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_刘昊年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_刘昊年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_刘昊年

收稿日期:2007-07-27。本文由本刊编委郑荣才组稿并审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川渝地区海相三叠系的锶同位素研究”资助(编号:40472068)。作者简介:刘昊年,1976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地质学。电话:(028)84079073。E -mail :liable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298582.html,

文章编号:1673-8926(2007)03-0059-07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刘昊年,黄思静,胡作维,吴 萌,王庆东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随着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测试样品溶解技术和成岩蚀变检测方法以及地质历史中海相地层锶同位素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锶同位素在沉积学各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综

述了近年来国内在利用锶同位素进行物质来源分析、海相地层定年、古气候与古环境分析、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关键词:锶同位素;海相碳酸盐;示踪技术;水-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P 597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of strontium isotope in sedimentology

LIU H ao -nian ,H UANG Si -jing ,H U Zuo -w ei ,WU Meng ,WANG Qing -dong

(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Oil &Gas Reservoir G eolog y and E xp loitation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y ,Chengd u 610059,China )

A bstract :The studies on strontium isotope have received rapid develo pments in all fields o f sedimento logy ,with the co ntinuous develo pment of dissolution techno logy fo r strontium isotope sam ples of m arine carbon -a te ,testing method for diag enetic alteration and strontium isotope database of marine sediments in the pe -rio d of g eo logic histo ry.Strontium isotope is applied to car ry out the researches in the aspects of the pro ve -nance analy sis ,dating m arine sediments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 nment analy sis ,w ater -ro ck inte rac -tion and hy dro geochemistry.The latest prog 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se fiel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trontium iso to pe ;m arine carbo nate ;tracer technolog y ;w ater -rock interaction

1 锶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1)锶有4种天然同位素84

Sr 、86

Sr 、87

Sr 和88

Sr ,它们都是稳定的。其中87S r 是由87Rb 经β衰变而成,故随着87Rb 的衰变,87S r 在地质历史中是逐渐增多的。实际工作中,锶同位素的组成一般用87

Sr /86

Sr 值来表示。

(2)锶和钙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一个主族且位置相邻,并且锶的离子半径(0.113nm )与钙的离子半径(0.099nm )接近,同时锶与钾的离子半径(0.133nm )也相差不大,所以锶常常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分散在含钙、钾的矿物中,如钙质碳酸盐(尤其

是文石)、角闪石和磷灰石等,而很少形成自己独立的矿物。

(3)在化学与生物化学过程中,锶不会产生同位素分馏,因而在研究物质迁移和变化过程中,

87

Sr /

86

Sr 是有效的示踪剂。

(4)锶在海水中的残留时间(≈106a )大大长于海水的混合时间(≈103a ),因而任一时代全球海水锶元素在同位素组成上是均一的,不受纬度、深度的影响[1]。

(5)海水中锶同位素有2个来源:①大陆古老的硅铝质岩石化学风化所提供的相对富放射性成因的壳源锶,具有较高的87S r /

86

Sr 值,全球平均值为

 第19卷第3期 2007年9月

岩 性 油 气 藏

LIT HO LOGIC RESERVOIRS Vo l.19No.3

Sep.2007

 

0.7119[2];②洋中脊热液系统所提供的相对贫放射性成因的幔源锶,具有较低的87Sr /86Sr 值,全球平均值为0.7035

[3]

。现代海水的87Sr /86

S r 值便是这2

个来源锶混合的结果,其平均值为0.709073±0.000003[4]。

(6)海相碳酸盐岩形成时,保存了当时地质条件下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信息,因而现在可以通过对未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保存好的碳酸盐岩(尤其是其中的生物化石)的分析来获得过去的海水锶同位素记录。

2 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数据库和相应的

演化曲线的建立

Burke 等[5]

在分析了768个海相成因样品、DS -DP 岩心样品的基础上,首次获得了显生宙海水锶同位素曲线。Gao 等[6]对美国俄克拉荷马寒武纪(也包括奥陶纪)碳酸盐研究建立了相应曲线。Vei -ze r 等[7,8]

先后根据不同的数据拟定了显生宙以来的海水锶同位素变化曲线。Denison 、H ow arth 等[4,9]建立了寒武纪—奥陶纪海水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涉及了寒武纪的整个时限。McArthur 等[10]

以最佳的拟合方式建立了509M a 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曲线。

在国内,海相地层的锶同位素数据正在积累,海相沉积物的研究获得了较快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黄思静等[11]在分析了136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基础上,拟定了国内第一条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上扬子地台区的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图1),黄思静等[12]又公布了上扬子地台区的石炭纪—二叠纪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黄思静等[13,14]公布了龙门山泥盆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和重庆秀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石和等[15]据川黔地区海相上古生界92个样品建立了该地区晚古生代锶同位素曲线。石和等

[16,17]

建立了四川江油马角坝石炭纪锶同位素演

化曲线和贵州惠水地区石炭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黄思静等[18]公布了46个西藏晚白垩世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演化曲线,并进行全球对比。石和等[19]

公布了西藏定日贡扎上白垩统锶同

位素曲线。

总的来看,我国显生宙的锶同位素数据有了一定积累,演化曲线也越来越完善,但同时我们也注意

到,早古生代奥陶纪(仅江茂生等

[20]

报道了塔里木

盆地塔中12井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数据)、志留纪的锶同位素数据仍然比较缺乏,而中生代三叠纪的锶同位素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21,22]

图1 上扬子地台区的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

锶同位素演化曲线[11]

Fig.1 Evolution curve of strontium isotope of Neopaleozoic

marine carbonate in upper Yangtze Platform

通过这些曲线的对比发现,各曲线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基本相似,只是存在由于分析测试技术不完善带来的分辨率上的差别。换言之,海水锶同位素曲线在大时间尺度上具有全球一致性,因而具有全球对比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锶同位素研究才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学中的各个研究领域。

3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锶同位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如今锶同位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物源、古气候与古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矿床学等研究领域,甚至进入了象考古学这样的非传统地学领域。3.1 分析物质来源

锶同位素之所以可作为物源的示踪剂,其理论依据为:地质历史中海水的87

Sr /86

Sr 值是时间的函数,地质年代越久远,其中87

S r 积累越多,87

S r /86

Sr 值越高。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锶同位素组成及其变

60 岩 性 油 气 藏第19卷第3期 

化规律判读其物质来源。

近年来,锶同位素作为物质来源的示踪剂和记时器的研究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孟宪伟等[23]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锶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黄海、东海沉积物物源锶同位素示踪的应用前景。孙省利等[24]研究了热水沉积岩的物质组成,认为其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而非陆源或海源,说明热水沉积岩是内生和外生作用的统一体。利用热水沉积岩硅、锶同位素可判断热水流体所流经途中岩石的性质及基底岩石的类型是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及火成岩,从而可进一步判断沉积时盆地是在陆壳还是在洋壳环境中演化的。张霄宇等[25]对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锶同位素物源示踪研究发现,中国大陆陆源物质对南海东部海域沉积物的贡献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小。饶文波等[26]对黄土高原物质来源进行锶同位素(结合Nd同位素)示踪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内蒙古中西部沙漠、青藏高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源区,而这些物源区及黄土高原又是远东地区风尘的生产地。

3.2 海相地层定年

利用锶同位素组成进行海相地层定年的方法是,将未知年代海相地层中内源沉积物(主要是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的87S r/86Sr值与已建立的地史时期海水87Sr/86S r曲线或锶同位素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可获得未知地层的年龄[7,27,28]。尽管国内在利用锶同位素组成和演化曲线进行海相地层定年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少数学者已做了有益尝试:如杨杰东等[29]利用锶(包括碳)同位素对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的时代做了界定;潘家华等[30]根据太平洋海山磷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确定了其形成年代;黄思静等[13]利用锶同位素确定了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剖面Frasnian/Famennian阶、以及泥盆/石炭系界线;郑文武等[31]对辽南与苏皖北新元古代地层作了用锶(包括碳)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黄思静等[18]利用锶同位素标定了西藏南部岗巴剖面Cam-panian/Santonian阶和M aastrichtian/Campanian 阶界线;黄思静等[32]利用锶同位素对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一些关键深度(中、上奥陶统的界线)进行了年龄标定,解决了塔里木盆地地层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黄思静等[21]利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下三叠统界线附近蒸发盐的锶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我国上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界线的年龄值。

