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

河北彭城陶瓷产业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相关专题: 行业资讯 时间:2009-04-13 20:04 来源: 礼多多网
2009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笔者与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系的王浩洁同学,利用寒假假日期间,组成一个以调查了解河北彭城磁州窑陶瓷产业现状为课题的调查小组,对目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现代磁州窑产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采访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十几次采访,采访对象有著名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立中、著名磁州窑学者刘志国及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闫保山、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赵立春等,以及几家当地的陶瓷经营商户。并有幸在刘志国先生的引荐下,出席了在磁县磁州窑博物馆举行的《磁州窑文化》发行式暨磁州窑文化研讨会。在各位长辈的大力指导、支持与鼓励下,我们利用此次良机了解与学到了许多在学校与书本上学不到知识,丰富了社会实践。可以说此项小组活动取得了成功。

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系是我国最大的陶瓷体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磁州窑产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磁州窑历史悠久,溯源于距今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北朝时期彭城一带的陶瓷生产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制瓷工艺与美学体系。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陶瓷产地,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与北方特色,其中尤以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与独到的造型艺术见长。明代彭城磁州窑窑火鼎盛,被誉为“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美名。清代至民国时期,彭城陶瓷销售到我国北方十三个省、区。中国陶瓷产业出现了“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局面,彭城陶瓷作为北方的陶瓷业代表,与景德镇陶瓷不相伯仲,足以证明彭城磁州窑陶瓷业曾经的辉煌。彭城磁州窑千年窑火不断,成为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精彩代表。她不仅满足了我国北方与中原民众的物质需求,同时为世界留下一份厚重的陶瓷文化与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博物馆里,都以陈设精美的磁州窑陶瓷作品为很大的荣耀。磁州窑不仅是河北省家乡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级的人类陶瓷文化艺术的宝库。

解放后,河北彭城的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公有化浪潮,原先零乱繁杂的民间窑厂被合并国有企业,几经转变,形成了后来的邯郸陶瓷总公司。改革开放后的七八十年代,是彭城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邯郸市陶瓷总公司的旗下,先后成立了十几个陶瓷厂,并相应设立了众多附属机构,如研究所、情报站、陶瓷花纸厂、陶瓷学校等等。彭城

的陶瓷工人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万多人。在陶瓷生产环节上,彭城瓷区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发展创新生产工艺;在产品销售上,生产的日用陶瓷产品远销海内外,以“邯郸陶瓷”的品牌名扬海内外,产品销往世界上80多个国家地区,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彭城陶瓷产区作为河北省出口创汇大户,成为河北省著名的轻工企业,是邯郸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彭城陶瓷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日用、工艺、美术、建筑等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当时,彭城陶瓷与佛山、潮州、唐山、淄博、景德镇、醴陵、宜兴并列为全国八大瓷区,最好的时候能位列前三,可见当时彭城陶瓷业的兴盛。

然而好景不长,九十年代后期,彭城陶瓷进入了一个衰落期,而-厂及附属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大量职工纷纷下岗,存留企业的利润状况与市场占有率也一泄千里,彭城磁州窑的陶瓷产业进入了一个寒冬期。

彭城陶瓷业出现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原因之一,在于当时邯郸陶瓷公司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速与国家的重点扶植,沿海地区的陶瓷产业蓬勃发展起来。而邯郸陶瓷公司在这一发展浪潮中并没有处于前列,随着其他各产区大规模的发展冲击,彭城瓷区出现了相对衰落的迹象。原因之二,在于九十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危机波动。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彭城陶瓷的国外市场也产生了冲击,国内外陶瓷市场出现较大程度的萎缩,尤其对于建筑类用瓷需求剧减,这致使许多相关陶瓷企业受到严重损失。原因之三,也是邯郸陶瓷公司衰落的直接原因,就是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九十年代中后期,陶瓷总公司根据市场以及国家发展的大潮,不遗余力地大力引进高新设备,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新的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管理层没有结合彭城陶瓷自身日用陶瓷产品优势去谋求发展,而是脱离实际,犯了好高骛远,盲目扩张的毛病,这导致公司发展规划严重脱离实际,生产与经营协调不善,销售利润受到重挫。当时的公司管理层将生产重点定在以墙砖地砖为代表的工业建筑用瓷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贷款用以引进生产设备,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紧张。当陶瓷总公司准备通过贷款进行进一步发展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国家为减少经济冲击而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银行贷款以限制企业的过热发展。这样陶瓷公司无法得到更多的贷款,资金链脱节,生产线无法正常运作,旗下众多陶瓷厂更是资不抵债,大量职工纷纷下岗,一些陶瓷厂不得不宣布

