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简答题:

1、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表现。

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②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③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④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⑤国际组织的建立。⑥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2、全球治理的概念、核心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

3、全球问题的总特征

一、全球联系密切,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波及范围小到区域、大到全球。

二、全球问题需全球解决,已经超越区域范畴,全球国家都责任共同参与解决之。

三、国际性组织成为协调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机构,其影响力对民族国家主权造成干预。

四、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

五、文明协商已经基本取代战争,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

六、全球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国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七、全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有助于推荐民主价值的全球化。

4、简述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

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

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 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 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 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5、简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利用的全球方案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表现为:

(1)人口过量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要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能源利矿产等各种资源,从而对地球上的环境资源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人口增长使得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尖锐化,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

(2)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

(3)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认识或技术上的不足,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不可再生资源(矿产)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对可在生资源的滥用造成自然资源不可逆转的退化,表现在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利用方面.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而比无知更危及环境的是由于追求经济上的增长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向环境中肆意的排放废弃物.

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治理国际贸易摩擦的意义

(1)从全球范围来说,是为了维系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是多边贸易效益最大化。

(2)治理国际贸易摩擦一方面可以遏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就是一定程度得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民族经济。

(3)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可以协调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衡问题,也可以更多地减少相关的类似贫困、生态、粮食短缺、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

7、中国大量进口转基因粮食对国家安全有无威胁?

大量引进转基因作物将威胁中国战略性国家安全。转基因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食用它是否安全的问题。即使忽略转基因食物的生物有害性问题,若大量引进外来转基因农作物,则将威胁中国全体国民赖以为生的长远食物和种植业的国家安全。大量引进种植国外转基因物种将对国内自然原生态物种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即使以后想恢复原来的原生态物种和环境也将不可能。

8、什么是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主要内容?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项承诺。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有8个方面,包括:

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

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青年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

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

2、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最好到2005年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至迟于2015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此种差距

4、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5、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到2015年实现普遍享有生殖保健;

6、对抗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

到2010年向所有需要者普遍提供艾滋病毒/艾滋病治疗;

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增长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

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2010年显著降低丧失率;

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

到2020年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

包括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致力于善政、发展和减轻贫穷;

满足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这包括:对其出口免征关税、不实行配额;

加强重债穷国的减债方案,注销官方双边债务;

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

满足内陆国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

通过国家和国际措施全面处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使债务可以长期持续承受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论述题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本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包括:⑴生产的全球化⑵贸易的全球化⑶金融的全球化⑷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各个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参与经济全球化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同.⑵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积极影响.如引进先进技术、

管理经验,吸收外资,扩大就业,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等.⑶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消极后果.如忽视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等等.

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

3.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中国在人口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中国在世界人口治理中产生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人口治理使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分别推迟了4年,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重要条件,使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为世界人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探索的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使绝对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前的2.5亿减少到1500万,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用:(1)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