这些研究都说明我国海相地层的锶同位素研究已获得长足进步,并逐渐成为解决沉积岩定年这一沉积学、地层学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国内一些学者仍然对锶同位素定年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国内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精度有关。影响海相地层锶同位素定年可靠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样品的成岩蚀变性和分析测试精度(包括了样品的溶解处理),这2个问题可能是造成数据较为离散的主要原因。随着分析测试仪器的更新及样品处理经验和锶同位素数据的积累,锶同位素定年的精度会逐渐提高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3 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的研究

锶同位素是地球化学重要的示踪手段之一,结合C、O同位素可以为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提供定量的依据。前人研究证明,从未经成岩蚀变的代表海水组成的海相碳酸盐(也包括硫酸盐、磷酸盐及其它一些可进行锶同位素分析的内源沉积物)所获得的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和建立的演化曲线是研究全球古海洋事件的重要依据。

海洋中87Sr/86Sr值是海平面变化的灵敏指示剂[11],而海平面的变化又与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海相碳酸盐沉积物(包括硫酸盐)的87Sr/86Sr值,建立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确定地层沉积形成时期的海平面变化特征[33]。

Dia等[34]和Clemens等[35]研究发现,海洋锶同位素曲线与气候变化相一致,即冰期时,冰盖层最大,海平面最低,海洋87Sr/86Sr值最小。Sophie Verhey den等[36]对比利时全新世的洞穴堆积物(如钟乳石)的研究发现,受西欧古气候影响,海水驻留时间的改变和风化进程的改变导致岩石中的M g/ Ca、Sr/Ca和87Sr/86S r值发生变化。Ho ng chun Li 等[37]利用70~280Ky r年前的洞穴堆积物(钟乳石)的δ18O、δ13C、Sr/Ca和87Sr/86S r等值进行了古气候重建,研究发现影响黄土高原的东亚季风夏季风,在间冰期比冰期更为强烈。

在国内,韦刚健等[38]所研究的南海浮游有孔虫的海水锶同位素变化趋势大体表现为,气候冷期87Sr/86Sr值为低值,气候暖期对应于87S r/86Sr值为高值。孙志国等[39]通过西沙珊瑚礁锶同位素研究古环境并反演青藏高原的隆升。孙志国[40]又研究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的锶同位素特征,从锶同位素记录获得了4次陆源物对渤海湾的强输入事件和2次海退事件。陈俊等[41]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 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进行研究,从2.6M a以来S r含量总体演化趋

61

 2007年 刘昊年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势与北半球冰量变化模式的相似性验证了高纬度冰盖生长与东亚季风强度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张霄宇等[25]根据南海东部柱样沉积物87Sr/86Sr值,结合δ13C、δ18O同位素数据分析认为,南海15万a来经历了2次较大规模的冰期和3次间冰期。苏晓云等[42]对黄土高原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中的锶同位素研究也显示,黄土-古土壤87S r/86Sr曲线大体上与海水87Sr/86Sr曲线具有同步的变化。杨杰东等[43]测定了7M a 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S r和Nd同位素组成,研究样品酸不溶物87S r/86Sr变化可明显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7~2.5Ma B.P.,为红粘土层,酸不溶物87Sr/86Sr稳定位于高值,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处于相对平稳的弱势;第二个阶段,从2.5M a B.P.到现在,酸不溶物87Sr/86Sr呈下降趋势,波动加强,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不断增强,并且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变化加强。饶文波等[26]对黄土高原黄土酸溶物锶同位素研究得出,87Sr/86S r值清楚地记录了夏季风演变的信息,而残余物S r比值明显反映了冬季风的变化特征。

这些研究表明,87S r/86Sr值变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可作为气候演变的替代指标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水锶同位素变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这是因为海水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利用海水锶同位素分析古气候、古环境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控制因素。例如黄思静等[44]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水锶同位素演化主要趋势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得出,造成该时期锶同位素组成和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洋中脊快速扩张;②晚二叠世的裂谷作用;③二叠—三叠纪界线的生物绝灭事件及其后三叠纪初期的生态萧条,造成全球大陆植被缺乏和风化速率加快。

除了海相碳酸盐和其它内源沉积物的锶同位素研究以外,碳酸盐(以及其它有关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近年来,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在代表海水的海相碳酸盐(或其它内源沉积物)领域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在其它一些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这些领域包括沉积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尤其是沉积地球化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以及环境地质学等。

3.4 沉积地层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人们利用已建立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年龄数据库或已有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演化曲线[3,9,10](包括不同尺度的曲线对比和一些地层年龄的锶同位素标定结果),研究沉积地层中各种矿物(它们可能代表、也可能不代表同期海水或只与同期海水存在某种联系)和流体(它们可能是海水或沉积期后形成的各种流体,与同期海水有关或无关)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领域包括:沉积地层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沉积、成岩矿物形成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及这些矿物的形成机制研究,也包括某些沉积-层控矿床的形成机制与相应流体性质研究[45~54]。张涛等[55]对塔河奥陶系岩溶带碳酸盐岩锶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流经大陆硅铝质岩石或岩层的地下水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影响,并对塔河古岩溶期次进行了识别、预测;黄思静等[56]对碎屑岩地层中碳酸盐胶结物锶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利用自生碳酸盐胶结物研究碳酸盐矿物物质来源、形成相对时间及(海相、陆相和深部)流体对成岩作用的影响;黄思静等[57]对沉积期后流体对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影响的研究,揭示了成岩过程中深部流体作用(包括同期火山物质的溶解)可向碳酸盐提供深源锶并造成87Sr/86S r值偏低;黄思静等[58]从锶同位素角度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石化过程中流体性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海源流体在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石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彭建堂等[59]对贵州晴隆锑矿床中萤石锶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晴隆锑矿不是简单的“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或“原地改造产物”,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具有外部来源参与而不单单是来自赋矿围岩,可能与下伏基底岩石有关;吕志成等[60]对下寒武统毒重石矿床锶(也包括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毒重石的成矿流体主要为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中由海水、有机质组分和火山物质组分相互叠加和混合而组成的孔隙水有机成矿流体;夏菲等[61]对取自贵州天柱大河边和玉屏下寒武统重晶石矿床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其研究区矿床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并对区分晚期叠加的重晶石矿化提供了依据;颜佳新等[62]对华南二叠系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锶同位素的研究,认为可利用碳酸盐锶同位素特征识别晚期成岩作用的影响;郝伟林等[63]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某铀成矿带中地下水锶同位素组成的示踪研究,认为该研究区直罗组和延安组时期的盐岩应为陆相成因,影响锶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应该是高87Sr/86S r值的壳源硅铝质岩石的进入。

这些研究大多都会不同程度地利用或参照已有

62

 岩 性 油 气 藏第19卷第3期 

的同期或非同期海相碳酸盐(或海水)锶同位素数据或演化曲线,从而为沉积-层控矿床成因研究、沉积岩成岩作用研究、大陆风化作用研究、气候或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显示出沉积物或流体的锶同位素研究在地球科学中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3.5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近年来,锶同位素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河水和溶质来源的水文地球化学及水-岩反应强度的研究,其理论依据仍然是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示踪效应。

韩贵琳等[64]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2条主要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S r2+浓度及87Sr/86Sr值的变化,发现流经不同岩层地下水具有不同的87Sr/ 86Sr值。结合Na/Ca、M g/Ca值确定,河水溶质来源于3个端元物质的风化(石灰岩、白云岩和硅酸盐岩),且主要受灰岩风化作用的控制。赵继昌等[65]研究了长江源区河水中的87S r/86Sr值及主要离子浓度,并根据物质运移均衡方程计算了河水中各类主要元素及锶所占的比例,分析了长江源区主要河流的补给来源。赵平等[66]对滇藏地热带的热水锶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了热水的深部滞留环境,认为在水热系统中,热水的87Sr/86S r值可以用来指示热储的岩性特征。王中良等[67]对长江河口水的87Sr/ 86Sr值及S r元素浓度进行研究发现,与世界较大河流及世界河流平均值相比,长江水具有较高Sr元素浓度和较低87Sr/86Sr值的特点。87Sr/86Sr值在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显示了一定区域内的异常升高现象,而不是简单的两端元理想混合模式,可能是该区水体和沉积物相互作用比较强烈而引起沉积物与上覆水体发生物质交换。宋军等[68]通过对桂林地区的3个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不同类型水样化学组分分析及资料整理,得到地下河系统不同类型水的锶元素及其同位素变化规律,总结了桂林地区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杨郧城等[69]利用Sr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的循环与演化。

