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艰难中起步-说课稿(1)

从艰难中起步-说课稿(1)
从艰难中起步-说课稿(1)

《从艰难中起步》说课稿

一、说对本课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中主题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第一个课题。本单元旨在通过教师讲授、收集资料、专题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那一段历史。从而对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新中国的状况、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巨大变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由衷地产生爱国之情,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本主题以“一穷二白”、“穷则思变”为核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状况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决心,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说学情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该班学生无论是调查、搜集的能力还是阅读理解、合作学习的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时的内容时,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了解教学内容。但是这一课时的内容历史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离学生生活也比较远,是孩子们祖父祖母们年轻时所过的生活,而且该班学生是农村小学的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机会比较少,只能听自己的长辈作一些简单介绍,对建国初期了解甚少,所以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就成了完成好这堂课的关键了,根据这一特点,围绕教

材的编排内容,以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我把教学

目标拟定如下:

1.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了解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懂得珍惜、热爱现在的生活,并且知道要从现在开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2.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三、说教法、学法的选择。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的发展现实和可能出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资料信息的整理与反馈法、学科整合等多种方法结合。学法有:搜集资料、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导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也让老师过过主持人的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现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你向往什么样的生

活?谁愿意先来实话实说?

设计意图:激趣生疑

引出课题,板书:艰难中起步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所过的艰苦生活

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并准备

1、介绍20世纪50—60年代的洋货有哪些?

2、了解自己长辈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生活状况;

3、通过课件出示50—60年代的生活状况图片的对比你感受到

了什么?

4、引出“一穷二白”

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一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建立的,连年的战火摧残,使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不得不面临经济落后,教育,文化落后的困难。让我们先来看看经济落后表现在那些方面?

设计意图:用建国初期人民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教育与现代对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了解“洋货”是完成了本课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我们祖辈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洋货”吃的、穿的、路上跑的,甚至玩的,从这小小的“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而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过的却是怎样的艰难生活?”对此问题,同学们纷纷展开了思考和讨论。

从“衣、食、住、行”,来看看让我们祖辈们在建国初期生活艰

难。

三、从“教育”上,再看旧中国,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哪里还有钱让孩子读书啊!所以新中国成立时,在四亿八千万同胞中,就有三亿八千四百万是文盲,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引导学生理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人民的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屋檐下,都能看到人们勤奋刻苦,挑灯夜读的身影。

设计意图:很自然界地从教材的故事,过渡到学生自家的故事,走进学生自己的世界,是对在那个年代坚守奋斗,作出不懈努力的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中国人民的致敬,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做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情感。

四、激发情感,提升品德

和同桌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感受。

是啊,回首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再看看今天我们过的日子,现在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进入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此刻,你想对祖国说点什么呢?

对祖国的祝福,要兑现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而不只是口中的承诺,结合实际来说,同学最应该做好的、同时也的确是能够做好的,就是今天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同学们,能做到吗?

大屏示:播放反映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1世纪初,人民建设,社会变化的短片

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又设计了课外拓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翻看自己家里的影集、再次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参观社区的道路、房舍、访问街道领导了解社区经济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课外到课堂,再由课堂到课外,用不同方式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至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做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情感。

相信这节课结束后,同学们会明白:只有不畏艰险,刻苦学习,勇与探索,才能走出贫困,开创出美好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祖辈们就是凭着这种毅力,这种精神,从艰难中站了起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穷二白”,走进了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丰衣足食”的八、九十年代,迈向了“繁荣富强”的21世纪。同学们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近代化的起步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年·淮安市)7.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湖北省宜昌市)8.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洋人服务 (2008年·南京市)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7、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大生纱厂 (2008·南充市)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2008·连云港市)2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2008年·四川省甘孜州)18.以下组合搭配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 A.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 B.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 D.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2008·巴中市)19.下列不属于 ...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 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2008年·湘西州)6.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还是以“求富”为目的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2008年·河南省)3.你见过老照片吗?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右下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2008年·汕头市)8.“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008年·泸州市)1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08年·河北省)1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近代工业的起步——艰难起步》教学设计-8页文档资料

工业化的历程 《近代工业的起步——艰难起步》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家有电器吗?有几种?什么时候有的?想一想你祖父母小时侯、父母小时侯、自己小时侯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电器) 电器品种的增加,电器越来越先进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工业的发展。(学生回答) 是的,现在我国的工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所以工业产品种类增加,更新速度快并不希奇。但是你们知道中国工业是在什么时候兴起的吗?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九课近代工业的起步。 你知道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洋务运动期间。(学生回答) 洋务运动中关于近代工业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洋务派认识到创办近代工业的重要性,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所以中国的工业化是从武器近代化开始的。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多媒体展示)。从此,中国有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样,新式工厂与旧式手工工厂的区别出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雇佣工人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学生回答) 下面大家阅读书中84页小字部分,总结一下近代军工企业的经营特

