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Army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e Party China

Type Cultural

Criteria i, iii, iv, vi

Reference441

Asia-Pacific

Region**

Inscription history

1987 (11th Session)

Inscription

* Name as inscribed on World Heritage List.

** Region as classified by UNESCO.

The Terracotta Army (simplified Chinese: 兵马俑; traditional Chinese: 兵馬俑; pinyin: bīngmǎ yǒng; literally "soldier and horse funerary statues") is 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The terracotta figures, dating from 210 BC, were discovered in 1974 by some local farmers near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near the Mausou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Chinese: 秦始皇

陵; pinyin: Qín Shǐhuáng Líng). The figures vary in height (183–195 cm - 6 ft–6 ft 5in), according to their role, the tallest being the generals. The figures include warriors, chariots, horses, officials, acrobats, strongmen, and musicians. Current estimates are that in the three pits containing the Terracotta Army there were over 8,000 soldiers, 130 chariots with 520 horses and 150 cavalry horses, the majority of which are still buried in

the pits.[1] Many archeologist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pits still waiting to be discovered.

Contents

[hide]

? 1 Introduction

? 2 Construction

? 3 The pits

? 4 British Museum exhibition

? 5 In popular culture

? 6 Gallery

?7 Notes

?8 Bibliography

?9 External links

[edit] Introduction

View of the largest excavation pit of the Terracotta Army

The Terracotta Army was discovered in 1974 in the eastern suburbs of Xi'an, Shaanxi Province by local farmers drilling a water well 1.5 miles east of Lishan (a mountain).[2] This discovery prompted archaeologists to go to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Terracotta Army is a form of funerary art buried with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Qin Shi Huang, "shi huang" means the first emperor) in 210-209 BC. (He declared himself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in 221 BCE.) Their purpose was to help rule another empire

with Shi Huang Di in the afterlife. Consequently, they are also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Qin's Armies."

The material to make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originated on Mount Lishan. In addition to the warriors, an entire man-made necropolis for the emperor has been excavated. According to historian Sima Qian (145-90 BC), construction of this mausoleum began in 246 BC and involved 700,000 workers. Qin Shi Huang was 13 when construction began. He specifically stated that no two soldiers were to be made alike, which is most likely why he had construction started at that young age. Sima Qian, in his most famous work, Shiji, completed a century after the mausoleum completion, wrote that the First Emperor was buried with palaces, scenic towers, officials, valuable utensils and "wonderful objects," with 100 rivers fashioned in mercury and above this heavenly bodies below which he wrote were "the features of the earth." Some translations of this passage refer to "models" or "imitations," but he does not use those words.[3]

Recent scientific work at the site has shown high levels of mercury in the soil on and around Mount Lishan, appearing to add credence to Sima Qian's writings. The tomb of Shi Huang Di is under an earthen pyramid 76 meters tall and nearly 350 square meters. The tomb remains unopen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remain intact. Archeologists are afraid that if they do excavate the tomb, they might damage some of the valuables buried with emperor Qin Shi Huang. Only a portion of the site is presently excavated, and photos and video recordings are prohibited in some areas of the viewing. Only few foreigners such as Queen Elizabeth II have walked through the pits, side by side to the army. [4]

Qin Shi Huang’s necropolis complex was constructed to serve as an imperial compound or palace. It comprises several offices, hall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d is surrounded by a wall with gateway entrances. It was also said[citation needed] as a legend that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real soldiers, buried with Emperor Qin so that they could defend him from any dangers in the next life.

[edit] Construction

The terracotta figures were manufactured both in workshops by government laborers and also by local craftsmen. The head, arms, legs and torsos were created separately and then assembled. Studies show that eight face moulds were most likely used, and then clay was added to provide individual facial features.[5] Once assembled, intricate features such as facial expressions were add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ir legs were made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terracotta drainage pipes were manufactured at the time. This would make it an assembly line production, with specific parts manufactured and assembled after being fired, as opposed to crafting one solid piece of terracotta and subsequently firing it. In those days, each workshop was required to inscribe its name on items produced to ensure quality control. This has aided modern historians in verifying that workshops that once made tiles and other mundane items were commandeered to work on the terracotta army. Upon completion, the terracotta figures were placed in the pits in precise military formation according to rank and duty.

The terracotta figures are life-like and life-sized. They vary in height, uniform and hairstyle in accordance with rank. The colored lacquer finish, individual facial features, and actual weapons and armor from battle used in manufacturing these figures created a realistic appearance. The original weapons were stolen by robbers shortly after the creation of the army and the coloring has faded greatly. However, their existence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 amount of labor and skill involved in their construction. It also reveals the power the First Emperor possessed, enabling him to command such a monumental undertaking.