4 锶同位素在地质学其它领域的研究

随着锶同位素研究的深入,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地质学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锶同位素可以作为高分辨率地层划分的工具(锶同位素地层学,SIS),利用87Sr/86Sr值可有效地对深海沉积岩心进行地层划分。谢渊等[70]对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的研究,得出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87Sr/86Sr值(包括δ13C、δ18O值)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球化学数据。锶同位素用于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如韩贵琳等[71]利用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示踪效应,初步分析了造成该地环境污染的酸雨溶解质来源,发现该地雨水溶质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其次为岩石、矿物风化输入,海相输入很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锶同位素用于考古学中的研究[72]认为,牙釉质中的锶同位素可反映出人的出生地,骨骼中的锶同位素可反映出人的死亡地。

5 结 语

目前,在沉积学中,锶同位素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和延伸,但仍较多运用于海相地层的研究。从国际上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研究来看,其年代效应、地层学意义和全球可对比性远远大于碳、氧同位素,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对锶同位素数据的关注程度也超过碳、氧同位素,特别是获取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数据,建立相应的系统演化曲线已成为各国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是进行各种全球地质事件对比研究的基础系统资料。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数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相比,锶同位素研究还不够成熟,这可能与我国锶同位素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较低有关。因此,还需沉积学家和地层学家等的进一步努力,以推进锶同位素技术在沉积学研究中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M cArthur J M,Burnett J,Hancock J M.Strontium is otopes at

K/T boundary;discu ssion[J].Nature,1992,355(6355):28. [2] Palm er M R,Edmond J M.The strontium isotope bu dget of

the modern ocean[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89,92(1):11-26.

[3] Palmer M R,E lderfield H.Sr isotope composition of seaw ater

over the past75M yr[J].Nature,1985,314(6011):526-528.

[4] Denison R E,Koelpnick R B,Burke W H,et a l.Construction

of the M issis sippian,Penn sylvanian and Permian seaw ater

87S r/86S r curve[J].Chemical Geology,1994,112(1-2):145-

167.

[5] Burke W H,Dennison R E,Heth ering ton E A,et al.Variation

of seaw ater87Sr/86S r through ou t Ph anerozoic tim e[J].Geolo-

63

 2007年 刘昊年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gy,1982,10:516-519.

[6] Gao G,Land L S.Geoch emistry of Cambro-Ord ovician Ar-

bu ckle l imeston e,Ok lah om a:implications fo r diageneticδ18O

alteration an d secularδ13C and87S r/86Sr variation[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1,55(10):2911-2920. [7] Veizer J,Bu hl D,Diener A,et a l.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 ra-

phy;poten tial resolu tion an d event correlation[J].Palaeo-

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1997,132(1-4):

65-77.

[8] Veizer J,Ala D,Az my K,et a l.87S r/86S r,δ13C andδ18O evo-

lu tion of Phanerozoic s eawater[J].Chemical Geology,1999,

161:59-88.

[9] H ow arth R J,M cArthu r J M.Statis tics for s tron tiu m isotope

stratigraphy;a robu st LOW ESS fit to m arine S r-isotope cu rve

for0-206M a,w ith look-u p tab le for derivation of nu meric age

[J].Journal of Geology,1997,105(4):441-456.

[10] M cArthu r J M,How arth R J,Bailey T R.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LOWES S Vers ion3;Best fit to the marine Sr-i-

s otope cu rve for0-509M a and accom panying look-up tab le for

deriving numerical age[J].Journal of Geology,2001,109(2):

155-170.

[11] 黄思静.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

研究[J].地质学报,1997,71(1):45-53.

[12] 黄思静,石和,张萌,等.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

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J].沉积学报,2001,19(4):

481-487.

[13] 黄思静,石和,张萌,等.龙门山泥盆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全

球对比及海相地层的定年[J].自然科学进展,2002,12(9):

945-951.

[14] 黄思静,石和,毛晓冬,等.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及全球对比[J].地质论评,2002,48(5):509-516.

[15] 石和,黄思静,沈立成,等.川黔上古生界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

地层学意义[J].地层学杂志,2002,26(2):106-110.

[16] 石和,黄思静,赵鹏肖.四川江油石炭纪锶同位素曲线———年

代地层对比和海平面变化[J].地质通报,2003,22(2):113-

117.

[17] 石和,黄思静,赵鹏肖.贵州惠水石炭纪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

地层对比[J].中国地质,2003,30(2):138-143.

[18] 黄思静,石和,沈立成,等.西藏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全球

对比及海相地层的定年[J].中国科学(D辑),2004,34:335-

344.

[19] 石和,黄思静,孙治雷.西藏定日贡扎上白垩统锶同位素曲线

及年代地层划分[J].地层学杂志,2006,30(1):21-25.

[20] 江茂生,朱井泉,陈代钊,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碳、

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J].中国科学(D

辑),2002,32(1):36-42.

[21] 黄思静,裴昌蓉,卿海若,等.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下—中三叠统

界线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J].地质学报,2006,80(11):1691-

1698.

[22] 黄思静,孙治雷,吴素娟,等.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

及其主要控制因素[J].矿物岩石,2006,26(1):43-48.

[23] 孟宪伟,杜德文,陈志华,等.长江、黄河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

积物87Sr/86S r空间变异的制约因素及其物源示踪意义[J].地

球化学,2000,29(6):562-570.

[24] 孙省利,曾允孚.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

素示踪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2002,20(1):41-46.

[25] 张霄宇,张富元,章伟艳.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锶同位素

物源示踪研究[J].海洋学报,2003,25(4):43-49.

[26] 饶文波,杨杰东,陈俊,等.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风尘物质的

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对黄土来源和季风演变的指示[J].

科学通报,2006,51(4):378-386.

[27] 黄思静,石和,刘洁,等.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

学进展,2001,16(2):194-200.

[28] 张萌,黄思静,张玥,等.锶同位素地层学在海相地层定年中的

潜在价值[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3):

242-248.

[29] 杨杰东,郑文武,王宗哲,等.S r、C同位素对苏皖北部上前寒

武系时代的界定[J].地层学杂志,2001,25(1):44-47.

[30] 潘家华,刘淑琴,杨忆,等.太平洋海山磷酸盐的锶同位素成分

及形成年代[J].矿床地质,2002,21(4):350-355.

[31] 郑文武,杨杰东,洪天求,等.辽南与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

Sr和C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J].高校地质学报,2004,10

(2):165-178.

[32] 黄思静,石和,张萌,等.锶同位素地层学在奥陶系海相地层定

年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为例[J].沉积学报,

2004,22(1):1-5.

[33] 蓝先洪.海洋锶同位素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2001,17

(10):1-3.

[34] Dia A N,Cohen A S,O’Nions R K,et a l.Seaw ater S r is otope

variation over the pas t300kyr and influen ce of g lobal clim ate

cycles[J].Natu re,1992,356(6372):786-788.

[35] Clemen s S C,Farrell J W,Gromet L P.Syn chronous changes

in seaw ater strontium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global clim ate

[J].Nature,1993,363(6430):607-609.

[36] Sophie V,Eddy K,Ian J F,et al.M g,S r and S r isotope geo-

chemistry of a Belgian H olocene speleothem;im plication s for

paleocl imate recons tructions[J].Chemical Geology,2000,169

(1-2):131-144.

[37] Li H C,Ku T L,You C F,et al.87S r/86S rr and S r/Ca in spe-

leothems for paleoclimate recons tru ction in central China be-

tween70and280kyr ago[J],Geochimica et C osmochimica

Acta,2005,69(16):3933-3947.

[38] 韦刚健,桂训唐,于津生.南海第四纪海水S r同位素组成演化

[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2):15-21.

[39] 孙志国,蓝先波,刘宝柱,等.西沙珊瑚礁中青藏高原隆升的锶

同位素记录[J].海洋科学,1996,(3):35-41.

[40] 孙志国.黄河三角洲贝壳堤的锶同位素特征[J].海洋地质动

态,2003,19(7):19-22.

[41] 陈俊.汪永进,陈旸,等.中国黄土地层Rb和S r地球化学特

征及其古季风气候意义[J].地质学报,2001,75(2):259-266. [42] 苏晓云,杨杰东,陈俊.从黄土S r同位素探讨海水87S r/86S r变

化的原因[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39(3):327-

336.

