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三角与翻译

语义三角与翻译
语义三角与翻译

语义三角形与翻译

关键词:语义三角形对等转换意义一致

1.语义三角形

语义三角是一种关于意义的理论,由奥格登和理查兹于1923年提出,也称意义三角论。该三角指出,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思想或所指内容(概念)

符号所指

奥格登和理查兹把“语义三角” 作如下解释,三角形顶端表示“思想或所指内容”;三角形底边左端表示“符号”;底边右端表示“所指物”。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在实践中,对应着一个指称的符号,可以用来指代一个或多个与这个指称相关联的概念。比如人们提到“树”的时候,并不是指具体哪一棵树, 而是指有树干和枝叶的植物的概念。一个符号表示某一指称的过程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中的符号不同,但是有着相同的概念意义,也就是人们意识中的概念。比如汉语的“树”俄语的“дерево”,英语的tree,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人类的各种语言(符号)都是通过概念才和实物联系起来的。翻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相同指称和概念的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把同一个概念下的两种语言表达进行对等转换。

2.语义三角形与“翻译三角形”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义三角形,所谓“符号”即“能指”,而“所指”是指符号所表示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索绪尔的说法,是将其二者溶进“另一具有代码性质的符号指示中”,也就是说,是一种“换码”。语言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同一种思想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表达出来。根据这一思想王秉钦教授还提出了另一种三角形:

思想或意义

A语言B语言

翻译就是一种语际转换过程,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翻译的过程正是同一思想的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但是这种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必须以“意义一致”为基础。

参考文献:

1.《语义学概论》,李福印

2.从“ 语义三角形” 到“ 翻译三角形”,王秉钦,《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年第6

3.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Л.C. Бархударов,1975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第十一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议程(CLSW2010)Age

第十一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议程(CLSW2010) Agendum of the 11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 2010) 5月20日:全天报到 地点:东吴饭店(苏州吴衙场24号) 5月21日 会议 内容 时间 就餐地点 早餐 7:00 - 8:00 东吴饭店 午餐 12:00 - 13:00 东吴饭店 晚餐 18:30 - 20:00 香雪海饭店 上午日程安排 内容 时间 地点 开幕式 8:30 - 9:00 学术报告厅 照相 9:00 - 9:20 图书馆门前 大会报告 9:20 – 10:40 学术报告厅 茶歇 10:40 – 10:50 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 10:50 – 12:05 学术报告厅 大会报告 报告人 题目 时间 地点 大会报告1 俞士汶教授 北京大学 语义计算与语言知识库9:20 - 10:00学术报告厅 大会报告2 赵世举教授 武汉大学 词汇语义与语法的关系研 究10:00 - 10:40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报告人 主持人:待定 地点:学术报告厅 10:50-11:05 宋柔 汉语词汇抽象语义多极性中的模糊现象及处理策略(合作者:邢富坤) 11:05-11:20 郭诗玲 从历时语义角度看“条+命”、“条+新闻”的搭配原因

11:20-11:35 许立群 试析现代汉语-男、-女新词词群 11:35-11:50 劉美君 從構式語法看 V-下來的多義現象(合作者:刘美君) 11:50-12:05 廖佩瑜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Internal Judgment Verbs: From the Aspect of Epistemic Certainty and Manipulation (合作者:刘美君,吴佳纯) 下午日程安排 内容 时间 地点 口头报告 2:00 – 3:45 学术报告厅 POSTER (包括茶歇) 3:45 – 6:00 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 报告人 主持人:待定 地点:学术报告厅 2:00-2:15 郑泽芝 学科术语标注问题的探索 2:15-2:30 刘苹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 2:30-2:45 王莉 影响多义动词词义标注的因素 2:45-3:00 张申 汉语词汇情态语义分析与标注 (合作者:贾珈,王晓慧,蔡莲红) 3:00-3:15 徐艳华 基于语料库的词语义项设置研究(合作者:张蕾) 3:15-3:30 袁应成 基于规则的虚词用法自动标注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合作者:昝红英,张坤丽,周溢辉) 3:30-3:45 周明海 基于多部词典的目标动词义项标注的困难及解决策略(合作者:王莉,亢世勇) POSTER 地点 3:45-6:00学术报告厅 5月22日 会议 内容 时间 就餐地点 早餐 7:00 - 8:00 东吴饭店 午餐 12:00 -13:00 东吴饭店

