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9日)

同志们:

12月中下旬,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已陆续召开,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和发展方向。昨天,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观摩了全区18个亮点工程。今天集中开会,主要是传达贯彻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盘点全区一年来的经济工作,谋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等下,区委郑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先简要传达一下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个通报,并就明年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会议精神,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调子”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2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作了具体安排,并提出了“一个总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重要精神。

“一个总基调”,即“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2、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9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省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各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委副书记张裔炯主持会议,省委苏荣书记和鹿心社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郑书记和我参加了会议。

苏荣书记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就明年工

作提出了四个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一是要继续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抓投资、抓项目。二是要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三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要在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要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突出解决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城市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医患纠纷等五个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鹿心社代省长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2011年的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五个有机统一”: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坚持工业主导与“三化”同步有机统一,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稳定投资与促进消费有机统一,更加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四是坚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提升生态优势;五是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

水平。

具体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二是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力稳定投资和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四是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五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20日至23日,我市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各县市区巡回看变化,22日下午到我区参观了元博山茶油示范基地、江西佑美和江特锂电三个项目。第二阶段是集中开会,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肖伏芝主持,市委谢亦森书记和蒋斌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市区党委书记进行表态发言,郑书记代表我区在会上作了发言。

谢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始终保持赶超进位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锐气,奋力夺取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胜利。提出了我市明年经济工作要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突出“稳中快进,难中取胜”。稳中快进,就是在统筹兼顾、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发展要快、

城市建设推进要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要快、居民收入增长要快;难中取胜,就是面对众多不利因素,要增强工作的理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努力破解结构调整之难、土地制约之难、融资之难、财政增收之难,奋力夺取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胜利。

谢书记还就如何把握好“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讲了四个方面意见。

1、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要求我们始终保持赶超进位的进取意识和强劲势头。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赶超进位不动摇,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不动摇,始终保持赶超进位、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锐气。各地要重视在全省的排位,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差距,增强发展的动力;数字里面有电闪雷鸣,数字里面有酸甜苦辣,要善于通过数字观大局、察走势、鼓干劲、争进位。

2、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要求我们以更大气魄和力度抓工业、上项目、扩投资、增总量。要围绕“一条主线”,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四大战役”,即工业三年强攻战、城镇建设三年大会战、农业产业升级战和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抓好“两个突出”,即突出产业升级和主攻重大项目。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全力以赴主攻工业,千方百计推动产业升级;二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三是要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的针对

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要切实加强项目造价管理、质量管理、资金和债务管理,推动项目落地尽快形成生产力。

3、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理性的思维和精细操作破解发展和维稳的难题。一要破解要素制约的难题。更加注重跑项争资、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搞活投融资;用严格管理财政的理念管理土地,用铁石心肠、铁的手腕清理闲臵土地;重视节能减排问题。二要破解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提高消费能力,调整消费结构,扩大产品消费。三要破解民生和稳定的难题。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好事实事做到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力促干部下基层常态化、为民排忧解难常态化;临近年关,要加强对困难群体的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4、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要求换届后的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牢记使命、开拓奋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唱功好、做功不行的问题,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的问题,工作缺乏激情和主动性、被动应付的问题,工作不在状态、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找准问题,制定措施,切实整改。各级纪委、组织部门要加强教育监督,对问题多的班子要及时整顿,限期改正;对民主测评满意度低、表现差的干部,先要诫勉谈话,仍不改正的,要作出组

织处理;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敢踩“高压线”的人,决不姑息。

蒋市长在讲话中首先通报了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明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幸福宜春”的总目标和“保增长、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的总要求,准确把握和紧密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新走向,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兴工强市、产业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更大的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确保经济主要指标赶超进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蒋市长还对明年全市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搞好项目争取,抢抓项目进度,促进项目落地,严格项目奖惩,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要把城市控规拉大,把城市框架拓宽,把城市功能完善,注重引进大品牌服务业,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宜春”建设、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四是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五是要强化社会保障,加快社会事

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全稳定工作。

二、全面总结2011年工作,摸清**发展的“底子”

今年是换届之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大开放为主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真抓实干,破难攻坚,克服了换届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的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抓发展、促赶超,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9.91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增长34.1%;其中地方收入7.03亿元,增长35.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增长25.2%,进入全市前三位;实现税金7.36亿元,增长36.2%。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114个,合同资金138.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74万美元,出口创汇4750万美元。向上争取各类资金突破15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9亿元,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7亿元,增长18.6%。

二是抓产业、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产业日趋壮大。医药、机械、建材、化工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4.75亿元、上缴税收4.21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的86.7%、87.2%和97.2%。锂电新能源产业茁壮成长,新引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5个、

开工4个,全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已达11个,江特锂电、本源新材料已投(试)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园区被评为全省科技示范园,目前入园企业20家,其中18家企业已投产。今年6月份,作为现代农业的示范点代表省委、省政府接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视察。以示范区为龙头,带动九鼎牧业、宜春元博、青龙高科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省级以上5家。粮食、油茶、蔬菜、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其中粮食总产40.5万吨,预计春节前新增高产油茶造林4万亩、蔬菜基地面积6000亩。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宜春农村商业银行筹建申请工作已基本完成;宏盛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值1.25亿元;中信金通证券、永诚保险已在**区设立分公司。