[43] 杨杰东,陈俊,张兆峰,等.距今7M a以来甘肃灵台剖面Nd和

64

 岩 性 油 气 藏第19卷第3期 

S r同位素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1):1-6.

[44] 黄思静,吴素娟,孙治雷,等.中新生代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和古

海洋事件[J].地学前缘,2005,12(2):133-141.

[45] Castorina F,Umberto M.S r-isotopic com position of siderite

for as ses sing the origin of mineralizing fluids;the case study

from the Jebel Aw am Deposit(central M orocco)[J].Ore Ge-

ology Review s,2000,17(1-2):83-89.

[46] Négrel P,Guerrot C,Cocherie A,et a l.Rare earth elements,

n eodymium and strontium isotopic sy stematics in mineral wa-

ters:eviden ce from the M as sif Central,France[J].Applied

Geochemistry,2000,15(1):345-367.

[47] Foden J,Barovich K,Jane M,et a l.S r-isotopic evidence for

late Neoproterozoic rifting in the Adelaide Geosy ncline at586

M a;imp l ication s for a Cu ore forming fluid flu x[J].P recam-

b rian Research,2001,106(3-4):291-308.

[48] Ross R L,Bu ll S,Foden J.C,O and S r isotopic halos related

to the gian t M cArthur R iver s tratiform Zn-Pb-Ag deposit,

n orth ern Au stralia[J].Proceedings of the Biennial SGA

M eetin g,2001,6:293-295.

[49] Klop pman n W,Neg rel P,Casan ova J,et al.Halite dis solution

derived brines in the vicinity of a Permian salt dom e(N Ger-

man Basin);evidence from b oron,s trontium,oxygen,and hy-

drogen isotopes[J].Geochimica et Cos mochimica Acta,2001,

65(22):4087-4101.

[50] Grove M J,Baker P A,Cros s S L,eta l.Application of stronti-

um is otopes to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y and paleohydrol-

ogy of the Altiplano,Bolivia-Peru(in Late-Quaternary palae-

oclimates of the southern tropical Andes and adjacent re-

gions)[J].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

gy,2003,194(1-3):281-297.

[51] El-Tabakh M,M ory A,C harlotte S B,et a l.Anhydrite ce-

ments after dolomitization of shallow marine Silurian carbon-

ates of th e Gascoyne Platform,southern Carnarvon Basin,

W estern Australia[J].Sedimen tary Geology,2004,164(1-2):

75-87.

[52] Palmer M R,Helvaci C,Anthony E F.Su lphu r,sulphate oxy-

gen and strontium isotope com position of Cenozoic Turkish e-

vaporates[J].Chemical Geology,2004,209(3-4):341-356. [53] Gillis K M,Lau rence A C,Pedersen R.S tron tium isotope con-

s traints on fluid flow in the upper oceanic crust at the East

Pacific Rise[J].Earth and Planetary S cien ce Letters,2005,

232(1-2):83-94.

[54] M atano F,Barbieri M,Nocera S D,et al.Stratigraph y and

strontiu m geochemistry of M es s inian evaporite-bearing su c-

cessions of the S ou thern Apennines foredeep,Italy;implica-

tions for the M editer ranean“salinity crisis”and regional pala-

eogeograph y[J].Palaeogeog 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

ecology,2005,217(1-2):87-114.

[55] 张涛,云露,邬兴威,等.锶同位素在塔河古岩溶期次划分中的

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99-303.

[56] 黄思静,石和,张萌,等.锶同位素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研究中

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2,20(3):359-366.

[57] 黄思静,刘树根,李国蓉,等.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

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1(1):1-7.

[58] 黄思静,卿海若,裴昌蓉,等.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

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J].岩石学报.2006,22

(8):2123-2132.

[59] 彭建堂,胡瑞忠,蒋国豪.贵州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Sr同位素

地球化学[J].高校地质学报,2003,9(2):244-251.

[60] 吕志成,刘丛强,刘家军,等.紫阳黄柏树湾和竹山文峪河毒重

石矿床锶同位素及碳氧同位素研究[J].地球化学,2005,34

(6):557-573.

[61] 夏菲,马东升,潘家永,等.贵州天柱大河边和玉屏重晶石矿床

热水沉积成因的锶同位素证据.科学通报[J],2004,49(24):

2592-2595.

[62] 颜佳新,伍明.华南二叠系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锶同位素特征

及其地质意义.古地理学报[J].2004,6(2):191-195.

[63] 郝伟林,王志明.某铀成矿带地下水中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铀矿

找矿标志探讨[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24(1):12-16. [64] 韩贵琳,刘丛强.贵州河流河水的锶同位素与喀斯特地区化学

风化作用[J].第四纪研究,2000,20(6):570.

[65] 赵继昌,耿冬青,彭建华,等.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

Sr同位素来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2):89-93. [66] 赵平,多吉,谢鄂军,等.中国典型高温热田热水的锶同位素研

究[J].岩石学报,2003,19(3):569-576.

[67] 王中良,刘丛强.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J].地

球与环境,2004,32(2):26-30.

[68] 宋军,胡进武.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西部探矿

工程,2005,(12):131-133.

[69] 杨郧城,文冬光,侯光才,等.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

水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J].地质学报,2007,81(3):

405-412.

[70] 谢渊,王剑,刘家铎,等.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层序

地层与碳、氧、锶同位素响应[J].沉积学报,2002,20(2):188-

196.

[71] 韩贵琳,刘丛强.贵阳地区雨水化学与S r同位素地球化学

[J].环境化学,2005,24(2):213-218.

[72] 尹若春,张居中.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东南文化,2007,(1):55-60.

65

 2007年 刘昊年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锶同位素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综述

锶同位素在自然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综述 姚娟娟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同位素分析方法作为其中之一,越来越得到考古学家的重视,并在考古遗址的分析研究中得以运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此外锶同位素在考古学、地层学、沉积学、古气候、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锶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学、地层学、古季风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锶同位素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在考古学的新领域里,考古学家们广泛地运用同位素分析方法,获取了大量史前人类的信息。例如通过对骨骼中13C 和15N同位素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食物中C3、C4植物及海洋和陆生食物所占的比例;通过对骨骼中=5 L 30 比值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等级,并据此来探究古人类的食谱。Ericsion1985年首先提出了利用锶同位素来了解人们的迁移情况,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家的尝试和分析技术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考古学方法。在一些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结果,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些考古学难题。 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考古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是对考古遗址中骨骼内锶同位素的测量已经成为研究史前人类迁移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研究的材料主要是人骨和牙齿。 在理想的情况下,迁移人口的牙釉质的锶同位素值应当与当地人的骨骼和牙釉质中的值完全不同,然而这种区别并不总是明显的。在这些研究中经常发现骨骼和牙釉质的同位素比值是一个范围。所测定的骨骼组织的值中那些特别高或者低的值很明显的是外来的个体,但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区别那些与当地值的范围接近的个体。进行研究的工作者建议用来区分当地和外来人口的置信界限应当用生物利用锶同位素比值的平均值(由动物样品确定)±2倍的标准偏差。虽然有时标准的选择是有些主观的,但按照习惯用这个来辨别史前人口迁移情况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 在欧洲史前史中,线纹陶文化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700 年-公元前5000年,传统上被认为是中欧新石器的最初阶段,其源头是匈牙利平原的斯达克沃—克洛斯文化,后来扩展到其他地区,因此长期以来被当作史前时期人类迁移的经典例子。T.D.Price等人选取了莱茵河上游地区属于线纹陶文化的两处墓地进行锶同位素的研究,一处叫做福勒姆波恩一处叫做斯沃辛根。经研究确认,福勒波恩的11个个体中有7个是迁移来的,占总数的64%;斯沃辛根的21个个体中有7个是迁移来的,占总数的33%。研究结果表明两处墓地中的个体存在较高的迁移率,说明线纹陶文化中的农民有着高的迁移率并且与周围其他区域的农民有着交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用锶同位素来确定人类的迁移问题是一个直接而又有说服力的方法。牙釉质中的锶同位素反映人的出生地,骨骼中的反映出人的死亡地。同一个体的两者间存在差异,表明这个人在一生中曾经迁移过,并且由此还可能解决人类的

