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梁 鹏 黄 霞 钱 易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丁国际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茨城县3050047)

摘 要 从现阶段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污泥减量技术的紧迫性。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将污泥减量技术分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利用二次基质进行隐性生长的各种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介绍了各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减量效果和优缺点。

关键词 生物处理 污泥减量 解偶联 隐性生长 微型动物捕食

Research progress on sludge reduction technologies

Liang Peng Huang Xia Qian Yi

(ESPC State Key Laboratory,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 niversity,Beijing 100084)

Ding Guoji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 tute,Japan,Tsukuba 3050047)

Abstract Ex cess activated sludge produced i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of w astew ater requires costly disposal and w ill induce serious env ironmental pollution if the treatment is not suitable.According to production principle of ex cess activated sludge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the possible approaches for sludge reduction may be based on three aspects:uncoupling metabolism,cryptic grow th enhanced throug h cell lysis and microfauna prey.Relevant research w orks w ere reviewed,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echnology w ere com pared.

Key words biological treatment;sludge reduction;uncoupling;cryptic grow th;microfauna prey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收稿日期:2002-07-03;修订日期:2002-09-11

作者简介:梁鹏(197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

控制。

污水生物处理中产生的大量的剩余污泥通常含有相当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寄生虫卵、病原微生

物、重金属)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处理与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污染。而目前对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存在有效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尚无一种可以推而广之同时对环境无污染的有效方法;其次,各种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需要的资金巨大,如在欧美,污泥处理基建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基建费用的比例高达60%)70%[1]

。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率的增加,污泥产生量也将急速增加。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经达到414亿m 3

,二级处理率达到15%,污泥产生量大约为1500万t/a 左右(按含水率97%计)。按照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量和处理率都将增加,污泥年产量也将相应增加到现在的5

倍[2]。显而易见,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将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污泥减量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

运而生的。所谓污泥减量技术,是指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措施使处理相同量的污水所产生的污泥量降低的各种技术。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代谢特性,剩余污泥的产量与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合成自身的作用、内源呼吸作用以及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作用有关。前一部分使剩余污泥的量增加,后两部分使剩余污泥的量减少。为此,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降低细菌的净合成量;(2)增加生物体的自身氧化速率;(3)增强微型动物对细菌的

第4卷第1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Vol.4,No .12003年1月T 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 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Jan .2003

捕食。

以下将对国内外近年来这3方面的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别进行介绍。

1 降低细菌细胞的合成量

降低细菌细胞的合成量,即降低细菌的产率系数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1)从物质上对细菌的合成进行抑制,如限制其合成自身所必需物质的供给,但这种方法在污水处理中显然不适合;(2)从能量上对细菌的合成进行抑制,使细菌氧化底物所获得的能量不用于合成细胞本身,即AT P 不随底物被氧化的同时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而不是用于细胞的合成。正常情况下,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由腺苷三磷酸(ATP,adeno -dine 5.-triphosphate)和腺苷二磷酸(ADP,adenosine diphosphate)之间的转化而联系在一起的(如图1),即分解一定的底物,

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

图1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

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的同时AT P 不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总体上使得细菌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不再由AT P 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偶联在一起,这样细菌在保持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表观产率系数降低

[3]

,从而达到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解偶联。

解偶联(uncoupling)最开始的定义是:没有磷酸

化的呼吸过程,即氧化和磷酸化相互分离,在降解相同基质条件下,微生物的合成量将降低。也有文献将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分离定义为解偶联生长,这样,

就有能量解偶联和物质解偶联两种方式。Sroutamer 提出在以下5种情况时微生物解偶联生长可能发生[4]:(1)存在影响ATP 合成的物质(解偶联剂);(2)存在过剩能量,引起能量消耗(高S 0/X 0条件);(3)在过渡时期(非稳态)生长(OSA 工艺);(4)在不适宜的温度下生长;(5)有限制性基质的存在。其中前4种是通过解除新陈代谢中的能量偶联

达到的,第5种是通过解除新陈代谢中的物质偶联达到的。

1.1 投加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uncoupler or uncoupling agents)分为人工合成解偶联剂和天然解偶联剂两种。人工合成解偶联剂通常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2,4-二硝基苯酚(DNP),其作用机理是该物质通过与H +的结合,降低细胞膜对H +的阻力,携带H +跨过细胞膜,使膜两侧的质子梯度降低。降低后的质子梯度不足以驱动ATP 合酶合成AT P,从而减少了氧化磷酸化作用所合成的ATP 量,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被释放掉[5)

8]

。天然解偶联剂主

要是棕色脂肪和其他组织中的解偶联蛋白,由于存

在于高等动物线粒体中,所以本文所提解偶联剂主

要是人工合成物质[9]。

研究表明,解偶联剂的投加,对微生物(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会产生明显影响。关于解偶联剂对微生物减量的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限于机理方面,但不同解偶联剂对微生物的减量效果不同,在各种已报道的文献中,2,4,5-三氯苯酚(TCP)的减量效果最为明显[10]。

解偶联剂的最大优势是不需要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作大的改进,只需增设投药装置即可,但在实际

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所投的药在较长时间后由于微生物的驯化而被降解,从而失去解偶联作用;(2)当加入解偶联剂后,虽然污泥的产量降低了,但从物质守恒角度看,需要更多的氧去氧化未能转化成污泥的有机物,从而使得供氧量增加[11];(3)对投加解偶联剂的费用还需要作比较,由于在污水中的浓度需要维持在4)80mg /L,用量也是惊人的;(4)解偶联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弱点是环境安全性问题。解偶联剂通常是较难生物降解或对生物有较大毒性的化合物,使得生物对解偶联剂的降解不完全,这将会给水处理带来新的污染。

有关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机理尚有许多不明之处,需要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毒理学方

面的方法和理论作进一步研究[12]。

1.2 高S 0/X 0条件下的解偶联在高S 0/X 0(底物浓度/污泥浓度)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代谢中产生AT P 的速率要大于在合成代谢中消耗的速率。ATP 产生累积后可能引起能量的消散(energy spilling ,即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从而降低微生物产率系数。

45

1期梁 鹏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对在高S0/X0条件下解偶联机理(途径)有两种解释:一是积累的能量通过粒子(如质子、钾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传递削弱了跨膜电势,随后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二是减少了生物体内部分新陈代谢的途径(如甲基乙二酸途径)而回避了糖酵解这一步[13]。对能量的中间传递过程,有文献报道是通过ATP合酶在高浓度ATP条件下对AT P的分解造成无效质子循环[14]。也有人认为,能量的散失主要是通过维持能量(maintenance,细胞利用外部基质或体内肝糖、PHA所需的能量)的增加达到的[15]。

对在高S0/X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报道。Liu Yu等人研究了在基质充裕条件下能量消散的动力学模型[16)19],证明在S0/X0增加时,微生物解偶联生长部分增多。

高S0/X0条件下解偶联还不能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这是由于要求相对高的S0/X0值(>8)10)远远大于实际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的情况(F/M= 0.05)0.1)。而且,在高S0/X0条件下,微生物产生的不完全代谢的产物还可能对整个处理过程产生影响。

1.3改变污泥所处环境

通过交替改变污泥所处环境的厌、好氧状态,可以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减小微生物的总表观产率系数。OSA(ox ic-settling anaerobic)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常规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回流中形成一特定的厌氧段,从而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交替好氧和厌氧的环境,使细菌在好氧阶段所获ATP不能立即用于合成新的细胞,而是在厌氧段作为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被消耗。微生物分解和合成代谢相对分离,而不像通常条件下紧密偶联,从而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试验中污泥减量效果比较明显:污泥龄为5d时,表观产率系数降低50%左右。同时,由于OSA的流程和除磷的流程相似,有利于除磷菌的生长,对磷的去除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20)22]。

OSA工艺主要应用在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如果进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则OSA工艺的污泥产率系数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差不大。同时,由于OSA法的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两倍),使得在较低有机物浓度下的处理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污泥产率方面没有优势。1.4其他解偶联技术

其他使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解偶联的技术有升高温度、提高盐浓度和氧量等。

改变温度也能够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从而获得较低的表观产率系数。在温度升高后,微生物首先提高的是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而在合成代谢方面却没有随之提高到相应水平,分解有机物增多而获得的能量并没有完全用于合成自身,从这一点认为微生物发生了解偶联生长。在23e时污泥表观产率系数是0.35,而当温度升高到40.8e时,降为0.01[23]。升高温度对污泥减量的原因不仅仅是能量解偶联所引起的,还与升高温度对细菌的选择、原生动物等对细菌捕食的增强和微生物自身氧化率提高有关,这些都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区分。