(2)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

(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

(4)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

(5)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完整版)你如何看待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世贸成员落实协定谈判成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提升。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与贸易伙伴各得其利。 在关税方面。2018年,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大幅降低1449种日用消费品、1585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 ·将汽车 ·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 ·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 在规则方面,中国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面对根本不顾别国的利益,关起门来搞贸享的根本逻辑。对此重大问题,中国交出的答案是协商、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升级换代,谋性、开放性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体系。 2、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意义重大。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淡无光。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主张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我们积极推动构建更好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 3、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 (一)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贸易自由化。 世界各国“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规则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战略要求”,让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中国不仅要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要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贡献。 (二)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意味着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扩大了全球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规模,全面调整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批判和抨击的声浪也日益高涨,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本文将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与表现形式 1. 内涵 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来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使用这一概念的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今仍有着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实质 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劳动分工在国际层面的重组、扩展和深化而引发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发展,是国际劳动分工水平和效率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各国经济在贸易、金融资本以及国际生产上的相互融合,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就构成了国际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即随着分工演进导致的生产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了一定高度,就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其产生、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作为跨越国界、全球资源配置的同义词,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与利益 中国许多传媒,经济学家,甚至政府官员,对于国际主流舆论所宣传的“全球化”,盲目接受,他们已经“升华”为国际主义者,只讲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是必然。最好的也不过少唱几句“双赢”,客观分析一下利弊而已。弊大又怎么样?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在无数个“全球化”论坛中,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是积极参与者,没有什么人出来组织一个“反全球化论坛”。结果是巴西办了,世界上许多民间组织办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如果是,为什么没有反全球化的声音?中国“上层精英”们所唱的全球化,比发达国家还要起劲?这只能说明,中国的所谓“经济学主流”,已经严重脱离中国国情,他们的特殊利益,已经损害了中国人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参与全球化,但是应该明确自己的基本利益和立场。 一.参与全球化不能消解民族国家利益和经济政治主权 90年代以来,被西方经济学家和媒体广泛宣传的“全球化,地球村”,与过去的“国际化”有根本性的不同。“国际化”是承认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产业存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国家关税和其他政策的限制与保护;产业的主体基本上限制在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国家。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入,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内产业,金融自由化尚未根本触动民族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 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经济,金融创新与危机,跨国公司扩张联系在一起的,美圆霸权联系在一起的,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苏联的瓦解,美国对于单极霸权的图谋,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构成经济全球化的总背景。“全球化”的要点是: 第一,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取代社会总体和长远利益; 第二,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效益,取代民族国家的国家综合效益。 第三,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业。 第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影响和限制民族国家的政府管理,甚至影响民族国家 的内政和政策制定,以国际协调,影响和限制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使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逐步削弱。 第五,以美圆的世界霸权,主导国际金融和汇率,操纵国际金融市场。 第六,以美国的新经济和技术优势,主导世界高科技发展,影响各国的国家安全。 第七,保持西方意识形态优势,树立舆论导向,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知识分子的思想。 第八,西方国家继续禁止劳动力自由进入,专门吸引世界高科技人才流入,以保持人力资本的优势。 “全球化”概念以及上述基本战略和政策,在本质上是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经济表现。不存在什么完全“客观的经济历史规律”,历史是人创造的,是无数利益主体自由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而作为“人为设计”的过程,“全球化”是由占据国际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以自己综合国力为担保所推动的,虽然在客观上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一定利益的实现,根本上是为霸主利益服务的。美国通过对国际组织的捐款,提供经费,取得了制定规则,裁判异端,调节纠纷的主导权,美国要保证它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运行,就要保证发展中国家得到一定的利益,保证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要保证制裁那些不遵守规矩的国家,这就是霸主的权力,权利和义务。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_共5页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一、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有无区别的边界? 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应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两个概念和术语。毋庸置疑的是,就像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但又不是全球治理的全部,全球治理除了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协调外,还要共同处理、解决诸如环境、能源、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各个领域的全球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各领域,要严格而又清晰地划出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相区别的边界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一些政治精英和学者在各种场合,比如国际论坛或者学术刊物上,很少对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概念作严格区分,甚至在同一场合同一语境交替使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经济治理本来就是一个缺乏定义的概念。(P16-18)比较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基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治理在提法上要晚于全球治理,二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是全球经济合作机制开始运行的标志,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前,超主权经济合作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如典型合作平台G7,其范围并不具有全球性特征。冷战结束后,随着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性经济合作的意愿、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的G20非正式部长级会议机制,意味着真正的全球经济治理开始起步。20XX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G20首脑峰会的召开,标志着具有全球意义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至此,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和术语在多种场合被广泛运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被提到空前的高度。第二,从治理目标和主体来看,全球经济治理的子目标服从全球治理以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为宗旨的总目标,维护经济安全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收入公平从而共同塑造全球经济秩序是全球经济治理致力的目标。从一定意义来说,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全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是对市场经济失灵的一种调节以及经济运行结果不公平的一种合理纠正,是政府干预、调节和规制国内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所以在“没有政府的治理”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执行主体更强调各国政府的共治,特别是带有超越主权意义的正式国际组织(IMF、WTO、WB)以及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如G20,金砖国家峰会等)。全球公民社会发挥作用的领域还仅集中在那些主权国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

