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优化制片及染色流程

病理科优化制片及染色流程
病理科优化制片及染色流程

1、切片前首先装好切片刀,把刀牢牢固定,否则,切片中就会发生许多人为现象。(最常见的人为现象是波纹,厚薄不均等)。

2、蜡块装到切片机的蜡块夹上,夹持要平稳牢固。调整好蜡块的方位,不能偏斜,刀刃与蜡块的上、下缘平行。切片刀与蜡块的平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角度(清除角),一般为3~8度,以免刀刃面将组织刮坏。

3、修蜡块时要循序渐进,力争修出最大面,又要防止小组织被修坏、修光。

4、切片时连续转动手轮,用力要平稳、均匀。常规切片厚3~5μm。

5、切下的蜡片相连成带状。待蜡带切至一定长度时,右手用镊子夹住蜡片末端,左手持毛笔轻轻将蜡带的另一端与切片刀拨离。

6、将蜡片较光滑的一面朝下臵于温水中(通常捞片水温在42℃左右),并用镊子帮助展开,去除皱纹后,选择完整、无划痕、厚薄均匀的蜡片,附贴到载玻片上。

7、附贴时,务使蜡片与玻片之间无气泡。玻片一端应留有1/3的位臵贴号码标签用。将蜡片附贴在另外2/3的中心位臵。

8、切片放入62℃烤箱中约30~60分钟烤片,以免发生脱片。为了防止脱片可以选用涂甘油蛋清片和挂胶片。比较常用的挂胶片有明胶片,APES 胶片和多聚赖氨酸胶片等,免疫组化染色尤需要使用胶片。

1、选取适当的新鲜组织块,放在冷冻托上,放入冷冻切片机中冻透。

2、修块、切片。冷冻切片通常厚6~8μm并把切片贴于载玻片上。

3、在酒精灯上轻烤片刻,放入固定液中2分钟。

4、然后快速HE染色(可在酒精灯上加热进行,以缩短时间)。

5、封片、贴标签后,送诊断室(15分钟之内完成)。

石蜡切片常见问题及优化解决方法

HE染色操作常规流程

切好的片子应在60~70℃左右的烤箱中烘烤30分钟以上才能进行染色。HE染色手工程序:

脱蜡

1、二甲苯Ⅰ(AR)5分钟

2、二甲苯Ⅱ(AR)5分钟

3、100%酒精Ⅰ(AR、无水乙醇)1分钟

4、100%酒精Ⅱ(AR、无水乙醇)1分钟

5、95%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6、80%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7、自来水浸洗1分钟

以上3~7称为进水过程。

染色

1、苏木素染液6分钟

2、水冼1分钟

3、0.5-1%盐酸酒精分化片刻(上下三次颜色由蓝变红)

4、自来水冲冼15分钟以上

(然后95%酒精片刻,主要是避免所带的水份稀释以下的伊红酒精,此步可免)

5、1%伊红酒精浸染1~2分钟

6、水冼1分钟

脱水、透明、封固

95%酒精Ⅰ1分钟

95%酒精Ⅱ1分钟

100%酒精Ⅰ1分钟

100%酒精Ⅱ1分钟

石炭酸二甲苯(1:3) 10秒钟

以上称为脱水。

二甲苯Ⅰ透明1分钟

取出后用中性树胶(上海产,预先用二甲苯溶解,粘稠度适中即可)封固。染色结果:

核:蓝黑色

胞浆:不同程度的粉红色

肌纤维:较深的粉红色

胶元纤维:淡红色

红细胞:桔红色。

病理染色注意事项

1、配制染液和其他溶液时,要根据需要和染液的保存期限决定配制数量。

2、需要保存再用的染液和试剂,必须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和用处等,妥善存放。经常使用的染液和试剂要经常过滤或更换新液。

