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4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4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4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来写故乡的杨梅的。

2.研读写杨梅果的句子,从样子、颜色、味道方面体会杨梅的可爱。感受作者的思乡、爱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习课文描写杨梅的构段方式,介绍家乡的水果。

课前谈话:

1.同学们,咱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请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呦,“端午节后挂满枝,桂圆大小遍身刺,淡红深红变黑红,又酸又甜都爱吃。”

2.猜出来了吗?是什么呀?

师:答对了,就是杨梅。(多媒体出示杨梅图)看到那么多杨梅,你想吃吗?

3.那么你对杨梅有哪些了解呢?(生交流:颜色、味道、样子……师逐一简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看来大家对杨梅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杨梅有关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同时板书课题,齐读。

2.从题目看,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是什么?(爱)

是谁爱故乡的杨梅?(“我”)“我”是谁?

请打开书本翻到141页,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注释,作者是——王鲁彦。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乡的杨梅到底给作者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竟然会使作者对它如此念念不忘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书本,大声地自由地读课文,努力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生自由读,课件出示课文内容)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杨梅果呢?(生交流,4、5、6自然段都在写杨梅果)

师板书: 4

杨梅果 5

6

3.那课文的第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相机正音“贪婪”、“吮吸”)听后指名回答。

4.是的,作者先用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了杨梅树,再用三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杨梅果,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点展开来详细写。

三、学读“杨梅果”,细致学文

1.划句子,直接介绍“杨梅”

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杨梅果的。(课件出示4、5、6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6三个自然段,把直接描写杨梅果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生默读后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划线句子)(2)想一想,这三处划线的句子分别写了杨梅果的什么?(课件出示)第一处——师批注:样子,请你在划线句子前面空白处写上“样子”。

第二处和第三处又在写杨梅果的什么呢?交流后,也请你在空白处写下来:颜色、味道。

(3)同学们,像这样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简单地写一写、记一记,我们称之为“作批注”。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中各部分的内容。

2.细读杨梅样子

(1)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的样子的?

(课件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请你轻声地读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这两句话中哪些词写出了杨梅的样子呢?

(2)交流:圆圆的(形状)、桂圆一样大小(大小)、遍身小刺(特点)是的,作者就是这样从形状、大小、特点三个方面把杨梅的样子写具体的,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学生齐读)

3.那杨梅的颜色作者又是如何介绍的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句子后交流)

作者仔细观察了杨梅的成熟过程,用“先是……随后……最后……”的句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过程。

4.课文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杨梅的样子、颜色,还介绍了杨梅的味道呢!我们也来一起读一读吧!(齐读写味道的句子)

5.就这样,作者从样子、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把故乡的杨梅介绍具体了。

四、感知构段方式

1.现在,老师把这三部分的句子连在了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一段话)这一段话写了什么呢?

2.对啊,既然这一段话已经把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写得很完整,很具体了,那就好了呀!可课文又为什么把它们分成三段来写,还写了那么多?这其他的内容都在写些什么呢?

3.现在就请你仔细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中剩下部分的内容,想想它写了些什么?(学生读后交流,课件作批注:品尝后感受)

4.那第5、6自然段中剩下部分的内容又是在写什么呢?也请你快速地来读一读,想一想,也在旁边做上批注。(学生自读,作批注)

5.交流后,原来这三个自然段作者都是先写杨梅某一方面的特点,再写作者品尝杨梅后的感受(板书:+品尝后感受)。

7.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写法(出示课件)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指名回答)

是的,这样写了以后就显得文章更加真实生动,更能打动人心了。就算是没有见过杨梅的人读了文章以后也能感同身受,就像真的见到了杨梅,吃到了杨梅一样呢!

8.如此生动的句子,老师也想和大家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内容4、5、6自然段)老师读具体介绍杨梅的部分,同学们来读作者的感受。

9. 也请男生女生合作着来读读课文4、5、6自然段,男生读具体介绍杨梅的部分,女生读作者的感受。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黑里透红的杨梅,品尝到了那甜中带酸的滋味。看来故乡的杨梅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里,怪不得作者能把杨梅介绍得这么具体生动呢!

