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蛋白质(protein):由α-氨基酸彼此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具较特定空间构象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生物

大分子。

3.一级结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4.构型(configuration):化合物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布,需要共价键的断裂或重组才能产生新的

立体异构体。

5.构象(conformation):由于共价键的旋转所产生的化合物中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布。

6.肽平面:由于肽键不能旋转,致使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两个Cα处于一个平面上,这种刚性结构的

平面称肽平面。

7.二级结构:依靠肽链主链中的羰基氧与亚氨基氢形成氢键在空间盘绕形成的空间结构。

8.超二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三维折叠中相互靠近、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

成规则的二级结构的聚合体。

9.结构域:较长的多肽链,其三维折叠常常形成两个或多个松散连接的近似球状的三维实体。

10.同功能/源蛋白:来源不同种属生物,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

11.沉降系数(S):一种分子在单位离心力场里的沉降速度为恒定值,该值称沉降系数。

12.变构效应:在寡聚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引起相邻其他亚基的构象改变,以

及与配体结合的能力改变。

13.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个pH时,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数恰好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

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14.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并失去原有性质的现象。

15.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在适当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重新折叠成天然构象,恢复其生物学特性。

16.沉淀: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及同性电荷,溶解度降低,相互聚集而从溶液中沉

淀析出的现象。

17.酶(enzyme):由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生物催化剂。

18.酶蛋白(apoengyme):需要辅助因子才能发挥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组分。

19.酶的必需基团:酶表现生物活性必不可少的基团。

20.同工酶(isoenzyme):指功能相同、组成或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21.诱导契合学说:酶分子或活性中心具有一定柔性,酶与底物接近时,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与底物

适应结合。

22.酶活力: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23.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酶活力的单位数。

24.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的规律,以及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

剂和抑制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5.K m: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6.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

去的抑制作用。

27.可逆抑制: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中心的基团结合,可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使酶重新恢复活

性的抑制作用。

28.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使底物不能结合,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的可逆性抑制作用。

29.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ES中间产物结合,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的抑制作用。

30.变/别构调节:调节物与变构酶的调节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使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31.协同效应:第一个分子与变构酶结合后,对后续分子结合的影响。

32.共价修饰: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酶分子共价结合或解离掉某种化学基团,改变酶的活性。

33.核酸: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具有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34.DNA的熔解温度/T m:DNA变性50%的温度,70-85℃。

35.增色效应:核酸变性后其OD260增高的现象。

36.退火/复性(annealing):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

37.减色效应:复性的DNA其紫外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38.核酸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破坏核酸分子中的氢键,使双螺旋结构变成无规则的单链线团状。

39.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具有一定同源性的DNA分子间或DNA和RNA分子间,通过变性和复性处理,

部分互补的区域相结合。

40.生物氧化: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生成CO2、H2O和能量的过程。

41.呼吸链:底物脱下的氢经一系列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的传递体系。

42.氧化磷酸化:底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的同时,所释放的自由能与ADP磷酸化成ATP相偶联的过

程。

43.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因脱氢、脱水,分子内原子发生重排,产生高能键,交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44.磷氧比:生物氧化中,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的同时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

45.糖:多羟醛或多羟酮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46.糖酵解/EMP途径(glycolysis):在无氧条件下,糖分解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47.生醇发酵:厌氧微生物把酵解生成的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进而生成乙醇的过程。

48.有氧氧化:机体氧气供给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49.三羧酸/Krebs/TCA循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的柠檬酸经反复脱氢脱羧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50.磷酸戊糖/PPP途径:葡糖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经过脱氢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再经过一系列的

磷酸酯的互变过程。

51.糖异生(gluconeogenesis):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52.乳酸/Cori循环:骨骼肌糖酵解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脏,经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补充血糖,被骨骼肌再利用的过程。

53.能荷:细胞内三种腺苷酸中高能磷酸基在数量上的衡量尺度。

54.级联放大反应:激素的信号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其作用不断加以放大的现象。

55.脂类(lipid):指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56.必需脂肪酸:指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57.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

58.蛋氨酸循环:蛋氨酸与ATP作用生成的S-腺苷蛋氨酸,在转甲基后生成同型半胱氨酸,然后再重新合成

蛋氨酸的过程。

59.冈崎片段:在DNA后随链不连续合成中产生的相对较短的DNA片段。

60.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规律,主要是DNA→DNA,DNA→RNA→蛋白质,病毒可以RNA

→DNA或RNA→RNA。

6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每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与之相互补的链。在子代DNA分子中,一股链来自于

亲代,一股链为新和成的。

62.逆转录: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63.互补DNA(cD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的DNA。

64.DNA的损伤: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DNA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65.SOS应急反应:在损伤严重及修复系统受到抑制的紧急情况下,以牺牲复制的的忠实性为代价产生差错修

复的反应。

66.转录: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67.转录单位(顺反子):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DNA片段。

68.不对称转录:在一个转录单位中,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方式。

69.启动子(promoter):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及负责转录起始的特定DNA序列。

70.终止子(terminator):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及负责转录终止的特定DNA序列。

71.复制子(replicon):两个复制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72.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断裂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

73.外显子(exon):真核生物断裂基因中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74.核不均一RNA(hnRNA):真核生物细胞核内mRNA前体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不均一,含有许多内

含子。

75.RNA复制: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76.翻译:把转录到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译为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过程。

77.密码子(codon):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遗传密码的基本单位。

78.SD序列:位于mRNA起始密码子前10个核苷酸左右的富含嘌呤核苷酸的一段序列,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小

亚基16SrRNA结合,是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识别位点。

79.分子伴侣:能帮助新生肽链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而本身不是功能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分子。

80.基因表达: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81.操纵子(operon):由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及其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组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的基本单位。

82.反义RNA/micRNA:能与mRNA互补结合从而阻断mRNA翻译的RNA分子。

83.顺式调控元件:与结构基因串联,对基因表达活性起调控作用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

默子等。

84.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因子。

85.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按照人们的设计方案定向连接到载体DNA分子上,并使之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