[edit] The pits

The four pits associated with the dig are about 1.5 km east of the burial ground and are about 7 meters deep. The outside walls of the tomb complex are as if placed there to protect the tomb from the east, where all the conquered states lay. They are solidly built with rammed earth walls and ground layers as hard as concrete. Pit one, 230 meters long, contains the main army, estimated at 8,000 figures. Pit One has 11 corridors, most of which are over 3 meters wide, and paved with small bricks with a wooden ceiling supported by large beams and posts. This design was also used for the tombs of noblemen and would have resembled palace hallways. The wooden ceilings were covered with reed mats and layers of clay for waterproofing, and then mounded with more soil making them, when built, about 2 to 3 meters higher than ground level.[6] Pit two has cavalry and infantry units as well as war chariots, and is thought to represent a military guard. Pit three is the command post, with high ranking officers and a war chariot. Pit four is empty, seemingly left unfinished by its builders.

[edit] British Museum exhibition

A set piece of 120 objects from the mausoleum and 20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displayed at 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as its special exhibition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y" from September 13, 2007 to April 2008.[7] This Terracotta Army exhibition made 2008 the British Museum's most successful year ever, and made the British Museum the United Kingdom's top cultural attraction between 2007-08.[8][9] The exhibition also brought in the most visitors to the British Museum since the King Tutankhamun

exhibition in 1972.[8]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initial batch of pre-bookable tickets to the Terracotta Army exhibition sold out so fast that the museum extended the exhibition until midnight on Thursdays to Sundays.[10] According to The Times , many people had to be turned away from the exhibition, despite viewings until midnight,[11] and during the day of events to mark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crush was so intense that the gates to the museum had to be shut.[11] The Terracotta Army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only other set of historic artifacts (along with the remnants of ruins of the Titanic ) which can draw a crowd simply on the back of the name alone.[10]

[edit ] In popular culture

?

The Terracotta Army was featured in a 1992 episode of Where in the World Is Carmen Sandiego? ?

In 2004 the Terracotta Army was visited by the contestants competing on Season 6 of The Amazing Race . ?

In 2005 film The Myth , the mausoleum was raided and revealed to be a huge anti-gravity field complete with floating armies and mock palace. ?

The Terracotta Army was replicated in the 2008 movie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 . ?

In Lionhead Studio's Fable II, Terry Cotter's Army, a spoof of the Terracotta Army, can be found behind a "Demon Door." ? The game The Sims 3 has an expansion pack The Sims 3: World Adventures that has soldiers, horses and chariots from the Terracotta Army in the China vacation

destination.

[edit ] Gallery

A rank of soldiers.

One of the soldiers on the left is missing his head,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the statues were made in pieces and then assembled.

Note how the faces of these two soldier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Each statue was constructed to be unique.

An officer statue Ranks of terracotta infantrymen

The warriors were

once highly coloured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once painted.

Today only a handful of

statues contain small

amounts of paint. Also

notice the detail put

into the soles of the

warrior's shoes.

A cavalryman and

his mount

The statues include

many of the different

military units in the

Emperor's army at the

time. Here we see a

four horse war chariot

with mounts. [edit] Notes

1.^ Jane Portal and Qingbo Duan,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 Cotta Army,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7, p. 167

2.^ The precise coordinates are

34°23′5.71″N 109°16′23.19″E34.3849194°N 109.2731083°E)

3.^ Jane Portal and Qingbo Duan,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y,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7, p. 17

4.^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and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5.^ Jane Portal and Qingdao Dan,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7, p. 170

6.^ Jane Portal and Qingbo Duan,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7, pp260-167

7.^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y. The British Museum

8.^ a b"Terracotta army makes British Museum favorite attraction". The Guardian.

2008-07-02.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032375.html,/artanddesign/2008/jul/02/design.heritage.

9.^"British Museum sees its most successful year ever". Best Western. 2008-07-03.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032375.html,/Editorial-News/Article/British-Museum-sees-its-

most-successful-year-ever-401.aspx.

10.^ a b"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y (British Museum)". Great

Exhibitions. 2008-02-09.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032375.html,/blog/the-first-

emperor-chinas-terracotta-army-british-museum/.

11.^ a b"Is the British Museum the greatest museum on earth?". The Times. 2008-07-

09.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032375.html,/tol/arts_and_entertainment/visual_arts/artic le4296037.ece.

[edit] Bibliography

?Debainne-Francfort, Corrine (1999). The Search for Ancient China. Discoveries.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SBN9780810928503.

?Dillon, Michael (1998). China: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ctionary. Durham East Asia series. Richmond, Surrey: Curzon. ISBN9780700704392. ?Kinoshita, Hiromi (2007). Jane Portal. ed. The First Emperor: China's Terracotta Army. London: British Museum. ISBN9780714124476.