3、染色器皿须洗涤干净。必要时用酸洗液处理。将玻璃器皿浸泡于酸洗液中半天至1天,自来水冲洗数小时,再用洗涤剂刷洗,自来水冲洗数小时,蒸馏水冲洗后备用。(酸洗液配制:重铬酸钾300g,硫酸300ml,蒸馏水(可用自来水)3000ml。先将重铬酸钾溶解在蒸馏水中,徐徐加入硫酸。注意:加酸时必须缓慢!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5、染色是利用染料的不同作用,使组织与染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结合。常规染色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特殊染色是根据诊断的需要对组织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非常规的染色。冷冻切片也用HE染色。少量或单个冷冻切片时手工操作比较方便。冷冻切片染染色要求在短时间(10分钟)内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越快越好。

HE染色常见问题及优化解决方法

病理切片质量控制

1、诊断人员在接到当日切片并验收后,检查、核实所制作的组织学切片的数量及质量,在技术室送片记录本或工作流程单上签字。如发现切片数与取材数不符,应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进行核查。对当天质量不好的切片做记录,指明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并于当天交技术室。

2、技术室收到切片质量记录,要求在24小时内答复,并立即纠正原不足之处。另外,科内质量管理小组按分工,每季度复查切片一次,查出问题要采取适当措施于以纠正,并注意落实情况。

3、切片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步骤,同一蜡块,用同一台切片机,同一把刀,不同的操作者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所以要求:切片刀必须锋利;切片厚度3~5μm,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无刀痕。组织片应贴附在标签外,剩余玻片的中间。

4、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切片须作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6张(6~20张)。

5、切片、捞片时应严格分块完成,切忌在水面上残留上一块的碎片,以杜绝污染。

6、贴(裱)片时,必须注意蜡块编号与载玻片上的编号完全一致,杜绝错误。

7、切好的白片要进行烤片化蜡。烤片温度应在60~62℃左右,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或用电吹风吹。

