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因子,它与高血压、动脉 …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因子,它与高血压、动脉 …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因子,它与高血压、动脉 …

脂联素受体与心肌泵功能

于洪馗(90403134) 叶红强(90403133) 聂杰(90403122) 孙翔宇(90403125) 口腔第一组

摘要:心肌泵功能的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联,不外乎分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和能量代谢因素。脂联素受体作为介导脂联素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受体,参与了对上述两因素的调节,对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患,保持人体能量代谢的稳态有积极意义。脂联素及其受体可以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靶点。

关键词脂联素受体;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能量代谢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因子,它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有很高的相关性。低脂联素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越加受到重视。其受体是2003年被克隆的[1]。脂联素及其受体,从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善机体对能量代谢,调解心肌泵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脂联素受体

1.1结构

2003年Yamauchi等克隆出两种脂联素受体, 并命名为AdipoR1 和AdipoR2 (adip onectin receptor 1/2) [1]。二者作为7次跨膜膜整合蛋白,与G蛋白偶联受体完全不同,C端位于膜外有结构域与脂联素相互作用,N端位于膜内与一种称为APPL的接头蛋白相连接[2]。APPL不但介导AdipoR1/2的下游生物学效应,而且也与胰岛素受体有相互作用[3]。T-cadherin虽然也可以与脂联素结合[4],但由于其缺乏胞内结构域无法介导生物学功能,便不能成为脂联素发挥直接效应的重要受体。

1.2功能

Yamauchi T通过对脂联素受体表达量的调节,得到以下结论。

AdipoR1可以:1)抑制糖异生相关蛋白的表达,如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脱羧酶等;2) 抑制肝脂肪变相关酶的表达,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3) A dipoR1下游过程是由AMPK途径介导[5]。

AdipoR2可以:1)增强糖的配送,增强葡萄糖激酶表达;2) 增强PPAR alpha下游的基因转录,如:乙酰辅酶A氧化酶、解偶联酶,使脂肪酸氧化加强,肝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3)AdipoR2有抗炎和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4) 主要由PPAR alpha途径介导。

AdipoR1/2双敲除的小鼠有明显的葡萄糖耐量受损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明显,且易发生炎症和氧化应激。由于无有效受体,脂联素无法和肝组织细胞结合[5]。这说明AdipoR1/2是介导脂联素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受体,T-cadherin的作用较弱。

2、脂联素受体与心肌泵功能

脂联素受体与心肌泵功能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1)血流动力学;2)能量代谢。2.1脂联素受体与血流动力学

2.1.1心脏

心肌梗死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的泵功能影响明显。当脂联素血浆水平低下时使得梗死面积大,心肌细胞凋亡明显,血浆中TNF alpha较高,当升高血浆中脂联素后完全逆转上述情况。脂联素对心肌的保护是和AMPK途径激活以及COX-2活性上调

相关[6]。结合2007年对脂联素受体敲除的研究成果分析上述结论发现:脂联素作用于A dipoR1激活AMPK途径,促进梗死区细胞能量利用,维持A TP含量,抑制了凋亡的进程;作用于AdipoR 2激活PPAR alpha途径,使COX-2活性上调,PGE2含量上升,抑制血浆TNF alpha水平,减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并且可以直接降低炎症因子TNF alpha 和趋化因子MCP-1的转录[5]。作为AdipoR1/ 2下游的PPAR alpha途径可直接抑制NF-kap pa B活化,抑制炎症细胞的侵润[7],并可以增强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减少自由基的损伤。

在心肌细胞中,脂联素通过AdipoR1/2使AMPK磷酸化,抑制内皮素介导的ERK1/

2的磷酸化,抑制心肌肥大[8]。它对Ang-II 、IGF-I介导的心肌肥大也有抑制作用。

AdipoR1和AdipoR2 均参与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维护心脏的泵功能。

2.1.2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不但影响血流动力学,而且冠脉斑块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脂联素及其受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抑制黏附分子表达,如:IC AM、VCAM、E-selectin;2) 通过PPAR al pha抑制TNF alpha介导的I kappa B 的磷酸化从而抑制NF-kappa B,降低单核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3)抑制清道夫受体A1的表达,降低巨噬细胞对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吞噬,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9];4)脂联素即可以通过AdipoR1 经cAMP-PKA和NI K两条途径抑制I kappa B 的磷酸化,下调内皮细胞IL-8表达;又可以通过AdipoR1激活Akt使其磷酸化下调IL-8。趋化因子IL-8作为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其下调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和聚集[10]。5)抑制细胞增生,通过抑制ERK相关的途径抑制细胞增生,如: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内皮增生。

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内膜的损伤,斑块形成为主要表现,血管外膜成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胶原沉积和炎症反应却先于内膜[11 ]。血管外膜成纤维母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转变,并向内膜迁徙被认为对形成斑块有重要意义。最新的研究显示脂联素还可通过脂联素受体激活AMPK,从而抑制中膜iNOS的表达和激活,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外膜成纤维母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转变,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12]。

脂联素可以提高强血管内皮细胞Akt磷酸化水平和eNOS磷酸化水平。实验证实脂联素作用于受体通过AMPK/PI3K依赖途径促使内皮细胞eNOS磷酸化,NO生成增加。进而扩张血管,影响局部血流量和心脏前后负荷。这一过程不受Akt磷酸化水平影响,说明,AMPK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胰岛素也可以使Akt磷酸化,提高eNOS活性[13 ]。脂联素可以活化Akt,其扩张血管作用却

不受其影响,但是他对胰岛素对Akt的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一可能与APPL与胰岛素受体的作用有关,后者使脂联素和胰岛素的作用联系起来[3]。文献中并未见关于支配血管的神经的nNOS的表达水平,以及调控的研究。

