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学术联盟2016仿真语文答案

中原学术联盟2016仿真语文答案
中原学术联盟2016仿真语文答案

中原学术联盟2016年普通高考仿真模拟(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节目已经变成”说法武断绝对,不正确。原文意思是“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2.A (原文“《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完整移植于外国模式,并非所有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来源于国外。)

3.D(“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的是“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而不是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因为他们是“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断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能结合上下文疏通句子的大意,再结合句子的具体表述来判定。当然还可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加以切分,如该句子中的中的“当”、“毅然”、“以是”、“然”、“又”、“且”、“故”等词语,再对照选项,答案就很明显了。)

5.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

6.C(该项中的“任用”不准确,原文是“二人皆宗尹所荐”;“轻法度”也缺少事实根据。)

7.

(1)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关键词语有“纾”

(缓解、避免)、“非”(非议,反对)、“罢归”(被罢官,回家)等,(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2)适逢晁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败露,皇帝罢免了晁公为,范宗尹感到很不安。关键词有“会”

(适逢、正赶上)、“觉”(被发现,败露)、“自安”(否定句宾语前置,安:安定)等,(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从小专心好学,擅长文辞。宣和三年,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任侍御史、行谏议大夫。王云出使金国返回,说金人一定要得到三镇。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张邦昌越礼建立伪国,恢复了宗尹的官职,派他同路允迪去见康王劝说他称帝。

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不被答复,出京任舒州知州。谏官论奏范宗尹曾接受过伪朝的朝任命,宗尹又被责罚安置到邓州。不久,被召为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任参知政事。

吕颐浩被罢去相位,范宗尹代理宰相之位。当时盗贼们占据州县,朝廷无力制服他们。宗尹上言道:“太祖收回各藩镇的权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谓是良策。然而国家多难,四方守帅势力单薄,垂手环视,是此法的弊端所在。现在应到了稍微恢复建立藩镇的方法,分割河南、江北几十个州的土地,委以兵权,使他们来拱卫皇室。与把土地舍弃给夷狄之人相比,难道不是相差很远吗?”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授任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当时年仅三十岁。近世的宰相,没有比宗尹年纪更小的。

当初,范宗尹参加廷试,详定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上把宗尹放到乙科,宗尹很感激他,赠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宗尹拟定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邢焕是他的同乡亲戚,公佐主管客省,而道宗又不懂军事,人们因此指责宗尹。枢密院计议官王佾与公佐结交,宗尹请求授王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弹劾他,皇上罢免了王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请求免职,皇上不答应。魏滂担任江东通判,谏官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魏滂于是被罢职;李弼孺管领营田事务,谏官弹劾他谄媚事奉朱勔,弼孺也被罢免:这二人都是宗尹推荐的。台州守臣晁公为日常储备丰富,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扰民之举,宗尹暗中保护他。正逢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的银子被发觉,皇上罢免了公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当时明堂典礼完成广施恩泽,宗尹请求举行评论功过之事,皇上亲笔书写札子说:“朕不想把过错归于君父,而遭士大夫怨恨。”开始时,宗尹提此建议,秦桧极力赞成他,等见到皇上态度坚决,就反过来排挤宗尹。皇上也厌恶他与辛道

宗兄弟来往,就罢免了他的相位。沈与求上奏他的罪状,宗尹被罢官,不久,任命为温州知州。后退居天台,去世,终年三十七岁。

范宗尹有才干智慧,当金军横行的关头,他毅然以抗敌作为自己的职责,建议分割藩镇,由此得到宰相之位。然而他署任镇帅多授予大盗,又各藩镇之间没有统领隶属的关系,并且不派援兵,不通粮饷,所以各镇守很少能够保存下来。等到执政时多怀私心,而多次受到谏官的弹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陈诗:悠闲自得、淡泊从容、向往自由的高尚情趣。(3分,任答2种即可)

②贺诗: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3分,任答对3种即可)

9.诗中写景,由低而高

....,先写水,次写山,再写天,比较别致。(2分)尤其是“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一联,动中见静,忙中见闲,实是诗人寓情于景

....,展示胸襟。(3分)

10.(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1)AD(答A3分,答D2分,答E1分,答B、C不给分)

(2)①突出了蒋单的豁达和淡泊名利的形象特征。

②蒋单的“笑”与下文情节中的“愤然”、“拒绝”、“将笔一扔”形成对比,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

③突出蒋单对文学的热爱。(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具有高士的才气:给刘老板对的对联,被人们称为绝对,作品在省内外很受好评。

②他具有高士的豁达:有人喊他“屠夫”,他不生气,只是呵呵地认了。

③他具有高士的淡泊名利:刘老板拿两条蓝芙蓉烟来答谢,他没收;张董事长高新聘请他做策划总监,

他拒绝;县领导允诺只要他给张董事长的爷爷写传记,就可以当文化局的局长,他拒绝。

④他具有高士的刚毅:宁可辞职,不为贪官的爷爷写虚假传记。

⑤他具有高士的责任感:张董事长要给自己当过县令的爷爷写传记,起初蒋单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是

