世界约有3/4的艾滋病毒传播

是通过性交进行的而其中由约有3/4是通过异性性交传播,1/4通过男子之间的性关系传播。而大学生同性恋艾滋病比例反而升高。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了。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在我国HV病毒感染者80%是因为在吸毒中公用注射针头所感染的。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婴喂养感染。当然,如今已经有完整医疗方法进行母婴阻断技术。 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艾滋病也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 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的流行,首先要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危害的认识、由此改变人们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活动教案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郭秋红 教学主题: 消除歧视崇尚关爱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自觉培养感情和价值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即学生作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结合心理知识和医学知识,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使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本节课通过学生自我审视、反面教育、自身体验并通过别人看自己的内心,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次专题教育意在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思考,感受并升华自身潜在的爱与责任,从而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艾滋病人,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以宽容的心接纳不同的人。并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将课堂的影响扩大到课堂外。 教学背景分析: 在当今艾滋病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并且青少年患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被艾滋病危害的主要群体,对初中生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和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节课是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主题和传播途径主题之后的升华,通过前边的教育主题学生们已经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基本认识,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做 了铺垫,前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模糊、恐惧到清晰、理智,在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同学们正确的看待艾滋病人,消除歧视、产生同情、甚至主动地关爱艾滋病人。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明确什么是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认识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情感目标:学会正确看待艾滋病人,体验生命的尊严,能够接纳不同的生命,加强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主动关爱艾滋病人,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情景假设、分组讨论、自我体验、反面教育、个人影响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初二年级(14-15岁;小班教学40人活动时间:40分钟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多媒体:相关视频、图片、音乐 心型红色宣传板 学生自制红丝带 教学活动步骤:(5分钟 一导入课程 1前边的专题我们已经认识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并知道了艾滋 病的传播途径以及怎样去预防艾滋病,那么远离艾滋病是否就 等于远离艾滋病人呢? 2通过配乐朗诵一首散文诗树立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