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主讲:王士娟2014.08

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储藏的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环境绿化事业进展亦加快,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卉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绿化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防治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某些特殊性。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在风景区、公园、庭园及城市街道绿化中,各种花、草、树木都存在一定组合和结构,形成一个独特的园林生态环境,但这却给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交互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害生物种群复杂,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害得以迅速蔓延和扩大危害。

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复杂,品种交换频繁。有露地栽培、温室栽培、水体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使某些病害和虫害相互传播、危害或终年发生。另外,病虫害还可随花卉和园林树木的品种及种苗交换而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特殊,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园林观赏树木,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如泰山上的古松柏、颐和园的古松等,需采用“外科手术”或诱杀等方法,不惜代价地保护;另外,对于游人稠密的公园、风景区、街道绿化等处,在为了保证观赏花木观赏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选用低毒、无味、不污染环境的农药,采取安全、高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改善栽培措施,对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在拥挤的市区内,汽车尾气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对附近花卉、园林树木也可能产生直接的危害,使受害树木衰弱,从而导致弱寄生菌或一些吉丁虫、天牛等次期性害虫的侵袭。

根据病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一、生理性病害

由于植物自身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称为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故又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二、真菌性病害

(一)白粉病

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所致的一类世界性病害,是高等植物(90% 以上为双子叶植物) 的专性寄生菌,该菌在为害部位的表面产生白色的粉状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故所引起的病害统称白粉病。寄主范围仅次于锈菌目,不少于1万种。寄生专化性亦强,产生各类吸器吸养。在其发生活史后期常在病部产生黑色的小点(闭囊壳)。

症状此病一般多发生于寄主生长中、后期,寄主的叶、花、枝条、嫩梢、果实均可受害。典型症状是初期病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灰色粉状物。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绿、变黄、皱缩、扭曲、提早落叶。降低产量、质量以及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常见的有月季白粉病、蔷薇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九里香白粉病等。

以紫薇白粉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是紫薇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我国普遍发生,成树、幼树均受其害,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引起落叶。

症状:主要发生在嫩梢、嫩叶上。感病后的叶片正反两面呈灰白色病斑,其上密被白色粉状菌丝层,病斑轮廓不正形,大小不等,嫩叶受害后,引起褪绿变黄、皱缩、扭曲,后期严重时病斑在而明显,造成提早落叶。新梢感病后也有白粉,花蕾感病时,影

响其正常开花。降低树势和观赏性。发病后期病部白色粉层上出现由白到黄、褐,最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状物。

病原:南方小钩丝壳属(Uncinuliella australiana)和南方钩丝壳(Uncinulla slna),属于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闭囊壳暗褐色、聚生至散生,具钩状或卷曲的长型及镰形或其他形状的短型附属丝。无性阶段为粉孢霉属(Oidium),分生孢子梗棍棒状,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椭圆形。

发病规律:以闭囊壳在病落叶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株叶芽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侯适宜时即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梢、新叶后,开始扩展、蔓延,很快又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到新的寄主植株上,使病害发生蔓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发生再侵染。6~9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以后病情逐渐减轻,11月后发病基本结束。

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过度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有利于发病,遇高温季节病害停止发生。

防治方法:(1)减少侵染来源。秋季清除病枯枝落叶,并销毁;休眠期喷波美1~3度石硫合剂,压低冬菌源。

(2)如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密度适宜,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3)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在发芽前和生长期阶段,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胶体硫30~5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喷2~3次即可。

注意避开植物开花期和高温期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二)锈病

由担子菌亚门中的锈菌引起,由于锈孢子器和夏孢子堆一般呈黄色,冬孢子呈褐色,似铁锈,故称锈病。一般病症先于病状,病状常不明显,典型病症是黄粉状锈斑。主要为害园林植物的叶、果实,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其观赏性,是园林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以园(桧)柏胶锈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又称梨-桧锈病。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南方发生更为普遍。此菌系转主寄生,危害圆柏、龙柏、翠柏、柱柏、高塔柏和梨、海棠、木瓜、山楂。

在圆柏等寄主上,通过连年反复发生危害为害嫩枝和针叶,严重时使针叶大量枯死,甚至小枝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在蔷薇科植物上通常引起早期落叶,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

症状:在刺柏属和圆柏属上危害针叶、嫩梢及绿色的小枝。在针叶上病斑多生于叶面,初出现黄色小斑点,微肿,故又称赤星病。受害的枝病部表皮开裂,露出锈褐色角

状突起的冬孢子堆。翌年春天,冬孢子角吸水后肿胀胶化,呈黄褐色似花朵状的胶状物,表面有黄色粉状物,为此病的担孢子。

在蔷薇科植物上,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能危害幼果。通常于5月中、下旬在植物叶上表面产生小斑点,后渐扩大成橙黄色圆形斑点,外围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上产生黑色的性孢子器,随后在叶背面形成黄白色隆起,其上生有很多黄白色毛状物(锈孢子器)。

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后期在同一部位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新梢、果梗与叶柄被害时,症状与果实上的大体相同。病部稍肿起,初期病斑上密生性孢子器,以后在同一病部长出锈子器。最后,病部发生龟裂。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病原: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syd)和山田胶锈菌(G. uamadai)。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要圆柏等寄主病部菌瘿组织中越冬,次年春3月开始显露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春雨后吸水膨胀为胶质状,随后萌发形成担孢子。

担孢子经风雨传播,为害梨、苹果等植物,经侵入扩展,发病形成性孢子器、锈孢子器。

锈孢子经风传到圆柏等植物上侵染叶片和新枝梢。于10~12月出现症状。以后病菌即以菌丝体在圆柏菌瘿内越冬。

无夏孢子,因而不会发生再侵染。

发病规律:(1)两类寄主植物相距较近,或同处于5km范围内,病菌易传播,发病重。(2)春季雨水多,有利于冬孢子萌发和担孢子飞散传播,此时为寄主细嫩组织生长时期,遇雨水、气温适宜对病害发生有利。(3)不同寄主抗病性有差异。如桧柏、欧洲刺柏、龙柏易感病,球桧、翠柏中度感病,柱柏、金羽柏则较抗病。