?Ledderose, Lothar (2000). "A Magic Army for the Emperor". 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The A.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0691009575. ?Perkins, Dorothy (1999). Encyclopedia of China: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to China,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SBN9780816043743.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大型电商分布式架构设计与优化

大型电商分布式架构设计与优化 本文主题为电商网站架构案例,将介绍如何从电商网站的需求,到单机架构,逐步演变为常用的、可供参考的分布式架构原型。除具备功能需求外,还具备一定的高性能、高可用、可伸缩、可扩展等非功能质量需求(架构目标)。

本文大纲: 1. 使用电商案例的原因 2. 电商网站需求 3. 网站初级架构 4. 系统容量估算 5. 网站架构分析 6. 网站架构优化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造、扩展、支持千万PV,是没问题的。 使用电商案例的原因 分布式大型网站,目前看主要有几类: 1.大型门户(比如网易、新浪等); 2.SNS网站(比如校内、开心网等); 3.电商网站(比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汽车之家等)。

大型门户一般是新闻类信息,可以使用CDN、静态化等方式优化。而开心网等交互性比较多,可能会引入更多的NoSQL、分布式缓存、使用高性能的通信框架等。电商网站具备以上两类的特点,比如产品详情可以采用CDN,静态化,交互性高的需要采用NoSQL等技术。因此,我们采用电商网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电商网站需求 客户需求: ?建立一个全品类的电子商务网站(B2C),用户可以在线购买商品,可以在线支付,也可以货到付款; ?用户购买时可以在线与客服沟通; ?用户收到商品后,可以给商品打分和评价; ?目前有成熟的进销存系统,需要与网站对接; ?希望能够支持3~5年,业务的发展; ?预计3~5年用户数达到1000万; ?定期举办双11、双12、三八男人节等活动; ?其他的功能参考京东或国美在线等网站。 客户就是客户,不会告诉你具体要什么,只会告诉你他想要什么,我们很多时候要引导、挖掘客户的需求。好在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网站。因此,下一步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结合行业以及参考网站,给客户提供方案。其它的这里暂不展开。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和设计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和设计 引言 (2) 一前提和设计目标 (2) 1 hadoop和云计算的关系 (2) 2 流式数据访问 (2) 3 大规模数据集 (2) 4 简单的一致性模型 (3) 5 异构软硬件平台间的可移植性 (3) 6 硬件错误 (3) 二HDFS重要名词解释 (3) 1 Namenode (4) 2 secondary Namenode (5) 3 Datanode (6) 4 jobTracker (6) 5 TaskTracker (6) 三HDFS数据存储 (7) 1 HDFS数据存储特点 (7) 2 心跳机制 (7) 3 副本存放 (7) 4 副本选择 (7) 5 安全模式 (8) 四HDFS数据健壮性 (8) 1 磁盘数据错误,心跳检测和重新复制 (8) 2 集群均衡 (8) 3 数据完整性 (8) 4 元数据磁盘错误 (8) 5 快照 (9)

引言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在此过程中被服务者只是提供需求并获取服务结果,对于需求被服务的过程并不知情。同时服务者以最优利用的方式动态地把资源分配给众多的服务请求者,以求达到最大效益。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被设计成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和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很多共同点。但同时,它和其他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HDFS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DFS 能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 一前提和设计目标 1 hadoop和云计算的关系 云计算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针对海量文本数据处理,为实现快速文本处理响应,缩短海量数据为辅助决策提供服务的时间,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建立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海量文本数据集,通过文本词频利用MapReduce原理建立分布式索引,以分布式数据库HBase 存储关键词索引,并提供实时检索,实现对海量文本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实验结果表 明,Hadoop框架为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2 流式数据访问 运行在HDFS上的应用和普通的应用不同,需要流式访问它们的数据集。HDFS的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到了数据批处理,而不是用户交互处理。比之数据访问的低延迟问题,更关键的在于数据访问的高吞吐量。 3 大规模数据集 运行在HDFS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数据集。HDFS上的一个典型文件大小一般都在G字节至T字节。因此,HDFS被调节以支持大文件存储。它应该能提供整体上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能在一个集群里扩展到数百个节点。一个单一的HDFS实例应该能支撑数以千万计的文件。

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高并发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下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架构蓝图,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的模块各有不同。此架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数据存储和读取,基础服务,应用层(APP/业务/Proxy),日志监控等,下面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各项针对性技术方案。 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分布式系统应该根据应用对数据不同的一致性、可用性等要求和数据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1)内存型数据库。内存型的数据库,以高并发高性能为目标,在事务性方面没那么严格, 适合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例如开源nosql数据库mongodb、redis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在满足并发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事务性,可通过 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例如Oracle,Mysql等。 3)分布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提供读写分离的方案, 但是带来的确实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提供的数据切分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分库分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后期要不断的进行迁移维护;对

