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惰性心理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惰性心理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惰性心理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惰性心理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所谓惰性心理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

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本文意图从心理学

的角度对惰性心理的分类、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克服惰性

心理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或者周围的其他人身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1.有时打算做一件事情,但就是迟迟不行动。与此同时,有更吸引你的事,使你

顾“此”失“彼“。

2.有时埋怨自己拖延时间,但总为拖延找借口。同时你也觉察到拖延时间的害处,可仍在拖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

3.有时勉强干一件事,干了一部分,还需要再努力才能完成时,你却放弃努力。

4.什么事都一拖再拖,无休止地拖下去,结果一事无成。

5. 你也为以拖延的“恶果”引以为戒,也决心下不为例,但旧病复发,而使自己

陷入又一轮的“感情折磨”中。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

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

对于上面描述的这些现象,我们总是在竭力避免,可是有时候却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明知道这样的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却仍然难以着手改正,以至于陷入“犯错-后悔-继续犯错”的怪圈之中。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做一个深入的剖析,以便于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

实际上,上文中的这些现象,究其本质原因,都是惰性心理使然。惰性,社会学

和文化人类学亦称之为社会惯性,是指对客观现实和新生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怀旧、后退、排斥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惰性心理则主要表现为苟且偷安、趋乐怕苦、不思进取、思维封闭等心理和行为。人类社会中,惰性心理与积极进取、

朝气蓬勃、知难而进的精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懒惰的人常常有得过且过、依靠

他人的思想;而积极向上的人则往往独立自强,奋发向上。以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为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校园迷失了自我,失去学习兴趣,求知欲衰竭,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结果碌碌无为;而也有一些人能清

醒的认识到竞争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严峻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大学期间努

力学习文化科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拓眼界,从而使自身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为自己带来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惰性心理具有着十分巨大的危害,

不仅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足以引起我

们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惰性心理的形成、表现形式和克服的方法加以分析,

一、惰性心理的分类(表现形式)

1、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又可称为畏难心理,即出于对某件事情或复杂问题的畏惧而丧失了解决问题的勇气,做了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这种心理有时形成于开始阶段,即对疑难问题怕麻烦,没有尝试解决的勇气,得过且过;有时则形成于中间阶段,即对某件事情从一开始雄心勃勃,踌躇满志,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艰难险阻便止步不前,意志消沉。

2、依赖心理

顾名思义,这种心理即自己不愿动手,希望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的心理。这种依赖有时来自于家庭,表现为希望依靠家庭的各种有利资源、条件来解决一切;

例如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拼爹门”事件;有时来自于同学、同事、朋友等对象,表现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坐享其成的目的。

3、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和畏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通之处,因为畏惧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正在于自卑。但自卑心理与畏惧心理也有着不同之处,因为自卑心理的产生更多地是源于外界的影响,即对其他出色的人的羡慕与对自身的不自信,导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向自己灌输“我不如别人,不可能做得好,与其丢脸,不如不做”

的思想,从而畏首畏尾,以至于徘徊不定,一事无成。

4、享乐心理

这种心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及时行乐”观念的影响,贪图享乐,害怕吃苦,既想获得成就又不想付出努力。其最主要的表现是追求一时的快活而把其他的东西(工作、任务)等统统抛诸脑后,心想总会有时间解决的,于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问题还是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通俗地讲这种心理也可以称作“二百五心理”,而拥有这种心理的人在惰性心理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二、惰性心理的成因

惰性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成因自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针对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惰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1、缺乏目标和上进心

目标对一个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什么样的目标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对于有目标和上进心的人(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肯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其人生早已规划好了航向,沿着一条特定的轨迹片刻不停地向前,他们的每一分钟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就不允许他们有片刻的踌躇;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则常常在“现在该干什么?”的问题中犹疑不定,这无疑为惰性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于是惰性心理便常常萦绕其左右,其人生也宛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庸碌懒散。当然,目标和上进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即使有目标,假若没有一颗上进心,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现的途径而终将沦为空想。

2、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上文中的“畏惧心理”这种类型中曾提到了因畏难而半途而废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无疑是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百折不回、直面挫折的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的面前一味逃避,当初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无数的经验早已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缺少了这种关键的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古人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才能在遭受打击之后仍然拥有像开始时一样的甚至是更加坚定的热情与信念,重整旗鼓,继续奋斗。

3、缺乏对自身明确的认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刚才所说的自卑心理来谈的。自卑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对自身的不了解。很多时候,打败人的并不是困难而是自己。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人不会盲目地说“不行”二字,对自己能力的了解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后盾;而很多人则因为不了解自己导致认为自己样样能力都不行,妄自菲薄,日日沉湎于这样的情绪中,在问题与困难前或逃避或低头,最终一事无成。

三、惰性心理的克服方法

惰性心理不仅压抑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久而久之还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变成真正的“行尸走肉“,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它呢?对症下药是关键。