增殖与表达,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遗传操作。

86.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经变性、退火和延伸三步反应使目

的DNA以2n得以迅速扩增的技术。

简答

1、蛋白质的分类

1)依据分子外形:球形蛋白质、纤维蛋白质;

2)依据生物化功能

①酶蛋白:催化作用——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②调节蛋白:调节物质代谢——蛋白质激素或多肽激素;

调节遗传信息表达——组蛋白、阻遏蛋白、转录因子;

③运输蛋白:运输功能——血红蛋白、Na+-K+-ATPase、葡萄糖运输载体、脂蛋白、电子传递体;

④运动蛋白:运动作用——肌肉收缩(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细菌的鞭毛运动;

⑤防御蛋白:防御作用——抗体、补体、干扰素、凝血酶和血纤维蛋白原等;

⑥贮存及营养作用:贮存及营养功能——铁蛋白、酪蛋白、卵清蛋白;

⑦受体蛋白: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作用——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受体;

⑧结构蛋白:结构成分和机械支撑作用——膜蛋白、角蛋白、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血管和皮肤的弹性

蛋白;

⑨电子传递蛋白:传递电子——铁硫蛋白、细胞色素;

⑩特殊蛋白:功能各异

毒蛋白——动物、植物、微生物所分泌,蛇毒、蜂毒、蝎毒、蓖麻毒素、细菌肠毒素;

甜果蛋白——蔬菜、水果;

抗结冻蛋白——南极水域鱼体内;

3)依据化学组成

①简单(单纯)蛋白质

只含有氨基酸,根据溶解度不同,分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硬蛋白;

②结合蛋白质

依据辅基的不同分为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磷蛋白、黄素蛋白、色蛋白、金属蛋白;

4)依据营养价值

①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②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齐全。

2、蛋白质序列测定

1)纯化蛋白质:纯度在98%以上;

2)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确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及每种氨基酸的含量;

3)打开二硫键,确定每种肽链的数目,并分离纯化肽链;

4)N、C末端氨基酸的测定;

5)用两种以上不同断裂位点的方法将肽链裂解成肽段;

6)纯化肽段,测定氨基酸的序列;

7)确定一级结构的排列顺序;

8)确定二硫键的位置。

3、维持蛋白质的分子构象的主要化学键

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配位键。

4、蛋白质沉淀方法

1)盐析;

2)有机溶剂沉淀法;

3)重金属沉淀法;

4)生物碱试剂及某些酸类沉淀法;

5)等电点沉淀法;

6)加热变性沉淀法。

5、分离纯化蛋白质

1)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生产有活性的蛋白质或酶、激素;

3)作为药物、抗原、食品添加剂等。

6、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双缩脲法;

3)Folin-酚法;

4)考马斯亮蓝法;

5)凯式定氮法。

7、酶的催化特性

1)反应条件温和;

2)效率极高;

3)特异性;

4)活性可调节性;

5)有的酶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8、K m的意义

1)K m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2)K m是酶在一定温度、pH和底物条件下测定的,不同的酶K m值不同;

3)若一个酶有几个底物,则每一个底物均有一个特定的K m,其中K m值最小的底物是酶的最适底物;

4)K m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 m越大,亲和力越小。

9、共价修饰的类型

1)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2)乙酰化与脱乙酰化;

3)甲基化与脱甲基化;

4)腺(尿)苷化与脱腺(尿)苷化;

5)-SH与-S-S互变。

10、酶根据反应性质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连接酶(合成酶)。

11

12、DNA右手双螺旋(B型)结构

1)两条反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的螺旋,螺旋直径为2nm;

2)磷酸和脱氧戊糖组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碱基间以氢键连接,A=T,G≡C相配对;

3)所有的碱基平面几乎与螺旋轴垂直,所有的糖环平面与螺旋轴平行。

4)维持双螺旋的力是碱基堆积力、氢键和离子键。

5)螺旋表面形成两条凹陷的沟,分别称大沟和小沟。

13、影响DNAT m值的因素

1)DNA均一性

均一性越高,变性的温度范围越窄;

2)G-C含量

G-C含量高,T m值高;

3)介质中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高,T m值高。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在体温、一个大气压、pH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

2)经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步缓慢进行;

3)能量逐步释放,且将相当的能量以ATP形式储存和转运;

4)物质氧化的主要方式是脱氢,脱下的氢在酶、辅酶和电子传递系统参与下与激活的氧结合生成H2O;

5)CO2是代谢物转变成羧酸、经过脱羧产生的;

6)场所:真核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膜,原核细胞在质膜上进行。

15、线粒体呼吸链的种类及排列顺序

1)NADH呼吸链:NADH→FMN→Fe·S→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O2

2)FADH2呼吸链:琥珀酸→FAD→Fe·S→CoQ→Cytb→Fe·S→Cytc1→Cytc→Cytaa3→O2

16、生物氧化抑制

1)电子传递抑制剂

(1)鱼藤酮、阿米妥:抑制电子从NADH向CoQ传递;

(2)抗霉素A:抑制电子从Cytb向Cytc1传递;

(3)CN-、CO、H2S、N3-:抑制电子从Cytaa3向O2传递。

2)磷酸化抑制剂

作用于ATP合成酶,抑制ADP磷酸化,最终抑制电子传递。

如:寡聚酶,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抑制ATP生成。

3)解偶联剂

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偶联过程分离,只抑制ATP生成,不抑制电子传递。

如:解偶联蛋白、双香豆素、2,4-二硝基苯酚等。

17、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神经组织中。胞质中含有甘油磷酸脱氢酶,可催化磷酸二羟基丙酮还原为α-磷酸甘油,后者进入线粒体。线粒体内膜近外侧有甘油磷酸脱氢酶,它是胞质侧甘油磷酸脱氢酶的同工酶,但辅酶是FAD。可催化α-磷酸甘油脱氢生成磷酸二羟基丙酮和FADH2。于是胞质内的NADH+H+上的H便间接地被转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转化为FADH2,进入FADH2呼吸链氧化。磷酸二羟基丙酮则从线粒体返回细胞质。这样每1分子胞质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氧化生成1.5分子ATP。

