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

5-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
5-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的前景研究-郭少雄

智能电网研讨课课程论文

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

用的前景研究

任课教师:汤奕

学生:郭少雄(16011220)

章守宇(16011221)

朱启凌(16011116)

王小虎(16011209)

2014-11

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智能电网中利用

的前景研究

郭少雄,章守宇,朱启凌,王小虎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现今世界电网发展迅速,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主流。为更好的利用能源,组建更为先进的智能电网,能源的存储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探索和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电能存储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每种储能各有其发展历程,运用场合,以及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智能电网,储能方式,发展,历史,前景

1 智能电网与储能方式

1.1 智能电网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电力的依赖也不断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核心载体,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面也有差异。中国国家电网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1.2 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中,储能是其中之一。储能技术尤其是大规模储能技术有着诸多优点,使其可以在智能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具体来讲,大规模储能技术将产生的作用有如下几点:第一,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电的利用目前处在快速增长期,大规模储能装置可以提供快速的有功支撑,增强电网调频。调峰能力,大幅度地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发电的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

第二,大规模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可以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设备利用率。储能装置如果能在低负荷期大规模存储电能,在负荷高峰时段再将其释放出来,即可缓解电力使用不均衡的情况,提高系统效率与设备利用率;

第三,储能技术可以增加设备容量,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当电网受到大的扰动时,储能装置可以迅速吸放能量,使调节装置有时间调整,避免失稳。当系统停电时,储能装置可以起到不间断电源的作用,避免停电带来的损失。

2 各储能方式具体介绍及分析

2.1机械储能

2.1.1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利用水的势能进行储能的手段。抽水蓄能电站又称作蓄能式水电站,当电力生产过剩时,剩电便会给予电动抽水泵,把水输送至地势较高的蓄水库,待电力需求增加时,把水闸放开,水便从高处的蓄水库依地势流往原来电抽水泵的位置,借水势能推动水道间的涡轮重新发电,达到蓄能之效。抽水蓄能电站在应用时必须配备上、下游两个水库。一些高坝水电站具有储水容量,可以将其用作抽水蓄能电站进行电力调度。利用矿井或者其他洞穴实现地下抽水储能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海洋有时也可以当作下游水库用,1999年日本建成了第一座利用海水的抽水蓄能电站。

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于1882年诞生在瑞士的苏黎世,其出现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33年出现了可逆机组,现在出现了转速可调机组以提高能量的效率。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按照任意容量建造,储存能量的释放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其效率在70%至85%之间。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于1968年和1973年先后建成岗南和密云两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1MW和22MW。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华北和华东等地电网由于可供开发的水电很少,电网缺少经济的调峰手段,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缺电局面由电量缺乏转变为调峰容量也缺乏。在这种条件下,修建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了解决调峰问题的思路方向。随着电网经济运行和电源结构调整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和规划选点,制定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得以加快。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电站迎来发展高潮。截止201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共34座,总装机容量为2960.75万千瓦,总投产容量为2066.75万千瓦,总在建容量为894万千瓦。

抽水蓄能有如下几个特点:

容量的增幅比较大,发展迅速。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主要受水库库容的限制,其建设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约束,储存效率约为70-85%。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的迅速发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高于世界抽水蓄能电站的年均增长率。

设计、施工经验与管理经验较为成熟。我国在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通过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的实践,在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于1995年3月成立了电网调峰与抽水蓄能专业委员会。

在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抽水蓄能电站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除调峰填谷外,还适合承担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任务,节省了电网总体燃料,降低了电网成本,提高了电网可靠性。

抽水储能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储能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能量管理、频率控制以及提供系统的备用容量。目前,全世界共有超过90GW的抽水储能机组投入运行,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3%。限制抽水蓄能电站更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建设工期长,工程投资较大。

2.1.2压缩空气蓄能(CAES)

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也就是将电动发电机组作为电动机工作,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入空气储存库,可以是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使其进入膨胀系统中驱动燃气轮机发电。

1949年利用压缩空气储能被提出以后,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1978年第一台商业运行的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在德国Hundo rf诞生,1991年第二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美国McIntosh投入运行,这台机组能够在14分钟内并网。第三台商业运行的CAES,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CAES,计划建在Ohio州的Norton,整个电站装机容量为2700MW,共有9台机组,压缩空气储存在一个现有的位于地下2200ft深的石灰石矿井里。截止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建成过压缩空气储能示范性电站,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技术上也很复杂,因此进展不大。

为了输出西北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国一直迫切需要配备大规模的储能装置。但很多地区并不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自然条件,这就需要其他的储能手段。然而压缩空气储能在我国是颇为陌生的,几乎没有产业基础。但我国在理论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停止步伐。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提出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效率高、储能密度大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受地理条件限制和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等问题。不同于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特征之一在于,系统采用高压蓄冷蓄热

