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小儿颅脑损伤除具有成年颅脑损伤后的一般规律外,还有许多特点,这是由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更为明显。其特点:损伤原因和损伤程度常不成比例,因此儿童外伤无论原因轻重都需要严密观察;小儿脑皮质抑制能力差,脑组织对创伤反应较成人剧烈,外伤后呕吐,抽搐,发热,嗜睡等症状明显;小儿神经稳定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较多,外伤后生命体征比较大,变化快;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脑组织功能代偿力强,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快,后遗症相对少,预后比成人好。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多因钝器伤或碰撞后所致,使头皮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头皮血肿分为:

1.皮下血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出血、水肿,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睫毛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键膜颅骨骨膜之间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

3.颅骨骨膜下肿: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至,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临床表现】

1.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的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触诊时血肿呈中心软周围较硬的特点。

2.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外伤引起导血管撕裂、出血,血液易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血肿范围大、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颅骨骨膜下血肿:婴儿除了因产伤、胎头助产所致以外,一般常伴有颅骨的线性骨折。血肿周界止于骨缝,张力大,波动不明显,疼痛显著。

【诊断】

1.X线平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像。

2.CT扫描:在常见骨窗缘下,可见头皮血肿影像。

【治疗】

1.皮下肿块: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其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早期也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如血肿巨大,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要时需补充液体,以防发生血容量不足。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仍以冷敷为主,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实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如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减轻疼痛。注意观察血肿的大小、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观察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情况。

5.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婴儿应注意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6.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7.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头皮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因炎症张力高,患儿疼痛难忍,伴有发热。处理原则早期使用抗菌素及局部热敷,后期肿胀形成时应进行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7-14天。

(2)帽状腱膜下脓肿:因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引起。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眼睑水肿,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处理原则应及时切开引流,使用抗菌药。

(3)骨髓炎:颅盖部位的急性骨髓炎表现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及波特水肿包块。颅骨慢性骨髓炎表现经久不愈的窦道,反复破溃流脓,有时也可排出死骨碎片。处理原则在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施行手术切除无活力和无血供的病骨。

二、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scalp laceration)属于开放性头皮损伤,可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一般分为头皮单纯裂伤、头皮复杂裂伤、头皮撕裂伤三种。

【临床表现】

1.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随致伤因素而异。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达骨膜,但颅骨完整无损,也不伴有脑损伤。

2.头皮复杂裂伤,常为钝器损伤或因头部碰撞在外物所致,裂口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

3.头皮撕裂伤:大多为斜向或切向方向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舌状或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

【治疗】

1.尽早施行清创缝合,伤后超过24小时,只要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仍可进行彻底清创一期缝合。

2.给予抗生素药物。

3.头皮撕裂伤,失血较多,除小心保护残蒂外,应尽量减少缝合时的张力。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首先使用无菌敷科料覆盖伤口、绷带加压止血,防止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立即备皮,为清创缝合做好准备。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静脉给予补液,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4.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

5.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三、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scalp avulsion)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使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額肌,颞肌,骨膜一起被撕脱,使颅骨裸露,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易感染。但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治疗】

1.头皮复位再植:适用于伤后2-3小时,最长不超过6小时,头皮瓣完整,未完全脱落,无明显污染,有血液供应,应仔细清创,减少挫伤严重的组织缝合,加压包扎。

2.清创后自体植皮:使用于头皮撕脱后不超过6-8小时,皮瓣挫伤严重,创面有明显感染,颅骨骨膜较完整的病例,无法利用植皮,可待机做游离植皮。

3.晚期创面植皮:头皮撕脱伤时间长,头皮创面已有感染存在,则只能行创面清洁及

更换敷料,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植皮。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及失血情况,静脉给予补液。

3.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清除伤口异物,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

6.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头皮撕脱伤时间长,头皮创面已有感染存在,如术后2-3天体

温升高,表示伤口感染,应检查伤口,通知医师应用有效地抗生素治疗或伤口引流。

四、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是因为暴力作用于头颅所产生的结果,按颅骨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及颅底骨折;根据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洞行骨折及穿透性骨折。婴幼儿颅骨较薄,富于弹性,对暴力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伤后易变形,易发生骨折线不分离的颅骨内陷称乒乓球性骨折。由于小儿在6岁以前副鼻窦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颅骨骨折时并发脑脊液漏者较少见。

小儿颅骨骨折按骨折形状,性质,部位可以分以下几种:

