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后强化训练: 5-1《“四两拨千斤”—虚词》 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后强化训练: 5-1《“四两拨千斤”—虚词》 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后强化训练: 5-1《“四两拨千斤”—虚词》 新人教版选修)

第5课第1节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

【答案】修饰语和中心词,定语;形容词,副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补语

2.汉语的虚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

【答案】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语法意义

3.“着,了,过”是表示________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态,“了”表示________态,“过”表示________态。

【答案】时态,进行,完成,过去

4.“很,非常,略微”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

【答案】程度,否定,时间,频率

5.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词性来,如“他犯了一个错误”中的“错误”是名词,“他错误地认为”中的“错误”是形容词。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在.家。( )

(2)他在.读书。( )

(3)他在.家读书。( )

(4)校长在和.小李谈话。( )

(5)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

【答案】(1)动词(2)副词(3)介词(4)介词(5)连词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远征去年六月走的,________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②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_______在咱们村里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______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

④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______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

A.一直始终往往常常

B.始终一直常常往往

C.一直始终常常往往

D.始终一直往往常常

【答案】A(“一直”比“始终”程度更强。“常常”既可用于过去,也可用于将来;“往往”则只能用于过去。)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_______说什么求甚解_______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__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________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______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或因为才渐渐

B. 即使和因此就渐渐

C.无论或因为才自然

D.即使和因此就自然

【答案】C(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B两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听到英雄只身斗歹徒的事迹,大家竟然

..哭了起来。

B.他不跟我说一下,径直

..把书借去了。

C.古今固然

..不能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的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D.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

..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答案】C(A改为“不禁”;B改为“径自”;D改为“由”。)

二、课外延伸

9.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

①有时为( )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 )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 ),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 )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了”作为时态助词,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不可省略;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可以省略。)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果”可以与“只要”互换的一组是( )

①如果

..地球的质量和月球相当,那么,地球上的空气早就会散逸掉了。

②如果

..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就能给你做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

③如果

..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中的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④如果

..我们能够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基础上再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么我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①前一分句的内容同客观事实相反,不能换为“只要”;③前一分句将已然事实当作假设提出来,意在说明后一个分句的肯定,不能换为“只要”。)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这件事他明知错了,但是

..仍不肯改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只是)

B.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一起

..为母亲的生日祝福吧。(一齐)

C.这等古文基础,读《水浒传》姑且

..不能,更何况读《史记》了。(尚且)

D.自从

..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了歧视似的。(由于)

【答案】C(A句间是重转关系,不能用表示轻转的“只是”来替换;B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只能是“一起”,不能用“一齐”来替换;C中“姑且”是暂且的意思。这里应为“尚且”;D中“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

12.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答案】C(“和”改为“或”。)

13.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追忆往事的功用往常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C.他必然会像初冬在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

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答案】D(A项中“就是”应为“而是”,B项“往常”应删去,C项“在”应为“从”。)

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就产生、流传的。

B.唐代文人自感文章枯索,转向民间学习,甚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上。

D.对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荃》里说得很好。

【答案】D(A“就”应为“而”;B“甚而”应为“从而”,暗含因果关系;C“其中”应删去。)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________不是如此?

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________需要三年的时间。

③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A.何尝大体似乎

B.未尝大致几乎

C.何尝大致几乎

D.未尝大体似乎

【答案】C(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未尝,加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由句意可知“何尝”用在①中更恰当。“大体”指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大致”指大概,大约。此处应用“大致”。几乎:将近,接近;似乎:副词,仿佛,好像。③句应用“几乎”。)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________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②对某个说法进行概括,是表达对文章理解情况的重要形式,________只是考查学生辨析能力的重要角度。

③当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后,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________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

A.由于因此但是

B.由因此而

C.由从而但是

D.由于从而而

【答案】B(由于:介词,表原因或理由。由:介词,表起点、处所。“因此”与“从

而”均为连词,在此处用法相同。但是:连词,只表转折。而:连词,在此表并列)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

①你事前一定要深入地作调查,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②你事前不作调查研究,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③你事前一定要作详细的调查,________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你必须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________小孩儿作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A.①以免②以至③以便④以致

B.①以便②以致③以免④以至

C.①以免②以便③以至④以致

D.①以免②以致③以便④以至

【答案】D(“以免”有“用以避免”之义,故①句中可用“以免”,不能用“以便”,“以便”表目的。“以致”有“导致”之义,多指不好的结果,故④中不可用,而句②中用“以致”就很恰当。)

三、高考热点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语文渐变成应试的工具而不是心灵的归宿

②但是似乎在学习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③或者沉浸于字词段的解释,忘了汉语本身之美

④语文课从小伴随我们成长

⑤是不是这些也造成了我们同母语的疏离

⑥或者强调把握作文的种种技巧,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体察和感悟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②③⑥⑤①

19.给下面这则寓言写一段“画外音”,揭示它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超过40个字) 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

妈妈说:“为了挡风沙。”

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

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

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

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或: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展现一个人的才能。)

20.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句式不必完全一样)

例句:认识一个人,要靠机缘;了解一个人,需要智慧;了解以后和睦相处,则要靠包容。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自己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意见活着的人,渺小;为别人幸福活着的人,高尚。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四、读写创新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精神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己。

你追求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坦然才是真

杨晶

哲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找一个使自身惬意的位置!