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4556032.html, 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 作者:董晓庆,胡可欣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6期 摘要: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 早期翻译理论即前语言学时期对翻译的讨论忽视了翻译与意义、思维和语言普遍性的关系, 如何翻译应当视翻译目的、读者特点和文本类型而定。本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背景着手,进一步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区别;联系 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语言之间固然有很多不同,理论知识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学习和借鉴前人总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可以用来指导、启发翻译实践。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入门》一书中将翻译方法划分为“语义翻译” 和“交际翻译”两大类。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这对新概念的提出曾引起中西翻译界高度重视 , 缓和了西方译学界长期就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尴尬局面, 为探索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 全新视角。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 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 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 , 不改变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 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 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因此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 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 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 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 自公元1 世纪以来延至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应当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太理想化。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 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但他认为此矛盾是可以调和的。语义翻译是指“在目标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是“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近似于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是在作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而交际翻译是在读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语义翻译的前提就是尊重译入语的语言结构。语义翻译尊重语言使用的场合,较客观, 讲究准确性, 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 更多地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时候采取折中手段,另外在处理不

副词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副词对比与翻译 副词是指从时间、程度、范围、情状、语气等方面,对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起修饰、限制、补充或连接作用的一类词。英汉语副词都有其次分类,一般都可以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频率副词、情状副词、否定副词、连接副词等。 1)时间副词: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a. 人们的生活终于回归了正常秩序。 b. Finally,people'slife returned toanormalorder. 2)范围副词:表示对事件某一方面的周边界限。 a. 这骚乱仅仅是人们不满的一种表露而已。 b. Thisriot is onlyone manifestation of people's discontent. 3)程度副词:表示事件的状态或动作行为发展到的状况。 a. 他是个极其老实的人。 b. He isan extremely frank person. 4)频率副词:表示事件在某一时间内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 a.人们应经常洗澡以保证个人卫生。 b.Peopleshouldwashregularly to ensure personal hygiene.5)情状副词:表示事件发生时的情态或状况。 a.猛然间我想起了先前曾在那里见到这个男孩。 b. Itsuddenlycame back to me where I had seen theboy before. 6)否定副词:表示对事件的行为或状态的否定。 a.实际上她是在暗示对他不感兴趣。 b.Sheis actuallyimplying that she is notinterestedin him. 7)连接副词:起连接作用。 a. 没有空气,我们就不能生活。 b.If therewere no air, wecouldn't live.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语副词在句中多数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这些是英汉语副词的相同之处。但英汉语副词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句法功能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英汉语副词的差异 1)英汉语副词的分类差异 英汉语副词最大的也是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副词的分类。汉语把副词归为虚词一类,而英语把副词归为实词一类。汉语之所以把副词归为虚词,可能是因为副词的意义比较虚灵,尽管副词比介词、连词和助词的意义稍实一些。汉语副词不像英语副词都具有实在的意义。汉语副词尽管也有英语那样的实在意义,但其次分类的界定和英语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副词语义上的分类。先看下面例句。 (1)a.他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我们。 b. He spreadout hisarmsto welcome uswarmly. 汉语“热情”是形容词。汉语形容词充当状语时,有时直接放在动词前起修饰作用,有时在可以在其后加加“地”,但其词性仍然是形容词;而英语则不同,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有着严格的界限,一般不可以逾越。“warm”和“warmly”是异形异类。就是说,“warm”是形容词,一般只能修饰名词,或对主体起说明作用,而“warmly”是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