破产或者被外地的陶瓷企业收购,整个彭城陶瓷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目前,从整体上看,彭城陶瓷已经失去了全盛时期的光芒,无论是市场销售程度还是业界知名度,都已不复当年,在全国瓷区的经济实力排位已经远远名落孙山了。彭城陶瓷,真的没落了吗?彭城陶瓷未来的前途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念及于此,不禁感慨系之已。


我们小组成员在假期对彭城地区的陶瓷销售店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做出以下分类:一类以销售日用、装饰瓷器为主,包括世界名瓷-骨质瓷与釉中彩高档茶具、餐具、酒具、咖啡具、花瓶、座盘等,其中,大部分货物从山东、佛山等地进口,只有一些低档餐具以及少量装饰瓷从本地陶瓷厂进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来到曾经的陶瓷一条街上,发现很多店铺门前人流冷清,在与当地店主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整个彭城地区的日用陶瓷销售情况都不太乐观,只是偶尔有些过去的老顾客慕名前来,大部分时候都是门庭冷清,无人问津。另一类店铺以销售艺术陶瓷为主,包括仿古瓷、工艺梅瓶、人物塑像等等,其中既有从外地进口的产品,也有本地磁州窑艺术风格的产品。这类主营礼品艺术瓷的店铺销售情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销售旺季多在节假日前后,其余时间也是较为冷清。由此可见,彭城陶瓷的销售端的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已无复当年“日进斗金,夜进斗银”的时代了。由于整个彭城陶瓷业在之前的危机中大幅滑坡,这类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也远不如从前。这类企业现在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薄利多销的方式本身就很难带给企业很大的效益,而且此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基本趋向饱和,市场销售份额多被广东、山东等地的厂家所占据。这样看来彭城的陶瓷企业如果不通过适度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的推行,随着经济的回暖与市场状况的改善,彭城的陶瓷业渐渐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为重振传统陶瓷产业,地方政府顺势提出了建设“陶瓷之都”的口号。随着彭城镇城市建设的推进,地下出土了大量的古代瓷器,刺激了磁州窑仿古陶瓷的生产。政府先后举办磁州窑陶瓷文化节及保护修建一批磁州窑博物馆,对彭城陶瓷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很大的推力。一些陶瓷厂通过改制创新,逐渐恢复了原先的生产规模,效益也较之前有很大提升。而与此同时,许多原先在陶瓷公司工作的员工,在下岗后,通过自主创业,建立了为数众多的窑厂或是手工作坊,自产自销,其中有一部分人更是成立了公司,把自己做大做强

。这些后来兴起的私人企业或作坊,成为现在彭城陶瓷业的一大特色。

那么,彭城陶瓷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彭城陶瓷如何摆脱萧条冷清的现状,重现曾经的辉煌呢?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将彭城现有的陶瓷生产单位归纳为以下几类:

模式一,传统陶瓷厂旧貌换新颜

目前,彭城瓷区原先的邯郸陶瓷公司所属的一厂、二厂组成了华玉公司;三厂、四厂、七厂、春雷瓷厂、工业瓷厂等在之前的危机中生存了下来,实行租赁经营,现处在逐渐恢复状态,其生产经营状况也趋于好转。值得注目的是一批新型民营企业如盛华、裕行、、天山陶瓷等诞生出来,增加了彭城瓷区的实力,发展势头看好。可以说传统陶瓷厂的旧貌正在崭露新颜。

