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1 最新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1 最新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1 最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我们了解了用经纬网在地球上定位。那么我们的地球是否是静止不动的呢?它是如何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了解有关问题。

一、地球的自转(知识点一)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绕转的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地球仪的转动示意动画片)

4、周期:一天,或约24小时。

5、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地球不同地方,产生时间差异——先看到日出,东边时间早,西边时刻晚(如美国早晨,则北京是晚上)。同一地方的人们,每天也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

练习1: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更替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同一时间,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练习2:教材问题探究

1、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介绍了人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及人们为了追求真理而付出的努力。探究如下问题:(1)欧洲神学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学”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其代表作是《天体运行论》

练习3:教材P10活动

1、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极指北极星附近。

2、强调

(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

(2)地球上的昼夜是相互交替变化的。

3、答案

(1)地球上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因此人们以一天为单位作为起居和作息时间。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且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当北京是早上时,美国纽约则进入夜半球,属于晚上。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重要特征: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规定倾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5、产生的现象:

(1)季节变化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春季: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季: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

12月22

3月21日

秋季: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季: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2)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为例)

春分日: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昼夜平分。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3)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五带名称及重要纬线:

练习1:(1)我们放暑假这天,地球在图中A点附近,这时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完整版)2019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0:日本

2019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0:日本 一、选择题 (2019.娄底)东亚某岛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经济发展水平高…...读该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58.59题。 58.该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地处板块的内部 B.地处板块交界处 C.海岸线曲折 D.多山地丘陵 59.该岛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矿产丰富,大量出口 C.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D.港湾优良,海运便利 【答案】B D (2019.德州)11.下列有关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工业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B.平原狭小,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单产低 C.气候具有海洋性,使得温泉广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D.经济实现了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型为“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2019.济宁)读日本简图,完成10~11题。 10.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激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有() A.靠近原料产地B.远离地震带C.港口优良,利于船舶停靠D.水能丰富,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东海 B.东京位于本州岛 C.有5个国家濒临①海洋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答案】10.C 11.B (2019.山西)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两国的工业都很发达,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读日本和英国位置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8、9题。

8.与英国相比,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B.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水力资源的过度开发 9.两国的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工业原料、燃料资源丰富 C.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答案】AD (2019.威海)读日本和新西兰地图(图3),回答4~5题。: 4.两图图幅大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 B.两国的实地范围大致相同 C.甲图表示内容比乙图详细 D.日本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向 5.关于两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国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②两国均为地广人稀的太平洋岛国③两国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④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5B (2019.聊城)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隔渤海、黄海与我国相望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完整版)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初一地理测试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2、0°纬线是() A、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B、最短的纬线 C、经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D、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6、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7、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 8、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C、沿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D、沿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9.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0.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1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最新初中地理日本、俄罗斯测试题、练习题

日本 一.选择题 1.日本的民族构成单一,其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是() A.高山族 B.大和民族 C.汉族 D.朝鲜族 2.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 3. 有关日本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资源贫乏,对外依赖严重 B.经济发展缓慢 C.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 D.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充足 4.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A.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北海道 C.日本海沿岸 D.九州岛 5.下列城市与其所属岛屿搭配正确的是( ) A.北九州—九州岛 B.横滨—四国岛 C.长崎—本州岛 D.名古屋—北海道 6.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本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B.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D.本国有丰富的农产品 7.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A.美国、西欧、中国和东南亚 B.西欧、朝鲜、韩国和东南亚 C.西亚、非洲、拉丁美洲 D.美国、中国、韩国和澳大利亚 8.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较好 B.气候条件较好 C.农业生产发达 D.海运条件好,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表,回答9~11小题: 72.6 % 9.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自然资源贫乏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过剩 10.由图可知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A.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 1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日本的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资源缺乏 C.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 D.日本是个发展中国家 12关日本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分布北多南少B.日本人口众多,但人口总数不到1亿 C.日本人口数已经达到1亿,地狭人稠D.日本人口分布较为均匀 13.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14.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 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 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 15.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 A.北温带、中纬度 B.热带、低纬度 C.北寒带、高纬度 D.南温带、中纬度.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作为初中的地理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下面以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写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册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

