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2009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2009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中 国 环 境 统 计 年 报

2009

环境保护部

2010年10月

一、 全国环境统计概要

综 述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烟尘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

2

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氮氧化物排放量1692.7万吨,比上年增加4.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1.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10万吨,比上年减少9.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

全国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2192座,比上年增加500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3.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1.1 统计企业基本情况

2009年,对110905家重点统计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发表调查,对其他非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按比率进行估算。

1.1.1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

发表调查的企业中,共有14738套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7.7万套废水治理设施,投入运行费478.5亿元,比上年增加5.7%。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321.3万吨,氨氮64.1万吨,石油类37.1万吨,挥发酚8.5万吨,氰化物1.4万吨。

企业在用的工业锅炉和炉窑数分别为8.6和8.1万台,共安装9108套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17.6万套废气治理设施(其中,脱硫设施26995套),投入运行费873.7亿元,比上年增加13.0%。共去除二氧化硫2889.9万吨(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1738.9万吨),烟尘32848.1万吨,粉尘8722.6万吨。

1.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09年全国共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9122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3864个,废气治理项目3863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86个。当年竣工的项目数8235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3415个,废气治理项目3540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38个。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总额为442.5亿元,其中,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49.5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178.2万吨/日。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32.5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9467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18.1万吨/日。

1.2 废水

1.2.1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排放情况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比上年减少3.0%。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

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比上年增加7.6%。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

表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年度 废水排放量(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1 433.0202.7 230.31404.8607.5797.3 125.2 41.3 83.9 2002 439.5207.2 232.31366.9584.0782.9 128.8 42.1 86.7 2003 460.0212.4 247.61333.6511.9821.7 129.7 40.4 89.3 2004 482.4221.1261.31339.2509.7829.5133.042.290.8 2005 524.5243.1 281.41414.2554.7859.4 149.8 52.5 97.3 2006 536.8240.2 296.61428.2542.3885.9 141.3 42.5 98.8 2007 556.8246.6 310.21381.8511.0870.8 132.4 34.1 98.3 2008 571.7241.7 330.01320.7457.6863.1 127.0 29.7 97.3 2009 589.7 234.5 355.2 1277.5 439.7 837.8 122.6 27.3 95.3 增长率(%) 3.1 -3.0 7.6-3.3 -3.9 -2.9 -3.5 -7.7 -2.1 注:增长率指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下同。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

图1 全国废水排放量年际对比

自2001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始终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有所下降。

(2)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09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下降3.3%。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比上年下降3.9%。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比上年下降2.9%。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

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继续保持了下降趋势。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图2 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年际对比

(3)氨氮排放情况

2009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比上年减少7.7%,工业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2.3%。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比上年减少2.1%,生活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7.7%。

“十一五”以来,氨氮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工业氨氮排放量下降所致。

氨氮排放总量工业氨氮排放量生活氨氮排放量

图3 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年际对比

(4)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9年,全国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0.95万吨,比上年减少28.6%;挥发酚排放量1044.6吨,比上年减少45.5%;氰化物排放量250吨,比上年减少2.3%。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自“十一五”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

表2 全国废水中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单位:吨 年度 汞 镉 六价铬 铅 砷

2001 5.6 110.5 121.4 489.9 408.4 2002 4.8 105.6 111.1 484.8 346.2 2003 5.5 84.5 103.1 568.5 373.7 2004 3.0 56.3 150.8 366.2 306.1 2005 2.7 62.1 105.6 378.3 453.2 2006 2.6 49.4 96.4 339.1 245.2 2007 1.2 39.3 69.0 319.7 187.4 2008 1.36 39.5 75.3 240.9 215.0 2009 1.39 32.3 55.4 182.2 197.3

增长率(%) 2.3 -18.2 -26.4 -24.4 -8.2

镉六价铬铅砷

图4 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历年排放趋势

1.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009年,废水排放量大于30亿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广西。这6个省份废水排放总量为260.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44.1%。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江苏,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与上年相同。

图5 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辽宁。这10个省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28.7万吨,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57.0%。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西,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6 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3)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氨氮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湖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辽宁、四川、河北和黑龙江。这10个省份的氨氮排放量为69.6万吨,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56.8%。工业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生活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7 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1.2.3 工业行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2009年,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与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07.8亿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1.6%。

图8 工业行业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纺织业。这4个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6.4