点。 (多媒体展示)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解决资金等问题相继兴办一批民用工业。(多媒体展示)官办企业常常无视经济规律按长官意志办事,导致生产经营出现一系列问题。请大家结合书中小字部分完成大家谈。 (学生讨论完成,教师补充。) 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影响下,19世纪60~70年代,一些民间投资的商办企业产生。 学生阅读文件夹了解中国近代商办企业状况。 学生回答读与思中问题,体会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总结:洋务派企业创办的初衷是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工业,培养近代新型人才,增强国家实力,抵制外国侵略,对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代工业化由此开端。但由于中国缺乏近代工业的基础,新式工业采取了旧有的封建衙门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经营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影响下,民间投资的商办企业产生。商办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同时面临着外商企业的排挤、压制以及传统社会旧势力的抵制处境维艰。 思维拓展:今天中国的工业迅猛发展,作为中国重工业城市的沈阳,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讨论完成) 练习题: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探究教学之:第一讲 执教:万常鸣姓名:万常鸣单位:江西省南城县龙湖中学(344713) 教学内容: 《〈近代化的起步〉单元教学之:第一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7课 一、教材分析 单元探究教学法是本人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总结。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原因之一是: (1)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时间安排上又能做到精讲、粗讲有张有弛,体现了“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一基本理念。 (2)突出学习主题,这两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清政府实行的,都想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达到自强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放在一起讲述可以突出时代特点,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简明。 本讲主要设计两大主题: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者的内在联系是: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大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大炮声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强国”的追求。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因顽固派的反对,变法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学生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图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与“求富”、总理衙门、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戊戌变法的起因、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事件或名词;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 3.运用图表形式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2.通过第一讲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前途的意识。并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浅谈低年级句子练习的起步尝试

浅谈低年级句子练习的起步尝试 发表时间:2019-03-14T15:30:04.4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作者:黄燕[导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的内容。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口语交际,到实践活动(平武县大印镇义务教育学校,62256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的内容。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口语交际,到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单元专题安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识字课是写春天的成语,课文是写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因此,在教学中,我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注意了前后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去关注春天,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快乐,尝试着写春天。 一、一练,写一句完整的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园地中,安排了第一次写句子。纵观这一单元的单元专题特色,我在写话指导方面也以专题单元为依托,在课内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把写话一次次落实。 如在学习了《识字1》后,我让学生写一句话:春天到了,______。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写话,也是入学以来第一次写句子。因此,我先让学生说,说完整的句子。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有的说:“春天来了,柳树绿了。”也有的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在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学生能很顺利、完整地说一句话,可是,写下来,问题却不小。有的字不会写,有的写了几个字后,又从头读一遍,再接着写,再读,再接着写,尽管几个字,但是万事开头难,学生吃力地写着,擦着。许久,学生吃力地写完了一句完整的话。要给予他充裕的时间,留下来,等一等,就会给我不一样的精彩。给予他所需要的一切帮助,不会写的字,提醒用拼音,写错的字,让他照着我的写……对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留下的第一句话,我给予了百分之一百的肯定,哪怕写的句子和同学的一样。当学生在我的肯定中长舒一口气时,我似乎也如释重负。一年级写句子,我在艰难中起步了。 二、二练,补一节完整的诗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中也强调: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应该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每个小节的结构都相同,“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于是,我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春天跟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呀______,______。”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填空。这样,在写一句话的基础上,尝试着编一小节诗。“春天跟桃树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呀,红了。”“春天跟小河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河呀,解冻了。”春天跟燕子说话了,说着说着,燕子呀,飞回来了。”因为学生将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写在了脑海里,所以一节节小诗填起来也简单多了。更因为每个人观察到的、关注到的不同,写出来的也就像春天这样五彩斑斓。一步一梯,降低了难度,也树立了写话的自信。写话,在这个春天,摇摇晃晃起步了。 三、三练,连两句完整的话 句子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是表达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的基本载体。落实语用,寻找文本中的训练点,并进行有效训练,这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比较长,可是第3、4、5自然段又是一个语言的训练点,相同的段式:“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小朋友,你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有的小朋友说春雨是白色的,于是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白色的,同时学习“也”的用法,同一种颜色,后一景物出现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学生回忆着自己找到的春天的颜色,续编这个故事。“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落在樱花上,樱花也白了。”“春雨是紫色的。你们看,春雨滴在玉兰上,玉兰花紫了。春雨洒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紫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要求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一段话。要是觉得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用“也”写两句话,不会写的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有的写两句话,有的写一段话。我都给予了肯定。在肯定中,激发、调动,也保护了孩子们写句子的兴趣,从心里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基础。 通过一次次尝试,一年级的学生,从茫然面对写一句话,从一句话到踌躇写两句话,我们在艰难中摇摇晃晃起步了。写好每一个句子,是写好一段话的基础。在低年级的起步阶段,努力写好一句话,树立写话的信心,调动写话的积极性。相信,低段写话,也会有春天般的绚烂!