装置实现压缩热和低温冷能的回收与再利用,从而明显提高了系统效率。

2.1.3飞轮蓄能

飞轮储能是通过加速转子(飞轮)至极高的速度,将能量以旋转动能的形式储存于系统中。当释放能量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飞轮的旋转速度会降低;而向系统中贮存能量时,飞轮的旋转速度则会相应地升高。典型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一个减少摩擦力的真空室,内部配有由轴承支撑的转子,以及与之连接的一体化电动机和发电机。其中的轴承可以是滚珠、磁悬浮轴承等。飞轮采用碳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以达到更高的强度和更轻的质量。

最早的UPS采用的是机械储能方式,就是一个带有大飞轮的发电机组。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由美国宇航局研究中心开始把飞轮作为蓄能电池应用在卫星上。到了90年代后,由于高强度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单位质量中的动能储量;磁悬浮技术和高温超导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利用磁悬浮和真空技术,使飞轮转子的摩擦损耗和风损耗都降到了最低限度;以及电子电力技术的新进展,给飞轮储能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飞轮储能供电效率高,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储能与放电过程都可以准确监控与计算,可靠性几近完美,且其设备寿命长,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由于拥有极具优势的特点,飞轮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相关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2014年7月下旬举行的“日本尖端技术展2014”上,发那科展出了可以对机床最大供电作削峰的储能装置ECF(M)。当冲压机等瞬时耗电量大的设备需要超过电源设备容量的电力时,可从ECF(M)“借电”来削峰。2014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在京组织召开了“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验证”科技项目验收会。项目研究工作历时3年多,由中国电科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完成,是公司首次开展飞轮储能相关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开展飞轮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飞轮储能实验样机的研制,研究方面涵盖了电力系统、材料、流体力学、机械、电机、电力电子等多个学科为飞轮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水平、改善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条件及改善用户电能质量方面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2.2电磁储能

2.2.1超导磁储能(SMES)

超导磁储能是利用超导磁体将电磁能直接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电网或者其他负载的一种储能方式。SMES一般有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磁体保护系统、功率调节系统和监控系统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超导磁体是SMES系统的核心,它在通过直流电流时没有焦耳损耗。超导导线可传输的平均电流密度比一般常规导体要高1~2个数量级,因此,超导磁体可以达到很高的储能密度,约为10J/m。

2)低温系统维持超导磁体处于超导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超导磁体的冷却方式一般为浸泡式,即将超导磁体直接至于低温液体中。对于低温超导磁体,低温多采用液氦。对于大型超导磁体,为提高冷却能力和效率,可采用超流氦冷却。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功率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磁体可成为一种现实的方案,但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实现大型超导磁体的冷却。

3)功率调节系统控制超导磁体和电网之间的能量转换,是储能元件与系统之间进行功率交换的桥梁。目前,功率调节系统一般采用基于全控型开关器件的PWM变流器,它能够在四象限快速、独立的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具有谐波含量低、动态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4)监控系统由信号采集、控制器两部分构成,其主要任务是从系统提取信息,根据系统需要控制SMES的功率输出。信号采集部分检测电力系及SMES的各种技术参量,并提供基本电气数据给控制器进行电力系统状态分析。控制器根据电力系统的状态计算功率需求,然后通过变流器调节磁体两端的电压,对磁体进行充、放电。

1969年Ferrier提出了利用超导电感储存电能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初,威斯康辛大学应用超导中心利用一个由超导电感线圈和三相AC/DC格里茨桥路组成的电能储存

系统,对格里茨桥在能量储存单元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发现装置的快速响应特性对于抑制电力系统振荡非常有效,开创了超导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先河。1988年,SI公司开始进行中小容量和可移动SMES的开发和商业化,以解决供电网和特殊工业用户的电能质量问题。此后,ASC公司在SI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分布式SMES(D-SMES)等概念,并对诸如改善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为对电能质量敏感的工业生产基地提供高质量不间断电源以及提高供电网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德国和日本等都提出研制微型SMES,这种SMES可为大型计算中心、高层建筑及重要负荷提供高质量、不间断的电源,同时也可用于补偿大型电动机、电焊机、电弧炉、轧机等波动负载引起的电压波动,它还可用作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储能等。在国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很早就开始了超导磁体的研究工作。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了35kJ/7.5kW直接冷却高温超导SMES实验样机。中科院电工所提出了基于超导储能的限流器方案并研制了实验样机,2006年又启动了1MJ/0.5MV A高温超导SMES的研究项目。

超导磁储能最初被提出的时候,着重的是其储能能力,期望可以作为一种平衡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的储能装置。随着技术的发展,SMES已不仅仅是一个储能装置,而是一个可以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有功、无功功率源,它可以主动参与电力系统的功率补偿,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功率传输能力,改善电能质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是SMES开始进入电力系统试运行,也有了部分商业化产品。

超导磁储能有如下几项特点:

1)储能密度高,可以做成较大的功率系统;

2)响应速度快,是一个可灵活调控的有功功率源,可以主动参与系统的动态行为,既能调节系统阻尼力矩又能调节同步力矩,因而对解决系统滑行失步和振荡失步均有作用,并能在扰动消除后缩短暂态过渡过程,使系统迅速恢复稳态。