18、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

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中。胞质中含有苹果酸脱氢酶,可催化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后者进入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内有另一种苹果酸脱氢酶,可催化进入的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和NADH+H+。于是胞质内的NADH+H+上的H便间接地被转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进入NADH呼吸链氧化。草酰乙酸则通过基质和胞质均含有的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从基质返回胞质。这样每1分子胞质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氧化生成2.5分子ATP。

19、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

2)重要碳源

3)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酵解定义

在无氧条件下,糖分解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亦称EMP途径。

(二)过程(细胞液)

(1)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

(2)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Glu G-6-P F-6-P F-1,6-2P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

磷酸二羟丙酮乳酸 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己糖激酶; E2:磷酸果糖激酶; E3:丙酮酸激酶

(三)意义

1)1分子葡萄糖经EMP净生成2分子ATP;

2)在无氧或相对缺氧条件下,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

3)即使在有氧条件下,机体有些组织也要由无氧酵解来供能。

21、糖的有氧氧化

(一)定义

机体氧气供给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二)过程

1)第一阶段为糖酵解途径:葡萄糖→丙酮酸和NADH+H+(胞质内)

2)第二阶段为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乙酰CoA和NADH+H+(线粒体),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系

3)第三阶段为TCA循环: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NADH+H+和FADH2(线粒体)

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E2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

E1:柠檬酸合酶; E2:异柠檬脱氢酶; E3: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4)第四阶段为生成H20和ATP:上述还原性辅酶NADH+H+和FADH2进入线粒体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并发生氧化磷酸化生成大量ATP。

(三)意义

1)可产生大量ATP,是机体利用糖或其它物质获取能量的最有效途径;

2)不仅是糖彻底氧化的途径,而且也是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最终彻底氧化的途径;

3)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相互联系的枢纽;

4)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22、三羧酸循环

(一)特点

1)反应部位:线粒体;

2)单向循环,催化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为关键酶,它们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

3)循环一次产生10个ATP

4次脱氢,生成3个NADH+H+、1个FADH2

2次脱羧

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4)中间产物不会因为参与循环而被消耗,但可以参加其它代谢而被消耗。

(二)生理意义

1)为机体提供大量能量;

2)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起代谢枢纽作用:

①是糖、脂类、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必经途径;

②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为糖、脂类和蛋白质提供合成原料。

23、糖异生

(一)定义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过程

乳酸 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醛

Glu G-6-P F-6-P F-1,6-2P ?

磷酸二羟丙酮←甘油E1:丙酮酸羧化酶; E2:PEP羧激酶; E3:果糖-1,6-二磷酸酶; E4:葡糖糖-6-磷酸酶

(三)意义

1)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2)是体内糖的来源途径之一;

3)清除体内产生的大量乳酸;

4)协助氨基酸的代谢。

24、脂类的生理功能

1)作为功能和储能物质;

2)作为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协助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

5)信号识别、免疫介导、细胞粘附等;

6)保护和保温作用;

7)转变为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8)磷脂代谢产生的甘油二酯、IP3等可作为信号分子。

25、血浆脂蛋白密度分类法(由低到高)

1)乳糜微粒(CM):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脂肪最丰富,运输外源性脂类;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肝细胞合成,脂肪较丰富,运输内源性脂肪;

3)低密度脂蛋白(LDL):由VLDL转变而来,胆固醇最丰富,将胆固醇运至肝外;

4)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小肠、肝、血浆中合成,蛋白质最丰富,将肝外胆固醇运至肝内。

26、脂肪酸彻底氧化的能量计算——以16碳软脂酸为例

1)脂肪酸的活化:消耗2ATP

2)β-氧化的次数:16÷2-1=7次

3)一次β-氧化产生的ATP数:NADH+FADH2=2.5+1.5=4

4)产生乙酰CoA的个数:16÷2=8

5)1乙酰CoA进入TCA产生的ATP数:3NADH+FADH2+1=3×2.5+1.5+1=10

6)净生成的ATP数:4×7+10×8-2=106

27、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生成的原料:乙酰CoA;

2)关键酶:HMG-CoA 合成酶;

3)利用的酶:乙酰乙酸-琥珀酰CoA转移酶;

4)生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5)利用部位:肝外组织线粒体。

28、酮体的生理意义

1)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是脂肪酸供能的一种形式;

2)分子小、易溶于水,便于运输;

3)在饥饿或缺糖时,作为大脑和肌肉的供能物质,有利于维持血糖。

29、软脂酸的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30、胆固醇的转化

1)转变为胆汁酸;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3)转化为VitD3。

3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构成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2)执行多种生物学功能及转变为其它含氮类生物活性物质;

3)具有营养功能,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及修补所必需;

4)彻底氧化分解,或转变为糖和脂肪。

32、脱氨基作用的方式

1)氧化脱氨基作用

α-氨基酸→亚氨基酸→α-酮酸 + NH3

2)转氨基作用

L-氨基酸 + α-酮戊二酸→α-酮酸 + L-谷氨酸

3)联合脱氨基作用;

4)嘌呤核苷酸循环;

5)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脱水脱氨基作用:Ser、Thr;

脱硫化基脱氨基:Cys;

直接脱氨基:Asp。

33、尿素循环

(一)过程

1)ATP+NH3+CO2→氨基甲酰磷酸+鸟氨酸→瓜氨酸——线粒体

2)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延胡索酸+精氨酸——胞液

3)精氨酸+H2O→尿素+鸟氨酸——胞液

(二)意义

1)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从肾脏排出体外;

2)排出1分子CO2,对调节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34、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1)保护含巯基酶或蛋白质不被氧化,对维持红细胞及细胞膜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与药物、毒物结合,参与肝脏的生物转化;

3)参与氨基酸的运输。

35、参与DNA复制的主要蛋白质因子和酶类

1)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Ⅰ——负责DNA损伤修复、切除RNA引物以及填补空隙;

DNA聚合酶Ⅱ——修复酶;

DNA聚合酶Ⅲ——复制酶;

