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精心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目前,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式主要分为3 类:1、非基于现状OD(起点) 客流的预测模式, 将相关的公交线路客流和自行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 得到轨道交通客流; 2、基于现状OD , ,轨 , 并 考虑到高峰小时与全日出行分布规律的差异性, 建议分别构建全日客流O D 矩阵和高峰小时客流OD 矩阵,然后通过相应的分配过程, 得到轨道交通线路的全日客流指标和高峰小时客流指标 2 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和分布预测

2. 1 各交通小区全日出行的发生( 吸引) 预测交通小区的日发生量与人口数相关、吸引量与就业岗位数相关, 并服从指数关系。 其计算式为: i , j=1,2,…,n 式中: G i为交通小区i的发生量; A j为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 P i为交通小区i的人口数; W j为交通小区j的就业岗位数; a i 、b i 、cj 、d j 均为模型参数, 反映了交通小区i的土地利用性质; n为交通小区数。 2. 2全日出行分布预测 全日出行分布预测可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 其中, i , j=1,2,…,n 式中: Q ij 为从交通小区i 到j 的全日出行总量; 、分别为行约束系数和列约束系数; f ( cij )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阻抗函数; cij 为交通小区i 到j 的出行阻抗。

3高峰小时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 在高峰小时时段内, 以工作和上学为主的通勤出行所占比例很大, 一般为80% ~90% 。由于工作、上学是工作日所必须的, 且时间性强。因此, 分别建立工作和上学的出行生成分布共生模型, 并根据这 2 种出行目的, 以及在高峰小时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 从而预测得到高峰小时的出行发生( 吸引) 及分布。 工作出行模型为 i , j=1,2,…,n 上学出行模型为 i , j=1,2,…,n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工作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到j的上学出行人次数; a w 、b w 、cw 、d w 均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a s、b s 、cs 、d s均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的生成分布共生模型参数。 其中,和有以下关系式 式中: 为高峰小时交通小区i 到j 的总出行人次数; 为高峰小时工作出行所占的比例; 为高峰小时上学出行所占的比例。 4 方式划分与分配组合模型 4.1组合出行 组合出行是指居民一次出行, 从起点到终点采用了多种出行方式联合完成。居民由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组合出行如图所示。 图2组合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

1.什么事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客流: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3.断面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4.车站客流: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 5.基本客流:既有客流加上按正常增长率增加的客流。 6.转移客流: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 7.诱增客流: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 8.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全日)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分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9.客流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制依据。 10.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它能直观的显示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的状态。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 1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同时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设置设施设备的地方。

13.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流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地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14.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5.车辆定员数,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额定载客量,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16.站位面积,指车厢空余面积,为车厢面积减去座位面积。 17.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技术装备。 18.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 19.运营成本(元)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简答题 1.xx轨道交通与xx道路交通区别 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有自然灾害尤其是火灾,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就难以迁移和变动,不像地面公共交通可以机动地调整路线和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需要,其运输组织工作远比地面公共交通复杂。 2.xx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 运营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范围是城市市区及郊区,往往只有几十千米,不像铁路那样纵横数千千米,而且连接城乡。)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开题报告模板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附件 题目:多层油藏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石油工程2###级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一、设计(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选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2010年上半年中国原油需求量达875万桶/天,同比增长19.8%。从全球来看,中国石油需求增速领先于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全球石油消费有一半来自中国。 正确评价已开发油藏的动态参数,尤其是剩余油分布是科学、合理制定提高采收率措施方案的基础,利用试井测试资料确定储层参数和剩余油分布是一种简便、经济、可靠的实用方法。我国东部地区是我国石油生产的主要集中地,但东部大多为老油田(如大庆、胜利等),都已进入高含水时期,石油产量逐年下降,实现稳产已是十分困难。为了保证老油田稳产、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必须实施更精细化的开发。这其中就包括对油藏进行更精细化的描述,原来作为单层处理的油层需要根据它的非均质性划分为多层,并获得各层的渗透率等地层参数,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另外,水驱采油是目前国内的主要采油方式,为提高油井产量,需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注水方式,根据剩余油分布给各油层分配不同的注水量。 