于高可用和伸缩方面,传统数据采用的是主备、主从、多主的方案,但是本身扩展性比较差,增加节点和宕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迁移。对于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库HBase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取的要求。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是指数据层之上的数据路由,Cache,搜索等服务。 1)路由Router。对于数据库切分方案中的分库分表问题,需要解决在请求对应的数据时 定位需要访问的位置,可根据一致性Hash,维护路由表至内存数据库等方案解决。 2)Cache。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讲,使用Cache可以减轻对后端系统的压力,所有Cache 可承担大部分热数据的读操作。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redis和memcache,redis比memcache有丰富的数据操作的API,redis对数据进行了持久化,而memcache没有这个功能,因此memcache更加适合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的数据的缓存。 3)搜索。搜索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按照关键词的检索,搜索提示,搜索排序等功能。开源 开源的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有lucene, sphinx,选择搜索引擎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a)搜索引擎是否支持分布式的索引和搜索,来应对海量的数据,支持读写分离,提高 可用性 b)索引的实时性 c)搜索引擎的性能 Solr是基于Lucene开发的高性能的全文搜索服务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而且目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应用,网站、APP等,还包括相关的业务处理的运算等。 1)负载均衡-反向代理。一个大型的平台包括很多个业务域,不同的业务域有不同的集群, 可以用DNS做域名解析的分发或轮询,DNS方式实现简单。但是因存在cache而缺乏灵活性;一般基于商用的硬件F5、NetScaler或者开源的软负载lvs在做分发,当然会采用做冗余(比如lvs+keepalived)的考虑,采取主备方式。Nginx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的架构、支持多进程的高并发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可用作反向代理的工具。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目录 一、前言 (3) 二、SOA架构解析 (3) 三、微服务( Microservices )架构解析 (7) 四、SOA和微服务架构的差别 (9) 五、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架构解析 (9) 六、分布式架构的基本理论 ......................................................................................... 1 1 七、分布式架构下的高可用设计 (15) 八、总结 .......................................................................................................... 1 9

、八、 、 》 本文我们来聊一聊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好了。分布式架构中,SOA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 概念也越来越火了。那我们本文就先从这些常见架构开始。 、SOA架构解析 SOA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 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Appl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 ESB (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 务节点。 ESB 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 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 作,以此来让不 同的服务互联互通;随着我们业务的越来越复杂, 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 架构下, 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App 2 App 6 App 3 App 4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作者Kate Matsudaira是一位美丽的女工程副总裁,曾在Sun Microsystems、微软、亚马逊这些一流的IT公司任职。她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当过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以及人事经理。专注于构建和操作大型Web应用程序/网站,目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如大家所说的大数据)。 本文是作者在AOSA一书介绍如何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里的内容,在此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开放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大家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是指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会权衡,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可用性 ?性能 ?可靠性 ?可扩展 ?易管理 ?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的缓存架构

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的缓存架构 本文主要介绍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缓存的相关理论,常见的缓存组件以及应用场景。 缓存概述 缓存概述 缓存的分类 缓存主要分为四类,如下图:

缓存的分类 CDN 缓存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内容分发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广泛采用各种缓存服务器,将这些缓存服务器分布到用户访问相对集中的地区或网络中。 在用户访问网站时,利用全局负载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距离最近的工作正常的缓存服务器上,由缓存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请求。 应用场景:主要缓存静态资源,例如图片,视频。CDN 缓存应用如下图:

未使用 CDN 缓存 使用 CDN 缓存CDN 缓存优点如下图: 优点

反向代理缓存 反向代理位于应用服务器机房,处理所有对 Web 服务器的请求。 如果用户请求的页面在代理服务器上有缓冲的话,代理服务器直接将缓冲内容发送给用户。 如果没有缓冲则先向 Web 服务器发出请求,取回数据,本地缓存后再发送给用户。通过降低向 Web 服务器的请求数,从而降低了 Web 服务器的负载。 应用场景:一般只缓存体积较小静态文件资源,如css、js、图片。 反向代理缓存应用如下图:

反向代理缓存应用图开源实现如下图: 开源实现 本地应用缓存

指的是在应用中的缓存组件,其最大的优点是应用和Cache 是在同一个进程内部,请求缓存非常快速,没有过多的网络开销等。 在单应用不需要集群支持或者集群情况下各节点无需互相通知的场景下使用本地缓存较合适。 同时,它的缺点也是应为缓存跟应用程序耦合,多个应用程序无法直接的共享缓存,各应用或集群的各节点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单独缓存,对内存是一种浪费。 应用场景:缓存字典等常用数据。 缓存介质如下图所示: 缓存介质 编程直接实现如下图:

分布式架构知识体系

1.问题 1、何为分布式何为微服务? 2、为什么需要分布式? 3、分布式核心理论基础,节点、网络、时间、顺序,一致性? 4、分布式是系统有哪些设计模式? 5、分布式有哪些类型? 6、如何实现分布式? 2.关键词 节点,时间,一致性,CAP,ACID,BASE,P2P,机器伸缩,网络变更,负载均衡,限流,鉴权,服务发现,服务编排,降级,熔断,幂等,分库分表,分片分区,自动运维,容错处理,全栈监控,故障恢复,性能调优 3.全文概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计算机系统早就从单机独立工作过渡到多机器协作工作。计算机以集群的方式存在,按照分布式理论的指导构建出庞大复杂的应用服务,也已经深入人心。本文力求从分布式基础理论,架构设计模式,工程应用,部署运维,业界方案这几大方面,介绍基于MSA(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的知识体系大纲。从而对SOA 到MSA进化有个立体的认识,从概念上和工具应用上更近一步了解微服务分布式的本质,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搭建全套微服务架构的过程。