8、染色必须按程序操作,染色试剂必须及时过虑或更换。HE染色适中,核、浆分化对比清晰,避免过红或过蓝(注意防止苏木素渣子和伊红

碎片出现)。

9、切片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得过分干燥,再封片。

10、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

11、标签贴于玻片一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整齐,且不易褪色。

12、染好切片后贴标签时,编号要与玻片编号一致,杜绝错误。

13、制片工作一般应在12~24小时内完成。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修订稿) 1.操作前对病人的评估: 护士在输液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及血管情况:至病室评估患者应包括医疗诊断、护理问题、内/外科病史、药敏史、血管穿刺史、病人对血管穿刺工具的类型及穿刺部位选择的喜好和必要时长期静脉输液的计划。 护士沟通语言:XX先生您好,我一会儿将为您进行静脉输液,您因患肺内感染,根据医嘱给您应用头胞噻肟钠,它有抗炎的作用,您或家人曾经有过青霉素或头胞类药物过敏史吗?我们刚刚做的试敏显示您不过敏。您需要输液5天,是希望用普通静脉输液针还是静脉留置针(讲解各自优缺点)啊,您是想用普通输液针;您这条血管没有硬结、红肿适合穿刺,您这条血管疼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品,如您想去卫生间,现在可以去,我们一会儿见。 2.治疗室配药: 1).洗手,戴口罩:检查药液名称、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瓶身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软包装应挤压,查有无渗漏);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查棉签有效期、有无漏气或开封日期 2).铝盖中心部分打开,(瓶装输液套上网套),常规消毒瓶口,(软包装可省略消毒瓶口) 3).按医嘱再次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抽吸药液加入所需药物.加药后再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保留加药安瓿于固定盒内 4).标签空白处或治疗单上填写病人的床号、姓名,所加药物的名称、剂量、加药时间,配药者 5).消毒瓶口(软包装应消毒塑料管)。取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于输液瓶口内。 6).将输液用物及用药放于治疗车上,整理用物。推车至病室 3.为病人输液: 1).携所需物品推车至病床旁,核对床头卡,到病人身边:“X床XX,对吗?现在我要给您做输液处置,您去卫生间了吗?”“去过了。”“您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协助您躺好:这样您舒服吗?” 2).持输液架至床旁(轨道式应调好输液架位置),调整好适当高度,将治疗车放于妥当位置(便于操作取物) 3)关调节夹,挂瓶,第一次排气(头皮针不拿出输液袋)一次排气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滴管的l/3一l/2,自液面下管内无气体。接头处无液体溢出) 4).铺治疗巾,选静脉(扎止血带,选择穿刺点,松止血带),备胶布,放置于治疗车上 5).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二、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操作流程 二、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持执行单与医嘱进行核对,准确无误。 2、操作前评估——(1)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2)观察穿刺的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3、操作前指导——(1)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2)如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要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常规皮肤消毒用物一套)、输液器、液体、输液贴、(留置针、透明贴膜、管道标识)、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执行单、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利器盒、医疗垃圾、(*)利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1、配液——(1)药品核对液体配制前将药液、药品分别与执行单核对。(2)抽吸药品前抽吸药品前进行一次查对包括液体及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性质、时间、批号、有效期、给药方法以及有无配伍禁忌。(3)抽吸药品时二次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等。(4)抽吸药品后进行第三次查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等。(5)加药查对无误后,药品加入液体后摇匀,再次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贴输液瓶签,注明输液时间,签全名。(6)查对并链接输液器检查输液器的型号、效期、完整性,并连接液体。 2、静脉输液——(1)核对携带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床号、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等准确无误。(2)挂液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液体瓶签上的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准确无误后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连接留置针),初次排气。(3)消毒准备好输液贴(或透明贴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在穿刺肢体下方垫一次性治疗巾;在穿刺处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范围5*5cm(如使用留置针,消毒范围8*8cm)待干。(4)核对、排气再次核对,排尽空气。(5)穿刺固定头皮针穿刺,嘱患者握拳,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妥善固定。留置针穿刺取下护针帽,松动留置针针芯,调整针头斜面,嘱患者握拳,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为10°左右,再将留置针推进约0.5cm,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回撤针芯约0.5cm,将套管针全部送入静脉内,抽出针芯,放于利器盒内,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用透明胶贴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6)调节滴数再次核对确认药品与执行单各项内容相符后执行人签字。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医嘱调节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min,老人、儿童20—40滴/min。 3、整理—(1)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处理用物、分类放置。(3)洗手、记录。 4、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避免肢体下垂。(2)不可抓挠输液贴(透明贴膜)或自行拔针,不可随意调节滴数,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热、痛等感觉及时告知护士。(3)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理人员。 三、注意事项(请调整次序,调整后如下,增加及改动内容见第五版基础护理学) 1、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3、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剖析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 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 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 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 分 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 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 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 诊断:减5分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 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 5分 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 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 /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 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 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 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 减5~7分 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 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 分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 当:减5分 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 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 合计100 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对于需作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六)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诊断负责。 (七)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三、标本的预处理 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 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 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巨检和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一)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 (二)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三)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教学资料

病理科常规切片(H E 切片)质量P D C 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 范 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 优质标准满分 (分) 质量缺陷减分 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 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 减5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 6~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 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 影响诊断:减5分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 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 各减5分 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 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 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 间),盖片周围无胶液 外溢 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 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 糊:减5~7分 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 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 分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 当:减5分 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 牢: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 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技术服务,代做实验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自理程度、合作程度、治疗计划、药物对血管影响;解释、问二便 核对医嘱: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有效期、有否混浊、变 质 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软包装液体1袋(或瓶装液体1瓶)输 液吊篮、药物、输液管、头皮针、输液贴(胶 布、小纱)、止血带、皮肤消毒剂、棉签、砂 轮、治疗碗、手表、治疗执行单输液卡、手 套、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回收盘、锐器回收盒 加药:核对后拉开软袋输注口保护套消毒锯开安瓿→消毒→

掰开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检查有效期、有否 漏气)→抽取药→加入液体中→摇匀→再检 查有无混浊、沉淀 挂补液: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消毒输注口插入输液 器选择合适头皮针(检查有效期、封口是否 完好,有无破损等)挂于输液架上 排气:排出的药液盛于治疗碗内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 排净管内小气泡、备输液贴(排气时,将精 密过滤器垂直提高,让药液均匀缓慢地浸润 过滤膜) 选静脉:戴手套、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选择合适 的血管 消毒:范围:直径5×5cm