综上可知,多层油藏不稳定渗流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稳定老油田的产量、实施更精细化的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试井已成为人们认识油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试井分析新方法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试井解释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建立在对渗流方程进行解析求解基础上的常规试井方法一直在试井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Bourdet图版问世以来,结合Bourdet典型曲线与Gringarten典型曲线对诸如渗透率、原始地层压力、地层表皮系数及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分类,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 的定义、特点,介绍了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设置要求,从管理模式、行车 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原则、应急处理管理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运营管理;模式;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综合客运网络的重要节点,其规划、设计、建设、 运营管理都对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更与乘客在 枢纽站换乘效率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在人们 出行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向于综合化、立体化、大型化,其设施种类和数 量不断增加,交通流线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运营 进行管理之前,有必要了解、掌握枢纽的设施组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由各种交 通设施构成,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车站、换乘设施、疏解道路。图1列出了城市轨 道交通枢纽的交通设施。 图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施构成 1.1通道类 通道类设施主要包括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通道这一 通行设施的作用是连接枢纽的不同功能空间,引导乘客流线。城市轨道交通枢纽 中的通道包括封闭式、半封闭式、敞开式三类。封闭式通道位于地下,功能为连 接不同功能区域;半封闭式通道将车站与地下层商业空间直接连接在一起;地面 层敞开式通道是用于客流集散、换乘的步行道,地下宽阔的用于通行的通道建筑 也可被归类为敞开式通道。楼梯是一种垂直移动设施,是乘客实现空间层面转换 的功能设施。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楼梯分为单向使用楼梯和双向使用楼梯。自动扶梯是一种单向通行设施,能使枢纽内乘客快速、平稳地实现空间移动。 1.2服务类 服务类设施包括检票设施和售票设施。检票设施是一种专用于检查行人交通 服务凭证的设施,见于交通服务提供方。检票设施可细分为人工检票设施和自动 检票设施自动检票设施需借助检票闸机完成检票工作。售票设施则是为行人提供 合法交通服务凭证的功能设施,通常被设置在站厅较宽敞的位置,以便为乘客预 留排队空间。 1.3换乘类 换乘类设施蛀牙有站台和停车场,其中站台的作用主要是为行人提供等车、 登车、下车、疏散出站的场所。站台的形式、宽度、长度由车站规模、车站客流 等多个因素决定。停车场就是行人停放车辆的场所。 1.4信息类 信息类设施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信息设施能 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如,在枢纽出入口等乘客经过的地方,通过 指示牌、广播等方式提供给乘客运行、换乘的相关信息。 2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定义、特点 2.1定义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学生姓名:周虹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803 指导教师:汪跃龙 完成时间:2012年3 月10 日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应加热的基础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电流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其主要应用有:有色金属的冶炼,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锻造、挤压、轧制等型材生产的透热,焊管生产的焊缝;各种机械零件的淬火,以及淬火后的回火、退火和正火等热处理的加热;罐头以及其他包装的封口;电子管真空除气的加热。 由此可见,感应加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最大的特点是将工件直接加热,优点是工人劳动条件好、工件加热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加热过程中不会混入金属杂质及金属损耗小、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在线生产、生产效率高等。感应加热属非接触加热方式,能提供高的功率密度,在加热温度和深度上有高度灵活的选择性,能在各种载气中工作(空气、保护气、真空),损耗极低,不产生任何物理污染,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绿色环保型加热工艺之一。因此对感应加热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研究其加热过程中各变量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感应加热炉有工频、中频和高频之分,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中频感应加热炉。感应电源按频率范围可分为以下等级:500Hz以下为低频,1—10KHz为中频,20KHz以上为超音频和高频。中频感应加热炉一般采用的频率范围为0.5—8KHz。 那么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系统根据设定的加热温度、生产的线速度等参数,把加热材料所需的热能换算成电能,根据所需的电功率设定整流电压,然后由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控制晶闸管完成直流电压的调节。逆变器为自激系统,不可调。这样系统就把电能转变成热能,使材料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对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建立其电源电压、电流、电涡流、发热量、温升的电学及热力学方程。感应加热系统的数学建模研究的有电涡流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因被加热材料的形状、种类和温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阻抗,则其电涡流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一样。除此之外研究的还有发热量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影响它们关系的因素有加热停留时间,入口温度和环境温度。只要弄清楚了这些关系就能更清楚的了解电源电压、电流频率与温升之间的关系,清楚影响温度调节的各个因素,从而更好地对温度进行控制。 通过对其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我们就可以更精确的对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得到频率与温升的最佳方程,使电能得到最高效的利用,从而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所需要的最准确的温度,减少工件的废品率,并提高生产效率。 2.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1 国内外研究历史 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 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从此感应加热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 20世纪电力电子器件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 计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城市远景人口600万人,出行强度次/(人·日),若未来公交出行比例为52%,轨道交通方式占公交出行比例的45%,线网负荷强度为万人次/(公里·日),试按交通需求推算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解:城市出行总量根据公式 Q=m*t=600* = 966线网规模:L=Q·α·β·K/γ得L=600××××1/=公里 2.已知某地铁车站拟设计为侧式站台,其远期预测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为1359人,人流密度按平方米/人计算,站台有效长度180米,试求该站台宽度应设计为多少解:站台宽度为B1=M*w/L=1359×180+=米 1.分析盾构法施工的利弊及适用性。答: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噪声低等优点,且对隧道上方地面的副作用很小,在松软含水地层中及城市地下管线密布、施工条件困难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优点尤为明显。缺点是对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的适应能力差。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2.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什么为什么答: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以放射型路线为基础,在市中心区相交,为了避免中心站超载,各条放射线的交叉点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在若干个车站相交。当沿城市边缘地区人口稠密时,应考虑用环线路线。