(一)颅骨线性骨折

指颅骨骨折呈线性裂开,可单发或多发,需X线摄片明确诊断。无严重分离的线形骨折于3-4月后骨折线消失。骨折线通过颞骨脑膜中动脉沟或静脉窦时。可病发硬脑膜外血肿。

颅盖骨线性骨折常和并头皮血肿(皮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可于无菌下操作抽出血液,加压包扎头部。如反复抽吸快速增大时,需手术结扎出血血管。

(二)颅骨分离骨折

婴幼儿偶有颅缝线外伤性分离骨折,多因颅缝处纤维组织撕裂引起。分离骨折常发生于人字缝。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无需特殊处理。合并颅内血肿可开颅手术。(三)颅骨凹陷骨折

凹陷骨折占儿童颅骨骨折的1/3左右。多因垂直外力作用到头上或因小儿摔倒,头部撞到带菱角的物体上时发生。凹陷的颅骨可呈圆形、锥形或不整形,骨折线呈环状或粉碎状,可有碎骨片脱落陷入或刺破硬脑膜嵌入脑内。婴幼儿因颅骨软,弹性大,多表现为乒乓球样凹陷,因而看不到明显骨折线。6岁以前小儿颅骨为一层,故凹陷时为全层骨折。

【临床表现】

较小非功能区的的凹陷骨折,临床上没有症状。较大、较深的凹陷骨折或因碎骨片刺破硬脑膜嵌入脑内特别是位于功能区时,局部脑组织受压中造成局部脑挫裂伤或出血,临床上可出现损害部位的神经系统体征及局部性癫痫。矢状窦或横窦上的凹陷骨折,可因静脉窦损伤导致大出血,或静脉窦受压静脉回流引起颅压增高。

【诊断】

凹陷骨折易于诊断,触诊时,可摸到骨板下陷,X线检查可以了解凹陷骨折的深度、碎骨片重叠、移位的情况。粉碎性骨折X线可见多条星状骨折线,骨折片可重叠、错位。

【治疗】

1.凹陷深度大于1cm,出现脑受压、偏瘫、癫痫及精神病症状者需手术治疗。

2.凹陷骨折接近中央沟附近,即使无局限症状,亦应手术复位,以免癫痫发生。

3.凹陷骨折引起颅腔容积缩减,合并颅内压增高者。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轻微的凹陷性骨折临床表现不明显,应严密观察。

3.骨折片损伤了脑硬膜或脑组织可出现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应严密观察患儿意

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等。

4.注意安全,躁动患儿应用保护性约束,如提起床挡、约束带保护等。

5.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进行按摩、被动运动,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肢体痉挛畸形。

6.颅内压增高明显者按医嘱行脱水治疗,呕吐者指暂禁食行输液。符合手术指征者按常规做好手术准备。

五、颅底骨折

多见于暴力直接作用在颅底部(火器伤、利器病人等)、头颅挤压伤或颅盖骨折的延续,少数也可见坠落时双足以臀部着地或垂直暴力作用到头顶时发生。主要为线性骨折,骨折线有横形、纵形及环形3种。因常使蛛网膜下隙与鼻旁窦相通,故亦称内开放性颅骨骨折。

【临床表现】

骨折按解剖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厚窝骨折,其临床特点主要为相应部位软组织出血、肿胀,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脑损伤,少数可有脑组织外溢及颅内积气。

1.颅前窝损伤:有眶周皮下淤血,或球结膜下出血,鼻腔有血液、脑脊液流出,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颅骨最薄,骨折发生率最高。临床表现为:耳后及乳突部皮下淤血,伤侧耳道流出血液或血性脑脊液。颅底骨折线通过气窦、筛窦、蝶窦或乳突小房并有硬脑膜撕裂时,气体可逸入颅内,X线检查显示颅内积气。

3.颅后窝损伤有:乳突下枕颈区及胸锁乳突肌处皮下淤血,颈肌坚硬及压痛。偶有舌神经、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损伤,当合并脑干损伤时,则出现昏迷及时呼吸循环障碍。

【诊断】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少数患者仍需依靠X线不同位置镜片或CT扫描做出诊断,在诊断时需与眼、耳及鼻部位的直接损伤相鉴别。

