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资料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意义:
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第一章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点(5)深刻的实践性、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阶级性、明显的继承性、不断的创新性。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载体是兵书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
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
产生的重要标志:西周《军志》,《军政》两部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
宋神宗时:《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明朝最为杰出的兵书: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
茅元仪:《武备志》 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的兵学巨著。
二、《孙子兵法》 (重点)
《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
第一部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
第二部分: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战术问题。
第三部分:火攻、用间,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
1《计》:①战争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春旺知道,不可不察也。”
②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要素:(五事) 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欺敌误敌的“诡道十二法”,目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④“庙算”
2《作战》:①“兵贵胜,不贵久”②“因粮于敌”达到 胜敌而益强
3《谋攻》:谋略的思想核心。
①创造性地提出“全胜”:“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作战的目的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②“伐谋”“伐交”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形》:作战中应遵循的原则。主张“先为不可胜,以持敌之可胜”
6《虚实》:用兵原则“致人而不致于人”。提出“避实击虚”“因敌变化”。
7《军争》:主动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作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后人发而先人制”
9《行军》: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10《地形》:地行是用兵之助。“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2《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怒愤)而致战”的慎战思想。因“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才是“安

国全军之道”。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使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毛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的起源:私有制。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压迫者阶级、剥削着阶级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1)战争与政治的关系:①战争从属于政治②是为了到达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③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区别: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2)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性质与态度)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敌人的途径:永久和平
要最终消灭战争,必须消灭阶级、铲除产生的滋养阶级的私有制。
战争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而成生,它必然随着私有制、阶级的根除而灭亡。
(二)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战争规律可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第二,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第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关节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全局与局部的正确关系:全局有局部构成,全局统帅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又影响全局。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只有坚持合实施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我军始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人民军队成为执行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二)人民军队的宗旨:(唯一)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五)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五、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大致

知道5各方面)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三)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7点)
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②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消极防御是单纯为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③力求实现歼灭战
④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⑤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运动战、阵地战(正规战)、游击战(非正规战)
⑥慎重初战,执行有力决战
初战三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⑦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七、国防建设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国防建设理论、军队建设理论、军事战略理论。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三判断一思路)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发展是和核心问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5点)
3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内涵:(1)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能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2)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的侵略扩张本质相同。
(3)霸权主义杂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转变:从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第一,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第二,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国防建设的实质是国家安全问题,经济建设的实质是国家发展问题)
第三,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要,必须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起来。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五点)
(1)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原则)
(2)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措施)
(3)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方针)
(4)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国防科技水平是国防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总目标:明确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
(判断举例:拥有高技术兵器的军队… 错,只能是满足“三化”的军队)
2、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3、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使军队发展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4、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
(1)坚持“精兵”的原则 (2)坚持“利器”的原则 (3)坚持“合成”的原则 (4)坚持“高效”的原则
(5)坚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6)坚持依法治军
5、新时期军队政治任务
(四)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⒈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论述
江提出,新时期军建要关注两个重要问题:“打得赢”“不变质”
1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不能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
2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能不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质和作风。
一、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全面建设
“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不变质
三、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军建2个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 转变。
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江指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
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到“六个统筹”
六个统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
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 统筹诸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
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 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它战略方向建设
二、军队要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 战略环境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加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
特点:1我国是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守土意识强烈)
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海洋国土定义: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 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权益,海洋科学权益。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二、我国周边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二)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
“四个绝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四)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五)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活动的实行者)
(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主权是一国不受外来控制的自由,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最高权力和尊严
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是一种统治权,对外是一种独立权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领土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领陆,领水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3)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国国防的手段和范围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

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手段的原因:一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二 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三 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4)国家的对象:指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是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防的首要任务:维护国家安全
(2)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3)国防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条件
i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党)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是对国防建设和斗争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指挥、协调的领导体系

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共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制定有关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国防方面不适当的决定
国家主席的国防职权:根据全国人大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个工作
中央军委: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
职权: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等
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下,设有解放军总部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二、武装力量体制
武装力量的体制是国家(政治集团)关于武装力量宏观的组织体系及其相关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三)民兵18 至35岁
三、国防动员体制
动员的内容:武装力量动

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5点)
①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民国防义务:见书171
兵役;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
国防教育日: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18至22岁可征为现役
《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国防教育的目的: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
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引导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弹道)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精确制导技术: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制导方式:(按制导信息来源分)寻的式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式制导(在一种武器上使用两种或以上的制导方式)。
二、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高。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增强打击效果(进一步提高命中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扩大打击范围(增大武器射程,填补火力空白);提高突防能力(采用隐身技术,提高飞行速度);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1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信息 2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信息化
3信息时代战争的主题类型: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守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作战样式:信息战、网络中心站、电子战、心理战、精确战、太空战等。(多选)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① 作战空间多维化 (外层空间 电磁战场空间 网络空间 心理空间)
② 作战行动一体化 (作战力量、作战手段、作战指挥综合保障的一体化)
③ 作战环节精确化(精确打击 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 精确保障)
④ 战场机动快速化 (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

速度快)
⑤ 作战方式非接触 (远距离攻击 隐身攻击 无人攻击 信息攻击)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战争内涵扩大(战争主体多元化、战争目的发生变化、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
实现智能化(武器平台智能化、指挥手段智能化);
谋取全谱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