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世力

建筑新世力
建筑新世力

建筑新世力——建筑师李晓东:成为世界的中心

(厚学网)

“西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轮到我们了。”在采访的最后,李晓东这样说到。

这位2010“阿卡罕”建筑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winner)以及2009年英国“建筑回顾”世界新锐建筑奖第一名 (AR 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s winner)的获得者,仍然保持着他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热情,如果你每周三去清华的建筑学院,也许能听到他关于“创意思维”的有趣论调。

但他的野心不仅如此,他希望把中国的建筑文化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心,“两三百年前我们曾是世界的中心。”他这么说。“我不想用西方的建筑形式来填补中国的建筑空白,我也不想提及‘民族形式’这类词汇。”这体现在他对于完成每个项目上倾注的心血以及明确的目的性上。

artech:你的新项目提到了“农村城市化”这个概念,能具体说说吗?

Lee(李晓东):这个项目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环保,对下游生态环境也起到保护作用。农村土地不会减少,只是把宅基地置换出来作为城市用地。采用企业化管理,农民有股份在这个企业中,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基础设施投入集中,资源共享。距离很短,一公里内就可以采用任何交通形式去中心服务区。简单说,就是城市形态,农业生产方式。这种新城市形态叫“田中城”。

artech: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项目?

Lee:我们的城市化依靠的是经济增长,当经济不增长就没有新的就业机会。城市是脆弱的生态体,无论战争还是自然灾害,都无法抵挡这些危机。但农村却是相对稳定的。农村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把小农经济组织起来,西方农业产业链化的模式是深加工,其他产品的价值是原有农产品的2倍到30倍,而我们只有0.8倍。所以我们农业产品增加价值的余地很大,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就可以缓解城市压力。

artech:这个项目具体实践中会否产生困难?

Lee:实践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既保证了开发商最低限度的补偿费用,又保证了政府最低限度基础设施投入。并且保证回迁房的舒适度,使得农民愿意居住在里面。之所以在都江堰首先开始,也是因为灾后重建给了这个机会。

artech:这种理念能否被复制?

Lee:一个中心小城镇,整体是一个大的村落,以现代的基础设施把他们组合起来。——这个概念完全可以在中国农村得到复制。

artech:为什么选择农村作为你的实践环境?

Lee:现代中国城市很难做出好的设计。西方的设计已经做了很多年,有了娴熟的技巧,而我们中国的设计如果要从边缘进入中心,就必须从观念上可以革新。农村只是一个载体。因为中国农村的问题很独特,城里的房屋拆迁太快,环境变化太快,所以我转向农村。当你把问题定义得很独特,解决方法也必然是独特的。

中国最大问题是发展太快。这跟经济状态与政府行为都有关系。农村城市化是一个新的视角。

artech:你所说的观念革新,从你个人角度,是指“针灸疗法”?

Lee:是的。“针灸疗法”这个理念从中医学中获得启发,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体系,对症下药,头痛不一定医头。我把建筑也看成一个体系,针对整个环境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特定场所。

artech:以桥上书屋为例,如何实践你的这个理念?

Lee:比如桥上书屋所在的村庄。这个闽南村庄有着几百年的土楼文化,那时土楼是一个公共社区,能维系村庄的文化背景,持续生存,后来安全不再是村落的隐患,村民独立出来居住,也就没有了公共社区,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分解了,当一个村落没有了公共场所,失去了向心力,逐渐,这个村落便松散了,开始衰败。

我找了很久,偶然发现了这个村庄,并且,我认为整个村庄的脉络在于重新复活这两座土楼。因为它们是文化的交集,连接两个土楼,可以重新凝聚以前的文化,建造小学和图书馆是为了吸引这一活力人群,活动便开始在这里发生。无论是物质和精神上,这里都变成了新的农村。

artech:那么桥上书屋建成后是否达到你当初的预想?

Lee:事实上,现在比当时预计还好,这里变成了旅游点,乡里自发投资建设了停车场。一边的土楼会改造成青年旅馆,另一边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这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是成功的,因为它用很小的投入激活了一整个社区。

artech:这种商业模式也是你当时的预想吗?

Lee:当时并未料到,但孩子们通过这里接触外界,这里成为了他们观看世界的橱窗,我认为这是好的。

artech:你是否仍然在寻求传统农村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Lee:建筑风格可以与当地无关,但它的功能是与当地环境对话的,既熟悉又是陌生的,这种陌生刺激人去思考。引起当地人对新事物的渴望。

artech:你是指传统与现代之间构成了对话模式?那么你对材质的运用也是为了实现这种对话吗?

Lee:是的。城市肌理和农村肌理是不一样的。在农村,石头从山而来,水从雪而来,木从树而来。材质与自然有了对话。建筑在自然面前要很谦卑、低调。为了凸显自然的美,我也强调水平线结构。建筑应该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生硬添加进去的。

artech:你认为中国的建筑如何从边缘进入中心?