高盐浓度下(NaCl浓度10)30g/L)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将受到影响。提高细胞内外Na+浓度差,使得细胞必须提供额外能量用于维持体内Na+浓度水平以满足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这就需要消耗部分用于合成的AT P,从而降低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24]。但细菌一旦驯化,污泥减量化就会变得不明显,可以考虑利用NaCl冲击负荷来防止细菌被驯化[25]。

提高供氧,可以使细菌氧化有机物的速度加快,使其产生的ATP的产生量增加。这样,由于ATP 合酶在ATP浓度较高时对ATP进行水解,可能使细菌形成质子的无效循环,发生解偶联[26]。

利用微生物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控制污泥的产生,现阶段还处于机理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虽然有不少基于化学渗透假说的推测,但说法不一,缺乏有力证据,使得解偶联剂的投加在现阶段离实际利用还有较长的差距。

2通过溶胞强化细菌自身氧化速率

通过强化细菌的隐性生长(cryptic grow th or death-regeneration)也可以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所谓隐性生长是指细菌利用衰亡细菌所形成的二次基质生长,整个过程包含了溶胞和生长[27]。利用各种溶胞技术,使细菌能够迅速死亡并分解成为基质再次被其他细菌所利用,是在污泥减量过程中广为应用的手段。促进细胞溶解,在传统模型中可以认为是增大了细胞衰减速率,这样可以降低剩余污泥的产量。

通常的溶胞作用包括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及其相互联合的作用。通过溶胞强化细菌的自身氧化在工程应用上极为容易实现。通常可在传统活性污泥

46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4卷

法工艺流程中的污泥回流线上增加相关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溶胞减量污泥在工程实际中示意图

2.1 化学溶胞作用2.1.1 臭 氧

日本早在1990年前后就开始了该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有实际处理装置建成[28]

。据报道,臭氧直接氧化污泥的比例是35%,其余65%是通过回流到曝气池中被生物利用而降解。臭氧可破坏不容易被生物降解的细胞膜等,使细胞内物质能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氧化不容易水解的大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为微生物所利用。臭氧氧化的效果和臭氧浓度及臭氧和污泥接触反应的时间(污泥循环速度)有关,Sakai Y.等人的研究表明,回流速率(回流污泥流量

和曝气池体积之比)为0.3d -1

,臭氧浓度在0.02mg O 3/mg SS 以上时,可以达到污泥的完全减量化[29]。Lim H.等人在中试研究中发现,间断式臭氧氧化要优于连续式,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臭氧每天平均接触时间在3h 左右就可以达到减量40%)60%[30]。

在实际处理中,臭氧浓度和污泥回流速度关系到曝气池中微生物的活性,Lim H.等人对10种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了试验,长时间运行(300d)发现在曝气池中M LVSS/MLSS 由开始的85%下降到75%并保持稳定。同时,臭氧浓度较高会使SVI(污泥体积指数)值迅速下降到开始的40%[30],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虽然臭氧发生需要耗费能量而且需要增加曝气量以满足曝气池中由于细胞溶解增加的二次基质的氧化,但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总费用衡量,臭氧对污泥减量(100%)时的总费用仅占活性污泥法+污泥焚烧处理总费用的47%[31,32]

但利用臭氧处理回流污泥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氮和磷的去除效果不好;(2)出水SS 浓度要稍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约2)15mg/L);(3)不排泥

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一定增加[33];(4)为了保证曝气池中生物对二次基质的利用,需要增加曝气量。2.1.2 氯 气

利用氯气对污泥进行减量的原理和臭氧相同,即利用其氧化性对细胞进行氧化,促进溶胞。Saby 等人在氯的投加量为0.066g Cl 2/g MLSS,接触时间为1)10min 条件下处理污泥,通过35d 的连续试验,发现由于氯气的氧化,曝气池中的MLSS 在TS 中的比例略有降低(降低5%)10%左右),污泥絮体平均直径由15L m 降低到3L m 左右,而且粒径分布更集中,氯化后污泥减量65%左右,但还不能象臭氧那样达到100%减量。虽然氯气比臭氧便宜,但氯气能够和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TH Ms)等氯代有机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34]。

2.1.3 酸、碱

酸或碱的作用是在抑制细胞活性的同时,使细胞壁溶解释放细胞内物质,使其能够容易被其他活性污泥所利用。不同研究表明[35]

,COD 的释放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比较迅速,第二步则相对较慢。

相同pH 条件下,H 2SO 4的溶胞效果要优于

HCl,NaOH 的效果要优于KOH;在改变相同pH 条件下,碱的效果要好于酸,这可能是由于碱对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溶解要优于酸的缘故。如果将加热

和碱处理相结合(pH =10,60e ,20min)[35],可以收到较好的溶胞效果。2.2 物理溶胞技术2.2.1 加 热

利用加热加速细胞溶解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展的包括和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工艺(中试)[36]

。对其中污泥活性、产率系数、溶胞产物及其消耗,细胞内物质的释放、不同温度下对细菌的杀灭速率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所涉及。

不同温度下,细胞被破坏的部位不同。在45)65e 时,细胞膜破裂,rRNA 被破坏;50)70e 时DNA 被破坏;在65)90e 时细胞壁被破坏;70)95e 时蛋白质变性[37]

。不同的温度使细胞释放的物质也不同,在温度从80e 上升到100e 时,TOC 和多糖释放的量增加,而蛋白质的量减少。可以将细胞在加热条件下释放的物质分为两类:低分子量的C 2-C 5羧酸碎片和其他溶解的有机碳,前者可以被生物迅速利用,而后者的生物降解性则要低得多

47

1期梁 鹏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性质类似于腐殖质)。

2.2.2超声波

超声波25)30kH z通过交替的压缩和扩张产生空穴作用,以微气泡的形成、扩张和破裂达到压碎细胞壁、释放细胞内含物的目的[38]。超声波处理(如240W,20kH z,800s)只是从物理角度对细胞进行破碎,和投加碱相比,在短时间内有迅速释放细胞内物质的优势,但在促进细胞破碎后固体碎屑的水解却不如投加碱和加热。总体来说,超声波不如投加碱和加热处理相结合(pH=10,60e,20min)使细胞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水平高[39]。同时,超声波的作用受到液体的许多参数(温度、粘度、表面张力等)和超声波发生设备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投入实用。

2.2.3压力

利用压力溶胞的原理类似于超声波,主要作用是使细菌的细胞壁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破碎,从而使细胞内含物溶于水中[38]。此外,还可以利用渗透压由高到低的改变造成水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破裂[40]。

2.3生物溶胞

生物溶胞技术,可以投加能分泌胞外酶的细菌,也可以直接投加酶制剂或抗菌素对细菌进行溶胞。酶一方面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同时还可以使不容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细菌利用二次基质。投加的细菌可以从消化池中选取,也可以从溶菌酶方面考虑,甚至包括特殊的噬菌体和能分泌溶菌物质的真菌。但是在污水处理中投加酶制剂或是抗菌素在经费上不太现实。

以上三种溶胞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可以联合应用。如:将热处理和生物溶菌作用联合在日本已经处于现场试验阶段,而碱+热处理则能提高处理效率。

溶胞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技术实现简单,只需要在回流阶段增加处理设施;(2)对曝气池和初沉池的污泥分别对待,有利于高有机含量的污泥被生物再次利用;(3)可以充分利用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分解二次基质,所需增加的曝气量不大。

3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减量化的研究

3.1微型动物对污泥减量的原理

微型动物的概念是一个模糊的界定。在水处理领域,习惯把原生动物和一些体型较小的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大型无脊椎动物如环节纲的蚯蚓和软体动物等)称之为微型动物。严格地说,微型动物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种俗称。

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利用微型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捕食作用。从生态学角度,当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可用于合成生物体的能量就越少,最终形成的总的生物量也就越少。因此,延长食物链或强化食物链中的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均能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的目的。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生物膜中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的微型动物容易繁殖,甚至出现苍蝇一类的昆虫,使得食物链变长变复杂。生物膜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污泥量一般要比活性污泥法低1/4。

二是直接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的摄食和消化,在减少污泥的容量的同时增加污泥的可溶性。原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种类如缘毛类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轮虫均有较强的摄食悬浮性固体的能力。而苍蝇一类的昆虫的幼虫和一些软体动物更能够直接吞食较大的絮状活性污泥或生物膜。

三是利用微型动物来增强细菌的活性或增加有活性的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强细菌的自身氧化和代谢能力。微型动物和细菌之间的关系,除了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外,还有互利的关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型动物和细菌可以共存。细菌对微型动物捕食可以形成菌胶团进行抵御,同时,细菌的分泌物能刺激原生动物的生长,反过来原生动物活动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质可被细菌再利用,促进细菌的生长。