内皮细胞不表达iNOS,中膜主要表达i NOS,虽然脂联素对内外膜的作用都是通过AMPK活化实现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这与受体下游的信号转导有关,对内膜NO生成的促进改善局部血流量,对外膜NO生成的抑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总体表现是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改善其功能。

因此,脂联素及受体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维持血管正常结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能量代谢与心肌泵功能

2.2.1整体能量代谢

整体的能量代谢平衡对心脏充分实现其泵功能至关重要。脂联素及其受体Adipo R1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A MPK途径增强脂质氧化,从调节糖脂代谢方面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14]。ob/ob小鼠有胰岛素抵抗,伴高胰岛素血症,会通过PI3K/Foxo1途径下调脂联素受体产生脂联素抵抗,这又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进入恶性循环[15]。

2007年Mikael Bjursell对小鼠脂联素受体敲除结果显示:AdipoR1-/-小鼠,肥胖,葡萄糖耐量受损,主动活动减少。肝脏、骨骼肌、心肌AMPK磷酸化水平不变。因此他认为AdipoR1-/-小鼠葡萄糖耐量受损与AMP K无关。由于血浆中甲状腺激素T3或T4水平没有变化[16],其自主活动减少很可能是脑中AdipoR1绝对水平或与AdipoR2相比相对含量下降的结果。

AdipoR2-/-小鼠较野生型瘦,高脂饮食也难以使其体重明显增加,血浆胆固醇水平低,葡萄糖耐量增强,自主活动增多。Adi poR2-/-小鼠较瘦并非由于摄食减少,其下丘脑促食性神经肽AgRP、神经肽Y均明显上升[16]。AdipoR1在肝脏、棕色脂肪组织下调,而在白色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脑的表达

不变。骨骼肌中PPAR alpha不变,肝脏、骨骼肌、心肌AMPK磷酸化水平未见变化[16]。因此他认为AdipoR2-/-小鼠表型的变化不能由PPAR alpha和AMPK的变化情况来解释。

Mikael Bjursell和Yamauchi T实验结果不完全相同。同年Liu Y的工作显示AdipoR 2表达下调的小鼠可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这是对Mikael Bjursell结果的一种支持。但是当长期高脂饮食情况下,由于AdipoR2不能发挥作用,使得胰岛beta细胞复制增值受限,最终表现为二型糖尿病[17]。这一工作使Mikael Bjursell和Yamauchi T 实验的差异可以部分调和。

总之,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调解能量代谢维持内稳态,促进心肌泵功能顺利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

2.2.1心血管能量代谢

心脏作为泵,其能量来源备受关注。由于心肌细胞缺乏糖原储备,beta氧化就成为其重要的能量来源。实验表明心室肌细胞即可以分泌脂联素又有AdipoR1/2的表达,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分泌形式[18]。脂联素作用于AdipoR1可以使AMPK磷酸化,活化的A MPK会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进而使丙二酰辅酶A胞内含量下降,脂酰肉碱转移酶-1(CPT-1)活性释放,beta氧化增强[19]。这有利于心肌细胞在缺血葡萄糖不足时对能量的利用,对减少梗死后心肌凋亡有积极意义。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其心室肌细胞AdipoR1明显上调,AdipoR2和脂联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鼠心细胞AMPK 磷酸化水平降低,ACC的磷酸化变化不明显,血浆IL-6 和TNF alpha水平升高[20]。AdipoR1明显上调但ACC的磷酸化水平不变,可能是与低胰岛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相关的机体代偿调节得结果。ACC参与调节β氧化关键酶CPT-1的调节,在代谢紊乱初期磷酸化水平可维持正常,但当这一情况加剧时,很可能使心肌细胞发生失代偿。

正常时心肌细胞主要以脂肪酸为能量来源,PPAR alpha也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对脂肪的利用。在缺氧或压力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则倾向于利用更多的葡萄糖。因此人们认为在缺血再灌注的再灌注阶段,下调PPAR alpha使得脂肪酸氧化减少,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7],这一点已得到证实[21, 22]。人们发现在梗死处的心肌细胞,AdipoR1和Adi poR2的表达均下调[8],这很可能是心脏自身调节的结果,也不排除是损伤的直接后果的可能。

心肌和膈肌作为需要终生节律性运动的肌肉,二者均有脂联素受体表达。对二者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比较显示,AdipoR2是的表达膈肌是心肌的3.8倍,这一差异的意义尚待阐述,但与脂质代谢有密切关系[23]。

3.临床应用

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发挥脂联及其受体的有益功效。

3.1脂联素

可以上调血浆中脂联素水平。PPAR ga mma 激动剂可以上调脂联素水平。除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外,Citrus auraptene 也可以激活3T3-L1细胞的PPAR gamma 并上调脂联素的表达。Citrus auraptene的抗心血管保护作用除激动PPAR gamma上调脂联素外,还与对趋化因子MCP-1下调,抗炎和氧化应激有关。而且它也是3T3-L1细胞的PPAR alpha的激动剂[24]。作为PPA R alpha和PPAR gamma的双重激动剂,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解能量代谢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3.2脂联素受体

心室肌细胞表面的AdipoR1/2可同时被PPAR gamma激动剂上调[18]。对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单核巨噬细胞,PPAR al pha和PPAR gamma激动剂仅可以上调Adi poR2 的表达,对AdipoR1无明显影响。L XR(liver X receptor)激动剂却可以同时上调AdipoR1及AdipoR2[25]。

3.2脂联素受体直接激动剂

Osmotin 作为一种植物蛋白属于PR-5家族(pathogenesis-related -5 family)。体外实验证明它可以直接激动C2C12细胞,作用于脂联素受体,激活AMPK途径。Osmo tin之所以受关注还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它可以耐受呼吸道及消化到酶类的作用依然保持生物学活性,这为以后,以Osmotin

为母体发展新型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26]。

4.结语

脂联素及其受体即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又可以影响能量代谢,虽然部分机制尚属未知,但已显示出光明的前景,对其深入研究必将有利于指导医疗实践。

References:

[1] Toshimasa Yamauchi, Junji Kamon, Yusuke Ito

E A. Cloning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that mediate

antidiabetic metabolic effects[J].