3)损耗小,能连转换效率高,可以达到95%。其高效储能与快速功率调节能力可用来储存应急备用电力,并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平滑输出功率波动,有效抑制这类电源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提高并网运行的可控性与稳定性,还可以改善微网的并网特性、提高微网的孤岛运行性能。

目前SMES仍很昂贵,除了超导体本身的费用外,维持低温所需要的费用也相当可观。然而,如果将SMES线圈与现有的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相结合可以降低变流单元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在整个SMES成本中占最大份额。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输配电应用而言,微型(<0.1MW?h)和中型(0.1-100MW?h)SMES系统可能更为经济。使用高温超导体可以降储能系统对于低温和制冷条件要求,从而使SMES的成本进一步降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SMES工程正在进行或者处于研制阶段。

2.2.2超级电容器储能

所谓超级电容器就是有超大电容量的电容器,又叫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它的电介质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表面积更大,耐压能力更高,因此可以制成体积较小的法拉级电容器,比一般电容器的数量大了几个数量级。例如,陶瓷超级电容器具有相当高的耐压水平(大约1kV)和绝缘强度,这使它们成为未来储能应用的很好候选方案。

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当外加电压加到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时,与普通电容器一样,极板的正电极存储正电荷,负极板存储负电荷,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当两极板间电势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面上电荷不会脱离电解液,超级电容器为正常工作状态,如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

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将分解,为非正常状态。由于随着超级电容器放电,正、负极板上的电荷被外电路泄放,电解液的界面上的电荷相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因此性能是稳定的,与利用化学反应的蓄电池是不同的。

目前,超级电容大多用于高峰值功率、低容量的场合。由于能在充满电的浮充状态下正常工作十年以上,因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在电压跌落和瞬态干扰期间提高供电水平。超级电容器安装简单,体积小,并可在各种环境下运行,现在已经可为低功率水平的应用提供商业服务。

在微电网中,由负荷或者微电源导致的电能质量问题往往具有持续时间短、出现频繁的特点。相比较而言,作为短期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更为理想。因此,主要考虑超级电容器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虽然目前超级电容器价格依然偏高,但随着价格的逐渐下降,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环保的能量存储装置,必然会成为理想的选择。从这个方面看,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有如下几个应用前景:

1)提供短时供电。微电网往往需要从常规配电网中吸收部分有功功率,因而微电网在从并网模式向孤网模式转换时,会有功率缺额,安装超级电容器储能设备有助于两种模式的平稳过渡。

2)用作能量缓冲装置。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的特性使它成为处理尖峰负荷的最佳选择,而且采用超级电容器只需存储与尖峰负荷相当的能量。若采用蓄电池储能,需要存储几倍于尖峰负荷的能量。在含有如电梯、提升机、地铁电站等恶性负荷的微电网中,配置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还可以减少电力驱动系统对微电网的负面冲击影响。

3)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通过逆变器控制单元,可以调节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向用户及网络提供的无功及有功,从而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由于超级电容器可快速吸收、释放大功率电能,非常适宜将其应用到微电网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中,用来解决系统中的一些暂态问题,如针对系统故障引发的瞬时停电、电压骤升、电压骤降等问题,此时利用超级电容器提供快速功率缓冲,吸收或补充电能,提供有功功率支撑进行有功或无功补偿,以稳定、平滑电网电压的波动。对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不可控的微电源,发电机输出功率产生的波动会使电能质量下降。该类电源与储能装置的结合是解决诸如电压跌落、涌流和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2.3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自从1859年乐克朗谢发明铅酸电池开始,至今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包含了材料科技的进步,工艺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改进。突破应用范围,提高能量密度,始终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便追求,各类电化学储能电池在生产和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创新和应用方向。当前主要的电化学储能电池有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

2.3.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最早由乐克朗谢于1859年发明,虽然距今已历了近150年的发展,但铅酸电池现今依然用途广泛。在交通、通信、电力、军事等各个领域方面,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铅酸电池的电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通常采用硫酸溶液。铅酸电池荷电状态下,正极为二氧化铅,负极为铅;放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

由于铅酸电池具有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范围宽、充放电次数多、贮存性能好、造价低等优点,因而应用非常广泛。并且,由于历经时间久,技术相对成熟,所以无论是在传统领域或者是一些新兴的应用领域,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同时,铅酸电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包括由于活性物质利用率低所造成的比能量低,循环寿命短,自放电时会产生气体等。这样也使得铅酸电池难以在更大型能量存储环境领域中扩展开来,也是电化学储能的一个通病。

也针对于之前的缺点,铅酸电池也在不断在技术上改进和创新,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则是当今铅蓄电池的发展方向。其基本特点

是使用期间可以做到不用加酸加水维护,而电池也为密封结构,不容易漏酸,也不易排酸雾,盖上设有单向排气阀,阀的作用是当电池内部气体量超高后,排气阀可以自动打开,排出气体,然后自动关阀,防止空气进入电池内部。