坦然地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你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是春光明媚,难免会碰到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没有谁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生活只存在于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与位置!只要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就会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圆满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任何一种生活都是伟大神圣的,我们都应该去珍视、善待。我们活着的每一次遭遇都应该好好接受,好好品尝,好好珍惜,那样,我们将会永不言悔。

快乐生活来自于本身。乐观的人会以苦为乐,悲观的人只会记起它的苦。其实生命就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今天的我总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凡事只要尽力而为即可,即使结局令人失望,但我也会坦然面对。因为快乐不仅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或许过程的快乐比结果的快乐更强烈,更持久。

有人说坦然是需要资本的。真的需要吗?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如果你很丑,但你拥有如水一样的温柔,你就可以坦然了;即使你没有如水一样的温柔,却有着如火一样的直爽,而且拥有永远令人羡慕的才学与高尚品质,你更可以坦然;即使这些东西你一样也没有,你同样可以骄傲,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让人感动,也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并清扫掉。

这个世界美丽纷扰,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力去做,只为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而不必总是计较成败得失。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这有限的一生,从容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和失败,微笑着面对人生。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议论精当、语言精警、饱含哲理的美文。文章的标题直接表明作者所要追求的精神空间,十分醒目。论述时层层深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方法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不必计较挫折与得失,以微笑面对人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议论时注意了辩证分析,没有片面下结论,这样的论述使人信服。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 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 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 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 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 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 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 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 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 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 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 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 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 要求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附:书写年终总结黄金秘笈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 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业绩如何,关键就看这“总结的分量。 如有字数限制还好,可以照“封顶值去写。 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可就有点麻烦了,要留心打听一下其它同级单位的篇幅有多长,如此有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docx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下面是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欢迎参阅。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1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 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 被他们打入了 "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 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 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 " 我已认真学过了 "的回答 ;扪心自问时,也可以 " 我已努力过了 "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