3.2污泥减量中的微型动物的种类

微型动物的污泥减量作用的大小与微型动物的种类以及微型动物所处的环境密切有关。据不同文献报道,微型动物对污泥的减量可以从10%)90%不等[4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和后生动物相比,原生动物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大,生长速度快。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密度可达50000个/L,其中70%左右为纤毛虫[42,43]。原生动物的干重约为活性污泥5%[44]。在活性污泥中纤毛虫每6)12h繁殖一代[45],其繁殖速度要比付着型轮虫快10倍左右。可依据纤毛虫的生息习性把纤毛虫分成:(1)捕食游离细菌的自由游泳型;(2)在污泥或生物膜表面

48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4卷

生息的匍匐型;(3)用柄或脚附着在污泥或生物膜表面上的附着型等3种类型。一般,自由游泳型的纤毛虫的生长速度较快,但附着型纤毛虫的捕食细菌能力较强。匍匐型的四膜虫在指数生长期对细菌的捕食速度为500)600个/h[46,47]。附着型纤毛虫则每小时可以消耗几千个细菌,每小时消耗的细菌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1.2%。

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轮虫纲(rotifera):轮虫的特征是头部有由一圈纤毛组成的圆盘,圆盘是轮虫游泳和摄食的主要器官。在污水处理中出现的轮虫可分成自由游泳型和附着型两种。自由游泳型轮虫的个体较小,一般仅在40)200L m之间[48]。而附着型轮虫的个体较大,一般在200)900L m之间。与自由游泳型轮虫相比,附着型轮虫不仅体形较大,而且摄食能力更强。从污泥减量化角度讲使用价值更高。在活性污泥中的轮虫的数量可达4500个/mL[49,50]。在生物膜中,可高达10000个/ cm3填料。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线虫的身体圆而细长,前端口器发达。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出现的线虫属于自由生活型,体长在600)1000L m 之间。线虫的繁殖速度要比附着型轮虫快一倍,但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出现频率和密度却很小,因此从污泥减量的角度看意义不大。另外,Woombs等人发现线虫的需氧量仅占活性污泥中总生物需氧量的0.03) 2.7%,对活性污泥的直接影响也较小[51]。

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寡毛纲约有3000种蚯蚓,但只有少部分为淡水生。蚯蚓的体呈长圆筒形,由若干体节组成。由于蚯蚓体内具有丰富的酶系统,使得被吞食的物质经过2) 3h体内酶的作用就形成了高度融合的有机无机复合肥)))蚓粪[52]。蚯蚓食量较强,每天至少能吞食和排泄相当于体重1)2倍甚至高达10倍。张绍园[53]对寡毛纲中的体虫科(aeolsomatidae)和仙女虫科(naididae)等进行了研究。张绍园在重力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引入蠕虫,发现当蠕虫数量在100个/mL时,污泥产率为0.1kg SS/kg COD,为常规污泥产率的四分之一。Ratsak等发现每毫升污泥中蠕虫高于20)30个时,污泥发生明显的减量,当污泥减量达50%时并不对水处理效果产生明显负面影响[54,55],在上海成功地进行了蚯蚓生态滤池的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的应用。蚯蚓养殖污水土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对NH+4的吸附能力,达到了在提高污水处理脱氮效果的同时,增加了土壤肥效[56]。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头部和胸部程度不同地愈合成头胸部,背面有大甲壳。污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甲壳纲动物有浮游生活的水蚤属(Dap hnia)和剑水蚤属(Cyclop s)。这类动物以摄食活性污泥为生,但其摄食污泥的能力以及利用来减少剩余污泥的研究尚无报道[57]。

3.3影响微型动物繁殖的环境条件

影响微型动物繁殖的环境条件较多,最主要的是温度和食物。可适合微型动物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宽的(0)60e),但适合其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却很窄(大多数在25)32e),偏离了最适温度,其繁殖速率就会明显下降、停止甚至死亡[58]。相对而言,微型动物的最适温度要低于细菌。食物的影响则表现在当食物(细菌)浓度低时,繁殖速率与食物浓度成正比,但当食物浓度到了一定程度后,食物浓度再提高,繁殖速率也不再增加,如当细菌的浓度达到80)100mg/L后,纤毛虫的摄食速度不再增加。而当食物浓度太高时,繁殖速率反而会下降。

微型动物导致的污泥减量化还与降解的基质有关。在其他参数相同条件下,比较了分别以甲醇和乙酸作为碳源的两阶段系统后发现,甲醇作为碳源时的表观污泥系数为0.05g TSS/g COD,而乙酸作为碳源时的表观污泥系数为0.17g TSS/g COD。主要原因是以甲醇作为碳源时,在第二阶段中的分散细菌更容易为微型动物所捕食,而以乙酸作为碳源时,细菌更容易形成菌胶团,不利于微型动物的捕食。还有文献认为,在菌胶团的形成上,氮源作为生长的限制因素可能使得菌胶团更容易形成[59]。实际上这也是通过食物进而影响到微型动物的生长的例子。

影响微型动物繁殖的其他环境条件还有盐度、pH、Eh、O2、CO2、NH3、NH+4、H2S、光照等。在污水处理中,BOD5负荷量是决定原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子[59]。

49

1期梁鹏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3.4有关微型动物污泥减量工艺的研究

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包括在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培养微型动物(如在传统活性污泥法或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池中培养微型动物)和两段法工艺。所谓两段法,第一段为分散细菌培养阶段(分散培养反应器),促进分散细菌生长的同时达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其目的是在细菌高速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不形成菌胶团,其固体停留时间要小于细菌的世代时间;第二阶段为捕食阶段(捕食反应器),促进原、后生动物的生长。在第二阶段中为了保持一定量的原、后生动物的生长,要求污泥龄长于水力停留时间。该阶段可以利用生物膜法工艺或膜-生物反应器达到要求。两阶段法中第一阶段使细菌能够在分散的状态下更有效地降解有机物。

Ghyoot等人在第二段用膜作为保持微型动物的手段,研究了整个系统对污泥的减量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时发现,污水中80%以上的COD是在第一阶段降低的。虽然在第一阶段的污泥产率系数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当,但从整个系统看,污泥的产率系数还是大大降低的[60]。

Rensink等人则是在第二阶段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填料来保持蠕虫等微型动物,在对比试验中,没有蠕虫的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是0.4g M LSS/g COD,而接种蠕虫的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是0.16g MLSS/g COD,减量效果是明显的[61]。

4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的比较

各种污泥减量技术效果比较见表1。

5结论

虽然有关污泥减量的必要性在学术上还有争论(传统观点认为污泥是一种生物能量,没有必要去研究如何降低生物转化效率),但污泥减量化的研究,适应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良性运行、防止污水处理出现二次污染、使污水治理更具环境效益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降低细菌细胞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强化微生物细胞再利用技术(隐性生长)和微型动物捕食技术3方面的污泥减量化研究。有关解偶联技术侧重于基础研究,强化微生物细胞再利用技术在投入实用方面相对容易,微型动物捕食技术则充分利用了生态

表1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减量效果的比较

分类方法

污泥产率系数

(g VS S/g BOD)

减量效果

(%)

优点缺点

传统方法活性污泥法0.6)0.8

生物膜法0.4525

微生物生长解偶联解偶联剂0.145)0.228132(TCP)只需建立投加装置解偶联剂的环境安全性问题OSA0.13)0.2950)80只需在回流部分增加厌氧段

高S0/X00.2650)60不需要外加能量和其他物质

进水浓度要求太高,

一般污水达不到

提高温度

0.35(23e)

0.01(47e)

不形成其他污染需要大量的能量

溶胞技术

臭氧氧化40)100污泥可完全减量O3发生器投资较大

0.1mol/L NaOH+175e40)60相对臭氧更便宜三氯甲烷等副产物产生

高温好氧消化(60e)0.05)0.1352

中温好氧消化(20e)50

没有副产物,直接简单能量需要较大,效果不如臭氧投加酶50

污泥减量的同时可促进

难降解有机物降解

酶的成本昂贵

利用微型动物捕食

原生动物12)43

后生动物0.15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60)80

蚯蚓生物滤池95)100

不必投入额外能量,运行成

本较低,没有副产物

微型动物的数量和

种类控制较难

注:表中数据主要引自文献[1]和[62]

50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4卷

学有关原理,能耗和资金的投入不需要太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还需要从原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一旦有所突破,对水处理不啻是一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Low E.U.,Chase H. A.Reducing production of excess

biomass during w astewater treatment.Wat.Res.,1999, 33(5):1119)1132

[2]鲍宪枝,佐洁,周向争,周彤.大旱后对城市缺水的思

考.给水排水,2001,27(3):16)18

[3] B. D.黑姆斯等著,王镜岩等译.生物化学.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0:296)305

[4]J.R.Q uayl et al.M icrobial biochemistr y.Eng land:U n-i

v ersity Par k Pr ess,1979:40)42

[5]沈同等著.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68)73

[6]Low. E.U.,Chase H.A.,M ilner M.G.,Curtis T.P.