因为他认为帮助县里招商引资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不可以删除

①人物形象上,这一段能表现蒋单的洞察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情节结构上,要拿出下文,蒋单的判断正是在张董事长粉饰其祖父的罪恶的基础上做出的。

③增强批判讽刺的效果,某些领导在经济利益前丧失是非观和判断力。

④使主题更加丰富:蒋单的拒绝不仅是个人原则、精神的坚守,更是对超越个人得失,以人民群众的

得失为出发点的大原则的坚守,这就深化了“最好”的含义。

⑤从小说的叙述节奏上看,本段前后的段落矛盾冲突紧张,本段却相对缓和,从而使小说的叙述缓急

有度,富于变化。

(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二:可以删除

①从塑造人物形象来看,这一段虽能表现人物的洞察力,但它不是作者着意表现得主要形象特征。

②从情节发展来看,横生枝节,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这一段内容与下文蒋单与领导争执这一情节发

展无关。

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小说肯定了在金钱和权势面前保持人格独立的高士风范。这一段也无法突显小

说这一主题。

④从内容上看:“最好的作品”主要体现在蒋单的辞职信上,本段属后续内容,非必需内容。

(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D项“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2)①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②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深广。

③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

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①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获益。

②使他的文学理论课理论与实例结合,深入浅出,流畅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对理论研究的影响:

①使他能更加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合作能彼此促进。

②使他对评论家的责任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评论家不但要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社会负责,

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念。

(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

②薪火相传,团队合作。在童先生之前,黄药眠先生已经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

作,童先生统领文艺学学科之后,又有一批共同奋斗的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意志顽强、卓有成效的研究团队。

③致力于学术创新(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统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期间,带领师生开展了被称

为“四大战役”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西方的文学理论,从不照搬照抄。

④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视角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将古今中西

的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⑤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理论研究能联系实际。

⑥努力勤勉。她妻子评价他是一个“努力型”的人,启功先生赠送他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

送流年”,也赞美了他常年刻苦读书钻研的精神。(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四点,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文本内容,每点最多给1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3.C(箪食瓢饮:箪,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筐饭,一瓢水,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箪食豆羹: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14.C(A项句式杂糅“有可能将整体打包出售给阿里巴巴做准备”可以改为“有可能将整体打包出售给阿里巴巴”,或者“有可能在为整体打包出售给阿里巴巴做准备”;B项这种说法指代不明;D项成分残缺,在合作后加“构想”。)

15.A(①注意末尾句提示②吃饺子——年夜饭)

16.①但一个人没有道德底线的反省精神

②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③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漫画由字母“w”“i”“f”和一个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构成无线网络“wifi”字样。(2分)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网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3分,答题方向正确即可。)

18.立意角度:

1、女儿角度:尽孝,谈孝道;担当与责任;经历使人成熟。

2、好心人角度:献爱心,奉献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交警、医院等职能部门:为民生,要真尽责。

(其他如肇事司机角度,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的角度,言之有理,也算基本符合题。)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高考数学理(全国卷1)试题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 {|430} A x x x =-+<,{|230} B x x =->,则A B = (A) 3 (3,) 2 -- (B) 3 (3,) 2 - (C) 3 (1,) 2(D) 3 (,3) 2 (2)设(1i)1i x y +=+,其中x,y是实数,则i= x y + (A)1(B )2(C )3(D)2 (3)已知等差数列{} n a 前9项的和为27,10 =8 a ,则100 = a (A)100(B)99(C)98(D)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B)(C)(D) (5)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3) (B)(–1,3) (C)(0,3) (D)(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B)18π(C)20π(D)28π (7)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B )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比起今年重点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来看,多了形象性,使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敬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滋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含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语文 使用地区: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 9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 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 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 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 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 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 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 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 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 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 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 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 第 2 页共 19 页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答案与解析)

2016年高考语语文真题全国卷1(答案与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范文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I标杆作文一篇(58分)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 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是近年来一位女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的

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美国著名的“N+1”教育也近似如此。比如对漫画中拿了98分满脸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2分就十分完美。”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于的“巴掌言情”。 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的“花心精致的英雄雄们”。木心的关切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的温暖细腻。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摸,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她的学生们回忆:“叶生生字迹隽秀工整,谈吐温和,气度不凡。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是总是

不急不徐,慢慢回答。让人虚而往,满而归。”“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莫大的心灵鼓励,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草纷芜。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享受“风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太重要的话题。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父母在家中,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如此,便是“尽父母之德,行仁义之事。”克尔凯郭尔般的教育,也会在家中徐行。 三毛有诗言:“种桃种李种春风”。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评语】文章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论点,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全国卷3)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

2016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煲汤(bāo)恫吓(d?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痤疮(cu?)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学.科网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博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学科.网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