五、迁移运用,仿写家乡的水果

1.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的水果让人馋涎欲滴,如:白枇杷、红心猕猴桃、水蜜桃、葡萄、桔子,还有西瓜、樱桃、草莓等等。那接下来我们

也学着课文中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水果。就是先写水果某一方面的特点,再写我们品尝这种水果后的感受。

2.请大家拿出学习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从“样子、颜色、味道”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吧。(学生写话后交流反馈)

六、作业:请大家课后再把没完成的两个部分也去写好,然后加上开头与结尾,这样的话我们也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我爱故乡的()板书:我爱故乡的杨梅

4 样子

杨梅果 5 颜色 +品尝后感受

6 味道

学习单

请你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葡萄。

葡萄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全身包着一层薄薄的皮。等葡萄渐渐长熟,摸上去就渐渐软了。

葡萄先是青色的,随后变成了淡紫色,最后几乎变黑了,它不是真的变黑,而是因为太紫了,所以像黑的。

没有熟透的葡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想吃。

你也可以挑战一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写一写。

(样子)

(颜色)

(味道)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后感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后感(一) 今天,我预习了第二课《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内容是: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先是淡红色的,过了一会就变成了深红色,最后几乎变成了黑色的,但是看起来很鲜艳,吃起来那就更不用说了,甜津津的,吃多了牙酸的连豆腐都咬不动。 小知识:细雨如丝:雨点很细,形状都成了细的。 贪婪:极端不知足,欲望太多。 吮吸:把嘴唇聚拢在乳头等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汁液,现在用于比喻。 我回家也叫爸爸买一些杨梅给我吃。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后感(二)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重点写了杨梅的外形、生长季节、颜色和味道,自立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杨梅的味道是甜中带酸的,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尝一尝。当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杨梅给孩子们尝个鲜的时候,小家伙们的眼睛都亮了,

把杨梅拿在手中就是不舍得吃。轻轻咬一口,仔细观察果肉里面的颜色,细细品味杨梅特有的味道,再读一读文章中的句子,不用老师多说,那表情,那感觉,好得不得了! 这让我想起我家门前有一棵杨梅树,可杨梅成熟的季节我总是不在它身边,每次看到那翠绿的叶子,徒生满树的思念。 人们很难看到杨梅开花的瞬间,因为它总是选择在宁静的夜里悄悄绽放。大人们常说,就算你眼睁睁地盯着看一夜,你也听不到花心挣脱束缚的声音,看不到花瓣伸懒腰般地舒展,而次日,当鸟语吵醒沉睡的大地时你会惊讶地发现,满树的杨梅像是焕发新春,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朵儿正在沐浴朝露,对着早起的人们憨憨地微笑。哎,我也想我家乡的杨梅了。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后感(三) 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重点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文章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 正好,我爸爸的一个朋友从温州给我带来了那里的最有名的水果“杨梅”。 杨梅圆圆的,满身都是尖尖的刺,浑身都是紫红色的,闻一闻,就会感觉一阵酸酸的甜甜的香味迎面扑来,会让你胃口大开。我拿一个放进了嘴里,当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啊真甜啊!我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上了鲜红的汁水。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语文A版

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理解“贪婪”、“吮吸”、“细腻”、“故乡”等词语的意思。 4、模仿课文练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王鲁彦的资料。 多媒体 甜津津 甜丝丝 甜蜜蜜 酸溜溜 辣丝丝 香喷喷 美滋滋 辣乎乎 辣酥酥 咸津津 甜津津甜丝丝甜蜜蜜酸溜溜辣丝丝香喷喷美滋滋辣乎乎辣酥酥咸津津香馥馥臭烘烘 苦涩涩香喷喷臭烘烘酸辣辣苦飕飕甜滋滋香飘飘甜津津甜丝丝甜蜜蜜酸溜溜辣丝丝香喷喷美滋滋辣乎乎辣酥酥咸津津香馥馥臭烘烘苦涩涩,酸溜溜,香香甜甜,甜丝丝,酸酸甜甜,麻辣辣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简介作者。 1、出示杨梅图,问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书:杨梅)喜欢吗?你能说一句自己喜欢它的话吗? (板书:我爱)齐读“我爱杨梅。”这是个完整的句子吗? 有位作家也很喜欢杨梅,为此他还写了篇文章。(板书:故乡的)一起读读课题吧! 这个课题是个完整的句子吗? 此时你有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作者要在杨梅前加上“故乡的”? 2、作者的故乡在哪里?)“故乡”是指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家乡”是自家世代居住的地方。用上“故乡”,你觉得作者还 王鲁彦