U ncoupling o f metebo lism to reduce biomass pro duction in the activ ated sludge process.Wat.R es.,2000,34(12): 3204)3212

[7]Liu Yu.Effect of chemical uncoupler on the observed

grow th yield in batch culture of activ ated sludg e.Wat.

Res.,2000,34(7):2025)2030

[8]Stuart S. E.,Gr eg H.N.,Stensel H. D.Activated-

sludge yield r eduction using chemical uncouplers.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1999,71(4):454)458

[9]V ladimir P.Skulachev.U ncoupling:new appro aches to an

old problem of bioenerg etics.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98,1363:100)124

[10]L ow E.U.Chase H. A.T he use of chemical uncouplers

for reducing biomass production dur ing biodeg radation.

W at.Sci.T ech.,1998,37(4)5):399)402

[11]Skulachev V.P.U ncoupling:new appr oaches to an old

problem of bioenergetics.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 cta.,

1998,1363:100)124

[12]M ayhew M.,Stephenson T.Biomass yield reduction:is

biochemical manipulation possible without affecting act-i

vated sludge process efficiency?Wat.Sci.T ech.,1998,

38(8)9):137)14

[13]Russell J. B.,Cook G.M.Energ etics of bacterial

g rowth:balance of anabolic and catabolic catabolic reac-

tion.M icrobiological Reviews,1995,59(1):48)60 [14]Chang J.Chudoba P.,Capdeville B.Determinatio n of

the maintenance r equirements of act ivated sludge.Wat.

Sci.T ech.,1993,28(7):139)142

[15]Coo k G.M.,Russell J. B.Energy-spilling r eactions of

atreptococcus biv is and resistance of its membr ane to pro-ton conductance.Applied and Envir onmental M icr obiolo-gy,1994,60(6):1942)1948

[16]L iu Yu.Bio ener gtic interpretation on the S0/X0ratio in

subst rate-sufficient batch culture.Wat.Res.,1996,30

(11):2766)2770

[17]Liu Y u,Chen guang-hao,Paul E.Effect o f the S0/X0ra-

tio on wner gy uncoupling in substrate-sufficient batch cu-l

tur e of activ ated sludge.W at.R es.,1998,32(10): 2883)2888

[18]Liu Yu.T he S0/X0-depende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 n

distr ibution in substrate-sufficient batch culture of activat-ed sludg e.Wat.Res.,2000,34(5):1645)1651 [19]L iu Y.Chen G.H.,Rols J.L.A kinetic model incorpo-

rating energ y spilling for substrate r emoval in substr ate-sufficient batch culture of activ ated sludge.Appl.M icro-biol.Biotechnol.,1999,52:647)651

[20]Abbassi B.Dullstein s.,Rabiger N.M inimization of ex-

cess sludge production by increase of ox ygen concentr atio n in activated sludge flocs:ex perimental and theor etical ap-pr oach.Wat.Res.,2000,34(1):139)146

[21]Chudoba P.chudoba J.,Capdev ille B.T he aspect o f en-

ergetic uncoupling of microbial g rowth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OSA system.Wat.Sci.T ech.,1992,26

(9)10):2477)2480

[22]Chen G.,H.Saby S.,Djafer M.,M o H.K.New ap-

pr oaches to minimize excess sludge in activ ated sludg e sys-tems.W at.Sci.T ech.,2001,44(10):203)208 [23]M ay hew M.,Stephenson T.Low biomass yield activated

sludge:a reciew.Env ironmental T echnolog y,1997,18: 883)892

[24]Strachan L. F.,F reitas dos Santos L.M.,L eak D.J.,

L ivingston A.G.M inimisation of biomass in an ex trac-tiv e membrane bioreactor.Wat.Sci.T ech.,1996,34

(5)6):273)280

[25]Hamo da M. F.,A-l attar I.M.S.Effects of high sod-i

um chloride concentratio ns on activ ated sludge treatment.

W at.Sci.T ech.,1995,31(9):61)72

[26]A bbassi B.,Dullstein S.,Rabig er N.M inimizatio n of

ex cess sludge production by increase of ox ygen concentra-tion in activated sludge flocs:ex perimental and theor etical approach.Wat.Res.,2000,34(1):139)146

[27]M ar k C.M.,L oosdr echt V.,Henze M.M aintenance,

endogeneous respiration,lysi s,decay and predation.

W at.Sci.T ech.,1999,39(1):107)117

[28]Y asui H.,Shibata M.An innovativ e approach to reduce

ex cess sludge productio n in the activ ated sludge process.

W at.Sci.T ech.,1994,30(9):11)20

[29]Sakai Y.,Fukase T.,Y asui H.,Shibata M.An activat-

ed sludg e process w ithout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Wat.

Sci.T ech.,1997,36(11):163)170

[30]L im H.N.,Choi H.Hwang T.M.,Kang J.W.Char-

acterization of ozone deco mposition in a soil slurr y:kinet-ics,mechanism.Wat.Res.,2002,36(1):219)229 [31]Weemaes M.,Grootaerd H.,Simoens F.,V erstraete

W.Anaerobic dig estion of ozonized biosolids.Wat.Res., 2000,34(8):2330)2336

[32]Y asui H,Nakamura K.Sakuma S.Iw asaki M.,Sakai

51

1期梁鹏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Y.A ful-l scale operation of a nov el act ivated sludg e pro-cess without ex cess sludge production.Wat.Sci.T ech.,

1996,34(3)4):395)404

[33]K amiya T.,Hir otsuji J.New combined system of biolog-i

cal process,intermittent ozonation for advanced w astew a-ter treatment.Wat.Sci.T ech.,1998,38(8)9):

145)153

[34]Saby S.,Djafer M.,Chen G.H.Feasibility of using a

chlorination step to reduce ex cess sludge i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W at.Res.,2002,36(3):656)666 [35]Rocher M.,Goma G.,Begue A.P.,Louvel L.,Rols

J.L.T owards reduction in excess sludg e productio n in activated sludg e process:biomass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biodegr adation.Appl.M icrobiol.Biotechnol.,

1999,51:883)890

[36]Canales A.,Pareilleux A.,Rols J.L.,Goma G.,Hu-

yard A.Decr eased sludge production str ategy for domestic w astew ater treatment.Wat.Sci.T ech.,1994,30(8):

97)106

[37]Hamer A.,Mason C.A.,Hamer G.Deat h and lysis dur-

ing aerobic thermophilic sludge treatment:characteriza-tion o f recalcitrant pr oducts.Wat.Res.,1994,28(4):

863)869

[38]王琳,王宝贞.污泥减量技术.给水排水,2000,26

(10):28)31

[39]T iehm A.,N ickel K.Zellhorn M.,N eis U.U lt rasonic

w aste activated sludg e disintegration for impoving anaero-bic stabilization.Wat.Res.,2001,35(8):2003)2009 [40]M iddelberg A.J.Process-scale disr upt ion o f micr oorgan-

isms.Biotechnolog y Adv ances,1995,13(3):491)551 [41]Salvado H.,Gracia M.P.,Amig o J.M.Capability of

ciliated protozoa as indicators of effluent quality in activ at-ed sludg e plants.W at.R es.,1995,29(4):1041)1050 [42]Curds C.R.T he ecology and role o f protozoa in aerobic

sew ag e tr eatment processes.Ann.Rev.M icrobiol.,

1982,36:27)46

[43]M adoni P.M icrofauna biomass in activ ated sludge and

biofilm.Wat.Sci.T ech.,1994,29(7):63)66 [44]M adoni P.,Ghetti P. F.T he structur e of ciliate protozoa

communities in biolog ical swage-treatment plants.Hydro-biologia,1981,83:207)215

[45]Curds C.R.et al.An ex perimental sutdy of t he r ole of

the ciliated protozoa in t he activated-sludg e pr ocess.Wat.

P ollut.Control,1968,67:312)329

[46]Inamori Y.,Kuniy asu Y.,Sudo R.,Koga M.Control

of the growth of filamentous microorganisms using pr eda-cious ciliated protozoa.Wat.Sci.T ech.,1990,23:

963)971

[47]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无脊椎动物区系

组.废水生物处理微型动物图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6:33)36

[48]Stemberger R.S.,Gilbert J.J.Body size,food concen-

tration,and populat ion grow th in planktonic r otifers.E-cology,1985,66(4):1151)1159

[49]M ichael H.G.An operator.s guide to free-living nema-

tod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Public Wor ks,1987,12:

47)48

[50]M ichael H.G.An oper ator.s guide to rotifers and

w astew ater treatment processes.Public Wor ks,1987,

12:66)67

[51]Woombs M.,Johanna L.P.T he role of nematodes in

low rate percolat ing filter sewage treatment w orks.Wat.