万吨,经济贡献率占17.2%,污染贡献率却占62.3%。

表3 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污染贡献率变化趋势 单位:%行业 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造纸业 34.5 33.0 32.4 33.6 34.7 32.8 28.9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4 13.3 13.7 12.8 12.8 14.9 13.9 化学原料及制品业 10.8 11.2 11.5 11.7 10.3 10.6 11.3 纺织业 5.6 6.7 6.1 6.8 7.6 8.0 8.3

累计 65.3 64.2 63.7 64.9 65.4 66.3 62.3 注:污染贡献率指该行业某种污染物排放量与所有统计行业中此污染物排放总量之比,经济贡献率指该行业工业总产值与所有统计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之比,下同。

因2002年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GB/T4754-2002,行业分类有所变化,故本表起始年份为2003年。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经济贡献率上升但污染贡献率下降,造纸业经济贡献率和污染贡献率均低于2008年,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经济贡献率降低但污染贡献率有所上升,纺织业经济贡献率和污染贡献率均高于2008年。

表4 重点行业经济贡献率变化趋势(按总产值计算) 单位:%行业 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造纸业 2.4 2.2 2.1 2.0 2.1 2.4 1.9 农副食品加工业 3.3 3.4 3.2 3.0 3.8 3.2 3.7 化学原料及制品业 9.5 8.3 8.3 8.2 9.2 7.3 7.1 纺织业 4.8 4.4 4.3 4.1 3.4 4.2 4.5 累计 20.0 18.3 17.9 17.3 18.5 17.1 17.2

注:经济贡献率指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现价)与统计行业总产值(现价)的比值,下同。

表5 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单位:吨/万元行业 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造纸业 0.094 0.075 0.069 0.054 0.040 0.025 0.025 农副食品加工业 0.021 0.025 0.019 0.014 0.008 0.008 0.006 化学原料及制品业 0.007 0.007 0.006 0.005 0.003 0.003 0.003 纺织业 0.008 0.008 0.006 0.005 0.006 0.003 0.003 注:排放强度指某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与相同范围内统计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值,即单位产值排放量,下同。

图9 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总体看来,从2003年到2009年,这四个行业的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尤但2009年降幅变小,而且这四个行业的化学需氧量的污染贡献率之和仍维持在

60%以上,因此作为废水治理的重点行业,应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的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3)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2009年,氨氮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造纸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这4个行业氨氮排放量为15.0万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氨氮排放量的61.4%。

图10 工业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4)行业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9年,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4个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为404.4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排放量的86.3%。

图11 工业行业重金属排放情况

(5)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石油类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4个行业石油类排放量为5631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石油类排放量的59.2%。

图12 工业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1.2.4 七大流域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2.4.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09年,辽河、海河、淮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流域共有85182家工业企业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占全部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数的76.8%。

(1)废水

七大流域共接纳废水482.5亿吨,比上年增加7.9%,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81.8%;接纳工业废水184.4亿吨,比上年减少0.5%,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8.6%;接纳生活污水298.1亿吨,比上年增加13.8%,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的83.9%。

表6 七大流域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年度 废水(亿吨)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总计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业 生活

2005 379.3 172.5 206.81059.8406.3653.6110.9 40.4 70.5 2006 412.0 180.8 231.21136.4422.5713.9113.0 36.2 76.8 2007 433.6 191.0 242.61114.1410.5703.6107.1 28.9 78.2 2008 447.3 185.3 262.01070.0365.6704.4103.1 24.9 78.2 2009 482.5 184.4 298.11053.4356.5696.9102.1 23.4 78.7增长率(%) 7.9 -0.5 13.8-1.6 -2.5-1.1-1.0 -6.0 0.6 注:从2004年起,本年报中松花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统计范围较往年有所扩大。其中,松花江流域包括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包括珠江流域和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

从2006年起,本年报中流域数据的汇总方法有所变化,流域规划所含区县的全部数据,不再沿用以前的按“排水去向”汇总数据的方法,汇总的区县数有所减少。以下湖泊同。

接纳生活废水量

图13 七大流域废水接纳情况

长江接纳的废水量占七大流域接纳总量的42.4%,列第一位;其次是珠江,占16.8%;第三位是海河,占13.0%。

(2)化学需氧量

七大流域接纳化学需氧量1053.4万吨,比上年降低1.6%,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2.5%;接纳工业化学需氧量356.5万吨,比上年降低2.5%,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1.1%;接纳生活化学需氧量696.9万吨,比上降低1.1%,占全国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3.2%。

