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佳县方塌中心小学雷雪利

内容摘要:

孟浩然这位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流传千古而不朽,自有其自身的魅力价值。他四十岁以前一直隐居在襄阳,了解这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有巨大的作用,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却正以他的冲淡而魅力永存。这种冲淡在《过故人庄》中表现的很富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孟浩然隐逸诗人冲淡

Cntents summary:

Meng Haoran is a natural scenery wich hills and streams toet in history .histoems wiar popular with all old and young people. He leaved secretly in Xiang Yang before his forties. So it,s helpful for as to know Xiang Yang,s geography Culture and eviorament to study poems . It was and poet that was alive forever. Because he didn,t mind ret tation and profit all his life ,It,s typical of the poem-《GUO GU REN ZHUANG》. Key words:

Meng Haoran a secluded poet fad away

孟浩然出生在则天永昌元年(689),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襄州襄阳人(今湖南襄阳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与孟浩然共同作用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还有王维。孟浩然

是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是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而一般认为王维的冲淡见长,而且,成就也最大。但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比王维年长二十一岁,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挚友。虽然其诗“经纬绵密”(殷璠《河岳英灵集》)之外,仍然残存着山水诗从初唐之繁实转向盛唐之清空的过渡痕迹。但他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并从题材和精神旨趣两方面将田园隐逸和山水行旅结合起来“因而能兼取陶谢之长,融主观感受于客观观赏,通过塑造典型隐士形象,反映田园中的盛世气象”。①故孟浩然以不刻画、不雕琢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直寻兴会、寓情致和故实于鲜明,继陶渊明所开创的以意为主,由情见景的意境和平淡自然的风格之后,又形成了情景交融、意在象外的意境和冲淡清旷的风格。其强调“发兴”的创作体会和淡化意象,注重传神的表现艺术,给盛唐山水田园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经验,因而在王维之前,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并代表了南方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远源不尽一致,田园生活作为独立的题材,进入诗歌的时代要早得多。早在《诗经》中就有应用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都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耕作、采桑、收获、狩猎、酿酒、祭祀的生活。尤其是《七月》对田家各种杂务的叙述尤为细致。当然,《诗经》所描写的田园与后世有所不同,但他们所选取的田家生活场景都颇富典型意义,已初步为田园诗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而山水则不同。《诗经》里虽然也有不少对山川草木的零星描绘,

但主要用于比兴。对山水的大量描绘出现在《楚辞·九歌》中。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而孟浩然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

关于孟浩然的生平,新旧《唐书》的记述都很简单。孟浩然去世后,王士源为他编集,并写了一篇序,成为后人考证其生平的重要依据。不过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孟浩然的可靠文献是王士源据孟浩然的诗作,参合史料大致理出其生平梗概。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家居襄阳郭外埋山见山附近的江村中,本宅叫涧南园,简称南园。所以诗集中描写南园和西南郭外郊游的作品最多。孟浩然在《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中这样描绘自己的隐居环境:“敝庐在郭外,素业唯田园。左右林野时,不闻城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园庐附近除了山见山以外,还有望楚山和万山。县南八里有东汉习郁所凿习家池。县东南三十里,隔着汉江,还有一座鹿门山,东汉高士庞德公曾在山见山躬耕,后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在此隐居,所以常来这里登览。“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影响”。②这在孟浩然的“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登鹿门山怀古》)中就体现了孟浩然有意探讨先贤尚存的遗迹,追步隐逸的高风。

孟浩然四十岁以前在家读书习文,为乡人排难解纷,努力为应试入仕作准备,到开元十六年(728年)冬入长安赴京应举,考试失败在长安大约滞留一年。

关于孟浩然入京的次数和时间,两《唐书》皆认为孟浩然40岁

入长安,千年以来无异辞。陈贻火欣《孟浩然事迹考辩》亦认为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入京师。但傅璇琼《唐代诗人考略·孟浩然》则认为此说“大为可疑”,他认为孟在开元十六年,40岁以前即已淹留长安。孙维诚《孟浩然三入长安》则认为孟浩然一生三入长安。与此同时,王达津《孟浩然生平续考》也提出孟浩然多次入京,其可考者三次;