【治疗】

治疗首先应预防感染,大量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外溢时,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如3-7日后脑脊液漏仍未停止,应考虑手术修补,广泛的颅底骨折,脊缝分离较宽或鼻、耳流出大量脑脊液或挫伤脑组织时,应于休克好转后开颅,清除软化,坏死的脑组织,修补硬脑膜。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股护理常规。

2.防止颅内感染

(1)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每日两次清洁、消毒,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炉。

(2)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松的放置干棉球,随时随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3)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严禁为脑脊液鼻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止做腰穿。

(5)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有脑脊液漏者,枕下应垫无菌小巾,一切操作应按无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

(6)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类毒素。

3.促进颅内外漏道尽早闭合

维持特定体位及停止漏液后3-5日,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裂缝处,促进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时可抬高床头30度,患侧卧位,颅后窝,颅中窝骨折病人,采用患侧卧位。

4.病情观察

(1)注意有无颅内爆发性脑损伤,如脑组织、癫痫、颅内出血、健发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脑脊液外漏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但一旦出现就只更为困难。因此,应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以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2)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若脑脊液外漏多,可是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应观察脑脊液的漏出量,出现颅内压过低可补充大量水分缓解症状。

5.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更绝对卧床休息。

6.观察痫病发作的先兆,如有痫病发作给予及时处理。

7.颅底骨折累及颈骨岩部而损伤了听神经,患者听力丧失,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加强生活护理。

8.加强安全保护,防止患儿再受伤。

六、出院指导

1.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受凉,以免引发咳嗽。

2.禁止用力咳嗽、打喷嚏,如出现头痛或咽部、鼻腔有液体溢出,请及时就医,以排除脑脊液外漏的可能。

3.头部手术后一个月严禁洗头,同时要注意头部皮肤的清洁于干燥。

4.遵医嘱按时服药,若有疑问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侧卧,休克者平卧,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20°。 2、遵医嘱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者,及时抽吸并报告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观察颅底骨折者有无脑脊液漏。 5、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护理:①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擤鼻涕、屏气、打喷嚏;②严禁局部冲洗填塞,勿挖耳、抠鼻,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禁止从鼻腔吸痰,防止颅内逆行情感染; ③取头高、患侧卧位,头下置无菌巾;④推迟到4~5天后安放鼻饲管,避免鼻饲管插入颅内;⑤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⑥保持大便通畅,勿

用力排便;⑦每日测体温3次,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天;⑧禁作腰穿. 6、限制入水量在2000ml/d以内,保持尿量在500ml/d以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失禁或尿潴留者予以导尿;下丘脑损伤引起外伤性尿崩症者按尿崩症护理常规。 7、必要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偏瘫、失语者协助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8、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偏瘫、失语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2、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者,术后3~6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

导读: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其急救措施,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急救措施,结果在对120例患者进行急救后,结论小儿的生理特点比较特殊,如果急救及时且科学合理,[关键词]小儿颅脑外伤,急救分析[中图分类号]R726,所以小儿颅脑外伤在颅脑外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临床检查结果:根据血常规结果显示, 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 吕庆尚杨奉琼张朴丽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外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其急救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0例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急救措施。结果在对120例患者进行急救后,效果很好,痊愈出院的患者有77例,好转后出院的患者有41例,死亡的患者是2例。结论小儿的生理特点比较特殊,发生颅脑外伤后,容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全身症状,比如意识存在障碍、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等。这些症状变化快且对失血有一定的敏感度,如果急救及时且科学合理,则会取得比成人更好的预后。 [关键词]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急救分析[ 发达国家中的儿童因颅脑外伤而致死的几率较高,并已成为其伤病致死最为首要的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不断涌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导致我国的车祸事件不断增多,且发生颅脑外伤并因此而死亡、残疾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儿童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但因为其反应速度慢,加之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外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不能全面认识以及有效避免,所以小儿颅脑外伤在颅脑外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从临床检查结果:根据血常规结果显示,有37例患者的血红蛋白都在100g/L以内,血红蛋白最低的患者甚至才72g/L。根据CT片结果显示,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有出血现象的患者是18例,硬脑膜外伴有血肿的是22例,硬脑膜下伴有血肿的是10例,脑内血肿是2例,蛛网膜下腔伴有积液的患者是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是1例,颅骨骨折患者是45例。 1.2治疗方法 在本组12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因为中线结构发生位移的距离超过常规值,并伴随着环池消失或者模糊的现象,所以对其进行清除血肿手术。其中,对1例患者实行骨瓣减压手术。其余

