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7746.html,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新颖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3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者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应从课内走向课外;所以,

语文教育者应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拓展延伸的内容,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宽,而且使其形成了良好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积极性;主体意识;导疑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问题的关键转移到如何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学生对娱乐消息、体坛消息等“课外”的东西往往了如指掌,说来头头是道,即使一目十行也是过目不忘,而对上课内容常常很难“下咽”。为此,我们教师要艺术化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设计得让学生乐于接受,想办法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以此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首先要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切合点。其次是刻意求新。再次要让课堂更开放些,更互动些。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

二、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出来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意识,创造一个有良好氛围的自主学习情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示尊重,积极地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者不应将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将激发学生问题、加深问题的深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要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求知欲、表现欲,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笔者在上《愚公移山》一课时,教科书中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表示赞成;杂然是纷纷的意思,许则是赞同。笔者觉得这一解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应是“纷纷表示赞同”更符合文义。而现在不便直接地告诉学生,所以,应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所提到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