一、开元十七年,二、开元十一年,三、开元二十年冬,到达可能在二十一年春。孟浩然到底几次入长安还有待于研究者的深入考察。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无疑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大有帮助。孟浩然的入京与其求取功名紧密相连却终身不第,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隐逸诗人。

孟浩然也曾南游吴越,经润州、苏州、太湖达杭州,到越中,沿途写了不少诗篇,他曾去钱塘江观潮,赴天台登览。途中经过富春江,后又由剡溪顺流赴越州,结识了诗人崔国辅等,游过若耶溪、镜湖、云门寺等名胜古迹。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贬州长吏,辟置孟浩然于幕府。孟浩然在幕中不到一年思乡辞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时孟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③孟浩然的这些经历与所隐居的地理环境对于其成为一个典型的盛唐隐士有重要作用。孟浩然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代表了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或官至一尉的失意文人的共同精神面貌。

孟浩然在《田园作》中这样写道“敝庐隔尘喧,唯先养恬素,卜

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可见他的生活条件还算充裕。但根据“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书怀邑京同好》)的传统观念,他必须博取功名。但却“欲渡无舟辑”(《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的志向虽然空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企望一步登天的愿望却也是盛唐文人共同的特点。由于盛唐的繁荣为人们的进取和功名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但却在现实中又常常粉碎他们的愿望。毕竟科举取士数量很少。这在《通典·选举典》中有记载“开元以后……其应诏而举者,……所收百才有一”。按当时规定,一般人中举后亦不过放一尉官,入仕后,也常滞于下位。孟浩然看到了即使连盛世也难以解决的权势阻碍进贤之后的社会问题。他也曾思考过自己的命运,感叹光阴的流逝,也有对有志难展的恐惧,以及对穷通之运的推究。这与阮籍、陶渊明到陈子昂、张九龄诗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孟浩然在隐居中养真全节,保持人品的纯洁无暇,这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也是他倾慕陶渊明的根本所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正是出于对“物情趋势利”(《山中逢道士云公》)的批判,而与陶诗的精神旨趣相承接的。

孟浩然虽有失路的慷慨不平之气,和对流俗势利的批判,以及对道德节操的追求,和远大的人生志向。但孟浩然毕竟是一个隐士,“总得来说,他的思想性不是很高,那是由于他远离社会生活。”④他虽然随从张九龄,但也并未深入社会深层。所以,无论是追求还是不平,在他的诗里都表现的比较平和,没有激烈的躁动,也没有深沉的悲哀。因为,他总能忘情与山水之间的自慰自解,从而求得精神上的平衡。尽管他常为仕途不立而叹息,却又甘心与故人痛饮放弃举荐的机会,

而并不后悔。(开元二十三年,因与故人畅饮,而未与韩朝宗同去长安)这与他多年隐居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有关。他和谐的将阮籍的放达,陶潜的高洁和右军的风雅统一在隐居生活中。

自唐代以来,孟浩然在人们的心中就一直是个隐士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诗有部分出世倾向,但大部分还是积极问世的。其山水诗的主要倾向也始终不忘政治、用世、济苍生的愿望。“我们应该说他(孟浩然)是不得志的文官,那能说他是一个隐逸诗人。”⑤其诗虽然缺乏深刻的玄理思辨,但他能将其山水田园诗的观赏性为主的表现方式中,融入他终生不达的生活经历所体会出来的陶诗真趣。

李白对孟浩然是极其仰慕的。他在《赠孟浩然》中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养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日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芳”。至于王维,则不仅写过《送孟浩然六归襄阳》赞美孟浩然。而且也为孟浩然画过像。为什么孟浩然能得到这些人这样的称颂呢?固然是由于他的清白自守,(《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表现其不事玄宗)另外也由于他那种独创的风格,也正是他的诗歌风格中的冲淡。