4.基础理论 4.1SOA到MSA的进化 SOA面向服务架构 由于业务发展到一定层度后,需要对服务进行解耦,进而把一个单一的大系统按逻辑拆分成不同的子系统,通过服务接口来通讯,面向服务的设计模式,最终需要总线集成服务,而且大部分时候还共享数据库,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会导致总线层面的故障,更进一步可能会把数据库拖垮,所以才有了更加独立的设计方案的出现。 MSA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服务,从服务入口到数据持久层,逻辑上都是独立隔离的,无需服务总线来接入,但同时增加了整个分布式系统的搭建和管理难度,需要对服务进行编排和管理,所以伴随着微服务的兴起,微服务生态的整套技术栈也需要无缝接入,才能支撑起微服务的治理理念。 4.2节点与网络 节点 传统的节点也就是一台单体的物理机,所有的服务都揉进去包括服务和数据库;随着虚拟化的发展,单台物理机往往可以分成多台虚拟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节点的概念也变成单台虚拟机上面服务;近几年

一个基于操作系统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架构

一个基于操作系统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架构 前言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程序引入了新的在所有系统设计挑战水平从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支持平台。本文描述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整合网络服务和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称为动态对象体系结构(DOA),是基于开放的分布式处理(ODP)、国际标准在分布式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DOA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满足需求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如连续媒体,自然同步、动态的质量服务(QoS)和组通信。架构还提供了一个路径使用成熟的行业标准开发新的应用程序,同时保留旧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1介绍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程序引入了新的在所有系统设计挑战水平从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支持平台。早期的多媒体系统(彩信)提供了一个硬件前端支持传输和表示不同的媒体类型这样的作为视频和音频。然而,现在认识到这是不够的,一个类的应用程序这需要直接访问连续媒体数据类型的存在。它一直是公认的操作系统是需要促进多媒体应用程序,此外,它也被认出这微内核,用户级线程和分裂水平调度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支持连续媒体。小研究,但是,完成了在网络操作系统集成服务功能来支持分布式多媒体系统(DMS)。这一集成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透明度之间的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从而允许程序员使用熟悉的概念而调用远程操作。 彩信有一定的特点,现有的支持传统的系统在技术上是无法解决的。这些包括连续媒体、自然同步,动态服务质量(QoS)和组通信[2]。例如,由于连续性质的多媒体数据、缓存不能被有效地用于提高数据访问速率彩信。此外,这个连续的数据的特性使静态语义的传统的遥控器过程调用(RPC)在彩信不合适。尽管并行I/O技术已经有效地用于提高I/O速率在传统的系统同步延迟需求的多媒体应用介绍另一个维度的问题。具体来说,套实时演示设备在多媒体系统必须绑在一起所以,他们消耗的数据在固定比率甚至当他们的输入数据来源于不同的来源。虽然数据传输在传统的应用程序强调只有数据的可靠性,同步延迟需求的多媒体系统需要的数据传动不仅是可靠的,但也不太敏感。 OS1的参考模型和协议还展示某些局性多媒体应用。特别是,在传统的应用程序的值QoS参数是静态的生命周期中一个连接。然而,在多媒体应用,它是可取的可以重新磋商QoS 参数的值在运行时(1)。这是不可能的当前OS1协议。此外,点对点OS1参考模型的特点也让它不适合组通信[15]。集团沟通——一个典型的多媒体应用,是典型的是多媒体会议。 分布式多媒体环境通常会是异构的,由许多不同的工作站各组件由一个或多个类型的网络。这个固有的非均质性,它是重要的是DMS是开放的。方式的担保需要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尽管客户端-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支持一个级别的互操作性,经验这样的系统一直主要由当地区域网络(lan)。基本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不太可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DMSs。因为迁移的复杂性从本地吗分布式系统更多的全球系统[9]。这个面向对象的方法在解决了希望这种复杂性。因此,我们采用标准化工作开放分布式处理(ODP)的IS0和使用封装和继承的财产面向对象来提高互操作性。 在本文中,我们发展动态对象体系结构(DOA)作为一个架构整合网络服务与操作系统。这种架构基于开放的分布式处理(ODP),国际标准分布式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DOA技术解决新的需求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如连续媒体,自然同步、动态QoS 和组通信。体系结构还提供了一个路径,建立良好的行业标准可以用来开发新的应用程序方便吗与旧应用程序的兼容性。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节调查相关工作在这个区域。