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有十六七年没有尝到故乡的杨梅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很少回老家,偶而回到故乡,不是在严寒的冬天,便是在酷热的夏天,或者杨梅还未成熟,或者杨梅已经落完了。这中间,曾经有两次,在异地见到过杨梅,比故乡的小,比故乡的酸,颜色又不及故乡的红。品尝后总觉得没有故乡的杨梅味浓。 此时,你知道作者问什么要在杨梅前加个“故乡”了吗? 理解了课题后,你认为课题该怎么读呢? 如果这篇文章叫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 (大小、形状3(看摸)、颜色4(看)、味道5(尝)) 咱们在家预习过,文中有写到这些吗? 二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写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的部分分别在哪个小节? 三逐段品读 1.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喜爱它的形状吗?你从哪句话体会出来?请用括号表示出来,并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语。 预设: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师: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出示句子: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软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柔软。 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通过用手摸感受了刺会随着杨梅的渐渐成熟而变软;通过品尝让人感受到小刺的细腻和柔软。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随机解释:细腻,查字典理解腻的意思。 【释义】①食物中脂肪过多,让人不愿意吃:油腻|肥肉腻人。②因次数过多而感觉厌烦:腻味|腻烦|吃腻了。③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尘腻|垢腻。④细致;光润:细腻。你认为在此处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释? 你觉得奶奶的手和婴儿的手做比较的话,谁的手细腻?我们班谁的皮肤特别细腻? 细腻而柔软的小刺你喜欢吗?你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你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吗? 作者为什么能这么生动地写出杨梅的特点呢?他是怎样观察的?(看、摸、尝) 师:对!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3.学习五自然段: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说明

3.1确定位置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对用两个量表示物体的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没有形成理性的知识,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具有了初步的应变能力,只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本班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式、方法,感受确定位置的多样性。 2.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置身情境中,研究物体的位置,对位置形成初步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操作等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位置的确定离不开数据,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

置. 2.能了解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 五、教具准备:PPT 、导游证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考导游证的小品:提出问题 在地图上怎样确定北京的 位置? 创设情境 2

北大西门 40° 燕南园 图书馆 艺术博物馆 未名湖 鸣鹤园 朗润园 贝公楼 进入学校大门你又 怎样介绍图书馆的 位置呢? 2cm 2cm 2cm 北京大学图书馆 活动二:探究发现,获取新知 运用导学案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总结 1、在地图上怎样确定的位置?

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范文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988-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6d8312084.html,/_d271351923.htm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 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慢慢长熟,刺也渐渐的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杨梅树和杨梅果来写故乡的杨梅。 2、研读杨梅果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细腻、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领悟写法,感受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多感官地去感受水果的观察方法,并能模仿写枇杷。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杨梅,认识吗?吃过吗?喜欢吗? 生:杨梅。吃过。喜欢、不喜欢。 2、关于杨梅,你都了解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鲁彦先生写的一篇有关于杨梅的文章。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对杨梅的了解,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了解本文写杨梅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并随即提出疑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交流,板书:杨梅树成熟季节形色味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作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孩子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脉络。 三、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一)研读第4自然段 1.自己默读第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在旁写出你喜欢的理由或感受。 句子一: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出示)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好?(课文句子好)想想好在哪?(板书:对比)指导朗读。 句子二: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见过什么刺,被刺时什么感觉?图片出示杨梅的刺,感受可爱,我们一齐读读这一句。 句子三: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在生活中吃过什么东西是细腻的?这些东西看上就很光滑,吃起来也口感细腻。可杨梅看上去粗糙,吃在嘴里却是细腻柔软!多与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方向角和坡角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方向角和坡角问题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上大附中何小龙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方位角、仰角、俯角、坡度(坡比)的含义及其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能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总结出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复习回顾,新知导引 1.仰角、俯角概念; 2.方位角的意义.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顾,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 (结果取整数)? 分析与解易知P点正东方向与AC具有垂直关系,即图中 PC丄AB,若记垂足为C,则图中出现了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直角三角形BPC.