2.3.2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当时的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用于电动汽车上的镍铁电池。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镍镉电池因其电池效率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并且不需要维护,并且相较于铅酸电池而言,储能,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或排出,逐渐在电子领域被更多接受。是最早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种类,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耐过充放电能力强、维护简单。

然而近年来,由于镍氢电池的迅速发展,以及镍铬电池的金属毒性,镍铬电池本身市场在不断缩小市场增长缺乏动力,也不断被相对先进的镍氢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所取代。

2.3.3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结构以及原理,性能与镍镉电池类似,然而电量储备比镍镉电池多30%,同时其质量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也更长,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小。故有逐步替代镍铬电池的趋势。但其价格高于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发展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故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具有高能量、长寿命、无污染等特点,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科技产品之一。在八六三计划“镍氢电池产业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的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

目前镍氢电池的最主要应用是投放于混合电动车市场。根据2011年资料表明,镍氢电池总市场中混合电动车占56%,零售市场占24%,无绳电话占11%,其他市场为9%。因此可见,镍氢电池相对来说运用于包含较先进科技的精细产品中。在镍氢电池生产技术水平仍然在不断提升的今天,其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

2.3.4钠硫电池

钠硫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硫为正极,陶瓷管为电解质隔膜。

其发展历史很短,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于1967年首先发明公布的,至今共有约40年的历史。然而,钠硫电池具有许多优秀的特质,使其在当今非常受到重视。钠硫电池最显著的特点是比能量高,通常能够达到铅酸电池的3-4倍。另外,还具有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的特点。这两点都非常适合其在一些较大能量需求场合作为储能场所。

由于钠硫电池具有高能电池的以上特点,其发展初期,不少国家致力于发展其作为电动汽车用的动力电池,但由于钠硫电池在移动场合下使用时,无论从使用可提供的空间、电池本身的安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之后钠硫电池主要作为固定场合下,比如电站储能中投入应用。

同时,钠硫电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安全性能问题,寿命问题,温度问题,废旧电池处理问题以及成本问题。这也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改进上升的空间。

2.3.5液流电池

电化学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正负极全使用钒盐溶液的称为全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

其作为一种新的蓄电池,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的优点包括,容量高、使用领域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等。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较大型蓄电设施,他的储能规模介于电网和各种便携式电池之间,正好可填补大型电网和小型电池间的空白.因而在很多领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液流电池可实现区域供电。这样的特点使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但目前,液流电池普遍应用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高浓度、多价态电解质的溶液化学及其稳定化机制问题,电对在溶液中氧化还原机理问题,集催化、集流、导电等于一体的“一体化”电极

问题,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等,仍然有待研究与突破。

2.4相变储能

2.4.1冰蓄冷储能

冰蓄冷储能其发展需求源于当今很多国家在设法降低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而空调电耗又是对于电网负荷有很大作用,因此产生了直接利用低能耗、可用电网低谷电的空调设备来进行储能的想法,从而相应的蓄冷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开发就成了近年来最新兴的储能方式。

简单地说,冰蓄冷技术就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利用低价电制冰蓄冷将冷量储存起来,白天用电高峰时溶水,与冷冻机组共同供冷,而在白天空调高峰负荷时,将所蓄冰冷量释放满足空调高峰负荷需要的一种技术。

冰蓄冷储能技术最初于上世纪初在美国研制并开始应用,但开始并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冰蓄冷的节能优势才被世人所瞩目,而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冰蓄冷技术,为节约能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资料,最早实施的再运营项目使用冰蓄冷技术后,每年能为用户节省空调运行费用117.7万元,节约费用比率为36.6%,为国家电网转移高峰电力338万kWH,为国家减少1129吨电力燃煤,为环境减1238万m3的废气排放。

为进一步提高这种储能方式的效率以及可利用性,制冰方法可谓该蓄能方式的核心所在。更加科学,节能的制冰方式,无疑提升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小损耗,使冰蓄冷储能更易被投入到更多的场合。现有的制冰方式主要包括静态制冰法和动态制冰法。此外,储存冰技术,运输冰技术,融冰技术也都将影响这项技术的未来。

总体而言,对于种类繁多的冰蓄冷储能系统有必要建立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冰的管道运输;发展在线的、非接触式的IPF测定法,开发廉价但精度较高的探头;从综合角度出发构筑有关的冰蓄冷系统化技术;综合提高热利用效率;以及从环保角度的一些考虑,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冰蓄冷储能作为当今较为清洁高效的储能系统,

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2.4.2热电相变蓄热储能

相对于冰蓄冷储能,则有热电相变蓄热

储能。蓄热储能技术同样是提高能源利用率

的科学方式。也同样利用到电力的“移峰填谷”的概念。当今的主要蓄热方式包括显热

蓄热,潜热蓄热和化学反应蓄热几种方式。

显热蓄热方式简单利用物质的温度升高来进

行能量存储;潜热蓄热则是利用物质在物态

变化的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来进行能量的存储

与释放。

热点相变蓄热储能依然处在发展的初

期,在材料上以及形式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可以发展。当今世界能源形势日益紧张,蓄

