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第4章 遥感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4章 遥感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4章 遥感作业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光学影像、数字影像、空间域图像、频率域图像、图像采样、灰度量化、ERDAS 、BSQ 、BIL

1、光学影像:一种以胶片或其他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的图

像。它是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

2、数字影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图像,它使一个二维的离散

的光密度函数。

3、空间域图像:用空间坐标x y的函数表示的形式。有光学影像

和数字影像。

4、频率域图像:以频率域的形式表示的影像,频率坐标Vx,Vy

的函数。

5、图像采样:图像空间坐标(x,y)数字化称为图像采样。

6、灰度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称为图像量化。

7、ERDAS: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模块化

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

合理的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

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

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

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nt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低、中、

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产品

模块的组合比较灵活。

8、BSQ: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即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

9、BIL:也是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

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二、简答题

1、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光学图像可以看成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像片上的密

度随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而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

光密度函数。光学图像可以通过采样和量化得到数字图像,数

字图像可以通过显示终端设备或照相或打印的方式得到光学图

像。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图像的处理简捷快速,并可以完成一

些光学处理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等。

2、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要经过采样和量化两步。采样是将图

像空间的坐标(X,Y)进行数字化,此时实现了空间的离散化。

然后再进行图像灰度的数字化,实现连续灰度的离散化。

3、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空间域图像是以空间坐标进行表示的,而频率域图像是以频率

坐标来表示图像的。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将空间域图像变换为

频率域图像,利用傅立叶反变换可以将频率域图像变换为空间

域图像。

4、如何实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间的相互转换?

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将空间域图像变换为频率域图像,利用傅

立叶反变换可以将频率域图像变换为空间域图像。

5、你所知道的遥感图像的存贮格式有哪些?

1) BSQ格式。是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每一个文件记载的是某一个波段的图像数据。LandSat4、5的CCT格式就是

BSQ格式。

2) BIL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3) GeoTIFF格式。能够记录地理信息。

4) TIFF格式、BMP格式等。

6、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图像文件管理、图像处理、图像校正、多影像处理、图像信息

获取、图像分类、遥感专题图的制作、与GIS系统的接口

三、能力训练题

1、查阅资料或搜索网站资源,调查分析国内外主要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现以制作武汉大学影像地图为需求,在充分分析利用遥感影像制作正射影像地图技术需求的基础上,请编写购买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论证报告。

答: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遥感软件琳琅满目。

国内软件首当其冲就是CASM IMAGE INFO和泰坦遥感图像处理软件(Titan Image),以Titan为例,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内外优秀遥感软件优点的基础上,由北京东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优秀的国

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平台。主要特点:1、强大的数据支持能力2、丰富高效的遥感图像处理功能3、方便友好的操作方式4、强大的GIS功能5、丰富的二次开发函数库6、紧密的更新升级机制。其主要的板块有:1.影像处理工具箱模块,涵盖了常规影像处理功能,包括:大气校正、影像增强、影像滤波、影像变换、影像分类、影像融合、投影设置与变换、常用影像操作和其他影像处理等功能,是一个强大的影像数据处理模块。2. 无人机数据处理,以无人机所获取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供从相机畸变校正、空中三角测量到镶嵌成果生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适合常规模式下的标准产品生产和应急模式下的快速影像处理。3. 雷达处理系统,根据雷达影像的传感器特征和雷达影像自身特点,设计了专门的雷达影像处理模块,用于雷达影像分析和处理操作,模块主要包括雷达数据的读取、入射角计算、纹理分析、坐标转换、模拟SAR影像、雷达影像的几何校正及多种雷达影像处理算法。4.高光谱数据处理,将野外光谱数据分析技术与遥感数据的提取技术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处理遥感图像数据又能分析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可更精准地提取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中的各种信息。软件主要侧重于典型地物(岩石(矿物)、土壤与植被)的野外光谱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的光谱曲线特征、傅里叶波形、二维散点图,波形参数与曲线特征的关系等研究不同地物的可识别特征。5. 泰坦影像分类模块,主要采用的是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图像分析的基本处理单元不是单个像素,而是影像分割后提取的影像对象。相对于单个像素,均质的影像对象提供的除光谱特征外,还有形状、纹理等特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使地物目标分类识别更加详细、准确。6. 泰坦三维可视化处理,能把海量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矢量数据、道路、植被、地物模型和动态模型等叠加到数字地球上,从而在数字地球上实现浏览,查看三维虚拟景观的功能。7.流程化定制模块,提供一个工作流处理的定制工具,提供了遥感图像常用操作和处理算法,用户只需根据数据处理的要求,很方便地定制所需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即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批量地处理图像数据。用户也可以根据数据处理要求的变化而相应地更改数据处理流程。

国外的软件包括:ERDAS,ENVI,PCI,像素工厂,ER MAPPER等等,书本上以对ERDAS,ENVI,PCI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仅以ER MAPPER为例,它