DNA聚合酶Ⅳ、Ⅴ——SOS差错修复酶;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引物酶、核DNA后随链的复制;

DNA聚合酶β——修复酶;

DNA聚合酶γ——线粒体DNA复制;

DNA聚合酶δ——核DNA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复制;

DNA聚合酶ε——后随链空隙填补、修复酶;

2)解螺旋酶:打开DNA的双螺旋,提供单链模板;

3)单链结合蛋白SSB:结合至解开的DNA单链上,防止其退火及免遭核酸酶降解;

4)引物酶:合成复制所需的RNA引物;

5)引发前体:与引物酶组成引发体;

6)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中单链缺口的连接;

7)RNaseH1和Flap:切除真核生物RNA引物;

8)拓扑异构酶:主要为拓扑异构酶Ⅱ起作用,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扭曲张力;

9)端粒酶:真核生物端粒的合成。

36、DNA的损伤类型

1)紫外辐射引起的嘧啶二聚体;

2)碱基的插入、缺失及改变;

3)DNA链的铰链;

4)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37、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38、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

1)5’端加帽子结构;

2)3’端加尾巴结构;

3)切除内含子、外显子连接;

4)3’、5’非编码区A→m6A;

5)RNA编辑:碱基的插入、缺失、改变。

39、遗传密码的特点

1)方向性: 5’→3’;

2)起始密码:AUG(真核、原核)、GUG(原核);

3)终止密码:UAA、UAG、UGA;

4)连续性和无标点:从起始密码起,每3个碱基连续阅读;

5)无重叠性:病毒除外,密码子中的碱基不重复阅读;

6)简并性:除Met、Trp外,其它均有2-6个密码子;

7)通用性及例外:所有生物体共用一个密码表,但有例外,如,UGA在支原体、人和牛的线粒体编码Trp;

8)摆动性(变偶性):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时,前2个碱基严格互补,第3个碱基配对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40、核糖体活性部位

1)P位:肽酰-tRNA或起始氨酰-tRNA结合部位;

2)A位:(延伸)氨酰-tRNA结合部位;

3)转肽酶部位:大亚基上,A与P之间;

4)E位:大亚基上,空载tRNA释放部位;

5)mRNA结合部位:小亚基。

4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原核生物)

(一)氨基酸的活化

氨酰-tRNA合成酶

AA+tRNA+ATP AA-tRNA+AMP+PPi

(二)起始阶段

1)大小亚基分离;

2)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

3)起始氨酰-tRNA结合到小亚基,形成30S起始复合物;

4)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形成70S起始复合物;

(三)延长阶段

1)氨基酸进位:根据mRNA下一组遗传密码指导,使相应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

2)成肽反应:由转肽酶催化肽键生成;

3)移位反应:EF-G催化GTP水解供能,核糖体向mRNA的3’端移位一个密码子;

(四)终止阶段

当翻译至mRNA终止密码时,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核糖体分离;

(五)多肽链的加工与修饰

1)N-端甲酰甲硫氨酸、甲硫氨酸的切除;

2)切除信号肽;

3)切除供能非必需的肽段;

4)氨基酸的修饰

5)形成二硫键;

6)蛋白质的自剪接;

7)空间结构的折叠;

8)亚基间的聚合或辅基结合;

(六)蛋白质的转位

共翻译转位或翻译后转位。

42、乳糖操纵子调控作用机制

1)负调控

无乳糖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抑制转录。

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变构失活,转录开始。

2)协同调控

无乳糖时,无论是否有葡萄糖,阻遏蛋白均与操纵基因结合起负调节作用,抑制转录,操纵子被关闭。

有乳糖时,转录是否开启取决于是否有葡萄糖。仅无葡萄糖时CAP正调节才起作用,激活转录,操纵子开启,否则操纵子被关闭。因此,二种机制互相协调、相互制约。

3)正调控

只有降解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到启动子上游的CAP结合位点,才能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激活转录。

无葡萄糖时,cAMP浓度升高,cAMP与CAP结合,激活转录。

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降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抑制转录。

43、色氨酸操纵子调控作用机制

1)负调控

无色氨酸时,阻遏蛋白不与操纵基因结合,转录开始。

有色氨酸时,色氨酸与阻遏蛋白结合变构激活阻遏蛋白,使其与操纵基因结合,转录被抑制。

2)衰减子调控

前导序列是否有提前终止转录作用,取决于合成前导肽时所需色氨酸的量。

色氨酸充足时,前导肽正常合成,前导序列3、4段碱基配对形成茎环结构,转录提前终止,操纵子关闭。

色氨酸不足时,前导肽合成受阻,前导序列3、2段碱基配对无法形成终止信号,转录继续进行,操纵子开启。

3)双重负调控

当色氨酸的量不足以使阻遏蛋白结合操纵基因起阻遏作用时,只要还可以维持前导肽的合成,也可提前终止转录。

44、乙酰CoA参与的生化反应过程

1)在线粒体中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进入TCA循环。

2)参与酮体的生成:对动物而言,当肝脏线粒体中乙酰CoA浓度过高,没有足够草酰乙酸与之反应生成柠

檬酸进入TCA循环的时候,乙酰CoA生成酮体。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重新转化为乙酰CoA,参与TCA 循环。

3)参与乙醛酸循环:油料植物种子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植物利用乙醛酸循环将乙酰CoA净

合成琥珀酸,这一过程是植物种子脂肪酸转变为糖类物质的主要途径。

4)参与柠檬酸-丙酮酸转运系统:线粒体中的乙酰CoA转运至细胞质,才可参与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它通过

生成柠檬酸转运到细胞质中,柠檬酸重新裂解为乙酰CoA何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以丙酮酸的形式由转运体带回线粒体,完成转运。

5)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活化为丙二酸单酰CoA,然后在脂肪酸合成酶复合

体催化下完成脂肪酸从头合成。

6)参与氨基酸代谢:通过生成TCA循环中的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等中间产物,经转氨基反应生成氨基酸,