热储能技术将展现广阔的前景。

3 各储能方式的对比结论

以上介绍的四大类储能技术各有各的优缺点,因此在应用时绝不能想以一种技术覆盖所有问题,而应根据具体的需求特点,采用合适的储能方式。

抽水储能与压缩空气储能放电时间较长,适用于大规模储能但受到地理条件限制。飞轮储能放电时间短且成本高,但是寿命长无污染。超导磁储能与超级电容器储能响应快,比功率高,但放电时间相对短,适合于输配电稳定、震荡抑制。电化学储能方式不同种类电池有各自特点,但放电时间都较长且技术成熟,但部分电池存在环保、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应用于备用电源、平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与电能质量控制。相变储能可以解决能量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失衡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董全峰,张华明,金明刚.液流电池研究进展

[J].电化学.2005,11(3).

[2]张寅平,邱国权.冰蓄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曾令可,刘艳春,宋婧.蓄热储能相变复合材

料的研究及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

用.2008,12(4).

[4]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10:87-103.

[5]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10:113-125.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4755417.html,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作者:牛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9期 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并简单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体系、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调度、防护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强调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637-01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讯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它可以改善电力传送和使用效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3年美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发展计划,它对电网的运行 模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考虑了多种能源的输入,可以进行多种能源的产出,进行多种能源之间的转换。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些基本概念为“智能电网”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即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达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已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 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1.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 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33卷第13期电网技术V ol. 33 No. 13 2009年7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Jul. 2009 文章编号:1000-3673(2009)13-0001-11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4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ZHANG Wen-liang,LIU Zhuang-zhi,WANG Ming-jun,YANG Xu-sheng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power grid is smart grid, which include such features as flexible, clean, secure, economic, friendly and so on.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gri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n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smart grid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key technologies and smart gird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gent based distributed cooperation, control, simul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tege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ngy, knowledge based comprehensive decision support are the key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rt grid in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is reason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made, such as full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arrying 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mart grids in China; drafting pilot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s; coordinating secur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verall consider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technology upgrating of power grid, to push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in China actively and orderly. KEY WORDS: smart grid;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multi-agent technology;knowledge based decision support 摘要: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性能的智能电 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功 能特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对重点关 键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调、控制、仿真与决策技术,分布式能源 的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知识的综合决策支持是未来智能电网 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高度 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文章提出了积极有序地推进智能电网 研究及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开展 我国智能电网架构设计;制定试点方案及实施计划;发输配用电的协调安全与经济运行;注重理论和技术创新与应用;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等。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多Agent技术;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 0 引言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美国能源战略。奥巴马政府把减少碳排放作为国家战略,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用户侧管理,减少能源进口总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是以建设智能电网为载体,实施新能源产业战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三是通过联邦经济刺激计划等手段,对符合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目标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补贴,引导企业在国家战略目标框架内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与实践。2009年4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智能电网技术投资计划,希望推动智能电网的开发,将划拨34亿USD用于智能电网技术开发,划拨6.15亿USD用于智能电网的演示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进,传统电力网络亟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转变。智能电网为 电网的发展方向,它的内涵是由绩效目标、性能特征、关键技术与功 能实现等4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综合体现的,它们分别规定了智能 电网的未来期望收益、应具备的特征性能力、为实现此能力而应当采用的关键性技术以及技术与具体业务需求的结合方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阐述,描绘出未来智能电网的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愈;分布式能源;电力市场 0引言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与国家能源政策的最新调整,电力网络跟电力市场、用户之间的协调和交换越来越紧密、电能质量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初露端倪,传统 网络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为此人们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SmartGrid)的设想,实现对传统电网基础上的升级换代。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建设。例如知识电(IntelliGrid)、现代电网(ModernGrid)、网络智能(GridWise)与智能电网等,可是本 质内容基本相似。为了在智能电网领域寻求突破、加强联系与合作, 已形成了一个全球性联盟组织。 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并非是一堆先进技术的展示,也不是一种着眼于局部的解 决方案。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为了 理解智能电网,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观察问题,综合考虑智能电网 的4个维度,即绩效目标、性能特征、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 2智能电网的绩效目标与性能特征