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 查对、进针:再次排气、查对进针:与皮肤呈20°角→见回血降 低角度再进少许→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固定:输液贴→穿刺点→头皮针软管胶布、小纱:胶布贴 针翼→小纱盖于穿刺点→头皮针软管贴于小 纱上→输液管贴于前臂上 调滴速:成人:40~60滴/min老人、儿童:20~40滴/min,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医嘱、调速 查对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 放置、洗手、记录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1.取材 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规范洗手。 2、报告评委:01号做静脉输液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是) 3、医嘱与治疗单经两人核对无误。 (拿起输液单走到床尾后评估环境,然后走到床头,核对床号,姓名。) 4、现场环境整洁、宽敞、明亮、温度适宜, 5、0234号xxx,老师,您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xxx) 6、X老师,您好!我是你今天的治疗护士,01号,让我看一下你的腕带好吗? 7、0234号,xxx核对无误。 8、X老师!根据您的病情,遵医嘱需要为您输入5%的葡萄糖水500ml,输液时间大 概两个小时,由于时间比较长,请问您需要上厕所吗?请问您这样躺着舒服吗? 由于您昨天输的左手今天让我看一下你的右手情况可以吗?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无破损,符合要求,x老师请稍等! 9、推治疗车于床头成45°,再次核对。0234号xxx,规范洗手两分钟(正规洗手), 戴口罩。 10、(查对液体、棉签)溶液无沉淀、无絮状物在有效期内。棉签包装完整无破损, 在有效期内(剪开),溶液消毒2次,擦上输液器挂于输液架上排气(第一次排气至空气过滤器),持针钳夹住针柄悬挂于输液架上。 11、X老师让我看一下你的血管好吗?铺治疗巾扎压脉带,血管粗直有弹性符合要 求。松压脉带第一次消毒, 12、规范洗手两分钟戴手套,包装完整无破损,在有效期内,尺码符合要求, 13、一次性输液贴包装完整无破损在有效期内。将输液贴粘于治疗巾上,

14、再次核对0234号xxx核对无误。 15、扎压脉带第二次消毒、排气, 16、XX老师在穿刺时稍微有点疼痛,就像蚂蚁轻轻扎了一下,请您不要紧张,请握拳,嗯,很好!请松拳,(解开压脉带,撕输液贴) 17、拿表调节滴速,遵医嘱调节滴速50滴/分,(收垫巾、压脉带), 18、xx老师,请问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 19、取手套,规范洗手两分钟(正规洗手),取口罩,再次核对溶液,对光反射无 气泡,局部无红肿,把衣袖放下来,盖好棉被 20、签字记录,挂在输液架上,整理床铺。 21、X老师,您的液体已为您输好,调节滴速50滴/分,请您和您的家属不要随意 调节,呼叫器就在您的床头,输液过程中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您可以随时呼叫我,我也会经常巡视病房的,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复! 22、把弯盘放在治疗车下面,终末处理,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理,需反复使用 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23、报告评委,01号做静脉输液完毕,请指示! 护理部 2017年10月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7.1 修整组织 将手术切取的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和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找到不同的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 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的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是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存在。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福尔马林,有的不利于染色,有的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 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 95%乙醇溶液:1h 95%乙醇溶液:1h 100%乙醇溶液:30min 100%乙醇溶液:30min 1.7.4 组织透明 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 二甲苯Ⅱ:10min 1.7.5 组织浸蜡 浸蜡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的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和程度以便组织包埋。浸蜡时间根据组织的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

石蜡Ⅱ:1h。 石蜡Ⅲ:1h 1.7.6 组织包埋 将经过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的过程。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速度要慢。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新的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用于包埋的石蜡的熔点在50~60℃之间。 1.7.7 组织切片 (1)从冰箱里拿出蜡块,进行修快 (2)将已固定和修好的石蜡块台木装在切片机的夹物台上。 (3)将切片刀固定在刀夹上,刀口向上。 (4)摇动推动螺旋,使石蜡块与刀口贴近,但不可超过刀口。 (5)调整石蜡块与刀口之间的角度与位置,刀片与石蜡切片约成15度左右。 (6)调整厚度调节器到所需的切片厚度,先调约为25um,待切平后改为5um。 (7)一切调整好后方可以开始切片。此时右手摇动转轮,让蜡块切成蜡带,左手持毛笔将蜡带提起,摇转速度不可太急,通常以40-60r/min。 (8)切成的蜡带到10-20cm长时,右手用另一支毛笔轻轻地将蜡带挑起,以免卷曲,并牵引成带,平放在蜡带盒上,靠刀面的一面较光滑,朝下,较皱的一面朝上。 (9)感觉效果较好的蜡片一小段,用单面刀片切取,再放入约43℃的水浴锅中展片,观察切片是否良好。 (10)切片工作结束后,应将切片刀取下用氯仿擦去刀上沾着的石蜡,把切片机擦拭干净妥为保存。 1.7.8 贴片