苏轼也曾说孟浩然“韵高而才短”,但闻一多却认为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的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而且“古今并没有第二个人到过这境界。”⑥

“孟浩然的诗冲淡的就像一杯白开水”⑦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更近于自然,宁心而发。“孟诗的冲淡是当之无愧的”⑧其冲淡主要体

现在清静闲逸,朴素自然,脱口而出。如家常话,亲切感人,富于泥土味,具有代表意义的诗就如《过故人庄》。当然在孟诗中,《过故人庄》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的程度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叙事简洁,写景明丽,给人印象较深并与王维的作品很相近,所以曾误入王维集中。但孟浩然的诗与王维的诗就其冲淡风格来说,还是有别的。孟浩然的冲淡,纯朴清旷,平静悠远。而王维的冲淡,高雅静秀,空灵闲寂。

这首诗描写田家留饮的情景,将一个普通的村庄和一餐简单的鸡黍饭写得极富诗意。绿村环抱村庄,青山斜出城外,构图明快简洁,概括了坐落平原而远接青山的一般村庄的特点。主客临窗把酒,面对眼前场圃,谈及农桑茶麻,绿树青山构成一副合谐、明丽的乡村景色把宾主间淳朴真诚的情谊表现的朴素自然,其乐融融。使得严格的律诗也变的自由恬淡了。

让我们具体分析其妙义,体会之情感,品读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简单明了,平铺直叙。以记事开始,却暗中铺垫下文。故人邀我而至,并以农村之上等饭肴--“鸡黍”相招,可见其友情之深,农风之淳朴,热情豪爽,但不讲虚礼,不讲排场,朋友间的心扉才能敞开。并且是先“具”后邀,可见故人是以诚相邀。“设酒杀鸡作食”这种待客之道早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记载(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孟浩然与陶渊明同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他们在这里共同用“鸡”这一农村最为上乘的饭宴,笔者认为这不是偶然。孟浩然在40岁以前在家隐居读书习文,再加上孟浩然本人对陶渊的倾慕,他必然对陶渊明及其诗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他们都用“鸡”来写相招之热情,至少说明他们有其内在的相同性。但是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鸡酒这一盛宴来写招待之热情,而孟洗浩却写成“故人具鸡黍”,而不写成故人具鸡酒。笔者认为这里的原因有二:其一、“鸡黍”是农村特有之风味。鸡是上乘之饭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鸡”是那里也能拿出来的饭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里溪外出时,妻子砍了门柱来炖母鸡送别丈夫。在现在也不是有“贵妃鸡”这一名菜吗?至于“黍”是农村最早种植,最基本的粮食作物。当然“故人”不一定只用这两种食物来招待这位老朋友,但作者(孟浩然)正是选取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食物来写,是有其道理的。其二、孟浩然是一个隐逸诗人。他不可能写出像李白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样的浪漫,飘逸,也不可能写出像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苍凉、豪放。席间虽有酒,但鸡黍是基本食物,最能体现乡村之淳朴,故人之热情。“酒”

是用在故人谈话助兴用的。这首诗整体写景是表,写情是里。所以酒是伴随着情感的升华而来,并不是为饮酒而饮酒,也不是为放歌而纵酒。这正体现着隐逸诗人这一内在的基本情感。这样简单的一句诗也铺设了下文,显示了气氛特征,预示着这必将是一次愉快、和谐的故人相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作者对具体环境所作的清晰愉快的描写。绿树把村庄合围,青山在城外斜立,这是一个山青秀丽的村庄,风景明秀,一派祥合。但并不单调,也不古板。有青山在郭外斜立作伴,并展示了一开阔的远景。一“绿”一“青”两种色调,虽不是浓墨重彩,但却是层次分明,颜色分明,使作者笔下景物如在读者眼前呈现,历历在目。而一“合”一“斜”却使本来不带生命的物象顿生生气。好像一切变成了活的一样。合抱在村边,斜立在郭外,静中有动,远近相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场圃,饮酒谈论一年收成和农事,也有把“开轩”记作“开筵”的。其实,这里应该是“开轩”的。因为,打开窗户,面对场圃,这是相承接的。并且“开轩”也意味着作者与故人是敞开心扉而谈,这也与后半句是一致的。他们没有政治,前程的担忧,也无须面对人生的纷扰。只要能平淡的谈论农家杂事,桑麻收成,看似平淡却是弈弈之乐。人生要做到这一步又何尝容易。这也正是孟浩然的“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看似简单却潜藏着人生的真谛在其中。“场圃”一词产生较早在《诗经》的《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在