南方电网2017年发展历程

南方电网2017年发展历程...Future 1月1日2016年,南方电网通过西电东送等方式,优化电能结构,最大限度消纳云南富余水电,截至2016年底,南网非电量首次占比达到5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2月7日南方电网2016年西电东送直流综合能量可用率达96.44%,连续6年达96%以上,高出近5年(2011—2015)全国平个百分点,高于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月14日南网科研院牵头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IEEE1899)正式通过了IEEE理事会审批,标志着南方电流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取得首次突破 2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业务的发展空间 2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皇家集团续签电网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 2月24日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该标委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南网科研院,业务指导单位为中联合会,这是第一个挂靠南方电网公司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3月2日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批复实施《横琴自贸区供电营业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成为南方五省区乃至全国首个自规则 3月21日南网能源公司投建的“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在广州顺利投产。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地下室能源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配套脱硝设备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获评“2016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等奖” 3月24日南方电网首个智能操作机器人在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110千伏安山站投入运行 4月20日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南方电网以“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保供电成果射保供电任务 4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次国际美元债券发行成功 5月3日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建设的全国首个“变电站+充电站”站点——莲花山充电站投运 5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中国南方电网2016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10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获五星评价 5月25日南方电网公司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这是南方电网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的成果 6月7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印发《南方区域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易规则(试行)》,这是全国首个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及方向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及方向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对智能电网越来越重视的原因,分析了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继续为加强环境效益、建设坚强电网、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断发展,最后总结了在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下必将引发智能电网的热潮。 标签:智能电网;发展背景;发展方向;发展热潮 引言 智能电网(Smart Grid)具有可靠、优质、高效、兼容、互动等特点,是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是智能电网的主要倡导者和承建单位,给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的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可见我国致力于建设的智能电网是首先考虑电力控制智能化,供送电的可靠性。 1 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先进性和优势较传统电网非常明显。不过智能电网在我国发展还是比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发展空间极大。近年来我国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归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但能源相对短,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能源储量丰富,但经济、科技、教育等都比较落后。由于上述情况制约着能源短缺省市的进一步发展,能源富庶省市能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均衡性,实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战略是必然选择。建立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地利用电力优化调度,改善由于能源分布不均导致的部分地区电力紧张短缺的情况。 1.2 负荷快速增长 电力需求一般通过“负荷”这一指标来反映,负荷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所有的用电设备耗用的总功率。现在我国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电力负荷增长迅猛,电网供电压力增大,出现电力波动、电压骤降、电力短缺等问题的可能性增大,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或居民对于电能供应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电网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负荷的增长速度,导致导致负荷高峰期间出现拉、限电的现象,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引起电力用户的不满情绪。智能电网可以将全国电力组网,实时监控发电量供电量的需求变化,优化电力调度,尽可能实现无间断供电。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 一、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提出的技术与国家战略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地球村”、“数字地球”等概念逐渐体现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时空跨越,速度与效率的倍增。 “物联网”应用趋势,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随着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部署,IP地址不再受限,为物联网扫除了网络容量的限制。 “智能电网”,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为电网的信息化、互动化与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中国最新定义为: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统一是前提,含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智能为感知、自律、自主、自愈、自学习、自适应、自调节、分析与决策,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互动、友好开放) 智能电网历程(大事记要): 2003年美国电科院首先提出《智能电网研究框架》,能源部随即发布2030智能电网计划(Grid2030计划-Itelligrid)。 2006年,欧盟智能电网论坛推出了《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框架》-Smartgrid。 2008年,华东电网公司和华北电网公司分别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远景和实施方案。 2009年1月,奥巴马宣布全面启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项目,全世界随之掀起了一股智能电网热潮。 2009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提“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拉开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序幕。 2009年4月17日美国白宫公布首批40多亿智能电网资助计划。 2009年4月下旬,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三个智能电网考察团赴美国和欧洲考察,回国后开始组织编写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 2009年5月中旬,中国电科院建立智能电网研究中心。 2009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能源部汇集业界主要机构与公司,讨论并通过第一批16个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美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2009年5月21日,国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2009年6月,国家电网科技部组织智能配电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讨。下旬,国家电网总部成立“智能电网部”。 2009年7月,总投资25亿元的全国首家智能电网产业园项目在扬州正式启动,下旬,国家电网正式确认在上海世博园区建立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二、国家规划与行业动态 中国在09年开始快速布局智能电网建设,有经济与政治的综合考量,一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欧美国家率先提出了”智能电网”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智能电网也逐渐成为现代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根据我国宏观政策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实际需要,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发展智能电网,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小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输电网的电能损耗,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可见,智能电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虽然智能电网的建设尚处于初期研究和规划试点阶段,但其在未来必将给电力工业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对智能电网进行相关探讨尤为必要。本文将从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建设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提出积极的建议。一、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由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利丌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此尉际上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根据门前的研究情况,智能电网就是为电网注入新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工程技术等,从而赋予电网某种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智能电网有以下特点:(一)自愈。能够自动检测、分析故障,实现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 (二)坚强。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三)互动。用户将和电网进行自适应交互,成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 (四)优质。提供2l世纪所需要的优质电能,用户的电能质量将得到有效保证。(五)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能损耗,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六)兼容。可以容纳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七)协调。实现电力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二、国内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同益增强,在电网建设与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电网的