防治方法:(1)园林技术防治:①在园林规划时,应尽量避免以梨、苹果为主的生产区或零星分布的两类寄主植物距离越远越好,至少应在5km以上。若城郊不可避免有两类寄主生长时,则应选抗病较强的种类,以减轻发病。②冬季至早春2月前修剪圆柏的枯、病枝,春季3月中旬后剪除具冬孢子角枝,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①在柏树枝、叶上出现冬孢子角的春季,在春雨前喷波美度0.5的石硫合剂、84%杀素砜3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每隔10~14天1次,共3~4次。减少对转主寄主的侵染源。②每年在8、9月份在病菌向桧柏上传播之前喷洒160~240倍波尔多液、波美1~2度石硫合剂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年在4月份冬孢子萌发之前再喷洒一次可减轻柏树锈病的发生。

(注:在担孢子发生侵染梨树等寄主时,直到开花前不能喷,以免影响受粉。)

(三)炭疽病

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主要由半菌亚门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中的真菌引起。炭疽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产生轮纹斑,病部的黑色小点往往呈轮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黏孢子团。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降低观赏性及产品的品质,也有的对嫩枝为害严重。

以山茶炭疽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该病主要发生在山茶、茶梅、茶树等茶科木本植物。发病后叶部出现病斑,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势衰弱,且有碍观赏。

症状:主要危害叶和嫩梢.病菌多从叶尖和叶缘侵入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边缘隆起,病斑大小不一.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轮生或散生.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质团。病叶干枯,易脱落.新梢病斑长形.略凹陷,浅褐色,边缘明显,严重时枝梢枯死。

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属真菌中的子囊菌类,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雨天,空气湿度大时孢子萌发,侵入叶片组织。通过反复侵染,病势扩展加剧。病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一般五、六月间开始发病,七月初达盛期,九月以后逐渐停止发病。

防治措施:(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落叶,剪除有病枝条;从健康无病的母树上采条、扦插繁殖无菌苗木。

(2)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山茶的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栽植山茶的基物要肥沃、排水良好,呈酸性(pH5.0~6.5);土壤应选择壤土。栽植地应设置在半阴的通风处。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3)化学防治。春季新梢抽出后,喷洒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d 喷1次药,连喷3~4次。雨过天晴后喷药效果最好。

(四)灰霉病类

灰霉病主要是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侵染引起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可为害多种植物,特别是草本观赏植物,尤其以在温室条件上为害更严重。病部发生腐烂,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层。灰霉病防治较困难,有时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以牡丹/芍药灰霉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分布全国各地,特别是栽培地区,如吉林、江苏、福州、南昌等,是盆栽或露培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危害牡丹和芍药。引起幼苗、叶片、茎、花芽腐烂坏死,往往软腐,易被风吹折倒,严重时叶片焦枯,影响生长发育、降低观赏性。

症状:幼苗被害时,茎基部呈水渍状褐色腐烂,幼苗倒伏。病部产生灰色霉层。

花芽受侵染时变黑或花瓣枯萎。腐烂变褐,被灰褐色霉状物。叶及叶柄发生时,病斑圆形,紫褐色或褐色,有不规则轮纹。茎受侵染时,植株易折倒,且有时在病部可见小而光滑、黑色、球形的菌核。

病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的牡丹葡萄孢(Botrytis paeomae Oudem) 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lnerae Pers.) 。

发病规律:主要以菌核在病株残体和根内越冬。翌春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在牡丹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可重复侵染,尤以花后,梅雨季节最为严重。连绵阴雨或多雾时病重;幼嫩植株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 减少侵染来源。枯枝落叶集中深埋,不能作堆肥或护根材料用:初发病时,枯枝应立即清除,一旦发现病叶,立即摘除。

(2) 园艺防治。花圃通风透光,不宜栽培过密。

(3) 药剂防治。发病期可选喷80%代森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15d 喷1次,喷2~3次。

(五)花木煤污病

煤污病是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花木上,以上海、南京,合肥、长沙、广州、福州、贵阳、昆明等地发生较重。为害多种观赏花本如山茶、紫薇、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枸骨、竹、十大功劳、橘类、石榴、牡丹、米兰、桂花、香石竹、苏铁、月季、菊花等和一些林木,如冷杉、日本冷杉、杉木、圆柏、罗汉松、青冈栎、豹皮樟、红椭、油茶、茶等。由于菌体覆盖在叶片及枝条上.阻碍叶面正常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观赏。

这里以“山茶煤污病”为例进行介绍。

症状:山茶的枝、叶均可受害,以叶片上的症状为最明显。在叶片、枝梢上,初期产生煤烟状圆形分散、黑色、辐射状小霉斑,后逐渐扩大。发生严重时,病部表面形成覆盖菌丝紧密的煤烟层(即菌丝及子实体),病斑相互愈合成片,蔓延扩展至全叶及枝梢,全株污黑色,仅剩顶端新叶保持绿色。

受病菌寄生后的山茶,植株生长不良,叶芽、花芽分化受到影响,花量变少,花形变小,甚至大量落叶。

病原:有2种,即山茶小煤炱菌[Meliola camelliae(Catt.) Sacc]和富特煤炱菌(Capnodium footii Berk. et Desm.),分别属子囊菌亚门,小煤炱属和煤炱属。

发病规律: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果在病枝、叶上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气流和昆虫传播,以蚜虫、介壳虫类的分泌物或植物分泌物为营养,萌发、生长,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可以进行不断的重复侵染,使病害在生长季节不断加重。