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 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地理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老师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必须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尖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 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理解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准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因为知识点多,水准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都处在起步阶段,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 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体现理解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 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 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 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 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 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 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 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 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 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 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 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能够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2节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7)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能力目标 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新版中考地理备考专题 16 日本(含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日本 一、单选题(共28题;共62分) 1、“富士山、樱花、和服、相扑……”等词汇,让我们联想到的国家是( ) A、韩国 B、巴基斯坦 C、日本 D、埃及 2、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是太平洋东部的群岛国家 B、日本境内多平原,平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C、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充足,农业生产水平很高 D、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信赖进口 3、日本的经济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经济增长速度太快 B、原料靠进口,工业产品靠出口 C、劳动力充足,但技术水平低 D、工业发达,农业落后 4、下列物质中,日本进口比例最小的是()。 A、石油 B、铁矿石 C、棉花 D、木材 5、日本的樱花开花时间自南向北随纬度升高逐渐推迟,这主要是受() A、水分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温度的影响 D、树种的影响 6、日本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民族矛盾突出 B、台风太多 C、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D、人口密度大

7、小明在向别人介绍日本时,有如下一些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日本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日本很少有地震、火山活动 C、日本是一个渔业大国 D、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材料一般由本国提供 8、有关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日本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 B、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日本气候具有明显海洋性特征 D、日本属于发展中国家 9、日本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10、一位老大爷的孙子在日本学习.一天,老大爷在同王林闲聊时问他:“我孙子说他在日本最大的一个岛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王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A、本州岛 B、四国岛 C、北海道岛 D、九州岛 11、日本的文化、艺术深受中国的影响,最明显表现在() A、古代建筑、文学方面 B、农业技术方面 C、工业技术方面 D、文字方面 12、下列四位日本人的经营之道,根据日本国情,你认为哪种不合理?() A、以国内市场为主 B、以海外市场为主 C、把工厂建在国外 D、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 13、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科技水平较高 B、多优良港湾 C、耕地面积很少 D、教育水平高 14、日本经济的特点是() A、出口型经济 B、进口型经济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约24小时 约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 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3,4,5月为春季。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 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 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

初中地理课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课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分析了昼夜交替和合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 ,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学习的能力较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桩舞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学会用地球以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并对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的地理现象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球运动的特点;五代的画份以及各带的特点.昼夜交替和四季的划分.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分析了昼夜交替和合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 ,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学习的能力较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桩舞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学会用地球以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并对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的地理现象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球运动的特点;五代的画份以及各带的特点.昼夜交替和四季的划分.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分析了昼夜交替和合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 ,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学习的能力较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桩舞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学会用地球以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并对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判断,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的地理现象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教学重点 1、日本的经济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导入新课】 复习: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有哪些? 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资源丰富,无长河;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贫乏的现状,日本又是怎样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迅速发展经济的呢? 【讲授新课】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

主要工业原料? 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 日本依靠什么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1、经济发展条件 阅读17页教材内容,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 A 不利: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B 有利: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岛国多优良港湾 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总结一下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的。 “进口——加工——出口”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 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展示:读18页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并观察有什么样的特点。 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初中地理《日本》练习题

日本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19春?信宜市校级月考)日本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地处()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带。 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 2.(2018秋?廉江市期末)日本工业生产的特点是()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 C.对外依赖性强 D.资源丰富,可以自给自足 3.(2018秋?泗阳县校级期末)日本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处在板块的内部 B.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都是太平洋上的岛国 D.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4.(2018秋?岱岳区期末)读日本图,有关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早看到樱花开放的岛屿是本州 B.新潟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位于亚洲季风气候区内,气候大陆性明显 D.工业分布多分布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5.(2018秋?蓬江区期末)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6.(2019春?雁塔区期末)日本最高峰位于() 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 7.(2019春?枣阳市校级月考)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A.北海道B.广岛C.富士山D.名古屋 8.(2019春?东莞市校级月考)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领土由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大岛组成 B.降水较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是北海道岛,该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D.樱花开放在各岛开放时间不同,②岛最早 9.(2019春?如皋市校级月考)下列对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日本是太平洋东北部的岛国 B.日本火山多,分布广 C.日本工业高度发达 D.日本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10.(2019春?庆安县校级月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被海洋环抱 B.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山地面积广大 D.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二、解答题(共8小题) 11.(2019?邻水县模拟)读“日本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领土主要由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多个小岛组成,其中岛屿⑥是。 (2)首都A是。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与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就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她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与借助其她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就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就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 【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日本初中地理教案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 一、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二、教程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日本的自然环境,共有四个小标题,由“东亚的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这四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后面的内容“发达的经济”和“主要的城市”作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三、学情分析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经济发达,工业产品在我国深受欢迎,近代侵略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的日本,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导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根据资料和图片,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情况,以及东西融合的文化。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通过分析多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的危害、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等,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避震抗震意识,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信心与能力。用比较法,对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地图认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和已有知识,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温湿的气候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