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6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6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6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商业信用

答: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1)商品赊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2)预付货款——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在这两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商品赊销。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银行信用

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国家信用

答: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则是对其他国家的负债。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年。政府发行这种公债,通常用于大的项目投资和建设。

(2)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下居多,一般是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等。

(3)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政府借款。银行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政府借款

的期限一般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包括发行公债收入)大于支出时才能偿还。

总的来说,国家信用的直接用途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此外,也用于调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国家信用还可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从政府宏观调控角度讲,当需要刺激经济扩张或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时,可通过国家信用来筹措资金或吸收货币,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

4.消费信用

答: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等。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后支付。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在货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分期付款多用于耐用消费品的交易。根据接受贷款的对象不同,消费信用可分成两类:一是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商品消费者发放贷款;二是卖方信贷,由银行凭分期付款单据并以此作抵押,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贷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是推销商品、扩大销路、刺激需求的手段。

5.股份有限公司

答: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1)资本证券化,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公开发行,并允许自由转让;

(2)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相分离,股东除了负出资的义务外,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虽然有资本所有权却没有业务执行权,股东不会参与经营,企业经营权由董事会和经理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优点在于股东风险小,能迅速集中大量资金,为个人投资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同时,公司的发展比较稳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提高整个社会的协作化水平。

6.实体资本

答: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对,也可以称为“真实资本”或“现实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实物或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实体资本是本身具有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

7.虚拟资本

答:虚拟资本是以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其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则是由股票、外汇交易衍生出的,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衍生。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

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和信用密切相关,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影响着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虚拟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

8.实体经济

答: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9.虚拟经济

答: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对象是股票、债券、外汇、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工具与组合工具。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但又自成市场体系。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第三是资产证券化。第四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10.泡沫经济

答:泡沫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为特征的经济现象,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变动脱离了实体经济,其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是货币经济。在货币经济中,任何一件物品或资产的名义价格都有可能超过其实际市场价值。资产的名义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部分,称为“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这里所说的资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绘画、珠宝首饰、古董,甚至名贵花卉等。在近现代资本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上,所以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又被称为“金融泡沫”。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泡沫经济属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防止泡沫经济的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第二,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第三,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

二、问答题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以存款、放款等业务形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

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①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2.论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国家债券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

(1)信用制度对虚拟资本的影响——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①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②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股票,债券等资本所有权证书,可以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被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③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并从购买者手中获得现实的资本,并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依托于庞大的信用体系,特别是离不开银行信用的参与。

(2)虚拟资本也对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①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随着有价证券独立运动的发展以及有价证券高收益的性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逐渐同意债务人用有价证券来担保获得贷款。这使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银行券),二是有价证券。银行资本的虚拟化不仅表现为发放贷款时作为担保手段吸纳的股票、债券等,还有相当部分是银行作为一项投资直接购入的企业股票、债券;

②虚拟资本还导致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金融衍生品指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金融商品。如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权等。这些金融衍生品具有双重的虚拟性:一方面是实物资产价值在传统金融工具上的虚拟,如股票,债券等;另一方面是已虚拟的传统金融工具对金融衍生证券的进一步虚拟。衍生证券的利润已经与实业投资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源于衍生证券市场上的利润再分配。

3.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虚拟资本相对立

的是实体资本,实体资本也可以称为真实资本或现实资本,是指定期带来收入的、以实物或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实体资本是本身具有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1)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联系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副本”,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

①实体资本具有基础性作用。其表现在:第一,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第二,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第三,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

②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其表现是:第一,虚拟资本与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第二,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第三,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2)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

从矛盾性来看,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这样一来,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体资本价值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第一,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第二,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第三,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4.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南开大学2008研]

答: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

(1)虚拟经济的正效应

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具体表现在:

①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如果股票、债券不能流动,不能投机,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股票和债券。社会也就失去了这种可以在瞬间依靠市场筹集巨额资本的有效工具。

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经常存在着进行并购之类的重组以及通过资本流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仅仅借助于实体资本形式是很难实现这种重组和结构调整的。资本证券化以后,通过股票或债券的交易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实现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

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有价证券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是向实体经济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规避机制,股东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及时规避投资风险。股票、债券的衍生品的交易则把金融交易中的风险直接作为交易对象,

将人类趋利避害的需求从市场运作的后台拉到了前台。人们可以通过转嫁、分解、控制等风险管理策略,来从整体上降低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

④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虚拟经济市场活跃,预期收益率高,预示着财富的增加,会带动实体经济的活跃,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虚拟经济过冷,会影响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2)虚拟经济的负效应

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一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动摇社会信用基础。二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三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由于一种或若干种资产的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社会货币需求迅速上升和整个资本市场价格迅速攀升,使社会的虚拟货币资产大大超过实物资产的现象。泡沫经济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模拟电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N7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 210 1.25 A A μμ -?= 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 A A μμ ?=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 μ=80A μ60A μ40A μ20A μ0A μ0.9933.22 安全工作区