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思考探究】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

2019届二轮:热点九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专题卷】

热点强化练九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做法()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2.(2019·孝义高三模拟卷一,3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这有助于西欧() 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从“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到“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故C项正确。 3.(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3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说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 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 答案 D 解析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长期的贸易协定,说明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故D 项正确。 4.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p5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可能会扩大南北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转嫁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现在全球化是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消费、物流这些领域,全方位的都有表现。全球化大大提升了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度,它不但表现为国家间相互更加依存,也表现在工业间相互更加依存、市场间相互更加依存、各种生产要素和物流采购相互更加依存、同时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全球化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就体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业等领域中。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统计的时候,经常把国际旅游作为国际贸易当中服务贸易的一块,但其实不太准确,它们还是有些不同的。贸易,简单来说,是相当于把产品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去;而旅游,是把消费者搬到当地市场来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很有趣的是,从80年代以后,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一直在上下波动,但是唯独国际旅游业始终发展的比较稳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从85年前后到最近20年时间,全球旅游业的年均增长始终保持在5%到8%这个幅度,而且一直是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家间、市场间、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物流采购相互依存着,同时金融、服务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在早期,“中国制造”对美国一些当地的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美国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一位社会学家。她提出一个命题,“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一、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内部社会矛盾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几率都在增大。 3.大国对抗。部分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战略扩张,军备竞赛,遏制其他新兴国家。 4.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5.文化冲突。全球化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二、逆全球化 1.表现 (1)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2)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移民、投资、监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去全球化趋势明显。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试题及答案(下)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下)试卷 1、世界银行的目标是使世行集团各个机构的工作以可持续的方式消除极端贫困和推动共同繁荣。 正确 错误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定位基本相同。 正确 错误 3、关于亚投行的创立,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都表示支持,并承诺愿意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正确 错误 4、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正确 错误 5、丝路基金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满足股权投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 错误 6、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的分配渐趋合理,明显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正确 错误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能力不足,面对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难以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8、作为联合国的经济治理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往往都是无条件的。 正确 错误 9、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 正确 错误 10、中国应该正视TPP,并采取客观、包容的态度看待TPP。 正确 错误

11、()将于2015年11月就人民币是否进入SDR 作出决定。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12、亚投行的法定股本()美元,分为实缴股本和代缴股本。 1000亿 1500亿 2000亿 2500亿 13、()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国丝路基金支持的第一个项目。 印度 缅甸 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 14、特别提款权,亦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 1968年 1970年 1971年

逆全球化

APEC要对“逆经济全球化”说不 在刚刚结束的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上,大家将讨论的焦点集中于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逆流,即应对“逆全球化”的趋势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英国脱欧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公然反对贸易自由化,均与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背道而驰。这种“逆全球化”趋势之所以卷土重来并被推至风口浪尖,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持续低

迷密切相关,全球化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它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全球化不仅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也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及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会给各国经贸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全球化就是“无障碍”的话,“逆全球化”则正好相反。“逆全球化”一般发生在经济停滞甚至倒退之时,因为经济不景气往往会激发出激烈的民粹主义情绪,使他们更倾向于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设置种种新的限制和关卡,以优先维护自己的私利。这种现象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表现尤为明显。

