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管见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管见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管见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管见

深圳市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邵汉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小组合作学习”陷入了“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瓶颈。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设训练有素的小组是前提和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一群孩子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

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效课堂的高效前提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和培训好一个小组,就是把握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培训优秀的小组长。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班级里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选拔小组长至关重要,一定要细心审度,全面衡量。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如:1.学习比较优秀,责任心要强。2.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3.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4.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同学多发言。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如:要教会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要指导组长组积极主动织合作交流时,有序的安排,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等。总之,要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以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只有把小组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能力、责任心、威信和信心,才能帮助组员不断进取,提高他们多方面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

2、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每个小组就像一条船,大组长就像船长,始终要保证小组前行的正确方向,清醒地指挥每个成员,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议;负责讲解疑难,帮助同学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等。可是,要想船儿又快又稳前行,船上的每个人都要各尽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现,都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老师应根据每个人的性别、能力、成绩等情况特点,合理安排在小组中的工作,如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艺体组长,记录员等等,不仅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最大限度的为每个个体发展提供机遇,而且使学生之间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感受到“我是小组的一员,我

也很重要”“人人进步,各尽所能”“我也能为小组出力”“小组的伙伴我需要”,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集体的责任感、成就感就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凝成了一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合力,也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达到有效高效地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各尽其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衡量小组学习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3、制定明确的学习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学习更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采取:“一二三四措施”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即:“一个声音”、“两个快捷”、“三个不要”、“四个学会”。“一个声音”,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补充、质疑。“两个快捷”,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快捷地进入合作学习情境,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三个不准”,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不要一言不发或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四个学会”,这是合作学习中交流技能的培养。学会表达,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点赞,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学会改正,能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

二、调控合作过程的深入是核心和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

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他可以变成某个主题上的“专家”,通过合作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后,时刻要关注和调控学习过程的深入,才能真正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1、学习流程与环节的推进,要由独学到群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讨论、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白鹅》一课时,我是这样来教学的:在初步了解文章是围绕中心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描写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先读一读这些段落,再找出表现白鹅高傲的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时的小组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老师,带领大家先分工独自学习其中一个方面,如2号学生学习“叫声”部分,3号学生学习“步态”部分,4号学生学习“吃相”部分,每个人可以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和思考;然后再组织群学,依次交流,组员自觉实现再分工,有的做记录,有的认真倾听并适时补充、完善,有的准备汇报总结,整个过程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此时的过程是扎实的,参与是广泛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2、内容与思维的深入,要从单一走向多维。

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一般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够跳一跳摘得到,有层次地达成目标。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做好观察者,组织者和调控者。又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白鹅》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高傲”一词在本文中明贬实褒的风趣语言特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鹅够争食”部分: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仅生动有趣,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呢?请说一说你的理解,并读出你的感情来。此问题涉及知识面较广,文中的答案也有多个层面,而且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可能有困难,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此时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思维敏捷的学生会找到“鹅老爷”“堂倌”两个明贬实褒的词来;表达能力强、思维缜密的同学则能深入分析为什么这两个词用得生动有趣,领悟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而能力一般的同学,也能从细枝末节的角度,发现一些浅显的相关的问题,如:作者总是不胜其烦地守在一旁,为它添食……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个本身就有很深的价值,并在观点的论证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了训练,问题得到了解决,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真可谓是一石三鸟之功效。教师此时的角色很重要,就应扮演活动的指导者,点拨者,点燃那一颗颗求真求实求新的好奇心,应细致观察哪些小组长能组织本组同学深入地思考和讨论,哪些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老师就要作为典型范例,加以表扬和示范,哪些小组还停留在肤浅交流的层面,老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合作学习的内容更透彻,思维更广阔。

三、做好保养与评价是动力和保障

人都有被欣赏被重视的欲望,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往往会在他们心中掀起巨大波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赐予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勇气,从而解决合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合作学

习就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信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更长久地进行。主要的方式方法如下:

1、组内自评激励。即每次合作学习后或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形式可以采取“最佳光荣榜”推荐法,每个小组可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最佳汇报者”“最佳互助者”“最佳主持人”“最佳纪律员”……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更用心地去参与。在学期末,要根据最佳评价选出明星小组和明星小组长以及明星小组员。通过长期的实践,小组就能形成一个良好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氛围。

2、组间互评竞争。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大多分阶段开展,用于汇总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成果。评价方式可采取分值制、等级制,以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时记录和评定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组内互助,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评价。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能够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倾其所能,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老师总评导向。老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树典型,为合作导向。老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具有合作互助精神的典型的人物和事例,从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大力地表扬和倡导,为全班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形成全班互学、互帮、互

补、互促的良好风气;二是重过程,给学习明法。老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富有创新的方法,给学生以讲解和展示的平台,为其他学生予以方法的点拨,拓宽思维的空间。当然,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综上所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非一蹴而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每位实践者不断探索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为前提,注重合作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及时做好评价和保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就一定能绽放出巨大的魅力,合作学习的土壤中就一定能生长出丰硕的果实。