报料与爆料的用法差异

"报料"与"爆料"的用法差异 作者:邹雪, 杨文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刊名: 语言文字应用 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 年,卷(期):2004,(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 1992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 1998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1991 4.本杰明·李·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 2001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部现代汉语词典 2002 6.复旦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汉语方言大辞典 1999 7.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2001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赵燕华"报料"的语义弹性及"爆料"-修辞学习2007(6) "报料"和"爆料"在语义及语法性质上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表明:缩略是表达新事物或新现象的一个重要构词手段,但缩略只是词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不是终点. 2.期刊论文爱普 报料 爆料 达福 德福 思培 托普 托业 有料 kidnap packing and cracking paracopyright para-copyright presidentialness seabiscuit straight supremacist straight supremacy-辞书研究2004(6) 3.期刊论文胡春阳(1)报料的缘起和价值-新闻爱好者2004(4)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前几年首先为广东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等地的媒体推波助澜.央视的"焦点访谈"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担忧新闻源不足,公布了栏目电话和记者的传呼号,结果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 4.期刊论文陈力峰.王际凯亦喜亦忧的"新闻线人"-青年记者2007(10)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者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 引证文献(2条) 1.赵燕华"报料"的语义弹性及"爆料"[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7(6) 2.赵燕华"报料"的语义弹性及"爆料"[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d4556032.html,/Periodical_yywzyy200402019.aspx 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4909aebd-064f-4e8b-bca2-9e8b012e8d37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5日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1 概论 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79 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吴为章编著《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较深]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1962),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高明凯等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初读有一定难度,但需要仔细品味] 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Lyons,J.Linguistics,1980,载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译丛》编辑部编:《语言研究译丛》第二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Radford,A.1997.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较深] 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卫志强《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在叫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1992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 语言学史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本体研究(一般参考现代汉语课老师开的参考文献)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较深] 5 其他 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王希杰主编《语言学百题(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编《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民族大学 【摘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贡献。语义翻译聚焦于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交际翻译是带有译者主观性的翻译。从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出发,对比分析“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三个译本,可认识和解释这两种翻译现象。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2017年新年前夕,国家领导人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CRI)、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互联网,发表了2017 年新年贺词。贺词里提到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于是,“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了网络热词之一,各家媒体争相报道,译界也对“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译文争论不休。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此之前就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本文以“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英译为研究对象,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一、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根据布勒的语言三大功能(暗指、暗含、暗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Z义翻译是在源文文化的围,限制译文的表达容,力求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接近源文;交际翻译则是注重目标语读者,让目标语读者阅读译文的效果等值于源语读者阅读源文的效果。”也就是说,“语义翻译”注重对原作的忠实;可以理解为直译,而“交际翻译”要求译文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可理解为意译。同时,纽马克在他的著作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并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使用围。在纽马克看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语义翻译重视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倾向于保留源语文化、词汇特色,但是由于它忠实源文,不可避免会丢失源文意义;交际翻译重视译文的可读性和交际效果,试图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读者阅读源文时的感受,可是由于带有主观性,译文就会丢失语义容”。见图1。 从使用围上来看,语义翻译适用于文学、个人抒情式作品和重要的政论文体;交际翻译适用于非文学累、信息型文本、技术类文本等。在译文评价方面,“语义翻译强调是否

语义学与翻译

语义学与翻译 【摘要】语义学是从哲学和语言学方面研究意义的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不同学科的相互影响,对语义的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对以后的语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卡纳普为代表的“学院派”语义哲学家认为,现代逻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理想”的语言作语法(句法)的语义描写和分析。所指“理想”语言的语义即联结语言符号和世界可见现实或可感知经验的纽带。在他们看来,自然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原始的、模糊的、不精确的和容易混淆的。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夫提出了语言相对论,认为说话者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说话者的感知和思想框架。到40年代,剑桥学派代表人物g.e.穆尔及l.维特根斯坦又提出了“普通语义学”理论。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乔姆斯基等创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自然语言的句法结构提出更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语义学;翻译;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一、定义 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里是这样给语义学定义的“semantics examines how meaning is encoded in a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meanings of words as lexical items, but also with levels of language below the word and above it, e.g. meaning of morphems and sentences.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he key concepts look like: semantic components, denotation of