于大型工程的图像处理作业. 2.遥感、GIS、数据库全面集成3.数据高比例压缩

求5.完美良好的用户界面,易于使用的操作向导。6.方便创新的用户开发环境。主要功能有:小波压缩技术,图像拼接、匀色功能,地理配准,坐标、投影变换,批处理,三维显示,空间增强及滤波,图像分析,分类技术,栅格化及等高线的生成,专题制图等。

利用遥感影像制作正射影像地图技术:为了制作满足需要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必须分别对两部分数据进行正射纠正和配准,再进行分辨率融合,形成高分辨率空间信息和多光谱彩色信息的融合影像数据。所以所选取的软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功能:1.全色波段卫星影像正射纠正2.多光谱影像数据配准3.影像分辨率融合4.影像增强与调色5.数字正射影像制图。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 1、遥感的定义: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 2、广义的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3、狭义的遥感: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探测依据: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被探测的依据)传感器能收集地表信息,因为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都辐射电磁波,同时也反射入照的电磁波。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随其材料、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呈现自己的波谱辐射亮度。 5、遥感的特点:1)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波段的延长(可见光、红外、微波)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全天时。 2)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185×185km2,可见的,潜在的各类地表景观信息。 3)时间周期短。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6、遥感数据处理过程 7、遥感系统:1)被探测目标携带信息 2)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获取 3)信息的传输和记录 4)信息的处理和应用 第三章 1、电磁波的概念:在真空或物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振荡以及振动而进行传输的能量波。 2、电磁波特征(特征及体现):1)波动性:电磁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2)粒子性: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为辐射能,其传播也表现为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的运动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粒子性 可见光、红外线——波动性、粒子性 微波、无线电波——波动性 3、叠加原理:当空间同时存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产生的波时,每个波并不因其他的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仍保持原有的频率(或波长)和振动方向,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而空间相遇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则等于各个独立波在该点激起的振动的物理量之和。 4、相干性与非相干性:由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在空间会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相干性。没有固定相位关系的两列电磁波叠加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非相干性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 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 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 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8、光谱反射率 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

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⑥)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②)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 波长无关。 问答题: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 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λ=c E=h*f; d、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 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μm 。 3、叙述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μm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1)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2)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 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 段。 11、光谱反射率:p =P P/P O X 100%,即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 P占总入射能量R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p。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二、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丫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 和波长入的函数。(19页公式)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入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当绝对 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卩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 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 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 少?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遥感 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灰体:在各波长处光谱发射率相等 7、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9、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0、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11、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 Eλ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 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命题:2011级土管系)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 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 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 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 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 考题: 第一二章(A卷)

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 A.紫外电磁波() B.可见光红外电磁波 0μm) C.微波电磁波(1mm-1m) 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分) 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1分) 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2分) 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 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DLG 数字线划图 DRG 数字栅格图 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 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

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 B卷 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1 分) A μm B μm C μm D μm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 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3分) 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2分) 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1分) 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 答:资源调查应用 环境监测评价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全球性宏观研究。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全

第一绪论 1、环境空间数据获取的方法: 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现场观测、实际测量、实际调查 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 2、遥感的概念: 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接触处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 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其息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聚合分类。 4、遥感的分类:(P4) a.按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 b.按探测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 c.按工作方式:主动、被动 d.按应用领域: e.按传感器:地磁波、高光谱、声波、重力、磁力、地震波 f.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5、遥感的特点: 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概括性)、经济性、局限性 6、遥感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a.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阶段(是什么) b.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阶段(在哪里) c.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阶段(如何变化) d.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阶段(多源信息的复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波长由小到大):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遥感原理与应用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51379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测绘工程专业 【学分】:3.5 【总学时】:5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电磁场理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遥感的定义及类别 2、掌握遥感系统的组成 3、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 4、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二)内容提要 1、遥感是基本概念 2、遥感系统的组成 3、遥感的类型 4、遥感的发展简史 (三)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遥感的分类。 难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度量。 2、了解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的规律。