而在Rt △APC 中,知AP=80,∠APC=90°-65°=25°,故可求出线段PC 的长,即由AP PC =∠APC cos ,得PC=AP · cos25°=80·cos25°≈72.505,因此在Rt △BPC 中,由PB PC PB =∠C cos ,得,13056cos 505.7256cos ≈?=?=PC PB 从而可得知海轮在B 处时距离灯塔P 约130海里. 【教学说明】本例的设计较上节课所学过的应用问题不同之处在于用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所获得的结论来作为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而获得问题的解答,这正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而教师应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例2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图中i=1:3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也称为坡度、坡比),根据图中数据求: (1)坡角α和β; (2)斜坡AB 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教学说明】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在自探究中体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史记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上述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问题 通过学习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探索,完善知识体系.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xx》 教案范本五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重点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方位角与时钟问题 教案

方位角综合练习 例1、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B ) A 南偏西50度方向B南偏西40度方向 C 北偏东50度方向D北偏东40度方向 例2、如右图所示,由M观测N的方向是( B ) A、北偏西60° B、南偏东60° C、北偏西30° D、南偏东30° 练习 1、判断题(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互为补角(×) (4)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5)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一定是90°(√) 2、如右图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O点,∠AOC和∠BOD的和是220°,则∠BOC=_700_. 第2题第3题第5题第6题第9题 3、如图,115? ∠的度数为( C ) ∠=,90 ∠=,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 AOC? A.75?B.15?C.105?D.165? 4、计算:①1.5°= 90 ′= 5400″;②450″= 7.5 ′= 0.125 ° ③90°- 54°48′6″= 35°11′54″. 5、如图,OA⊥OB,直线CD过点O,且∠AOC=50°, 则∠DOB= 140 ° 6、如图,以O为顶点的角有 3 个, 它们分别是∠AOB ∠BOC ∠AOC . 7、已知∠AOB=50°,以OB为一边画∠BOC=20°,则∠AOC=_ 70或30 _°. 8、时钟时间是2:3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105_° 9、如图,已知OC平分∠BOD,∠AOD=110°,∠COD=35°,则∠AOB=__40_°,∠AOC=_75_°10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 (1)请你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9个 (2)求出∠BOD的度数;180-25=1550 (3)试判断OE是否平分∠BOC,并说明理由. ∠BOC=155-25=1300,∠COE=90-25=650,所以平分。

浅谈公路测量中的线型元素

浅谈公路测量中的线型元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公路设计的山区化趋势,公路设计中的线型日趋复杂,由最初的简单的直线、圆曲线组合到后来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组合,到现在的不完全缓和曲线的混合组合(即卵型曲线),新的技术的应用,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随着GPS(RTK)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完善, GPS的卫星接收通道日益增多,据了解,现在卫星信号接收通道多达200多个。GPS已由最初的单星单频到现在的双星多频,甚至多星多频技术,使得(RTK)精度日益提高,使用更加方便。 GPS(RTK)技术应用测绘方面从2006年的点放样到现在的线元素放样,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更加成熟,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讲解一下公路的线型元素,以便我们在工作中计算和编写线元法放样文件。 关于不同类型缓和曲线的判断及起点、终点曲率半径的计算 方法 目前在匝道或线路施工坐标计算中经常遇到缓和曲线,实际中相信有很多测友选择用积木法或叫线元法正反算程序进行线