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 βμ=+=50℃时,8CBO I A μ≈() () ()0 5020 011%3011%301301%39 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 βμ=+==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13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名词解释 创新 答: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从大的方面说,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二、辨析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生产社会化。 答:此说法不正确。理由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马克思说:“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

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三、简答题 1.资本积累的原因和途径。 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1)资本积累的原因 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在市场上运营的资本扩大自身规模,以便提高其竞争力;这种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变为内在的资本积累的动力。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二者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

【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总论 1、定义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2、组织行为学模型中3个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这三中分析水平是: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这三个基本的分析水平好像建筑砖块--每一个水平都建立在前一个水平之上。群体水平建立在个体水平之上,组织系统水平建立在群体水平之上。 3、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意味着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倾向于人力资源学派,可是对其他学派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埃德加·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 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 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

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 沙因的结论: 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4、描述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分析方法 答:在分析文化差异方面被广泛参考的方法之一就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它确定了6个基本的文化层面:天人观、时间观、人性观、作为观、责任观以及空间观。 天人观人们是屈服于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征服自然?在许多中东国家,人们相信命中注定。他们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相信人类能控制自然。他们愿意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癌症病因是可以找到的,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且是会被根除的。 处于以上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有一种适度的观念、一种强调天人和谐关系的观点。在许多远东国家,人们应对环境的方法是改造它。 时间观一种文化是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社会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例如,西方文化认为时间是一种稀有的资源。时间就是金钱,而且时间必须得到有效利用。美国人关注时间的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美国企业的绩效评估具有短期性就是一个证明。在典型的北美组织中,员工每6个月或1年接受1次评估。相反,日本人则具有长期的时间观,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现了这一点。日本工人通常可以用10年

6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在信用制度的发展中产生和发展的,对经济特别是对现代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 一、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信用是定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 1.信用的产生 原始形态的信用大多是实物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信用活动愈来愈多地表现为货币借贷。信用渗透到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2.信用的形式 在信用体系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1)商业信用(最早出现)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有如下特点:a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b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c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具有如下特点:a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b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c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3)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信用度最高)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 (1)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改变对资源的分配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 (3)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大大地节省了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从而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4)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他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5)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 2.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功能 (1)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 (2)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3)信用刺激投机,引起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信号失真,生产盲目发展,加剧经济危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价值 答: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2.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答: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

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3.按劳分配 答: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 ①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②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 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③社会或集体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这里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在质上是被社会承认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在量上是社会平均劳动。 4.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习题含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 1、什么是组织 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是由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面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第一:把组织看成是个人的集合: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对诸如价值观、知觉、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这些因素也予以考虑,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把重点放在组织成员的小组、群体上,研究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们在一起工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部门、委员会这些组织形式。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选择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如规范、凝聚力、士气、沟通、人际、合作与竞争等。第三: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力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气氛,如何影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认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认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进组织气氛。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主要学说受到哪些学科发展的影响 答: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年),受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二)人力资源理论,受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受哲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学发展的影响;(四)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行为科学发展的影响。 2、21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答: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二、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三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中的原则 答:1949年,行为科学命名大会上的四项决定: 1、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够观察了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 2、尽量使用数理化的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试和修正; 3、尽量使各种论述精确,以便能用严密的试验予以肯定或否定; 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克—秒”制作为度量工具。 2、实验法中的变量有哪些 答: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个案研究中的例与弊。 答: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 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 (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10S。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1KΩ。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0.01 。 (4)在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 OM是14V,最大不失真负电压输出-U OM是-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是0HZ,上限截止频率f H是250KHZ,通频带 f BW是250KHZ。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 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提示:按照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定义完成,电流通过测电阻压降得到。 4. 现有:宽频信号发生器1个,示波器1个,互导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放大 器的通频带增益、上限截止频率及下限截止频率,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 提示:放大器输入接信号源,输出接电阻,从0HZ开始不断加大频率,由示波器观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并做纪录,绘出通频带各点图形。 第2章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圣才出品】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 第14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答:(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其原因分析如下: ①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的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②从国际条件看,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国际、国内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广泛传播,给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思想武器,共产党的建立和对革命运动的正确领导,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不可避免,并取得了成功。 ③从历史上,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并不少见,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特定的跳跃方式。 2.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2)决定和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①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种力量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导致了长期处于市场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裹足不前的境地。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要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 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 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 六、1、 V 2V mA 6.2 μA 26V C C CC CE B C b BE BB B =-=== =-= R I U I I R U I β 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 Ω ≈-= == =-= k 4.45V μA 6.28mA 86.2V B BE BB b C B c CES CC C I U R I I R U I β 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1.1(1)A C (2)A (3)C (4)A 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 t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1.9 (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 ,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 O =5V 。 当U I =35V 时,U O =U Z =5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 闭合。 (2)。 ,Ω=-=Ω≈-=700)V (233)V (Dm in D m ax Dm ax D m in I U R I U R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 CBO ≈32μA 。 1.13 选用β=100、I CBO =10μA 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2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 (1)经济调节。主要包括实行科学决策和制定并实行宏观政策(如财政、货币政策等)。 (2)市场监管。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政府需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开、公正。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4)管理国有资产。政府要遵循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开、政企分开的方式,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实行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可使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更符合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从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②实现宏观调控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按比例地配置社会资源)。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人们认知的局限性和经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只有政府和市场相互配合才能更好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经济的按比例发展。 ③“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通过实行各种调控手段来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以便于国民经济的更好运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1.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含义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现象的交替出现被称之为经济波动。 (2)影响因素 ①投资率的变动。当投资率在合理范围时,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同向变动。当投资率过大时,实际经济增长率反而会下降,从而影响经济波动。 ②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产出和失业率,最终影响实际经济增长率。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一般同向变化,前者的波动会引起后者的波动。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程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程度,从而影响经济的波动。 ④资源供给。资源利用的程度影响社会产出,从而影响经济波动。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 1. 1. 激励 2. 2. 群体 3.组织文化 4.组织变革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A. 自我 B. 本我 C.超我 D. 忘我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 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 C. 妥协 D. 回避 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 C. 5?5 D. 9?9 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 B. 30-1000人 C. 1000-45000人 D. 45000人以上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人际关系 B. 协作愿望 C. 共同目标 D. 信息沟通 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