管理粗放、通风不良、荫蔽潮湿及蚜虫和介壳虫发生严重的地方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采取清除病残体,改善栽培条件,治虫防病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煤污病。

(1) 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冬季修剪,将病残体集中烧毁节,一旦发现病叶、病枝条,应及时清除、销毁。

(2) 改善栽培条件。合理种植,定期修剪,植株应保持通风、透光,切忌潮湿、庇荫环境。

(3) 治虫防病。若遇蚜虫等发生,用50%辟蚜雾、50%抗蚜威、25%西维因等。加入紫药水10000倍液,效果更好。对介壳虫,可喷施40%速蚧杀乳油、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菊酯类农药,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药剂防治。生长季节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在治愈前,每隔10~15d1次;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d1次。托布津对此病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六)叶斑病类

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5次,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

二、细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的病原为细菌,常见的有:

1.冠瘿病

分布与危害: 又称根癌病、根瘤病,具有分布广、多寄主、为害严重性的特点。世界性病害,能侵染331个属600余种植物,特别在杨柳科、蔷薇科植物上最为常见。

感病植物根系出现瘤状癌变,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枝条干枯甚至枯死,对苗木和幼树影响很大。如3年生毛白杨最高发病率可达28%;特别在四川的桃树幼苗上,有些圃

地幼苗感染率达90%。该病已被列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症状: 苗木、幼树、大树均可发病,主要生在根颈处,根部、地上部分的主干、枝条上也会发病。初期呈近圆形、浅黄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的小瘤,之后病瘤逐渐增大成不规则形,且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深褐色,一般大瘤上长有许多小瘤。后期病瘤外皮脱落,露出其木质部分。此时地上部分生长衰弱,枝条杜萎,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 根瘤菌科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致病机理:病原Ti质粒上具有的特殊片段T-DNA, 编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病菌侵入植物细胞后, 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核DNA中, 表达后产生出相应的植物激素, 刺激植物细胞增生, 从而形成肿瘤。

发病规律:(1)越冬场所:根部土壤和癌瘤组织表面;

(2)传播:灌溉水、雨水、嫁接工具、地下害虫等,苗木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侵入:从伤口侵入,潜育期几周至一年以上;

(4)土壤湿度大、微碱性、疏松的土壤有助于病害的发生;

(5)芽接比切接发病轻,根部伤口多少与发病率成正比;

(6)毛白杨比加杨、钻天杨发病重,沙兰杨、大关杨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1)严格苗木检疫;

(2)选用为感染根癌病的地区建立苗圃;

(3)嫁接时,选用健康的苗木,嫁接刀在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中消毒;

(4)林地中发现病苗,及时除去;

(5)防治苗木产生各种伤口;

(6)生物防治。放射形土壤杆菌K84。

2、细菌性软腐病

症状:多发生在茎、叶柄。病部初期产生水迹状斑,并很快组织软腐,植株萎蔫,后期病部发黑,黏滑,并有恶臭味,植株很快死亡。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

发病规律: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主要靠流水、昆虫或接触传播,在高温高湿、伤口多的情况下易发病。

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土或土壤进行消毒;

(2)选用无病苗,移栽时尽量减少伤口;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保持通风透光,浇水以滴灌为主,尽量减少淋浇;

(4)发病初期喷施300μL/L农用链霉素液或土霉素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青枯病

症状:由于受到细菌侵染根、茎引起维管束的损伤,植株感病后,地上部分表现出叶片突然失水下垂,但在早晚露水重或雾重时植株呈正常状态。根部变褐腐烂,并有臭味。最后整株枯死,但植株颜色仍保持绿色。如大丽花青枯病、菊花青枯病等。

发病规律: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由雨水、水滴传播。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故在夏季较常见此病。

防治措施:(1)选用、培育无病苗;

(2)进行轮作,换土或土壤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尽量避免伤口,注意保持通风,控制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5%青枯灵400-600陪夜、土霉素或链霉素300μL/L 液。

拔除病株,并用青枯灵、硫磺粉或硝醇粉进行土壤消毒。

三、植原体病害

我国已知木本植物与植原体有关的不下50种。在各种症状(丛枝、黄化、带化、瘿瘤、僵果)中,比较多的是丛枝兼黄化。

以泡桐丛枝病为例进行介绍。

分布与危害:又称桐疯病、扫帚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严重病害,在我国发生极为普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也有发生。在河南、山东等省,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病区则高达80%以上。幼苗和幼树病害严重的当年即枯死。大树感病直接影响生长量,但树龄愈小,对生长的影响愈大。

症状:泡桐丛枝病在枝、叶、干、根、花部均表现症状,典型症状为丛枝型。开始多发生在植株的个别枝条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抽出许多纤细柔弱的小枝,节间变短。这些小枝还可重复数次抽出更多更细弱的小枝。其上叶序紊乱,叶片小而黄,有时皱缩,还有不明显的花叶症状,至秋天常簇生团,远观病枝形似鸟巢,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丛生的病枝常于冬季枯死,次年又发生更多的小枝。连年发病可导致全株死亡。较老的感病植株除严重者外,常可见到病株多年仅在一侧枝条上表现病状,而另一侧则保持健康状态。

有的病株上花器变型,即柱头或花柄变成小枝,小枝上的腋芽又抽出小枝,如此重复数次,遂成簇生小丛枝。花瓣变成小叶状,最后花器亦形成簇生小丛枝状。病株的根有时亦呈丛生状。

发病规律:4、5月开始发病,出现丛枝,6月底至7月初丛枝停止生长,叶片卷曲干枯,丛枝逐渐枯死。

植原体在泡桐病株上,大量存在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筛管内。在病株内植原体主要通过筛板孔移动,而侵染到全株。