3、了解太阳光谱的特点。理解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传感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掌握大气散射的类型及其特点。 5、掌握大气窗口的概念及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 6、掌握反射率及其类型。理解太阳辐射与地表之间的互相作用。 7、掌握植被、土壤、水体及岩石的光谱特征。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二)内容提要 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辐射源,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地物波谱 难点:大气散射,大气窗口,地物波谱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三大遥感平台: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及海洋卫星系列的特点。 2、了解摄影与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两者所形成的图像的区别。 3、了解摄影像片的几何特性。 4、了解微波遥感及其特点。掌握微波遥感的方式及其传感器,理解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 5、掌握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二)内容提要 1、遥感平台 2、摄影成像 3、扫描成像 4、微波遥感与成像 5、遥感图像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摄影像片的几何特性,遥感图像的特征。 难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亮度对比与颜色对比、颜色的性质。 2、掌握三原色、互补色,掌握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色度图。 3、了解基本的光学增强处理方法。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孙家抦主编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遥感 2、遥感技术 3、电磁波 4、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 6、绝对白体 7、灰体 8、绝对温度 9、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11、大气窗口 12、发射率 13、热惯量 14、光谱反射率 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16、遥感平台 17、遥感传感器 18、卫星轨道参数 19、升交点赤经 20、轨道倾角 21、近地点角距 22、地心直角坐标系 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 24、卫星姿态角 25、开普勒第三定理 26、重复周期 27、近圆形轨道 28、与太阳同步轨道 29、近极地轨道 30、偏移系数 31、小卫星 32、遥感传感器 33、探测器 34、红外扫描仪 35、多光谱扫描仪 36、推扫式成像仪 37、成像光谱仪 38、瞬时视场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41、全景畸变 42、动态全景畸变 43、静态全景畸变 44、距离分辨率 45、方位分辨率 46、雷达盲区 47、角隅反射 48、多中心投影 49、多中心斜距投影 50、几何校正 51、多项式纠正 52、间接法纠正 53、直接法纠正 54、灰度重采样 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 56、双线性内插 57、双三次卷积 58、图像配准 59、数字镶嵌 60、数字地面模型 61、正射影像 62、地理编码图象 63、辐射误差 64、辐射定标 65、大气校正 66、密度分割 67、真彩色合成 68、假彩色合成 69、伪彩色图像 70、图像平滑 71、图像锐化 72、边缘检测 73、低通滤波 74、高通滤波 75、图像融合 76、直方图正态化 77、梯度算子 78、线性拉伸 79、拉氏算子 80、直方图均衡 81、邻域法处理 82、模式识别 8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 84、统计模式识别 85、结构模式识别 86、光谱特征向量 87、特征空间 88、特征变换 89、特征选择 90、主分量变换 91、哈达玛变换 92、穗帽变换 93、标准化距离 94、类间离散度 95、类内离散度 96、判别函数 97、判别边界 98、监督法分类 99、非监督法分类 100、条件概率 101、先验概率 102、后验概率 103、贝叶斯判别规则 104、马氏距离 105、欧氏距离 106、计程距离 107、错分概率 108、训练样区 109、最大似然法分类 110、最小距离法分类 111、ISODATA法分类 112、混淆矩阵 二、英文释义 GPS ERTS_ LANDSAT_ SPOT IRS CBERS Space Shuttle MODIS IKONOS Quick Bird Radarsat ERS MSS TM HRV SAR INSAR CCD BSQ BIL BMP TIFF ERDAS PCI DEM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概念 1.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 6. 大气窗口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 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3. 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4. 传感器 传感器,也叫敏感器或探测器,是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4章 遥感作业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光学影像、数字影像、空间域图像、频率域图像、图像采样、灰度量化、ERDAS 、BSQ 、BIL 1、光学影像:一种以胶片或其他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的图 像。它是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 2、数字影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的图像,它使一个二维的离散 的光密度函数。 3、空间域图像:用空间坐标x y的函数表示的形式。有光学影像 和数字影像。 4、频率域图像:以频率域的形式表示的影像,频率坐标Vx,Vy 的函数。 5、图像采样:图像空间坐标(x,y)数字化称为图像采样。 6、灰度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称为图像量化。 7、ERDAS: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模块化 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可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要求、资金情况 合理的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及不同组合,对系统进行剪裁,充分 利用软硬件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专业应用要求。 ERDAS Imagine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对于系统的扩展功能采 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Imagine Essentials、Imagine Advantage、Imagine Professional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低、中、

高三档产品架构,并有丰富的功能扩展模块供用户选择,产品 模块的组合比较灵活。 8、BSQ: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即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 9、BIL:也是遥感数字图像的一种存储格式,是一种按照波段顺序 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二、简答题 1、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光学图像可以看成一个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像片上的密 度随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而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 光密度函数。光学图像可以通过采样和量化得到数字图像,数 字图像可以通过显示终端设备或照相或打印的方式得到光学图 像。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图像的处理简捷快速,并可以完成一 些光学处理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等。 2、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要经过采样和量化两步。采样是将图 像空间的坐标(X,Y)进行数字化,此时实现了空间的离散化。 然后再进行图像灰度的数字化,实现连续灰度的离散化。 3、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空间域图像是以空间坐标进行表示的,而频率域图像是以频率 坐标来表示图像的。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将空间域图像变换为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 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 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暖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问答题(40分) 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丰富的信息量(2)直观性强(3)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4)现实性强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气状况的影响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

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4.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1)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 (2)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11、光谱反射率:ρ=P ρ/P X100%,即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 ρ 占总 入射能量P 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ρ。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二、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19页公式)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μ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⑥)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⑥)(29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 《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 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 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暖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问答题(40分) 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丰富的信息量(2)直观性强(3)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4)现实性强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气状况的影响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四章作业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遥感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瞬时视场:形成多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MSS:是一种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6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86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79x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6条扫描线,地面范围474x185km。 TM: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 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

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SAR: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 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此所产生影像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 距离分辨率: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方位分辨率: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四章作业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三、四章作业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遥感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 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瞬时视场:形成多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MSS:是一种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6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86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79x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6条扫描线,地面范围474x185km。 TM: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 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SAR: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 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