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正是选取农村这些最基本普通的东西(如山、树、鸡、黍、桑麻)写在诗中,但却能收到更强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孟浩然诗中“冲淡”的作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而能体会到绿荫环抱之中的给人宽敞,舒展的感觉。我们也能领略到强烈的农家风味,劳动气息,甚至能闻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桑麻”一词也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二中有出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前面已对孟浩然和陶渊明的内在渊源关系作了说明,这里就不再细说。关于“把酒”一词,我们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就知道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词最早出现在那里,尚无考证。但后世也流传甚广,故不得知是否从孟浩然起才有“把酒”一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相聚在我国历来就是传统,在《艺文类聚》卷四《九月九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绩晋阳秋日,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菊盈把,坐其侧久”。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也有相聚的记载。故孟浩然面对乡村这样恬淡的环境和热情的故人,他们可以谈论农家杂事而无世事纷扰。面对这样一种“真”的境界,而要离开它时,有几人能无动于衷。看似直截了当,毫不掩饰,但却暗含着诗人不忍离别。当然,诗人无论是对故人情,还是对这种百姓的心灵境界,都是心存依恋的,但面对分别时的情景,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来表达此刻作者的心情。

作者正是应用这样一些平淡的词语,共同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意

境,把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情融成一片。虽然没有用雕琢的词语,但却自然天成,从平淡中显示了美,展示了孟浩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有血有肉,这正是孟浩然冲淡的艺术效果所在。

参考文献:

①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唐诗杂论》古籍出版社1955年34-35页

③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④刘开源《论孟浩然和他的诗》中华书局1961年

⑤刘华《文史杂志》6卷1期1946年7月

⑥闻一多《孟浩然》

⑦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⑧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

新课标语文古诗《过故人庄》(孟浩然)知识精讲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

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

《过故人庄》赏析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诗翻译分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诗翻译分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过故人庄 (6)至:到。 (7)合:环绕。 (8)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9)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打开。 (11)轩:这里指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 (14)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

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游山西村与过故人庄的比较赏析

游山西村与过故人庄的比较赏析 白求恩医学院医学试验班 70100117 孙乐萌【一】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否定副词,不,不要。笑:讥笑,讪笑。腊:本指年终祭祀,也用于指夏历十二月,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称“腊肉”,腊月前后酿造的酒称“腊酒”。浑:浑浊不清。丰年。丰收的年成。留客:容留客人吃饭住宿。○田家的酒菜虽不似都市酒楼的花哨,但货真价实,原汁原味,无哗众取宠之心,有真情待客之诚,充溢着田园风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流水往复,连绵不断。重:重(叠;复:往复。疑无路:怀疑没有去路,怀疑走到尽头。柳暗花明:柳荫暗处,鲜花明丽。又: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转折,义为“却”、“却又”等。一村:诗中意思是“有一村”、“看到一个村庄”,名词短语用在副词“又”后活用。在农家鸡香的诱引下,诗人寻胜探幽,聊以舒其忧心,但是山重水复,以为走到了尽头,不意柳暗花明之处豁然开朗,村舍俨然,如武陵人之误入桃花源,读者亦为之一喜,不虚此行矣!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伴随着山民的生活,可知春社的喜庆之日已临近了,此地人们的衣冠穿著古朴简单,保留下古时遗风。箫鼓:泛指各种民间乐器。追随:伴随人的生活。春社:春季社日活动。衣冠:衣服头饰帽子等,代指衣著打扮。诗人此时已完全融合在古老的民风民俗之中。若:连词,表示假设,义为“如果”、“假若”。许:许可,容许。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因月色朦