精选-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 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5.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小儿颅脑损伤除具有成年颅脑损伤后的一般规律外,还有许多特点,这是由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更为明显。其特点:损伤原因和损伤程度常不成比例,因此儿童外伤无论原因轻重都需要严密观察;小儿脑皮质抑制能力差,脑组织对创伤反应较成人剧烈,外伤后呕吐,抽搐,发热,嗜睡等症状明显;小儿神经稳定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较多,外伤后生命体征比较大,变化快;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脑组织功能代偿力强,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快,后遗症相对少,预后比成人好。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多因钝器伤或碰撞后所致,使头皮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头皮血肿分为: 1.皮下血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出血、水肿,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睫毛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键膜颅骨骨膜之间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 3.颅骨骨膜下肿: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至,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临床表现】 1.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的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触诊时血肿呈中心软周围较硬的特点。 2.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外伤引起导血管撕裂、出血,血液易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血肿范围大、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颅骨骨膜下血肿:婴儿除了因产伤、胎头助产所致以外,一般常伴有颅骨的线性骨折。血肿周界止于骨缝,张力大,波动不明显,疼痛显著。 【诊断】 1.X线平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像。 2.CT扫描:在常见骨窗缘下,可见头皮血肿影像。 【治疗】 1.皮下肿块: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其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早期也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如血肿巨大,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要时需补充液体,以防发生血容量不足。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仍以冷敷为主,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实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如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减轻疼痛。注意观察血肿的大小、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 4.观察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情况。 5.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婴儿应注意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6.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7.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头皮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因炎症张力高,患儿疼痛难忍,伴有发热。处理原则早期使用抗菌素及局部热敷,后期肿胀形成时应进行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7-14天。

小儿颅脑外伤术后护理

内容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护理特点及意义。方法总结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住56例颅脑外伤术后患儿,根据临床病情变化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除5例患儿因发生术后严重脑出血及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经合理护理,术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结论严密观察术后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并发症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住56例颅脑外伤术后患儿,根据临床病情变化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4岁,坠落16例,车祸23例,打击伤8例,跌伤9例;经头颅ct检查和手术确诊:硬膜下血肿21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3例,多发性血肿6例,脑干损伤5例。 1.2 结果治愈出院32例,好转12例,因脑组织严重损伤死亡5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4例,家属要求出院放弃治疗3例。 2 手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患儿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责任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床旁交接病人,责任护士要明确手术原因、部位、引流管的位置、术中情况和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列出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体位要求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患侧向上,防止压迫伤口。耳漏、鼻漏患儿头偏向患侧。注意用约束带缚好患儿四肢,以免患儿躁动不安时抓破伤口。连接各种仪器和导管(如连接心电监护仪和血氧饱和度仪)。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各种仪器和导管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做好体征变化记录。注意约束带松紧。用gcs分级[1],判断意识情况,包括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语言反应。术后麻醉未清醒前,每半小时测瞳孔1次,清醒后按医嘱每1h或2 h测1次,再每6h测1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颅内压增高、cushing三联征的出现,常为脑疝发生的先兆,及时报告医生,行对症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儿麻醉药物,创伤的影响,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导致患儿不同程度缺氧,缺氧影响术后恢复。此时护理的重点,全身氧合功能监护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颅脑外伤手术后吞咽、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咽部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故应让患儿头偏向一则,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小儿痰液不易咳出时,可轻拍背部帮助其排痰。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分泌物多要吸痰,根据分泌物多少掌握吸痰次数。小儿呼吸黏膜娇嫩,在吸痰时一定要操作轻柔而迅速,负压要适当,以免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患儿2h吸痰1次,必要时随时吸痰,痰液粘稠用生理盐水湿化痰液,必要时雾化吸入。注意呼吸机管道连接,防止漏气、防止脱管、堵管等。如sao2下降明显,则应暂停吸痰,并适当提高给氧浓度至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注意吸痰时间要短,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s,以免1次吸痰时间过长而人为地加重脑缺氧。吸痰后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评价吸痰效果。听诊双侧呼吸音出现哨鸣音、笛音,则吸痰不彻底,此时应湿化痰液,加强雾化吸入,再次吸痰至肺部呼吸音清晰为止。 2.3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早期禁忌引流过快,因患儿处于高颅压状态,骤然减压可引起颅内出血或脑疝。引流高度应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早期可将引流管的最高处距侧脑室约10~15cm,待颅内压逐渐平稳再将引流装置放在正常水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立宁黄焕森梁伟发(执笔人)韩如泉 目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结 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