2017.2.4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

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

“小组评价”个人经验总结

“小组评价”个人经验总结 六年级张怡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尽力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优化成员组合,充分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学习任务,巧妙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我的成长之路演讲稿(教师)

---------------------------------------------------------------范文最新推荐------------------------------------------------------ 我的成长之路演讲稿(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度今天的美好时光。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成长之路》。 岁月葱茏,一晃又是年末。一年来,我坚守真真切切做人,踏踏实事做事,认认真真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可以说,忙碌伴随着经历,汗水孕育了成长。 踏入教研室这块平台,我深刻的感受到山之高,林之密,树之大,才之多。高手如云,遍布林海。相形之下,我是那么浅薄,犹如幼儿园刚刚起步的娃娃,在教研教改方面一片空白而不知所措。记忆最深的是,当田主任将厚厚的一沓数学资料书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并告诉我再过一个礼拜,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到灵口小学调研,要我充分做好应届的准备的时候,我懵懂了。担忧和恐惧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头顶。虽说,我在教学一线负责教学管理十几年,可我一直担任的是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数学学科,我还真是所知甚少,教研教改不是做题,教学研究也不是上课。要求我不仅要和数学专家面对面交流, 1 / 17

还要对从教二十多年的优秀数学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这还真不是临阵磨枪就可以做到的。我害怕因我的无知闹出笑话;我担心,我所学的皮毛无以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而让单位蒙羞;我更怯于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深入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这些像更大的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强迫自己进入炼狱般的学习。强迫自己看数学课标,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做题,强迫自己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强迫自己和数学老师交流。强迫自己反反复复寻找数学感觉。12本数学教材,几乎是我每天都要温习的课程。为了深切的感知《观察物体》的内容,我的办公桌上经常堆积着用土豆切成的小正方体,用纸叠的大正方体,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摆放来深化理解;为了将不懂的问题彻底弄明白,从二楼到一楼,我无数次地向慧珍杨老师请教数学立体图形的感觉,请教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体现。为了弄清《旋转和平移》,我一次次的用纸条拼接,用圆珠笔在纸上画。我知道,要想胜任小学数学教研员的工作,我必须不停的学习,不厌其烦的练习,从零做起,从一步一步开始。 那一年我负责审定小学1—6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我做了不下8遍,我仔细翻找了每一个知识点,我反复计算每一道题的答案。我一道题一道题的验证,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考试虽已过去很久了,我的心依然悬在半空。那一年,我明白了什么叫如履薄冰,什么是胆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前合作学习已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很好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但要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评价是关键。科学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 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最终形成小组合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特殊学习方式的评价机 制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探索并总结科学有 效的评价机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谈一谈自己的看 法。 一、确立评价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多种途径,因此,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从评价内容看, 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及参与程度。从评价形式看,有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因此,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 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 的。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学生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参与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及情感 态度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已获得了怎样的进步,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 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学生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过程这三方面来进行评价。 1.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这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完 成情况、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验学生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方面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2.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提问题的新颖性、价值性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程度,思维敏捷性等方面来评 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以学生自评及学生间的互评为主。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某小组或某学生提出 的问题特别有意义、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新颖时,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这一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设计一些问 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的标准。例如:你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小组 合作学习,主动地与组员交流?你与本小组的人员关系是否融洽?你是否愿意将你的想法毫无保留 地说出来?你的想法是否与众不同?你是否总能用物理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方法? 三、评价的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1.设计有效的表现性评价表 评价表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习惯及能力培养为评价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合作参与、主动学习及综合学习的能力。如为学生提供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的表现性评价 表。这样的评价表可以有效和系统地记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 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例如:小组互评表 - 1 -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新型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新型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德勃拉.布莱兹曼说,"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和转化的过程,在此期间,一个人做了什么,他就能够学到什么。"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教学当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考察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必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在学校的氛围里面综合进行。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理解谈几点想法。 一、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我们常会听到许多教师这样埋怨学生,“你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从未碰到过的最笨的学生”。这是一种反思,但仔细思考,他们永远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不过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怀念过去。真正的反思型的教师也永不满意自己的教学,但是他们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多的新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我们认为要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必须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他们总是主动的考察自己。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认为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研究课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美术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长期以来,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美术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例如为了上好《机器人伙伴》这一课时,我仔细钻研教材,要求自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机器人,拿着仿真玩具机器人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课的教学任务,我还特地翻阅了有关机器人制造设计的书,经过这样研究教材,我才开始大胆重组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材料。 2、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因此我们应该把原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如我制作的《卡通画》、《七彩生活》、《动物伙伴》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 (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情感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讲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生活离不开电话》、《会变的树》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万培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 l.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如“9加几的加法” 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5。教师问: “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5为什么等于14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