这种类型线网方向可达性较高,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环线加强了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3、简述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答:岛式车站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利用站台面积调剂客流,方便乘客使用,站厅及出入口也可灵活安排,与建筑物结合或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缺点是,车站规模一般较大,不易压缩。侧式车站不如岛式车站站台利用率高,对乘客换方向乘车也造成不便,但由于站台设置在线路两侧,售检票区可以灵活地设置,车站两侧也可结合空间开发统一利用,设置单层车站的条件也优于岛式车站。 4.简述在换乘站设计中如何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答: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一般采用“十”字型换乘、“T”型换乘或“L”型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型换乘或“工”字型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型、“L”型、“工”字型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不如“十”字型和“一”字型。“十”字型和“一”字型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的功能。答:ATP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停车点防护,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列车间隔控制;测速与测距;车门控制;其他功能上述5项功能是ATP系统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 ATP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 6、选线的实施流程:1、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结合沿线主要客流集散点,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2、现场踏勘;初步方案确定后,应组织经调、行车、建筑、结构、区间、暖通、车辆等相关专业沿线踏勘,确定工程的重点和难点3、方案优化。结合踏勘情况,落实规划,道路红线,管线,文物及其他控制性建筑物基础资料的收集。4、征求规划部门意见线路方案初步稳定后。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线路、车站和场段方案5、坐标定线。待可研评审确定列车编组、交路等边界条件后,基本确定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 6、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基本原则1、车站设置原则:车站直接服务于旅客,其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1) 应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乘客提供方便的乘车条件;2) 在城市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会处设置车站,使之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3) 应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 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5) 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1、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设计原则:①尽量缩短换乘距离,做到路线明确、简捷、方便乘客;②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避免高度损失;③换乘客流宜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④换乘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乘客换乘客流量的需要,且需留有扩、改建余地;⑤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换乘形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及预留口位置;⑥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否则宜设置自动步行道; ⑦应尽可能节省造价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 摘要:换乘方式首先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形式,一般有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多种形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等基本形式。 关键词:站厅换乘站台换乘同站台换乘“十”字换乘“T”换乘“L”型换乘平行换乘通道换乘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行车难、乘车难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发展大运量、快捷、安全、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网络也正逐渐形成。在线路建设的过程中,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与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换乘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国外轨道交通系统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换乘方式,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使得轨道交通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对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换乘的概念及原则 1.1换乘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达到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轨道交通换乘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轨道交通与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本文中的轨道交通换乘特指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1.2换乘遵循的原则 确定轨道交通的换乘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求: ②调整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 ③尽是缩短乘客的换乘步行距离、换乘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__________。 2.地铁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__________。 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__________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暗挖法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_____公里左右。 13.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__________。 15.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6.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7.设计能力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要素。 , 18.轨道交通乘客使用空间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0.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单轨铁路系统 3.制动装置 4.钢轨 5.轨道电路 6.棋盘式线网 7.运用车辆数8.临时停车线 9.受流装置10.车辆结构速度 ¥ 11.轨道交通12.地铁 13.转向架14.轴重 15.自动闭塞16.岛式站台 17.车辆段18.站厅换乘 19.车体20.全日行车计划 21.牵引网22.设计能力 23.大型接驳站24.一般换乘站 25.动车组全周转时间26.技术速度 27.旅行速度28.可用能力 29.列车/车辆能力30.轻轨 "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2.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3.简述列车自动操作系统的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能只强调单一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而忽略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衔接;或只重视单一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工程设计层面上的研究,而忽视轨道交通系统内各条线路之间的整合。 