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影响

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影响 在欧美语义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结构语义学,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西方语义学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影响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语义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语言学家提出来的,从“语义学”作为一个术语在学术 论文中公开发表以来,语义学在西方已经有了一百余年的历史。而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关语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的有关语义的一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语义学的影响。在20世纪,现代汉语中有关语义的研究更是带有西方语义学的印迹。因此,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语义观的差异,以及西方语义学中可以为现代汉语的语义研究所利用、已经被现代汉语的语义研究所吸收、以及能够进一步吸收的方面。 一、中西语义观的差异 西方,早在柏拉图时期,就有了关于意义的探讨和论述。柏拉图认为“以语言为载体 的文学艺术是‘影子的影子’,现实世界是模仿理念世界的,而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则 是模仿现实世界的”。亚里士多德以“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精神批评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是再现现实的产物,是以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为参照 的直接再现”。 通过二者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柏拉图的观念强调和重视“理念”,可以称之为“理念观”,而亚氏的理论则重逻辑,重形式。 而在古代中国,有关“意义”的观点也层出不穷。早在先秦时期,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 学家就有了关于“意义”的讨论:例如《左传》中有关“诗言志”的说法,孟子的“以意逆志”, 荀子的“心合于道”,墨子的“言有三表”,公孙龙子的“指物论”与“名实论”。到了魏晋时期,“寄言出意”、“得意忘言”,陆机《文赋》中有著名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有关意义的讨论强调“心”和“意”,而西方传统的观念则重视“物”。 此外,在“意义是否可以穷尽”这一问题上,中西方的传统语义观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 和看法。 早期西方学者认为意义是可以穷尽的,因此可以进行分析。而中国传统的语言学家则认为意义是混沌的,很难进行切分,意义很难言说清楚。而中西方在语义观上的差异一直影响了后来中西方对于语义学的研究思路和发展过程。 二、西方语义学的系统观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影响 在欧美语义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结构语义学。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语义学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结构主义思潮。结构语义学的主要贡献有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 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 响 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1.语义翻译。1981年,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到1988年,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原来给语义翻译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忠实翻 译:“忠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译出原文确切的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 朱晓敏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常熟 215500) 摘 要:Fillmore 提出的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义学的支柱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必然会激发一整套相关经验概念,包括它的隐含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框架语义学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破解人类识解语义的“黑匣子”,为了我们了解分析语义的产生,识解、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翻译研究与语义学紧密相关,本文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译文质量,希望推动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框架;框架语义学;译文质量评估[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10)12-0015-04 Frame Semantics and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Zhu Xiao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 Abstract :Frame Semantics, one of the founding theories of Cognitive Semantics, 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of any concept inevitably triggers a whole set of relevant concepts including its implied and socio-cultural meanings. The employ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partially enables Frame Semantics to uncover the “black box” in which human beings construe meaning.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eman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ssess translation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in the hope that stud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ll ? ourish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 :Frame; Frame Semantics;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收稿日期] 2010 - 3 - 2 [作者简介] 朱晓敏 (1979~ ),男,常熟理工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翻译是一项古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西方的翻译实践都源远流长。有实践就必然有对翻译活动的理性思考和探究。虽然人类对翻译的研究和翻译实践一样古老,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翻译与语言天生不可分离的关系,所以翻译研究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同步。虽然是后起之秀,翻译学却在广泛吸收新兴语言学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各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模式被不断引入到翻译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翻译的文化学理论、翻译的交际学理论、翻译的后现代理论、翻译的符号学理论等。当下,翻译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各种跨学科研究中,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具体说是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对翻译的研究,已经 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认知语义学支柱理论之一的框架语义学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破解人类识解语义的“黑匣子”,因而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文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译文质量,希望能为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运用打开一扇窗,以期出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简介 Minsky 是较早提出框架理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我们的知识以数据结构形式贮存在记忆中,称为“框架”。框架代表典型的情景,这些典型情景以如下方式使用:“在遇到新的情景时(或对当前问题的看法作出改变时),我们必须从自己的记忆中筛选出一个结构,即框架。这是一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8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外语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3.第二语言习得 4.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5.语言测试与评估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修满规定

学分且经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2011-12-01 1:07 1. 论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不同“意义” 2. 试论英语的语音象征 3. 论诗歌中的语语音象征 4. 论英语词汇的理据性 5. 论词汇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 6. 论英语语同形异义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7. 论多义词at/of…及其语义链 8. 论语义链与隐喻修辞 9. 从认知的角度探析常用词“take/have/go …”的多义模式 10. 20世纪后期西方语言语义学发展特点 11. 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概述 12. 拉考夫的认知语义学刍议 13. 跨文化英汉词汇语义差异性对比 14. 论语言意义的整合性 15. 论语言意义的三个层次 16. 语言学中的形式语义学简介 17. 论语境和词义 18. 论语境与同义关系 19. 论语义预设的表达功能 20. 语义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21. 语义指称论与表征论的对比研究 22. 语义成分分析法综述

23. 语义学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歧义分析 24. 语义学研究模式下英语词汇意义的辩证观 25. 语义学研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6. 语义学中的“意义”-英语语义学习内容简介 27. 论语义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28.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略论 29.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30. 论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31. 语义学与英语听力学习 32. 语义学与英语写作 33. 语义场理论和篇章研究 34. 论语义与翻译 35. 论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 36. 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37. 词汇语义学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图式化研究 38. 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 39. 词典学的新视角语义模块理论 40. 词源学与词汇语义学的关联 41.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 42. 论语义蕴涵关系 43. 论语义的纵横结构与翻译 44. 论语义构成成分分析法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45. 论词义发展的界定和分类