模拟电路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4.1 复习笔记 一、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的一般特点 (1)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资本一旦停止了增殖,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2)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3)返还性。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3.资本的形态 (1)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2)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实物资本包括: ①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 ②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 (3)无形资产形态 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 (4)虚拟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股票、债券、资本所有权证书等。 4.资本价值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区别 一般货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其中G′=G+?G,?G表示资本的增殖额)。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见表4-1。 表4-1 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模拟电路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课后习题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 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 输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 解: ◆◆ 解:

◆◆ 习题 7-6 试设计一个比例运算放大器,实现以下运算关系:u O =。请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并估算各电阻的阻值。希望所用电阻的阻抗在20k Ω至200k Ω的范围内。 解: 上图为实现本题目要求的一种设计方案,使5.0)1()5.0(21=-?-=?=uf uf uf A A A ,即 I O u u 5.0=。 本题的意图是在深入掌握各种比例运算电路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电路实现给定的运算关系。以上只是设计方案之一。 ◆◆ 习题 7-71为阻值在1k Ω~10k Ω之间可调的电位器,R 2=R 3=20k Ω,R 4=R 5=33k Ω,R 6=R 7=100k Ω,试估算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例系数的可调范围。 解: 当R1 当R1 ◆◆ 解: u o -=2 o u =, A uf = 本题的意图是了解T 型反馈网络比例电路的特点,学习估算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 阻。 ◆◆ 习题 7-9 写出图P7-9(a)和(b)所示运算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解: (a ) 11110110 I I O u u u -=-= (b ) 321321444 14 )141(411)141(14I I I I I I O u u u u u u u ++-=+?+++? ++-= 本题的意图是对比例电路及求和电路进行综合训练。 ◆◆ 习题 7-10 试用集成运放组成一个运算电路,要求实现以下运算关系: 解:

经济学综合考研配套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

经济学综合考研配套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 资料 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 de蒙克莱田在书中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其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是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的开端。

(2)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①首次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②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 ③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的理论。 (5)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6)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 考点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思维方法——基本方法 (1)思维过程: ①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2)理解要点: ①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 ②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进行经济分析。 2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是在不做出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是在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之后作出价值判断,并对这些结果是否会更好作出判断,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1)考察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 ①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 ②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③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 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具有历史性。在旧社会是批判的武器;在新社会是建设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服从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 3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一、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P99(04名解,3分) ①是指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以这种方式买卖商品,在商品转手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形成了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卖方所提供的商业信用相当于把一笔资本贷给对方,因而买方要支付利息。赊销的商品价格一般要高于现金买卖的商品价格,其差额就形成了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③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⑵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⑶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④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银行信用P99★★★★★ ①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③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⑵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⑶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④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国家信用P99★★★★★ ①是指国家借助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国家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处于债务人的地位; ③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 ④只要政权稳定,国家信用的信用度就是最高的。 4、消费信用P100★★★★★ ①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②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等。 ③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后支付。 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在货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分期付款多用于耐用消费品的交易。 如果说赊账和分期付款属于商业信用的范畴,那么发放消费信贷则属于银行信用的范畴。根据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信贷分成两类:一是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商品消费者发放贷款;二是卖方信贷,由银行凭分期付款单据作为抵押,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贷是推销商品、扩大销路、刺激需求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