三是抓项目、促增长,内生动力明显提高。工业项目:全区新引进工业项目96个,合同资金124.15亿元;实际引进区外工业资金30.2亿元。医药工业园新增投资1.6亿元,平整土地1000余亩,完成银岭路、劳动力培训实训中心、彬江水厂一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园区新增签约项目60个,签约资金118.2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新增开工项目39个,特别是本周一瑞福锂业、平安锂电等22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丽

思顿实业、名爵服饰等13个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园区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上缴税金5.4亿元,分别增长21.6%、29.1%。城建项目:“三年大会战”项目中,新开工23个、竣工11个,完成政府性投资近10亿元。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举办中心城区首次国有土地公开出让推介会,成功出让两宗商业用地,单价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投资3亿多元,全面完成区行政中心大楼、行政广场、**公园、“一绕一纵二横”路网框架等一批基础工程建设,初步完成秀江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工作,陆续启动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大厦等6个重点工程建设,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悄然崛起。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了4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袁北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产标准粮田改造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投资3000多万元,新修建水泥公路206.7公里、桥梁2座、候车亭60个,新(改)建设农村客运车站4个,全区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167个新农村村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完成了天台、芦村、新田、慈化、楠木5个集镇垃圾处理中心建设。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6.7万亩、苗林一体化基地建设1万亩,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是抓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领域投入保持在财政支出的70%以上,市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工程

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成功创建了全国婚姻登记示范窗口单位,受到民政部表彰;在全省率先建立救灾应急志愿者服务体系;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服务、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经验在省、市推广。3118户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全面开工,目前已建成2163户。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了水江中学学生宿舍,启动了特教学校、九小、洪塘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项目建设,撤并整合11所农村小学,逐步解决大班额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新农合筹资1.6亿元,参合率达96.1%,超过省政府下达目标4个百分点。新增54个残疾人康复站点、23个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19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实现“一升三降”人口计划控制目标。大力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活动,全区赴省、市上访量明显下降。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33家,安臵职工11454人;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区满意率96.01%、治安状况好转率92.88%,均比2010年前移4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30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增长23.4%,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三、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勇挑加快**发展的“担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区领导班子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做好2012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冷静分析明年形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三大机遇”,积极化解“三大矛盾”,紧紧扭住“三大重点”,立足**实际,做好明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把握“三大机遇”。一是政策给力,实体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等税制改革,意味着政府将通过打压房产和奢侈品等行业,让资本回流到实体经济,并将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此外,货币政策由2011年的“适度从紧”调整为“稳健”,合理的信贷增长也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带来了转机。二是市场发力,新兴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今年11月份,国家陆续发布了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据预测,新兴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近期将陆续出台,国内外市场预期较高。明年全国新能源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形成总产值700亿的蛋糕;医药产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全市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百亿;高端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趋势明显,将带动我区机电行业加快技术产品及产品结构升级,江特电机产销增速预计可达30%左右。三是交通助力,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杭长客专加快推进,明月山机

场明年年底将建成通航,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万载至宜春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区处于“中部之心”的交通优势将更加明显,必将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化解“三大矛盾”。一是经济下行风险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矛盾。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货膨胀通常与投资需求旺盛,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相生。然而我们面临的却是“滞胀”局面:一方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速放缓并存,造成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增加了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外部需求下降与成本上升的叠加,使辖区内企业陷入“微利”局面,生存困难,经济细胞成长速度放缓。二是发展的紧迫性与要素刚性制约之间的矛盾。我区的财政难题、稳定难题,归根到底就是发展不足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但是,要素瓶颈的刚性制约,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仅用地方面,我区每年用地需求近5000亩,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区可用新增建设用地不到6000亩。三是进位赶超与增长乏力的矛盾。2010年,我区财政收入10.8亿元,与高安同步跨入10亿元俱乐部,仅比高安少4000多万元。今年1-11月,我区财政收入增长28%,高安增长41.9%,增幅比高安低了近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少了 2.85亿元,呈现出加快落后的趋势。而我区引进的好项目、大项目不多,项目进资比和投入

产出比仍然较低,支撑赶超发展后继乏力。

扭住“三大重点”。一是全力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所谓实体经济,就是有投入,有固定资产,有实实在在的生产、流通和产品的经济活动,是区域经济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千方百计把投入提上来,把项目引进来,把产业做起来。采取切实措施,重点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投资大、实力强、见效快的大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形成有机的产业配臵梯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着力扩大和拉动投资。省委苏荣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指出,对于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是中心,投资和项目是基础、是未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最主要、最有效的推动力。要坚持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以大投入、大项目促大发展。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谋划和安排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切实办好一批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感。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

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在全省19个区中前移3位,跨入全省第六强区”的奋斗目标,依托“三区”建设平台(医药工业园区、**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牢牢把握“稳中快进、难中取胜”的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赶超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业做强、把城镇做美、把农业做实、把环境做优,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打造实力增强、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幸福**。