Nature,2003,423:762-769.

[2] Mao X, Kikani Ck, Riojas Ra E A. APPL1 binds

to adiponectin receptors and mediates adiponectin signalling and function.[J]. Nat Cell Biol.,2006,8(5):516-523.

[3] Hosch S E, Olefsky J M, Kim J J. APPLied

mechanics: Uncovering how adiponectin modulates insulin action[J]. Cell Metabolism,2006,4(1):5-6.

[4] Hug C, Wang J, Ahmad N S, et al. T-cadherin is

a receptor for hexameric and

high-molecular-weight forms of Acrp30/adiponectin[J].

PNAS,2004,101(28):10308-10313.

[5] Yamauchi T, Nio Y, Maki T E A. Targeted

disruption of AdipoR1 and AdipoR2 causes abrogation of adiponectin binding and metabolic actions.[J]. Nat Med,2007,13:332–339.

[6] Shibata R, Sato K, Pimentel Dr E A. Adiponectin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AMPK- and COX-2-dependent mechanisms.[J]. Nat Med,2005,11(10):1096-1103.

[7] Wahli L M A W. Involvement of PPAR nuclear

receptors in tissue injury and wound repair[J]. J.

Clin. Invest.,2006,116:598-606.

[8] Daisuke Fujioka, Ken-ichi Kawabata, Yukio

Saito E A. Role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endothelin-induced cellular hypertrophy in cultured cardiomyocytes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infarcted heart[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6,290:2409-2416.

[9] Kadowaki T, Yamauchi T.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s[J]. Endocr.

Rev.,2005,26(3):439-451.

[10] T R. Endothelial cell IL-8, a new target for

adiponectin: implications in vascular protection.[J].

Circ Res,2005,97(12):1216-1219.

[11] Xu F, Ji J, Li L, et al.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are

activat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therosclerosis in the 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 mouse[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7,352(3):681-688.

[12] Cai X, Li C, Chen L, et al. A hypothesis:

Adiponectin mediates anti-atherosclerosis via adventitia-AMPK-iNOS pathway[J]. Medical Hypotheses,,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13] Hui Chen, Monica Montagnani, Tohru Funahashi.

Adiponectin Stimulates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 J. Biol.

Chem,2003,278(45):45021-45026.

[14] Kadowaki T, Yamauchi T, Kubota N, et al.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insulin resistance,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J. Clin. Invest.,2006,116(7):1784-1792.

[15] Atsushi Tsuchida, Toshimasa Yamauchi, Yusuke

Ito E A. Insulin/Foxo1 Pathway Regulates Expression Levels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and Adiponectin Sensitivity[J]. J. Biol.

Chem.,2004,279(29):30817-30822.

[16] Bjursell M, Ahnmark A, Bohlooly-y M, et al.

Opposing Effects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1 and 2 on Energy Metabolism[J].

Diabetes,2007,56(3):583-593.

[17] Liu Y, Michael M D, Kash S, et al. Deficiency of

Adiponectin Receptor 2 Reduces Diet-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but Promotes Type 2 Diabetes[J].

Endocrinology,2007,148(2):683-692.

[18] Ding G, Qin Q, He N, et al. Adiponectin and its

receptors are expressed in adult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 and upregulated by activatio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J].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2007,43(1):73-84.

[19] Li L, Wu L, Wang C, et al. Adiponectin

modulates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 through AMPK signaling cascade in rat cardiomyocytes[J].

Regulatory Peptides,2007,139(1-3):72-79.

[20] Guo Z, Xia Z, Yuen V G, et al. Cardiac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nd its receptor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

Metabolism,2007,56(10):1363-1371.

[21] Houman Ashrafian, Michael P. Frenneaux,

Lionel H. Opie E A. Metabolic Mechanisms in Heart Failure[J]. Circulation,2007,116:434-448. [22] Gary D. Lopaschuk, Rick Barr, Panakkezhum D.

Thomas E A.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in Ex Vivo Working Ischemic Hearts Are Due to a Stimulation of Glucose Oxidation Secondary to Inhibition of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hiolase[J]. Circulation Research,2003,93:93:e33.

[23] Van L E, Spiegler S, Moyer M. Contrast Between

Cardiac Left Ventricle and Diaphragm Muscle in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J]. Respiratory Physiology & Neurobiology,,In Press, Accepted Manuscript. [24] Kuroyanagi K, Kang M S, Goto T, et al. Citrus

auraptene acts as an agonist for PPARs and enhances adiponectin production and MCP-1 reduction in 3T3-L1 adipocytes[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In Press, Uncorrected Proof.

[25] Chinetti G, Zawadski C, Fruchart J C, et al.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human macrophages and regulation by agonists of the nuclear receptors PPAR[alpha], PPAR[gamma], and LXR[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4,314(1):151-158. [26] Narasimhan M L, Coca M A, Jin J, et al. Osmotin

Is a Homolog of Mammalian Adiponectin and Controls Apoptosis in Yeast through a Homolog of Mammalian Adiponectin Receptor[J]. Molecular Cell,2005,17(4):611-1132.