模式二,民间手工作坊世代相传

这类生产模式存在于彭城镇内众多的民间手工作坊之中,以我们采访的闫保山先生所经营的黄家窑为代表。一些从陶瓷厂下岗的职工靠着自身手艺,安置下一间院落,购置一些原料设备,以家庭为单位,所有生产流程以及烧制工艺都在这间院落里完成。他们主要制作一些具有磁州窑风格的民间艺术陶瓷,并对传统的工艺进行一些创新。他们的销售方式多是将产品寄托在陶瓷店铺代销,或是通过熟人介绍吸引一些顾客慕名前来,生产利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这样的作坊已经发展到几十家,表面上看形势喜人。他们多是年过半百的年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陶瓷艺匠的后代脱离了陶瓷行业,这种手艺能否继续流传继承下去,也成为很大的问题。


模式三,磁州窑大师精心打造磁州窑艺术

陶瓷艺术大师刘立中先生就属于这类人群。刘立中先生依靠年轻时代的广学多识,对磁州窑艺术的认识与创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本人也获得了磁州窑领域的最高奖励---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称号。他对传统磁州窑工艺进行大胆创新,将个人心血付诸创作,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制作的艺术陶瓷也因之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久前他还在香港公开拍卖了一些藏品。刘立中先生在发挥磁州窑陶瓷的艺术价值方面无疑是做的最为成功的,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自己的局限性。虽然磁州窑艺术历史悠久,美感独特,但是其生产工艺毕竟衰落已久,在知名度方面至少在现在还远远无法达到景德镇艺术陶瓷的高度。而且政府对于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宣传、支持力度不大,磁州窑文化的传播面临较大瓶颈。消费群体对于磁州窑陶瓷艺术价值认识的欠缺,以及没有专业化的藏品鉴定团队,必然使磁州窑产品的收藏价值大打折扣。彭城陶瓷能否

依托磁州窑艺术重焕青春,还要看众多默默奉献的磁州窑艺术大师们的共同努力。

模式四,民营企业生机无限

随着经济体制的放宽与国家的大力支持,众多管理水平高、财务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纷纷崛起,如盛华、裕行、华玉、天山等陶瓷公司。他们以生产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彭城传统陶瓷业重新兴起的希望。还有一类企业则依托本地磁州窑文化,以生产具有磁州窑风格的艺术、装饰陶瓷为主,这些产品受到了众多企事业单位与收藏家的青睐。大家陶艺公司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产品既包括传统的磁州窑梅瓶、花口瓶等,又包括一些创新出来的具有磁州窑风格的酒具、陶瓷镂空灯罩等,使传统的古代技艺焕发了现代的活力,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口碑。在生产方面,公司开设了专业化的生产线,从拉坯,上釉,美工,剃花到烧制都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流程,此外,它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艺术研发团队,负责提供新的创意与设计。成功地将传统的磁州窑技艺与集约化生产结合了起来,开创了一条新的生产经营道路。除此之外,注重自身企业品牌的宣传,一方面时常邀请一些陶瓷艺术大师来设计创新产品,并传课授艺,另一方面,积极与众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厂房处设立高校实习基地,并吸引游人参观访问。政府对于这类企业也是起着大力支持的态度,通过开放贷款条件以及政府拨款,扶植这类企业的经营。

综上看来,彭城陶瓷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恢复期,基本上脱离了先前的低谷,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如何振兴彭城陶瓷,使其恢复原有的辉煌,并在此之上获得更大的突破,更多地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我们对此,有几点建议。

第一,着眼市场,确定发展方向。

纵观全国市场,各地的陶瓷生产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下全国著名的各大瓷区中,佛山重在建筑、日用类陶瓷,潮州重在日用、卫生、艺术陶瓷,唐山重在日用、卫生洁具陶瓷、电瓷,淄博重在日用、建筑类陶瓷,醴陵重在日用类,景德镇重在艺术陶瓷,而宜兴则重在紫砂壶、茶具、园林等瓷类生产。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兴的陶瓷产区如山西阳泉、广西贺县等地也多以生产日用瓷器为主。细细看来,前几个地区的陶瓷生产多以应用类为主,而景德镇、宜兴则依托本地风格,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生产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产品,这与其他几个瓷区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我认为,彭城瓷区在大力巩固日用瓷器生产优势的同时,艺术陶瓷生产可以仿效景德镇等地,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以磁州窑艺