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和发展趋势

题目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姓名卢乾坤学号2012416464 院系工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蔡彬职称教授 2014 年12 月12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 (2) 一、中国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一)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3) 1.我国向智能电网发展的意义 (3) 2.我国开发智能电网的背景 (4) 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的进展和趋势 (4) 二、国外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 (4) (一)美国进行智能电网改造 (4) (二)欧盟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5) (三)日本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智能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生卢乾坤 指导老师蔡彬 摘要:从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功能出发,简介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意义,发展智能电网的大背景和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以及当前智能电网技术进展和趋势,要努力的方向;分别简单介绍美国、日本、欧盟对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视,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企业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领域和方向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对智能电网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发展意义、技术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mart Grid Student majoring in electrical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LuQiankun Tutor CaiBin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the smart grid, the introduc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mart gri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the background and social mater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mart gri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rends to direction;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smart grid development in Japan, a serie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enterprise and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smart grid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of the smart grid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rend Key words: smart power grids, development tendency, implication of development technique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

早在2001年,意大利的电力公司就安装和改造了3000万台智能电表,建立起了智能化计量网络。 2005年,坎贝尔发明了一种技术,利用的是(Swarm群体行为)原理,让大楼里的电器互相协调,减少大楼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这个技术赋予电器于智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06年,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2006年中期,一家名叫“网点”(Grid Point)的公司开始出售一种可用于检测家用电路耗电量的电子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调整家用电器的用电量。 2006年,美国IBM公司曾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 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规划了从2008年至2030年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每户家庭都安装了智能电表,人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电价,从而把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服、烫衣服等安排在电价低的时间段。电表还可以帮助人们优先使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008年9月,Google与通用电气联合发表声明对外宣布,他们正在共同开发清洁能源业务,核心是为美国打造国家智能电网。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美国行将推动互动电网的整体革命。 2009年2月2日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互动电网革命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中国电网亟须实施“互动电网”革命性改造。 2009年2月4日,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在周三公布了和IBM达成的协议,双方同意建立一个“智能公用系统”,实现该国电网和供水系统数字化。IBM及其合作伙伴将会把马耳他2万个普通电表替换成互动式电表,这样马耳他的电厂就能实时监控用电,并制定不同的电价来奖励节约用电的用户。 2009年2月10日,谷歌表示已经开始测试名为谷歌电表(Power Meter)的用电检测软件。这是一个测试版在线仪表盘,相当于谷歌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公用基础设施。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 提纲1.智能电网定义及特征2.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3.中国智能电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介绍 1、智能电网定义及特征 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 ?2)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3)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1.2 智能电网驱动力 美国智能电网驱动力 美国:2003年美加大停电后,美国电力行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对陈旧老化的电力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以期建设满足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分析为特征的灵活应变的智能电网. 关键点 ?改造老化的电网设备,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的先进性 ?提高用户对电价的可承受能力 ?适用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用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排放水平 ?提高在全球的竞争性(经济危机—产业) 欧洲智能电网驱动力 欧洲:发展智能电网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欧洲智能电网的兴起主要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电力需求趋于饱和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需求所决定的。 关键点 1)供电的安全性问题 ?一次能源的缺乏、 ?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供电能力 (2)环境问题 ?京都协议 ?气候变化 ?保护自然 (3)国际电力市场 ?提供低廉的电价和提高能效 ?进行创新和提高竞争能力 ?有关垄断的规程修订 美国、欧洲智能电网驱动力 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供应是国家繁荣、安全的重要保证 美国 ?电力需求的增长与日益老化的电网框架之间的矛盾。 ?运行成本控制与相应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矛盾 ?环境压力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能源枯竭 ?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驱动

A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付凤丽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日照市276826) DEVLAPMENT AND ANALYSIS OF SMART GRID FU Fengli (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26,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Deep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mart grid,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actuality,development an d its difi culties was put up.A contrast description on the smart gri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countri es,such as American,Japan,Britain and Italy,was carried out.Nation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all indi cate that the smart grid will be built into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network. KEY WORDS:sm art grid:actuality;network planning 摘要:从智能电网的现状、发展重难点及其发展的意义对国内的智能电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对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对比描述。各国政策及措施均表明智能电网建设将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现状;电网规划 1 引言 随着市场化改革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以及各国能源政策的调整,电网与电力市场、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散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发展要求。为此人们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设想,以实现传统电网的升级换代。 智能电网就是把最新的信息化、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智能电网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 智能电网是对电网未来发展的一种愿景,即以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储能和用电的电力系统为对象,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双向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 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它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问、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问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从而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

浅析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智能电网作为一项新兴的电力技术,将成为世界主流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也将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标签:智能电网;现状;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个团队提出的。但随后美国能源部指出,目前的电网并不是“愚蠢的”,智能电网只是将电网中智能的部分扩大,从与消费者单纯的供需关系变为更加直接的与消费者进行交互,精确自动化的预测发电量并对电量进行分配。通过对不同动力来源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进行调配,提高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一、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主要通过利用传感器、测量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智能电网本身具有能耗少、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电力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因而也称之为第二代电网。智能电网具有交互、协调、高效、安全、集成等特点,这几个特点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集成性。集成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融合了能量管理、配电管理、控制维护和远程监视等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实际上就是多种信息系统的集合。智能电网的高效性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优化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智能电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有效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最终实现了资产的优化。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与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通过与用户设备的有效交互,有助于电力用户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电网现状 (一)虚拟同步单机技术的发展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暂态特性,使采用变流器的电源具有同步发电机组的惯量、阻尼、一次调频、无功调压等并网运行外特性的技术。2017年12月27日,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建成投运。这项技术自1997年提出以来,英国、美国、德国、荷兰等新能源领域先导都在努力攻关。最终,虚拟同步机大规模实际应用还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最先成功实现。虚拟同步机并不需要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改造,不仅实用性很强,还经济实惠。通过虚拟同步电机技术的实用化,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可控性得到了提高。