Elasticsearch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Elasticsearch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分布式系统类型多,涉及面非常广,不同类型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批量计算和实时计算就差别非常大。这篇文章中,重点会讨论下分布式数据系统的设计,比如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搜索系统,分布式分析系统等。 分布式系统类型多,涉及面非常广,不同类型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批量计算和实时计算就差别非常大。这篇文章中,重点会讨论下分布式数据系统的设计,比如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搜索系统,分布式分析系统等。 我们先来简单看下Elasticsearch的架构。 Elasticsearch 集群架构 Elasticsearch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开源搜索和分析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多种领域中,尤其是以下三个领域特别突出。一是搜索领域,相对于solr,真正的后起之秀,成为很多搜索系统的不二之选。二是Json文档数据库,相对于MongoDB,读写性能更佳,而且支持更丰富的地理位置查询以及数字、文本的混合查询等。三是时序数据分析处理,目前是日志处理、监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可视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该领域的引领者了。 Elasticsearch的详细介绍可以到官网查看。我们先来看一下Elasticsearch中几个关键概念: 节点(Node):物理概念,一个运行的Elasticearch实例,一般是一台机器上的一个进程。

索引(Index),逻辑概念,包括配置信息mapping和倒排正排数据文件,一个索引的数据文件可能会分布于一台机器,也有可能分布于多台机器。索引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倒排索引文件。 分片(Shard):为了支持更大量的数据,索引一般会按某个维度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分片,分片被节点(Node)管理。一个节点(Node)一般会管理多个分片,这些分片可能是属于同一份索引,也有可能属于不同索引,但是为了可靠性和可用性,同一个索引的分片尽量会分布在不同节点(Node)上。分片有两种,主分片和副本分片。 副本(Replica):同一个分片(Shard)的备份数据,一个分片可能会有0个或多个副本,这些副本中的数据保证强一致或最终一致。 用图形表示出来可能是这样子的:

分布式IT架构的演进

分布式IT架构的演进

一、分布式架构的定义 (3) 二、分布式架构的应用 (4) 三、资源推荐 (5) 四、分布式架构的演进 (5) 五、分布式服务应用面临的问题 (14)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 内聚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高度自治,有本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透明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对用户的应用来说都是透明的,看不出是本地还是远程。在分布式数据系统中,用户感觉不数据是分布的,即用户不须知道关系是否分割,有无副本,数据存在于那个站点以及事物在哪个站点上执行。 简单来说: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组独立的计算机展现给用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好像是一个系统似的。 分布式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用户提供服务,而整个系统的内部的协作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就像是指使用一个mysql 一样。 如:分布式mysql中间件mycat ,来处理大并发大数据量的构架。

1、分布式文件系统 例如:出名的有Hadoop 的HDFS, 还有google的GFS , 淘宝的TFS 等; 2、分布式缓存系统 例如:memcache , hbase, mongdb 等; 3、分布式数据库 例如:mysql, mariadb, postgreSql 等; 4、分布式webService 5、分布式计算 以分布式mysql数据库中间件mycat 为例: MySQL 在现在电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应用非常多,一个是因为他的免费开源,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分布式系统的水平可扩展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暴增,互联网公司,像淘宝,天猫,唯品会等电商都采用分布式系统应对用户的高并发量以及大数据量的存储。而在Mycat的商业案例中,有对中国移动的账单结算项目中,应用实时处理高峰期每天2亿的数据量,在对物联网的项目中,实现处理高达26亿的数据量,并提供实时查询的接口。 通过对MyCat的学习,加深分布式系统架构的理解,以及分布式相关的技术,分布式一致性ZooKeeper服务, 高可用HAProxy/keepalived等相关应用。 集群与分布式;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目录 一、前言 (3) 二、SOA架构解析 (3) 三、微服务(Microservices)架构解析 (7) 四、SOA 和微服务架构的差别 (9) 五、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架构解析 (9) 六、分布式架构的基本理论 (11) 七、分布式架构下的高可用设计 (15) 八、总结 (19)

一、前言 本文我们来聊一聊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好了。分布式架构中,SOA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概念也越来越火了。那我们本文就先从这些常见架构开始。 二、SOA架构解析 SOA 全称是: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ESB(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务节点。ESB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作,以此来让不同的服务互联互通; 随着我们业务的越来越复杂,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架构下,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很显然,这样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这时候如果我们引入ESB的概念,项目调用就又会很清晰,如下:

SOA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系统间的集成: 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解决各个系统间的通信问题,目的是将原先系统间散乱、无规划的网状结构,梳理成规整、可治理的星形结构,这步的实现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概念和规范,比如ESB、以及技术规范、服务管理规范; 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序】。 ?系统的服务化: 我们站在功能的角度,需要把业务逻辑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从而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快速再生,目的是要把原先固有的业务功能抽象设计为通用的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复用;这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复用】。 ?业务的服务化: 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要把企业职能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就要把原先职能化的企业架构转变为服务化的企业架构,以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对外服务的能力。“前面两步都是从

高可用分布式架构设计指南

高可用分布式架构设计指南

前言 本文介绍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

在分布式架构中,SOA 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的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概念也越来越火了,我们就先从这些常见的架构开始。 SOA 架构解析 SOA 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 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 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ESB(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务节点。 ESB 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作,以此来让不同的服务互联互通。