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③血脑屏障破坏导致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颅脑外伤小知识

颅脑外伤小知识 1.头面部皮肤裂伤缝合后会不会留疤? 家长带头面部皮肤裂伤的孩子来我院就医,医生会给他们缝合伤口。伤口留疤影响外观常常让家长们很担心。伤口愈合后都会留下疤痕,只是有些疤痕不明显,对外观影响不大罢了。疤痕很大很明显常与以下原因有关:1.伤口是否清洁、规则:清洁、没有污秽、皮缘整齐的伤口更加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它比污染、有异物、有坏死组织、边缘不整齐的伤口所遗留的疤痕要小一些,因此伤口缝合前进行有效的清创、消毒很重要;2.伤口是否有感染、出血、裂开:有感染、流脓、皮下积血、裂开的伤口常会留下宽宽的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疤痕;3.缝合线:用丝线缝合比用可吸收线(俗称美容缝线)更容易留疤;4.个人体质:有些人先天就是疤痕体质,即使伤口愈合很顺利,也会留下难看的疤痕;5.缝合时孩子的配合程度:虽然这不是疤痕大小的直接原因,但是对于年龄小、欠合作的孩子而言,如果能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彻底的清创和最佳的缝合,那么伤口愈合会更加顺利。 2.颅脑外伤后反复呕吐是怎么回事? 孩子头部摔伤后常常会出现呕吐。有些孩子呕吐会很严重,只要吃一点点东西或者喝一点点水就开始吐了,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而且呕吐症状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孩子头摔伤后出现呕吐一般是由于颅内压升高或

者第四脑室底呕吐中枢受影响所致。出现呕吐的孩子,应该立即前来我院,先行头颅C 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以及颅骨骨折的情况。并且建议孩子住院治疗,一方面需要补液防止小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另一方面给予镇静及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 3.儿童头部外伤后怎么办? 头部摔伤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情况。孩子的病情变化比成人隐蔽,不易被家长察觉,当孩子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家长才刚刚发觉,容易耽误疾病诊治;另一方面,孩子的病情恶化速度比成人快,有时孩子受伤后持续哭闹不安,但没过多久就马上出现昏迷、抽搐的情况,孩子得不到及时规范的诊疗。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发现孩子头部外伤后首先保持镇定,简单了解孩子是如何摔倒、头部的什么位置着地、身体其他位置有没有受伤、受伤后有没有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出血等异常情况,然后立即送往附近具备儿童外伤诊疗资质的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做头颅C T检查进一步了解颅内出血等异常情况,对于有严重症状的孩子建议住院治疗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出现颅骨骨折为什么要住院? 孩子头摔伤后通过头颅C T检查会发现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愈合很慢,可能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 ?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 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 及量的变化。 3. 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 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 位。4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 ?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I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 ?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 ?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 ?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要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2?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的变化。护理措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常见的小儿颅脑外伤

常见得小儿颅脑外伤 小儿颅脑损伤除具有成年颅脑损伤后得一般规律外,还有许多特点,这就是由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得,婴幼儿与学龄期儿童更为明显.其特点:损伤原因与损伤程度常不成比例,因此儿童外伤无论原因轻重都需要严密观察;小儿脑皮质抑制能力差,脑组织对创伤反应较成人剧烈,外伤后呕吐,抽搐,发热,嗜睡等症状明显;小儿神经稳定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较多,外伤后生命体征比较大,变化快;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脑组织功能代偿力强,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较快,后遗症相对少,预后比成人好.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多因钝器伤或碰撞后所致,使头皮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头皮血肿分为: 1、皮下血肿:头皮得皮下组织层就是头皮得血管,神经与淋巴汇集得部位,伤后易出血、水肿,血肿位于表层与帽状睫毛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键膜颅骨骨膜之间就是一疏松得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与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得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得滑动,引起层间得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 3、颅骨骨膜下肿: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至,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 【临床表现】 1、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得血肿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触诊时血肿呈中心软周围较硬得特点。 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外伤引起导血管撕裂、出血,血液易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血肿范围大、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颅骨骨膜下血肿:婴儿除了因产伤、胎头助产所致以外,一般常伴有颅骨得线性骨折。血肿周界止于骨缝,张力大,波动不明显,疼痛显著. 【诊断】 1、X线平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像。 2、CT扫描:在常见骨窗缘下,可见头皮血肿影像。 【治疗】 1、皮下肿块: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与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其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早期也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如血肿巨大,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要时需补充液体,以防发生血容量不足。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仍以冷敷为主,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应在严格备皮与消毒情况下实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如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她辅助检查。 【护理措施】 1、执行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与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减轻疼痛。注意观察血肿得大小、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仔细检查及注意观察病人就是否存在复合伤. 4、观察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情况。 5、帽状腱膜下血肿得婴儿应注意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得发生. 6、减轻病人焦虑、紧张得心理. 7、并发症得观察及处理. (1)头皮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因炎症张力高,患儿疼痛难忍,伴有发热。处理原则早期使用抗菌素及局部热敷,后期肿胀形成时应进行切开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疗7-14天。

