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重点整理

2015版毛概重点整理
2015版毛概重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影响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一个主线: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v)为主线——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具体实际:国情(历史、文化、经济),实践

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党在七大上,将毛泽东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一个主题: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n)为主题——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一个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必然性:

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夜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相结合)

指导: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经验)提升(为理论):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植根: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5个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目标方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

现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左”倾:激进主义、冒险主义(超越于现实);“右”倾:保守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落后于现实)

7、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其中包含了部门毛泽东的思想,两者是相交关系

毛泽东思想:(1)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因和经验的结果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理论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9、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精髓)、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大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实事求是的思想线路(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后确立,防止狭隘经验论和教条主义)

“两个凡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1949年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社会主义国家

2、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革命对象相同、任务相同;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革命的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标志);

所处时代不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

Ps: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小资产阶级:以雇佣劳动为主,自食其力(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群众

3、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两头小中间小

两头:无产阶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间: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动力之一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中国革命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8、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

10、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1)按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户的要求

(2)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3)实行耕田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统一目标、前进方向):

最基础的联盟:工农联盟、广大知识分子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外无独立,内无民主

武装斗争革命经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党的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

13、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4、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主张错误:混淆了两者的界限/忽视了两者的区别

15、“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毛泽东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过渡型社会形态,隶属于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既有社会主义

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领导地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归国家经营,但国企不等于国家经营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利润经济)和国家资本经济(为国家服务):两者均为私企

即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中国社会阶级的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

国内:无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主要)

国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

Ps: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路线:“一化三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实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

1950年6月颁布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社道路

②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改造遵循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资料:对于富农态度(保存富农经济,但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

政策);

④三个发展阶段: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

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②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③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府代表+企业老板——向国营企业过渡——私有变公有)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方式(四马分肥、定息)将私营企业变为国营企业,把资本主义

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半社会主义性质):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资本主义经

济(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为供应人民和国家需要而存在。

初级形态: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现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装、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态:公私合营

步骤:实现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包下来”政策,原则“量才使用,适当照顾”)PS:四马分肥: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7、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8、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①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⑤在一定程度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过程过于简单;

9、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说法评价:

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发展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③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这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一个脱落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的思想+经验教训)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3、敌我矛盾: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矛盾、

国际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

4、处理敌我矛盾——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民主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政治思想)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物质利益、分配——国家、集体、个人)

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文化)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6、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新中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并举

7、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两步走”发展战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关于所有制结构: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

补充

②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

产的补充;

③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改革:“两参一改三结合”

“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

“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其他: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党八大二次会议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要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团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

◆必须检查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区别:经济基础不同、主要矛盾不同、根本任务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设想:过渡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马克思提出)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

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4、党的十三大(1987)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于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于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不发达阶段)

5、我国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从发展进程看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根本区别

从经济基础上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从上层建筑上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从根本上说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的原因:(1)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独立的社会形态;

(2)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3)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10、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13、发展生产力解决历史任务:(1)实现经济现代化;(2)实现国家工业化;(3)实现经济市场化;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

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排除“左”的干扰;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放思想,排除“左”的思想干扰,推动改革开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生产力高度发达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S:①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②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③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国家”的问题;

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重大发展;

5、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PS:

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是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在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7、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依据: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的作用;

③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和科学化;

④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作用更加突出;

⑤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发展才是硬道理”依据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9、坚持科学发展:

①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

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内容: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个大台阶”:①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学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②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③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2、“中国梦”

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内涵(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一要义: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途径:

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和人民的关系:①中国梦与人民的个人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共同奋斗;

③我们应该自觉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中国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

14、“三个有利于”核心地位——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生产力标准)

内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实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政党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3、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第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5、对外开放:一项基本国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的目的——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一是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目的)

6、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第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第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7、我国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人——毛泽东

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

10、斯大林——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