按照总体要求,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166.56亿元。财政收入确保增长20%,达到16.08亿元,力争增长25%,达到16.7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确保增长20%,达到8.44亿元,力争增长25%,达到8.79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42.11亿元。引进区外项目资金增长16%,达到35.03亿元;利用外资增长11%,达到3523.1万美元;外贸出口增长20%,达到570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达到173.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111.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1845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7684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4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千方百计促增长,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大做实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偏小是当前我区面临的最大现实。所以,加快经济发展,做大做实经济总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

1、财政撬动增长。财政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只要找准支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加强政策对接,争取利益最大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将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农田水利、保障房建设等领域。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今后10年,我省将投入2200亿元用于兴修水利,基本建成五大水利保障体系。我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水利大区,这些政策带来的新信号,为我区跑项争资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契机。所以,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制定规划、精心包装,力争向上争资增长20%,多用上面的钱,办好自己的事。另外,中心城区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已经开始,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支持。二是树立正确导向,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前三季度,我区财政数字增幅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支撑这个增长的主

力军却并不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慢是我区最短的一条短板,尤其是我们的乡镇,真正有形有根、产能大、效益高的企业屈指可数。工业方面,可谓一俊遮百丑,今年济民药业税收预计可达4.36亿元,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税收的84%,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财政要健康持续增长、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千方百计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今年9月,区委、区政府对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工作考核办法作了一些调整,调减了增长速度的分值,提高了收入质量和培植税源的比重,更加注重对实体性经济考核,这也是区委、区政府对全区财政工作的一个导向。我们要以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契机,通过财政奖补、税收杠杆、支持贷款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培养一批结构灵活、产投比高、带动性强的实体经济。三是强化运作能力,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各方面限制越来越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我区有效、优质国有资产越来越少,融资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国家打压房地产过热的政策已经初显成效,房价报复性下跌已经从一线城市波及到二、三线城市,宜春中心城区的商品房处于有价无市的境地,将对我区土地出让造成较大影响。但是,越是在这个艰难时期,就越是要求我们要懂运作、善操作。会后,有关部门要尽快梳理出一些优质资产,积极对接一批金融机构,确保实现政府融资5亿元,力争7亿元。要认真把握房地产发展节

奏,做熟做热有限的土地资源,力争出让商业土地500亩,实现土地总收入超10亿元。

2、项目推动增长。兴产业、强工业是我区赶超发展的根本动力。力争明年园区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50个,新投产项目30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2亿元,上交税金8亿元。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百日招商”活动已接近尾声,但全区完成今年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街道刚过一半。招商引资并不是招商局等几个部门的事,更不是某几个人的事,大家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只有广撒网,才能多收鱼。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坚持亲历亲为,瞄准上市公司和央企、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以及产品工艺、市场成熟,有转移发展意愿的民营企业,多找门路,多想办法,引进一批投资大、见效快、税收多、成长性好的高效益型项目,力争全区新引进项目100个,合同资金100亿元。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锂电新能源、医药食品、机械电子三大产业为市本级重点发展产业,这与我区主导产业不谋而合。我们要尽快与市里产业发展规划接上轨,借机、借势推进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医药产业:要全力支持现有26家医药企业满负荷生产,重点推进江西佑美、济民可信金水宝、新龙生物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百神药业进入上市辅导期。锂电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瑞福锂业、平安锂电、鸿鑫能源等项目建设,力促

本源新材料、江特锂电等投(试)产项目达产达标。机电和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伟成制造、欣宏机械二期、中联石材等项目建设。同时要全力对接好双汇集团、华电能源、南方水泥、闽宏服装等重大意向性项目,促其尽快签约落地;促成丰日电器、涌金实业、建菱高科等一批已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加强现有企业管理。一方面,要认真履行对企业的服务承诺。兑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好土地供应难、前期推进难、项目报批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近年来引进项目的合同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分门别类搞好跟踪服务,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对已投产企业要从生产用电、物流情况等各个方面,分析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况,财税、统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抓好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

3、消费拉动增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们要在落实好上级有关扩内需政策的同时,从消费主体入手,转变群众消费观念,释放群众消费潜力。一是切实提高群众收入,让他们能消费。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帮扶就业创业、强化社会救助等途径,帮助中低收入者、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等群体增加收入,确保明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350个,“4050”人员就业51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7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臵率达10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抓好油茶、生猪、蔬菜等农业产业

化建设,确保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4万亩,力争完成6万亩;全区年出栏生猪130万头;力争新增蔬菜基地面积2000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二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他们敢消费。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百姓后顾之忧,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推手。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铺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适龄人员参保率达80%。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全区参合率达95%以上。要着力办好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查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三是健全消费市场,让群众方便消费。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推进商贸物流园、农资大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重大服务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1-2家大型商业企业,促进城市繁荣。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加快农超对接步伐,力争新增蔬菜直供点10个,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60%。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新增农家店布点100个,各类农家店总数达370个,全面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二)多条途径扩投入,要重点突出关键领域,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当前我区正处于爬坡过槛的关键时期,财政状况仍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