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 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 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 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 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 "、 "我运气 "的心理,等到考场 "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 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 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 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 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 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模拟试题】 一. 界碑 周京东 ①新兵被分到边防一线连队,起初个个都是很高兴的,因为从内陆一下子来到了边疆,一下子来到国境线上,首次看见外国,感觉是那样的新鲜,边境线上矗立着的那一个个哨所就像是一处处景点,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块块界碑就像一面面永恒的风景。 ②新兵叶子到连队后,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界碑旁“咔嚓咔嚓”让班长给照了一摞子照片,然后他将自己和界碑一起炫耀给了城里所有知道他的人,就连街道居委会主任吴大妈也没忘了寄去一张。日子久了,在叶子的眼里一切都变了,神圣的界碑不再是风景,只是块刻着国名的石头罢了。日子再久了,叶子就琢磨,3年的时间太长了,还不如早点跑回家算了,城市那么大,干点什么不行。就这样,今天踏着昨天的脚印,明天再踏着今天的脚印,在巡逻道上走了今天再走明天,成天连人影都见不到,肯定能把人弄傻了。 ③到了冰融雪化,漫山墨绿的夏天,叶子开始计划跑的事,他在脑子里形成了好几种方案,沿着连队下山的那条唯一的一条小路走,当然还不如不跑,因为累死也跑不过连队那辆吉普车。最后他选择了避开小路,走树林,翻过连队前面的山梁,斜插山下,然后再迂回到沟外30里远的小镇上的方案,这样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叶子算计好后,在一个晴朗的早上,悄悄离开了连队。当连队发现后,那辆吉普车便真的加足了马力沿路追去。 ④叶子想跑却迷了路,走了半天只是翻过几座山,走过了几道梁,直到肚子饿得咕噜噜叫,他仍没有走出林海。叶子想返回部队,却不知道连队在什么方向,叶子心眼多,他不敢再走了。因为万一走进对面国家的树林,可就更毁了,想到这里,他浑身打了一个冷颤,他冷静分析了情况后,决定爬到山顶上去找巡逻道,这样他就有救了。就当他精疲力尽地爬到山顶上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亮了一块界碑,叶子一下子扑过去,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瘫在界碑旁。他依偎在界碑旁就像丢失的孩子一下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也就在此时此刻叶子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祖国。天慢慢黑了下来,叶子不能走也不敢走了,他只有等到天亮,等到巡逻的战友走来。天上很多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洒在树林里,树林发出黛绿的光。各种小虫在草丛里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叶子又突然感到边境竟然这样的美好。就连远处不时传来的野兽的叫声,叶子都没有害怕,因为他紧紧地依偎着界碑,他知道只要还在自己的国土上,就什么都不用怕。这一夜叶子想了很多很多。就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每个人的大脑里都竖有一块界碑,界碑将对和错分开,人要做错事是很容易的,只需从界碑前迈脚走到界碑后。 ⑤叶子被巡逻兵带回连队后,上级给了他行政记过处分,他心服口服。3年后,叶子退伍时,档案里装了一张三等功表和两张优秀士兵卡片。 选自《春风》1997年第11期1. 界碑的形象在叶子的心目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变化: 原因: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虽诵读了,但不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不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和伟大而深切的母爱。我建议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和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他们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溺死在父辈爱的潮水中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尽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低起点,高落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评价依据是:教学是否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是否注重教学环节的层递性;是否注意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是否注重教学反馈的方式方法与效度。我觉得我的这堂课还是可用这些依据进行评价:开篇对圆和水的联想就很好的联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品味,感悟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散文语言的品味,句式的套用就是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材料阅读后的谈感受以及“人生”的话题作文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反馈。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弹指之间,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已快三个月,我还来不及停下脚步回思自己上过的课,段考已经匆匆结束。虽然孩子们考得还行,这是学生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并不是我教得好;但有些学生本应该考好的却不如人意,是我的失职。今天开完家长会,标志着高一第一学期的段考真正结束。 回首担任高一语文老师以来上过的100多节课,必修一的16篇课文以及两次作文教学。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太多不足,本想趁着余味认真反思,以此鞭策勉励自己,但总是拖了又拖。 一、研读文本不够透彻。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懂了,才能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滔滔不绝。不然在语文课堂语言就显得生硬,不生动,不美。有些课文自己读起来挺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但自己在课堂上分析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美,估计学生也不能有深刻的感受。师父说,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认真研读三遍,把自己读出来的东西讲给学生就够了。当班主任的日子,每天都可能会有未知的班务要处理,当第二天要上课,今天我还没把课备好,我就会很慌乱,静不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急切地去翻阅教案,往往是翻阅了几篇教案之后,再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样的状态让人颇不踏实,感觉自己就像一台转换机,把书本上的东西搬上课堂运输给学生,这和学生做题没有思考就去抄答案有何异? 二、老师课堂讲得过多。每一篇文章自己都尽力去弄懂,即使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尽多去翻阅多篇教案,力求读透文本。当自己吃力地把握了整篇课文,发现可讲的实在太多了,一时不知如何取舍。当我自以为把该讲的东西讲了,学生的课堂反映不积极响应,课本空空如也如新书。这样的课堂没有重点,老师讲满40分钟下来很累,估计学生听着也累。我们的配套练习《创新设计》上已经把课文解读地很到位了,只是在课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预习,带着空腹来接受每一节新课。上文言文的时候,学生没有预习,老师就得一字一句地细讲,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课上给学生预习,这样就太浪费课堂时间了,所以我现在开始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这就加重了语文老师的作业量。但课堂的生成明显会好些,老师也能稍微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带着要求自己读文本,然后教师再来检测或答疑,我认为也是可行的,但这对教师的备课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你要预设学生可能提问的一切问题。 三、课下反思不够充分。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师父教诲,每天都要坚持写一点心得,哪怕是一句话都好。我也一直希望自己都是如此的,在当老师和班主任以来,每天都在思考,每一节语文课,每一天和学生的交流当中,都会出现许多问题和收获解决问题的心得,有时候甚至在睡觉早梦里都在思考白天出现的问题,但就是没有时间写下来,确切地来说是自己不会挤时间或者是坚持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人是很会遗忘的动物,如果不写下来,收获的心得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想要坚持做反思真是不容易啊! 四、开学以来没有读书。怀念大学时代自由的读书时光,自己随时可以去图书馆,不用受任何时间限制地读书。我真的觉得现在没有时间读书啊,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因为课下的时间都用在研读教参上了。当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觉得脑袋有一种生锈的感觉,每天的脑子里塞满了课本上的知识。当老师都没有课外阅读的时候,又何以给学生延伸扩展呢?面对着布置给学生的作文,自己也很想写“下水作文”做范文,当学生都把作文交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思路都没有想好,实在惭愧!为了安慰自己,课余时间去校图书馆借了三本书,至今封面上都沉淀了一层细细的灰。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准备等发工资的时候,去订阅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每天睡前还能翻阅一下。虽然我记住,师父说要抽时间多读书,但是我没有做到。不仅如此,作为语文老师,我竟然连身边的小阅读也忽略了,在我们班上课半个学期了,在段考监考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教师里贴的名人格言是鲁迅和巴金的,而高一必修一就刚学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以及巴金的《小狗包弟》,其实在讲课文介绍作者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抬头看看身边的阅读。上《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可以讲讲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上的对联,也被我忽略了。 五、学生喜欢有趣课堂。师父说,语文老师一定是要有个性的老师。其实我也并不觉得师父上课很有趣,但我就是喜欢上他的语文课,或者更多的是喜欢他这个人吧。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听喜欢我的语文课的,但我估计不是喜欢我的讲的课,而是对这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有新鲜感。现在的学生很喜欢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可修改).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训练 (一)、分层级赋分选择题突破要领 明确各分项的设误形式 ▲有分值项各项特点 1 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②信息有遗漏③以次充主 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②信息量比较少③难度较小) 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②信息量比较多③难度较大) ▲ 0 分项常见的陷阱 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 行为有偏差(行为) 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 ★事件:张冠李戴(对象) 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 以偏概全(范围) 绝对化(程度) 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 总结: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选择题解题指导 步骤:读原文——找原句——比原意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 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 二、真题训练 1、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基础知识( 24分,每题 3 分,共 8题) 1 .下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绮( qí)丽 桑乾( gān ) 戕( qiāng )害 休戚( qi è)相关 B. 翘( qi áo )首 愀然( qiǎo ) 静谧( mì) 熠熠( y ì)闪光 C. 不啻( chì) 炽( zhì)热 饿殍( piāo ) 锲( qiè)而不舍 D. 慰藉( ji è) 脊(j ǐ)梁 烙( lào )印 铩( shà)羽而归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B .花草是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 而种一院子花。 C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D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 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B. 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C. 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D.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 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 语) 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 舌。 B.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以为一切生灵, 归元的倾向。 少数人仍 。这 都有返本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高中语文教案反思范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案反思范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是指回顾、反省、检查自己一日之内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以便改正自己的行为。《学记》中也有“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我们今天所说撰写教学后记,就是指回顾检查自己教过的课,写出教学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对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可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长期坚持,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撰写教学后记,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更为有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后记,在课前就写在了备