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综述· 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刘爱蕙 吴玉梅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10000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4411(2012)24-3827-04①通讯作者 脂联素(adiponectin ,ADP ),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 的脂肪细胞因子于1996年被发现,与瘦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抵抗素、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生长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酰化刺激蛋白(ASP )等不同,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脂联素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但最近有了不同于之前假设的研究发现。该文就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脂联素及其受体概述1.1 脂联素的结构与存在形式 脂联素是1996年发 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也称为GBP28、AdipoQ 、ACRP30、apM1。人脂联素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27,编码24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30000,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脂联素由一个羧基球形结构域、胶原样纤维结构域以及氨 基端信号序列三部分组成。脂联素在血清中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质量多聚体(HMW )。绝大多数细胞内的脂联素由HMW 构成,然而低分子量的三聚体、六聚体是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一般为1.9 17.0mg /L 。1.2脂联素受体的基因定位Yamauchi 等〔1〕的研究于2003年2月首次从人的骨骼肌细胞克隆出两类脂联素受体基因,并分别命名为AdipoR1和AdipoR2。AdipoR1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6.13 q41和1E4,而AdipoR2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p31.31和6F1。AdipoR1和AdipoR2的结构高度相关,有66.7%的同源性。AdipoR1表达广泛,以骨骼肌表达最为丰富,而AdipoR2则主要表达于肝脏组织。AdipoR1对球形脂联素有高度亲和性,但对全长型脂联素的亲和力很低;AdipoR2对球形脂联素和全长型脂联素都有着中度亲和性。AdipoR1和AdipoR2包含7个跨膜结构域,它们似乎不与G 蛋白耦联,但激活唯一的一套信息分子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004年Hug 等〔2〕用与Yamauchi 同样的实验方法得出结论:T -cadherin 是脂联素六聚体和高分子质量多聚体的受体,不与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脂联素三聚体结合,并且只可以与真核生物表达的脂联素结合。 1.3脂联素的一般生理功能脂联素单体只存在于脂肪细胞中, 单体只有形成多聚体后才能被分泌至细胞外,发挥生物学活性。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很强的相关性,脂联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抗炎等生物学作用,在肥胖、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时血中脂联素水平下降。脂联素除了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也通过作用于脑来提高葡萄糖代谢和减轻体重,能够通过循环进入脑脊髓液而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这些中央释放的脂联素能够提高能量消耗使老鼠的体重减轻,脂肪减少,不同于瘦素通过减少食物摄取来减轻体重。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为:①增加肝脏和骨骼肌脂肪酸氧化,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及组织中的三酰甘油均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病;②直接促进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水平信号转导;③抑制糖异生,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增强胰岛素对肝细胞内糖异生和肝糖输出的抑制作用;④抑制脂肪组织TNF - α信号转导, TNF -α与血浆脂联素呈负相关,TNF -α活性减少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4脂联素的抗肿瘤功能脂联素的抗肿瘤作用被广泛研究,有可能的机制包括:脂联素选择性地与促有丝分裂的生长因子PDGF -BB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HB -EGF 结合,限制它们的作用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脂联素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8、-9和-3激活,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分裂与迁移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抗血管生成,从而对肿瘤进展产生抑制作用。脂联素能够直接抑制STAT -3激活,诱导细 胞凋亡。Yokota 等〔3〕 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抑制骨髓单核细胞株在体外的生长,诱导骨髓单核祖细胞的凋亡, 调整凋亡相关基因在M1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向下调节Bcl -2基因的表达。脂联素还可抑制NF -κB 活性,而NF -κB 可以增量调节VEGF 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诱导抗细胞增殖与增加促细 · 7283·刘爱蕙等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第24期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检测方法: LC-MS/MS 送检要求: 样本采集:早晨7:30-10:30用EDTA抗凝管(紫帽管)空腹采血,成人4ml,儿童2ml。采血时根据医嘱要求坐位或卧位采集相应血液样本。 样本保存:样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浆(离心条件:×1000g,5-10分钟),装入冻存管并冷冻避光保存待检。48h内全程冷冻避光运输至实验室。 注意事项: ①采血前患者准备:抽血前1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抽烟,禁止喝酒,避免熬夜。应提前半小时到采血地点静坐或站立等待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后采样。当日采血前停用激素治疗药物。 ②拒收样本:非EDTA抗凝血浆。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低,结构相似物多,甚至有同分异构体存在。传统的免疫学技术因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易受多因素干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质谱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化合物小分子,检测浓度可达ng 级、pg级甚至fg级,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声明,宣布自2015年开始只接受质谱方法检测激素的研究结果,这无疑肯定了质谱方法在内分泌激素检测中的重要性。 金域采用Waters UPLC I-Class-TQ-S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特异性高,可实现11-脱氧皮质醇、21-脱氧皮质醇、皮质酮的色谱分离和17-羟孕酮、11-脱氧皮质酮的色谱分离;检测范围宽和灵敏度高,如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睾酮、双氢睾酮检测下限可至50pg/ml,检测上限可至20000pg/ml。检测下限可同时实现男性中雌激素和女性中雄激素的检测,检测上限也能满足男性中雄激素和女性特殊时期中雌激素的检测。建立的方法不仅满足了很好的灵敏度,而且实现了优良的特异性,充分发挥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激素检测中的优势。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 ————————————————————————————————日期: ?