用语义学解读英语习语

第9卷第1期 2011年1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cademic Forum,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9 No.1 Jan.2011   DOI:10.3969/j.issn.1008-3499.2011.01.032 用语义学解读英语习语 崔海英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解说英语习语的含义和语义,认为语言受到人类的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有理据和动因的。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性的,而理解习语特殊意义的两个重要的认知机制就是隐喻概念和转喻概念。 关键词:语义学;英语习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认知机制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99(2011)01-0103-03 一、从传统理论看习语的含义 英语语言中富含丰富的习语,它们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内涵。习语的特点是内涵丰富、语言精炼,概括性和表达力强,但习语的结构相对固定,它的意义不是所有构成词的含义的简单相加,也不能简单地从构成它的单个词的字面意思去理解。 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它独立于人的意识、经验等主观因素。从传统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习语的含义可以得知,一方面,习语的组成成分是不能改变的,另一方面,习语又有着意义的褒贬、同义、反义等特征,再加上人们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见解也就不一致,赋予习语的涵义也就不完全一样。 二、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看习语的含义 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George Lakoff认为,现实是人的思维在语言中的反映,而基于人的理解范畴之外的现实是不存在的。他提出了对结构意义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的两种前概念结构:基本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和意象图式(image-sche-ma)[1]。基本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并对其进行范畴化的基本层面,是人类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直接获取的,与上位范畴(super ordinate categories)和下位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ies)相比较,基本范畴最容易被理解和感知。 Lakoff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提出了四种理想 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ICM)[1],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意象图式模式。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运动、形状、空间关系、大小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在Lakoff看来,基本范畴和意象图式是直接具有意义的,人们通过对这些空间图式的隐喻投射来理解其它更为复杂的关系,通过对基本范畴的隐喻投射来理解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因此,意象图式、基本范畴和隐喻是人们形成概念和理解概念的基础。 三、从传统理论看习语的语义 根据传统的理论,习语是长期以来固定的、习用的、表达特定意义的短语或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而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在分析习语的特点时,分析的角度不同、程度深浅不同,对习语的理解也不同。就多数情况而言,理解英语习语的语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英语习语的整体性(semantic unity) 习语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的含义往往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语意义中推理出来,这类习语被称为无理据习语,在英语习语中占有很大比重。大多数习语在形式上有内在的统一性,在语义上有高度的概括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习语语义的完整性。例如: Student:Can you tell me the meaning of“bank”in this passage? *收稿日期:2010-09-26;修订日期:2010-12-03 作者简介:崔海英(1982-),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E-mail)chy19821230@163.com.cn。

语言学概论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一)岑运强主编《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叶蜚声、徐通锵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马学良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 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 (六) 余志鸿、黄国营《语言学概论》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二、专业阅读书目: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85 [德]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译 商务印书馆 1980 [英国]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退化》,徐家祯译 语文出版社1997 [英国]J·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1980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修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林 涛、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周同春《汉语语音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 2001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刘叔新《语义学与词汇学问题新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吕叔湘、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1999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何自然 《语用学概要》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三、外文参考书 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Yule,G: The study of language(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 Stuart C. Poole A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 Robins: General linguistics (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 四、语言学重要刊物 ?《中国语文》 社科院 ?《当代语言学》 社科院 ?《方言》 社科院

翻译定义标准语义翻译2

第二讲:翻译的定义及标准、语义翻译(2) 一.什么是翻译?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带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 ---翻译是技能,再现原文信息时,为避免信息的损失,力戒欠额翻译(undertranslation)和过载翻译(overtranslation),译者要采用增词,减词,引申,并句和分句等技巧。 ---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文体对等。 二.翻译的教学标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汉翻译的评估项目标为: A.忠实:“原文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60% B.通顺:“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40% 三.翻译技巧(2): 语义翻译(2)---翻译时应当注意词义的褒贬。 翻译时,必须正确理解原作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然后选用适当的语言手段译出。原文中词语的褒贬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即使有些词语孤立起来看似乎是中性的。Eg. As a demanding boss, he expected total loyalty and dedication. She is a demanding teacher, yet she’s very kind to her students. John was an aggressive salesman who did his job quite well. Hitler pursued an aggressive policy after he seized power. 四.翻译练习(2)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words. 1.She is fidgety and restless. 2.All the inventors have a restless mind. 3.They incited him to go into further investigation. 4.The plotters incited the soldiers to rise against their officers. 5.The general ha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courageous. 6.He was an honest man, but unfortunately he had a certain reputation. II. Improve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and fluency. 1.I have read your articles. I expected to meet an older man. 我拜读过你的文章,我期望可以找到一个年纪稍长的人。 2.They ran away as fast as their legs could carry them. 他们跑得像他们的腿所能载动他们那样的快。 3.I will go and attend the reception, if only to make some new friends. 我将去参加招待会,但只是为了交些新朋友。 4.When she and he met again, each had been married to another. 当再次相见时,每个人都结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