通过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提高轨道交通集聚和疏解客流的能力,为乘客提供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换乘环境,为城市枢纽地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开发环境,最终实现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的最佳运输效益和效率。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线网的换乘 1、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紧密衔接的公交换乘枢纽,实现立体化“零换乘”。一方面,尽可能地为客流量大的综合枢纽站和一般枢纽站提供衔接公交站场的用地,设置公交换乘枢纽,通过立体换乘通道实现立体化衔接和“零换乘”;另一方面,根据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交停靠站的分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公交停靠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的距离(如有必要,可设置立体步行换乘通道),缩短换乘时空距离,方便乘客换乘。 2、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客运走廊的公交线路,形成相互支援、优势互补的公共交通网络,稳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结合道路的结构和功能,从“线、面”两方面优化重组公共交通系统资源,实现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优势互补。 3、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组织短途接驳公共汽车,加强对大型公建、主要居住区等客流的收集,延伸网络的辐射。 4、依据车站地位的不同,设计衔接形式。 (1)综合枢纽站。综合枢纽站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流分离,以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 (2)大型接驳站。大型接驳站是指位于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较大的车站的换乘点,在此布置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主要为某一个扇面方向的地区提供服务。 (3)一般换乘站。一般换乘站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中间站的换乘点,一般多位于土地紧张的市区。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量大的特点,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并尽可能地靠近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一种新强度准则的井壁稳定性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

一、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1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如何保证井壁稳定是一个长期困扰石油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对于钻井来说,井壁失稳会造成井下情况复杂,影响钻井施工进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井眼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井壁失稳还影响固井.油藏开发中的射孔、防砂、采油,以及油井增产等后序作业的实施。井壁稳定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此项研究。研究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钻井工程以及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壁稳定与井壁岩石强度直接相关,因此对岩石强度的力学性质、应力状态分析以及对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的求解至关重要。 石油工程领域应借鉴岩石强度理论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的强度贡献,选择适用的强度准则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对井筒的承压能力进行极限分析将有利于发挥岩石材料的潜能,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的应用范围涉及采矿、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铁道、公路、地质、地震、石油、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等众多的与岩石工程相关的工程领域。 油气勘探开发的工作对象时地层的岩石和流体,储层的岩石和流体所承受的力是研究有关地质和工程问题时的外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油气勘探开发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岩石力学范畴,岩石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岩石力学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国内外与油气开发相关的岩石力学理论及应用,在近十几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综合研究与应用方面,美国的Oklahoma大学、Stanford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TerraTek公司与加拿大Waterloo大学、Calgary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试题汇总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那么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是由哪些基础设备和子系统所构成的 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那么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3.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 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那么钢轨自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轨道断面形状主要为工字形,由轨头、轨腰、轨底三部分组成。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枕置于钢轨之下,是轨道重要的组成部分。轨枕的需要量 较大,因此,原材料应资源丰富,价格适中。那么轨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制造材料如何分类 / 答:轨枕是轨道的基础部件,其功能是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方向,并将钢轨对它的各向压力传递到道床上。按制造材料可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及钢枕3种。 5. 为保证行车安全,凡接近轨道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的断面尺寸,也有一定规定。为此,制订了限界。那么限界一般分为哪几种根据不同限界的要求,车辆受电弓限界属于哪种限界类型 答: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②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则属于设备限界 的内容。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电源要求安全可靠,通常由城市电网供给。目前,国内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其特点 答:集中式:城市电网向轨道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散式:城市电网分别向轨道沿线各牵引变电所供电; 混合式:两种供电方式相结合。 7.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有多种设计方案,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试说明主要有哪几种区间隧道结构 答:①明挖法隧道结构形式(方法简单、施工风险小、工程进度快、浅埋时造价费用低,但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对环境有破坏) ②暗挖法隧道结构形式(即矿山法,适应城市地下复杂环境、对地面交通干扰少,但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而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坍塌) ③盾构法隧道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快、无噪音、对地面交通影响少、质量容易控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 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习题2教学文案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城市远景人口600万人,出行强度1.61次/(人·日),若未来公交出行比例为52%,轨道交通方式占公交出行比例的45%,线网负荷强度为3.67万人次/(公里·日),试按交通需求推算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解:城市出行总量根据公式Q=m*t=600* 1.61= 966线网规模:L = Q·α·β·K/ γ得L=600×1.61×0.52×0.45×1 / 3.67 = 61.6公里 2.