胧,迷离之境极富美感,为古人所喜欢,李白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诗句。拄杖:持杖漫游。无时:不拘时间,乘兴而发。夜扣门:夜晚随遇而安,扣门 借宿。○诗人此时勃然泛起隐逸之情,若有林泉之思;但“若许”二字又不免有社会风云愁思恨缕之牵绊,欲罢不能。 【二】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阅读训练】:一、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二、 1、诗中“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一、 1、“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二、 1、开轩面场圃【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3、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4、首联是说故人准备了酒食相邀,文字平淡,毫无渲染,足见农家待客简朴,同时也说明朋友至交,不循虚礼。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颈联写“开轩”后所见的景物,令人心旷神怡。“话桑麻”使人领略到农家风味。这些景物构成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尾联,淡淡两句,生动表现出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这是一首语言平淡质朴对田园风光的咏唱,又是一首语义深醇幽远的饱含农家乐趣,充满对友人情意的咏唱。

初中语文文言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过访,访问。庄:村庄。 (2)具:备办。黍:黄米饭。鸡黍: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田家:种田人家,这里指老朋友的农庄。 (4)合:指绿树四围合拢起来。 (5)郭:城郭,指外城。(6)轩:这里指窗户。面:对着。场:禾场。圃:菜园。(7)把酒:端着酒杯。这里是饮酒的意思。话桑麻:指闲谈农家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8)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人以为阳数,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9)还来:再来。就菊花;意思是再来赏菊饮酒吧。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 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 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 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 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赏析一: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 《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致.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 赏析二: 这是诗人一首很有名的田园诗。这首诗所描写看似一个普通的农庄,一次普通的农家宴请。但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风光旖旎,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令人向往,令人回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诗的首联从先写老朋友的邀约,极为亲昵,仿佛叙述家常。朋友有“邀”我就“至”,毫无渲染,简单而随便。“鸡黍”二字显出农家的淳朴和热情,不讲虚礼和排场,这才显出主客之间的真情。“绿树”两句写“故人庄”自然环境的优美。一近一远,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的心情才都很畅快。他们在开筵时打开窗户,面对宽敝平坦的场院和菜地谈起农事来。这联诗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到浓烈的农村风味,而且可以想象到主客谈话时的欢声笑语。最后一联写走时尚有不舍之意,余兴未尽,而要在明年的重阳节再来饮酒做客。主客间的欢洽和谐之情不言自现,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饮的时日。本诗为“不事工巧极自然者。”语淡而味浓可谓孟诗的总体特征,本诗正体现了这种诗风。\'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情志。 作者介绍: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训练附答案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阅读训练】: 一、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二、 1、诗中“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 1、“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唐诗鉴赏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

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过故人庄》赏析及答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远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5年江苏盐城市,08年蒙古中考题)答案:1.开轩面场辅(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

赏析均可。例:①这两句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②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③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及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篇二:米字格-楷书-书法字帖-孟浩然-过故人庄 篇三:过故人庄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过故人庄》赏析题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1.结合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填空。

(诗词阅读题)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⑴过: ⑵故人庄:庄:⑶具: ⑷鸡黍: 黍(拼音:): ⑸邀: ⑹至:

⑺合: ⑻郭: ⑼斜(拼音:): ⑽开: ⑾轩: ⑿面: ⒀场圃:场:;圃: ⒁把酒:把: ⒂话桑麻:桑麻: ⒃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⒄还(huán): ⒅就菊花:就, 一、二(首联)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过故人庄》赏析及中考预测】《过故人庄》赏析及中考预测。 三、四(颔联)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五、六(颈联)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尾联)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1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 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3分)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 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3分) 阅读2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 二:(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过故人庄》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过故人庄》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