路坐标计算,这就牵涉到线元的起点终点曲率半径判断的问题,一般的直线元,圆曲线元的起点终点半径判断,比较容易,可能令大家感觉麻烦的就是缓和曲线起点终点半径判断问题,缓和曲线有时候判断算对了,有时候却坐标算不对,究其原因,其实问题出于该缓和曲线是否是完整缓和曲线引起的。关于这点,相关的课本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讲述,网上对此问题的解释也是散见于不同的论文著作中,对于测量新手来说,线元法程序是非常适用上手的,但却往往因为遇到不完整缓和曲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半径判断计算不出来导致坐标计算错误,的确是件令人恼火的事情,在此我就把自己的判断经验做一论述,给用线元法程序的测友们一同分享,当然高手们请一笑而过,也可留下你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学习。 第一:先说说完整缓和曲线和不完整缓和曲线以及不对称缓和曲线与对称缓和曲线的概念问题,以免混为一谈. 1.当对于单独一段缓和曲线从其完整与否来讲是分为完整与不完整两类;当对于一个单交点内的两段缓和曲线(即常说的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而言)又有对称缓和曲线与不对称缓和曲线之分。由此看来,完整与对称与否是针对缓和曲线两个方面来看待区分的。 2.缓和曲线我们的测量教材上讲述的其实就是完整缓和曲线,也可以知道缓和曲线上:各个点的半径是不同的,起点到终点的半径值过度是从正无穷大到所接圆曲线半径之过度如从ZH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甘、桂、软、滑、唇、酸、津、味、饱”9个生字;书写“桂、软、滑、唇、酸、饱”6个生字。理解“甘露、平滑、甜津津”3个词语;积累“狭长、平滑、柔然”的反义词;。 2、能找到描写杨梅树的句子,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喜欢这些话的理由。能说出作者是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描写杨梅树和杨梅果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从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描写水果的方法。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杨梅和杨梅叶实物ppt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小节。 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和椰子,在我们江南地区最有名的水果要数杨梅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就称为江南。杨梅有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止泻消炎、美容养颜、防癌抗癌的作用,所以杨梅被称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杨梅的课文——41、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我把题目换成“我爱杨梅”好不好? 预设:不好,因为作者爱的是故乡的杨梅,不仅爱杨梅,也爱自己的故乡。 3、出示第一小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师:这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课文中所有的文字都在告诉我们作者——爱杨梅,也爱故乡。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二小节。 1、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杨梅?请小朋友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 2、学生交流。(板书:杨梅树杨梅果) 3、学习第二小节。 ①师:课文的第几小节介绍了杨梅树?指名读。(出示第二小节) ②学生字“甘”,书空;理解“甘露”的意思。 ③师:春雨中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用直线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指导朗读。 预设: 我喜欢“细雨如丝”这个词语。因为它告诉我们春天的雨细细的,密密的,像丝线一样。我喜欢“四季常绿”这个词语。很多树都可以用上“四季常绿”来形容。(板书:枝条四季常绿) 我喜欢第一句话。一棵棵杨梅树就像一个个小娃娃,张大了嘴巴拼命喝着春雨。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爱故乡的杨梅 学习目的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2.揣摩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加以具体描述的。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水果或蔬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具体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方法: 1.激励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以段为训练重点,架起认识、思维的框架。 3.把读、品、议、谈贯穿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之中,步步渗透读书方法。 4.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 5.读写结合,一文一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梅的产地很多,作者为什么在文题中强调“我爱故乡的杨梅”呢?听老师朗读全文。 (渗透题目与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此题目及课文中的第1句话都强调了“故乡”二字,其实就是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出产杨梅的故乡。) 二、初知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轻声自由读课文。(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 2.课文的3至6自然段写得是什么呢?轻声读。(因为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结构段,所以把写杨梅果特点的4个自然段合并起来设问,意在渗透分段方法。)(通过反复地读引导学生理解到:这四个自然段写得都是杨梅果的特点。) 3.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分段时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一自然段既不是写杨梅树,也不是写杨梅果,而是概括地讲了作者的故乡在哪里,爱出产杨梅的故乡,分段时应该做为一个结构段。) 4.这篇课文正如你们理解的那样,从结构上先概括地叙述,然后再分别叙述,这样的文章结构叫什么式?(总分式) 三、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考虑到,扎实地落实年级的训练重点)。 1.默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总地写了什么,又分别描述了什么。(这篇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选编这篇课文是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激兴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那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如温岭甘蔗、玉环文旦、黄岩蜜橘,还有仙居的杨梅。其中,杨梅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课件出示“杨梅”,板书) 2、大家都吃过杨梅吧?喜欢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指生说)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口。其中有一位宁波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