随着我们业务越来越复杂,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 架构下,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很显然,这样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这时候如果我们引入ESB 的概念,项目调用就会很清晰,如下:

SOA 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系统间的集成: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解决各个系统间的通信问题。目的是将原先系统间散乱、无规划的网状结构,梳理成规整、可治理的星形结构,这步的实现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概念和规范。 比如ESB、以及技术规范、服务管理规范;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序】。 ?系统的服务化:我们站在功能的角度,需要把业务逻辑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从而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快速再生。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架构与设计实战

简介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架构与设计实战》从作者的实战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建立一个Hadoop那样的分布式系统,实现对多台计算机CPU、内存、硬盘的统一利用,从而获取强大计算能力去解决复杂问题。一般互联网企业的分布式存储计算系统都是个大平台,系统复杂、代码庞大,而且只适合公司的业务,工程师很难下载安装到自己的电脑里学习和吃透。本书对分布式核心技术进行了大量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抽取出一套简化的框架和编程API进行讲解,方便工程师了解分布式系统的主要技术实现。这不是一本空谈概念、四处摘抄的书,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精炼示例,手把手教你掌握分布式核心技术。 本书主要内容 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解剖; 分布式协调的实现,包括如何实现公共配置管理,如何实现分布式锁,如何实现集群管理等; 分布式缓存的实现,包括如何提供完整的分布式缓存来利用多机内存能力; 消息队列的实现,包括如何实现发送和接收模式;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包括如何像操作本地文件一样操作远程文件,并利用多机硬盘存储能力; 分布式作业调度平台的实现,包括资源隔离、资源调度等。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概述 1.2分布式产品Hadoop、ZooKeeper、HBase概述 1.3Fourinone的产生背景 第2章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原理与实践 2.1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 2.1.1最初想到的master-slave结构 2.1.2“包工头-职介所-手工仓库-工人”模式 2.1.3基于消息中枢的计算模式 2.1.4基于网状直接交互的计算模式 2.1.5并行结合串行模式 2.1.6包工头内部批量多阶段处理模式 2.1.7计算集群模式和兼容遗留计算系统 2.1.8工人计算的服务化模式 2.2跟Hadoop的区别 2.3关于分布式的一些概念与产品 2.4配置文件和核心API介绍 2.5实践与应用 2.5.1一个简单的示例 2.5.2工头工人计算模式更完整的示例 2.5.3工人合并互相say hello的示例

分布式架构设计概要总结

分布式架构设计概要总结 一、构建分布式的原因——业务架构的演进 分布式系统,顾名思义,数据是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那么数据分布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一点。我们先思考几点: 1、数据如何均匀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涉及到负载均衡; 2、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些,需要对数据设置多个副本,那么如何保证副本之间的一致性; 3、节点是廉价的pc机,如果节点宕机,那么如何自动检测,并迁移数据; 4、分布式最基础的两个协议,一个是paxos选举协议,一个是两阶段提交协议: ●paxos选举协议:用于在多个节点中选举一个总控节点; ●两阶段提交协议:保证在多个节点中事务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完全成 功,要么全部失败。 在上图简单以时间线为准,粗略描述了我们系统架构随着业务的需求考量以及业务的发展,系统承担的并发量也将逐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系统架构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解决。我们目前急需处理并发请求的服务.而思考的方向可以从我们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比如: ●对于并发问题,我们知道处理共享资源可以通过加锁的方式来保证我们 的线程安全,那么在有限的资源下又要如何提升我们的并发量,于是我

们很容易想到hashmap是如何处理线程安全的,对此我们就会考虑到一 个设计思想,那就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即是否可以将共享资源拆分成多 份来缓解我们的压力,即集群. ●这个时候我们的流量压力通过集群分担到各个应用中,但是此时对数据 库的压力反而增加了,于是我们会想到使用缓存策略来缓解我们的压 力,对于缓存架构,我们也可以采用CPU高速缓存的策略来对我们现有 的服务进行改进。 ●另外,随着业务的增长以及需求不断地调整变化,有时候为了提升我们 的查询性能,还需要以不同的维度重新构建数据库表结构。比如订单服 务,可以以用户维护进行数据异构产生用户与订单服务的数据库表结构 来提升我们的查询性能。其实对于这种数据异构在编程设计中也是有体 现的,比如表单的业务 bean 与数据库存储的业务 bean 多少存在一些 冗余但可能是类型或者是状态显示不同,目的当然是简化便于理解。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团队人员也在增加,考虑到快速交付产品需求,我 们可以划分团队负责不同的业务线,于是便有了服务的垂直拆分,也就 是我们的服务化架构,在分布式架构设计中引入服务化架构是我们根据 团队以及业务进行拆分的结果,目的是为了更快速交付,同时也是为了 更为专注业务开发的落地实现。 引入性能技术的优化方案之后,这个时候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即一个置身于互联网大环境下的项目系统,我们需要保证分布式系统服务的高可用。 二、构建分布式系统的两个核心因素 对此,一个分布式系统服务需要具备以下两个因素: ●增大系统容量: 我们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而要能应对越来越大的业务 量,采取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通过进行水平或是垂直拆分业务系统, 让其变成一个分布式的架构。 ●保证系统服务的高可用: 为了增大系统容量,我们将业务进行拆分,彼 此独立,但是每一块业务线都有其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就需要保证每一 块业务线的服务不能存在单点故障,这样整个系统不会因为单点服务出