R es.,1986,20(6):781)787

[52]俞庭康,杨健.城镇污水处理最佳实用技术新进展.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5):54)60 [53]张绍园.膜分离与生物降解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水研

究.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论文], 2000:19)52

[54]Rensink J.H.,Rulkens W.H.U sing metazoa to reduce

sludge product ion.W at.Sci.T ech.,1997,36(11): 171)179

[55]R atsak C.H.,K oouman S. A.L.M.,Kooi B.W.

M odelling t he grow th of an oligochaete on activated sludge.Wat.Res.,1993,27(5):739)747

[56]吉方英,罗固源,周健,刘鸿霞.蚯蚓与污水土地处理

试验研究.重庆环境科学,1998,20(4):12)27 [57]Inamor i Y.,Kuniyasu Y.,Sudo R.Role of smaller

metazoa in w ater purification and sludge reduction.

Japanese Journal of W ater T reatment Biology,1987,23

(2):17)23

[58]金成清.原生动物在反应器中的增长速率与功能.沈

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12(4):464)468 [59]沈韫芬.原生动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

29

[60]G hyoot W.,V erstraete W.Reduced sludge production in

a two-stag e membrane-assisted bioreactor.Wat.Res.,

1999,34(1):205)215

[61]Rensink J.H.,Rulkens W.H.U sing metazoa to reduce

sludge product ion.W at.Sci.T ech.,1997,36(11): 171)179

[62]魏源送,樊耀波.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中

国给水排水,2001,17(7):23)26

(责任编辑:郑晓梅)

5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4卷

含油污泥-油泥蒸馏分离回收高品质油品

含油污泥-油泥蒸馏分离回收高品质油品 该工艺安全可靠,能耗小,处理成本低,固定投资少,能够有效处理含油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油品回收率在70-90%之间,处理后的剩余泥渣有机物含量仅为3%左右,无二次污染,容易推广,即可实现现场操作和大规模连续化工业化生产。 一、项目亮点 针对含油污泥特点及现存技术不足,本团队提出一种含油污泥资源化的处理工艺及装置,该工艺及专用设备能够处理各类含油污泥,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及减量化处理和处置,该集成工艺能够实现含油污泥中油、水、泥三相的有效分离,所得油品的回收率较高,分离所得水和泥渣可综合利用,该工艺安全可靠,能耗小,处理成本低,固定投资少,能够有效处理含油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无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容易推广,即可实现现场操作,亦可实现大规模连续化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的装置,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的工艺,在无需加入任何化学添加剂或萃取剂的情况下,有效回收含油污泥中大部分油份,同时降低处理后的泥沙中有机物的含量。先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对含油污泥中的液相和固相进行初步分离,剩余固相再采用蒸馏法进一步分离,蒸馏所需热量可通过燃烧蒸馏残渣物获得。 二、技术背景 (一)行业痛点

含油污泥主要是在石油开发、收集运输以及石油炼制过程中所产生。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吨罐底泥和池底泥。含油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复杂,一般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渣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和固体悬浮物、细菌、寄生虫、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以及少量机械杂质、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等,同时还含有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三致”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还加入的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极难分离和处理。体积如此庞大含油污泥,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严重污染。含油污泥因具有含油量高、重质油组分高等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回收利用价值。因此如何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回收大量很高利用价值的石油烃类的同时,安全处置含油污泥这种危险固体废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也是困扰石化行业的一大难题。 (二)国内外现状 根据含油污泥的特点,现今常用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调剖回注法以及含油污泥固化利用等。溶剂萃取法是指利用化学溶剂萃取分离回收污泥中的油品。含油污泥在化油池中经初步分离后,油水进入萃取装置,在化学萃取剂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油分离出来,提取后剩余的污泥和水进入离心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实现泥水分离。其优点是油、水、泥都能得到有效分离,且用于萃取的溶剂化学性质稳定,可循环利用。其缺点是:流程长,工艺复杂,萃取剂费用较高,同时过程中仍有大量的污水、废渣排放,处理费用较高。焚烧法是指经过预先脱水浓缩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作为燃料送至焚烧炉进行焚烧,污泥经焚烧后,多种有害物几乎全部除去,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废物减容效果好,处理比较安全。缺点是焚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次废气污染,通常需加入大量助燃燃料,

污泥干化详细方案

污泥干化方案 1.1 总体方案思路 本项目含铜污泥的处理处置流程为:污泥—收集运输—进场接收(称重计量)—鉴别—贮存—干化预处理—包装外售。 1.2 污泥干化工艺选择 根据调研资料,含铜污泥含水率一般在75%~80%,污泥呈半固态,需干化脱水后送至金属冶炼厂进一步提炼。污泥干化常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热力干化、高干脱水等。 1.2.1自然干化 自然干化是指将污泥摊铺晾晒于具有自然滤层或人工滤层的干化场中,借助自然力和介质(如太阳能、风能和空气),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因周边空气的蒸汽压的不同而形成从内向外的迁移(蒸发)。该方法适用于气候比较干燥、占地不紧张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降雨量、蒸发量、相对密度、风速、年冰冻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南方大多数具有多雨潮湿季节的地区难以适用。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很多北方的大中型发达城市也已难找到适当的土地。 自然干化的周期长(根据气候条件差异极大),可以采用频繁机械搅拌和翻到工艺的强化自然干化来缩短周期;但占地面积大,臭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仍以处理小规模经过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佳。 1.2.2热力干化 污泥的大规模、工业化处理工艺中最常见的是热力干化。事实上,通常人们所讨论的“干化”多数是指热力干化。热力干化是指利用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热量或工业余热、废热,通过专门的工艺和设备,使污泥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水分的过程。这一

过程具有处理时间短、占用场地小、处理能力大、减量率高、卫生化程度高、外部因素影响小(如气候、污泥性质等)、最终处置适用性好和灵活性高等优点。 污泥热力干化工艺通常有半干化(含水率不高于40%)和全干化(含水率低于20%)两种,热干化工艺一般仅用脱水污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单机升水蒸发量计)为:热能消耗2940~4200KJ/kgH2O,电能消耗0.04~0.90KW kgH2O。污泥含水率55%~65%时,热值为4.8~6.5MJ/kg,可自持燃烧,这样不会受电厂热负荷的影响,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 但热力干化的缺点在于初建投资大,具有一定的运行风险,采用化石燃料提供热能的成本因燃料价格而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来说,热力干化成为一种首先的减量化工具。 1.2.3高干脱水 高干脱水一般是指采用化学和物理的综合方法对污泥颗粒进行表面化学改性,使其颗粒表面的水和毛细孔道中的束搏水使其成为自由水,然后通过高强度机械压滤析出达到高干的目的。一般污泥是通过加药改性和机械压滤方式把含水率从80%左右降低至50%以下,干化后的污泥或填埋或送至燃煤电厂或垃圾电厂与燃煤或生活垃圾混合焚烧发电。 该技术是从机理、药剂、机械进行匹配。其中所加药剂不仅可以通过螯合作用除去水中的金属离子,还可以通过电中和作用、氢键作用和架桥作用将水中的微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而聚沉下来。因此,药剂中主要起吸附作用的改性固体无机药剂与主要起架桥作用的有机高分子药剂相互协同互补。药剂中的无机成分对污泥微粒进行吸附聚沉,其成分中存在着可交换的水合阳离子(如Ca2+、Na+、K+)和层间水等,这种结构特点就决定了它在垂直层面方向上有可膨胀性和较大的内、外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阳离子交换性能, 因而对水中的金属阳离子和微粒均有一定的吸附性,而

陕西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监督管理指南

陕西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监督管理指南

陕西省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监督管理指南 (试行)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及《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我省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的主体责任,规范我省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监督管理,特制定《陕西省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监督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在分析我省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项目构成及主要工艺、废物产生环节与规律的基础上,明确该行业环境监督管理的要点和方法,指导企业规范处理处置危险废物,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时参考使用。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 2监管依据 2.1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2.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令第39号,2016年) 2.1.6《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 2.1.7《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2004年) 2.1.8《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修正本)》(陕西省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8号,2007年) 2.1.9《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2015年) 2.2政策 2.2.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2.2.2 《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 号) 2.2.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18号) 2.2.4《关于进一步规范油泥、泥浆等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陕环函[2010]766号) 2.2.5《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陕环办发[2012]144号) 2.2.6《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5]99号) 2.3标准、规范 2.3.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 2.3.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 2.3.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 2.3.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2.3.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及其修改单) 2.3.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2.3.7《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控制限值》(DB61/T1025-2016) 2.3.8《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2.3.9《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吨污泥项目方案更改