已知某地铁车站拟设计为侧式站台,其远期预测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为1359人,人流密度按0.4平方米/人计算,站台有效长度180米,试求该站台宽度应设计为多少? 解:站台宽度为B1=M*w/L=1359×0.4/180+0.48= 3.5米 1.分析盾构法施工的利弊及适用性。答: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噪声低等优点,且对隧道上方地面的副作用很小,在松软含水地层中及城市地下管线密布、施工条件困难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优点尤为明显。缺点是对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的适应能力差。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2.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什么?为什么?答: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型式是以放射型路线为基础,在市中心区相交,为了避免中心站超载,各条放射线的交叉点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在若干个车站相交。当沿城市边缘地区人口稠密时,应考虑用环线路线。这种类型线网方向可达性较高,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环线加强了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3、简述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答:岛式车站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利用站台面积调剂客流,方便乘客使用,站厅及出入口也可灵活安排,与建筑物结合或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缺点是,车站规模一般较大,不易压缩。侧式车站不如岛式车站站台利用率高,对乘客换方向乘车也造成不便,但由于站台设置在线路两侧,售检票区可以灵活地设置,车站两侧也可结合空间开发统一利用,设置单层车站的条件也优于岛式车站。 4.简述在换乘站设计中如何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答: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一般采用“十”字型换乘、“T”型换乘或“L”型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型换乘或“工”字型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型、“L”型、“工”字型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不如“十”字型和“一”字型。“十”字型和“一”字型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的功能。答:ATP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停车点防护,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列车间隔控制;测速与测距;车门控制;其他功能上述5项功能是ATP系统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ATP 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 6、选线的实施流程:1、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结合沿线主要客流集散点,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2、现场踏勘;初步方案确定后,应组织经调、行车、建筑、结构、区间、暖通、车辆等相关专业沿线踏勘,确定工程的重点和难点3、方案优化。结合踏勘情况,落实规划,道路红线,管线,文物及其他控制性建筑物基础资料的收集。4、征求规划部门意见线路方案初步稳定后。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线路、车站和场段方案5、坐标定线。待可研评审确定列车编组、交路等边界条件后,基本确定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 6、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基本原则1、车站设置原则:车站直接服务于旅客,其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1) 应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乘客提供方便的乘车条件;2) 在城市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会处设置车站,使之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3) 应与城市建设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任务1 客运岗位服务工作基本内容 【知识点】 ●城市交通的基本情况; ●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技能点】 ●能正确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客流情况; ●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了解城市未来客流基本情况。 【任务的提出】 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所有群体,但是那些是重点客流,城市的基本情况怎么样,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并能熟练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一步的分析未来城市的客流情况。 员工岗位服务准 一、服务理念:乘客至上、服务至微 (一)服务意识:要摆正员工与乘客之间的两个关系:首先是客观依赖的关系;其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窗口意识:地铁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站务员、乘务员是这个窗口的重要代表。站务 员、乘务员要以“窗口无小事”的意识规范自己的岗位行为,展示地铁文明风范。 (三)乘客意识:一切从维护乘客的利益出发,时刻尊重乘客,认识到乘客就是地铁的衣 食父母;以乘客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岗位服务规范 (一)仪表规范 1. 总体规范统一着装,仪容整洁,面带微笑,端庄大方。 2. 着制服规范 (1)严格按照规定着装。 (2)员工在工作时间应当身着员工制服。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 好

(3)按照规定配套穿着制服。制服与便服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制服不得混穿。不同类别人员的制服不得混穿。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4)员工着装值岗时,除在车站室内办公区、宿舍、列车驾驶室或其他不宜戴的情形外,应当戴制式帽子,不得歪戴。 (5)换装时间:由于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换装时间一般由各轨道交通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统一换装。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_蒋永康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 蒋永康 摘 要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各种换乘方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 1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其他公交客运网组成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给市民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据调查,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要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公共交通线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说,通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数的50%以上至少要通过一次公共交通线的换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换乘量必定增大。这里的换乘包括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和轨道交通与其他客运交通的换乘。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应把交通建设的重点由解决车流问题为主转移为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努力的方向。