生活COD

图14 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3)氨氮

七大流域接纳氨氮102.1万吨,比上年减少 1.0%,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83.3%;接纳工业氨氮23.4万吨,比上年减少6.0%,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量的85.4%;接纳生活氨氮78.7万吨,与上年增加0.6%,占全国生活氨氮排放量的82.6%。

工业氨氮生活氨氮

图15 七大流域氨氮接纳情况

1.2.4.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09年,七大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60297套,年运行费用397.8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038.7万吨,氨氮49.6万吨,石油类33.6万吨,挥发酚7.7万吨,氰化物1.2万吨。

七大流域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114个,竣工2773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24.4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3.2%。

图16 七大流域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七大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465.2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9%。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1894座,比上年增加489座,共形成887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196.5亿吨/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1.2.5 五大湖泊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2.5.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09年,滇池、巢湖、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重点调查统计企业6805家,接纳废水排放量41.9亿吨,比上年增加3.2%,其中工业废水20.2亿吨,比上年减少0.2%,生活污水21.7亿吨,比上年增加6.6%。接纳化学需氧量54.8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23.0万吨,比上年减少3.1%,生活化学需氧量31.8万吨,比上年减少4.5%。接纳氨氮4.5万吨,比上年减少

12.4%,其中工业氨氮1.4万吨,比上年减少15.9%,生活氨氮3.1万吨,比上年减少10.7%。

工业COD生活COD

图17 五大湖泊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1.2.5.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09年,五大湖泊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5820套,年运行费用38.8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08.2万吨、氨氮3.2万吨、石油类0.7万吨、挥发酚1102吨、氰化物62.3吨。

五大湖泊流域工业废水施工治理项目数423个,竣工项目数389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0%。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63.8万吨/日。

投资额

图18 五大湖泊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五大湖泊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25.5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9%。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共267座,比上年增加33座,共形成966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18.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

1.2.6三峡库区接纳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情况

(1)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2009年,重点调查了三峡库区(含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共314个区县)10969家企业。

三峡库区共接纳废水50.1亿吨,比上年增加2.1%。其中,工业废水19.2亿吨,比上年减少0.7%;生活污水30.9亿吨,比上年增加3.8%。

三峡库区接纳化学需氧量为120.8万吨,比上年减少0.8%。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为36.8万吨,比上年减少1.4%;生活化学需氧量为84.0万吨,比上年减少0.6%。

三峡库区接纳氨氮为10.5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工业氨氮为2.3万吨,比上年减少15.9%;生活氨氮为8.3万吨,比上年增加5.5%。

三峡库区排放废水量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

表7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年度 废水排放量(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3 35.71 20.17 15.56123.7555.4268.348.50 2.62 5.88 2004 34.25 18.52 15.74103.2734.2269.058.63 2.67 5.97 2005 38.04 19.24 18.80104.1433.7870.368.82 2.36 6.46 2006 46.50 21.37 25.12127.1443.7683.3811.09 3.60 7.48 2007 46.96 20.35 26.60125.4941.5483.9510.45 3.07 7.39 2008 49.09 19.36 29.73121.8337.3284.5110.53 2.71 7.82 2009 50.10 19.23 30.87120.8436.8084.0410.53 2.28 8.25增长率(%) 2.06 -0.67 3.83 -0.81-1.39-0.560.00 -15.87 5.50

图19 三峡库区省市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构成情况 (2)废水及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09年,三峡地区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数328个,竣工项目数288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6.0%。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60.0万吨/日。

三峡地区共处理工业废水33.7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3%。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240座,比上年增加49座,共形成736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19.7亿吨/年。生活污水处理率6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1.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6个地区的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

2009年,沿线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8240家,排放工业废水19.3亿吨,排放工业化学需氧量34.1万吨、工业氨氮2.7万吨,排放石油类、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871吨。沿线各地区工业废水平均排放达标率为98.0%。

沿线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246个,竣工项目229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14.3亿元,新增工业废水治理能力561.3万吨/日。

沿线生活污水排放27.0亿吨,生活化学需氧量为59.4万吨,生活氨氮为7.2万吨。沿线污水处理厂199座,污水处理能力1006万吨/日,处理生活污水量

20.3亿吨。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为7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