小组评价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小组竞争机制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小组竞争机制主要运用小组互评机制就是把学生平均分成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形成竞争的一种激励机制。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组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的小组互评主要是组内互评。 1)评价内容 我们将学生需要评价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按时上课、课堂坐姿、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纪律、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 2)评价标准 按时上课:无迟到早退,无旷课 课堂坐姿:上身坐直,两脚平放于地面,两臂叠放于桌面 回答问题情况: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正确率高 课堂纪律:无小动作,不睡觉。不说废话, 小组合作:有小组合作意识,组内参与度高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无抄袭,正确率高3)评价方法 组内成员各有分工,每个人负责一方面,其要对组内每位成员做出评价,并及时反馈给组内成员,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让同伴的肯定与鼓励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否定或不认同的评价激发学生向好的方向改善自己。这样以来,得到肯定的学生会更加努力,继续他的榜样力量,而未被认可的学生则会以榜样为努力方向,纠正自己,提升自我,达到你追我赶组内互评的效果。 我们主要以表格及打分的形式来开展组内互评的,组内的6位学生分别负责评价内容中的一项,以评价标准为依托,执行十分打分制,对组内每位成员的当天表现作出客观评价。如下表所示:

4)反馈方法 每天晚上放学之前将表格反馈给小组成员。 通过本学期小组互评机制的应用,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进步明显。 5)奖励措施如下: 根据每小组当天表现,每日评选出最优小组,每次评选上小组积分+2分小组积分: 每周前3名:按照小组积分标准兑换成个人积分 每月前3名:按照小组积分标准兑换成个人积分 每学期前3名:按照小组积分标准兑换成个人积分 冠军小组可获奖品一份,奖品可自选! 冠军小组,每名组员个人积分+10,组长个人积分+15 亚军小组,每名组员个人积分+5,组长个人积分+10 季军小组,每名组员个人积分+2,组长个人积分+5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堂模式的导航者”,保证课堂使用学习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

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副组长,负责组内的纪律协助组长组织好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新教师成长之路

教育教学随笔----新教师的成长之路 转眼间,我已经是工作了一年多的人民教师。 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的我,无庸置疑,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当时的我很庆幸能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的理想就是要用我的知识、我的理念去教育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敢作敢为的时代精英,我要成为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实告诉我教师具备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清醒的认识:教师,任重而道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难上加难;作为老师,只有爱是不行的,一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我教的班中,有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针对这两类学生,我主要采取鼓励加引导的方式,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上课多提问,一遍一遍教授,晨读时我会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朗读与领读,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班级里学外语气氛逐渐变浓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集体的力量去感染,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同时,制定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我在对每位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并及时修改目标,帮助他们以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英语。 在自己不断的摸索中,我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例如:1、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法中的化整为零的卡片记忆法、组合法、音标记忆法等等,记忆句子中的英汉对比法等。我觉得关

键还应是并经常性地予以指导,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些方法,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2 、作业布置量一定要合理。切忌量太大,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一定避免出现大部分学生完不成,造成法不责众的现象,这样,既使我们严肃批评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3、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全员力量,努力形成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友好竞赛、兴趣不减的长期坚持认真学好英语的学习氛围。并经常性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类比赛,让每位学生,每个小组在竞争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师徒结队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每次听师傅的课都会使我受益匪浅。每次师傅听我的课,我都虚心接受师傅的意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调整教学方法,并积极听师傅和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并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这一年半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深知要学习的东西还有更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相信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渴望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今后我将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不断总结、提炼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能做得更好!

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数学活动是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习,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显然,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活动,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与特征。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注意 1、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过程要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应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当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有利于求异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并在“过程”中享受到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获得比较宽广的活动空间,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让同学们从各种生活素材中,多在活动前思考,怎么进行活动,活动中,要仔细大胆,活动后要反思和小结,自我与他人对比、与自己以前的学习和知识对比,寻求进步。 2、活动的设计要多从直观可操作的活动为主,从学生最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入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同学们自己做两相同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有几各拼法。然后思考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求,学生从与原三角形的底与高的对应,从一个三角形到两个组成的新图形的面积关系,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入手,比较容易的得到是组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2. 3、活动的设计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设计中,要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多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及交流评价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对学习给予指导、评价,树立学习的好的典范。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 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 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 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 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 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 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 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 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 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 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 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 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及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评价,以多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及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2.组际互评。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广泛采用。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的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让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合作才能成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那么就需要学案的设计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沿着斜坡上,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动

手操作,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我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让学困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给孩子充足的独学时间。 2.榜样示范明确职责,合作才能有章可循 教师先来做组长为1号,负责组织工作。另外挑选五名同学做组员。这五名组员有讲究,2号副为组长的,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有一名学困生为6号,另外三名学生为3号、4号、5号。确定组名“刨根问底组”、口号、组训。其余同学事先要按导学案提示在组内合作学习,课上观察教师和五位同学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组内转换为组长角色,按学案每个问题都先由小组里的3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解疑,3号、4号补充,1号总结,2号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1号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