课笔记上,也有的教师只写几笔,就了事,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后记哪?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后记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讲课中“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段。言简意赅,即“精”。 二要“紧”即及时,有时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因为灵感只是一瞬间,情消意散,灵感就不“灵”了。 三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后记,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前备课时要按预先打算进行,在教学上要搞点什么研究探索,事先有个考虑,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注意,留神在写教学后记时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尝试和探索的实验项目,应重点记录,使其成为再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如劳技课中的试验教材《室内花卉栽培技术》中的“蟹爪兰的嫁接繁殖”教师通过录像先介绍嫁接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并让学生总结嫁接步骤,这一教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共2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B.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C.谁知,王远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金剑虚晃一枪,掉头向周艳儿劈去。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 穷匕见 ...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堂哥叫穆旦。徐志摩和穆旦都是近代赫赫有名的诗人。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象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 D.为了避免这类恶性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市交通局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3.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子:古代对男子尊称;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B.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 D.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具告以事 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高中语文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课后反思 篇一: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后反思 所表现出来的应该自然亲切姿态站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师生互动如果前半堂课体现了师生良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后半堂,凭借着我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为了按计划进行,我却忽略了这种互动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中规中矩,而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后来的评课中,虽然赵校长等领导给以高度赞扬,认为我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同时也提出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底蕴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绝非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过多地参与课堂。 三、课堂驾驭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刚刚入境,下课铃响了,我预先想要进行的讨论,即把最后的讨论鉴赏的环节加以升华,这一教学设想还未实现,但我仓促结束这节展示课。这一地方的处理显然不够灵活,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对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节完整地可略有残缺。 四、经验不足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读课文的环节可以删去,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不是起始课,如果删去这一环节,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后面的鉴赏上,无疑会为将鉴赏推向高潮赢得时间。二是,如果将课堂的质疑和鉴赏融为一体,会不会更好呢?质疑的过程难道不是在鉴赏么?鉴赏也可能包含质疑。 总之,这节展示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通过各位领导、老师中肯的评课

篇二:《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是必修二中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中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脱俗的月下荷塘图。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使注意从意境这方面进行切入来学习欣赏这篇文章。意境顾名思义,即意与境的组合,意为作者的情感,而境则为外在事物,所谓意境即为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注意让学生体会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所用的语言之美,并探究语言刻画的手法,其次是让学生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紧扣开头的第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对全文进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鉴赏文章的语言,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课时从景入情,对其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散文的美表现咱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结合。《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评点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评点课文时,学生对于文章的点评非常到位,甚至于有些学生的点评替代教师的讲析,例如:有一位学生说: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形状的不规则也写出了荷塘回环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则写出了荷叶之多,亭亭写出了荷叶之高,荷叶的动感,荷叶的美,叠加了袅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