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逆全球化”的重要手段。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GTA)》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各国正加速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措施。2015年全球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为736个,较上年增加了50%,是此期间实施的促进自由贸易措施的3倍。2016年前四个月实施了150个,而此前每年前四个月的这一数值仅在50-100之间。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势头十分明显。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 编者按“全球化”、“中国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学界探讨既多,成 果亦丰。但“拒绝”还是“融入”全球化以及如何在“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的坐标中选择“中国现代化”,仍是一个需要现实地解决的课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在 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研究方面有所积累,并对上述问题多有心得。这里刊出该 所及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部分成果,以期学界对这一课题展开进一步思考。 中国现代化与双赢的全球化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王锐生现代化这个概念首先包含 着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但是走出传统社会的文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现代化不能摆脱全球化 。当今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的现代化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是“助推器”还是“ 陷阱”? 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能够给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以发展的机遇吗?我们的回 答是:能够。所以我们做出迎接全球化的选择,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机遇。之所以这 样回答,第一,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性。既然我们已经在上世纪 70年代末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拒绝了计划经济体制,那么除了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我们 别无选择。第二,因为我们认为,全球化尽管已经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所主导,但 仍然有可能经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到一种双赢局面——这对双方(主导者与后起的参与者)都 会是有利的。 中国现代化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求的,就是芄淮 此 娜 蚧 ? “双赢说”的对立面是“陷阱说”。此说在一部分人中流行并不是没有根据。根据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越发展,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就越严重。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创造财富和加快进 步,但这种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必然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不平等现象加剧。在信息革命背景下,全球化是通过世界范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的。而这一调整的 主体力量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以利益必然集中到这些公司手里。根据美国政策研究所的 估算,全世界447名亿万富翁的财富合在一起比占全世界一半人口的最贫穷的人的收入加起来 还要多。该所的计算表明: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二的人被排除在全球化(受益)之外,受到全球 化的伤害或者被全球化所忽视。又据联合国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在全世界的发展中 国家中不超过20个国家能够从全球化中受益。 但是毕竟还有受益者。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和地区积极投身全球化,并从中得到好 处。在同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覆盖下,由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有的地区经济状况得到改 善,有的地区却没有。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从1987年到1998年,亚洲地区(尽管当时已经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

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都致力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课程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歌曲中唱到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把它称作“村”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的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讲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6201110.html,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程文丽 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2016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 选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同时世界贸易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而这些事件的出现都标志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凸显。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增长形势的具体分析,分析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并将对中国的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做出深入探讨。 【关键词】世界贸易;逆全球化;中国战略 一、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出口贸易负增长 几十年来,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股份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但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开始急剧下降,并持续低迷,且这种低迷已经超过了经济学家的预期。 作为促进世界增长的首要动能:出口贸易。已经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2017年1月份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2016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 3.1%, IMF报告预测显示,未来两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仅有小幅度的加快,预计的全球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4%和 3.6%。2016年,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6%,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1.7%,而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9%;而势头正盛的新型发展中国家经济体,2016 年的经济增长率则为4.1%。作为新型市场的“龙头”,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约为 6.7%,而2017年将下降至6.5%。 整体看来,近年的全球贸易整体显示疲软态势,经济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一种逆全球化现象逐渐凸显。 二、“逆全球化”事件集中爆发,引发人们思考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市场力量成为推动全球生产贸易的主要力量。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 的崛起,试图通过建立TPP等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增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 欧盟也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政治经济格局紧张。上述现象让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人民感到了更大的恐慌,引发了公众对于自由贸易和移民运动的不满。而各国政府并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让全球化趋势进一步逆转。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王钦朋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在经济领域上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化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好的办法。本文现实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阐述,然后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之间的利弊,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细致的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例,进行深一步的全球化论证。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Wangqinpeng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 and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trade cooperation is increasingly close, become a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n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ri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he right policies and take forceful measures to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meet the challenge, to change bad to good, for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Example of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arries on the deep step of globalization. Key Word: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最近经济学界用超边际分析研究贸易理论,对全球化和加入WTO 对中国的影响有不少新观点。这些新观点与对比较利益说的反思有关。比较利益说其实有两种,一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被当代经济学家称为内生比较利益说,另一种以李家图为代表,被称为外生比较利益说。外生比较利益是指人们天生条件的差别(生产技术或资源方面的差别)产生的一种特别的贸易好处。贸易双方中,一方的生产条件比另一方在所有产品中都差,但只要这种差别在不同生产活动中不一样,则生产效率低的国家可以出口生产力差距小的产品而使两国都有利可图。以资源禀斌而言,劳力相对较多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力密集的产品,而资本相对较多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的产品。 近年来这种外生比较利益说受到质疑。从经验观测而言,不少经验数据证明,外生比较利益说并不能得到统计数据的一致支持。根据特勒副勒尔(Trefler) 1993 和1995 在政治经济学期刊和美国经济评论上提供的经验证据,只有一半左右的数据支持外生比较利益说。经济学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外生比较利益说提出了质疑。有人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不是经验观察为理论提供基础,而是理论决定人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爱因斯坦的论据当然就是红移现象,在人们了解相对论之前,他们对红移现象视而不见。 著名的发展和贸易理论家巴瓜地证明,如果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用来代替传统的替代弹性为一的生产函数,则一种商品可以在生产