1.2.8入海陆源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9年,入海陆源的统计范围为我国沿海11个地区的163个县(区、市)。四大海域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为21000家,占全国重点调查统计工业企业数的18.9%。

表8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接纳情况

年度 废水(亿吨)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总计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业 生活 总计 工业 生活

2003 74.634.440.2168.456.4112.016.4 3.912.5 2004 85.337.547.8166.853.4113.416.6 3.613.0 2005 91.740.351.4179.963.4116.518.6 4.514.1 2006 100.443.1 57.3 196.161.5 134.619.5 4.2 15.3 2007 97.242.6 54.6 180.562.7 117.817.0 3.6 13.4 2008 106.444.7 61.7 175.454.2 121.217.4 3.2 14.2 2009 109.341.9 67.4 171.252.1 119.116.6 2.7 13.9 增长率(%) 2.7 -6.3 9.2 -2.4 -3.9 -1.7 -4.6 -15.6 -2.1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的废水排放总量为109.3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1.9亿吨,比上年减少6.3%,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38.3%;直排海的工业废水量为12.8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7.4亿吨,比上年增加9.2%,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61.7%。工业废水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171.2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52.1万吨,比上年减少3.9%,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0.4%;生活化学需氧量119.1万吨,比上年减少1.7%,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9.6%。工业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十堰市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十二月 .

一、环境统计年报表填报要求 1、调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墨水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中不得留有空格,表中“—”表示不需填报。 2、填报数据如为0时要以“0”表示;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详的指标以“—”表示;如数字小于规定单位,以“…”表示。 3、在填写调查表中的属性标志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方格中填写代码。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 4、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计量单位应按规定填写,不得擅自更改。“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保留2位小数,“锅炉蒸吨”及以“万元”为计量单位的数字保留1位小数,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可保留至1位小数,监测表中污染物浓度按实际使用分析方法能够达到的位数填报,其它一律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5、各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签名盖章,并注明报出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

二、基层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环年基1-1表) 【企业法人代码】法人单位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划的大型联合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二级单位凡有法人资格,符合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条件的,作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填报法人代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时,除填写联合企业(独立核算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十位方格后的括号内填写二级单位代码(系两位码)。二级单位代码指联合企业内对二级单位编的顺序编号,此码由联合企业统一编制。 【填报单位详细名称】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在填写时应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即与企业(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如企业名称变更(含当年变更),应同时填上变更前的名称(曾用名)。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法人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名称。 【曾用名】除企业现用名(企业详细名称)外,企业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曾用名的,填写最近使用过的曾用名。 【企业地理位置】填入本企业地理位置的经、纬度。 .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统计年报表

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统计年报表(2006年) 填报单位(公章): 报出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境爱护总局制

2006年11月 都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形 200 年 表 号:环年基5表 制表机关:国家环境爱护总局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06)47号 有效期至:2008年11月3日200 企业法人代码:□□□□□□□□-□( □□) 填报单位详细名称(公章): 企业地理位置:中心经度 ° ′ ″ 中心纬度 ° ′ ″

指标间关系:1≥2, 3≥4,5≥6, 7≥8, 9≥10, 11=12+13+14, 15≥16+17 一、环境统计基表技术要求 1、各类代码需正确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排水去向类型代码、受纳水体代码、行政区代码等各类代码需完整无误填写。其中:行政区代码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公布的6位数代码填写,不得显现以虚拟和非规范的行政区进行调查企业的汇总。排水去向类型代码按《排放去向代码表》进行填写,具体如下:B 直截了当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C 进入都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D 进入都市下水道;E 进入都市污水处理厂;F 直截了当进入污灌农田;G 进入地渗或蒸发地;H 进入其它单位;L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K 其他。受纳水体名称指调查单位直截了当排入水体的名称(如××海、××沟、××河、××港、××江、××塘等)。各单位必须将排入的水体按照统一给定的编码填报,其中流域编码由10位数码组成,前8位是国家环境爱护总局统一编制的,详见国家环境爱护总局编制的《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第2卷》(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海域代码:1-渤海,2-黄海,3-东海,4-南海。排入市政管网的则填最终排入的水体代码。各地如有本编码未编入的小河流需统计使用,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按照本编码的编码方法在相应的空码上连续编排,并可扩展至第9—10位。如无扩编码应在9、10位格内补“0”。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进出口总额 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该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额指在所在地海关注册登记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实际进、出口额。 商品目的地进口额和商品货源地出口额目的地进口额指进口货物的消费、使用或最终抵运地的实际进口额;货源地出口额指出口货物的产地或原始发货地的实际出口额。 利用外资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对外借款指通过对外正式签订借款协议,从境外筹措的资金,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对外发行债券等。1996年及以前还包括对外发行股票。该指标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部分。 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外商其他投资指除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包括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公开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股票发行价总额,国际租赁进口设备的应付款,补偿