据观察,植原体在寄主体内运行有秋季随树液流向根部,春季又随树液流向树体上部的规律。

烟草盲蝽和茶翅蝽是传播泡桐丛枝病的主要介体。该病主要通过嫁接、病根繁殖和媒介昆虫取食传播,而带病的种根和苗木的调运是病害远程传播的重要途径。

该病发生与育苗方式、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因素有及泡桐的种类均有一定关系。

①育苗方式不同,发病情况也有差异。

②不同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因素对丛枝病的发生蔓延有一定关系。

③不同种和品系的泡桐发病程度有显著差异。一般认为白花泡桐、川桐和台湾泡桐较抗病,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易感病。

泡桐丛枝的发生可能与在病原物作用下病株体内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失调有关。

防治方法:(1) 培育无病苗木:

(2) 对病枝进行修除或环状剥皮:

(3) 及时挖除发病严重的幼苗及定植1~2年的幼树,以减少侵染来源;适时用杀虫剂防治传病的介体椿象类、叶蝉类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减少传播媒介,控制病害发生:

(4) 选用抗病品种和抗病无性系。

(5) 药剂治疗。可用四环索族的抗生素注入幼苗或幼树的髓心内。对1~2年生幼苗注入1万~2万单位/ml的四环素15~30ml,明显的治疗效果。

总之,泡桐丛枝病的防治,要着重抓住苗期和树龄5年以下的幼龄阶段的预防和治疗,把选栽抗病泡桐种类,培育无病苗木和幼林,化学药物处理和修病枝等项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控制丛枝病的发生。

四、病毒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为植物性病毒。为整株性病害,常引起寄主花叶、矮化和畸形。较常见的是花叶病。下面对花叶病作简介:

症状:主要表现于叶片上,发病部位出现褪绿,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如菊花花叶病。

发病规律:由病毒汁液或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有利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建立无病毒育苗基地,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无病苗。

(2)及时防治传毒昆虫。防治措施可参考蚜虫的防治。

(3)及时清除病株。

四、线虫病

此病由线虫的寄主引起。线虫为微小的蠕虫,可寄生在植物的多种器官上。引起的为害状极像病害的症状,故将其称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穿孔线虫病等。

下面对松材线虫病作简介: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材线虫萎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不仅对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针叶陆续变为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通常感病后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树。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材线虫萎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不仅对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针叶陆续变为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通常感病后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树。

感病的松树死亡前唯一的外部症状可以观察到的是针叶的变化。

1、当年枯死,多数情况下,植株感病后,于当年秋即表现全株枯死。典型病害症状的出现,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病害初期,植株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开始减少;(2)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变黄,此时,一般能观察到天牛或其他甲虫侵害或产卵的痕迹;(3)多数针叶变黄,植株开始萎蔫,这时,可以发现甲虫的蛀屑;(4)整个树冠部针叶由黄色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当年不落。

2、越年枯死:在温度较低地区,有约10%松树感病后,当年不迅速枯死,而是次年春或初夏才枯死。

3、枝条枯死:在不利发病条件下,植株病感后,在1~2年时间内,并不表现全株枯死现象。一般仅为树冠上少量枝条枯死,随时间推移,枯死枝条逐渐增多,直至全株。

病原:线虫动物门,垫刃目,滑刃线虫科,嗜木质伞滑刃线虫。

防治措施:(1)检疫:加强木材和木质包装材料的对、内对外检疫,外防止病害传人。

(2)清理和处理林间病死树,因地制宜进行林分改造,另外,也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疫区外围设置一条无寄主植物隔离带,用以阻止病害的自然扩散。

(3)利用多种措施防治媒介天牛(①喷药防治天牛成虫;②熏蒸杀灭天牛幼虫;③引诱剂的使用;④生物防治,释放管氏肿腿蜂。)

(4).药剂抑制树体内松材线虫繁殖: 对于观赏树种或名贵树种,可用注射法注入药剂。用15%铁灭克药液注射树干一次,可确保植株当年免受病害的危害。若以5%克线磷根施200克/株,防治效果达75.9%。