锶同位素方法在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第24卷 第2期2009年6月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l .24 No .2Ju n .2009 收稿日期: 2007-12-17; 改回日期: 2009-03-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72)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16005)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 胡作维(1981-),男,广东佛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地质学研究。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邮政编码:610059;E -mail :hzw cdu t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298582.html, 锶同位素方法在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胡作维,黄思静,王春梅,邹明亮,孙 伟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摘 要: 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中已得到了一定关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不同来源(海源、陆源和幔源)成岩流体的锶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简述。关键词: 锶同位素;储层;成岩作用;地球化学;油气地质学doi : 10.3969/j .issn .1001-1412.2009.02.014 中图分类号: P597;P 618.1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09)02-0160-06 0 引言 近年,锶同位素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沉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具。尽管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奠定了基础,其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广泛用于测定复杂物质的年龄、探索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对应的矿床成因、地壳及上地幔演化等问题的科学研究中[1],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而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密切注意,但是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沉积地质学和油气地质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早在1948年著名的瑞典地球化学家Wickm an 已经认识到锶同位素在沉积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1] ,但直到34年后,Burke 等[2]文章的发表才使人们开始对用于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沉积岩样品范围及其成岩蚀变对锶同位素分析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3] ,并促使其在沉积地质学研究中进入了实用阶段,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近20多年来,国内外出版了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3-8],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锶同位素地层学(S tro ntium Iso to pe Stratig raphy ,简称SIS )。 近10年,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各国均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球科学研究手 段,以及其在沉积地质学和地层学中的成功运用(锶 同位素地层学),使得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迅速将其 运用到油气勘探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油气储层研究中。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引入,使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开创了新局面,并迅速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同时在综合油气地质学、沉积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锶同位素储层地球化学(S tro ntium Iso topic Res -ervoir Geochemistry ,简称SIRG )这一新的学科分支。目前,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已广泛用于储层地质学的各个领域中,包括成岩演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和定年等诸多方面。 1 锶和锶同位素 锶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二族(ⅡA )的主族元素之一,与镁、钙等同属碱土金属元素。地壳中锶的丰度为480×10-6,远远低于同族的镁(28000×10-6 )、钙(52000×10-6 );河水中锶的丰度为0.07×10-6,海水中锶的丰度平均为8.01×10-6[9]。由于化学性质活泼,锶属于典型的分散元素,只有少数的锶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如天青石和菱锶矿等)。锶常常以下列方式进入矿物体系中:①作为杂质进入矿物;②占据晶格缺穴;③吸附在晶体表面;④与矿物的主要元素发生固相类质同象替换[10]。

仪器名称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仪器名称: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数量:1套,进口 用途:科研及教学。 技术指标(标注有*的部分为重要技术条款,不能有负偏离): 1. 工作条件: 1.1环境温度:18℃-28℃,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度小; 1.2相对湿度:20% - 70%; 1.3电源电压:230V-10%+6%, 16A\50Hz单相; 2. 设备用途: 2.1 元素-同位素质谱联用:用于固体样品、液体样品中C、N、H和O稳定同位素比率高精度分析; 2.2 气相-同位素质谱联用:用于单体化合物中C和H稳定同位素比率高精度分析; 3. 技术规格: 3.1 硬件部分: 3.1.1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主机: 3.1.1.1 离子源:高灵敏度电子轰击源; 3.1.1.2 离子源室:为无焊缝整块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可烘烤到90℃,有效消除记忆效应和本底; 3.1.1.3 真空系统:带有涡轮分子泵和前级真空泵的自动真空系统; 3.1.1.4 离子光学:不小于18cm的扇形磁场能同时测定所有气体,100%传输所有离子束; 3.1.1.5万用三杯接收器,能实现CO2 /N2O (44, 45, 46), O2 (32, 33, 34), N2 /CO (28, 29, 30) 和NO (30, 31, 32) 检测; 3.1.1.6 D/H接收器,独立的H2接收器和HD接收器,用于测定氢同位素比;内置3He过滤器,消除HD+以外所有离子的干扰;具有自动测定H3+因子与自动校正功能,可以在样品序列的前、后、进行中的任何时机自动监视H3+因子与校正; 3.1.17软件自动识别和自动控制外围设备; 3.1.1.8 参考气连接器;所有参考气体的智能连接、自动样品识别、样品气体和参考气体信号强度的自动匹配;可以同时连接5路参考气:C, N, O和H的连续测定,不需要交换气路,方便操作,节约气体;自动监测所有气体的线性、稳定性参数; 3.1.2 元素分析仪及其接口: 3.1.2.1元素分析仪是一台具有C/N 全部分析功能的元素分析仪和温度可高达1500°C裂解分析仪的组合,并且可以同时获得元素百分含量。在低温燃烧模式下对C/N进行单独或同时测定;在高温裂解模式下,使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核技术与核安全课程作业 稳 定 同 位 素 技 术 的 发 展 及 其 应 用

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它们处在周期表上的同一位置,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通过自发的放出粒子而衰变成另一种同位素。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其中一部分是由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衰变后形成的稳定产物,称为放射成因同位素;另一部分是天然的稳定同位素,是核合成以来就保持稳定,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它们能够自发衰变形成其他同位素。自然界中共有1700余种同位素,其中稳定同位素有270余种。有的元素由很多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如第50号元素锡含有10个稳定同位素;而有的稳定同位素却仅仅只有一个稳定同位素,如元素氟、钠等。 稳定同位素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地质、生态、医药、农业等领域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过程 稳定同位素的发现比放射性同位素要晚一些,1912年汤姆孙用电磁分析器(近代质谱计的雏形)才第一次确定了氖-20和氖-22的存在;1927年发现了氧的稳定同位素O 17和O 18 ;1932年发现了重氢(D )。1936年尤里等用精馏法从水中富集了O 18,随后又用化学交换法富集了Li 8,C 13,N 15和S 34,不但证实了早年发表过的有关分离的计算理论,同时也发现了化学交换法对大量分离轻同位素很合适的。与此同时也采取了几种物理方法分离了若干种同位素。 在1930-1941年期间稳定同位素分离还处于探索阶段,此时尚无工业规模的生产,少量分离物只是提供研究同位素本身的核性质以及作为示踪原子用。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稳定同位素特殊性质的逐步显示,才使之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稳定同位素的研制工作起步于50年代中,60年代首先在农业上获得应用。之后,在医药学中的应用也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我国已有一支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生产机应用的技术队伍,个别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 2.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分离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前提,它是稳定同位素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质谱分析,它用于同位素分析已有70年历史,是经典、常用,准确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元素同位素质量和浓度测定以及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近来在样品引入、离子源、分析器以及检出系统等四个主要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在样品引入部分加上气相色谱,构成色质联用仪器,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物样品而不必转化为简单气体。此外,现在又出现高压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更新技术。在离子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型离子化型式,如化学离子化,在离子源中产生的离子基本上是分子离子,谱线要比普通的电子轰击离子化单纯得多,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又如场致离子化和场解吸离子化,它们都是不直接轰击样品分子,是一种软离子化技术,不出现离子碎片,基本上没有同位素效应的干扰问题,可以直接分析多成分的混合物样品,而且不必像GC-MS 那样需要引入适合于气相色谱的诱导体,所以操作更为简单。这对多重标记物的分析十分有利,能测定稀释了一百万倍的样品,最小检测量可低到fs(1510 g)。此外,还有激光离子化、大气压离子化和多点场离子化等。在分析器方面,除了磁场偏转形式外,还有一种简便的四重极质量过滤器,它是用四根圆棒电极(最好是双曲线断面型式)代替了笨重的磁铁。对角线上两根电极互成一对,分别加上高

质谱学原理与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_重新改_

目录 质谱学原理与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 霍卫国张福松 第一节质谱学概论 一、质谱学的发展 二、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三、质谱分析技术与同位素水文学 第二节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二、同位素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三、同位素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气相轻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概要 一、气相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二、δ值的概念 三、关于稳定同位素标准 四、稳定同位素分析基本流程和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第四节用于同位素测定的样品制备系统和质谱分析方法 一、同位素样品的制备 1.水中δD、δ18O测定的样品制备 2.水中δ13C测定的样品制备 3.水中δ34S测定的样品制备 4.水中δ15N测定的样品制备 二、同位素质谱分析 1.H2中δD的质谱分析 2.N2中δ15N的质谱分析 3.CO2中δ13C、δ18O的质谱分析 4.SO2中δ34S的质谱分析 质谱学原理与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