1、从艰难中起步

1、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毛泽东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一穷二白’。什么是‘一穷二白’呢?‘一穷’指什么?‘二白’指什么?朗读教科书第37页老师的讲述。 2、交流与讨论。请学生阅读37页关于“洋货”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3、讨论与思考。“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到:“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

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4、教师总结:这些带“洋”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课时我们通过那么多带‘洋’字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穷困。那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么程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课文,并且讨论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运用自己采访的收获。 “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童年时期正生长于那个年代,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进行采访,他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经历的?向同学进行介绍和交流。” 3.自由讨论。“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

站起来的中国人(一)从艰难中起步

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 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解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概括新中国初期社会状况的关键词语“一穷二白”的理 解。 2.通过调查交流,领悟新中国初期社会落后的生活,以及是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采访活动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让生欣赏开国大典图片,了解新中国成立全国人 民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的场面及旧中国时期劳动人民 的生活情形 二.板书课题,让生齐读 三.学文明理,深切感受

师:你们知道这种艰苦生活是什么时期?什么人过的生活吗? 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我国当时的基本情况吗? (一穷二白)什么是“一穷”什么是“二白”呢? 师: 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一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建立的,连年的战火摧残,教育文化落后的困难,人民生活穷困,那 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 么程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37——39页内容,找出答案。 师:让学生们找出带“洋”字的物品,这说明了什么? 而现在却没有这种说法了呢? 师解说:(正因为当时我国物资贫乏,工业生产落后,很多东西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所以我们当时只能用外国人制 造的产品,这说明旧中国生产能力十分低下) 阅读与讨论: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人进行了采访,它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和经历的?请同学们进行 介绍和交流。 (师播放图片) 三、小组进行讨论: 1. 对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你想说些什么? 2. 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 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一张白纸,没负担,好写最新最美德文字,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

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

困难挫折的作文(8篇)

困难挫折的作文一: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我的老师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去怀柔的生存岛春游。在此之前,我就听说生存岛有很多刺激的活动,我是一个喜欢刺激和冒险的人,因此对生存岛之行充满了期待。 汽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这对于坐车爱晕车的我可是一个不小的磨练。到了目的地,我们首先进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攀岩。 哇,好高啊!望着足有30米高的岩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然而,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尽管岩峰奇高,同学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去爬。首先上场的是樊宸和李静松,可是他们两个还没有爬多高就不敢往上爬了,教练只好把他们放了下来。接下来是魏华和张俊杰,这两个人算得上是我们班的运动健将了,他们不负大家所望,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爬上了岩顶。 轮到我上场了,我跃跃欲试,决心一定要爬上岩顶。我一个劲地往上爬,不知爬了多久,头顶上出现了一块非常光滑的青色岩石,我试了好几次都没办法爬过去。这时候我禁不住往下看去,这一看不要紧,吓得我腿直打哆嗦,原来我已经离地面有差不多20米高了,同学们好像都变得像是小矮人了。这时候,我想起了老师叮嘱我们的话,说是攀岩的时候千万不要往下看,否则容易产生恐惧感。我不敢再往

下看了。这时候,同学们不停地喊:卢煜之,加油!我想,前面的魏华和张俊杰都爬上去了,我不能输给他们,一定要爬上去。这时候,教练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使劲一拽绳,我借力爬过了最艰难的一块岩石。通过了这一难关,后面的就变得简单了。我一鼓作气爬到了顶点,摇响了胜利的铃铛。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很多时候,需要战胜的是我们自己。 困难挫折的作文二:当困难和挫折袭来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普希金 生活,五彩斑斓的进行着;人生,鲜花灿烂般的演绎着;挫折,每时每刻的出现着。是啊,无论怎样明亮的阳光总会因黑暗而离开;无论如何活泼的鸟而会因天寒地冻而飞走;无论怎样鲜嫩的花朵也会因转季而凋零。。。。。那么,更何况是人生啊,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那么。我们因如何面对呢?