(5)选用抗病树种:利用抗病品种是此病较为理想的防治方法。试验证明,我国的雪松、火炬松比较抗病,日本黑松最为感病,因此,在日本黑松为主的疫区,应考虑更新树种,减少损失。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 发表时间:2017-04-17T14:45:51.8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作者:杨文静 [导读] 园林绿化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水平,本文从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意义、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进行阐述。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 1、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作用 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主要通过阳光在光合作用下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出O2,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及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还有部分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夹竹桃、大叶黄杨等具有抗SO2的作用;刺槐、桧柏等能够有效吸收HF;冬青、沙枣、紫衫等具有抗Cl2性;柳杉具有抗O3的功效;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第二: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等作用,特别是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极重要作用。第三: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从艺术上是创造美好的自然景观,缓解人们紧张、疲劳感,让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怀抱的美好享受。 2、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以当地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尊重当地的文化气息,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当地的气候、土质有效结合起来,在科学的依据下,根据季节变化,设计出色彩多样性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品。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遵循科学性原则 要以适地适树和尽量选用乡土植物为基础。在植物造景中不仅要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掌握其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等的要求,还要对所需设计的地域环境和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让两者更好的融会贯通,才能设计出完美的植物造景,形成可持续的景观效果。植物造景在植物配置上还应与建筑、道路、山体、水体、园林小品等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给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感受。 2.2遵循文化性原则 中国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多彩多姿。对不同的景观类型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根据景区的类型,了解其文化背景,再结合植物本身的特定含义进行植物造景,以求将植物和景区的文化内涵融会贯通。如:在寺庙中宜栽种菩提树、沙椤树、忘忧树、罗汉松、南天竹等,禁忌栽植桃树,因为桃树代表女性,也不宜栽种葱、姜、蒜等,因为它们代表荤腥。 2.3遵循季节性原则 在植物造景中要注重生态景观多元化。因此园林绿化设计在植物造景上要随四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使之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突出一个应季的植物景观主题。力求在景观设计中,让游客一年四季兼有景可赏,确保游客流量增而不减。 2.4遵循色彩多样性原则 色彩单调,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增加色彩的多样性,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使人心情愉悦。在植物造景中除了可以利用观叶植物的叶相变化,还可以利用花卉进行各种造形来点缀绿地,以此增加绿地的色彩层次,而且花卉盛开的时候,能够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使人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如世纪广场主要以各种草花为主,草花量占了绿地总面积的1/3,使用了大量的串红、万寿菊、矮牵牛、金山绣线菊、美女樱等,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还给人们带来了嗅觉上的享受,使人眼前一亮,精神愉悦! 3、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植物造景与其他园林要素的融合 3.1.1与建筑的融合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融合体现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植物柔和的线条和优美的姿态,建筑硬直的线条,若两者处理得当,进行合理的搭配,能有效的弥补建筑的不足之处,使之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美的景观组合。 3.1.2与园路的融合 园路相当于整个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也参与园林的造景,和园林植物、建筑、地形、园林小品共同构成园林景观的统一体。根据园路的不同性质合理的配置园林植物,可使整个园林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的上艺术整体。 3.1.3与山水的融合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在中国古代基本形成了“无山水不成园”的理念。因此,依山傍水是我国园林设计的一个永恒主题。山刚水柔,这就需要植物造景从中协调,使“山”、“水”形成一个更好的有机整体,更好的融入到园林景观中。 3.1.4与园林小品的融合 园林小品造型丰富,类型各异,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单独的一个园林小品,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若能与园林植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可以给人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3.2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效果 3.2.1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展现地域性特色。根据园林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和各地气候的差异进行配置,使之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 3.2.2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造。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如在纪念性陵园种植松柏,表示革命烈士的精神长青永存。 3.2.3作为主景,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观赏价值,如孤植树景观。 3.2.4作为其他园林要素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突出主景,如用作石雕的背景。 3.2.5用来阻挡视线,分隔空间,起到组织空间结构的作用。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北方常用绿化树种

北方常用绿化树种 银杏 别名:公孙树、白果树 学名:Ginkgo bilobaL. 性状: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分布:仅1科1属1种,为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公园、庭院、路旁及古庙内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子可食、入药,叶可提取银杏醇。 白杆 别名:云杉、麦氏云杉 学名: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性状: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小枝上有叶枕。针叶线形,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种子核果状。 分布:北京密云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有分布。各公园广见栽培。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 华北落叶松 学名: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性状: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北京山区海拔800米以上有栽培。耐寒。 用途:用材树种。材质坚重,供建筑用。树干可采割松脂,树皮可提取取单宁。 雪松 学名:Cedrus deodara(Roxb.)G.Don 性状: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枝平展。叶针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原产喜马拉雅山等地,我国多引种栽培。北京广见于各大公园和庭院。 用途: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及用材树种。对HF和SO2较敏感。 白皮松 学名: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斑驳状,灰白色。针叶,3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北京各地有栽培,耐瘠薄,抗SO2。 用途:优良的绿化树种及庭院观赏树种。球果可入药,种子可食。 华山松 学名:Pinus armandii Franch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常见栽培。 用途:用材及庭院观赏树种。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 油松 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成年树树冠常平顶,树皮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各地广见栽培。耐寒,耐瘠薄。 用途:用材、防护林及绿化观赏树种。种子可榨油,树干可采脂,松针及花粉可入药。 水杉 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也加突出,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与改善成 为了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既可以传承、延续、发展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文化在影响人们审美 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在新 时代环境下,城市治理与发展应该对园林植物造景和地域文化之间进行不断地探 索实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力,彰显不同地域文化风情的同时,也为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重点阐述了阐述园林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在 满足人们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需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地域文化;优化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 上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多元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园林植物造 景不再单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净 化城市空气、降低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保障城市路面交通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造景实现了城市建筑景观、自 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完美的结合,在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区域下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具有地 域特色和多元化特征,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修养 的需求。 一、阐述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工作措施 (一)实地踏勘,协调各要素关系,处理实际问题,为园林植物造景奠定设 计基础 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重点体现项目之一,为保障后期实 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园林造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 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清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此区域内的温度带、气 候特征、土质特点、地势地形特点、距离海域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被种类。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工作人员还需了解设计图纸 中园林植物造景等绿化用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生产用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 最大程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向稳定发展。 (二)充分调查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展示体 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下,完成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园林 产业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故此为保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园林植物造景 中的充分体现,设计工作人员需在设计之前,对设计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有 目的性地选择,然后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造 景的方式将其进行体现。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 根据设计城市的文化特色,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施工操作技术,其次在完成对 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场地的土壤状况、地形高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汇总

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汇总 适于山坡种植的耐瘠薄,耐干旱的常绿植物:黑松: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是荒山绿化,道路行道绿化首选树种。红松: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乔木,树冠卵状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长方形裂片,内皮赤褐色。弱阳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树形雄伟高大,宜作北方森林风景区材料,或配置与庭院中。白皮松:阳性树种,幼树耐半阴;耐寒性不如油松,但耐旱、耐湿和对土壤的适应性均较油松强。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白皮松是特产中国的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即用于配植宫庭、寺院以及个园之中。其树干皮呈斑驳状的乳白色,极为显目,衬以青翠的树冠,可谓独具奇观。宜孤植亦宜团植成林,或列植成行,或对植堂前。华山松:华山松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生长迅速,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在园林中可用作远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亦可用于丛植、群植,并系高山风景区之优良风景林树种。油松:园林用途: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青,不畏风雪严寒,象征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气质。适于作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外,亦宜行混交种植。龙柏:性耐修剪又有很强的耐荫性,故作绿篱,四季常青。可植于建筑之北侧荫处。侧柏: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铺地柏:匍匐小灌木。阳性树,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忌低湿地点。在园林中可配置于岩石园或草坪角隅,又为缓土坡的良好地被植物。沙地柏:匍匐形小灌木。耐旱性强,生于石山坡及砂地、林下。可作园林绿化中的护坡、地被及固砂树种用。蜀桧:蜀桧为阳性树种,喜光,耐寒,生长快速,不耐水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色叶植物: 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在树形、色彩、叶丛疏密和颜色等方面发