东营2016年环境统计

东营市2016年环境统计 综合年报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七年八月

第一章2016年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基本情况 一、2016年环境统计调查范围 (一)工业源 1、工业源调查范围及对象 工业源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调查对象为3个门类中41个行业的全部工业企业(不含军队企业),即行业代码前两位06-45的,包括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以及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污染物产生的工业企业。 2、工业源调查对象的确定 工业源采取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逐个发表调查,与非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整体核算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即为重点调查企业与区域非重点调查企业的加和。调查对象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在地的基本区域。调查对象根据当地环境管理的需要本着易统计、易核算的原则,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纳入该二级单位所在地调查;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调查。其中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按地市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进行筛选,是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占各地市辖区范围内全年工业源排放总量85%以上的工业企业。筛选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原则为: (1)以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为总样本(待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定库后再行调整),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初步名单,符合其中任何1项条件的即纳入重点调查范围: ①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市85%排放量的工业企业;或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产生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市65%产生量的工业企业。 ②有废水或废气重金属(砷、镉、铅、汞、六价铬或总铬)产生的工业企业。 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00吨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④有危险废物产生的工业企业。 ⑤水力发电(4412)、土砂石开采业(1011、1012、1013、1019)不纳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范围。 (2)各地市级行政单位若有个别区县无重点调查企业,地市级环保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补充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3)各地市级环保部门动态调整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名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统计套表模板}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精编

{统计套表模板}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 指南 十堰市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十二月一、环境统计年报表填报 要求 1、调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墨水笔填

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中不得留有空格,表中“—”表示不需填报。 2、填报数据如为0时要以“0”表示;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详的指标以“—”表示;如数字小于规定单位,以“…”表示。 3、在填写调查表中的属性标志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方格中填写代码。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 4、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计量单位应按规定填写,不得擅自更改。“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保留2位小数,“锅炉蒸吨”及以“万元”为计量单位的数字保留1位小数,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可保留至1位小数,监测表中污染物浓度按实际使用分析方法能够达到的位数填报,其它一律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5、各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统计负

责人、填表人签名盖章,并注明报出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二、基层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环年基1-1表) 【企业法人代码】法人单位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对于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或跨不同行政区划的大型联合企业(如联合企业、总厂、总公司、电业局、

油田管理局、矿务局等),其所属二级单位为填报报表的基本单位。二级单位凡有法人资格,符合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条件的,作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填报法人代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在填写企业法人代码时,除填写联合企业(独立核算单位)的法人代码外,还应在十位方格后的括号内填写二级单位代码(系两位码)。二级单位代码指联合企业内对二级单位编的顺序编号,此码由联合企业统一编制。 【填报单位详细名称】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进行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2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2983座大中型水库(大型422座)统计,2000年末蓄水总量196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增加219亿立方米,但多数大型水库1—8月蓄水量均比上年同期减少。在九大流域片中,长江、淮河和珠江片分别增加151亿、50亿和16亿立方米,其余各流域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 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8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4.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2000 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1.9%。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22.6mm,比常年值偏少1.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44.3mm,比常年值偏多3.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和海南偏多20%左右;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其中宁夏和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10%。 地表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377亿m3,折合年径流深278.6mm,比常年值偏少1.2%。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6.0%,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天津、上海、广东、广西偏多程度在36%~20%之间,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偏少程度在50%~30%之间。 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8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8122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3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为6683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97亿m3。2008年全国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806亿m3,其中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73亿m3,占全国总补给量的81.6%。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7.9%和4.6%。 水资源总量 2008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5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0%,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7.0%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601亿m3,比常年值偏少12.5%,占全国的16.8%;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283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7%,占全国的83.2%。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9.0万m3。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08年对全国500座大型水库和298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08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3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751亿m3,比年初增加345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32亿m3,比年初增加15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2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35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412亿m3,其中长江区和珠江区分别增加242亿m3和142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广西、贵州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430亿m3,河南、青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70亿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