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

孟浩然《过故人庄》高考诗歌精读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古诗鉴赏 0115 0822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怍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有《王浩然集》传世。 【解题】 此诗选自《孟襄阳集》。 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注评】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置办,准备。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邀我至田家。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交代此行的缘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又称“重

《过故人庄》诗句翻译和赏析

《过故人庄》诗句翻译和赏析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 也是盛唐田园诗的名篇。 它是孟浩然四十岁 往长安谋仕不遇之后,由“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躬耕归隐之际时所作。 《过故人庄》完整地写了诗人访问老友农庄的经过:先说应邀赴约;次写农 庄风光;再次写田园情趣;最后相约后期。这里的“过”,非“经过”之义,而是 过访、探望之意。 首联:应邀赴约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是说, 老朋友杀鸡做饭, 备好了丰盛的饭食, 邀请我到他的田庄里去做客。 这里把主客双方的神情和心境,都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一边是殷勤的款待,一边 是欣然地赴邀。 这两句诗表面意思很简单:应邀赴约。那么深一层的含意是什么呢?的确, 乍看文面,平淡无奇,细瞧字里行间,却匿隐着一个自古以来的著名典故:“具 鸡黍”。这是征引《论语》上的故事。其《微子篇》载云—— 荷丈人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说,有一天,孔子门徒子路,曾向一位荷(diào 吊)丈 人(拿着竹制农具的老人)探问孔子行踪, 丈人留宿子路, 并杀鸡煮黍盛情款待他。 第二天,子路见了孔子,告诉他这件事。孔子说:“这可是一位高人隐士呵,要 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但等子路再去时,丈人已不在,只好对其子说:“不仕无 义”,孔子是为义而谋仕。即使已知“道之不行”,也要谋仕(基本精神)。 这是《论语》“子路问津”故事的大意。 诗人在诗中引入这个典实,用意何在?我想其用意,至少有两点:①说明自 己也像孔子那样,也是“为行义而谋仕”的;②说明自己的老朋友,是一位可敬 的归耕的隐者。这里,表明主客双方对人生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但在实质上却是 相通的。 怎么既相异又相通呢?读完全诗即可领悟。且看——
1/6

《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百科名片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意画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的田庄。(2)具:准备,置办。 (3)黍(shǔ):黄酒或黄米饭。 (4)至:到。 (5)合:环绕。

(6)郭:原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7)斜:倾斜。这里的“斜”压a韵,通常读古文时读“xiá”。 (8)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9)面:面向。 (10)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11)把酒:拿起酒杯。 (12)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3)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4)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所以读为huán。 (15)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这里指

欣赏的意思。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户人家做客。 碧绿的树林掩映着村庄,远处青山的轮廓依稀可见。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还要再来饮酒赏菊。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篇一:米字格-楷书-书法字帖-孟浩然-过故人庄 篇二:《过故人庄》赏析及答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远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是2005年江苏盐城市,08年蒙古中考题)答案:1.开轩面场辅(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例:① 这两句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②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③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及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篇三:过故人庄教案 16、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教学目标 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 《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 教学难点 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

中考文言文《过故人庄》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过故人庄》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过故人庄》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过访,访问。庄:村庄。 (2)具:备办。黍:黄米饭。鸡黍: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田家:种田人家,这里指老朋友的农庄。 (4)合:指绿树四围合拢起来。 (5)郭:城郭,指外城。(6)轩:这里指窗户。面:对着。场:禾场。圃:菜园。(7)把酒:端着酒杯。这里是饮酒的意思。话桑麻:指闲谈农家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8)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人以为阳数,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9)还来:再来。就菊花;意思是再来赏菊饮酒吧。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 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 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 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 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赏析一: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