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iury,TBI),是一种常见创伤,在我国创伤发病率中仅次于四肢的损伤。颅脑外伤,尤其是重型颅脑外伤,往往累及多个部位,损伤程度较重,患者常常具有运动、意识、感觉、认知及语言功能等方面的障碍。而相较于运动障碍,语言及认知障碍对患者以后的生活影响更大。失语症(aphasia)是指因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即因大脑的局部病变导致的语言障碍。患者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对交流符号的认识和应用发生障碍,即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患者能听到言语声和看到文字,但不能理解言语和文字的意义;无咽喉部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或不自主运动,但不会说话或说出的话不能表达意思,使听者难以理解。目前国内外临床科研常用的评定失语症的量表主要有: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esternAphasia Battery,WAB)、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等。认知是一种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活动,即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功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认知功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Thinking),包括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创造力(Creativeness)、判断(Judgment)、决断(Decision making)、美学(Esthetics)、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2.记忆,(Memory)包括瞬时记忆(instanteous memory)、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3.注意(Attention),4.想象(Imagination),5.直觉(Intuition),6.幻想(Fantasy)。脑部损伤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感觉、语言、记忆及思维方面障碍,从而影响认知功能。认知评定一般采用标准化量表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外临床较常用的量表有: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eExamination,NCSE),功能独立性评定认知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Measure,FIM)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较无失语症患者存在更多方面的认知障碍且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与其认知功能之间是有相关性的,同时给予失语症患者有针对性的语言及认知训练可促进失语症患者的恢复。而专门针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和语言功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以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症及无失语症患者的认知、语言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症及无失语症患者的LOTCA评定量表得分及失语症患者的CRRCAE失语症评定量表各项指标与LOTCA认知评定量表各项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分析失语症与无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与认知功能有无关系,为重型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所用的量表主要包括CRRCAE 量表及LOTCA量表。CRRCAE评定量表,此量表借鉴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的设计理论和框架,并根据汉语词句用语的习惯和规则编制而成;是一份适用于汉语言语环境,并能适用于失语症的诊断和治疗评估的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LOTCA评定量表是1973年为评定中东战争中的脑外伤士兵而制,1989年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洛文斯顿康复医院公布;与其它评定量表相比LOTCA评定量表最大的特点是将多项作业任务引入认知评定,并具有效果肯定、操作简单、条目细化等优势。LOTCA的研制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第二版,其测试领域包括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作、视运动组织、逻辑思维6个方面,测试条目也由第一版的20项增加至第二版的26项。1999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引进并翻译了LOTCA 第一版,LOTCA第二版由2004年开始陆续在我国各大城市运用。中文第二版LOTCA评定量表是目前较为优秀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山医及国内其它单位相继对其信度与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良好;我科进一步将LOTCA第二版的操作与记分系统转化成计算机软件,对软件的信度、效度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电脑版LOTCA评定较手工测试版可能具有的优越性。【目的】1.失语组和无失语组患者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性;2.失语组患者的语言障碍与其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对象及方法】1.对象:2008年2月~2008年12月,南方医院康复科住院病人,病情平稳且能够配合失语及认知功能评定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3例。纳入标准:①外伤后昏迷时间大于6h或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小于8分;②脑外伤患者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③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④无因先天或年幼疾病导致学习困难而造成语言机能缺陷;⑤未给予系统的语言及认知训练;⑥患者脑外伤后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脑血管意外史或其它颅内占位病史、脑炎史等;②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③外伤时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④精神躁动或因其它原因而无法配合评定;⑤存在严重合并伤。满足标准的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