电商平台分布式架构设计

电商平台分布式架构设计

件架构?不同人的答案会有所不同,而我认为一个好的软件架构除了要具备业务功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高性能、高可用、高伸缩性及可拓展等非功能需求。而软件架构是由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两部分组成,因为有了业务结构才会催生出软件架构,进而来满足业务上的需求,所以,在做软件架构设计时,需要分为业务架构设计和技术软件架构设计,二者不可分离哦!那么,接下来就以本人实际工作中的电商平台为例,进行说明电商平台架构设计,因为不同行业产品系统不同业务不同,而催生的系统软件的实现要求及架构设计就不同了! l 架构设计的必要 l 电商平台的需求 l 平台的业务架构 l 平台的技术架构 l 平台架构的总结 一、架构设计的必要 架构师,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其实该职位头衔在最早的IT领域是没有的,它是近些年来由互联网的发展所引发的需求,因为现阶段的数据量及高并发的活跃好动,引起了不少传统的技术人员的力不从心,企业愈发关注到了系统架构的重要性,所以不同行业开始招募架构技术人员,架构师就诞生了。 1、架构设计的条件

我个人不建议具备下面条件的人员急着做架构,其实架构师的头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到底是什么节点的同学: A、对架构不感兴趣,但又迫于需求; B、入IT行业,年限小于4年的; C、主观能动性弱,又安于现状的; 注意,上面只是个人的想法,不具有代表性,只要你能够循序渐进,秒杀上面几条不满只是时间的问题。 2、架构设计的优势 A、更好的梳理业务的结构体系; B、更好的拓展、维护及性能优化; C、更好的适应企业业务灵活的推进; D、更好的适应大数据的冲洗和应对; E、更好的稳定性、低成本及快速迭代;

hadoop是什么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hadoop是什么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hadoop是什么?hadoop能有哪些应用?hadoop和大数据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详细阐述。 hadoop是什么? Hadoop是一个由Apache基金会所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简称HDFS。HDFS 有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low-cost)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吞吐量(high throughput)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large data set)的应用程序。HDFS放宽了(relax)POSIX的要求,可以以流的形式访问(streaming access)文件系统中的数据。 Hadoop的框架最核心的设计就是:HDFS和MapReduce。HDFS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存储,则MapReduce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计算。 项目起源 Hadoop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公司于2005 年秋天作为Lucene的子项目Nutch的一部分正式引入。它受到最先由Google Lab 开发的Map/Reduce 和Google File System(GFS) 的启发。 2006 年3 月份,Map/Reduce 和Nutch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NDFS) 分别被纳入称为Hadoop 的项目中。 Hadoop 是最受欢迎的在Internet 上对搜索关键字进行内容分类的工具,但它也可以解决许多要求极大伸缩性的问题。例如,如果您要grep 一个10TB 的巨型文件,会出现什么情况?在传统的系统上,这将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Hadoop 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些问题,采用并行执行机制,因此能大大提高效率。 发展历程 Hadoop原本来自于谷歌一款名为MapReduce的编程模型包。谷歌的MapReduce框架可以把一个应用程序分解为许多并行计算指令,跨大量的计算节点运行非常巨大的数据集。使用该框架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在网络数据上运行的搜索算法。Hadoop 最初只与网页索引有关,迅速发展成为分析大数据的领先平台。 目前有很多公司开始提供基于Hadoop的商业软件、支持、服务以及培训。Cloudera是一家美国的企业软件公司,该公司在2008年开始提供基于Hadoop的软件和服务。GoGrid是一家云计算基础设施公司,在2012年,该公司与Cloudera合作加速了企业采纳基于Hadoop 应用的步伐。Dataguise公司是一家数据安全公司,同样在2012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针对Hadoop的数据保护和风险评估。 Hadoop应用案例—全球著名企业应用案例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自1800年设立至今,收藏了超过1.5亿个实体对象,包括书籍、影音、老地图、胶卷等,数字数据量也达到了235TB,但美国eBay拍卖网站,8千万名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就有50TB,5天就相当于1座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容量。 在国外,不只eBay这种跨国电子商务业者感受到巨量数据的冲击,其他如美国连锁超市龙头Wal-Mart、发行信用卡的Visa公司等,在台湾如台湾集成电路(台积电)、中华电信等手上拥有大量顾客资料的企业,都纷纷感受到这股如海啸般来袭的Big Data巨量资料浪潮。这样的巨量数据并非是没有价值的数据,其中潜藏了许多使用者亲身经验的第一手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