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让我们来代替作者表达一下这种情感,请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先大声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A、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读通课文,并标出小节序号。B、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的? 2、学习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的了吗? 师生讨论总结板书。(树、果、形、色、味)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过渡:杨梅是多么的惹人喜爱。那么,可爱的杨梅果长在哪里的呢?(杨梅树上)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故乡的杨梅树吧。 (一)略读写“树“的部分。 1.自由读写“树“的部分,说说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指生朗读),读出这种感受。(可爱、喜爱) 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 3、邀请朗读能手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预设: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4、在如丝的细雨中,一颗颗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孕育着那美味的杨梅果,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把你对杨梅树的感情融进去。(出示多媒体画面齐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详案修订稿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 计详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了解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抓住要点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2)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1、出示杨梅图片。 同学们请看图片,上面是什么(杨梅)。哪位同学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说得真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去看看作者王鲁彦是如何介绍杨梅的。 2、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杨梅的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不仅是直接点名对故乡的喜爱,还通过他的文字语言,从他的字里行间,从他细致地描写中表达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深入体会,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的? 2、学生汇报(板书:形状颜色味道) 3、这些部分是在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段落边注明) 4、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入手,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部分,再细细地读一读。 5、电脑出示各组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研究) 形状组 (1)划出第4自然段中你认为描写得具体细致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么 感觉到杨梅果形状的特点的(触摸) (教师引语: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有很多种,用手摸,用眼睛看,用鼻子闻……那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杨梅形状的) (2)动动手:用手中的笔画出杨梅果的形状。(第一句) 颜色组 (1)划出第5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再把句子读一读。 (2)找出杨梅果成熟过程中写杨梅颜色的词语,用彩色笔画一画不同颜 色的杨梅果。(淡红深红黑) (3)作者用什么方式观察杨梅颜色的(眼看)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利用方位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教案与教学反思

28.2.2 应用举例 长郡中学 史李东 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 1.知道测量中方位角、坡角、坡度的概念,掌握坡度与坡角的关系;(重点) 2.能够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方位角、坡度有关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如图,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i =h l . 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i =h l =tan α.显然,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大,坡面就越陡.我们这节课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方位角解直角三角形 【类型一】 利用方位角求垂直距离 如图所示,A 、B 两城市相距200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 ),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 在A 城市的北偏东30°和B 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心,100k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参考数据:3≈1.732,2≈1.414).

解析:过点P作PC⊥AB,C是垂足.AC与BC都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用PC表示出来.根据AB的长得到一个关于PC的方程,求出PC的长.从而可判断出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 解:过点P作PC⊥AB,C是垂足.则∠APC=30°,∠BPC=45°,AC=PC·tan30°,BC=PC·tan45°.∵AC+BC=AB,∴PC·tan30°+PC·tan45° =200,即 3 3 PC+PC=200,解得PC≈126.8km>100km. 答: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不会穿越保护区. 方法总结: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利用方位角求水平距离 “村村通”公路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加速了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如图所示,C村村民欲修建一条水泥公路,将C村与区级公路相连.在公路A处测得C村在北偏东60°方向,沿区级公路前进500m,在B处测得C村在北偏东30°方向.为节约资源,要求所修公路长度最.画出符合条件的公路示意图,并求出公路长度.(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作CD⊥AB于D,在Rt△ACD中,据题意有∠CAD=30°,求得AD.在Rt△CBD中,据题意有∠CBD=60°,求得BD.又由AD-BD=500,从而解得CD.