吨污泥项目方案更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90吨/日污泥处理工程 项目方案 大连利浦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0.11

目录

1工程概述 1.1项目名称 290吨/日污泥处理工程 1.2处理工艺 根据对国内外污泥处理的工艺比较,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厌氧消化/工业化生物制气”工艺。 1.3工程规模 日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290吨(含水率95.8%)。 1.4工程总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2460.00万元 1.5污泥成份 参考大连市夏家河污泥处理厂污泥成份,暂定该污泥处理工程污泥成份为: 脱水污泥的含水率:95.8%; 有机质含量:70%; 总氮:4%(占干污泥含量); 总磷:2%(占干污泥含量); Ph值:5.79; Cu:285.35mg/kg;Pb:98.70mg/kg;Cr:325.85mg/kg; Cd:7.53mg/kg;Hg:5mg/kg;As:28.21mg/kg。 2污泥处理工艺方案论证 2.1污泥处理方法简介 污泥合理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在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 目前各国都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投入巨资支持,使污染治理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这是成熟的污水处理思路;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适合各自国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目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法介绍如下。 2.1.1污泥的卫生填埋 污泥卫生填埋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污泥既可单独填埋也可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一起填埋。这种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脱水,适应性强。填埋场一般为废弃的矿坑或天然的低洼地。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38 2005年12月油气田环境保护 治理技术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姜 勇 赵朝成 赵东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摘 要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油气集输及污水处理场,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的特点及脱水方法,并对各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含油污泥。 关键词油田开采 含油污泥 处理方法 脱水工艺 适用范围 0 引 言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发、运输、炼制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吨罐底泥、池底泥[1],胜利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在10万吨以上,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15万吨,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104 m3含油污泥[2],其中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3],若不加以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含油污泥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伴有恶臭气体产生。污泥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元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 1 含油污泥特点 含油污泥主要分以下几类。 ◆ 原油开采产生的含油污泥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细菌(尸体)等组成了含油污泥。这种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外输原油质量,还导致注水水质和污水难以达标外排[4]。 ◆ 油田集输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胜利油田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炼厂含油水处理设施、轻烃加工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沙、油泥,钻井、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5]。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 中原油田污泥产生主要来自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洗井水回收罐的排污。含油污泥本身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和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污水处理过程中还加入了大量的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6]。 在3~6年的油罐定期清洗中,罐底含油污泥量约占罐容的1%左右。罐底含油污泥的特点是碳氢化合物(油)含量极高。据调查测试发现,油罐底泥中大约25%为水,5%的无机沉淀物为泥沙,70%左右为碳氢化合物,其中沥青质占7.8%,石蜡占6%,污泥灰分含量占4.8%[3]。 ◆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 炼油厂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俗称“三泥”,这些含油污泥组成各异,通常含油率在10%~50%之间,含水率在40%~90%之间,同时伴有一定量的固体。 2 常用处理过程及方法 含油污泥处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 焦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合理解决剩余污泥问题,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解偶联技术、溶胞技术等污泥减量技术,并对各种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优缺点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污泥减量;解偶联;溶胞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污泥的产生量也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如何合理的解决污泥问题,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之一。 1.解偶联技术 解偶联技术是在活性污泥中投加解偶联剂使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被解偶联,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被转换成热量而不能有效的产生ATP,而ATP是生物体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之间能量转换的媒介,从而在不影响分解代谢的条件下限制了合成代谢的速率,达到减少污泥量的目的。 1.1 化学解偶联 解偶联剂通常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含有酸性基团。常用于污泥减量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苯酚(dNP)、对硝基苯酚(pNP)、3,3',4',5一四氯水杨酰苯胺(TCS)、2, 4,5一三氯苯胺(TCP)和氨基酸等。Strand等人测试了12中解偶联剂,发现这些解偶联剂中TCP的效率最高,在浓度为5mg/L时,污泥产量减少50%。Chen等人发现在TCS 投加量为0.85mg/L时污泥产率减少40%,而且没有影响底物的去除效率。Liu通过试验建立了关于初始化学解偶联剂(dNP和Zn)浓度C和初始微生物浓度X与污泥产量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比率C/X的增加,污泥产量减少。 投加解偶联剂法工艺简单,无需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只需加装投药装置即可,但是常用的解偶联剂大多难降解且可能有毒,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性,同时还会增加需氧量,降低COD去除率,长期运行后微生物也会被驯化,从而失去解偶联的作用,此外污泥的脱水和沉降性能变差,因而在使用上有一定局限。 1.2 高S0/X0比率 在高S0/X0 (初始底物浓度/初始微生物浓度)条件下,由于微生物在分解代谢中产生ATP的速率要大于在合成代谢中消耗的速率,生成过剩能量。发生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解偶联机理有两种解释:一是积累的能量通过粒子(如H+或K+)在细胞膜两侧的传递降低了跨膜电势,随后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二是生物体内部新陈代谢途径改变,减少了糖酵解的过程。但是高S0/X0要求值在8~10,而城市生活污水S0/X0值是0.01~0.1 3mgCOD/mgMLSS,所以高S0/X0条件下的解偶联技术还不能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 1.3 改进活性污泥系统解偶联

含油污泥处理解决方案

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原油生产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达500余万t。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油中含水率越来越高,含油污泥量还会继续增加。本文将叙述含油污泥的特性、危害,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以及根据现有条件,对我们可能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叙述。 1 含油污泥的性质和危害 含油污泥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乳化油、水、固体悬浮物等混合组成,其成分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水质、加药种类、排污方式以及管理操作水平有关。含油污泥的比阻比一般污泥大40倍,其可压缩性系数大20倍,属难过滤性污泥,又由于其颗粒细小,呈絮凝体状,含水量高,体积庞大,因此不易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我国大部分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70%~99%,油、盐成分含量较高,且含有重金属和其它有害杂质;炼油厂污泥还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芘、蒽等有毒物质。 含油污泥直接外排会占用大量土地,其含有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土壤和空气,恶化生态环境;直接用于回注和在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时,会造成注水水质下降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恶化,对生产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同时大量石油资源被浪费。含油污泥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维护正常生产还是从回收能源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2 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 含油污泥处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故虽然目前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但最具发展前景的应该是一下四种技术:调质-机械分离、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下面逐一介绍这四种技术。 2.1 调质-机械分离技术 浓缩、化学调节(即调质)、脱水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高含水量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进行机械脱水操作,必须先进行调质;通过调质-机械分离,使含油污泥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污泥脱水过程实际上是污泥的悬浮粒子群和水的相对运动,而污泥的调质则是通过一定手段调整固体粒子群的

污泥减量化处置迫在眉睫

污泥减量化处置迫在眉睫 来自住建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910座。一座座运转正常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背后,产生量巨大的污泥是如何处理处置的? “我国31%的污泥处置方法为土地填埋,这些污泥未经过稳定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3.45%的污泥与垃圾混合填埋,这些污泥实际上属于填埋范畴;44.83%的污泥为农业利用;3.45%的污泥进行焚烧处理。”首届珠三角水处理交流会上公布的这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污泥处置的现状。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多年致力于污泥减量化处理处置研究的山东金锣集团董事长周连奎告诉记者:“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困境就是产量大,成分复杂,大部分污泥未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很多人对污泥的危害性认识还不足,目前污泥处置的现状令人担忧。” 治水不治泥,等于未治水;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转移。 一万亩土地会被占用? 污泥年产生量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 我国每年到底会产生多少污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去年底联合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截至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2.17 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然而,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据了解,每一万立方米的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按含水率80%计)一般约为5吨~10吨,具体产量取决于进水水质、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等因素。