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昆虫成虫的基本特征: 1)体躯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头部有1对触角和1个口器,通常还具有一对复眼和0~3个单眼,这是昆虫的感觉 和取食中心 3)胸:胸部有3个体节组成,一般着生3对足和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六足虫纲)4)腹:腹部由9~12体节组成,含大部分脏和生殖系统,多数昆虫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 5)变态: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其部构造及其外部形态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昆虫的头部 1、昆虫的头式:前口式(食植性)、下口式(肉食性)、后口式(刺吸式)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蜻蜓)、羽毛状(大多数雄蛾)、膝装(蜂)、丝状(蟋蟀,叶甲)、念珠装(蚊子)、锯齿状(扣头虫)、栉齿状、具芒装(苍蝇)、环毛状(蚊子)、棒状(蝶类)、鳃片状(金龟甲) 2、昆虫的眼类型:单眼(侧单眼、背单眼)、复眼 复眼功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成像;辨别光的颜色和方向。由若干单眼组成,单眼数量越多,视觉能力越强。 3、昆虫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最原始的口器:组成(上颚(最坚硬)、下颚、上唇、下唇、舌),主要特点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以咬碎植物并吞咽下去。(叶蛾、叶峰、叶甲、瓢虫) 刺吸式:口针(上颚和下颚延长)、喙(上唇、下唇)、咽喉唧筒。主要集中在同翅目。嚼吸式:咀嚼式+刺吸式(为高等蜂类所特有) 虹吸式:有一条可以弯曲和伸展的喙,不取食时想发条一样反卷,为鳞翅目所特有。 舔吸式:有大型唇瓣。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 锉吸式:为蓟马目昆虫所特有。 4、昆虫的胸部=前胸+中胸+后胸+4块骨板(背板、腹板、侧板X2) 前足+中足+后足 前翅+后翅 胸足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蝗虫、螽斯)、开掘足(蝼蛄、金龟甲)、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并举例) 翅的类型: 膜翅(膜翅目),复翅(蝗虫、蟋蟀),鞘翅(甲虫),半鞘翅(蝽),鳞翅,缨翅(蓟马目),平衡棒(苍蝇、蚊子)(举例) 翅的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的飞行,二者协同动作,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 6、昆虫的腹部(9~12节):尾须,外生殖器(外交配器、产卵器) 7、昆虫的变态类型: 1)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其特点是成虫和幼虫的形 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 渐变态: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习性上均相似,幼体称为若虫。如蝗虫、蟋蟀、蝽、蝉。

园林绿化论文植物造景论文: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论文植物造景论文: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影响不可轻视。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造景应用 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园林绿化的建设也逐步加快步伐,许多好的园林景观已经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和配置,深刻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体现了技术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他们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等艺术技巧创造出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图景。这其中包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将园艺学、美学、建筑学等艺术融于一体,使不同审美要求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及崇尚自然的追求。 (二)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缺的材料,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植物造景在其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沉淀着人类社会中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无数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先辈们创造出优美的造型艺术,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造型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征。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给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视觉感受和精神上的享受,研究它们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社会服务。 二、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一)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二)美学原则 1、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2、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协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对象有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 3、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这是指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里,通过和谐的布置达到感觉上的对称,使人舒适愉快。植物自然存在着两种对称,一是两侧对称,如植物的对生叶,二是辐射对称,如菊花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可以按照这两种对称进行植物配置。 4、均衡的原则

北方园林植物常用种类

北方园林植物常用种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北方园林植物常用种类 北方地区居住区绿化常用园林植物种类一览表 园林树木 重点树种落叶乔木:银杏(♂)、毛白杨(♂)、垂柳(♂)、旱柳(♂)、馒头柳(♂)、槐树、刺槐、臭椿、栾树、绒毛白蜡、毛泡桐 常绿乔木:油松、白皮松、桧柏 落叶灌木:珍珠梅、月季、榆叶梅、黄刺玫、碧桃、木槿、紫薇、迎春、连翘、紫丁香、金银 木 常绿灌木:锦熟黄杨、大叶黄杨、砂地柏 一般树种落叶乔木:金丝垂柳、胡桃、榉树、青檀、玉兰、二乔玉兰、杂交马褂木、杜仲、海棠花、紫叶李、樱花、山桃、五叶槐、龙爪槐、红花刺槐、元宝枫、七叶树、柿树、美国白蜡、车梁木 常绿乔木:白杄、青杄、扫帚油松、华山松、雪松、樟子松、蜀桧、龙柏、西安桧、金塔柏、侧柏、圆枝侧柏 落叶灌木:紫叶小檗、太平花、贴梗海棠、棣棠、蔷薇类、紫荆、玫瑰、齿叶白鹃梅、紫叶矮樱、水栒子、黄栌、花石榴、红瑞木、裂叶丁香、小叶丁香、欧洲丁香、蓝丁香、金叶女贞、金边女贞、海仙花、锦带花、红王子锦带、扶芳藤、胶东卫矛、猬实、糯米条、香荚蒾、海州常山 常绿灌木:金叶桧、万峰桧、粉柏、千头柏、洒金千头柏、朝鲜黄杨、雀舌黄杨 宿根花卉 适于花坛