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从资本密集的转变为劳力密集的,因此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劳力密集产品,因而资源禀斌的比较利益说变成没有任何意义的了。萨克斯,杨小凯,张定胜最近的论文(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证明,如果将递增报酬和多种产品引入一般均衡模型,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两国生产的资本品种类数会越来越多,因此最终消费品的资本密集度会上升。但若一国人口相对另一国较多,则此国有可能既生产很多资本品(资本较多),又出口劳力相对密集的消费品和进口资本密集的消费品。 严格而言,资本密集,劳力密集这类概念对有递增报酬和内生资本品种类数的模型变得没什么意义了。因此测度资本密集或劳力密集程度的数据也变成没有什么意义了。正象牛顿力学产生后,过去物理学中的“刚性”,“本质”等概念都被人们所抛弃一样。 如果一定要套用传统的概念,上述萨克斯,杨小凯,张定胜模型证明,一国有可能出口有外生技术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是因为这个有递增报酬的模型可以产生所谓内生比较优势。只要这内生比较优势超过外生比较劣势,一国就有可能出口外生比较劣势的产品。所谓内生比较或绝对优势是指如果每个国家选择专业生产某种产品,它可以内生地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比较和绝对优势。这种内生比较和绝对优势有可能在天生生产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产生。换言之,内生绝对优势有可能在外生比较优势不存在时出现。 以实际经验而言,中国这类资本相对稀少的国家最近不也出了象远大这类私人企业,向世界市场大量出口资本密集的中央空调机吗?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第一讲全球化理论 本讲主要容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一.什么是全球化? 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 经济:由于生产要素在世界围的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各国相互依存的状态; 文化:(1)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要达到的共同的目标,世界的实现;(2)美国化、西方化; 问题: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的共识和利益与共的现实;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简言之:一个全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各方面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 二.治理理论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的概念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治理与统治在权威、主体、手段与方法、围以及管理向度上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涉及权威、合法性、服从性的质变,也涉及世界政治结构、制度体系与思想观念的质变。 (二)全球治理的涵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和行为规,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私人企业以及公民社会自治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行动,解决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全球治理是治理概念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应用,但并非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翻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全球治理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各个主体相对自主和独立的多主体互动过程,以寻求利益平衡点,形成共同的行动指向,扩展了传统管理模式、层次和决策当局。 第二讲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本讲主要容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治理与全球治理理论 一.全球性问题 (一)全球问题的由来 1.工业文明的异化 ①坚持无限制经济增长的经济主义; ②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忽视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导致了人的异化; ③坚持征服、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并引发资源与环境危机。 2.全球治理危机 围绕着人、社会与自然而形成的全球问题,导致全球治理危机,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求得超越,也无法在民族国家体制的传统治理中求得解决。 (二)全球问题的涵和特点 1.涵 全球公共问题是指当代全球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是全球社会的综合安全问题。 全球公共问题的三大领域: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 2.特点 全球性挑战性综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