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_4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_4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_4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李惠兰指导教师:王彩凤

摘要:新课程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实现一些转变,本文从(1)转变教学观念。(2)更新教学内涵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兴趣;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主体性、自主性的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即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积极的评价者。

现代学习化社会要培养适应国际性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和其他学科一样,数学有自己的特点:1、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2、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3、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要求学生不但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应把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对教学本质的规定要求课堂上要真正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例:某商场经销一种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市场分析表明: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涨价1元,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这种情况,商场要使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每千克水产品应涨价多少元?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月销售利润是什么?”“每千克的利润是多少?”“此时的月销售是多少?”,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启迪了学生思维,学生可根据不同思路来列方程解答疑问。这样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更新教学内涵

传统的教学内涵对学生而言只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只是一种预计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而新课程的安排要适合学生的需要,要使学生有效地接受所教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不同的

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数学家。所以这就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现象和问题。所以我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刚入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教学中我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他们熟悉的气氛。此时,我在有理数教学中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假若一个月妈妈给你50元钱的零花钱,你想为自己做一个小账本,记你买东西花的钱和你帮妈妈做家务妈妈奖励的钱,你打算怎么来记?由此引入本节正数和负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后有理数的加减也非常方便、简单。这样的情景既源于实际生活,又是同学们所感兴趣的,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三、改变教学策略

着力引导——主动参与——有效构建,这是适应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达到完善的境地,这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亮人的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为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形成有效的构建性学习。

在初三同学们学完了三种函数后,遇到这样一题比较 和x 2的大小,此时同学们习惯了用以前的方法分情况讨论:当x>0时,x 2> ;当x<0时,x 2> ,这是很多同学都能考虑到的,此时我提出当x= 时,x 2> 成立吗?这时有些同学能够想到x>0又分为 x>1和x<1这两种情况,但有的同学想不到,此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与我们刚学过的函数有什么异同? 和x 2就可以看做函数,此时我们说不仅可以通过函数值来比较,还可通过图象比较。

此时画出图象:

这使本来复杂的题,通过函数建模思想

很简单地解决了。 四、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单一模式,它只重知识的传递,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与被动参与之中,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了知、情、意、行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和一个咨询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问题化、过程化。所以在代数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填空:多项式3x 2y-4xy 2-3+5x 2y+2xy 2+5有 项,它们分别是 、 、 、 、 、 。

2、有句成语叫“物以类聚”意思是说同一类型的东西可以聚在一起。当然,不同类型的东西就不能随意聚集,例如:收拾房间,书放在书架,衣服放入衣橱,碗盘放进研究室橱……而不能把碗放入衣橱,衣服堆到书架上……再如,妈妈让你去买几斤面,并且打半斤油,请问:仅拿一只面口袋,把面和油都放进口袋行吗?这就是“物以类聚”。

在数学里,时常用到这种同类相聚的思想。看前面这个多项式的各个项,就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项进行归类,你认为上述多项式中哪些项可以归为一类?这样引入使学生有个很清晰的思维模式,对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五、转变教学过程

1 x 1 x 1 x

1 2 1 x 1 x

x

1 x 1 x 1 x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空间,丧失了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明确知识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思考、概括、提炼、消化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2、合作性学习: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和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与此同时,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和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建立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三动)的时空。

3、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去寻找出路。其次要用好用活现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素材。第三要更新习题配置观念,根据“跃而可获”的原则,配置具有梯度性的习题,适合不同程度学习的需要,变“知识巩固”为“知识发现”。

4、趣味性学习:数学家王元曾说“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玩”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抓住这个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把做智力游戏、小发明、小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等融入第二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1:小明把一个边长为10cm的

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

小的正方形,然后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

方体盒子(如图所示)。

若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

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设计说明]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起到“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例2:请大家把课下做好的正方形拿出来,在纸板的四周各剪去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然后将纸板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用直尺量一量,计算一下,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要求精确到0.1cm)。

(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最后得出的结果都很接近81cm2。)

[设计说明]初中生对于手工制作十分感兴趣。结合难易适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有关的结果,让学生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其中的哲学思想,起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这就起到了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引导。

六、改变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以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课堂教学提问;是否能解决书本上

的练习题;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测量指标,目的是选拔和管理。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适时的体态语言评价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激情,同时学会合作交流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转移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和操作教学媒体(教具、学具、现代化教学媒体)向学生呈现和讲述知识。而新课标下应把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作。所以我在几何体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例:引入

(1)播放 ppt 幻灯片的彩图(包括美国白宫,世贸大厦,深圳的香格里拉酒店,地王大厦,发展大厦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丰富背景让学生识别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乏。)(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分组活动

(1)组织学生四人一组,用学具做球,圆柱,圆锥,正方体。(让学生学会合作,观察交流)。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柱的异同点,教师巡场指导。

(4)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种答案的真伪,交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球、圆锥、圆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四棱锥进行分类。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教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应该激励学生尽量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答案。这就达到“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的教学设计。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主编续梅出版时间:2005年6月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主编:孔凡哲、孟祥静出版时间:2005年12月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