的花卉重点花卉:假龙头、八宝景天、大花萱草、早小菊类、日本小菊、地被菊、鸢尾类、天蓝绣球 一般花卉:大花秋葵、常夏石竹、石竹、瞿麦、剪秋萝 适于花丛、花境的花卉蜀葵、蛇鞭菊、金光菊、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大滨菊、火炬花、马蔺、玉簪类 草坪地被植物 重点草种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野牛草 一般草种和地被结缕草、大羊胡子草、崂峪苔草、麦冬、白三叶、小冠花、垂盆草、二月兰、紫花地丁、蛇莓(小面积种植)、甘野菊(墙边、石头边等处种植)、连钱草、葡枝毛茛 1)重点树种:是指适应性强,少病虫害,栽培管理简便,易于大树移栽,应用效果好的常见植物。可作为城市绿化骨干植物应用。 2)一般树种:是指应用中适当搭配选择的植物。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适宜在北京地区应用的主要攀缘植物栽培管理一览表 植物材料习性园林应用株距栽培管理要点 木本植物 中国地锦落叶藤本,耐阴,抗性强围栏、坡地、花架、假山、墙垣 m ~ 植于建筑物墙体北侧、东侧 五叶地锦落叶藤本,喜光略耐阴,抗性强围栏、坡地、花架、假山、墙垣 m ~ 注意及时牵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1.园林植物病害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D)。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 2.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C)。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3.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A)。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4.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1.真菌具有真正的(A)。 A.细胞核 B.粒质 C.荚膜 D.胚乳 2.真菌的营养方式是(B)。 A.自养型 B.异养型 C.好氧型 D.咀嚼式 3.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是(A) A.菌核.子座 B.孢囊梗与孢束 C.子囊果 D.分生孢子器 4.真菌的繁殖方式为(D) A.裂殖 B.复制 C.二均分裂 D.无性和有性 5.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背时在病部出现一层(C) A.黄色粉状物 B.灰色霉层 C.白色霜状物 D.白色粉状物 6.(C)常引起贮藏期种实、球根、鳞茎等器官腐烂发霉。 A.白锈菌 B.子囊菌 C.毛霉和根霉菌 D.黑粉菌和锈菌 11.丁香白粉病菌特点是附属丝未端分叉,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该菌为(D)。 A.钩丝壳属 B.叉丝单囊壳属 C.白粉菌属 D.叉丝壳属 12.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A)。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14.引起杨树、苹果树枝干烂皮病的病原物是(B)。

园林植物习性特征及用途大全课件资料

1、悬铃木 【科属分类】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中文别名】法国梧桐 【拉丁学名】Platanus ×acerifolia(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 Platanus occidentalis(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 Platanus 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 【生态习性】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米。 【园林用途】行道、庭荫 【产地分布】上海、杭州、南京、徐州、青岛、九江、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栽培的数量较多 【市树荣耀】郑州市 2、樟树 【科属分类】樟科樟属

【中文别名】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桴树等 【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生态习性】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 【园林用途】行道、庭荫、园林 【产地分布】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市树荣耀】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无锡市、南昌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樟树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长沙市、鄂州市、绵阳市、自贡市、贵阳市 3、栾树 【科属分类】无患子科栾树属 【中文别名】大夫树、灯笼树等 【拉丁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生态习性】栾树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耐干旱和瘠薄,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适应性强,喜生于石灰质土壤,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栾树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 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 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2.坏死:植物感病后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 a.腐烂: 各个器官 b. 溃疡:木本植物的枝干 c. 斑点: 是叶子、果实和种子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 d. 炭疽:叶片和果实上,坏死病斑上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炭质小点 3. 畸形:植物感病后,细胞或组织生长过度或不足而造成。 a.矮缩和丛簇:矮缩是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受到抑制;丛簇是主轴节间缩短。 b. 肿瘤:植物根、枝、干上局部细胞增生。 c. 丛枝病:植物主枝或侧枝的顶芽生长被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生长,使新梢密集成扫帚状。 d. 变形:受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发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原有形状 e. 疮痂: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细胞增生并木栓化隆起,形成粗糙的表面。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二、症状的主要类型: 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 2.坏死和腐烂

3.萎蔫 4.畸形 5.变色 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 氮 磷 钾及钙 镁 铁 锰 锌 硫 二、土壤水分失调 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 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 三、温度不适宜 1.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

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 1.氟化物 2.硫化物 3.臭氧 4.氯化物 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5.栽植抗污染品种。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类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真菌所致的病害除具有明显的病状外,寄主受害部位表面出现病症,如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白色絮状物等真菌的子实体或营养体的结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虫害篇)

第一节昆虫概述 昆虫学: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和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够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叫做变态。腹足:长翅目、鳞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具有用于行走的附肢。(一)昆虫的特征: (1) 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2) 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3) 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4) 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是代谢和生殖中心。(5)外骨骼动物(6) 变态 (二)昆虫的特点: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数量大 第二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一)昆虫的头部形式 下口式(蝗虫):适合啃食植物叶片、茎干等 前口式(步甲):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蝉、叶蝉):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为在不取食时保护长喙而形成。(二)触角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大多数有。 1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2 触角的类型 A. 丝状(螽蟖、天牛) B. 念珠状(、褐蛉) C. 锯齿状(部分叩甲、芫菁雄虫) D. 双栉状/羽状() E. 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类) F. 棒状() G. 锤状(郭公甲) H. 鳃叶状(金龟子) I. 环毛状(雄蚊) J. 具芒状(蝇类) K. 刚毛状(蜻蜓、叶蝉) 蝴蝶和蛾的区别: 栉齿状与锯齿状的区别: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豆象雄虫;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金针虫 3 触角的功能 在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产卵场所时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 蝗虫和蚂蚁的触角触觉作用;雄蚊的触角听觉作用 (三)眼 1. 复眼位于昆虫头部的侧上方,常圆形,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用来辨别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 2 单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 (四)昆虫口器 A 咀嚼式口器(蝗虫), B 刺吸式口器(蝉、蚊子), C 锉吸式口器(蓟马), D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 E 嚼吸式口器(蜜蜂)和 F 舐吸式口器(家蝇)。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确定昆虫的类别:鳞翅目成虫-虹吸式;双翅目的蝇类-舐吸式。 2.指导害虫防治: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薰蒸剂;液体毒饵。 1 咀嚼式口器 直翅目、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成虫,很多幼虫 特点:具坚硬发达的上颚以咬碎固体食物。 2 刺吸式口器