参与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产物也可转化为乙酰CoA。

7)参与固醇的合成:为固醇合成。

45、DNA重组技术基本步骤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1)从基因组中分离;

2)反转录获得cDNA;

3)人工合成;

4)构建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

5)聚合酶链反应(PCR);

(二)DNA的重组

将目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DNA连接,获得重组子;

(三)重组子的转化

以基因枪、电穿孔法等将重组子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

(四)筛选、鉴定重组子

通过抗生素抗性、基因插入失活、核酸杂交等鉴定重组子。

(五)获得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或有新遗传性状的个体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 核糖体 5. 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 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 (1分)基因, (1分)基因及其下游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1分)基因所构成。 3. 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3分)。 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1分),

(1分)和(1分),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5.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1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体需要一个名为(1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 酶A须经过 (1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 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分),请举例说明(4分)。(8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4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4分)。(8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3分)请说明理由(5分)。(8分) 4.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动物生物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12

动物生物化学期末试卷1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增色效应: 2. 柠檬酸循环: 3. 糖异生: 4. 级联放大: 5. 质子梯度的概念: 6.无氧呼吸: 7.乙醛酸循环: 8. 铁硫蛋白: 9. 氧化磷酸化: 10.乳酸的再利用(Cori Cycle):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通常把DNA变性时,即双螺旋结构完全丧失时的温度称为DNA的熔点,用Tm 表示。() 2. 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既抑制呼吸也抑制磷酸化,但是它对呼吸的抑制可以被解偶联剂所解除.() 3.辅酶I(NAD+ )、辅酶II(NADP+)、辅酶A(CoA)、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中都含有腺嘌呤(AMP)残基。() 4.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P/O比值约为2。() 5.离子载体抑制剂是指那些能与某种离子结合,并作为这些离子的载体携带离子穿过线粒体内膜的脂双层进入线粒体的化合物。缬氨霉素可结合Na+穿过线粒体内膜。() 6. 脂蛋白的密度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蛋白质比例越大则密度越大。() 7. 必许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Val、Ile、Leu、Thr、Met、Lys、Phe、Tyr。目前有人将His和Arg称为营养半必需氨基酸,因为其在体内合成量较小。() 8.不同终端产物对共同合成途径的协同抑制是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一种调节机制。()

9. E. coli和酵母的脂肪酸合酶是7种多肽链组成的复合体,其中一链是ACP,其余6链是酶;() 10. 由葡萄糖经历丙酮酸最后生成乙醇,称为发酵过程。() 三、选择题(前15题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5题为多选题,每题有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嘧啶核苷酸合成特点是() A.在5-磷酸核糖上合成碱基 B.由FH 4 提供一碳单位 C.先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D.甘氨酸完整地掺入分子中 E.谷氨酸是氮原子供体 2.在嘧啶生物合成过程中,嘧啶环上的氮原子来源是() A,NH 3 和甘氨酸 B,氨基甲酰磷酸和胱氨酸 C.谷氨酸 D.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E.丝氨酸 3.核苷酸从头及补救合成中都需() A.Gly B.Asp C.一碳单 位 D.CO 2 E.PRPP 4.下列关于由IMP合成GMP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由ATP供能 B.由天冬氨酸供氨 C.XMP为中间产物 D.NAD+为IMP脱氢酶辅酶 E.先脱氢,再氨基化 5.下列有关胞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叙述,哪项有错() A.在三磷酸水平上,由UTP转变为CTP B.从头合成一分子CTP耗7分子ATP C.胞嘧啶C 4上的-NH 2 由谷氨酰胺供给 D.先合成UMP是从头合成CMP的必经过程 E.机体可利用现成的胞嘧啶在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下补救合成CMP 6. 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7. 抗霉素A是一种抑制剂,它抑制() 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 B.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 C.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 D.线粒体ATP合成酶.

动物生物化学试卷试题最新完整标准包括答案.docx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核糖体 5.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 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1分 ) 基因,(1分 ) 基因及其下游 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 1 分)基因所构成。 3.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 3 分)。 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 1分), ( 1 分)和( 1 分),在肝外组织中

