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文龙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0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于受到学生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文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计划上缺乏严肃性、教学上缺乏规范性、参与上缺乏广泛性等11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文龙(1953- ),男,湖北襄樊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公共课部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党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北襄樊441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4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各校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了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高校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和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受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计划上缺乏严肃性。有些学校未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不符合中央“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有些院校虽然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但实际执行不好,不到位。

2.教学上缺乏规范性。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没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停留在自发的、随意的、即兴的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参与上缺乏广泛性。思政课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落实到每个学时,但多数高校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不少学校社会实践年度总结报告对重点组织的小分队活动总结得有声有

色,而面上学生活动的情况却一笔带过”。点上的实践当然要搞,并且要搞好,但绝不能以点带面,否则是违背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的。

4.时间上缺乏连续性。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而断断续续,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很大的人为随意性。如某任课教师肯于投入,或者领导重视了,或者有经费支持了,或者有实践场所了,就开展甚至大搞特搞;反之,就不开展或者小搞少搞。

5.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课外和校外进行较多,其组织过程比一般课堂授课复杂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而且是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是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必须要有细致、固定、规范的安排和组织。而许多高校仅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导致思政课实践环节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6.实施上缺乏有效性。这主要是针对面上实践环节而言的。许多高校利用假期要求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等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对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而直接影响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一些学生反映:“开学前随便找个地方,只要在实践经历表上盖上某单位公章就可以交差。”至于实践报告,一些学生从报纸杂志和网上拼凑或下载即可完成。这不仅反映出有效性问题,也反映出学生的学风问题。

7.认识上缺乏准确性。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概念,社会实践就是实践教学,所以,只要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进行了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来完成。第二种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独立的教学活动,即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的社会调查、撰写论文等活动;而社会实践则是由学工处、团委、各系(院)组织的参观活动、公益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第三种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1)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反映本门课程的实践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反映各门课程的实践要求;(2)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思想政治与道德法律素质,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是培养综合素质;(3)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部分;(4)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在课堂与社会进行,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则主要是在社会进行;(5)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主要是教务处、公共课部(或基础部)、思政课教师,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主要是学工处、团委、各系(院)和辅导员(班主任)。两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对象的共同性、教学属性的趋同性(同属教育教学范围和实践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实践育人)和实践方式的关联性。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性,所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上存在差异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