湖北地区常用园林植物大全

湖北地区常用园林植物大全 1、常绿乔木:香樟、日本柳杉、杜英、广玉兰、大叶女贞(大叶冬青)、桂花、柑桔、罗汉松、雪松、月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金玉含笑、枇杷、石楠、棕榈、苏铁、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 香樟: 学名:Cinnamommum camphora 科別:樟科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30m,胸径5m,呈园形树冠,树皮暗褐色,有縱裂。叶革质互生,卵形或橢园形,全绿,表面光滑。雌雄同花,园錐花序腋生於枝頂端,黃面光滑。黃绿色小花;漿果球形、成熟時由绿色转为黑紫色。全株散發樟樹的特有清香氣息。 生长习性:喜光,幼苗幼树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最低温度-10℃时,常遭冻害。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与盐碱土,耐湿。萌芽力强,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多种有毒气,较适应城市环境,耐寒。 园林用途: 行道樹、庭園樹。 落叶乔木:法国梧桐、池杉、水杉、榉树、栾树、无患子、银杏、合欢、金合欢、马褂木、垂柳、白玉兰、国槐、朴树、枫香、枫杨、青桐、紫薇、紫荆、红枫、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樱花、丁香、紫玉兰、二乔玉兰、木槿、香泡、木芙蓉、红花刺槐、盘槐、桃树、山麻杆、红叶李、结香、石榴、意杨、枣树、乌桕。 2、常绿灌木:法国冬青、龟甲冬青、红果冬青、桃叶珊瑚、栀子花、细叶栀子、八角金盘、六月雪、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雀舌黄杨、茶花、茶梅、椤木石楠、红继木、月季、杜鹃、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云南黄馨、丝兰、火棘、蚊母、棣棠、二月兰、洒金柏、龍柏、海桐、夹竹桃、金丝桃、南天竹、苏铁、棕竹、扶桑、苟骨、凤尾竹。 3、落叶灌木:八仙花、棣棠、丁香、海棠、红瑞木、红叶碧桃、红叶李、结香、金山绣线菊、决明、腊梅、连翘、木芙蓉、木槿、绣线菊、紫荆、紫薇、矮生紫薇、红叶小檗、青枫、金丝桃、迎春、垂叶榆。 4、草本花卉:(多年生)芭蕉、美人蕉、百合、春羽、二月兰、风信子、佛座草、

浅谈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摘要:应用园林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身心健康、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景观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错误的观念和行为,造成了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不佳, 生态效益失调,未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目 前我国植物造景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浅薄的分析。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造景;问题 园林植物造景,又称为植物景观设计,是指采用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的改 善提高美化,服务于人们的生产、观赏和休憩的需求[1]。通常采用的园林植物包 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采用的草本植物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球 根及宿根花卉及草坪草、地被植物等。通过园林植物造景,在遵循植物生长发育 的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园林设计的美学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配置, 进而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色彩美、形态美、姿态美及意蕴美等,最终形成优美的 景观效果。但目前在应用园林植物进行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也存在些许问题,应 用的园林植物种类缺乏单一,不合理的造景模式的乱用,设计与后期养护脱节,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失衡,都造成了植物景观效果不佳,甚至批量死亡的现状,现就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1 园林植物造景应用的植物种类缺乏 我国属于资源大国,据统计,现有的高等植物达到3.5万种,其中乔木和灌 木的种类在7000-8000种,但是真正用于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种类却很缺乏,过 度单一[2]。全国各地千篇一律的植物种类,导致营造的景观特点相似极高,缺乏 每个城市应有的特色,无法将园林景观打造成城市宣传的有力名片。如行道树, 不管南北各地,都广泛栽植国槐、悬铃木、银杏、雪松等;应用的植篱大多为大 叶黄杨、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应用垂直绿化植物各地大多 采用爬山虎、五叶地锦、凌霄、紫藤等;应用于花坛的花卉植物大多为矮牵牛、 万寿菊、一串红、三色堇等等,各地千篇一律的植物应用,缺乏城市该有的特色 植物及特色景观,缺乏植物的多样性及园林景观的多样性。究其原因,是我国的 园林工作者缺乏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很多还未开发的野生植物也具有很好的 生态美学功能,但这些可供观赏的植物仍处于野生状态。因此,为了丰富物种的 多样性,需要加大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和外来物种的引种 驯化工作,创造园林植物种类多样性,满足生态环境稳定的健康群落需求。 2 观赏园艺水平较低,缺乏对后期植物的养护管理 目前,我国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过渡重视设计图纸的美观而忽视植物的生 态习性及后期的栽植、养护及管理工作。设计公司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一味追 求图纸养眼,而忽视了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如有些设计师对园林植物了解甚少, 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园林用途近懵懂了解,造成在进行植物配置的 过程中,胡乱的进行植物搭配,乔木当灌木进行应用,藤本当乔木进行配置等, 仅仅是平面图美观突出,看其植物配置则一塌糊涂;部分设计公司为了突出设计 的景观植物多样性,大量引用外来树种而忽视乡土树种,根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 虑外来树种的生态学习性,最终导致植物无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生长不良甚至 死亡;目前园林造景,设计与施工和养护是分开进行,这就造成本该优美的设计 图纸在转换成现时代景观过程中却失之平衡,设计方出具的设计图纸合理完美, 到了施工方却随意购置树种进行栽植、减少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未按照设计图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