利用。 5.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 1 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 体需要一个名为( 1 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酶 A 须经过 ( 1 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 分),请举例说明( 4 分)。(8 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 4 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 4 分)。(8 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 3 分)请说 明理由( 5 分)。(8分) 4. 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 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博士考试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博士考试高级动物生物 化学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中英文回答均可) 1. Shine-Dalharno sequence SD序列: 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SD序列在细菌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的碱基序列,能与细菌16SrRNA3'端识别,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2、Molecular chaperon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3、Cori cycle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在肌肉内无6-P-葡萄糖酶,所以无法催化葡萄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4.Melting temperature熔解温度:双链DNA熔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5. Specific activity比活:用于测量酶纯度时,可以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一般用单位/mg蛋白来表示 二、简答题(50分) 1、简要说明RNA功能的多样性。(8分) 1、RNA在遗传信息翻译中起决定作用。(mRNA起信使和模板的作用,rRNA起着装配作用,tRNA起转运和信息转换作用)。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当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种氨基酸的等电点。 2. 酶的活性中心:酶只有很小的部位与底物发生反应,此部位称为酶的活动中心。 3. 变构酶:当一种效应物与酶一个部位结合后,将影响到另一个效应物与酶的结合,这类酶称为变构酶 二、填空题: 1. 碱性氨基酸包括: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 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独立的α-螺旋和β-折叠、相间的α-螺旋和β-折叠3. 酶的专一性包括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结构专一性 三、三羧酸循环或糖酵解路径图(书本103,105面) 习题 1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也什么形式存在(两性离子) 2蛋白质亚基间的空间排布相互作用(四级结构) 3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发生在哪个细胞器:高尔基体 4蛋白质的等电点为5.0放在PH为1.0的缓冲液中,正电荷能向正极还是负极。答案:负极5每分子血红蛋白中有多少个铁原子?(四个) 6双缩脲用来检测什么(蛋白质) 7肽键属不属于一级结构内能(属于) 8肽键中氮与氮之间单键为什么不能旋转(有酰胺平面) 判断题 9肽键能旋转形成β-折叠(错误) 10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键都具有生物活性(错误) 1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合成之后的共价修饰是可逆(正确) 12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用的是不是同一种酶(不是) 13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正确) 14Km值代表亲合性的高低(负相关) 15磷酸化是激酶催化的(正确) 16糖元磷酸化酶是一种什么酶(可逆的共价调节酶) 17Km值与酶的性质相关而不是与酶的活性相关(正确) 18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 19以磷酸二羟丙酮为交叉点的是(糖代谢与甘油代谢之间) 20丙酮到乙酰辅酶A脱掉的H给了谁(NAD+) 21发生线粒体的循环式:三羧酸循环 22一分子子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会经过几次底物磷酸化(6次) 思考题 第二章蛋白质 (1)天冬氨酸解离基团的pK值分别是pK1=1.88,pK2=9.06,pKR=3.64,天冬氨酸的等电点是多少?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考研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动物生物化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二、填空题 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o 2、生物化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o 3、新陈代谢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4、**Biochemistry ” 一词首先由德国的____________ 于1877年提ill。 5、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Krebs曾提出两大著名学说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o 6 水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 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1.现代生物化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下列哪一学说的提出为标志: A.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B.三竣酸循环 C.断裂基因 D.基因表达调控 2.我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是: A.李比希 B.吴宪 C.谢利 D.拉瓦锡 3.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的其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 A.牛胰岛素 B.R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 D. DNA连接酶 4.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研究生物进化 B.研究激素生成 C.研究小分子化合物 D.研究新陈代谢规律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5.1981年我国完成了哪种核酸的人工合成: A.清蛋白mRNA B.珠蛋白RXA C.血红蛋白DNA D.酵母丙氨酸tRNA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又称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分子量比较大的有机物,主要包扌舌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 二、填空题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新陈代谢、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静态生物化学阶段、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现代生物化学阶段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动物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动物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核苷 2、核苷酸 3、核苷多磷酸 4、DNA的一级结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研究核酸的鼻祖是_________,但严格地说,他分离得到的只是。 2、等人通过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证明了导致肺炎球菌遗传性状改变的转化因子是,而不是。 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中,并与结合形成染色体;原核生物的DNA 主要存在于。 4、在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一个形状为的双链DNA;在染色体外存在的、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是。 5、DNA的中文全称是,RNA的中文全称是;DNA中的戊糖是,RNA 中的戊糖是。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天然存在的核苷中,糖苷键都呈( )构型。 A. α- B. β- C. γ- D. δ- 2.Watson-Crick提出的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是哪一型() A. A B. B C. C D. Z 3. tRNA3′端的序列为:() A. -ACC B.-CAC C.-ACA D.-CCA 4.下列关于浮力密度的叙述,哪一条是对的:() A. RNA的浮力密度大于DNA B. 蛋白质的浮力密度大于DNA C. 蛋白质的浮力密度大于RNA D. DNA的浮力密度大于RNA 5.下列关于R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的结构象DNA一样简单、有规则 B.绝大多数RNA是单链分子,少数病毒RNA是双链 C.RNA的结构象蛋白质那样复杂而独特 D.各种RNA分子均存在局部双链区 6.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7.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 A.m7APPPNmPNmP B. m7GPPPNmPNmP C.m7UPPPNmPNmP D.m7CPPPNmPNmP

最新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带答案)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 班级 姓名 教师 汇编人:李雪莲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 2016.2

教学单元一核酸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 一、单选题 1、维持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A.范德华力 B.磷酸二酯键 C.疏水键 D.氢键 D 2、DNA的戊糖在哪个位置脱氧: A.l B.2 C.3 D.4 C 3、连接核苷与磷酸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氢键 D.磷酸酯键 D 4、核苷酸去掉磷酸后称为: A.单核苷酸 B.核苷 C.戊糖 D.碱基 B

5、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磷酸 B.核糖、磷酸 C.果糖、磷酸 D.碱基、戊糖、磷酸 D 6、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A.TCGU B.TAGU C.AGCU D.ATGC C 7、不参与DNA组成的是: A.dUMP B.dAMP C.dTMP D.dGMP A 8、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A.mRNA B.tRNA C.rRNA D.DNA B 9、在DNA和RNA中都含有的是: A.腺苷二磷酸 B.环磷酸腺苷

C.磷酸 D.脱氧核糖 C 10、RNA代表: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单核苷酸 D.核苷 B 11、属于戊糖的是: A.蔗糖 B.乳糖 C.核糖 D.葡萄糖 B 12、核酸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B 13、核酸一级结构的主要连接键是: A.肽键 B.氢键 C.磷酸二酯键 D.盐键 C

14、在DNA中,A与T间存在有: A.3个氢键 B.2个肽键 C.2个氢键 D.l个磷酸二酯键 C 15、连接碱基与戊糖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C 15、DNA两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B 16、DNA的空间结构有几条多核苷酸链: A.l条 B.2条 C.3条 D.4条 B 17、有互补链的是: A.RNA

动物生物化学(1)

一.绪论与酶 1.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简称生命的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酶原——在细胞内最初合成或分泌时并没有催化活性,必须经过适当物质的作用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原的激活——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维生素——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酶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直接与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活化能——从反应物(初态)转化成中间产物(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必需基团——直接参与对底物分子结合和催化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的基团。 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力——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催化作用的特征(P2) 答:1.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2.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体内的酶活性是受调控 5.酶易变性失活 3.单纯酶和结合酶 单纯酶:只含有蛋白质成分,如:脲酶、溶菌酶、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结合酶:除蛋白质组分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有催化功能。 4.维生素与辅酶(P3) 名称辅酶形式主要作用缺乏病 B1 TPP 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脚气病 B2 FMN FAD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口角炎等 B3 CoA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B5 NAD+、NADP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递电子作用癞皮病 B6 磷酸吡哆醛氨基转移的载体 B7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B9 FH4 一碳基团的载体巨红细胞贫血 B12 变位酶的辅酶,甲基的载体恶性贫血 5.酶催化机理(P4) 答:过渡态和活化能: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2015年博士考试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中英文回答均可) 1.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翻译后加工:肽链从核蛋白体释放后,经过细胞内各种修饰处理,成为有活性的成熟蛋白质的过程。 2.Ketone bodies酮体: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3.Induced fit hspothesis诱导契合学说: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状存在,而是在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状。底物一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白的构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当产物从酶上脱落下来后,酶的活性中心又恢复了原来的构象。 4.Telomerase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其RNA序列常可与端粒区的重复序列互补;蛋白质部分具有逆转录酶活性,因此能以其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 5. Sobstrate level phosphofylatin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解释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中脂肪库是如何成为细胞内水的来源的? 脂肪酸氧化是指脂肪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可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利用。 脂肪酸β-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生理意义: 1.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2.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联系通路 有问题还需补充: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动物生物化学大题答案