线路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两种方法)

线路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两种方法) 本人整理了线路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的两种方法,拿出来与大家探讨,目的是对您的测量工作能有所帮助。这两种方法尚未经过实践验证,如果您发现它们有错误或缺陷,别忘了告诉我。 方法一:线路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CASIO-4800P程序) 适用于直线、第一缓和曲线(ZH-HY)、园曲线、卵形曲线(YH-HY,可以从大半径到小半径,也可以从小半径到大半径)、第二缓和曲线(YH-HZ)。 输入变量:A=起点桩号;B=终点桩号;D=起点切线方位角;F=起点X坐标;H=起点Y坐标;K=起点曲率;R=终点曲率(曲率为1÷半径,直线的曲率为0);M=判断因子(线路左转M =-1; 线路右转M=1; 直线M=0);C=桩号(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桩号,A≦C≦B)。输出:X,Y=桩号为C点的坐标;P=桩号为C 点的切线方位角(单位:度)。 程序开始: ABDFHKRM Lbl 0:{C} K-R=0=>S=C-A:Goto 5:≠=>Goto 2 ⊿ Lbl 2:G=ABS((B-A)÷(R-K)) K=0=>L=0:S=C-A:Goto 1 ⊿ R=0=>L=B-A:S=L-C+A:Goto 1 ⊿ L=KG KS=L+C-A: ≠=>S=L-C+A ⊿ Lbl1:N=S-L-(S^5-L^5)/(40G^2)+(S^9-L^9)/(3456G^4)-(S^13-L^13)/(599040G^6)+(S^17-L^17)/175472640G^8)-(S^21-L^21)/(78033715200G^10) E=(S^3-L^3)/(6G)-(S^7-L^7)/(336G^3)+(S^11-L^11)/(42240G^5)-(S^15-L^15)/(9676800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试讲者:语教082班王美芳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训练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创造点: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 杨梅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杨梅”,板书) 1、出示杨梅图片。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杨梅)。哪位同学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

甜。)说得真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了解呢(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大家先跟着老师读课题,还可以怎么读这个课题跟着老师的手势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 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①“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 ②“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读了课题后,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吗(提示: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杨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想),好,我们一起边学习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先小声读课文,并把生词标出来,借助课文注音多读几遍。等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认得的字词最多。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板书: 贪婪吮吸狭长端午节触到桂圆 细腻汁水豆腐甜津津虽然酸味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①开火车读、抽读、全班齐读。 ②同学们看,“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是“口”字。)

《方位角》教学设计(西 藏市级优课)

余角和补角(2)-----方位角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余角和补角(2)-----方位角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理解方位角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 角的意义; (2)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 思维过程; 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 精神。 教学重点、用方位角来表示方向及利用方位角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量角器、直尺画图表示方向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学案、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两把)、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环节一:新课引入问题1:学生的座位 问题1:老师站在教室中间,学生判断自己的座位 在什么地方? 问题2:教师移动位置后,每个学生的相对位置都 有所变化,此时再叫学生判断。 联系生活实际,结 合数学知识特点, 挖掘学生身边的 课程资源,组合适 合学生特点的学 习材料,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学生生活相 关的问题,侨联中 学和南村小学在 七星岗公园的哪 个方向来引入,使 学生感觉到有趣。 通过此问题情境 引出本节课题,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 环节二:新课讲授 回顾旧知: 1、认识方位坐标 在黑板上画好一个没有标出 “东南西北”的方位坐标,让学 生回顾旧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猜一猜:如何表示下图中的射线OP的方向? 你帮它起一个名字吧~ 1、在黑板上画好 一个没有标出“东 南西北”的方位坐 标,让学生回顾旧 知“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达到复习小 学知识的目的。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昆明的雨》教案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bā) 鸡(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 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 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示范文本) 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

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