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布局既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还要考虑各线路之间的换乘方式和换乘的位置是否能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最大的方便。 2 交通枢纽站的设置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路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国铁是不同的,它不一定需要市民乘坐一条公共交通线路就能到达目的地,可以让市民经换乘来完成出行目的。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时必须创造设置换乘站的条件,对重要的换乘点应定位为交通枢纽站。 通常公交线路是指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目前仍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今后也是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交路网必须同轨道交通路网的布局互相协调,起到互补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作用和功能方面定位,完成各自的客运任务。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主要客运量应由轨道交通承担,地面公交起到辅助作用。让出的道路空间可改善道路交通的拥挤状况。例如,东西向的轨道交通可以规划南北向的公交线路;在公交线路汇集处的轨道交通车站应作为交通枢纽站来进行建设。 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是指机场、车站、码头、长途汽车站、体育场、文化娱乐中心、大型商场、居住小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体育场是疏散集中人流较大的场所,其他场所虽没有较集中的人流,但集散持续时间较长。为了高效地完成公共场所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总体布局和人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建相应规模的交通枢纽站。 3 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方式 确定换乘形式的主要原则是: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②调整相交路线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③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乘客;⑤结合地形布置车站形式。 3.1 同站换乘 3.1.1 站台同平面换乘 该换乘方式的车站可以为双岛式站台,见图1;也可以为岛侧式站台,见图2。 双线双岛式站台能满足同站台两条线两个方向的换乘。双线岛侧式站台仅提供两线一个方向的换乘。这两种布置形式的其他换乘方向还需要 蒋永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上海200002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和外部换乘研究探讨 摘要: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轨道交通内部出行换乘和对外换乘,对内则主要为轨道线路与线路间换乘,对外则主要为与常规公交系统间的换乘,全面合理地规划设计好换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输效率。为此,文章参考各方面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内部换乘方式,同时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内部;外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恶化等交通问题随之出现。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地新建、扩建道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必须发展具有快速、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市民出行换乘量必定增大。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之间或轨道交通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换乘方式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布置轨道交通线网时,必须重点研究各线路的相交点位置和相交形式。在两条轨道线路的交叉点,是换乘客流集中的地方,为了高效地完成轨道线路间人流的集散任务,应根据规划总体布局和换乘客流的集散量配置若干路线,并规划相应的换乘节点。轨道线网内部换乘点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换乘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原则性的设想,以及对线路具体走向提出建议。 确定换乘方式的主要原则是: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减少人流交叉;结合地形选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两条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情况,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 1.1 轨道交通内部同站换乘

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应用 开题报告

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开题报告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钻井技术,修井, 所在系石油工程系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欠平衡钻井是国际上90年代初再次兴起的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钻井新技术。近几年我国来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已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欠平衡钻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已经成为钻井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欠平衡钻井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实施欠平衡钻井的优缺点。分析和总结了欠平衡钻井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技术从三个方面入手:在考虑了影响负压值各方面的因素后,提出了合理的设计程序;通过计算出的钻井液密度选择适应于实际条件的最优钻井液类型;分析了井底压力波动和气侵后的环空压力变化,给出了一些井底压力控制措施。 最后介绍了欠平衡钻井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通过全过程的监测和指导保证欠平衡钻井的安全进行。 2研究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从整装大油田、高压和常规压力、中高渗均质砂岩等良好勘探开发条件转移到了复杂中小油田、断块油田、

薄油层、低压低渗低产能、老油田改造、复杂储层条件、非常规油气等恶劣的开发勘探条件,这种形势迫使勘探开发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由于非封固完井的水平井数量增多,强化了对防止储层损害的关注。另外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油价促使世界各国进一步增强了对石油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对自己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增加国内石油供应,减少对国际石油的依赖程度,其关键因素就是石油的勘探开发成本,因而降低石油的勘探开发成本则是目前石油工业上游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欠平衡钻井技术不但能有效地降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本,最大限度得保护油气层,而且能很好地克服钻井作业过程中的难题和避免一些复杂情况的发生;有利于中小型油气田、非常规油气藏,低压低渗油气藏得勘探开发;有利于油田中后期改造挖潜。因此,欠平衡钻井由于其先进性为勘探、开发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是21世纪油气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主干技术之一,又是一项涉及面宽、投资大、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继水平井技术之后在钻井技术上的另一大发展方向和热点,应尽快掌握和发展欠平衡钻井技术,使其更好地作为发现和保护油气藏的重要战略措施。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欠平衡钻井技国内外技术、设备发展现状,实施欠平衡钻井的优缺点; 2、欠平衡钻井相关理论; 3、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欠压值的如何确定,欠平衡钻井液技术和井底压力控制技术; 4、欠平衡钻井信息实时采集分析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欠平衡钻井研究意义及其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