第一节质谱学概论 一、质谱学的发展 质谱学在现代科学仪器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质谱仪器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在近百年发展历史中,科学家们以质谱仪器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和手段,先后在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中造就出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而反映出质谱技术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质谱学是189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J.J.Tnomson“阴极射线”研究的产物,他采用短的横电场和横磁场的平行组合作为质量分析器,利用辉光放电得到离子,采用照相法记录,给出了抛物线形的质谱图,第一次发现了氖的二种同位素20Ne、22Ne的存在。191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家A.J.Dempster研制成功第一台采用180°均匀磁场作为质量分析器的方向聚焦型质谱仪并发现了Ae、Zn、Ca元素的同位素,他于1918年至1924年先后分析了53个元素的同位素并制定出了第一个同位素丰度表。与此同期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F.W.Aston于191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台速度聚焦型质谱仪,用高频火花源给出单一方向的离子束,得到了与光谱相似的质量谱图,并于1924年至1937年三次改进了自己的仪器,使其质量分辨本领从130提高到2000,第一次证明了原子质量亏损,证实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公式。 1940年A.O.C.Nier发表了第一台应用60°扇形磁场作为质量分析器的文章,并采用了双离子接收器和较完善的供电与测量系统,使质谱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他用该类型仪器进行了大量的元素同位素测定,现代同位素表中50%的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相对含量都是采用尼尔的数据,尼尔型质谱仪成为现代工业型磁式质谱仪的基础。 1957年Holmer和Morell首次实现了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把色谱仪器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仪器的高鉴別能力结合起来,利用质谱仪器作为色谱的定性探测器,而色谱则做为质谱仪器的进样装置,成为分析复杂化学组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且可以迅速得出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结果,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石油、化工、医学、环境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极大地推动了质谱技术的发展。 质谱技术另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离子探针质谱仪[SIMS]的出现,R.Castaing等人(1949年电子探针的创始者)关于离子探针质谱的研制报告。提出了利用高能聚焦的一次离子束作为“探针”轰击被分析固体样品而产生二次离子并引入质谱仪,进行固体表面及深度三维空间分析的技术,这是一种应用于元素及同位素的高灵敏度的微区分析方法,离子探针质谱仪兼顧了电子探针[EPMA]和火花原质谱仪[SSMS]的工作特性,已经成为电子、半导体、地质等部门及固体物理、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建立在以鉴别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特性上的质谱分析技术,由于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鉴别能力可以与多种分离、分析方法相兼容的明显优势,使之在现代分析技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发展最迅速、仪器类型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分析仪器。 二、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质谱仪器在应用上可分为三大类:同位素质谱、有机质谱、无机质谱。质谱技术目前在原子能、有机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地质科学、石油化工、食品科学、医药学、刑侦科学、航天科学等十分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有效地分析手段。下面僅简要地予以介绍: 1.质谱法是测定同位素丰度最为准确可靠的常用方法,至今天然元素的同位素丰度的全部主要数据均来自质谱测定结果。由于同位素质谱测定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测定方法的改

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IRMS)的原理和应用

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IRMS)的原理和应用 祁彪,崔杰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沈阳,110016)同位素质谱最初是伴随着核科学与核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同位素质谱是同位素地质学发展的重要实验基础。当前我国同位素质谱技术已深入到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年代学、有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无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各个方面,并在国家一系列重大攻关和研究课题中发挥重大作用,如金矿和石油天然气研究、水资源开发等。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出现加深了生态学家对生态系统过程的进一步了解,使生态学家可以探讨一些其它方法无法研究的问题。与其它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得这些生态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研究能够定量化并且是在没有干扰(如没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环境危害)的情况下进行。有些问题还只能通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来解决。现在,有许多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开始使用高精度同位素质谱计从事合理用肥、果实营养、固氮分析、农药毒性、家畜气候对作物的影响以及食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原子能和地质研究工作相比较,在农业和食品方面应用同位素方法从事科研和检测工作,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大力开展和普及用现代化方法研究农业增产、改善果实质量以及进行食品质量控制检测的工作前途无限广阔。 一、有关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1、同位素(Isotope) 由于原子核所含有的中子数不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这些原子被称为同位素。例如,碳的3个主要同位素分别为12C、13C和14C,它们都有6个质子和6个电子,但中子数则分别为6、7和8。 2、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同位素可分为两大类: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和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凡能自发地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同位素者为放射性同位素。 无可测放射性的同位素是稳定同位素。其中一部分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最终稳定产物。例如206Pb 和87Sr等。另一大部分是天然的稳定同位素,即自核合成以来就保持稳定的同位素,例如12C和13C、18O 和16O等。与质子相比,含有太多或太少中子均会导致同位素的不稳定性,如14C。这些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将会衰变成稳定同位素。 3、同位素丰度(Isotope abundance)

Sr同位素地球化学

Sr同位素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Sr的同位素是非常有意义的地球化学指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Rb-Sr 法定年与其他的元素结合应用于岩浆岩的划分地层年代的确定,恢复古气候环境等。本文主要对Sr同位素特征及其在Rb-Sr定年中的应用做一定的探讨和总结,并对Sr同位素在其他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些简单介绍。 关键词:Sr同位素Rb-Sr测年Rb/Sr比值 前言 自然界中Sr有四个同位素包括84Sr、86Sr、87Sr和88Sr,其中87Sr 可以由87Rb通过衰变得到,因此最初用途是Rb-Sr法定年之后随着地球化学的发展Sr元素的用途逐渐扩展,现在其用途已是十分广泛。自40年代初Rb-Sr衰变开始被用于地质年龄测定以来,Rb-Sr同位素已在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 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测试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Sr 同位素作为研究风化系统中环境、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问题的有力工具。 一、Sr同位素 锶的原子序数是38,原子量为 87.62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ⅡA 族,属碱土金属元素。锶的离子半径(1.13?)稍大于钙的离子半径(0.99?),因而锶可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分散在含钙的矿物

中,如斜长石、磷灰石和钙质碳酸盐(尤其是文石),但锶很少替换富钙辉石(如透辉石、普通辉石等)中的钙。由于锶和钾的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所以Sr2+也能被捕获在含钾矿物中K+ 的位置上。Sr有四种同位素:84Sr-0.56%,86Sr-9.86%,87Sr-7.02%,88Sr-82.56%。其中,87Sr 和87Rb通过β-衰变形成的放射性成因Sr同位素。 在1906年,由 N. R. Campbell 和 A. Wood 首先发现铷的天然放射性。 1937年, O. F. Hahn 和 J. Mattauch 确定这种放射性是由87Rb引起的。O. F. Hahn 和 E. Walling 在1935年对应用87Rb 衰变成87Sr来确定含铷矿物年龄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并在1943年应用这种方法测定了第一个年龄值。不过,早期的测定对象仅限于富铷的矿物如锂云母、铯榴石等。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同位素化学分离技术的改进,固体同位素质谱计和质谱同位素稀释法的应用,以及全岩 Rb-Sr 等时线法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因而锶同位素在地质科学领域内的应用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Rb-Sr 等时线法不仅适用于测定各种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年龄测定过程中,所获得的初始87Sr /86Sr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在解决诸如地球的演化、地壳的形成机理、岩浆作用、岩石与矿石的成因以及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许多重大地质问题上,初始87Sr /86Sr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Rb-Sr法测年原理及其应用 2.1 Rb-Sr测年原理

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界线附近的锶同位素组成

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界线附近的锶同 位素组成1 胡作维,黄思静,王庆东,王春梅,郜晓勇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E-mail:huzuowei@https://www.360docs.net/doc/6d6298582.html, 摘要:近年,锶同位素地层学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全球事件研究和对比的有效工具,成为新兴的化学地层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在对这些样品进行沉积岩组构、化学成分分析和对同期海水代表性评估的基础上,测试了四川东部华蓥山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界线附近6个碳酸盐岩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界线附近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公布的早三叠世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基本一致。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将为今后上扬子地台三叠系的化学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对比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锶同位素地层学,四川东部 中图法分类号:P 534.53,P 539 文献标识码:A 1948年,瑞典地球化学家Wickman提出:由于锶在海水中的残留时间(≈106a)远远长于海水的混合时间(≈103a),地质时代中全球范围内海水锶在同位素组成上是均一的,海水的87Sr/86Sr值是时间的函数(Wickman, 1948)。但由于在海相碳酸盐矿物成岩蚀变的认识、分析方法与测定精度以及数据积累程度等问题(黄思静等,2005a),以致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研究并没有获得长足的进步。直到34年后,Burke等(Burke et al., 1982)的研究成果才使人们开始对用于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沉积岩样品范围及其成岩蚀变对锶同位素分析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黄思静等,2001a),并促使其在沉积地质学研究中进入了实用阶段,并得到了深入研究,进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锶同位素地层学(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简称SIS)。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有关学者就对海相碳酸盐地层的锶同位素研究予以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锶同位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上,如锶同位素组成与海平面变化或者其它地质事件之间关系的研究(Huang ea tl.,2005;黄思静等,1997、1999、2001b、2002、2004、2005b;杨杰东等,2000、2001;江茂生等,2002;石和等,2002、2003、2005、2006),但利用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和演化曲线进行海相地层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锶同位素地层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四川盆地的三叠系地层具有分布广泛,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等特点,可为三叠纪的研究提供优越的野外条件,同时前人在长期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化学地层学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锶同位素地层学方面。四川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作为我国南方海相三叠系两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通常与国际通用的下三叠统印度阶和奥伦尼克阶对应(中国地层典编委会,2000)。其中印度阶和奥伦尼克阶之间界线附近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在0.70720~0.70735附近(Veizer et al., 1999;Korte et al., 2003),而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界线附近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是多少,二者是否具有可对比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四川海相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的年代地层学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68)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50616005)的资助。