Lee:两三百年前,中国还是中心,以文化为背景。西方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我们被边缘化。想成为中心,不可避免的就是抄袭,比如唐朝时期的日本。“山寨版”有个问题,当你开始复制别人的东西时,你会放弃自己的东西,而一旦放弃自己的中心思想,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中心。由边缘变成中心,必须独立思考。以新加坡为例,1965年独立后,他们一直在寻找自身定位。他们开始讨论文化

问题,请大师来做建筑设计,都是摩天楼,但摩天楼不能代表新加坡。于是他们发现,要讨论的不是一个文化进化的主观表达,而是一个环境进化的客观描述。比如,新加坡在热带,热带是建筑的功能问题不是文化问题,于是他们的建筑注重通风和遮阳,建筑出来后,他们发现,只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出发就能成为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现状是,产量大,质量不够。但比例高,机会多。所以要认清自己的问题。

artech:你通过何种方式来寻找中国建筑的定位?

Lee: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求民族形式与现代化的融合,绑在一起就出现了奇怪的建筑形式,变成一种思维定势:要么东方,要么西方,要么传统,要么现代。但设计不是选择题,是论证题。从2000年后,奥运是一个契机,国际建筑团队的介入,最新的建筑理念引进,中国人开始学习技巧并且讨论建筑,也开始把西方搬过来,填补中国的空白。

我认为,现在许多西方建筑形态还处于外形时期,但没有探讨社会问题、建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来寻找中国设计师自己的定位,而不再重复中国符号。民族形式和当代没有关系,只能证明对当代的不自信,或者媚俗。中国这么大,什么能代表中国?我们能讲的可以是地域。根据每个城市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建筑。不可能有标准的,只能探讨在一特定地域中如何做当代的建筑。

artech:你探讨当代的语言。

Lee:是的。当代是不需要粉饰的。当代的建筑思想可以复制,但可以产生许多形态。建筑师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否则就没有幸福指数,最好的永远应该是下一个。

artech:你怎么定义可持续建筑?

Lee:我认为最简单的可持续建筑就是:使用当地材质,由当地劳动力去做。金融危机后,我们不再以奢侈品为目的发展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带给全世界的反思。奢侈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形式上却可以是简朴的。两者之间的“和谐”永远是主调。

高层建筑受力分析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结构设计 完成期限:2017年7月6日至2017年11月20日 学习中心: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学院学习中心 专业名称:木工程 学生姓名:张永华 学生学号:151219052052 指导教师:张彩虹

摘要 高层建筑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与作用。与一般建筑结构类似,高层结构的竖向荷载包括自重等恒载及使用荷载等楼面、层面活载;水平荷载与作用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与作用占据主导和控制地位。高层建筑的平面开关多变,立体体型各种各样而且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各不相同。对这样复杂的空间结构体系进行内务计算和位移分析时,应考虑结构的受力和工作特点进行计算模型的简化,这样才能比较科学地确定其计算简图和受力体系。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结构的受力;计算模型;受力体系;

目录 1.竖向荷载 (5) 高层建筑的竖向载主要是恒荷载(结构自重)和楼面、层面活荷载(使用荷载)。 (5) 1.1恒荷载(结构自重) (5) 1.2楼面、层面活荷载 (5) 1.3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5) 2.风荷载、地震作用 (5) 3.温度和其他作用 (6) 4.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特点 (7) 4.1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 (7) 4.2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7) 4.3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刚度大、延性差、易损的特点 (8) 5.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8) 5.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布置 (8) 6、工程实例 (9) 6.1 基础设计 (10) 6.2 上部结构设计 (10) 6、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12) 6. 4 斜柱区域受力分析 (12) 6. 5 连接体部分的整体计算 (12) 6. 6 结构性能设计 (12) 7.结论 (13) 7.1抗震性要足够高 (13) 7.2要具备足够高的灵活性 (13) 7.3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应该要规则、均匀 (13) 7、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

1 混合结构体系 1.1混合结构体系概述 混合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的承重结构所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均为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又可以说是砖混结构.虽然也用钢筋浇柱\梁,但墙体具是承重功能,不能乱拆. 特点:质量较框架略差,质量较好,寿命较长.造价略低,适合6层以下,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平面灵活性差。 分类:型钢柱+混凝土梁+混凝土筒归入混凝土结构 型钢柱/钢管混凝土+钢梁+混凝土筒归入型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1.2 实例工程项目概况 金茂大厦(JinMaoTower),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是上海目前第2高的摩天大楼(截至2008年)、中国大陆第3高楼、世界第8高楼。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9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楼面面积27万8,707平方米,有多达130部电梯与555间客房,现已成为上海的一座地标,是集现代化办公楼、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娱乐、商场等设施于一体,融汇中国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楼,由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Adrian Smith设计。因为中国人喜欢塔所以中国才把金茂大厦设计成这样。 1.3 实例工程项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分析 其结构体系为巨型型钢混凝土翼柱+ 内筒混合结构体系。这种混合结构体系的巨型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内筒通过刚性大梁构成一个整体的抗侧力体系, 而且其抗侧力体系的力矩很大, 效率很高。这种体系还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 其外围洞口可以做得很大。 2框架结构体系 2.1框架结构体系概述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向框架,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