术为依托,走出一条艺术陶瓷之路。彭城发展磁州窑艺术陶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彭城地区有着浓重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在此地土生土长的磁州窑艺术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感,一旦这种魅力被人们认识并了解,必然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彭城地区存在着许许多多研究并发扬磁州窑艺术的匠人,他们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这为磁州窑艺术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磁州窑制瓷艺术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工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原先陶瓷厂的下岗职工正好为之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他们熟悉制瓷工艺,操作娴熟,是彭城地区一道巨大的资源优势。


第二,弘扬磁州窑文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走磁州窑艺术陶瓷之路,必然首先要将其内涵根本---磁州窑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谋划。我们对此有以下建议:

1、当地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磁州窑文化。时下正值国学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一个重新定位和认知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以及磁州窑研究学者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宣传磁州窑文化。可以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通过媒体和网络,向公众展示磁州窑文化独特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开展地区性艺术节活动,举办相关艺术展览,吸引国人关注的目光;推荐本地学者专家走上荧屏,积极参加诸如百家讲坛、鉴宝等节目制作,带动一股全国性的磁州窑热;此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办相关网站,发表相关文献图片,使原本专业不为人知的磁州窑艺术得以让任何人触手可及,等等。

2、组建一支专业化价值评估团队。磁州窑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对其文化、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判定也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政府应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成立一个专业化的价值评估团队,通过研究分析,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价值评定方案,并通过媒体宣传让世人了解。这样,对于正确定位磁州窑陶瓷收藏价值,提升全国范围内爱好者的收藏热情,将有很大帮助。

3、扶持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发展。现下磁州窑文化的传播多由一个民间磁州窑研究机构---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学在默默工作着,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研究团体,磁州窑研究学会内部有很多真正热爱并了解磁州窑艺术的专家学者,他们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多年来一直为磁州窑文化的发扬光大而默默耕耘着。但是,作为一支民间团队,它们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瓶颈。以政府而言,应该给予这些民间研究团队更大的帮助。包括给予一定的资

金支持,为其研究活动开设便利条件,加强文化部门与研究会的交流合作,等等。

第三,扶植相关企业发展,鼓励生产转型。

如今,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发现了彭城陶瓷的发展趋势,将生产重点放在了磁州窑艺术风格的陶瓷产品上,它们采取集约化生产方式,制作具有磁州窑艺术风格的日用、装饰、收藏品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政府应该积极扶持这类企业,把磁州窑的品牌打出去。针对手工制作成本较高问题,政府可以对其进行一些补贴,使其在同类(如酒具,装饰瓷类)产品中提高竞争力,把磁州窑的艺术风格推广出去;对此类企业可以适度开放贷款环境,鼓励它们做大做强,为它们的发展开设便利。对于那些以生产日用、建筑瓷类的厂家,政府可以开设优惠政策,鼓励它们生产销售磁州窑艺术陶瓷,形成产业内规模,将彭城改造为一个大型的磁州窑艺术陶瓷生产地。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投资筹建一个大型的陶瓷市场-磁州窑博展馆,以形成磁州窑艺术陶瓷生产销售集散地。一方面,应该多为陶瓷商家提供便利,扩大整个彭城瓷区陶瓷产品的销售影响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河北彭城磁州窑陶瓷发展前景的一些个人见解。历史上磁州窑陶瓷几度兴盛,千年窑火不断,作为一名彭城磁州窑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我也曾目睹它的辉煌与没落,对于家乡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希冀。走磁州窑艺术陶瓷之路,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仅将带动彭城地区陶瓷事业的发展,更能够将彭城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所在。我也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能对家乡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一定的贡献,这也算是自己作为一名陶瓷后人的责任所在吧!

我们深信: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历史千年的民族艺术瑰宝---磁州窑一定如浴火后的凤凰涅磐,重新获得新生,彭城磁州窑文化艺术将会更加大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