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及主要控制因素

卷(V o lum e )26,期(N um ber )1,总(To tal )103矿 物岩 石   页(Pages )43-48,2006,3,(M ar ,2006) J M I N ERAL PETROL 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 组成及主要控制因素 黄思静, 孙治雷, 吴素娟,张 萌, 裴昌蓉, 胡作维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 三叠纪是地球环境的重大变革时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也较为困难。三 叠纪海水的87Sr 86Sr 值或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如早三叠世),或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 稳定(如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已公布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曲线也具有显著的不一 致性。早三叠世约10M a 时间中海水87Sr 86Sr 值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反而急剧增加,其 控制因素与二叠 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之后的生态空白、尤其是全球古陆缺乏植被的保护和相应的侵蚀作用加剧有关;早三叠世末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尤其是大陆植被的复苏)以及该时间间隔中的火山作用是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早期 海水87Sr 86Sr 值的下降的主要控制因素;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海水87Sr 86Sr 值的长时 间稳定主要与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大范围分布的陆表海对放射性成因锶的保护作用有关;古特提斯洋的关闭、西米里亚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造山、以及全球海平面 的显著下降造成了晚三叠世中期以后再次出现的海水87Sr 86Sr 值增加。 【关键词】 三叠纪;二叠 三叠纪界线;海水87Sr 86Sr 值;地质事件 中图分类号:P 632. +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6)01-0043-06 收稿日期:2005-1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47206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616005) 作者简介:黄思静,男,57岁,教授(博士生导师),沉积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沉积地球化学和储层沉积学1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位于二叠 三叠纪 之交的全球生物绝灭事件之后,是地球环境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大幅度变化的时 间间隔,早三叠世海水87Sr 86 Sr 值的上升速率以及 早 中三叠世界线附近海水87Sr 86 Sr 值的下降速率都分别是显生宙海水锶同位素比值上升和下降速率之最。三叠纪发生的众多地质事件倍受地质学家关注,如:1)晚二叠世末发生了广泛的火山喷发事件,我国华南地区界线处大都表现为火山成因的粘土层(细结构的火山碎屑岩)[1,2];2)二叠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重要的全球生物绝灭事件[3~5],并出现了无机 碳库的?13C 极小值[4,6,7];3)早三叠世是一个全球无 煤时期,R etallack 等[8]认为与该时间间隔中成煤植物的绝灭有关,因而早三叠也是一个全球生态萧条的时间间隔[4];4)在中国南方的大多数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是整合关系,但沉积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广元上寺地区,晚二叠世是相对深水的沉积环境(有放射虫硅质岩分布),早三叠世则是潮坪环境[4],因而界线附近显然存在巨大的环境变迁事件。这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中留下了怎样的记录,二叠纪末—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是否与这些重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Thermo Delta V Advantage介绍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介绍(Thermo Delta V Advantage)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公共研究平台文彦杰 2012年3月22日

Thermo Delta V Advantage 同位素质谱介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彦杰 一、概述 1.1 硬件部分 第一部分——质谱(桌面以下) 测:N2O、CO2,H2、CO,N2,SO2→ 计算出H、C、N、O、S同位素比第二部分——强大的前处理附件(桌面以上) 又分为三个独立部分(由左向右): Precon(气体混合物中N2O、CH4、CO2的C、N同位素比)→ N2O、CO2 EA/HT(液体样品中的H、O同位素比)→ H2、CO (固态样品中C、N、S同位素比)→ N2、CO2、SO2 GC-Isolink(液态有机物中C、N同位素比)→ N2、CO2 (顶空进样,无机气体中C、N同位素比)→ N2、CO2

Thermo Delta V Advantage 同位素质谱介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彦杰 1.2 操作软件 操作界面概览:

二、Flash EA/HT 2.1 概述 2.1.1 可分析物质 ①固体进样,固体自动进样盘——无机或有机固体样品中总氮、总碳、总硫、总氢、总氧的同位素比。 ②液体进样,液体自动进样器——水或其它液体样品中总氢、总氧的同位素比。 2.1.2 流路 快速燃烧模式:产生和分离N2、CO2、SO2 高温裂解模式:产生和分离H2和CO 2.2 D/H和18O/16O的测定 高温裂解模式: 裂解管定量高温转换,1320℃,迅速定量地把样品中氧和氢转换为CO和H2。

CO和H2通过恒温色谱柱分离,按时间顺序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被高速电子打为带电离子H2+(或CO+),通过磁场分离,被法拉第杯收集到2、3质量数的H2+(而后,收集到28、29、30质量数的CO+)。 特点: 陶管,内套玻璃碳管,内填充玻璃化碳粒。 陶管含氧,必须不能与样品气接触,以免发生氧交换。 实现单次同时测定D/H和18O/16O同位素比值。 亚微升进样量,5-6min测定完成。 应用: 有机物的H、O分析 H2O的同位素比分析 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的O同位素分析 硝酸盐的N、O同位素分析 页硅酸盐、闪石的H同位素分析 2.3 13C/12C、15N/14N和36S/34S的测定 快速燃烧模式: 固态有机物由固体进样盘进入燃烧管,转化为N2、CO2、SO2,经GC分离,进入IRMS。 特点: 氧气在预先设定的时刻自动注入反应炉,保证样品定量转换。 测量样品中的某元素总量的同位素比。 样品被锡杯包好,落入反应炉后燃烧。 燃烧产生N2和CO2,可能产生的N x O被燃烧管中的Cu还原为N2。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收稿日期:2007207227。本文由本刊编委郑荣才组稿并审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川渝地区海相三叠系的锶同位素研究0资助(编号:40472068)。 作者简介:刘昊年,1976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地质学。电话:(028)84079073。E 2mail:liable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298582.html, 文章编号:167328926(2007)0320059207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刘昊年,黄思静,胡作维,吴 萌,王庆东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0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随着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测试样品溶解技术和成岩蚀变检测方法以及地质历史中海相地层锶同位素数据库的不断完善,锶同位素在沉积学各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在利用锶同位素进行物质来源分析、海相地层定年、古气候与古环境分析、水2岩相互作用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关键词:锶同位素;海相碳酸盐;示踪技术;水2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P 597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of strontium isotope in sedimentology LIU H ao 2nian,H UANG Si 2jing,H U Zuo 2wei,WU Meng,WANG Qing 2dong (S ta te Key La bor ator y of Oil &Gas Reser voir G eology a nd Exp loitation, Cheng du U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 ,Chengd u 610059,China ) Abstr act:The studies on str ontium isotope have received r apid developments in all fields of sedimentolog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issolution technology for strontium isotope samples of marine carbon 2ate,testing method for diagenetic alter ation and str ontium isotope database of marine sediments in the pe 2r iod of geologic history.Strontium isotope is applied to carry out the r esearches in the aspects of the prove 2nance analysis,dating mar ine sediments,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analysis,water 2rock interac 2tion and hydrogeochemistry.The latest progr ess and development tr ends in these fields ar e discussed.Key words:strontium isotope;marine carbonate;tracer technology;water 2rock interaction 1 锶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1)锶有4种天然同位素84 Sr 、86 Sr 、87 Sr 和88 Sr,它们都是稳定的。其中87Sr 是由87Rb 经B 衰变而成,故随着87Rb 的衰变,87Sr 在地质历史中是逐渐增多的。实际工作中,锶同位素的组成一般用87 Sr/86 Sr 值来表示。 (2)锶和钙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一个主族且位置相邻,并且锶的离子半径(0.113nm)与钙的离子半径(0.099nm)接近,同时锶与钾的离子半径(0.133nm)也相差不大,所以锶常常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分散在含钙、钾的矿物中,如钙质碳酸盐(尤其 是文石)、角闪石和磷灰石等,而很少形成自己独立的矿物。 (3)在化学与生物化学过程中,锶不会产生同位素分馏,因而在研究物质迁移和变化过程中, 87 Sr/ 86 Sr 是有效的示踪剂。 (4)锶在海水中的残留时间(U 106a)大大长于海水的混合时间(U 103a),因而任一时代全球海水锶元素在同位素组成上是均一的,不受纬度、深度的影响[1]。 (5)海水中锶同位素有2个来源:1大陆古老的硅铝质岩石化学风化所提供的相对富放射性成因的壳源锶,具有较高的87Sr/ 86 Sr 值,全球平均值为 第19卷第3期 2007年9月岩 性 油 气 藏LITH OLOGIC RESERVOIRS Vol.19No.3 Sep.2007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的应用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的应用 一、地质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的最早应用 主要研究轻元素(CHONS)的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的丰度及其变化机理、在各种天然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并以此为指导研究天然和环境物质的来源、迁移过程以及经历过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研究领域: 固体地球学科:地球动力学、地质构造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沉积学。 其他:海洋学、水文学、冰川学、古气候学、天体学、天体化学、考古学、石油/石油相关。 二、农业、林业(起步也比较早)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科学施肥、作物营养代谢、生物固氮、土壤呼吸、农用化学物质对环境影响、饲料配方、水产养殖、林木果树、药材等。 ●肥料的利用/转化途径和利用效率(13C,15N)。 ●氮素的硝化、反硝化过程(2H,15N,18O)。 ●光合作用及同化产物的传导和分布研究 ●利用稳定同位素展开的固氮研究。 ●农业残留、代谢及降解研究。 ●土壤碳氮循环研究:有机质年龄及周转率的测定、土壤细根年龄测算、土壤呼吸 等。 三、生态 稳定同位素技术加深了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可以探讨一些其他方法无法研究的问题。 1. 植物生理生态学 稳定同位素(2H、13C、15N和18O)可对生源元素的吸收、水分来源、水分平衡和利用效率等进行测定,从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 ●植物水分胁迫程度;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13C组成能够在时间尺度上反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水通量检测:通过植物中水2H和18O组成,判定植物对表层水和深层水的依 赖程度。 ●确定植物的分布区域(15N,18O,2H)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研究:对生态系统CO2交换的相对贡献(13C,18O) ●蒸发和升腾作用研究:对生态系统水交换或蒸散(ET)的相对贡献(2H,18O) ●树木年轮同位素环境响应:通过年轮同位素比值变化,分析过去环境变化(湿度、 旱涝、气候特征)。 2. 生态系统生态学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气体交换、生态系统功能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同位素比例质谱