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辛广智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一一要 一一剩余污泥作为活性污泥法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其日益增加的数量及处理困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传统及新型的剩余污泥资源化方法并比较了他们的优缺点,污泥的碱性厌氧发酵及土地利用将是未来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剩余污泥一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一技术与方法 一一随着城市的发展, 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量也在不断扩大.活性污泥法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生物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然而作为生物处理过程的副产物,污水处理厂(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s ,WWT P s )的剩余污泥量逐年增加,约占水量的0 3%~0 5%(污泥含水率以97% 计)[1],而且约80%的污泥尚未得到妥善处理,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一 半,成为污水厂的严重负担[2] .如表1所示,不同的 处理方法和处理单元的污泥产量也不同.此外,剩余污泥成分复杂,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细菌二病毒二重金属等,过去往往将剩余污泥简单处理后丢弃至环境中,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忽视了污泥中许多可再利用的成分(如N 二P 二有机物等) .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置剩余污泥并回收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 表1一城市污水厂不同单元污泥比较 污泥来源污泥量 /(L m -3)含水率 /%密度 /(k g L -1)沉砂池0 03 60 1 5 初沉池14~2595~97 51 015~1 02生物膜法7~1996~981 02活性污泥法 10~2199 2~99 61 005~1 008 1一主要处理方法 1 1一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指对城市垃圾和废物在卫生填埋 场进行的填埋处置.发达国家大约38%的剩余污 泥都通过卫生填埋处理[3] ,土地填埋在我国应用较 为广泛.污泥填埋就是先将污泥进行物理脱水如机械压滤等脱水,然后对体积缩减的污泥进行处理.污泥填埋工艺简单,易操作,但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和高昂的污泥运输费用,操作不当则会造成污染地下水和有毒气体逃逸等问题[ 4 ].1 2一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即在有氧条件下,以污泥自身的有机 物为燃料,实现污泥体积的减少和病菌杀灭,发达国家大约10 5%的剩余污泥采用焚烧法处理.早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应用污泥焚烧技术, 德国有近40个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焚烧工艺,根据2011年日本剩余污泥处理方式统计中, 日本较大范围采用焚烧法处理剩余污泥[ 5 ].然而焚烧法存在设备投资大二运行费用高等问 题,且易产生污染物如N O x 二致癌物二噁英等,污泥的易挥发性还会导致燃烧不稳定二损伤锅炉[ 6 ].1 3一土地资源化利用 由于可用填埋场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污泥焚烧的 昂贵,土地利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剩余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土地利用即将污泥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后,添加到土壤中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如C a 二M g 二C u 等)促进植物生长.土地利用能耗低,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但剩余污泥中存在大量病菌,重金属及P O P s 等难降解有毒物质[7] . 日本曾对排水管道污泥实施土地利用,造成土壤中Z n 的不断累积和淋溶下渗,甚至停止该法后13年 土壤中仍能检测到超量的锌[ 8 ].1 4一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即通过曝气充氧,污泥中微生物 7 1第1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剩余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污泥分类及污泥处理技术方案

污泥分类及污泥处理技术方案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 污泥分类 原污泥(rawsludge):未经污泥处理的初沉淀污泥。二沉剩余污泥或两者的混合污泥。 初沉污泥(primarysludge):从初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二沉污泥(secondeysludge):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曝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消化污泥(digestedsludge):经过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机物质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趋于稳定。 回流污泥(returnedsludge):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excessactivatedsludge):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污泥气(sludgegas):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处理类型 污泥消化(sludgedigestion):在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好氧消化(aerobicsigestion):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厌氧消化(anaerobicdigestion):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中温消化(mesophilicdigestion):污泥在温度为33-53℃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高温消化(thermophilicdigestion):污泥在温度为53-330℃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污泥浓缩(sludgethickening):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污泥淘洗(elutriationofsludge):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用清水或废水淘洗污泥,降低消化污泥碱度,节省污泥处理投药量,提高污泥过滤脱水效率。 污泥脱水(sludgedewatering):对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机械脱水。 污泥真空过滤(sludgevacuumfiltration):利用真空使过滤介质一侧减压,造成介质两侧压差,将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污泥压滤(sludgepressurefiltration):采用正压过滤,使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污泥干化(sludgedrying):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或采用蒸汽、烟气、热油等热源的干化设施。 污泥焚烧(sludgeincineration):污泥处置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污泥处理前,首先要了解污泥的分类,才能确定污泥处理的方法: ⒈自来水厂沉淀池或浓缩池排出的物化污泥处理 污泥分类:属中细粒度有机与无机混合污泥,可压缩性能和脱水性能一般。

关于污泥减量化的处理工艺的讨论

关于污泥减量化的处理工艺的讨论 摘要:随着污水处理量增加,污泥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给其后续处理处置带来了沉重压力。因此污泥减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污泥减量化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 关键词:污泥减量物理工艺化学工艺生物工艺 污泥成分复杂,易腐烂,若不加以控制,会造成二次污染。不论是焚烧、选址填埋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压力。怎样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达到污泥减量化,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实现污泥减量主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手段,使污水处理系统向外排放的生物固体量达到最少。 1.物理工艺 1.1水热处理 污泥热水解是通过加热使污泥的微生物絮体解散,部分微生物细胞体因受热膨胀而破裂,胞内的大分子有机物释放并水解,并且与各类大分子相结合的水也被释放。有机物的水解降低了污泥的黏度,黏性物质对水的束缚能力降低,污泥的一部分悬浮固体水解成为更容易生物降解的溶解性物质,提高了后续处理工艺对挥发性物质的去除率。 1.2热碱联合处理 在污泥厌氧消化前向污泥中投加碱进行预处理可使固体有机质溶解,并且消化过程中的产气量以及对有机碳和VSS的去除率也随之提高。杨洁等研究了污泥碱解的预处理方法,发现在投碱量为1gNaOH/gTS的情况下,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分解率可达62.05%若将加热和酸碱工艺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溶胞效果。 1.3超声波处理 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高温、高压和水体空化时产生的剪切力,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分解细胞、释放细胞物质,溶出细胞内含物,加速污泥的水解,以实现污泥减量的目的。超声波处理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胞内物质即可作为自产底物供微生物生长,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减少污泥产量。杨金美等的研究显示,经超声处理后,污泥量有所减少,沉降率也有明显提高。超声与絮凝剂联用可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减少絮凝剂的量达一半以上。 2.化学工艺 2.1臭氧氧化法 在污泥的臭氧化过程中,臭氧首先氧化细胞壁、细胞膜成分造成新陈代谢障碍;而后穿透膜而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导致细胞溶解、死亡,并能氧化污泥中不容易水解的大分子物质。在臭氧-CAS工艺中生化性得到提高的臭氧化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后,可作为底物重新被微生物代分解,使得污泥减量;在污泥臭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6408652.html,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 作者:柴源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第16期 摘要: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主要来自于石油行业。本文针对石油行业含油污泥处理 现状,通过已应用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对比,对其应用的含油污泥的类别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含油污泥;对比;分析;处理技术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676408652.html,ki.37-1222/t.2019.16.027 0 前言 含油污泥(砂)成分非常复杂,是一种含泥砂、原油、污水等多相稳定胶态悬浮体系。 其危害环境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石油类、各类化学处理剂残留物等。含油污泥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采取“科学、安全、无害化”的技术方法。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工作。以保护环境、消除风险和综合利用为最终目的。 1 含油污泥处置总体技术路线 (1)含油污泥来源。1)落地油泥。落地油泥多从油田的井下“测井”、“试井”、“修井”和采油设施的“清淤”得到的固体含油污泥,其特点是:砂石泥土含量大;塑料杂草等纤维物质多;石油含量高(20%左右);化学反应随产地、堆放时间变得极其复杂。2)清罐油泥。采油生产中处理含油污水设施产生的罐底泥、池底泥清罐油泥。其特点是:由水包油、油包水的微细悬浮物组成,比重比水重;稠油、胶质、蜡质含量高;含水高达95%~99.7%,浓缩、过滤困难。3)浮渣。采油生产中处理含油污水设施产生气浮泥其特点是:由水包油、油包水的微细悬浮物组成,比重接近水;含水高达90%以上。 (2)含油污泥处理。含油污泥采用预处理工艺进行分选和清洗,分离出的油水进入联合站现有油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分离出的固相与其它含油污泥进入深度减量化处理工艺。深度减量化处理分别采用精细化学热洗技术、土壤修复技术、间接热解吸技术、水洗法油泥处理技术等。分离出的剩余固相含油率小于2%,符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SY/T7301-2016标准,用于铺垫油田通井路、井场,或者采用非烧结技术制砖,用于建设井场围堰,最终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2 精细化学热洗技术 (1)处理油泥类型。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技术广泛应用于含油量高,低乳化原油和油砂。

Fenton试剂及其在污泥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Fenton试剂及其在污泥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 焦点)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体积庞大、成分复杂制约着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脱水是污泥减量的关键,其困难在于大量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存在。EPS是细菌细胞壁周围用以保护细胞并阻止(其脱水的水合胶囊或粘液的聚合体,决定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其质量(包括其结合水)约占污泥固体质量的80%,主要成分是具有亲水性和粘性的多聚糖、蛋白质、核酸、脂质和DNA等高分子物质。Fenton试剂在生活污水和特种废水处理中已得到深入研究,国内外有关EPS性质、提取和应用的研究也相当深入。而将Fenton试剂用于污泥处理领域的研究尚少。 1.1Fenton试剂及其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过氧化氢与催化剂Fe2+构成的氧化体系通常称为Fenton试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过氧化氢能产生两种活泼的氢氧自由基,从而引发和传播自由基链反应,加快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Fenton试剂一般在pH3.5下进行,在该pH值时基自由基生成速率最大。 Fenton试剂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氧化能力,是因为在Fe2+离子的催化作用下H202的分解活化能较低(34.9kJ/too1),能够分解产生羟基自基OH·[1]。同其它氧化剂相比,羟基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氧化电极电位,因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 1.2Fenton试剂的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Fenton试剂反应的机理可知,羟基自由基OH·是氧化有机物的有效因子,而[Fe2+]、[H2O2]、[OH-]决定了羟基自由基OH·的产量,因而决定了与有机物反应的程度。影响该系统的因素包括溶液pH值、反应温度、H2O2投加量及投加方式[2]、催化剂种类、催化剂与H2O2投加量之比等。