第二章核酸 一、比较mRNA 、tRNA、rRNA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mRNA主要分布在是以游离状态的存在于细胞质中,t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1.m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是单链核酸,其在真核生物中的初级产物称为HnRNA。大多数真核成熟的mRNA分子具有典型的5?-端的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帽子结构和3?-端的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mRNA的功能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分子中带有遗传密码。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单顺反子。 2. tRNA的结构与功能: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tRNA 的二级结构由于局部双螺旋的形成而表现为“三叶草”形,故称为“三叶草”结构,可分为:①氨基酸臂:3?-端都带有-CCA-顺序,可与氨基酸结合而携带氨基酸。 ②DHU臂/环: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③反密码臂/环:其反密码环中部的三个核苷酸组成三联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以用来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故称为反密码(anticoden)。④TψC臂/环:含保守的TψC顺序。⑤可变环。3. rRNA的结构与功能: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可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原核生物中的rRNA有三种:5S,16S,23S。真核生物中的rRNA有四种:5S,5.8S,18S,28S。 二.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围绕同一个(想像的)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内侧碱基成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每个平面上有两个碱基(每条链各一个)形成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在螺旋轴之间的距离为0.34nm,旋转夹角为36度。每十对核苷酸绕中心旋转一圈,故螺旋的螺距为3.4nm. 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螺旋的中心轴形成的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DNA双螺旋之间形成的沟为大沟,两条DNA链之间的沟为小沟。 5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第三章蛋白质

动物生物化学大纲

826《动物生物化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动物药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及化学组成,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能量转化、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节及基因表达调控等。 1.主要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分类,掌握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结构及 性质;掌握蛋白质结构各层次结构概念及特点。弄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3.弄清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RNA分类、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掌握核酸变性、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4.了解酶的基本概念,掌握酶促反应特点,掌握酶的化学组成及辅酶(维生素), 弄清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酶催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及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5.了解糖在的物体的一般代谢概况,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糖酵解与三羧酸循 环、糖异生的代谢过程及反应、关键酶、能量转变及生理意义,掌握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弄清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及调节。 6.弄清生物氧化的特点及其酶类,了解生物氧化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掌握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抑制剂抑制部位,掌握氧化磷酸化机制。 7.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弄清脂肪的动员,掌握脂肪酸的?—氧化过程,掌握酮 体合成与分解过程,酮体生成意义,弄清脂肪酸合成的特点、关键酶等,了解脂肪合成途径和脂肪代谢调控,掌握类脂代谢特点(合成原料、合成过程的能量来源、关键酶等),了解脂类在体内的转运概况。 8.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弄清氨基酸的各种脱氨基方式,掌握氨基酸的联合 脱氨基作用,掌握尿素合成的主要阶段和反应过程,弄清体内α-酮酸的代谢去路及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合成途径。弄清提供一碳基团的氨基酸和酪氨酸转变的物质。弄清的物体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和嘌呤核苷酸在不同生物体内代谢的终产物。

最新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带答案)

1 2 3 4 5 6 7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8 9 10 11 班级12 姓名13 教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汇编人:李雪莲 27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28 2016.2 29 30 31 32 教学单元一核酸与蛋白质化学 33 核酸化学 34 一、单选题 35 1、维持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36 A.范德华力 37 B.磷酸二酯键 38 C.疏水键 39 D.氢键 40 D 41 2、DNA的戊糖在哪个位置脱氧: 42 43 A.l 44 B.2 C.3 45 2

46 D.4 47 C 48 49 3、连接核苷与磷酸之间的键为: 50 A.磷酸二酯键 51 B.糖苷键 52 C.氢键 53 D.磷酸酯键 54 D 55 4、核苷酸去掉磷酸后称为: 56 57 A.单核苷酸 58 B.核苷 C.戊糖 59 60 D.碱基 B 61 62 63 5、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磷酸 64 3

65 B.核糖、磷酸 66 C.果糖、磷酸 67 D.碱基、戊糖、磷酸 68 D 69 6、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70 71 A.TCGU 72 B.TAGU C.AGCU 73 74 D.ATGC C 75 76 77 7、不参与DNA组成的是: 78 A.dUMP 79 B.dAMP 80 C.dTMP 81 D.dGMP 82 A 83 4

8、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84 85 A.mRNA 86 B.tRNA C.rRNA 87 88 D.DNA B 89 90 91 9、在DNA和RNA中都含有的是: 92 A.腺苷二磷酸 93 B.环磷酸腺苷 94 C.磷酸 95 D.脱氧核糖 C 96 97 98 10、RNA代表: 99 A.脱氧核糖核酸 100 B.核糖核酸 101 C.单核苷酸 102 D.核苷 5