同位素比例质谱 1 同位素有关概念 同位素:两个原子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则他们仍有相同的原子序,在周期表是同一位置的元素。同位素可分为两大类: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和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指某些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指某元素中不发生或极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常用的有34种,已实现规模生产的稳定同位素及化合物有235U、重水、6Li、10B,而常用于质谱分析的主要是12C和13C、18O和16O、34S和32S、D/H等。 2 同位素丰度 绝对丰度:指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1H(取1H=1012)或28Si(28Si=106)的比值表示。 相对丰度:指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例如12C=98.892%,13C=1.108%。大多数元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位素组成,少数元素为单同位素元素,例如19F=100%。 3 R值和δ值 同位素比值R为某一元素的重同位素原子丰度与轻同位素原子丰度之比. 例如D/H、13C/12C、34S/32S等,由于轻元素在自然界中轻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很高,而重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都很低,R值就很低且冗长繁琐不便于比较,故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样品的δ值来表示样品的同位素成分。 样品(se)的同位素比值Rse与一标准物质(st)的同位素比值(Rst)比较,比较结果称为样品的δ值。其定义为:δ(‰)=(Rse/Rst -1)×1000(即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物质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差)。 氢同位素标准物质:分析结果均以标准平均大洋水(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即SMOW)为标准报导,这是一个假象的标准,以它作为世界范围比较的基点,其D/H SMOW =(155.76±0.10)×10-6。碳同位素标准物质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白垩纪皮狄组层位中的拟箭石化石(Peedee Belemnite,即PDB),其13C/12C =(11237.2±90)×10-6,定义其δ13C =0‰。硫同位素标准物质为Canyon Diablo铁陨石中的陨硫铁(Troilite),简称CDT。34S/32S CDT=0.0450045±93,定义CDT的δ34S=0‰。氮同位素标准物质为:选空气中氮气为标准,15N/14N=(3.676.5±8.1)×10-6,定义其δ15N=0‰。氧同位素标准物质:大部分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均以SMOW标准报导,它是根据水样NBS-1定义的,18O/16O SMOW=(2005.2±0.43)×10-6,17O/16O SMOW=(373±15)×10-6;而在碳酸盐样品氧同位素分析中则经常采用PDB标准,其18O/16O=2067.1×10-6,它与SMOW标准之间存在转换关系。 4 稳定同位素质谱的原理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样品中的C、H、O、S等同位素之前,需要将样品转化成相应的气体。如H 同位素分析转化成氢气,C、O同位素分析分析采用二氧化碳气体,S同位素分析采用二氧化硫和SF6 。 下面以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例质谱(EA-IRMS)为例介绍下原理:以测定葡萄酒中乙醇的δ13C为例。Integra-CN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仪( 英国Sercon 质谱有限公司,软件为

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段鹤君

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 段鹤君,赵立文*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3) 摘 要:简述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该技术几年来在食品安全溯源及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 展,重点介绍其在婴幼儿奶粉掺假、蜂蜜掺假及产地溯源、植物油掺假、酒水溯源及掺假及动物食品产地溯源及掺假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展望该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质谱仪;食品安全;掺假;产地溯源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in Food Safety Inspection DUAN He-jun ,ZHAO Li-wen * (Beijing Center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A review on the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and authenticity.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ts in infant milk powder adulterated ,honey adulter -ation and provenance ,adulteration of vegetable oils ,drinks traceability and adulteration and animal food pro -duction traceability and adulteration detection.Meanwhile ,made some suggestions to develop prospect in food safety. Key words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food safety ;adulteration ;traceability adulteration areas 食品研究与开发 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6年10月 第37卷第20期 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6.20.049 基金项目:北京市居民膳食双酚A 、壬基酚风险评估(2011-1013-01) 作者简介:段鹤君(1978—),女(汉),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评估。 *通信作者:赵立文,男,副主任技师。 民以食为天,食源安全问题不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也对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1-2]。 同位素质谱技术最初应用在核工业、地质学、天然矿业、 天然气及考古等领域[3]。随着仪器科学的进步,同位素质谱技术也开始进入农业和食品方面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研究工作领域。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可用于区分合成的和天然的食品的添加物[4];来自不同产地的化合物可能显示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及地域信息。依据植物的代谢途径的差异,测定蜂蜜同位素比值判别是否掺入了植物糖浆[5-6]。也可以通过肥料,环境和代谢途径鉴别有机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差别[7]。近年来,食品掺假水平日新月异,需要更加先进的科学检测手段进行应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稳定同 位素术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掺假鉴别、产地溯源等方面均已建立起成熟的检测方法。在乳制品、蜂蜜、果汁、油脂,葡萄酒及白酒掺假,动物食品、葡萄酒、饲料原料的地域溯源检测方面均有重要作用。1在婴幼儿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的主要食品,而婴幼儿又是化学污染物暴露的高危人群。奶粉的定量方法有凯氏定氮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氨基酸分析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均以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判断,并没有解决奶源产地溯源、奶粉掺假等问题[8]。 近年来婴幼儿奶粉掺假事件频出,国内奶粉市场掺假的现象不断发生,所以直接影响了婴幼儿的食品安全。追溯原料奶的产地和奶源质量非常关键,李鑫等[9]采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 )同时测定原料乳粉中δ15N 和δ13C 值,研究表明在国内和国外奶源δ13C 值呈规律性变化,而δ15N 无明显变化。用于提高乳粉中氮含量的非法添加物如尿素、三聚氰胺 专题论述 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