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

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 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医疗诊断中。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指通过医疗技术手段从病人的身体上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之前,协助医生判定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生长、侵犯、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活体组织检查的原理就是取一定量的病变组织,首先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过程,然后将其制作成为病理组织切片,紧接着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制作完成之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的组织结构,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确定疾病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活体组织检查中,病理组织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使用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为国外进口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都有诸多不便。而国内厂商生产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员操作简便性不强,而且存在处理试剂泄露的危险,不利于环保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另外,目前国内外各厂商生产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一般有互相独立的病理组织处理机与包埋机两套设备组成。 本系统所设计的病理组织处理系统通过功能整合,将原来病理组织处理机和包埋机两台独立机器完成的功能整合到一台机器上,更加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更加高效精确,更加易于操作,更加环保,更加自动化的病理组织处理系统。本课题正是基于此目的进行研究设计。本系统由处理缸、试剂供给系统、加热系统、功率超声系统、液位及温度采集系统、封蜡及冷冻系统、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由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构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病理组织处理系统的上位机系统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包含文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向大家介绍了“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病理组织处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别简要介绍了上位机系统,下位机系统。本文的第二部分(包含文中第三章)介绍了本课题的通信协议部分。 本课题采用了RS485总线架构,使用了MODBUS通信协议。在该部分中,着重介绍了MODBUS协议的基本概念,通信模式,通信机制,消息帧结构,公共功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石蜡切片;裂隙;氨水;软化 在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大小不等的标本进行混合固定脱水处理,由此难免会出现标本处理不均的现象:或大的组织处理不足,或小的组织处理过度,使得部分组织变脆、变硬。组织切片常常表现为有边缘不齐的“龟壳状”(见图1)和“百叶窗样”裂隙。究其原因往往与组织脆性增加有关,若将此蜡块再行低温冷冻后切片,此种裂隙则更为明显和严重。为了补救这类问题蜡块,我们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适当使用氨水能有效软化组织,降低组织脆性,减少裂隙出现,且更有利于蜡块切出完好的蜡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和结果 1.1??材料??选取我院2008年行常规石蜡制片中组织蜡片出现

裂隙的蜡块358只,其中包括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子宫、乳腺等手术切取标本,同时含有内镜、穿刺活检标本。试剂:纯氨水(上海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500 mL。 1.2??方法??①将此类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放入冷水中(水温0~5 ℃)约10 min。②将蜡块放上切片机小心粗修至暴露整个组织切面,然后细切蜡片10余张(此蜡片弃之不用),再将粗切把手逆时针转动1/4~1/2圈以退刀。③用脱脂棉球蘸取足量的纯氨水,覆盖在细切后的组织面上约10 s,再行细切,直至有组织蜡片顺利切出,取前面3~5张展于裱片机内。④待蜡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于载玻片上。⑤常规烤片,染色,封固。 1.3??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除“龟壳状”裂纹尚存外(但明显缩小)其余裂隙均消失,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见图2)。 2??讨论 常规制片中出现裂隙是我们常规技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此类问题切片不仅影响切片质量,有时还会导致病理诊断的困难,更有甚者连蜡片都很难切出。马恒辉等[1]提出导致切片裂隙有诸多原因,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处理因素是首要因素,由于甲醛、乙醇、二甲苯三者对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作用,其过度处理必然导致组织弹性降低,表现为各种间质成分(特别是胶原、网状纤维)张力下降,脆性增加,发生断裂而呈“龟壳状”裂纹;或者尚未发生断裂,但组织过度冷冻后切片,切出的蜡片在室温中迅速膨胀,而呈“百叶窗样”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