针对刚才的惰性心理分类与成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1、树立目标,规划人生

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其必要性自不待言。而树立目标时,有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完全不切实际的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目标应有短期、中期、长期之分,短期可以细致到每天做什么,长期则可以到数年乃至更远。并且,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

与实施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规划,从而充实生活,战胜惰性。

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人在开始做某一件事时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结局,或者说是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可是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半途而废,失去继续向前的信心与动力,有时甚至在离成功只有数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令人不由不扼腕叹息。这固然是毅力与意志力不足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却需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入手。正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才会导致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偶遇困难,便“知难而退“,落得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提高自我控制力有很多途径,例如在一开始时寻求他人的监督与帮助等,但归根结底仍是要靠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3、增强自我认识,培养信心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处于自卑与压抑状态时是提不起做事的精神的。而这种自卑与压抑的状态正是来源于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包括

“我是个失败的人“、”我比不上别人“等等,对人起到了相当于自我催眠的作用,于是还没有行动就被打败了。要破除这种认识偏差,则需要相信自我,增强信心。具体的途径可以通过经常性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如”我一定能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为之自豪,同时理智看待自己的缺点与不完美之处,成功时不忘乎所以,失败时不消极悲观,正如古人所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是核心。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性格是核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①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的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③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④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和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对学科的贡献及其局限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对学科的贡献及其局限 沈杰 内容提要:社会心理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形成了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这两种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学科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术传统。在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进程中,两种研究取向一直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它们的研究日益成为社会心理学学科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关联,探讨了两种取向的孕育形成、延续发展、差异比较、学科地位、整合趋势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与心理学两大学科体系交界处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这种学科地位导致了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形成并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研究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取向(也称心理学的、心理学家的或心理学传统的)的社会心理学(PSP, 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以及社会学取向(也称社会学的、社会学家的或社会学传统的)的社会心理学(SSP, 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就两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而言,考察其历史发展上的成因,比较其结构方面的异同,辨明其学科特征上的优劣,探索其相互之间的整合途径,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社会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因此,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进程中,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广泛探讨,成为社会心理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关于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形成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和形成,与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过程直接相关。从根本上说,它们乃是导源于直接孕育了社会心理学的两个“母体”学科———心理学与社会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但是,冯特所开创的传统心理学主要是对实验室中个体的“纯”心理或生理心理及其机制感兴趣,而对于社会心理方面并不关心。相反,却是从这种主流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些分支,最早注意到社会心理侧面的内容。首先是病理心理学在19世纪中叶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特殊暗示形式的催眠术的运用,揭示了一个个体的心理受着另一个个体的影响这一事实,从而促进了后来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影响和社会互动等概念的产生。正是得益于暗示概念的启发,具有心理还原主义倾向的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在他于1890年出版的那本“值得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任何一种说明中简略提一笔”(查普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冉玲版)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D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A )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 B.华生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 C )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 B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C )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 B.精神分析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 B )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 B )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 是。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 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 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 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 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 经科学 ( A )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一)彭聃龄修订版_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

七个经典推理故事

七个经典推理故事第一个故事:企鹅肉 一个人在朋友家吃饭,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就号啕大哭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是:几年前,那个人和一个朋友出去玩,遇海难漂到一个岛上,所有的食物全部吃完了,差不多快饿死了。朋友出去找东西,带回了烤好的企鹅肉,而且腿上捉企鹅时受了伤。他吃了以后恢复了体力,搀着他朋友一起继续走。而朋友不肯吃企鹅肉,结果饿死了。现在他吃到真的企鹅肉,知道那时候朋友是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烤了给他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朋友也会骗人。 第二个故事: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是:这个人从小有眼疾,看不见东西,他刚去医生那里治好了眼疾。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隧道,一下子眼前一黑,以为自己又瞎掉了,经受不住打击,所以就绝望地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过隧道,应该带手电。 第三个故事:水草 有个男的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的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头的在钓鱼,可那老头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头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头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的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是:几年前,他跳水里找女友的时候,自己的腿被一些东西缠住了。就拼命的蹬,总算挣脱了那些东西。他以为那是水草。现在他终于明白,那是女友的头发。 这个故事告诉女孩子们:和男朋友去河边散步的时候,不要留长发。 第四个故事: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pp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但是葬礼后那个男子就不见了,妹妹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那男人只有在她们家族的葬礼上才出现,妹妹想再见到那个男人,只能是家里再死一个人举行葬礼,所以她就制造了又一次的葬礼,妹妹就可以见到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的帅的人,不应该去参加别人的葬礼。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主要心理学派及心理学研究取向