动物生物化学(专)-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生物化学高升专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名词解释 1. 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称为蛋白质共价结构。 2.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本身通过氢键维系,盘绕、折叠而形成有规则或周期性空间排布。常见的二级结构元件有α–螺旋、β–折叠片、β–转角和无规卷曲。 3. 蛋白质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称作三级结构。 4. 蛋白质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的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构象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 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在变性因素作用下,其一级结构保持不变,但其高级结构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即由天然态(折叠态)变成了变性态(伸展态),从而引起生物功能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6. 多肽链:由许多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彼此连接而成的链状多肽,称为多肽链。 7. 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个pH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正好相等,即净电数为零,在直流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的溶液的pH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用pI表示。二、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三、选择题 1.D 2.B 3.A4.C 5.A6.D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 14.C 15.D 16.A17.C 18.B 19.A20.B 21.A22.B 23.B 24.B 25.C 26.D 27.D 28.D 29.B 30.A 31.D 32.D 33.D 34.B 四、问答题 1. 变性蛋白质有哪些表现? 变性蛋白质主要有以下表现: (1)物理性质的改变:溶解度下降,有的甚至凝聚、沉淀;失去结晶的能力;特性粘度增加;旋光值改变;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改变等。 (2)化学性质的改变:①变性以后被蛋白水解酶水解速度增加,水解部位亦大大增加,即消化率提高;②在变性之前,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某些基团,不能与某些试剂反应,但变性之后,由于暴露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上,从而变得可以与试剂反应;③生物功能的改变,抗原性的改变;生物功能丧失。2. 有哪些因素可使蛋白质变性? 变性因素是很多,其中物理因素包括:热(60℃~100℃)、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表面张力,以及剧烈的振荡、研磨、搅拌等;化学因素,又称为变性剂,包括:酸、碱、有机溶剂(如乙醇、丙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完整版胡兰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二、填空题 1、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和。 2、生物化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和。 3、新陈代谢包括、和三个阶段。 4、“Biochemistry”一词首先由德国的于1877年提出。 5、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Krebs曾提出两大著名学说和。 6、水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和。 三、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生物化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下列哪一学说的提出为标志: A.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B.三羧酸循环 C.断裂基因 D.基因表达调控 2. 我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是: A.李比希 B.吴宪 C.谢利 D.拉瓦锡 3. 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 A.牛胰岛素 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 D.DNA连接酶 4. 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研究生物进化 B.研究激素生成 C.研究小分子化合物 D.研究新陈代谢规律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5. 1981年我国完成了哪种核酸的人工合成: A.清蛋白mRNA B.珠蛋白RNA C.血红蛋白DNA D.酵母丙氨酸tRNA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又称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分子量比较大的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 二、填空题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新陈代谢、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静态生物化学阶段、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现代生物化学阶段 3、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4、霍佩赛勒

5、鸟氨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6、参与物质代谢反应、是体内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物质分解产生的水是体内水的一个来源 三、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A 4. D 5. D 第二章核酸的化学 一、名词解释 1、核苷 2、核苷酸 3、核苷多磷酸 4、DNA的一级结构 5、DNA的二级结构 6、核酸的变性 7、增色效应 8、T m 9、核酸的复性 10、减色效应 11、退火 12、淬火 13、核酸探针 14、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 二、填空题 1、研究核酸的鼻祖是_________,但严格地说,他分离得到的只是。 2、等人通过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证明了导致肺炎球菌遗传性状改变的转化因子是,而不是。 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中,并与结合形成染色体。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 4、在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一个形状为的双链DNA;在染色体外存在的,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是。 5、DNA的中文全称是,RNA的中文全称是;DNA中的戊糖是,RNA 中的戊糖是。 6、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及,其中文全称分别是、 及。 7、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其由、和3种分子组成。 8、核苷分子中,嘧啶碱基与戊糖形成键;而嘌呤碱基与戊糖形成键。 9、构成RNA和DNA的核苷酸不完全相同,RNA含有,DNA中相应的核苷酸是。 10、DNA分子相邻的两个核苷酸分子通过键相连,此键是由一个核苷酸分子的与相邻的核苷酸分子的相连形成。 11、GATCAA这段序列的写法属于缩写,其互补序列为。 12、1953年,和提出了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13、稳定DNA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和。 14、一般说,核酸及其降解物核苷酸对紫外光产生光吸收的最大吸光波长为。 15、根据真核细胞组蛋白的比值不同,可将组蛋白分为五种,其中H2A、H2B、H3和H4各 分子聚合形成组蛋白聚体,其形状为。 16、如果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个碱基对,那么细胞内DNA的总长度是米。

动物生物化学练习题(学生复习)

动物生物化学练习题(学生复习)

《动物生物化学》练习一 一、填空题(60×1分) 1、MHb、HbCO、HbCO2的中文名称分别是(1)高铁血红蛋白、(2)碳氧血红蛋白 和(3)碳酸血红蛋白。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4)核、(5)线粒体和(6)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不能进行(7)核酸、(8 )蛋白质和(9 )脂类的合成。它缺乏完整的(10)完整的三羧酸循环酶系,也没有(1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系统,正常情况下,它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依靠(12)糖酵解取得。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糖代谢绝大部分是通过(13)酵解,此外还有小部分通过(14)磷酸戊糖途径、(15)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及(16)糖醛酸循环。 4、正常红细胞把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的方式有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两种。在酶促反应中有两类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一类需(17)NADH ,另一类需(18)NADPH ,(19)维生素C 及(20)GSH 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是非酶促反应。 5、肾脏是排出体内水分的重要器官,它的排尿量是受(21)垂体后叶分泌的(22)抗利尿激素控制的,该激素的分泌又被(23)血浆渗透压所控制。动物的排尿量有

10、许多重要的辅酶辅基,如(46)CoA 、(47)NAD+和(48)FAD 都是腺嘌呤核苷酸衍生物,参与酶的催化作用。环核苷酸,如(49)cAMP 、(50)cGMP 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的传导。 1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是动物体合成嘌呤核苷酸的(51)主要途径。这它不是先合成(52)嘌呤环再与(53)戊糖、(54)磷酸结合,而是从(55) PRPP 开始。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是首先形成(56)嘧啶环,然后再与(57)磷酸核糖相连。12、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CoA可通过(58)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胞液参加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59)ACP ,在形成嘌呤核苷酸时,嘌呤碱基与戊糖之间通过(60 )1’,9-CN键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10×1分) 1、. TAC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A)。 A. 柠檬酸 B. 草酰乙酸 C. 乙酰辅酶 A D. CO2 2. 肌肉中的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D)。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