南通二模“起点”作文讲评

南通二模“起点”作文讲评 一、文题回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 二、审题与立意 1.审题 材料的第一句话“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讲述的是“起点”的字面义。起点既可以指空间,也可以指时间。材料的第二句话“起点,意味若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强调了“起点”的内涵。说明了“起点”对特定对象的行为意义。 人生、自然、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但其发展的阶段纷繁复杂。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婴儿的啼哭,幼芽冲破大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新的生命的起点;今天相对于昨天,这是时间的起点;此峰相对于彼峰,这是空间的起……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起点,每个阶段的起点,又是新的希望与开始。任何时候从任何一个正确的起点大胆地走下去,都有可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也可以反向立意,即可能费尽艰难和困苦,甚至作出牺牲。)但相对于过去来说,每一个起点都和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是新的开始,但不能忘记过去。(注意,不能忘记过去不是叙写的重点,也可以写但可以面向未来,面向未来不能成为叙写的重点。) 理解材料时,要明确“起点”的内涵。可以选择前者“从零起步”。也可选择后者。新的出发”,辩证看待终点和起点。无论选择哪一种内涵,一定要说清其内涵,讲明其理由。 (无论是事物、现象和问题,一定要将侧重点放在它们的起点意义上,例如奋斗,必须突出起点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写到自己对起点的领悟过程也是可以的。)2立意 材料中的“起点”有两个内涵,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但立意时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如“从零起步”意味着起点是张白纸可以尽情描绘,应长远规划;如“新的出发”意味着努力途中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对传统的继承……无论如何立意,须在这两个内涵层面中自圆其说,且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三、特别说明: 1.立意 ①文章立意要与材料相关,且对“起点”的解读恰当;如出现貌似说“起点”实为贴标签的作文,应定为五类卷。(贴标签有关联的文章,不超过45分,贴标签无关联的为不及格) ②如脱离“起点”,只写创新奋斗、不忘传统等,应视为偏题,不得超过41分。 ③立意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定为六类卷。 2.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要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的要求。 3.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应在48分以上

近代化的起步练习题2

近代化的起步练习题 1、(2011·牡丹江)7.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以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宣告夭折,但它却在近代化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2、(2011·滨州)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3、(2011·南宁)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4、(2011·巴中)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A.林则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5,(2011·深圳)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

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6、(2011·贵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2011·福州)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8、(2011·泰安)2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 9、(2011·河南)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练习含2017年中考题分解新人教版

2017年中考题分解—《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共58分) 1.(2017·广东省·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7·湖北孝感·1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017·新疆乌鲁木齐·12)从人治走向法治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都在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以下各国颁布的法律文献搭配错误的是()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英国——《人权宣言》 C.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4.(2017·青海西宁·16)以关爱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基本蕴含的人文情怀,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以下集中体现了人文情怀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研制白炽灯、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B.罗马帝国扩张、美国出兵轰炸南联盟、极端组织发动恐怖袭击 C.达尔文提出优胜劣汰、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牛顿发现三大定律 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我国坚持人民至上 5.(2017·江苏盐城·12)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发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近代化起步》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的起步》教案 胜峰中学毛贻兵 一、课标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强的侵略,请你列举一下列强进行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条约。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列强的枪炮在轰开了中国国门的同时,也轰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和思想,给中国人带来了他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是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过程: 以表格的方式对本单元的每课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利用学案展示空白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梳理。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并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强调每课的重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理解。 (一)洋务运动 学生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知识点整理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①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叫做?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主张(目的)有哪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②洋务派中央代表是谁?奕? 地方代表有哪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③列举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与活动。前期口号:“自强”,活动:创办军事工业 列举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与活动。后期口号:“求富”,活动:创办民用工业 ④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洋务运动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表现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1898年,下诏变法的皇帝是谁?光绪

戊戌变法又称什么? 百日维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阅读右侧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片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康有为、梁启超; 他们属于资产阶级的哪个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②1895年他们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③1898年他们又领导了哪场政治运动?结果如何? 戊戌变法;失败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是哪个?中国同盟会 领导人是谁?孙中山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3、辛亥革命(1911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什么政权?中华民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化的起步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起步 1. 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 所谓近代化,即是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史是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时间是1840~1949年。 2.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 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3. 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完全不同。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而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4.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地改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5. 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是鲁迅,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名师点拨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成立的福州船政局。 (2)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最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用近代西方科学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不愿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其次,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2)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3)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1)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最大的功绩),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局限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产阶

噶米精编河北省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 一、选择题 1.(2017·秦皇岛模拟)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下表是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可见辩论赛的主题是( ) A.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2017·盐城模拟)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 3.(2017·保定模拟)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017·贺州中考)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 .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2017·长沙模拟)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6.(2017·衡水模拟)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