《主要心理学派及心理学研究取向》 自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室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以来,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研究的繁荣局面。由于他们研究的对象、层次、角度等不同,前后出现了上百个心理学派。 在这130多年的心理学发展史上,对心理学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的心理学派主要有十个,它们是: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认知主义心理学派。 这10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象、任务、范围、方法、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都曾经在心理学中占有主要地位,甚至一些学派在一段时间内还占有统治地位,我们现在学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都汲取了他们当中的有价值的部分。目前来看虽然不存在什么心理学派之争,但对心理学派研究领域的对象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现在的一个心理学家不会说自己研究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心理学派的研究理论都不能完全说明所有的心理现象,有些心理学派的理论听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但他就是能解决人类的问题。所以心理学理论中

永远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只有适用的理论。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我主要对以上学派中的4个学派进行简单介绍,而这4个学派的研究对象也是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4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主义的研究、人本主义的研究、精神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①、行为主义的研究。行为主义是1913年诞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在心理学界中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桑代克、华生。行为主义最初反对对意识的研究,主张对行为进行研究;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等,行为注意的这种极端思想是不妥的。早期行为主义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是关心有机体内心的心理过程和机制,现代的行为主义研究避免了这些错误的思想。过去的行为主义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当他对心理学的作用还是巨大的,对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和心理治疗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形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疗法、反馈疗法等。 ②、人本主义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是1961年诞生的,他是在美国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加剧等造成人们对生活和未来失去希望的背景下产生的,在上世纪80年代影响力逐渐减弱,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梅.罗洛等。人本主义着重人格方面的研究,与精神分析的传统观点有明显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地研究方法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 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 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 “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 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 心理测验的信 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 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 产生并重复出 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 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 某人进行深入 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 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 式、精神分析学派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 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 成。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 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 比较静息的状 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 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 差引起。 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 过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 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电 流按光速运动,每秒 30 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 行的速度只有 3.2~320 公里。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 梢时,有些突 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 隙后, 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 内某些离 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怎样?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 过程。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 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 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 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 同的。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而且存在于时间系 列中。可见,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像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 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心理学复习(一)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考点纲要 一、考试内容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实质;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以及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 (3)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2.理解:(1)心理学的界定;(2)心理现象的实质;(3)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特点。知识点讲解 一、心理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行为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上说,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观察描述使我们可以探讨其内部的心理活动。 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有可能不同。但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外显行为都受多种共同规律制约。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1)个体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问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指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指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展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活动倾向性主要指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心理过徉的稳定特性主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

全国-心理学3试卷-精

心理学 总分:11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与他人交往时的付出是为了获得某种收获或者逃避惩罚,并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人际交往理论是()(2分) A:自我功效理论 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三度归因理论 2、某儿童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认为遵从一系列严格规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他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2分) A: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B:好孩子道德 C: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 D: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 3、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没有科学根据,依然我行我素。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2分) A:文饰 B:退行 C:否认 D:投射 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分) A:任务简单时,低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 B:任务困难时,高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 C:任务难度中等时,中等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 D:高工作效率需要的最佳动机强度与任务难度无关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一般是()(2分) A:先慢后快 B:时快时慢 C:匀速发展 D:先快后慢 6、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2分) A:情境性失眠 B:失律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假性失眠 7、某人情绪发生快、强度大,精力旺盛,做事勇敢果断;但是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感情用事。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2分)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2分)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9、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2分) A:综合认知能力 B:综合操作能力 C:综合应用能力 D:综合表征能力 10、一个儿童智力测验的得分为85,他所在团体的智力测验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5。这个儿童的离差智商是()(2分) A:100 B:110 C:115 D:120 11、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并为此而感到非常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属于()(2分)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12、早晨起来,看到地面湿漉漉的且有积水,于是想到昨晚可能下雨了。这种心理活动属于()(2分) A:知觉 B:想象 C:记忆 D:思维 13、人格发展过程中存在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冲突的年龄阶段是()(2分)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14、视觉区主要位于大脑皮层()(2分)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 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 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 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 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 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 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 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 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 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 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

第九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法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现场观察和人为场所情境观察二实验法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现场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三问卷法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克瑞普林 E.Krapelin 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三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自陈量表通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列出一些问答题或一个命题后面有几种答案让受试者选择也可由

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评判在不同评价等级上表明某种程度根据赋予不同评价等级程度的分值将原始数据统计处理后即得到评判结果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 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自陈量表通常采用的题目形式有以下几种 1.是非式例如你曾经害怕自己发疯吗是否 2.折中是非式例如你喜欢户外活动吗是否不一定 3.选择式例如A当遇到失败时我会意志消沉 B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会感到紧张 4.文字量表式例如我所喜欢的人大多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 C.善于交际的 5.数字量表式例如我担心考试失败 5 4 3 2 1 5代表经常4代表多次3代表偶尔2代表极少1代表从不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同时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反应定势首先被试往往对社会赞许性强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具有社会否定特征的题目作否定回答例如我从来不撒谎有些被试就会回答是其次还会出现反应的肯定定势极端定势谨慎定势及猜测定势等倾向例如被试会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是是"或否否否"的回答而不考虑内容如何这种反应方式有可能反映了个体的一部分个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