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1],脂肪组织不仅仅只是能量贮存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原、C反应蛋白、脂联素(adiponectin)等。大多数的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局部和远端的炎症反应,并促进MS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脂联素在这一过程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2-4]。本文就脂联素与MS关系作一综述。?关键词: 脂联素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1 脂联素概述?脂联素分子生物学特性 脂联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由位于染色体3q27的apM1基因编码,亦被称为GBP28、AdipoQ和Acrp30。正常人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达5~30μg/mL,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脂联素蛋白分子有4个主要的结构域:氨基末端的分泌信号序列、一小段高变非同源序列、类胶原结构域以及羧基端的球形结构域。球状结构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被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切开成为全长型脂联素,全长型脂联素能够抑制肝细胞糖原异生和葡萄糖释放。血清中全长型脂联素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体。三聚体是脂联素的基本结构形式,呈球丙状结构;六聚体则由2个相邻的三聚的球形结构域和一个单一的胶原柄, 通过二硫键(由22位的胱氨酸介导形成)结合形成; 高分子量寡聚体则由4~6个三聚体通过它们的胶原样结构域结合装配而成。不同亚型的脂联素在调节代谢及炎症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脂联素受体? 脂联素受体有3种[5],包括:AdipoR1、AdipoR2和T钙黏蛋白(T ca dherin)。AdipoR1在全身各组织均可见表达,骨骼肌中表达最丰富。AdipoR 2主要在肝脏中表达。两者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区、巨噬细胞和血小板上均可见这两种受体的表达[6]。T钙黏蛋白是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体形式脂联素的受体[7],在心血管系统表达丰富,而在骨骼肌中较少存在,主要表达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上。不同的受体及不同种类的脂联素反应了脂联素调节糖脂代谢的多样性。?? 2 脂联素的作用及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脂联素研究进展

脂联素研究进展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为一种多肽激素,具有多种生理 作用。研究发现,脂联素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各因素及内皮功能有明显相关性,与冠心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密切相关。 1 脂联素的发现、结构、基因与遗传 1.1 脂联素的发现脂联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之一,1995年由scherer等[1]首先从鼠 的脂肪细胞中分离出来,因其与补体C1q有很近的同源性,且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的蛋 白质,故命名为ACRP30[1];1996年Hu等从鼠脂肪细胞中克隆出cDNA,将其命名为AdipoQ;同年,Maeda等[2]在人脂肪细胞中得到ACRP30及AdipoQ的类似物,因其为脂肪组织含量最为丰富的基因转录产物,故称其为apM-1[2];同年,Nakano等在人血浆中提纯出apM-1基 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3的明胶结合蛋白,称其为GBP28;1999年Arita等将其命名为脂联素。 1.2 结构与功能脂联素属于可溶性防御性胶原家族成员,含有244个氨基酸,一级序列分析 提示其包含4个功能区: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23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端非螺旋功能区、 一段22个胶原重复序列和137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端的球形功能区。球形区脂联素(globuar adiponectin,gAacrp-30)有比脂联素更为广泛而活跃的生物学作用。脂联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 理功能,主要为:(1)作为一种胰岛素超敏化激素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加 强胰岛素的糖原异生作用,抑制肝糖元生成,调节脂肪酸氧化、糖代谢,为机体脂质代谢和 血糖稳态调控网络的重要调节因子;(2)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在人类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通过抑制巨 噬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抑制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 1.3 基因与遗传编码脂联素的基因在人类定位于染色体3q27,基因全长为16kb,有3个外 显子、2个内含子,这种结构与编码瘦素(leptin)的肥胖基因非常相似,基因的调节序列含有 公认的启动子,第三个外显子含有一段长的3ˊ端未翻译的包括3个Alu的重复序列。血浆脂 联素水平与遗传关系的研究发现,血浆脂联素的可加性遗传率为46%。近期研究发现染色体 3q27是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Hulver等研究发现白人妇女中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有一定相关性。 2 脂联素的作用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2.1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现已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过程,在早期阶段单核 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迁入内皮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Ouchi等发现其能抑制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单核细胞粘附和粘附分子的表达。体外研究发现,脂联素能够特 异性的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结合,从而显著抑制SMCs的增殖与迁移。另有研究 也显示,球状脂联素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eNOS)产生NO。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脂联素就通过血管内膜中的胶原蛋白相互作用聚集在管壁的内膜下。 2.2 抗炎作用脂联素能抑制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及E-seletin的表达,从而减少由TNF-α诱导的单核细胞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脂联素还可显著抑制成 熟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其产生的TNF-α的能力,还具有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的作用,该 结果表明,脂联素对血细胞的形成和免疫反应起负调控作用,可能具有终止炎症反应的作用。 2.3 脂联素与高血压、肥胖的关系 2002年Adamczak等首次报道了脂联素与原发性高血压(EH)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H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水平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认为脂联素可能与高血压的临床进程有一定的关系。之后Yoshio等的研究也得出相 同的结论。Kern等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程度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非糖尿病患者中血浆脂联 素水平与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高度相关,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日本大阪大

为什么说6-磷酸葡萄糖是各个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第五章】 4、为什么说6-磷酸葡萄糖是各个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葡萄糖经过激酶的催化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核糖-5-磷酸、赤鲜糖-4-磷酸等重要中间体和生物合成所需的还原性辅酶Ⅱ;在糖的合成方面,非糖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还可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1-磷酸,进而生成糖原。由于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体,由它沟通了糖代谢分解与合成代谢的众多途径,因此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6、1分子葡萄糖在肝脏组织彻底氧化可生成多少分子ATP? 1molATP水解可释放30.54KJ能量,而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产生2870KJ能量但其中只有1161KJ能储存在ATP中,故可形成约38molATP。(效率约为40%) 10、计算由2摩尔丙酮酸转化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提供多少摩尔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首先,2摩尔丙酮酸+2CO2+2ATP→2草酰乙酸+2ADP+2Pi;2草酰乙酸+2GTP→2磷酸稀醇式丙酮酸+2GDP+2CO2;其次,2摩尔磷酸稀醇式丙酮酸沿糖酵解途径逆行至转变成2摩尔甘油醛-3-磷酸,其中在甘油酸-3-磷酸转变成甘油酸-1,3-二磷酸过程中,消耗2摩尔ATP;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中,必须供给2摩尔的NADH?H+。最后,2摩尔的磷酸丙糖先后在醛羧酶、果糖-1,6-二磷酸酶、异构酶、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1摩尔葡萄糖,该过程无能量的产生与消耗。从上述三阶段可看出,2摩尔丙酮酸转化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提供6摩尔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4摩尔为A TP,2摩尔为GTP。 【第六章】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肥胖(肥胖儿童,肥胖成人,内脏肥胖) 评估肥胖的程度和类型,监测肥胖的发生和发展,预测II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判断肥胖的预后是早期干预的目标,也是减肥效果的指标,并可以用于监测药物引起的肥胖症(抗精神病药)。 葡萄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的变化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比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更早,这是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是胰岛素抵抗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代谢综合征 作为特征标记之一,它可用于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观察疾病的动态。它是干预治疗的目标。 II型糖尿病