污泥干化详细方案

污泥干化详细方案

污泥干化方案 1.1 总体方案思路 本项目含铜污泥的处理处理流程为:污泥—收集运输—进场接收(称重计量)—鉴别—贮存—干化预处理—包装外售。 1.2 污泥干化工艺选择 根据调研资料,含铜污泥含水率一般在75%~80%,污泥呈半固态,需干化脱水后送至金属冶炼厂进一步提炼。污泥干化常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热力干化、高干脱水等。 1.2.1自然干化 自然干化是指将污泥摊铺晾晒于具有自然滤层或人工滤层的干化场中,借助自然力和介质(如太阳能、风能和空气),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因周边空气的蒸汽压的不同而形成从内向外的迁移(蒸发)。该方法适用于气候比较干燥、占地不紧张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降雨量、蒸发量、相对密度、风速、年冰冻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南方大多数具有多雨潮湿季节的地区难以适用。另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很多北方的大中型发达城市也已难找到适当的土地。 自然干化的周期长(根据气候条件差异极大),能够采用频繁机械搅拌和翻到工艺的强化自然干化来缩短周期;但占地面积大,臭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仍以处理小规模经过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佳。

1.2.2热力干化 污泥的大规模、工业化处理工艺中最常见的是热力干化。事实上,一般人们所讨论的“干化”多数是指热力干化。热力干化是指利用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热量或工业余热、废热,经过专门的工艺和设备,使污泥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水分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处理时间短、占用场地小、处理能力大、减量率高、卫生化程度高、外部因素影响小(如气候、污泥性质等)、最终处理适用性好和灵活性高等优点。 污泥热力干化工艺一般有半干化(含水率不高于40%)和全干化(含水率低于20%)两种,热干化工艺一般仅用脱水污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单机升水蒸发量计)为:热能消耗2940~4200KJ/kgH2O,电能消耗0.04~0.90KW kgH2O。污泥含水率55%~65%时,热值为4.8~6.5MJ/kg,可自持燃烧,这样不会受电厂热负荷的影响,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 但热力干化的缺点在于初建投资大,具有一定的运行风险,采用化石燃料提供热能的成本因燃料价格而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来说,热力干化成为一种首先的减量化工具。 1.2.3高干脱水 高干脱水一般是指采用化学和物理的综合方法对污泥颗粒进行表面化学改性,使其颗粒表面的水和毛细孔道中的束搏水使其成为自由水,然后经过高强度机械压滤析出达到高干的目的。一般污泥

含油污泥来源与处理方法方案

前言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化学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t罐底泥、池底泥,胜利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在10万吨以上,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15万吨,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104m3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含油污泥若不加以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 1.含油污泥来源 含油污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1 原油开采产生含油污泥 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细菌(尸体)等组成了含油污泥。此种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外输原油质量,还导致注水水质和外排污水难以 达标。

1.2 油田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炼厂含油水处理设施、轻烃加工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清除出来的油沙、油泥,钻井、作业、管线穿孔而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 中原油田污泥产生主要是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洗井水回收罐的排污。含油污泥本身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和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污水处理过程中还加入了大量的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药剂。 在3~6年的油罐定期清洗中,罐底含油污泥量约占罐容的1%左右。罐底含油污泥的特点是碳氢化合物(油)含量极高。据调查测试发现,油罐底泥中大约25%为水,5%的无机沉淀物如泥沙,70%左右为碳氢化合物,其中沥青质占7.8%,石蜡占6%,污泥灰分含量4.8%。 1.3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俗称“三泥”,这些含油污泥组成各异,通常含

污泥处理方案

高铁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场地南部污泥处理方案 一、情况说明 高铁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由我单位负责实施土建工程施工。项目部在2015年12月份准备清理场地南部管理用房、污泥泵房、污泥脱水机房等构筑物位置淤泥时发现该区域内淤泥含水率在80%以上,呈柔软半流体状态。静置后析出大量红色、黑色液体,并散发出刺鼻的化学气味。后项目部从渭塘镇处得知,该处场地为原苏化厂工业废渣堆放场地及渭塘污水厂部分淤泥排放场地,具有污染性,与招投标文件、清单合同、勘察报告中描述差异较大。经过现场测算结合勘察报告,估算该部分淤泥总量约5-6万m3。 二、参考依据及工艺原理 1、参考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泥质》(CJ/T289-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GB/T 23485-2009) 2、工艺原理: 1)、填埋:主要包括浓缩、消化、脱水、堆肥或填埋。浓缩有机械浓缩或重力浓缩,后续的消化通常就是厌氧中温消化。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燃烧或发电,或用于作化工产品等。消化产生的污泥性质稳定,具有肥效,经过脱水,减少体积成饼成形,有利运输。为了进一步改善污泥的卫生学质量,污泥还可以进行人工堆肥或机械堆肥。堆肥后的污泥就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要慎重处置,一般需要将其填埋封闭起来。 2)、干化+焚烧:污泥干化就是指利用热能将含水率70%以下的湿污泥干化至含水率10%的干污泥,再将其与煤掺与后送入锅炉内焚烧,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并回收冷凝水与干污泥热值。燃烧后的灰分送入水泥厂等二次利

用。 参照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干化厂处理工艺图: 现场的淤泥含有化学污染物及原渭塘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如采用第一种“堆肥填埋”的方式存在耗时长、重金属超标的弊端,跟目前项目工期矛盾。第二种“干化焚烧”的方式更快捷,残留的灰分可以循环利用,无后顾之忧。拟采取第二种处理方式。 三、处理办法 1、淤泥外运 现有淤泥干化处理厂家均距离项目所在位置较远,驳船运输、管道运输均不可取。故采用车辆运输。由于淤泥含水量较大,呈柔软半流体状态,常规土方车运输会造成道路、空气等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必须采用封闭式罐车运输。 拟采取将现有淤泥按1:1比例加水稀释后经泥浆泵抽取至泥浆罐车,经罐车运输至指定堆放场地,场地必须采用硬化且四周需砌筑围护封闭,场地要很大,面积约为50000m2。运输成本较高估计运次达到10000~12000次,按每次150元计算(运距10公里内),也可能达到150万至180万元,运距超出10公里运费

(完整版)污泥处理处置工艺

目录 第一章污泥来源、特征、数量 (2) 第二章污泥处理的必要性 (4) 第三章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现状 (5) 第四章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 (6) 第五章污泥处理技术 (7) 第六章污泥处置技术 (12) 第七章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 (14) 第六章污泥处理的相关标准 (18) 第七章污泥处置所用设备 (18)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 第一章污泥来源、特征、数量 1.1污泥处理处置概述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分离或截留的固体物质称为污泥。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或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物质,必须妥善处理,否则将出现二次污染。污泥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污水中早已存在的,如各种自然沉淀池中截留的悬浮物质;也可能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转过形成的,如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中,由原来的溶解性物质和交替物质转化而来的生物血蹄和悬浮物质;还可能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带来的。当所含固体物质以有机物为主时称作污泥;以无机物为主时称之为泥渣。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理处置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污水厂内或采用集中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处理后的污泥外运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这一阶段主要是污泥处理的范畴;第二阶段是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的安全处置,使污泥能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这阶段主要是污泥处置的范畴。 1.2污泥来源 污泥的性质恶化特征主要取决于污泥的来源,同时还与污水处理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按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污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初沉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的初沉淀; (2)剩余污泥:来自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二沉池或生物反应池; (3)消化污泥:经过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4)化学污泥: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时产生的污泥。 除以上污泥外,污水厂排出的污泥总还包括栅渣和沉砂池沉渣。栅渣呈垃圾状,沉砂池沉渣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含量较高,所以这两者一般都作为垃圾处置。初尘池污泥和二沉池生物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初尘池污泥总还含有病原体和重金属化合物等。二沉池污泥基本上是微生物集体,含水率高,数量多,更需注意。这两者在出之前常需处理,处理的目的在于:①降低含水率,时期变流态为固态,同时减少数量。 ②稳定有机物,使其不容易腐化,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3污泥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