智能电网发展及展望

智能电网发展及展望 摘要: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 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近20年来,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都对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建设智能电网已经箭在弦上。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概况智能电网计划未来展望 前言 2005年,一位名叫马克?坎贝尔的加拿大人发明了一种无线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与大楼的各个电器相连,让大楼里的电器互相协调,减少了大楼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经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智能电网的建设动因和关注点也存在差异。 我国电力行业紧密跟踪欧美发达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并举,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09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化规划编制、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标志着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智能电网论文

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电网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简要概括了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特点;介绍了智能电网在世界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后简述了智能电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 0 引言 在这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视的背景下,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可靠、具有较高自愈能力、与用户之间实现密切互动的现代化电网,于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将能源开发、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用能设施,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注重低碳环保,依靠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梯级利用系统、蓄能系统和蓄电交通系统等组合优化配置,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功能和互补功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用户投资效益和成本达到一种合理有利的状态。本文主要以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由来,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及广阔前景。 1 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及由来 首先,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网络系统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电能供应不够稳定,特别是几次震惊世界的大停电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行的电力系统压力不断加大。2003年8月14日下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停电影响了地铁、电梯以及机场的正常运营,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交通拥堵,给成千上万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2005年8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供电的一条主要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加州电力主管部门紧急启动限电措施,造成大约50万居民断电半个小时。 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希望获得更可靠、更优质的电能,在目前电网中,电压跌落是最多的电能质量问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设备研发方向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设备研发方向需求分析 电网智能化的进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网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有重要意义。使得电网资源合理配置、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多元化的电力服务以及新兴型电力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得到全面提升。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能源生产安全与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化石资源节能等方面都带来巨大推动和经济效益,为此全面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积极意义。 标签:能源资源;智能电网;配电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国际上的政治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等多种问题都发生着惊天动地的转变,但同时,多种问题也变得复杂化。全球的范围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让各个国家针对能源的开发和节流的问题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及资金,都在利用各种方法来有效的运用现有的能源,和降低浪费以及发掘新的能源资源。真正做到节源减排。有效的进行智能电网的发展,即可以做到对已有的能源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对未知能源进行发掘。因此,在全球能源紧缺的整体环境下,全球各个国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在多个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必要的途径。 1 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的前景 1.1 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 1.1.1 国际上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 由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能源情况、地理情况、发展情况、经济情况、生存环境以及人民习惯等等问题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对于智能电网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侧重点的差别。而且就目前形式来看,智能电网的意义和所包含的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各个国家在针对这个问题上的解决方法,即制定的电网线路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因为全球的各种问题导致,各个国家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上来讲,其目的是比较统一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能源资源;节能减排有效的利用资源,发掘和促进二次再生的能源,发掘新能源,提高劳动和再就业的问题等等。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其政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的前期工作中,给予了达到45个亿的投资,并且认为对于能源的投资是势在必行的,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美国在这方面的侧重点是增强对电网的基础建设方面,对与清洁能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态度。 1.1.2 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 在我国,对与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工作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电网已经在多个省市内建立电网的试点项目,试点项目共达21类有228项。并且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改革,例如对设备的改造、创新和新型设备的研

电网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网基本概念 在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和用电的设施和设备的统称。属于输送和分配电能的 中间环节,它主要由联结成网的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通常把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简称电网。 电网发展历程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 年12 月29 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 6 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 2006 年中国电网建设保持较高规模,全国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105.75 亿元人 民币,同比增长近38%。2006 年随着一批西电东送工程投产,中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已形成3,400 万千瓦的输送能力。 2007 年,全国电网建设投资2451.40 亿元,同比增加16.41%。新增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 万公里。截至2007 年底,全国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 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电网建设继往开来的重要5 年,一大批重大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海南联网、呼辽直流、新疆与西北联网以及特高压交、直流等一批高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促进了跨区电力交换能力的增强。2009 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 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达到1213 亿千瓦时,比2005 年增长51.1%。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到2010 年底,全国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43 万公里,变电容量19.6 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 倍和2.4 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01 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817 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2507 千米。2011 年1-9 月,全国跨区送电量完成128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6%;全国跨省输出电量479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特高压电网工程进展顺利。1000 千伏晋东南-南 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特高压已不再是“试验”和“示范”阶段。2011 年10 月,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成为继晋东南—荆门输电工程后全国第二条获准建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示范工程、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新能源接纳、居民智能用电等方面大力推进。《2013-2017年中国智能电表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显示,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