它是儿童II型糖尿病的预测,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的重要标志。它用于监测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作为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靶标。第一代糖尿病患者中II型糖尿病的早期指标。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可用于预测冠心病的状况,诊断冠心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高血压 严重程度判断的新指标是糖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指标。它也可用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左心室肥大。它是高血压肥胖症治疗的目标。 心血管疾病 它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动态观察指标;急性脑梗塞的发生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脑梗塞的治疗目标;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治疗目标,对心绞痛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进行预测;慢性心力衰竭

的治疗目标;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脂联素和动脉僵硬度),内膜中层厚度或狭窄程度。 多囊卵巢综合征 疾病发展的长期指标之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疾病监测和治疗的目标。 肝病 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目标,肝纤维化的可能目标。 肾脏疾病 它是预防和干预多种肾脏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妊娠 预测早产,监测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预测妊娠先兆子痫,预测和评估妊娠糖尿病。

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共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并且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LDL-C、HDL-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脂连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临床依据。 标签:脂连素;冠心病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因子,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在血浆中含量丰富,其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明显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APN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0年6月-2012年8月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3.1±9.5)岁,体重指数(BMI)为(26.5±1.3)kg/m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5.6±8.2)岁,BMI为(26.7 ±1.1)kg/m2;并且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3.9±8.7)岁,BMI为(26.3 ±0.8)kg/m2。以上冠心病诊断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排除有急性心肌梗死、重大手术病史、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结缔组织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病史等。3组年龄、性别、BM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受试者均在清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APN浓度,用酶法测定LDL-C、HDL-C。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HD发病相关因素分析UA组的LDL水平为(116.3±29.8)mg/dL,明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在人体内,葡萄糖代谢除了无氧酵解途径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途径、糖异生、糖醛酸途径等。 (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1. 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 过程 有氧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反应过程同糖酵解。 糖酵解产物NADH^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线粒体中的反应阶段: (1)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 其特征是丙酮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键的形式储存于乙酰CoA中,这是进入三羧酸循 环的开端。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一系列酶促连续反应,从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0和ATP 2次脱羧产生2分CO2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 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a -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是不可逆的; ②在循环转运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但如移去或增加某一成分,则将影响循环速度; 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 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 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该酶是变构酶,ADP是其激活剂,ATP和NADH是其抑制剂。 (3)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乎吸链和琥珀 酸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是把代谢物脱下的氢氧化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以驱动ATP合成。1个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 生理意义:有氧氧化是糖氧化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构成,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脂联素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抗性和动脉硬化症;对人体的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能预示II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并在临床试验表现出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和炎症的潜力。 概述: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调节脂联素的新化合物,从而为研究脂联素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机制提出了一种新途径。胰岛素是由胰脏β细胞分泌出来的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肌肉或脂肪组织,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便无法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由此发生。而胰岛素抗阻是指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甚至对胰岛素的反应不再敏锐,这是造成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相信游离脂肪酸和某些脂肪所释放的分子是引发胰岛素抗阻现象的罪魁祸首。Lily Dong和合作者一直在寻找与脂联素受体相关的蜂窝状蛋白质,以期发现调节脂联素激素功能的新靶标。 脂肪因子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及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其中,脂联素是外周血中含量最高的脂肪因子,在健康人中血浆脂联素水平为 5~30μg/mL。脂联素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monophos-phate-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daseproliferationactivatedreceptor,PPAR)等信号分子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较正常小鼠容易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注射脂联素后排斥反应明显改善,表明脂联素可以降低小鼠的免疫排斥反应。而Wilk等研究发现,脂联素对抗原激活的效应T细胞有抑制作用,推测脂联素与免疫调节有关。 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有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炎症性反应除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尿酸结晶导致外,其余大部分因免疫反应引起。进一步研究显示,脂联素在类风湿关节炎(heumaticarthritis,RA)患者血浆及关节液中表达水平升高,且关节液中脂联素水平与白细胞数呈负相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且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 生化特征: 在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因子中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基因表达最丰富的蛋白质产物之一,大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在人体内以3-30ug/ml的浓度出现在循环血浆中。脂联素又被称作Acrp30、apM1、AdipoQ、GBP28,最初, 脂联素是在人体皮下脂肪组织、血浆和鼠科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被发现。人体内的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0KD.由氨基末端的分泌信号序列( aa 1-18) ,一段特异序列(aa19-41),一组由22个氨基酸组成

人脂联素ELISA试剂盒

人脂联素ELISA试剂盒 产品编号:SEKH0079 适用于人血清、血浆或细胞培养上清液等样本 仅供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

目录 背景介绍 (01) 检测原理 (01) 注意事项 (02) 安全提示 (02) 试剂盒组成及储存 (03) 自备实验器材 (03) 样品收集及储存 (03) 试剂准备 (04) 检测步骤 (06) 结果判断 (06) 参数表征 (07) 参考文献 (09)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10)

背景介绍: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又称Acrp30、adipoQ、apM1和GBP28,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蛋白,在葡萄糖和脂质稳态中具有潜在作用。体液中循环脂联素水平较高,约占血浆总蛋白的0.01%。脂联素分子N端为胶原样结构域,C端为球状序列,其中球状区是脂联素生物活性的关键部位,该结构特征与补体因子C1q有明显的序列和结构相似性。虽然它们氨基酸序列几乎不存在同源性,但相似的三维结构和某些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表明脂联素C1q样结构域与TNF超家族成员之间存在进化联系。脂联素可聚集成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包括三聚体(低分子量)、多聚体(中等分子量)和可能影响生物活性的高聚体(高分子质量)。脂联素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被诱导,胰岛素可刺激脂联素的分泌。脂联素受体有两种形式,分别为AdipoR1和AdipoR2,AdipoR1在骨骼肌中高表达,而AdipoR2主要在肝组织中表达。 检测原理: 本ELISA试剂盒采用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将抗人Adiponectin单克隆抗体包被在酶标板上;分别加入梯度稀释的标准品和预稀释的样本,标准品和样本中的人Adiponectin会与酶标板上的包被抗体充分结合;洗板后加入生物素化抗人Adiponectin抗体,该抗体会与板子上包被抗体捕获的标准品和样本中的人Adiponectin发生特异性结合;洗板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会发生高强度的非共价结合;洗板后加入显色剂底物TMB,若反应孔中样品存在不同浓度的人Adiponectin,则HRP会使无色TMB变成不同深浅(正相关)的蓝色物质,加入终止液后反应孔会变成黄色;最后,在λmax=450nm(OD=450nm)处测定反应孔样品吸光度(OD),样本中的人Adiponectin浓度与OD成正比,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和四参数拟合软件便可计算出样本中人Adiponectin 的浓度。 原理图:

4.糖代谢

第四章糖代谢 一、A型选择题 01. 淀粉经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 A. 麦芽糖及异麦芽糖 B. 葡萄糖及麦芽糖 C. 葡萄糖 D. 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E. 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02. 糖酵解时下列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A. 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 B. 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 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酸式丙酮酸 E. 1,6-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03. 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已精激酶有四种同工酶 B. 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C. 磷酸化反应受到激素的调节 D. 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E. 葡萄糖激酶只存在于肝脏和胰腺p细胞 04. 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 3-磷酸甘油难脱氢酶 B.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磷酸甘油酸激酶 E.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05. 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生成几分了ATP? A. 1 B. 2 C. 3 D. 4 E. 5 06. 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净生成几分子ATP? A. 1 B. 2 C. 3 D. 4 E. 5 07. 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生成几个ATP A. 1 B. 2 C. 3 D. 4 E. 5 08. 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净生成几个ATP? A. 1 B. 2 C. 3 D. 4 E. 5 09. 肝脏内据酵解途径的主要功能是 A. 进行糖酵解 B. 进行糖有氧氧化供能 C. 提供磷酸戊精 D. 对抗糖异生

E. 为其他代谢提供合成原料 10.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的原因是 A. 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 B. 丙酮酸可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C. NADH/NAD+比例太低 D. 乳酸脱氢酶对两酮酸的K m值很高 E. 丙酮酸作为3-磷酸甘油难脱氢反应中生成的NADH的氢接受者 11. 6-磷酸果糖激酶-l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 A. AMP B. ADP C. 2,6-双磷酸果糖 D. A TP E. 1,6-双磷酸果糖 12. 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 己糖激酶 B. 烯醇化酶 C. 醛缩酶 D. 丙酮酸激酶 E. 磷酸烯酸式丙酮酸羧激酶 13. 下列有关糖有氧氧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糖有氢氧化的产物是CO2及H2O B. 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 C. 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D. 三羧酸循环是在糖有氧氧化时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 E. 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及H2O 时可生成38分子ATP 14.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 FAD B. NAD+ C. 生物素 D. 辅酶A E. 硫辛酸 15. 不能使同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降低的是 A. 乙酰CoA B. A TP C. NADH D. AMP E. 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 16. 下列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 B. 循环一周可使2个ADP磷酸化成A TP C. 乙酰CoA可经草酸乙酸进行糖异生 D. 百二酸可抑制延胡索酸转变成苹果酸 E. 琥珀酸CoA是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 17. 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 草酰乙酸 B. 草酸乙酸和CO2 C. CO2+H2O D. 草酰乙酸十CO2+H2O E. 2CO2+4分子还原当量

人脂联素(ADPN)

人脂联素(ADPN)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脂联素(ADPN),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脂联素(ADPN)的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脂联素(ADPN)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了人脂联素(ADPN)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脂联素(ADPN),温育;洗涤后,加入HRP标记过的脂联素(ADPN)抗体。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脂联素(ADPN)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用样品稀释

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请按照说明自行在小试管中倍比 2 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孔中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3.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 如此重复5次,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5.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 如此重复5次,拍干。 6.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 7.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8.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9.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 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应记住由于样品稀释了的,其实际浓度应该乘以总稀释倍数。 操作程序总结:

脂联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脂联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天津市蓟县邦均医院心内科郭晓曦 摘要:脂联素是脂肪细胞以及肝细胞、巨噬细胞、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改善胰岛素抵、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重塑的多种生物学效应。近些年的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而临床研究也显示脂联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脂联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脂联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 既往认为脂肪组织只是储存脂肪和释放能量的场所,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能够储存脂肪和释放能量,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瘦素、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脏脂肪因子(visfatin)、白细胞介素6(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自由脂肪酸(F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其中脂联素(Adiponectin,Adi)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葡萄糖摄取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着重阐述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脂联素的生物学特性 1.1脂联素的来源及结构 脂联素也被称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脂肪组织基因转录最丰富的物质(apM1)、AdipoQ 以及凝胶结合蛋白(GBP28)。1995年Scherer 等[1]首先从鼠的脂肪细胞中分离出来,1999年Arita等将其命名为脂联素。发现之初认为其仅由脂肪组织分泌, 但是近两年的研究表明,除了脂肪细胞以外,

脂联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脂联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黄烈福2010225026 摘要: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脂联素受体结合而产生多种生理功效。它能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参与葡萄糖、脂肪代谢的调节,调控生物体的能量稳态,从而发挥其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敏胰岛素等作用。现就近年来对脂联素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脂联素;脂联素受体;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 引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储存能量,同时它也是非常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可分泌瘦素(1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抵抗素(resistin)和脂联素(adiponectin)等物质。其中,脂联素在调节内皮功能、免疫功能、糖脂代谢,抗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现仅就目前有关脂联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脂联素的结构及受体 1.1脂联素 脂联素也被称为apM1(脂肪组织最丰富的基因转录产物)、Acrp30(30KDa 脂肪补体相关蛋白)、GBP28(28KDa明胶结合蛋白)或AdipoQ,人类脂联素基因是单拷贝基因,由apM1mRNA编码,位于染色体3q27上,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2]。其在外周脂肪组织的表达要多于在内脏脂肪组织的表达。人的脂联素含有244个氨基酸(鼠的脂联素含247个氨基酸),包括N-端信号肽(约18个氨基酸,无跨膜疏水区)、C端一串芳香族氨基酸球状序列(约137个氨基酸)、N端一段特异的非胶原序列(约23个氨基酸)、其后紧接着一段类似胶原的G-X-Y3氨基酸重复序列(约66个氨基酸)。翻译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1]。胰蛋白酶裂解后得到C端球形结构域,是脂联素蛋白活性的关键部位,而且与胶原Ⅷ、Ⅹ、补体c1q和TNF-α家族具有结构同源性。该蛋白胶原化区域4个赖氨酸(Lys68,71,80,104)的羟基化和糖基化与脂联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

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年8月第5卷第8期ChineseJournalofCardiovascularReview,August2007,Vol.5,No.8 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贮能组织,更是一个功能十分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其所分泌的一系列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建立了密切的关联。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重要产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与体脂含量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已证实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动脉粥样硬化等[1]。近年来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脂联素概述 脂联素(APN)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曾相继被命名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脂肪组织基因转录最丰富的物质(apM1)、AdipoQ以及凝胶结合蛋白(GBP28)。发现之初认为其仅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组织及肝细胞亦可分泌APN。APN在血浆中通常以聚合体形式存在,3个单体通过球形结构域连接成同源三聚体,进一步以二硫键形成低相对分子质量六聚体,4~6个三聚体可汇聚成高相对分子质量多聚体。迄今为止已发现3种APN受体。其中2种是通过表达克隆分离到APN受体的2个亚型:AdipoR1和AdipoR2。前者在骨骼肌中表达最丰富,是球形Acrp30的高亲和受体及全长型APN的低亲和受体;后者在肝脏中表达最丰富,是APN和球形Acrp30的中等亲和受体。最近Hu等[2]用未分化的C2C12肌细胞衍生的一个逆转录病毒cDNA转导BaF3细胞,然后对该细胞的APN进行表达克隆,鉴定出一种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相关的细胞表面分子:T-钙黏连蛋白。认为其是脂联素六聚体和高相对分子质量复合物的一个受体,该受体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中,虽然有关该受体的活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有人观察到和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相比,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内乳动脉中T-钙黏连蛋白表达是增加的,并通过与脂联素相互作用保护内皮细胞不受损伤[3]。脂联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可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硬化作用。2脂联素与高血压 2.1脂联素与血压的相关性目前,脂联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的高低与血压的相关性仍有争议。目前多数研究支持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减低。Adamczak等[4]首次报道了脂联素与EH之间的关系。他们选择了33例EH患者及33例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发现EH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认为脂联素可能在EH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之后Yoshio等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Iwashima等[5]进一步研究了446例EH患者和312例血压正常者,同样发现EH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经校正年龄、BMI及总胆固醇等因素后,EH组较血压正常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亦表明,校正其他因素后,低脂联素血症为患E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Koh等[6]用雷米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及单独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来观察出现的血管与代谢效应,结果发现雷米普利单独或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升高血脂联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支持低脂联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然而亦有不同的结论。Yang等对180例BMI>23kg/m2的亚洲人进行了血浆脂联素、血脂、血压、腰臀比、BMI等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腰臀比、BMI、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血压及总胆固醇无相关关系。Mallamaci等[7]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要高于正常血压者,且与血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肌酐清除率为脂联素的独立预测因子。李立新等[8]在综合考虑了胰岛素抵抗(IR)、肾脏排泄功能、心率水平、腰臀比、血脂水平等干扰后,认为平均动脉压对脂联素的影响独立于IR和肾脏排泄功能,平均动脉血压水平是影响脂联素浓度的独立预测指标。但其研究的样本量相对偏小,对照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2.2脂联素、肥胖与高血压Kern等[9]研究结果显示,在不 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崔忠太尹新华 作者单位:163318黑龙江省,大庆石油学院医院心内科 综述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01(2007)08-0618-03 ?618?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APN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3 讨论 APN是近期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并在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的一种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血浆蛋白,其血浆浓度为5~30 mg/L,约占全部血清蛋白成分的0.01%,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产生和增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作用。球状脂联蛋白是APN的球状结构域部分,在人血浆中已被发现,它的药理作用与全长型脂联素有些不同,但二者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浆APN水平[10.7mg/L(1.5~40. mg/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14.3mg/L(2.4~39.8)mg/L,P<0.01]。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 以上研究表明APN可能是抗AS的保护性因子,但目前尚缺乏低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直接临床证据.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AS患者空腹血清APN的水平,进一步探讨APN与AS病变程度的关系。 脂肪组织不仅作为能量贮存组织,而且是一个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内分泌器官。APN为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脂肪特异蛋白,是一种激素蛋白,在动物和人类的实验中证实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1]。 APN被认为是人体有益的保护因子,它的水平降低,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APN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肖广辉,张蕴.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6):4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